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教育网自称薛神仙

乡间“活神仙”卷土重来--新华日报
第A06版:江苏新闻 · 社会
| &&&&&&&&
出版&&&|&&&&&&|&&&&&&|&&&
乡间“活神仙”卷土重来
  记者来信  记者清明节期间走访发现,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又有抬头迹象。一些江湖骗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善男信女”,从中大肆敛财。  最近,如皋市石庄镇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活神仙”,自称“菩萨附体”,能掐会算,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前来“求仙”。  6日上午,记者在石庄镇一处民宅院内见到了村民口中的“薛神仙”——一名30岁出头的妇女,不瞎不聋,端坐在摆满贡品的方桌前。和一般瞎子算命不一样,她讲究的是香里的门道,观香算命,从家室到运道,从病痛到寿缘,各种术语听得不少人云里雾里,却不住地频频点头。“薛神仙”算命明码标价,200元包算全家。她算命效率非常高,算一个只要五分钟。对于这样的价格,一些村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记者帮薛神仙算了一笔账,一人200元的香火钱,一天20人,日均收入就是4000元!她的家人甚至透露,薛神仙正盘算着把生意“做大做强”,日后建一座庙。  近年来,封建迷信活动虽然不像前些年那样有恃无恐,但在一些地方、在某些特定时段表现仍然猖獗,而且呈现活动人员复杂化、活动场所公开化、活动手段现代化等新的特点,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破除各类形式的封建迷信,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本报记者&&陈明&付奇
集团 数字报刊: |戏对姓氏千家联(7画) - 姓氏百家 -
- Powered by Discuz!
戏对姓氏千家联(7画)
戏对姓氏千家联(7画)
戏对姓氏宗祠联(7划)
七画的姓氏现收集到六十二个,其中复姓五个;繁体字简化的二十七个,其中复姓三个(按拼音字母为序)。
有*的姓氏为宋版《百家姓》以外的姓氏——53/48
阿(ā,ē)*
一举待机征夏桀,
三朝辅政佐商汤。
  全联典指阿姓得姓始祖伊尹。伊尹,名挚,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其养母住在伊水边上,所以以水为氏。当时夏王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鱼肉百姓,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于是想法接近商君成汤,劝他高举义旗取夏桀之位而代之。成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成汤想进攻夏桀,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看夏桀如何动作,以探测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非常愤怒,征调九夷的兵力,要来伐商。伊尹当即劝成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我们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成汤向夏桀进贡。不久,商汤又一次停止向夏桀进贡,但因为夏桀的暴行,这次,他未能调动军队了,于是伊尹就向成汤建议起兵。成汤很快就打败了夏桀的军队,夏王朝从此灭亡,成汤当了“天子”建立商朝,受到百姓的拥戴。商汤逝世后,伊尹辅佐他的后代,直至商汤的孙子太甲为商王时,太甲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接受诸侯的朝拜。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改恶从善,于是伊尹把太甲接出来,还政给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后,发扬商汤的德政,勤俭爱民,使得诸侯归附,社会安宁。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之。伊尹子孙有的以祖上“阿衡”官职为荣,遂以阿字为姓,称为阿氏。
别(Bié)322
举义从军驱叛逆,
安邦护国有声名。
  上联典指唐代别傪(Cān 音餐),陕西省朝邑人。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尚衡举义兵讨贼,署别惨为牙将。下联典指宋朝别之杰,郢州(今湖北省钟祥)人,嘉定年间进士,先后知澧州及德安、江陵知府,湖北安抚使。官至端明殿学士,加兵部尚书,淳祐年间,擢参知政事。为人忠厚,居官清廉,不畏权贵。
邴(Bǐng)*
守节端行存美誉,
神工鬼斧构华宫。
  上联典指西汉末年以清行而见称的名士邴汉,琅琊人,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而乞骸骨归故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下联典指十六国时后赵国栎阳人邴辅,好学而多才多艺,机智而有巧思,尤其长于工艺制作。那时正处于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古代建筑都被毁于战乱之中。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样为赵国恢复建成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名扬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被明帝石勒任为材官将军。
伯(Bó)491
为报知音琴可碎,
虽精相术骥难求。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伯牙,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鍾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惜世上已无知音,不复鼓琴。下联典指春秋时人伯乐,善相马,据《淮南子·道应》说他是秦穆公的臣子,曾荐九方皋为穆公相马,认为相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观点对后人启发极大。难怪后人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感叹。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皋于穆公。皋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却认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步(Bù)348
