立白洗衣粉粉什么牌子好?有没有什么立白洗衣粉柔护衣物的立白洗衣粉粉呢,求大神赐教,...

泰国华人论坛-泰国我知道--泰国洗衣店的送洗衣物拿回来好香,用的什么洗衣粉或柔顺剂?,泰国中文论坛,泰国网,泰华论坛,泰国中文网,泰国论坛,华人论坛,泰国百科,泰国旅游,泰国留学,泰国生活,泰国明星,泰国佛牌,泰国影视,泰国工作.泰国签证,泰语学习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泰国洗衣店的送洗衣物拿回来好香,用的什么洗衣粉或柔顺剂?
如题&国庆期间游泰国,送洗两次衣物,一次清迈,一次曼谷,发现拿回来的衣物都好香啊。 不知泰国洗衣店用的什么方法令衣物这么香? 我刚开始觉得可能是泰国洗衣粉比较香,但入手泰国洗衣粉试用后发现洗出来的衣物只有微微的小香,不似洗衣店那种香。我现在觉得可能是泰国洗衣店用了柔顺剂。不知他们用的什么柔顺剂? (我淘宝上淘了日本两种柔顺剂,洗出来的衣物都没有泰国的香)&
洗衣液的成分不同吧。在超市看到有很多洗衣液的选择!
楼主可以去泰国超市看看,泰国人本来就喜欢香香的~~很多洗衣液都有加入香味。有一种长的和洗衣液很像,貌似是专门加入香味的东西。。。。买的时候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你只要倒入那个,就可以拥有一样香的衣服了。。。你要淘宝就请淘泰国的。。。
:楼主可以去泰国超市看看,泰国人本来就喜欢香香的~~很多洗衣液都有加入香味。有一种长的和洗衣液很像,貌似是专门加入香味的东西。。。。买的时候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你只要倒入那个,就可以拥有一样香的衣服了。。。你要淘宝就请淘泰国的。。。 ( 13:20) &&有没有具体的名称啊? 我已经淘了3种不同的泰国洗衣粉了。现在能肯定的是应该不是洗衣粉。因为洗衣后要漂洗2次,最后只剩下小香。那种香应该不是洗衣粉留的香。不知道是哪一种柔顺剂?
我喜欢用Downy的 很香很香 香味留得特别久。。。
超市里有各种香型的洗衣粉、洗衣液以及柔顺剂。
太香也不太好吧。。。。。
&我的朋友还觉得这边的洗衣粉洗衣效果更好!&&
应该是烫衣服时候烫衣液的味道
:&有没有具体的名称啊? 我已经淘了3种不同的泰国洗衣粉了。现在能肯定的是应该不是洗衣粉。因为洗衣后要漂洗2次,最后只剩下小香。那种香应该不是洗衣粉留的香。不知道是哪一种柔顺剂? && &。。。。。很多牌子都有柔衣剂哒。。。。我不记得名字哎。。。。不是洗衣粉啦。。。
[attachment=242946]&&&是在烫衣服的时候喷上去的。超市有买,有几种味道可以挑选。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洗衣液好还是洗衣粉好啊? 还有哪个牌子能把衣服洗的更香?!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洗衣液好还是洗衣粉好啊? 还有哪个牌子能把衣服洗的更香?!
被浏览298次
采纳率:57%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再加一些助剂,磷酸盐,硅酸盐,元明粉,荧光剂,酶等。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现在大部分用4A氟石代替磷酸盐。
较好的洗衣粉其主要成分有:织物纤维防垢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污垢悬浮剂、酶、荧光剂及香料等;较差的洗衣粉常含有磷、铝、碱等有害成分。表面活性剂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使洗衣粉有可溶、乳化、浸透、洁净、杀菌、柔化、起泡、防止衣物静电等功能。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很早就被人们发现有使手变粗等副作用,现在已被视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另外,磷、铝碱,尤其是磷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使用在洗衣粉中,然而我国不少化工厂,还在生产这种产品,特别是一些外资企业,再自己本土的产品不能有这些有害物质,而在我国,则钻法律不健全、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的空子,大胆的添加这些有害物质
洗衣粉的成份共有五大类:活性成分、助洗成分、缓冲成分、增效成分、辅助成分。
特点与功效:
含双重效能的表面活性剂,洁力强劲,可清除衣物上的多种顽固污渍。
含采自大自然的天然皂基柔软剂,洗衣、柔顺双效合一。
经皮肤性测试,确保洗净的衣物不易引起皮肤敏感。
含有防蚀成分,有助于防止金属钮扣、拉链、按扣和洗衣机内壁的锈蚀
哪个牌子能把衣服洗的更香那就要看你喜欢那种香型啦,每个牌子的香型是不一样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大家现在用什么洗衣服啊,到底洗衣液好,还是洗衣粉好?去甲醛洗衣液真的能去甲醛吗?
