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成语?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呀?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呀?
被浏览1074次
请讲得详细一些。
采纳率:49%
盘古开天地
在非常非常久远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他觉得奇怪,怎么四周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呢?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地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他劈裂了。
这个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被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被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杆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高极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长。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是那样在孤独寂寞中辛苦地撑着天地。后来,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的时候,浑身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气体,变成风和云;他发出的最后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尽管他死去了,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的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
射日英雄羿
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地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腔里仿佛在沸腾。怪禽猛兽纷纷从火焰般的森林、沸汤般的江湖里跑出来伤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羿奉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间,受到人民的欢迎。他摆好架势,弯弓搭箭,对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没声响,过了一会,只见天空中流火乱飞,火球无声爆裂。接着,一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在地面上。
人们纷纷跑近前去探看,原来是一只三足乌鸦,颜色金黄,硕大无比,想来就是太阳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阳少了一个,空气也似乎凉爽了一些,人们不则得齐声喝采。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顾别的,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火球一个个的破裂,满天是流火。
站在土坛上看射箭的尧,忽然想到人间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暗中从羿的箭袋里抽去一支箭,总算剩下一个太阳没有被羿射落。
羿在射落九个太阳后,又为人民除去许多怪禽猛兽。其中有吃人的猛兽,牙齿像凿子的“凿齿”,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九婴”,毁坏房舍的“大风”,兴风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猪“封 ”。
是传说中的英雄。
错奔月宫的常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神女,因为丈夫后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她就跟随丈夫来到人间。
后羿成天在外,他射落了九个太阳,杀死怪禽猛兽,顾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对他不满。
一天,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如果两人一同吃了这灵药便可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就能升天为神。后羿把药带回家,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块吃。但嫦娥觉得自从跟了丈夫来到人间吃了不少苦头,灵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独吃呢!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外,径直向天上飞去。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天府,众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里暂时躲藏一下为好。谁知嫦娥一到月宫,脊梁骨不住地缩短,腰肚却拼命往外膨胀,最后竟变成一只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因此许多古诗里,称月亮为“蟾宫”。
以后又有另外一种传说,说她并没有变成癞蛤蟆,依然是一个超群绝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玉兔和一株桂树。后来多了一个被天帝罚作苦役的吴刚,他不停地砍桂树,桂树却随砍随合,他就永远不得休息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亦称“情人节”、“乞巧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流传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朗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明美丽、擅于织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来到银河边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幸福美满生活。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派了天兵天将到人间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十分悲痛,抱着一双儿女哭作一团。老牛临死前,嘱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携儿女上天宫去寻找织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着儿女来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顿时出现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泣。织女和牛郎及他们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无数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每到七夕,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
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不仅会织云锦,而且还能缝无边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习俗。七夕节也叫“乞巧节”。这一天,民间要进行乞巧活动,即向织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织女与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在此时向她乞求智能巧夺天工,她定会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人们,人们从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灵手巧。乞巧习俗反映了劳动人民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
汉代就有了乞巧风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长安穿针乞巧的风俗。宋东京潘楼出现了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制品。“仙楼”: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花瓜”:在瓜上刻花纹;“种生”:以绿豆、小麦、小豆等在瓷器内用水泡浸,长出数寸长的绿芽,用红蓝彩条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动中,妇女们不仅可以向织女乞求技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心愿,向织女乞富、乞寿、乞子、乞爱情。在诸多的愿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样,且连乞二三年方显心诚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缑缕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八仙是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还有何仙姑。这八位神仙各有道术,法力无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关于他们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
有一天,八仙驾云去参加神仙会,路过东海。吕洞宾说:“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用自家的拿手本领,踏浪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看好不好?”众仙都说:“好!”