贤德门徒随孔圣,
清风相国赛鸿儒。
  上联典指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乘,字子车,乃孔子弟子,以贤名配祀孔庙。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右将军左护军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其人生活简朴,学识渊博。孙权称帝后,升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拜丞相。但他的起居住处,仍像是个儒生一样。
岑(Cén)067
刺奸大将遭奸刺,
忠谨中书誉谨忠。
  上联典指东汉初南阳棘阳人岑彭,字君然,王莽时,为本县长,不久降绿林军,后归附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建东汉,任他为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他治军严整,秋毫无犯,后领军入蜀消灭割据势力公孙述,被公孙述派来的刺客乘夜间刺杀,成为继来歙后,第二个在灭蜀之战中被刺杀的著名将领。明帝永平年间,其像绘于云台,为二十八宿之一。下联典指唐代南阳棘阳人岑文本,字景仁,博览经史,长受赞赏,父亲得以平反出狱。贞观年间,由秘书郎升中书舍人,起草诏诰,文笔流畅,一挥而就。后封江陵县子,官至中书令(宰相)。他为人谦逊,生活俭朴,孝敬母亲,抚养弟侄,太宗曾称他“弘厚忠谨”。
赤(Chǐ)
狄(Dí)108
唐家兴复凭时杰,
宋祚延缓仗涅青。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初历官大理丞,侍御史,豫州、宁州刺史。武则天即位初,他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曾受诬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初年复相。后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率军追击突厥兵。以不畏权势著称,又善于识别人才,所荐张柬之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名臣。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联典指北宋大将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脸上刺字,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对西夏作战中多次立功,为范仲淹等提拔,由士兵升至大将。范仲淹送给他《左传》,便刻苦读书。皇祐年间为枢密副使,击平侬智高(在南方反宋而立的割据政权大南国“皇帝”),回朝任枢密使。后来仁宗劝他洗去充军时脸上刺的字,但是狄青答仁宗“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因此被称为“面涅将军”。
豆(Dòu)*
豆卢(Dòu lú 豆盧)*
马踏琼浆除旱魈,
梦逢警告避兵灾。
  上联典指隋代徒河人豆卢勣,字定东,聪敏而有器度。北周武帝时,任渭州刺史,有惠政,封丹阳郡公。当地缺水,相传他的马蹄所到之处,泉水涌出,有白乌飞至厅前。民谣说:“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乌来翔。”人隋后,因功拜夏州总管。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豆卢荣的妻子梦见丈夫报梦,脱离险境的故事。豆卢荣的妻子是金河公主的女儿,公主曾经下嫁辟叶,辟叶王死后,金河便回到了大唐。当时,豆卢荣来温州辅佐执政,金河公主也随他来到温州住了多年。宝应初年,临海的贼寇袁晁攻下了台州。一晚,豆卢荣的妻子梦见一个人,披头散发,浑身是血,对她说道:“温州将要遭受战乱之苦,你们应该快点离开。否则,必然会遭殃的。”醒来后,她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金河公主说:“梦都是颠倒的,不足信呵。”有顷再睡,女儿又梦见了豆卢荣,说:“刚才那个披头散发的人,是你的父亲,现在是阴间的将军。浙东将败,是想让你们快点离去,望能照我说的去做,不要恋惜财物。”女儿醒来之后,又把这件事告诉了金河公主。母女俩唯有只身出走,后来情况发展跟梦中说的一样。
杜(Dù)129
癖好儒风研左传,
白描世象诵诗章。
  上联典指京兆杜陵人杜预,为西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自成一家之言。下联典指杜甫,字子美,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又有政治抱负。靠献赋得官,历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作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出唐代由盛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风格以沉郁为主,语言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
佛(Fó、Fú)*
扶(Fú)299
算纳三秦兴大汉,
抚安百姓定瞿塘。
  上联典指汉代廷尉扶嘉,其母于万县之汤溪水侧,感龙生嘉,预占吉凶,多奇中。高祖为汉王时召见,以占卜劝定三秦,赐姓扶氏,谓嘉志在扶诩。拜廷尉,食邑朐[月忍](Rùn 音闰)。扶嘉原不姓扶,汉祖刘邦为嘉奖他扶翼汉室的功劳,因赐姓扶姓,为扶姓起源的一支。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周上甲黄土人扶猛,字宗略,曾在南朝梁任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入西魏,官罗州刺史,征讨信州,梯山扪葛(攀山越岭,手抓葛藤行军),跨越险阻,来到位于瞿塘峡口的白帝城,不采取强攻的方式,而是抚慰当地夷人,使得当地人民都高兴的归附了。他亦因功封临江县公。
甫(Fǔ)*
告(Gào)*
何(Hé)021
恭谦素洁谈玄理,
金石诗书考礼经。
  上联典指南朝宋庐江人何尚之,字彦德,何叔度之子。官历吴郡太守、尚书,恭谨谦洁。尚之官历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中书令。位极显贵而恭敬谨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与少时若两人,弟悠之义兴太守,二弟愉之新安太守,三弟翌之都官尚书,子何偃字仲弘,宦历丹阳丞、中书郎、吏部尚书。袭先人余荫,世以为荣,平生喜谈玄理,注有庄子逍遥篇传世。孙何戢字慧景,拜驸马都尉,历官司徒左长史,高帝时迁吏部尚书。下联典指晚清宋诗派作家何绍基,字子贞,湖南道州人。父凌汉字仙槎,嘉庆十年廷试探花,授编修。道光间,官历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历主广东,福建,浙江,顺天乡试,绍基道光进士,也主试福建,贵州,广东,父子同持文柄,为人物之权衡,时人荣之。咸丰二年,简四川学政,旋主山东滦源,长沙城南书院,教授生徒,曰助以实学。绍基,复博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见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于说文考订尤深。论时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嗜金石,精书法,由唐碑,而上溯北朝楷法,尤得力于北魏“张黑女墓志”及唐欧阳通,李邕,颜真卿。晚年日课尤勤,将篆书笔意,融合行楷书中,风格一变,自成一家。草书尤被举为一时之冠。著有柬洲诗文集四十卷。卒年七十五。弟绍京。亦工于书。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花(Huā)055
