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什么叫52和弦是什么么意思

Copyright@2013我的童年京胡情。_京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45贴子:
我的童年京胡情。收藏
记的学生时代,正是样板戏盛行时,当第一次看到杨子荣一亮相,乐器一伴奏,嘿,那叫个棒,觉得天下第一,后来,刁德一,李玉和等演出,更加喜欢上了。心想这是什么乐器,要有一件多好,直到有一天到同级同学家玩,进门看到墙上挂着一把琴,问是什么,答曰二胡,父亲留下的,啊二胡,我有一把多好啊,那时穷,不敢奢望、又过了一阵子,又到他家见墙上又多了一件小东西,问是什么,答曰,京胡,自做的。让他拉给我听,虽不咋地感觉挺好听,是这味,难道这就是给杨子荣刁德一伴奏的小东西,拿过来看,用手比量脑子记下大体尺寸。你能做我也能做,于是回家倒腾,终于找到了一个竹筒一根笤帚把,一根筢勾。村后有部队电话线杆,找到几块电线,里面有钢丝,再到山上抓蛇,好几天不见蛇的踪影,嗨,只好拿青蛙开刀了,还缺马尾,生产大队有马车,于是走进马车慢慢靠近吗,从小没偷过东西,心咚咚跳,不管了为我的理想豁出去了,好歹拽了一些拿回家,可是太短,于是再去,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三下五去二搞定,太短将筢勾两头拴线,增加了弓子长度,成了,于是用小锯割小刀刻,终于完成了处女作,沾沾自喜,开始上弦,由于钢丝硬度不够,松了不好听,上紧了啪断了,于是又去找,这次走出老远才找到,这回有经验了慢慢的紧,到一定程度再不敢紧了,开拉,虽不咋地,可自己感觉还挺好的,能出动静就满足了,一想坏了还不会拉咋办,又去找同学,他给了我一首简单的练习曲照着拉,还告诉了我几点简单的乐理,回家开始练。那时学的还挺快,很快就学会了,于是再回去要,朋友把家当全搬出来了,有东方红,三大纪律,北京的金山上,都有一颗、、拿回家抄。学前两块还行,后两块就不好学,朋友只告诉我15,52,63弦。而我当时只会用52弦,所以不好拉。学一阵子可岁月如梭,转眼就下学了,第二年正月奔赴农业学大寨前线,虽然不喜欢干农活可别无出路,慢慢淡忘了京胡,由于翻新房把我的京胡不知道搞哪去了,从此终结了京沪请。一回想,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可堪回首,,,直到08年吧,在街上又听到这种声音,又想起我的童年,急忙奔出去,拿过来一看跟我那个差不多,经过讨价还价,10元钱搞定,拿回家开始拉,坏了,全忘了,手指僵硬,什么也不会了,这咋办,找人请教都找不着,我的同学也早放弃了,只好慢慢想,记的童年用过52弦,就顺着思路找,哎,慢慢的有感觉了。慢慢学会拉东方红等曲,可拉来拉去就是拉不好。看来自学不成材,更成不了大师了,这时才后悔当初没练好基本功,导致现在后患无穷,可没有后悔药。唉,只好安慰自己,自娱自乐吧。朋友们说咋办,有没有好办法教教我。
现在下功夫练还不晚,就看您有没有恒心啦,祝您成才!
有这个爱好比啥都好,拉成啥样都行。我也有与你类似的经历,只不过当时是妄图用水泥袋子的上的牛皮纸代替蛇皮,后果可想而知,后来只有到市里花了2元“巨资”蒙了店铺里最好的蛇皮,在当时蒙一般的蛇皮只要8毛钱,那可是1968年的2元啊,才玩了两年就工作了,琴也没再动了(被踢足球和攒半导体取代了)。直到退休才又拣了起来,算是和京胡有个缘分吧
看了好感动啊!很多琴友都有类似您这样的经历,尽情享受京胡带来的快乐吧。
看了吧友的文章有一种想讲几句的冲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老舅响应“6.26”号召,参加下乡医疗队,来我家辞行,带来了一把京胡,交给我让我好好地拉。我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吱吱嘎嘎的锯了一段时间的木头,后来街道在我家附近的一个食堂里组织了毛宣传队,吹拉弹唱都有,我就在门口向拉二胡的请教(当时只有小学三年级),知道有52,63,15,调。后来买了几本样板戏的小册子,学着拉。有点像样了,有个拉京胡的老师,听到我拉,就主动来教我,从此懂得怎样拉好京胡,一直拉到我去当兵。就放下了。经过三十几年,我又拿起来了,那时拉的是样板戏,现在拉老戏,困难不小,特别流派纷呈,难以记住(年纪大了)。这段也算是京胡缘吧。
与楼主几乎差不多的经历!年头也相同。
紧紧握住你们的手!