12-09-17 & 发布
我之前一直用洗衣粉,前不久在新浪网试用平台申请试用了一款叫贝瑞滋去甲醛洗衣液的,用过之后发现洗衣液确实比洗衣粉好用。有几次买回来的衣服味道很难闻,跟新装修的房子那种味道有点像,估计就是甲醛吧,我用的这个贝瑞滋去甲醛洗衣液洗了几次那种味道就没有了,所以估计应该还是有效果的。溶解度对比角度  洗衣粉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溶解,残留物容易导致衣物损伤,并且不易漂洗;而洗衣液能够完全溶解且溶解速度快,易漂易洗,不会伤及皮肤和衣物。对人体伤害角度洗衣粉都是强碱性的(PH值超过12),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戴手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而洗衣液PH值偏中性,配方温和不伤手。洗衣效果角度洗衣粉效果单一。洗衣液功效更多,针对不同布料、不同人群而研发,满足更多需求,如有去甲醛洗衣液、除螨洗衣液、丝绸毛料洗衣液、贴身衣物洗衣液、儿童衣物洗衣液等等。对环境污染角度洗衣粉产生的废液在自然界不能完全降解,造成河水富营养化,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洗衣液则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洗衣液好,用洗衣粉洗衣服手会发热,火辣辣的,估计对皮肤伤害挺大,洗衣液就不会这样,能不能去甲醛我就不知道了,估计买那种专门去甲醛的还是有点效果的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也支持洗衣液,我以前用洗衣粉洗衣服手还经常会蜕皮,现在用洗衣液基本上就不会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洗衣粉和洗衣液哪个更好?
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未来那个会是主流?
按投票排序
他们的区别,最大区别就是洗衣粉是固态,洗衣液是液态咯。至于哪个更好,其实这个更大程度上和使用目的相关吧。洗衣液中活性成分主要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譬如说PEG嵌段共聚物等等。这样一些物质不带电荷不显酸碱性,对于皮肤的刺激伤害比较小,因此在手洗以及漂洗不太顺利的机洗过程(例如家庭使用)中个人建议使用。至于大型洗衣店,或是特殊行业中的洗涤过程。也许洗衣粉的使用量会远远超过洗衣液:专业洗涤机构会根据衣物材质选择不同的温度、溶剂对织物进行洗涤,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在高温的水溶液中工作。至于医院等对消毒质量有要求的机构,理论上已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洗涤剂为主,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除了可以促进清洁织物以外更有很强的杀灭微生物作用。当然,因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刺激性,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洗衣粉时必须严格规范漂洗流程,不然残留的洗衣粉会对人体造成过敏等不适反应。
当你们还在研究洗衣粉和洗衣液的时候,我们日(ying)化系已经开始研究洗衣凝珠了。____来自死大四的苦逼的毕业设计然后反驳一下楼上一些知友的回答(需要实名吗?⊙﹏⊙)1.洗衣粉主要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会根据不同厂商的配方加入酶、阳离子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关于对于分解和水体富营养化。在含磷洗衣粉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主表面活性剂一般是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代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只含C.H.O.S,分解产生SO2我还信。另外一些表面活性剂中会含有氮元素,但现在出门在外没有洗衣液可以看配方表以及上课和实验的笔记对照,51之后再补充修改。3.主要品牌洗衣粉的ph有在实验室测过,1%洗衣粉溶液ph在10左右,部分产品甚至低于9。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在皮肤表面形成光滑的一层,比如市面上大部分沐浴露←_←用完之后特别顺滑,洗衣液也是一样。洗衣粉会直接带走你皮肤上的油脂,去污能力越强感觉就越干涩,直接破坏油脂分泌平衡所以伤手。5.小彩蛋。洗衣粉里面各种颜色的小颗粒,完全是为了照顾你们的感受,为了让你们有这是加了很多有效成分的错觉。
洗衣液和洗衣粉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但是洗衣液的占有率会增加。各种技术工艺什么的,对消费者没有太强的概念。他们关心的是:伤手不上手,泡泡多不多(对于很多人这个很直观,囧),漂洗是否方便(这个有点少),洗了之后干净不。关于@张曌月说的pH过高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洗衣粉pH并没那高,普遍来说在10左右。对于未来的购买者来说,手洗的时候,手感很重要,所以洗衣液在手洗的时候还是很吃香的。从网购交易上来看,洗衣液的成交指数比洗衣粉增长高一些。年龄来说未来的主力25-35岁人群逐渐的偏向洗衣液。并没有找到洗衣液和洗衣粉的增长数据,此处不敢乱说。