铁拐李第一个过海。只见他把手中的拐杖抛入东海,拐杖象一叶小舟,浮在水面上,载着铁拐李平平安安地到达了对岸。
这时,汉钟离拍了拍手里的响鼓说:“看我的。”随后,也把响鼓扔进了海里,他盘腿坐在鼓上,稳稳当当地渡过了东海。
张果老笑咪咪地说:“还是我的招数最高明。”只见他掏出一张纸来,折成了一头毛驴,纸驴四蹄落地后,仰天一声长叫,驮着张果老踏浪而去。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向众仙挥挥手,一会儿就到了对岸。
接着,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也都用身边带的东西作渡船,一个个平平稳稳地渡过了东海。
七位仙人到了对岸,左等右等不见蓝采和的人影。
原来刚才八仙过海时,惊动了东海龙王的太子,他派虾兵蟹将抓走了蓝采和,还抢去了他的花篮。
吕洞宾找不到蓝采和,又急又恼,他对着东海大声喊道:“龙王听着,赶快把蓝采和交出来,要不,当心我的厉害!”
太子听了勃然大怒,冲出海面大骂吕洞宾。吕洞宾拔出宝剑就砍,太子一下子潜入了海底。t
吕洞宾哪肯放走他,拔出腰间的火葫芦,把东海烧成了一片火海。
龙王吓得魂不附体,忙问出了什么事。太子只得老老实实地讲出了事情的真相。龙王立即下令放了蓝采和。?
八位仙人告别了东海,逍遥自在地去赴神仙会了。
在中国,许多人家生了男孩,总喜欢做双虎头鞋穿在孩子的脚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姓杨的,靠一条破船摆渡过日 子,人家都叫他杨大。
杨大是个好心人,过河的人有钱就给,没钱他也不要。
有一天,风雨交加,杨大正坐在小渡屋里搓绳,忽然听见有人喊要过河。他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个讨饭的老奶奶正在河对面淋着雨。杨大连忙冒着雨撑船过去把老奶奶渡过了河。老奶奶上了岸,又说:“哎呀,我的棉花丢在河那边了。”杨大忙说:“没关系,没关系。您先到我的小屋里躲雨,我去给您取。”杨大又冒着雨撑船取回了老奶奶的棉花。
老奶奶很感激杨大,她说:“我没钱给你,只有这张小画儿,请你收下吧。”杨大一看,画儿上画着一个姑娘正在绣小孩穿的虎头鞋。杨大谢过老奶奶,就把画儿贴在船仓里了。
哪知道晚上收了船以后,那张画儿上的姑娘竟自跑上岸来,同杨大做了夫妻。杨大望着这美丽的姑娘,高兴极了。从此,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白天再回到画儿上去。
一年以后,画儿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小宝,杨大真是乐坏了。一晃七年过去了。这件奇怪的事被知府知道了,他一心想霸占杨大这张画儿。
有一天,知府来到河边找到杨大,抢走了那张画儿。杨大拉住知府的衣脚不放,被那些恶差人毒打了一顿。杨大没有办法,和儿子小宝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天晚上,知府把画儿贴在房间里,但是姑娘眼里滚着泪珠,就是不下来。知府气得要死,想把画儿撕掉,又舍不得。
小宝哭着要找妈妈,杨大告诉他,妈妈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只有等带妈妈来的那位老奶奶出现了才能救出妈妈。
小宝趁爸爸不在家,穿上妈妈做的虎头鞋,离开家去找老奶奶。
小宝跑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了一座深山老林里,他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湖边休息。忽然,他看见湖里有七个仙女洗完澡,正慢慢地走上岸来。小宝一眼就看出了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就是他妈妈。他高兴极了,飞跑过去抱住妈妈就哭了。妈妈见了小宝连忙打听家中的情况,还告诉他,自从画儿被抢走,她就离开了凡间,要想让妈妈回家,就要去找知府说理。妈妈又用湖水把小宝的虎头鞋抹了一下,忽然一阵云雾遮住了小宝的眼睛,只听“嗖”的一声,小宝睁眼一看,他已经落在自己家门口了。小宝忙把见到的事告诉了爸爸,说完就直奔府衙,哭喊着要见知府。