我也说说学拉琴:
上世纪的1975年至1977年间,我当时上初中和高中,那时候学生根本不太重视文化课学习,学校老师不是领着学生到生产队劳动,就是参加什么社会政治活动,要不就是搞勤工俭学。社会上正流行红色歌曲和革命样板戏,我们这些孩子们时不时的哼唱那么几段,好歹没有严格的评委和过以苛刻的听众。不知为什么就进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除表演相声、快板、对口词、唱歌等节目外,还进入了宣传队器乐伴奏组,主要是吹笛子,当时的情景足以令好多同学们羡慕。毕业后紧接着从军入伍,从战士开始一干就是十几年,回到地方一直把原来的爱好和“专业”放到了一边,直到近几年离岗。
离岗闲居在家无事可图,偶而寻到了当年玩过的竹笛和口琴,“童”心大发,试着吹了几回,没有当年的底气和感觉,主要原因是嘴上的功夫不复当年了。无奈之下,练胡琴吧,于是捡起女儿用过的二胡,找到当地吕剧团的老乡,从到来米开始,逐一练起,然后又到老龄委活动中心当学生,现在能拿出几首自觉像模像样的曲子来了。普通二胡一般的歌曲或者吕剧等唱段基本上照着谱子拉的上来,京剧以老生为主,兼学铜锤和花脸,旦角也能凑副,遗憾的是青衣曲谱实在复杂,至今学它不来。
没有办法,实在不行只能这样了。
看到网友们习琴的乐趣和感受,胡乱表述了这些。不当之处,请朋友们谅解。哈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京胡问题_百度知道
有没有E调???
提问者采纳
西皮是63弦,就是E调京胡可以拉几个调,奇袭白虎团中第一场严伟才唱的《打败美帝野心狼》是西皮流水,二黄是52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京胡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应该有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京胡与钢琴的对话》(1)
一段时间未登博客,久违了。前几天与一位热爱西洋音乐的朋友聊起京剧,讨论到胡琴定弦和演一出戏需要几把胡琴的问题。这让我感到一言难以蔽之,说多了又怕别人听不下去,于是大兴“写博”之意,把我对京胡的理解写成文字,命题为《京胡与钢琴的对话》留给朋友,同时也算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不断改进,旨在提高。
《京胡与钢琴的对话》(1)
京胡的定弦和需要几把琴伺候一出戏是个既简单有不易向别人解释清楚的问题。首先,西皮(63弦)二黄(52弦),若一个演员(行当)唱,两把胡琴就够了。而有些老戏,如《失、空、斩》,以老生诸葛亮为主,花脸马谡、司马懿均是与其对唱,调门不变,全戏都是西皮唱腔,一把西皮琴就够了。如果整出戏全是老生二黄腔,一把二黄琴也够了。而在行当(生、净、青衣、花旦、老旦)多,板式(正反皮黄)多的戏,就因戏而异了。
老生(男成人演员)最常见的调门是E调——老先生们称之为“官中调”,有些喜欢拔高玩票的唱到F调或升F调。从胡琴的制作和演奏原理讲,每把琴都有最佳共鸣点,如果他要唱西皮升F,你用西皮E调琴勉强升高,声音就会很贼,甚至会断弦;用二黄G调(52弦)拉西皮F调(63弦)虽然定弦绝对音高相同,也会有些音不好听(凑合拉另算)。这就是为什么琴师要准备几把琴的原因。
青衣(女成人演员)西皮也多唱E调,二黄则用D或降D调,所以要用低调门胡琴(粗长担子、大筒子、薄蛇皮)伴奏。小生与青衣类似,老旦、花脸的皮黄则通常用高调门伺候。
按照《红灯记》总谱要求,西皮E为李玉和全戏(含李铁梅第五场)1把,李玉和二黄E调1把,李奶奶、李铁梅第二场西皮升F调1把,第五场二黄G调1把,第八场对唱二黄D调1把,第九场铁梅娃娃调西皮G调1把,共6把(昨天多计算了1把)。
还需要说的是,与西乐、钢琴不同,演员可能会因临场状态临时涨高或降低调门,有时会是四分之一调。所有乐器都是首调定弦,乐手们会很快按京胡调弦。随着越来越多的乐器介入,这种情况变得越发不好处理。(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扣人心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