衣物洗涤的产品中,洗衣粉一直占着主要的地位。洗衣液主要成分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能力强,并且能够深入衣物纤维内部发挥洗涤作用,去污更彻底。洗衣粉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溶解,残留物容易导致衣物损伤,并且不易漂洗;而洗衣液能够完全溶解且溶解速度快,易漂易洗,不会伤及皮肤和衣物。洗衣粉都是强碱性的(PH值超过12),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戴手套,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感谢@李静的修正,查了一下, 加酶洗衣粉的pH值一般不大于10。)而洗衣液PH值偏中性,配方温和不伤手。 洗衣液的技术含量更高,便于添加各种有效成分,洗后会另衣物蓬松、柔软、光滑亮泽,并且具有除菌和持久留香的功效。使用综合成本低,正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洗衣粉产生的废液在自然界不能完全降解,造成河水富营养化,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洗衣液则可完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上来自百度。知乎的存在有好有坏,也许是百度搜索给人感觉比较麻木,亦或是人都有惰性,知乎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们解决一些问题,但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人的惰性,降低了寻找问题答案的主动性。明明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的,其实无需再在这里再问一遍的。不过有求知欲总是好现象。好吧,介都素灰化、)问到未来哪个会是主流?刚好看到一篇文章《洗衣液十年内仍难撼洗衣粉市场》,我觉得说的挺有道理的,想说说自己的感受,Supermarket始终还是精明会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们的天下,从价格上及使用时间来说,就决定了洗衣粉目前的市场份额还是占据主要地位。用洗衣粉洗衣服已经早就深入到每个家庭里根深蒂固了。所以洗衣液的推广还需要长期持续努力。洗衣液想要短时间取代洗衣粉,难。不是洗衣效果显著就可以被大家所接受,就能占据市场主流,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大众观念的变化。只有洗衣液的这种洗衣方式&洗衣理念被大众接受,才有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
对于住宿舍没有洗衣机又懒得仔细洗的学生来说,洗衣液更好用。 我洗衣服的步骤是,把衣服浸泡在洗衣液里,静待几小时,然后拧干,重新浸泡在清水里,根据大学这几年的经验,只需要浸泡两次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洗衣液。用洗衣粉的坏处在于,如果浸泡的是黑色的衣服,只浸泡两次就晾干的话衣服上会有洗衣粉的白色痕迹。怎么匿名╮(╯▽╰)╭
洗衣液好。论证内容来源外部网站:作者: 魅惑蓝心我身边很多直男,洗衣服还是很热衷洗衣粉,甚至家里老人也会在洗抹布和拖布时使用,认为洗衣粉去污好。其实洗衣粉泡沫多,强碱性,伤手,PH值轻松超12,如果不用手套,几次就把你的第二张脸变成老太婆。溶解慢,洗衣液溶解快速,从开始洗涤就能发挥作用,而洗衣粉溶解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变得更慢,有效洗涤时间变少。难漂洗,漂洗几次以后还是有泡沫,甚至洗涤后还能再衣服上发现洗衣粉残留白斑,漂洗不彻底很容易使皮肤过敏尤其是滚筒洗衣机漂洗时水量少更应该注意。洗衣粉中的碱性物质还能与硬水形成沉淀,长期使用的结果将使衣物变硬,发黄,衣物寿命变短。还能使洗衣机内部结垢,腐蚀洗衣机内筒支架。反而使洗涤效果变差,造成二次污染。
(ps:从使用者角度来答,非专业。)从使用手感来说,洗衣粉太伤手了,手都被伤死了。洗衣液总有种洗不干净的感觉,而且每次漂洗衣服都要好久。洗涤效果感觉二者差不多。因此如果两个要选,会选洗衣液吧。(ps:机洗的无视我)现在偏向皂粉,不伤手。
洗衣液,觉得柔顺,没有那么伤(个人感觉)
【长文预警,耐心会有回报】洗衣粉是这样一种商品,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到它,但它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没那么密切,质量的好坏也没那么容易判断,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媒体和消费者足够的重视。但是,像这样的行业其实更值得好好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深圳姑娘张子婷曾经在德国生活了9年,4年前因为工作关系回到北京定居。爱干净的她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衣服总也洗不干净,和在德国时的情况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我感觉问题就出在国产洗衣粉上,质量比德国的差多了。”张子婷对本刊记者说,“德国不但有专门针对白色和彩色衣服的洗衣粉,还有专门用来除去酒渍、咖啡渍和血渍的洗衣粉,甚至还有在不同水质下使用的洗衣粉,种类特别多。国内洗衣粉好像特别喜欢添加消毒水,除此之外其他功能很少,即使有的话效果也明显比不上德国的洗衣粉,肉眼就能看出差别。”当然,张子婷的看法纯属个人感觉,并不足信。那么,中国洗衣粉的质量到底如何?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是否真有那么大差距?只有科学试验才能告诉我们答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主管的《日用化学品科学》杂志今年8月份刊登了一篇论文,证实了张子婷的看法。这篇论文是由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Novozymes)的工程师王燕飞和徐清合作撰写的,题目叫作《利用全规模洗涤方法对比评价几种国内外洗涤剂的去污性能》。文章比较了23种产自美国、欧洲、拉美地区和中国的洗衣粉和洗衣液(以下统称“洗涤剂”)在实际生活中的洗涤效果,发现在相同洗涤温度和洗涤剂浓度等条件下,来自欧美地区的洗涤剂显示出了比国内同类样品更为优异的洗涤性能。文章作者使用白度仪测量洗涤干燥后的污布在460nm波长光线下的反射值,以此来衡量洗涤剂的去污效力。结果发现,欧美洗涤剂样品在去污力上比国产样品高75~125个反射值单位,这是一个肉眼可以分辨的显著差异。