成都猛将诗人敬,
怀远英侯敌胆寒。
  唐代人花敬定,骁勇过人。上元初年,段子璋在蜀叛乱,当时崔光远任成都尹,花敬定为牙将。他率兵征讨,一举获胜。杜甫作《赠花卿歌》诗有句:“成都猛将说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下联典指明初怀远人花云,相貌魁伟,勇猛过人,随朱元璋作战,攻城略地,屡建奇功。官枢密院判,镇守太平,陈友谅来攻,他被抓获,奋身大呼,捆绑他的绳索断裂,夺刀杀敌五六人,寡不敌众,被碎尸。
抗(Kàng)*
安民剿贼功乡社,
行孝旌名励后人。
  上联典指后汉丹阳(安徽宣城)人抗徐(一作“杭徐”),字伯徐,以善于捕盗而闻名。初任宣城守长,把山林、湖泽中的蛮夷都迁入县内管辖,使境无盗贼。后官中郎将,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下联典指明代人抗良玉,以孝行著称于世,官府旌表其门闾。
狂(Kuáng)*
局(Jú)*
牢(Láo)*
冷(Lěng)377
铁面无私当姓氏,
编音协律奏升平。
  上联典指南宋常熟人冷世光,字宾王,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宁国、龙游知县,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弹劾无所避讳,人称“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还有明代洪武间御史冷曦,字景暘,新易人。刚正不阿,劾都御史刘观并各道坏法御史,百司震恐。人称之为“冷铁面” 。下联典指明初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洪武初年的时候,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校定音律及编钟、编罄等器,定乐舞之制,是明代郊庙乐章的奠基者。在元至元中,寿己百岁,世传其画门化鹤入瓶隐壁仙游。也传说他在永乐年间出去远游,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其人善养生,寿享百龄。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曾著《太古遗音》琴谱一卷,书已佚。又著《琴声十六法》,今存。
李(Lǐ)004
千古真言尊道德,
四方好汉号唐人。
  上联典指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陈国人,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周时以著《道德经》而闻名,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是见于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下联典指李世民,即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他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封建帝王。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刑法宽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盛唐在当时就闻名于世,至今中国人在海外都称为“唐人”,中国人侨居的地方就被命名为“唐人街”。
利(Lì)364
师事象山薪火继,
名标安岳政声扬。
  上联典指南宋学者利元吉,字文伯,盯江人。是宋代著名儒者陆九渊(号象山)的高才生,学问独到,陆九渊的儿子后来想拜他为师,利元吉谢曰不敢当。中国古文化的要领,常出于师徒口耳相传。举进士而当官,为官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政绩显著。晚年以教书为乐。下联典指明朝英德(今广东省)人利本坚,由监生任赣县主簿,后调任四川安岳县令。为官公正,爱民节用,为众论所推许。
良(Liáng)*
杞(Qǐ)*
东楼立国能延祀,
贞妇丧夫哭倒墙。
  上联典指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后,封夏王朝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省杞县),建立杞国,为杞国国君。至春秋时,杞国为楚国所灭,东楼公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杞为姓,称为杞氏,禹后东楼公遂为杞氏(姓)的开氏始祖。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孟姜女,庄公时,杞梁随军袭击莒国,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七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芮(Ruì)209
狷介直臣曾讽主,
清明廉吏自安贫。
  上联典指周厉王时卿士芮良夫,曾作《桑柔》之诗刺厉王。下联典指明代甘肃巡抚芮钊,字宗远,宝圻人。在镇三年,边境寂然。卒于官,贫无以为敛。人咸服其清操。
沙(Shā)387
劝耕抢种归仓廪,
兴业强民救国家。
  上联典指明代涉县知县沙玉,他劝民备耕抢收,涉民丰衣足食。曾于某年禾稼熟时,督民昼夜收获,未毕,飞蛾大至,邻邑禾食尽,涉民得以保全。下联典指清江苏如皋人沙元炳,字健庵,沙屏北为其世迁祖,生于世代书香仕宦之家。他天资聪慧,勤于攻读,1891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取为贡士,1894年殿试成进士。连中三元的他,深得帝师翁同和的赏识,经翁推荐,入庶馆深造,授翰林院编修。正当他准备一展抱负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戊戌政变”。面对维新志士的鲜血,他以双亲年高为由,辞官回乡,改书斋“四印堂”为“志熙堂”,从此致力于兴办实业,造福桑梓。沙元炳作为一名维新派,主张“启迪民智,御侮图强,洗雪国耻,振我华夏”。他认为救国必须振兴教育,培养具有“事事之实”的专门人才。为此,他决心从兴办师范堂入手,首先解决师资问题。其时适逢清廷废举、兴学校。他同张藩等筹划创办如皋师范学堂,还邀请张謇等到如皋商讨有关事宜。经他四处奔走,延聘教师,筹措经费,勘探校址,规划校舍,于1903年9月,正式开学授课。