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族交往事件,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的

当前位置: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游&④郑和下西洋&⑤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题型:读图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历史上和平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的交往,密切了中国内地和边疆的关系,②鉴真东渡,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交往,③玄奘西游,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到印度求取佛经,有利于中印之间的友好交往,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北非,有利于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⑤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时期,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史实,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内容,不属于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内容,应排除,本题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往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命题的重点,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以及非洲都有友好往来,对于和这些国家友好往来的史实,同学们注意识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主要考查你对&&神秘的西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神秘的西域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西域: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西域地区:
神秘的西域: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开始于遥远的历史年代,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一七《西域土地内属略》载,唐虞、三代均有交往。《山海经·大荒西经》、《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地势和风土物产有较多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西域分三十六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这些国家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乌孙、且弥、蒲类等。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区域,又分为南道诸国和北道诸国。在塔里木河之北有疏勒、龟兹、焉耆、车师等较大的国家,成为北道诸国,在昆仑山北边大沙漠的南沿有莎车、楼兰等国,成为南道诸国。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掠夺人口,索取贡赋,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遂成为匈奴的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和亲:西汉初年,由于战争破坏,经济亟待复苏,政权尚未巩固,无力与匈奴作战。汉高祖只好采纳“和亲”的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贡品,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但是和亲政策不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昭君出塞:随着匈奴贵族的军事实力削弱,其统治阶级发生内讧,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部呼韩邪单于在汉朝帮助下重新统一匈奴。汉元帝以宫人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对比汉初“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并且得出的启示:&如何评价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后,结束了匈奴与汉朝的百年对抗,北方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而且昭君的子孙后代也为匈奴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作出了极大贡献;并且昭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少数名族的民族融合。昭君出塞:
另一种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从女权角度出发,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无条件受到男性的支配。在古代,很多女性无法追求真正的婚姻幸福,往往只是男权社会中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张骞通西域: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司马迁将此行称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贡献:张骞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后来,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的示意图:
班超出使西域: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公元73年,为攻击北匈奴,协助东汉重建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管辖,班超出使西域,以智慧和勇敢以少数人袭杀匈奴使臣。迫使鄯善、于阗两国归服汉朝。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再度将西域隶属于东汉的统治之下。班超出使西域的意义:班超出使西域30年。恢复了东汉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和中西交通,使得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班超依靠东汉王朝的强大军事力量和西域人民希望摆脱匈奴残暴统治对他的支持,凭借这军事外交的卓越的才能和坚强不屈的勇气,取得出使西域的成功。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虽然未到大秦,但是公元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班超:传奇人物班超:班超为东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功绩封候,是与他年轻时期的志向,他的智慧和勇敢是分不开的。年轻时,班超为官府抄写文书养家,曾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遂投笔从戎,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的鄯善国,鄯善国王开始对班超到来“礼敬甚备”,但不久就冷淡下来,班超立刻判断出了匈奴使者来了,在危难时刻,班超鼓动随性人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遂以36人晚间火攻杀匈奴使者以及随行护卫上百人。班超将匈奴使者之首掷于鄯善王之前,迫使动摇不定的鄯善王归附东汉。这就是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
发现相似题
与““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9754197862176914174915193419198708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测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测试题及答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同步测控
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少数民族的侵扰,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政策。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以朕为父母。”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信任有加,不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他注意安置归附的少数民族,助其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开通通往西域和北方边疆地区的大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建立了声望。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2.唐朝中央政府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良好关系,首先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政权的强盛为前提。其次,汉族制度的先进为少数民族所敬仰、模仿。如回纥国家制度兼采用突厥和唐官制;吐蕃的官制、兵制都受到唐官制、兵制的影响。第三,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为少数民族所向往。第四,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各族的少数分裂势力起到了威慑、遏制作用。如对东突厥用兵,巩固了西北边疆。第五,唐朝的统治者虚怀天下,恩威并施,营造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环境。联姻、册封等使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更加尊重。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吐蕃人饲养牦牛,种植青稞,创造出灿烂的文化。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的政权。松赞干布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以及发展汉藏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文成公主入藏为促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金城公主入藏进一步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3)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并立会盟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问题探究问题1:唐朝时期处理周边各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探究思路:应结合唐与突厥、南诏、吐蕃等的关系,通过举例来概括归纳出唐朝处理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主要方式。大致有五种:①设机构管理:唐初,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地区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③战争:唐朝初年,东突厥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维护了北部边境的安定。④和亲: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⑤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工匠到南诏、吐蕃等。问题2:昭君自愿请行出塞,文成公主千里入藏,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她们执行朝廷的和亲政策,为维护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和亲的意义何在?探究思路:和亲,意即各政权王室之间的政治联姻。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不光是门当户对,还为了与中原王朝结成亲家,增进相互间的信任与感情,形成利益攸关的联盟。和亲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和好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以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千百年来得到人民的称颂和怀念。●精题精讲例1 (2005年河南中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思路解析:此题为解析题,首先要搞清说此话的人是谁,然后再判断是哪一个盛世局面。这句话就出现在教材上,因而不难判断说话之人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答案:B绿色通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和为贵的民族政策,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材中所选取的名言名句,最能体现教材的主题,要作为重要的知识点来掌握。例2& (2004年青岛中考)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思路解析:此题是解析题。