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同时比较了国产洗衣粉和洗衣液在同等情况下的去污效果,发现除了一种洗衣液之外,其余7种国产洗衣液的去污力都要比洗衣粉低,双方差距同样非常明显。既然如此,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因为国家标准定得太低了?| 国家标准的变迁是什么决定了洗涤剂的去污力呢?答案是表面活性剂的数量和性质。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主要的成分,这是一种既含有亲水基又含有亲油基的分子,脏衣服上不溶于水的污渍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相结合,然后在亲水基的帮助下溶解到水里,最终被冲进下水道,衣服就洗干净了。通常情况下,表面活性剂含量越高,洗涤效果就越好,于是早期的行业标准都是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来制定的。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用15作为标准,即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不得低于15%。这是一个简单易测的化学指标,达标与否一清二楚,很难造假,非常适合作为行业标准来使用。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联想到牛奶的检测标准。牛奶合不合格与蛋白质含量直接相关,而测量蛋白质含量用的是氮原子,于是一些造假者使用含氮的三聚氰胺充数,导致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表面活性剂不存在造假问题,类似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是有些表面活性剂会污染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出面进行监管。“衣用洗涤剂目前主要有两个产品标准,即洗衣粉国家标准GB/T和洗衣液行业标准QB/T。”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涛对本刊记者说,“这两个标准既界定了产品质量,也兼顾了环保,比如规定不得采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者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盐等对环境有影响的原料,并规定所用原料必须符合《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GB/T26396)的规定。”那么,有了这两个标准,把产品质量和环境影响都管住了,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答案不是这样简单,因为洗涤剂的质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仅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远远不够。“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一共有几千种之多,它们的去污力都不一样,对于不同的污垢也有不同的洗涤效果。”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蕾对本刊记者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只用表面活性剂浓度指标来管理的话,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产品质量,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反而会把企业管死了,阻碍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诺维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总部设在丹麦的跨国公司生产多种洗涤剂专用的酶制剂,通过酶解污渍的方法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该公司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总监何育萍告诉本刊记者,绝大部分表面活性剂都是从石油产品中提炼出来的,不但消耗了宝贵的化石能源,而且对环境也不太友好。何育萍为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国市场上一款比较畅销的洗衣粉每洗一次衣服大约需要使用68克,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为12克,添加了该公司生产的复合酶制剂后,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减少到了9克,洗涤效果不降反升。中国每年的洗涤剂消耗量约为300万吨,如果全都改用这项技术,关键稀释体积(CDV,水毒性测定指标)将减少12%,亦即减少了2×1012次方立方米,相当于保护了676个鄱阳湖免受污染。如果再使用浓缩产品,将带来两倍的效果。即使我们不考虑环保问题,仅从洗涤效果衡量,表面活性剂含量也不是唯一有用的指标。“洗涤剂里面除了有表面活性剂之外,还要添加多种功能助剂,提高对特殊污渍的洗涤能力以及改善对衣物的护理能力。”张蕾对本刊记者解释说,“比如使织物保持柔顺、不易掉色、不易串色,以及提高衣物的易去污性等等。但是加入功能助剂往往会提高成本,如果国家标准中只有表面活性剂含量这一项指标,功能助剂加得越多往往就越不好卖,这就降低了企业推动技术革新的热情。”这个道理很简单,管理部门也不傻,于是在含量指标之外又加上了一个性能指标。