如皋师范学堂是全国公立师范学堂中最早创办的一所。此后他还创办了如皋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如皋私立乙种商业学校等。他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追随张謇创办实业。他向南通的大生纱厂、广生油厂、新生面粉厂、资生铁厂投资;还向上海的长江大达轮船公司、通扬内河轮船公司以及沿海各垦牧公司投资。在如皋,他于1895年集资创办广丰腌腊制腿公司,聘请兰溪师傅来如皋主持腌腊加工,所制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远销美洲。此后,他还集资创办皋明电灯公司、如皋公立医院、鼎丰碾坊、裕如钱庄和广生德中药铺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被推举为如皋县民政长。1913年又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长,他坚辞不就。其后,他担任过如皋县水利会会长,清丈局局长和款产处主任等职,并主持总纂《如皋县志》,有《志熙堂诗文集》传世。
邵(Shào)102
精研易数梅花验,
敬业新闻碧血培。
  上联典指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有一次他在观赏梅花时,偶然看见麻雀在梅枝上争吵,以易理推算后,预言明日夜晚会有女子前来摘折梅花,被园丁发觉而追逐,女子惊慌跌倒伤到膝盖;此预测现象果真在隔夜丝毫不差地得到验证,因此邵康节名闻于当时,后世将这种预测方法称为“梅花易数”。下联典指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邵飘萍,浙江省金华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总论》等。
佘(Shé)489
源从博士寻宗祖,
乐隐泉山溺酒诗。
  上联典指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佘姓名人,他的籍贯就是南昌,由此判断,从安徽繁衍到南昌的余氏,极为可能因某种缘故使自己的姓氏变成佘氏。下联典指明代铜陵人佘应龙,终日沉缅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许。后隐居泉山,以诗酒自娱,著有《泉山集》。
折(Shé)*
西夏宿仇关外将,
杨家祖母女中英。
  上联典指折氏郡望出自西河,属党项族,世代尚武,占有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一角之地,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在宋、辽、夏、金角逐的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北宋亡后渐趋式微。下联典指折德底之女、杨业之妻,名赛花,即佘太君(太君是后来的封号)。
束(Shù)255
泊利淡名编帝纪,
节衣缩食缴民租。
  上联典指晋代学者束皙,“二十四史”之一《晋书》的《帝纪》就是出自他的手笔。据载,他是当时多闻博识而精于古文的学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据释》以拟《客难》,从不拿学问作为争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因此,其学术造诣颇深,他撰写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传》、《五经通论》、《发蒙记》等鞯著作,均被后世学者推崇备至。下联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洪武初年任万载知县,清廉而俭约,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赋,他甚至变卖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爱戴。
宋(Sòng)118
妙赋楚辞悲世象,
究穷物理识天然。
  上联典指战国时楚国襄樊宜城人,文学家,屈原的弟子宋玉,工于辞赋,擅长音律,《九辩》、《招魂》为其代表作,开创了后代诗人悲秋的主题。下联典指明代科学家,江西奉新县人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国际上也影响甚巨。
邰(Tái)270
护母挡雷成孝子,
精工制墨有家传。
  上联典指明代著名孝子邰茂质,慈利人。其母怕雷,每逢雷雨,茂质便以身护母。其母去世后,每遇雷雨,便赴母墓护之,雷止才归家,茂质闻雷护母,后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指明代制墨家、安徽休宁人邰格之,他是墨工出身,是休宁派的创始人,亦是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创始人。现存有“文玩”、“世宝”、“蟠螭”等款墨。
佟(Tóng)501
文章誉享辽东热,
忠勇名彰漠北寒。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辽东(包括高句丽境)人佟方,博览多学问,以文章著名。下联典指清初汉军镶黄旗人、佟图赖长子佟国纲,世居开原,后迁抚顺,袭父爵一等公。康熙28年,受命与内大臣索额图等到尼布楚,与俄罗斯使臣费耀多罗等议立约定界。佟国纲很有乃父的遗风,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于康熙29年,在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阵亡(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以致沙场殉国。他死后康熙非常悲痛,亲自书写祭文:“尔以肺腑之亲,心膂之寄,乃义存奋激,甘蹈艰危。人尽如斯,寇奚足殄?惟忠生勇,尔实兼之!”并谥号“忠勇”。雍正初年,加赠太傅。
佟佳(Tóng jiā)*
汪(Wāng)104
敢凭正气斥和议,
闲扯云樯探海隅。
  上联典指江西玉山人、宋代吏部尚书汪应辰,十八岁中状元。出知平江府等职。因逆秦桧主和议,被贬为通州通判。秦桧死后,方调回朝中任职,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而闻名,其人好贤乐善,精于义理,学者称玉山先生。有《文定集》。下联典指江西南昌人,元末航海家汪大渊。自幼好游,至正中,年甫二十,即买舶浮海,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
位(Wèi)*
沃(Wò)363
卫国驱倭伤马陷,
兴庠积谷念民生。
  上联典指明代山东蓬莱人沃田,嘉靖二十四年(1545)武进士,曾任指挥同知、漕运把总,提升都司、江苏仪征守备。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扰扬州,深入安徽天长,沃田率兵抗御。他骁勇非常,身先士卒,闯入敌营,乱敌阵脚,激战数日,获全胜。但因战马失蹄,陷于沼泽,惨遭杀害。敕赠镇远将军都指挥佥事,世袭指挥使。下联典指明代定海人沃頖,成化进士,以监察御史左迁内乡县知事。在任期间兴利除弊,禁奸保良,在当地兴建公署学校,并积谷10万石备赈,后迁升荆州知府。