知府听说门外叫喊的小孩就是画儿中美人的儿子,赶忙让人把他叫进来,他想通过小宝把画儿中的姑娘骗下来。小宝进了房间,看到那张画儿,连忙去拉妈妈的手。那美人立刻从画儿中跑下来,跟着小宝一直往外走。知府急得象饿狼一样扑向美人,又用脚踏小宝。正在这时,小宝虎头鞋上的老虎跑下来,一口叼住知府就往深山里跑。小宝拉着妈妈回到家里,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见面了。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爸爸妈妈要给小男孩穿虎头鞋了吧。那是为了取个吉利保平安的意思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他的名字叫夸父。夸父的两条腿可长了,一步可以跨过一条大河。
夸父看见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他想:“如果总是白天就好了。我要想办法把太阳抓住,让它永远照亮大地。”
夸父拿起一根手杖,迈开两条长腿去追太阳。他用坚强的毅力去追赶光明的太阳。他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太阳要下山的地方,夸父真高兴啊,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阳抓住。
太阳是个大火球,夸父被太阳烤得浑身是汗,快要渴死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喝乾了黄河的水,又跑到渭河边,喝乾了渭河的水,但是他还是渴得要命,於是,他又迈开两条长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还没跑到大湖边,夸父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把手杖向前一掷,就永远合上了眼睛
夸父虽然死了,但他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那根巨大的手杖。后来,那手杖变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结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
夸父将一片桃林留给了那些热爱光明又很勇敢的人。人们路过这里的时候,可以在树荫下歇歇脚,还能摘个桃子解解渴呢。
建於公元1189年-1192年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位与北京广安门外西南10公里处,是北京著名的古迹。在桥的东北头有四根蟠龙宝柱,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上刻四个大字“卢沟晓月”,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这块石碑是怎么立下的呢?中国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
人们都说,卢沟桥是座神桥。自从有了这座桥,这里的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出得早。别的地方每月初一、初二才能看见一点儿月牙,在这儿,还没到初一,三十晚上,往桥上一站,就能看见东南方向的一弯明月。大年三十的夜里更是出奇,那弯明月照得桥身通亮,连桥上的石狮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过只有两种人能看见,一种是15岁以下的童男童女,一种是“大命”之人。
这话慢慢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乾隆喜好游山玩水,他几次下江南都是从这桥上路过,也没觉得有什麽稀奇,但自从听说这桥的神力,觉得自己是个大命之人,一定能看到那奇景。
这天正是大年三十,晚上,他叫人预备八抬大轿,要上卢沟桥。宫里正忙着过年,按老规矩,这天谁也不能离开皇宫。可是皇上的命令,谁敢违抗?于是,一行人便上了卢沟桥。
乾隆下了轿,直奔桥上,两眼往东南方向使劲儿地张望。可是看了半天只见斗柄回寅,不见卢沟明月。乾隆心想,我乃一朝之主,还不算大命之人?怎麽看不见呢?一定是人们编造的。可是又一想,我兴师动众来看月亮,如果说看不见,岂不被百官耻笑!想到这里,就说:“你们都退下,我来仔细看看。”
左右退在一边,他一人站在桥中央死死盯着东南方。看着看着,就觉得眼前有了一弯明月,急忙叫来左右:“你们看,就在那里,月亮,月亮!”