顾名思义,性能指标测的是洗涤剂的实际去污效果,除了和表面活性剂含量有关外,同时也能体现其他功能助剂对去污效果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性能指标显然要比含量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洗涤剂的真实去污力,也更能促进厂家提高技术水平,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是,性能指标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原因就在于测试过程较难标准化,测试结果波动比较大,而且性能指标也不可能涵盖生活中的所有污垢,被测污垢对象对产品好坏评判影响很大。据张蕾回忆,国家有关部门曾经使用多年的性能检测方法非常简单,只用一块标准污布作为样品,与待测的洗涤剂一起放入一种专门的去污机中进行漂洗,然后和标准洗涤剂做对比。标准洗涤剂含有15%的表面活性剂,是业内公认的底线,如果一款洗涤剂的去污效果等于或者好于标准洗涤剂,就被认为是合格产品,反之就是不合格的。问题在于,这块污布过去一直是手工染制的,均匀度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很差,同一批产品有时能过有时又不能过,企业怨声载道。更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早期的那一块污布上涂的是炭黑,用来模拟日常灰尘,但实际生活中的污渍显然不止灰尘这一种,还有领口袖口的油渍和各种食物残渣造成的蛋白污渍。于是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又出台了新政策,增加了皮脂污布和蛋白质污布,把性能检测的污布数量从1块增加到了3块。此后又对污布的制作工艺做了改进,用机器染布取代了手工染布,增加了稳定性。为了与新的性能指标相配套,新法规同时对浓度指标进行了修改,把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最低标准从15%降到了13%,给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留下了空间。“曾经有人认为,洗涤剂的含量标准从15降到13,说明我们的国家标准降低了,导致国产洗涤剂质量下降,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曾经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的张蕾对本刊记者说,“因为在降低含量标准的同时性能测试从1块污布增加到了3块污布,标准应该说是提高了,所以我认为国家标准反而是比过去更严格了。”可是,不少企业对这个新标准仍有意见。比如宝洁公司就曾在一次性能指标测试抽查中被查出去污力达不到国家标准,但宝洁认为,3块污布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他们公司的产品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污渍的去污效果是好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衣服没过去那么脏了,所以一些外资企业认为,洗涤剂的去污力不必像过去那么高,应该在其他一些性能上做文章。”张蕾对本刊记者解释说,“他们一直在抱怨中国目前的3块污布测试方法太过理想化,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应该增加污布的种类,尽量和日常生活接轨。”前文提到的那篇发表在《日用化学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所用的污布种类就非常多,除了标准的3块污布外,还使用了包括茶、血、咖啡、红酒、墨水、口红、橙汁、酱油和火锅底料等32种污布,涵盖了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污渍。另外,试验所用的洗衣机也不是重复性较高的工业用“立式去污机”,而是从商场里买来的普通民用洗衣机。那么,用这个方法来做性能检测,是不是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这个方法只适合在同批次试验中做相对比较,如果更换了试验人员和实验室,其结果则不具备重现性,很难作为标准检测方法。而且,选用什么污布也因人群和生活习惯而异,很难标准化。国家标准采用3块标准污布和立式洗衣机来做性能测试,其目的就是要减少试验的不确定性,尽量做到准确公正。如果增加污布种类,试验的可重复性一定会降低,生产厂家就更吃不消了。于是,不少企业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学习西方国家的做法,修改现行的国家标准,只管环保就行了,产品质量不再设限,依靠企业自律和市场机制来管理。这个提议遭到了张华涛的反对:“现行标准是对产品的一个基本的理化和性能的要求,企业按照符合或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生产,就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和安全性需求。如果连现行标准都达不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就无从保证了。”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提出,为了鼓励创新,应该取消表面活性剂含量标准,只采用性能指标。针对这个提议,张华涛也表达了不同意见。“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品的基本成分,如果连这个指标都达不到,那不管是去污力,还是其他产品性能都无从保证。”张华涛对本刊记者说,“创新当然要鼓励,但也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才称得上是创新。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小企业就连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都达不到,还谈何创新?即使要创新,也应该是百变不离其宗,目前全世界表面活性剂有4000多种,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更加高效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等方法,来达到创新。