巫(Wū)220
医卜通神爻每应,
阴阳幻术寿能延。
  上联典指巫咸,他是一位不平凡之人。《归藏》载:“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巫咸,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句如神。”从记载的业绩,看出他确是一位神巫,料事如神。不仅如此,而且也精通医道。说他作过尧的医生,“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这位巫咸,真可谓集医、筮两道于一身了。下联典指汉武帝时人巫炎,字子都,北海人,汉驸马都尉。西汉易学家,擅阴阳术数。《汉书》载:“光武时有巫炎,字子都,淄川人,有阴道之术。”
【按】《神仙传》:巫炎字子都,武帝出,见子都于渭桥,其头上郁郁紫气高丈余。帝召问之,君年几何?所得何术,而有异气乎?”对曰:“臣年已百三十八岁,亦无所得。”将行,诏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武帝屏左右而问之。子都对曰:“臣年六十五时,苦腰痛脚冷,不能自温。口干舌苦,渗涕出。百节四肢疼痛,又痹不能久立。得此道以来,七十三年,今有子二十六人。身体虽(明钞本、陈校本虽作强)勇,无所疾患。气力乃如壮时,无所忧患。”帝曰:“卿不仁,有道而不闻于朕,非忠臣也。”子都对曰:“臣诚知此道为真,然阴阳之事,宫中之利,臣子之所难言。又行之皆逆人情,能为之者少。故不敢以闻。”帝曰:“勿谢,戏君耳。”遂受其法。子都年二百岁,服饵水银,白日升天。武帝颇行其法,不能尽用之。然得寿最长于先帝也。(出《神仙传》)
巫马(Wū mǎ 巫馬)448
辛(Xīn)379
孝义亲朋施药石,
词章长短赋豪雄。
  上联典指隋代狄道人辛公义(又名辛亚)少年时丧父,母亲教他读书,以勤苦著称。开皇初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公义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辛公义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候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等病人痊愈以后,辛公义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也都惭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称辛亚是“慈母”。下联典指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人。曾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武装,后南下归宋。最高职任过枢密都承旨,仕途不如意,壮志难酬。他一生主张坚决抗金,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中,多抒发恢复统一祖国山河的壮烈感情。词风继承苏轼豪放风格,二人并称苏辛,但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著有《稼轩长短句》。
忻(Xīn)*
孝(Xiào)*
言(Yán)503
十哲九贤才识显,
无私重节姓名扬。
  上联典指孔子的学生言偃,字子游,生于周敬王十四年手贞定至二十六年(公元前443年)。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是出于对他的尊敬。孔子授徒,设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中有优秀学生十名,后人称为“十哲”,因言偃名列第九,故后人又称为“十哲人中第九人”。又因言偃为孔子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又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和 “南方夫子”。他的老师孔子则评论他:希望有才能就学习,希望有知识就多问,希望有满意的结果就多思考,希望人家帮助就要有准备,这四点,言偃都做到了。这都说明,言偃不仅是在文学上出类拔萃,而且是个很有政治才能和领导水平的治国之才。下联典指明朝人言茅,成化年间举为进士,而当了地方官,官职为户平知府。他学问广博,又多才多艺,留心身旁的大小事物,又关心百姓疾苦,自己也重名节,清廉无私,所以政绩好,受人赞扬。
余(Yú)090
揭批逆鳞肝胆照,
刊刻图书话本传。
  上联典指北宋名臣、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余靖,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庆历年间四谏官之一。少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师从舅父黄正,后师林逋、张伯端,学业大进,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他曾任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政六箴。他通晓契丹语,曾三次使辽;在南海为帅十年,不载一物归。官至工部尚书,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后人在韶关市内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名纪念他。著有《武溪集》等。下联典指明代福建省建安人余象斗,亦作余世腾,字仰止,自称三台山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和刊行者,其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等,对古典小说的编辑、流传有很大贡献。
==========(以下为多画字简化成的七画字) 
苍(Cāng 蒼)287
字绘纹形循鸟迹,
国臻昌盛化民风。
  上联典指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史官苍颉(又作“仓颉”,古代“仓”、“苍”通),汉字的创造者。相传他生而神奇,有四只眼,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创制汉字,以代结绳之政,后世奉为神。下联典指苍舒,黄帝的孙子颛顼高阳氏,有八个聪明的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世称“八恺”(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仓舒为这八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亦称仓氏。
苌(Cháng 萇)*
血能凝碧因冤胣,
笔可货金借赠笺。