材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判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答案:B绿色通道:此题以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反映了藏族同胞热烈欢迎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历史事实。材料的文字较多,但阅读困难并不大,千万不要被材料所迷惑,关键是要牢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自主广场●我夯基& 我达标1. 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突厥族&&&&C.回纥族&&&&D.吐蕃族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一定的地理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答案:B2.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故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3. 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答案:A 4. 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A.藏族&&&&B.维吾尔族&&&C.蒙古族&&&&D.彝族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答案:A5. 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答案:C6.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D.会盟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帮助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是回纥兵,不是吐蕃,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7. 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思路解析: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A项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C项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也不正确。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答案:B8. 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答案:C9. 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思路解析:本题为读图说明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要图示的记忆能力。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现在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碑上记载了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的史实。答案:A●我综合& 我发展10. 读下图:&&&&& 甲&&&&&&&&&&&&&&&&&&& 乙请回答:(1)甲图和乙图分别是什么人?(2)乙图中的人是哪个民族的首领?他对该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思路解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要历史人物,对松赞干布的重要贡献和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意义要熟练掌握。参考答案:(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2)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迁都逻些城,修筑布达拉宫,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1. 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提炼概括题,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的唐朝与突厥、吐蕃以及南诏交往的史实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概括。每一个少数民族代表了一种特点,唐与突厥是先战争后安抚,唐与吐蕃主要是和亲,唐与南诏主要是通过册封。参考答案:(1)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唐初,太宗率军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12. 绘制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示意图,标出出发点、经过的名山大川、重要城市以及终点,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思路解析:略参考答案:从长安往西,渡过黄河,过日月山,到达柏海,渡过长江上游,最终到达逻些(今拉萨)●我创新& 我超越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援藏干部的感人吗?答案提示: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共同成长●合作共赢课题:和为贵关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世界上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国际恐怖主义,联系当前的世界局势,以中国古代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谈谈解决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如、、书法、图画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为和平祈祷”为主题进行师生集会,表达和平的心愿,在学校内进行集体签名,将集体签名的和平寄给国际和平组织。●读书做人唐太宗与颉利可汗&俘虏了颉利可汗后,唐太宗把他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o国)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处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修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想一想]颉利可汗曾是唐太宗需要征服的对象,唐太宗在俘虏颉利可汗后特别优待他。如果你是唐太宗,你会怎样对待被征服者?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七年级上册
历史大事件年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七年级上册
历史大事件年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苏州市高新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七年级历史试卷&&&&&&&&&&&&&&&&&&&& 2014.06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准考证号相应的数字用2B铅笔涂黑。&&&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不正确& 的选项是 & A.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2.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玄奘西游”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3.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开元盛世&&& &B.建立内阁&&& &C.贞观之治&&& &D.抗击倭寇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忽必烈&&& &D.明成祖5.隋唐时,武功高强的李飞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这时在位的皇帝可能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6.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A.鉴真东渡&&& &B.马可•波罗来华&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7.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8.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乾隆皇帝吟诵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B.朱元璋在欣赏秦观的书法作品& C.文成公主带着《资治通鉴》等书籍入藏& D.明成祖正接见出访归国的郑和9.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1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1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D.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贞观之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东京的繁华&&& D.闭关锁国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因为& A.北宋城市商业繁荣&&& &&&B.北宋教育事业发展& C.雕版印刷术的改进&&&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其主要功绩是& A.建立元朝&&& &B.消灭南宋&&& &C.推翻北宋&&& &D.统一蒙古15,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16.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17.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设立行省&&& &B.建立内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18.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首席卷尽擒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19.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 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 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 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 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 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20.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武则天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贞观,治宏开元”。22.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23.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2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25.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清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重要表现。26.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到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唐宋时期,名臣辈出。唐太宗时有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 ▲& ,宋高宗时有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名将& ▲& 。28.唐宋时期,制瓷业大放异彩。唐朝时的越窑青瓷、& ▲& 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北宋兴起的& ▲&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29.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 》,而& ▲& 创作的《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3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更》&&&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2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对外关系活跃”的两例史实。(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请回答:(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2)图三事件发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分)(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2分)(4)“学史使人明智”。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