因此国家标准并没有限制创新。”相比之下,张蕾的态度较为温和。“如果从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应该以性能指标为主,鼓励洗涤剂成分的多元化,比如用复合酶来代替一部分表面活性剂。”她对本刊记者解释说,“但无论怎样,中国目前还没办法取消国家标准,因为国土面积太大,各地发展不均衡,不少地区的消费者没有那么强的辨别能力,仅依靠市场机制来监督是不够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只有餐具洗涤剂的国家标准是强制性的,不达标不准上市。洗衣服用的洗涤剂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不那么直接,国家没有强制标准,只有推荐标准,不达标的产品只会被公布出来而已,并不会被直接勒令下架。但是,如果一家企业被爆不达标,对于该企业产品的销量影响很大,任何一家正经企业都会竭力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个名单上,所以这个推荐标准实际上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换句话说,中国洗涤剂行业虽然设有国家标准,但实际上也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监督执行的,与欧美国家没有太大差别。双方的差距并不在这里,而是存在于更深的层面。| 从底线原则到顶线原则“中国的国家标准相当于为产品设定一个底线,不达标不准入市,但底线之上就不管了,全凭企业自觉。”张蕾对本刊记者说,“我刚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大家水平参差不齐,远高于底线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的,但是现在洗涤剂行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打价格战,降低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市面上的洗涤剂产品越来越集中到这条底线附近,大家质量都差不多,最后只能去拼广告,或者看谁给的折扣多。”张蕾是1986年入行的,那时中国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阶段。如今市场经济的格局已经成型,对利润的追逐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在一个健康的商品社会,产品质量越高,价钱卖得就越贵,钱也应该赚得越多才对。但是对于像洗涤剂这样的产品,使用者对质量的好坏感觉不明显,问题就来了。“业内人士都知道多加点助剂洗涤效果就会更好,但是这样做需要增加成本,国内消费者贪便宜,一听说涨价就不买了。慢慢地企业也学聪明了,在包装上吹得天花乱坠,反正消费者一时半会也感觉不出来。”张蕾对本刊记者说,“事实上中国很多商品都有类似情况,其结果就是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中国和欧美国家都有一根尺子,但是我们的尺子是横着放的,尺子上面合格下面不合格,于是大家都集中到尺子上面一点点,只要合格了能卖了就行。”诺维信工程师刘洋对本刊记者解释道,“欧美国家的那根尺子是竖着放的,越往上质量越好,消费者根据某件产品在这根尺子上的位置,以及相应的价格来决定是否购买,这就给生产厂家发出了正确的信号,引导他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果把横放的标尺称为底线原则,那么竖放的标尺可以称之为顶线原则,两者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前者把生产厂家当作潜在的敌人,千方百计严防死守,消费者则被看成是一群毫无自卫能力的绵羊,任人宰割。后者则把企业和消费者都看作同一条因果链上的一环,双方关系不是相互欺骗,而是互利互惠,相互促进。顶线原则听上去更加完美,但只有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才能实现。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群聪明的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理性选择给商家发出正确的引导信号。其次要有一个公正的质量评价体系,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否则,一群贪小便宜的消费者遇到一群唯利是图的商家,最后吃亏的往往是消费者。洗衣液的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所有洗涤剂中洗衣粉属于相对成熟的产品,各种助剂种类齐全,价格低廉,添加起来也很容易,而洗衣液的相关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基本上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助剂加得少,同等条件下的洗涤效果往往不如洗衣粉。但是因为洗衣液包装做得很漂亮,有一种高科技的时髦感觉,再加上厂家为了促销洗衣液拼命打广告,在商场里大搞优惠促销,结果老百姓都以为洗衣液比洗衣粉效果好,销量直线上升。“洗衣液也不是什么方面都差,双方各有千秋。”张蕾对本刊记者说,“洗衣液易溶解,残留少,在柔顺性和护理性等方面要比洗衣粉好。城里人衣服洗得越来越勤,对洗涤剂去污力的要求没过去那么高了,所以洗衣液也是有市场的。但是消费者应该清楚两种产品各自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否则肯定吃亏。”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数情况下,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等,消费者肯定是弱势一方,需要有人站出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关键问题在于,到底应该由谁出面来做这件事呢?