  上联典指东周景王、敬王时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苌弘,亦作苌宏,字叔,又称苌叔。刘文公与晋国的范氏世代为婚姻,在晋国卿大夫的内讧中,苌弘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事来周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神话传说中他的血三年化为碧玉(见《庄子·外物》)。后来,人们常用“碧血”称为正义而流的血。下联典指唐代制笔艺人苌凤,文学家罗隐很喜欢他制的笔,赠给他百幅雁头笺。士大夫们听说后,怀揣着金子去问价,也有的用彩罗大组(用彩色丝织成的带子)去换他的笔,使苌凤一次就获得千金。胣:chǐ,剖腹的意思。
陈(Chén 陳)010
振兴汉祚踵高武,
感慨民生怆蓟幽。
  上联典指南朝梁名将、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人,出身寒门,好读兵书,精于武艺,明达果断。公元557年代梁自立,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高武指汉高祖、魏武帝——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语云“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下联典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是诗歌革新的先驱,其文学理论对当世影响很大。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迟(Chí 遲)*
善言堪引人寻旧,
锐意图强政出新。
  上联典指商代贤人迟任,殷王盘庚迁都至亳,作诰谕民,曾引迟任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下联典指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出仕锐意维新,有善政。
贡(Gòng 貢)294
轻徭薄赋弹冠客,
护国抗金主战人。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博士,前汉琅琊人贡禹。官至御史大夫,他曾因年岁收成不好、郡国贫困而上书抨击朝廷奢侈过度,建议减轻徭役赋税。汉元帝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一些措施赈济贫民。贡禹与王吉友善,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弹冠相庆的成语就出自贡禹。下联典指贡祖文,字仁德,宋长垣(今北京市)人。靖康时(1126年),贡祖文和汤阴人岳飞同时参加了抗金义勇兵,扈从康王(即赵构,宋徽宗的九子,后来的宋高宗)南渡。从济州(山东巨野)到应天(河南商丘)至康王登基,历史上谓称高宗皇帝。因贡祖文护驾有功,且又武艺高强,被封为‘都总军将’,此间也与抗金名将岳飞成了“莫逆知己”。岳飞被害后,他曾藏匿岳飞后裔,保护起来。因贡公战功显赫,被任命为“秣陵总镇”,并嘉封为“武德大夫”,终年80岁,殁后追谥文宪,其妻黄氏追谥诰命夫人合葬于柳茹村。
谷(Gǔ 穀)228
祖孙文武俱兢业,
兄弟丹青竞袅娜。
  上联典指谷那律及谷崇义祖孙二人。谷那律乃魏州昌乐人,唐代大臣、经学家。太宗贞观年间曾任国子博士,后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其博览群书,尤谙经学,是当时学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 谷崇义为谷倚相子,谷那律孙,唐代将领。唐玄宗时出任幽州大将,以雄壮果敢著称,后升左金吾卫大将军。 下联典指清朝时期著名的画家谷士恒和谷士芳兄弟。二人俱吴县人,士恒乃钮枢弟子,他的特长是画仕女画,他所画的仕女衣袖飘飘,栩栩如生。他的弟弟谷士芳画的仕女也像他的哥哥一样,很有名气。
谷梁(Gǔ liáng 穀粱)457
儒术能尊师子夏,
今文有典注春秋。
  全联典指孔子的再传弟子、子夏的学生,战国时期鲁国人谷梁赤,是《春秋谷梁传》的作者。其说最初只有口述流传,至西汉时才由后人写成《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体裁与《公羊传》相近,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持论比《公羊传》平正,是研究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妫(Guī 嬀)*
怀(Huái 懷)268
率性中涓循法典,
流芳秀水绕冰斋。
  上联典指明代高密人怀恩,幼年时曾为黄小门(中官,太监),宪宗、孝宗时掌管司礼监,性格鲠直,常据理直谏。宪宗曾经责其违恩,怀恩答曰:“非敢违恩,恐违法耳”。下联典指清朝时人,秀水(今浙江省嘉兴)文士怀应聘,好文学,文章诗词都好,写了一部好书叫《冰斋文集》,刊发流传后人而知名。
库、厍(Kù 庫、Shè 厙)371
琴诗唱和称英彦,
农政襄勤志姓名。
  上联典指后汉初时人厍钧,曾官金城太守,因功封辅义侯。与大司空窦融友善,二人一起出入,弹琴作诗,为一时之英隽。下联典指初唐时河南洛阳人厍狄履温,官尚书员外郎,兼充节度判官。开元九年,宇文融括田时,奏置劝农判官。为官清正有效绩,被任地吏民立遗爱碑以纪其功。
况(Kuàng 況)479
妙算慎行功可待,
锄强扶弱任终留。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况长宁,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人称君子之言。下联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字伯律,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兴利除弊,不遗余力,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百姓称他为“青天”,正统间秩满当迁,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
来(Lái 來)*
定陇平羌兴汉业,
征南讨北筑隋基。
  上联典指来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人。曾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并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又以精兵奇袭略阳,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后攻破落门,终消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领击羌人于五溪,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他开仓赈饥,安定陇右。正拟乘胜入蜀,却被人刺杀于军中。下联典指隋朝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随杨素转战东南沿海,历官大将军、泉州刺史。大业年间,率师渡海三次攻伐高丽,终受降而归,因功进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
劳(Láo 勞)295
明心有慧崇师道,
法眼无差誉校雠。
  上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劳济,字本仁,劳钺的儿子。少年时聪敏而苦学,博通五经,尤其长于作诗。专心教授弟子,江州土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下联典指清代浙江仁和(杭州)人、诸生劳权,字平甫,又字衡子,号巽卿等。精于校雠之学,所校有《元和姓纂》、《大唐郊祀录》、《北堂书钞》等,引证博而精,世称善本。
连(Lián 連)330
冰清且冻家财足,
耿介为官税赋平。
  上联典指宋代应山人连舜宾,字辅之,家中富裕,常常资助乡邻。在家里教他两个儿子庶、庠读书,说:“这就是我的资产。”他死后,远近乡邻都前去哭吊。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连舜宾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很有名气,也都当了县令。他们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下联典指明代河北广平府人连矿,字佰金,号白石,后更号明山,嘉靖年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按当时惯例,补为日照县知事。该县地瘠民贫,多有因赋税而逃亡者。矿认真审查修定,使负担尽趋合理,地方遂得安定。官至户部右侍郎,为官28年,享寿五十有九。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人称“连都堂”,在一方名声显赫。其文追先秦,诗步盛唐,书法端劲如其为人。
陆(Lù 陸)198
品茶煮水编书去,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上联典指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复州竟陵人陆羽,本是弃婴,被和尚收养成人,为人诙谐风趣,闭门著述,不愿为官,一度靠做零工维持生计,与女词人李季兰友谊颇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人称“茶圣”。下联典指南宋时著名的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铁马冰河入梦来”即是他的名句,《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均为传世名作。
麦(Mài 麥)*
祝寿封丘贻老丈,
饱餐斗麦赐将军。
  上联典指春秋战国时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下联典指隋朝时人麦铁杖。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封宿国公,成为岭南麦氏始祖。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闵(Mǐn 閔)132
友弟敬亲称孝德,
俊思慧目号南金。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的棉衣里被装入芦花,后母的亲生二子则是棉絮。他父亲知道了,要赶走妻子。闵损说:“母在一儿寒,母去三儿单。”后母听了,感悟而悔恨,从此待三个儿子都一样。闵损因遵行孝道被列入德行科,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下联典指三国至西晋时期广陵人闵鸿,与薛兼、纪瞻、顾荣、贺循号“五俊”。仕吴为尚书,初入京城洛阳,司空张华就叹道:“此人是南金(南方杰出的人才)啊!”时陆云尚幼,鸿见而异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出雏。”鸿著有文集三卷,(《唐书经籍志》作二卷。此从《隋书志》)传于世。
纳喇(Nà Lā 納喇)
沈(Shěn 瀋)014
细研音律分平仄,
借梦黄梁劝世人。
  上联典指: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沈约,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沈既济,他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其《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时(Shí 時)083
去官留犊清名显,
破案消灾正气扬。
  上联典指东汉官吏、巨鹿人时苗,其人为官清正,初任寿春令时,乘车自带一母牛。一年后,母牛生一小牛,遂认为牛犊乃当地所生,应移交给接任者,离任时执意留下小牛,备受时人称誉。典故“去官留犊”、“时苗留犊”即由此而来。后官至典农中郎将。下联典指明代官吏、山东省临清人时绎,任西安府同知时清正廉明,并成功破获一起和尚行凶的谜案。后升平凉知府,时平凉适遇大灾,他治理有方,存活者数万人,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寿(Shòu 壽)311
澡身贞素人称誉,
缚魅祛邪术幻玄。
  上联典指晋代寿良,字文淑,成都人。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而且能够澡身浴德,历官治政著称。温令李宓表武帝,言“二州人士零颓,才彦凌迟,无复厕豫纲纪后进、慰宁遐外者,良公在朝时,二州之望,宜见超升,绍继立后。”帝征为黄门侍郎,兼二州都给事中,梁州刺史,迁散骑常侍。下联典指西汉人寿光侯,相传能劾百鬼众魅,令它们自缚现形。据说汉章帝还曾召见他,让他试演法术。
苏(Sū 蘇)042
拜相楚齐联六国,
嘉文唐宋占三家。
  上联典指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锥子刺大腿(“锥刺股”的典故),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言流畅,笔力雄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嘉祐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姿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嘉祐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著有《栾城集》。苏洵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吴(Wú 吳)006
骨格高奇恣意象,
摹描诡谑寓评弹。
  上联典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玄宗赐名“吴道玄”),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他所作人物、鬼神、鸟兽、台阁都冠绝于世,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下联典指明朝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以著有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而流芳于世。