中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出来,思维方式往往还停留在那个阶段,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政府才是最靠得住的。但是,无数事实证明,政府受自身的角色定位所限,最擅长做的就是根据底线原则来制定行业标准,很难期望政府会把那根尺子竖起来。行业协会也有其局限性。顾名思义,行业协会是行业内部人士的联合会,肯定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比如中国洗涤剂行业协会是由各家企业的管理人员组成的,指望他们推广顶线原则也是不现实的。媒体怎么样呢?很多消费者把维护自身权益的期望寄托在媒体身上。但是,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媒体本身也是商业机构,于是我们最常看到的情况是,媒体要么和商家合作,充当软广告的发布者,要么走民粹路线,成为一个打假者。归根结底,消费者需要找到这样一个人或者组织,完全站在消费者自身的立场上,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终极目的。换句话说,消费者需要成立自己的协会。这件事貌似很难做到,但其实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在德国的时候挑选洗涤剂产品很简单,只要去查一下‘商品测试基金会’的报告就行了。”张子婷对本刊记者说,“这家机构会给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商品打分,我只要根据这个榜单,选择一件最适合自己需求和购买力的产品就行了。比如我个人很看重环保,就会挑选在这方面成绩最优秀的品牌。”这个“商品测试基金会”的德文全称是Stiftung Warentest,简称STIWA。这是在德国政府推动下,于1962年成立的一家消费者保护组织。该组织自1966年起定期出版一本名为《测试》(Test)的杂志,为消费者提供来自第三方的商品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如今STIWA已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消费者保护的代名词,2000年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96%的德国人知道STIWA这个名字,其中约有30%的采访对象将该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购物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拿洗涤剂来说,本刊记者拿到了一份最新出版的德国洗涤剂调查报告,发现测试内容非常多,不但有普通洗涤效果、冷水条件下的洗涤效果、衣物柔顺度和色彩保持能力等常见指标,还包括血污渍去污效果和草污渍去污效果等德国消费者比较关心的特殊项目。榜单后面还附上了每次洗涤的价格,方便消费者根据自身财力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STIWA不是个案。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都有类似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所有这些组织公认的鼻祖就是成立于1936年的美国消费者联盟(Consumers Union)。这家组织对美国市场上出售的几乎所有商品都定期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刊登在《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月刊上。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性,该组织严守中立原则,所有测试商品均由该组织成员匿名购买,测试过程也均由该组织独立完成。他们不接受任何厂家的捐赠,也不允许任何厂家引用该组织的测试报告来为自己的品牌打广告,他们甚至不和各个行业协会及相关政府机构的专家们接触,以免受到影响。做这种商品性能测试是要花钱的,美国消费者联盟平均每年花在测试上的经费高达2100万美元,这笔钱几乎全部来自《消费者报告》的销售收入。目前该杂志的订户总数高达730万,他们的网站也要付费才能阅读,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即由消费者自己花钱购买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为自己服务,消费者联盟从消费者那里收取一点点费用,然后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需要花很长时间,美国消费者联盟花了几十年才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这显然要归功于美国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众多的人口。德国人口总数少,STIWA每年的订户总数只有46万左右,无法和美国比,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政府每年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STIWA的原因,而且STIWA的广告政策也比《美国消费者报告》要宽松一些,比如允许厂家拿STIWA报告去打广告,甚至把STIWA的测试结果直接印在商品外包装上。但是无论怎样,这些消费者保护组织的独立性都保持得很好,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一旦消费者怀疑测试报告的公正性,这些组织便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中国人口众多,完全有条件模仿美国模式。但是中国毕竟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出来,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要想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恐怕还要等上很多年。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消费者保护自身利益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从而催生出了好几家模仿国外相关机构的国产消费者保护组织。本刊记者采访了其中两家,发现它们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并且都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相应的改变。一家是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和消费者报道杂志社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消费者报道》,这本杂志于今年4月出版了创刊号,目前已经出到了第5期,每期64页,零售价15元。杂志内没有任何广告,内容以揭露性报道为主,产品性能测试并不多,总体感觉更像是一本报道消费领域热点事件的新闻类杂志。另一家是今年初刚创刊的《鉴客》。这是由“夸克侠科技公司”负责出版的线上杂志,专门负责刊登独立的第三方评测结果,并以某种指标和权重对商品进行排名和推荐。“我们团队中的很多人都在海外生活过,知道美国的《消费者报告》,澳大利亚和香港的《选择》(Choice),以及英国的《谁家》(Which)等消费者杂志,对这个行业十分了解。”该品牌联合创始人苑大为对本刊记者介绍说,“每年‘3·15’晚会曝光的种种损害消费者的案例,以及去年的那个‘8点20准时发’的乌龙事件让我们义愤填膺,大家都对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感到非常不满,所以一致决定要做一个中国版的《消费者报告》,只是因为版权的原因改名为《鉴客》。”该公司的很多技术骨干来自清华大学,有浓厚的技术背景,所以他们提供的基本上就是一份产品性能评测排名表,不涉及打假或新闻报道。换句话说,《鉴客》完全摒弃了底线原则,直接采用顶线原则,与欧美国家全面接轨。但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在创业初期很难完全达到国外水平。比如,他们做的第一份评测报告是关于空气净化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购买机器,甚至没有做评测,只是根据各家公司提供的性能数据,为消费者做了一个解读,最后的结果更像是一篇深度科普文章,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十分有用的信息。“我们假定厂家在技术参数上是不会造假的,这属于国家质监部门要管的事情。”苑大为对本刊记者解释说,“但是这些参数可以有多种解读,厂家往往会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解读,从而夸大产品的性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消费者正确解读这些参数,从而选出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消费者报道》一样,《鉴客》目前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只能委托第三方来做检测。因为没有实体杂志,只有线上内容,而且目前全部免费,所以该公司的盈利模式比较模糊。苑大为告诉本刊记者,他们目前依靠独立投资人注入的资金在维持,未来可能通过为电子商城提供导购服务获得佣金提成,以及出售数据库和在线报告来获得收入。“我们也想像美国那样依靠消费者订阅杂志来赚钱,但中国的国情还不允许。”苑大为对本刊记者说,“也许我们可以借鉴刚刚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众筹模式’,即由我们发起一个项目,比如空气净化器评测,然后向有此需要的网民筹资。”虽然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还很遥远,但苑大为相信中国的市场会借鉴欧美国家的一些优秀经验,同时保留自己的某些特色。“美国的《消费者报告》刚开始办的时候也很艰难,直到50年代至60年代才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是和当时美国消费者维权运动的兴起是分不开的。”苑大为说,“我们根据一些国外专家的研究结果判断,中国的消费者维权运动很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础,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和商机。”作者:袁越
洗衣粉偏酸性,肥皂偏碱性,洗衣液大多是中性配方。要你选择的话你说呢?
洗衣粉碱性偏大,对皮肤刺激比较大,可以用来洗涤外套等。洗衣液则偏中性,渗透性好,尤其可以用来洗衣机里面使用。
洗衣液泡沫少,好漂洗啊。洗衣粉太麻烦了
楼上那么多专业意见。。我就讲个简单的体会。冬天的时候用洗衣机洗衣服,用的洗衣粉(牌子不确定,换了好几个牌子都这样,旁边便利店有啥牌子就买的啥),洗出来的衣服怎么都有一片白,深色衣服惨不忍睹,都得重新手洗。后觉得是洗衣服没完全融化,其实用的也不多,后一再减少用量,差不多一大缸子衣服就用顶多2小勺左右吧,这才没出现类似情况。但总觉得衣服没洗干净。。洗衣液就完全不会有这种情况啊!
只有我这种苦逼的劳动人民才会关注这种问题
只要洗完之后看起来干净,无异味就行了吧,至于有没有洗干净,你也不知道啊
从价格来看洗衣液也是比洗衣粉要贵不少。这也可能是判断两者哪个好的原因之一。
理论的不太懂,但是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洗衣粉容易不溶解裹在衣服上一块白色(和本人懒不先溶解洗衣粉也有关系吧。。。)而洗衣液没有这方面困扰。简单的说,洗衣液不就是溶液装的洗衣粉嘛。。。。所以洗衣液胜!
简单说:洗衣粉是碱性的,洗衣液是酸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件黑色纯棉运动短裤。用洗衣粉洗几次就掉色的厉害,而用洗衣液洗就会好些。同样用两样物品手洗衣服,洗衣粉更具腐蚀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妙洗衣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