轩辕(Xuān yuán 軒轅)431
一脉传承尊始祖,
千秋享祀纪人文。
  全联典指轩辕复姓源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的号。黄帝姬姓,有熊氏,号轩辕,据《史记·索隐》和《汉书·古今人表》等有关古籍记载,轩辕氏为上古黄帝后裔,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因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黄帝以地名为号,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严(Yán 嚴)027
富春有水堪垂钓,
华夏将亡要自强。
  上联典指东汉初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下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
杨(Yáng 楊)016
一盏醇醪淘典故,
四知风范训儿孙。
  上联典指西汉末年杨雄,字子云,四川成都人,是当时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辨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都得到封赏。杨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下联典指东汉弘农华阴人杨震,字伯起,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出身于官宦世家,八世祖杨喜、高祖杨敞都曾封侯、拜相,其父杨宝通晓《欧阳尚书》,造诣颇深,为一代宗师。杨震是东汉著名学者,明经博学,从游者数千人,诸儒誉之为“关西夫子”。他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名扬古今。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后转涿州太守,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自觉抵制贿赂,堪称廉政模范。日《人民日报》曾有专文,嘉彰“杨震家风”。
应(Yīng 應)175
目视五行心慧敏,
风飘两袖祀香烟。
  上联典指东汉河南人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应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汉顺帝末年前后在世。少聪明,读书五行俱下。记忆力特佳,自幼至长,凡所经历,无有忘怀。年二十时,尝诣袁贺,适贺将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之。后数十年,路逢车匠,知而招呼。梁冀举为茂才。永兴元年(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为蛮夷所福。延熹七年(164年)从军骑将军冯绲征武陵蛮,以功荐为司隶校尉。党人事起,乃愤然以疾自退。后诸公多荐举,会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凡数万言。又尝删《史记》、《汉书》及《汉记》三百六十余年事,自汉兴至其时,凡十七卷,名曰《汉事》。汝南南顿应氏自应奉曾祖父应顺起,至应奉子孙后辈应玚、应璩、应贞等累代为官,声名显赫。下联典指南宋、元时福建南平人应珍,元祐年间武状元及第,授予右班殿直,任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调任泉州公海四县巡检,后以母忧回籍守制,“累仕皆不出于闽中”。其为官政简刑清,节俭奉公,勤修武备,保境安民,故为民所称颂,为同僚所敬佩,里人遂立“状元祠”奉祀至今。
犹(Yóu 猶)*
员(Yuán 員)*
运(Yùn 運)*
张(Zhāng 張)024
始探北南无影线,
重饬纲纪一条鞭。
  上联典指唐朝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河南省南乐人,唐初开国功臣张公谨之孙,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为避武则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号一行。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气象、地震的调查统计工作,支持“浑天说”。后人只知其善算法,他算法方面的书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下联典指明末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穆宗时入阁,神宗时为首辅,综核名实,信赏必罚,整饬纪纲,推行一条鞭法,为相(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没有宰相的设置,但是他却有宰相的实权)十年,海内称治。卒谥文忠。著有《太岳集》、《帝监图说》等。
张简(Zhāng jiǎn 張簡)*
张廖(Zhāng liào 張廖)*
牛犬弥珍思报德,
闽台流远正开枝。
  全联典指出自张、廖两姓璧联而成的复姓,称张廖氏。最早的张廖姓源于元末明初福建漳州有张元子(即张愿仔)公者,入赘诏安廖府,单生一子,因受恩于廖氏,乃誓约后裔子孙:“在世为廖,死后归张”。此为“张骨廖皮”、“一嗣双祧”之由来,族人自称“双廖”,并立“清武”为堂号,族谱命题也都以张廖姓为多。上联典指张廖氏“七嵌”祖训的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无论。因二世祖友来公常代替父亲巡视农田,以牛和狗为伴,有一次遇到老虎,牛为了保护主人与虎斗,狗则回家吠报,廖祖妣遂发愿为报救主之恩,不吃牛和狗。
邹(Zōu 鄒)035
演说五行推国运,
投书一纸出生天。
  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人邹衍,亦作驺衍,著名的思想家、阴阳家。他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号“谈天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下联典指西汉散文家,齐人邹阳,生卒年不详。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梁孝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著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注】典故资料主要来源于陆君云先生所编的姓氏宗祠资料,特此致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皋薛小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