左右顺着皇帝手指的方向,看得眼都酸了,也没看见月亮,有的说:“奴才命薄,没有这个眼福。”其它人跟着附和。乾隆听了十分高兴,吩咐道:“准备笔砚,我要题字。”左右急忙抬来雕漆书案,呈上文房四宝,乾隆沉思一会儿,提笔写下四个大字“卢沟晓月”。
众人一片喝采,又急忙吩咐刻碑。就这样,一块石碑立在卢沟桥的桥头,从此“卢沟晓月”成了燕京八景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上古时候,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天的四边忽然坍了下来,九州大地也忽然裂开了一道道深沟,熊熊的烈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凶禽猛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伤害善良的民众
女神女娲看到这种情况,决心拯救受苦受难的民众。她拣来许许多多青、红、白、黄、灰五色石子,用火熔炼后去补苍天,又砍断了大龟的四只脚,树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撑起了天空。然后,女娲又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治好了洪水。
苍天补好了,洪水干涸了,灾祸平息了,大自然恢复了平静,人类又获得了新生。
女娲坐着飞龙驾驶的雷车,乘着祥云飞上九天,去朝见天帝,向天帝报告了自己的工作。从此以后,女娲就在天廷里住下来,安安静静地休息了。女娲没有夸耀自己的功业,也不宣扬自己的名声,但是,她的丰功伟绩却永远为后世所传扬。
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五弦瑟,开始蜡祭和市场。自他以后,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而神农坛,相传是炎帝神农遍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我们来看看有关他尝百草的故事。
太古时候,人们没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护生活。有时吃不应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啦。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咋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很作难,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面面,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象刀绞。没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扳了。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人咯烦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听:“叽叽,外公!叽叽,外公!”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撵飞了.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觉得怪气,拾起一块土圪垃,朝树上一扔,把它吓飞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神农一犯思想,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鸟真的扑楞楞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农一出嘴,这小鸟接过量口唾沫星儿咽了。嘿,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农高兴透了。
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农乐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个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的喂小鸟,一样一样的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神农坛),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死了。神农真后悔,极悲痛,大哭一声。哭过,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到现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还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并且写出主要内容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并且写出主要内容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并且写出主要内容
  盘古开天地  现在能见到的宇宙开辟大神,绝大多数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男神.仅此,也是以证明,从总体上看,开天地神话产生较晚,母系氏族的传说少,父系氏族的传说占优势.   上古被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创世大神是盘古.古书记载,最初,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四岳,眼睛化为了太阳、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海,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变成了草木.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的头为东岳,他的腹部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为西岳.先辈说,盘古哭泣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是风,发出的声音是雷,眼中的瞳孔变成了电.又说,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还有的说,他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润大地的雨水.   寄生在他身上的各种小虫子,因感受到风吹,都变成了大地上的人.总之,宇宙即盘古,盘古即宇宙.盘古又是与天地同生长的巨人.   原始人这种想象,今天的人看来会觉得很荒谬.如果细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体观念很强,把宇宙万物神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他们主观认为,这个大整体应该跟人一样,四肢齐全,五官灵活,有喜怒哀乐.他们把自然人化以后,又进一步想象,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将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乱比,一般都有某种近似之处.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为日月,喜则晴,怒则阴.再次,像这种高深难解的问题,必须有相应发达的思想意识为基础,因此宇宙开辟神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盘古作为男性神,可见至少是父系社会的作品.  黄帝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至今,我们还自称是炎、黄子孙,就因为黄帝与炎帝都对历史的进步起过推动作用.   黄帝最初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而是黄帝族的集中和简称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名、部落联盟之名与大酋长之名,三者是可以统一的,那么黄帝族渐渐地变成了黄帝,黄帝又逐渐地变成了想象中的祖先英雄,并被描绘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集远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于是黄帝便成了为由远古历史传说到神话,又还原为历史的典型.所谓黄帝时代,实际是个很广泛的概念,至少包括了整个新石器时期.根据古史研究所得,黄帝族早期活动中心在西北,即现在的陕西省渭河以北,还包括今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黄帝族壮大以后,沿黄河进中原,争雄称霸,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集团,势力范围大体上跨今之山东、甘肃、河南、湖南、河北的地域,在片服其他部落集团的同时,民族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此,黄帝便成了神话中的中心人物,诸神之上帝.   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记载,有的甚至相互矛盾.黄帝所在地,各说不一,有说他建的轩辕国,在穷山一带.(见《山海经? 海外西经》)故后人称他作轩辕黄帝.有的说黄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郎.《史记》则说他生长于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左传》又说黄帝族以云为标志,官职和族名都叫云……较普遍采用的《史记》所说.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有25个儿子,一万个诸侯,诸侯中有7000个是神灵.说明黄帝确实是位势力范围很广泛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之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传说他能种五谷,能驯化鸟兽和虫类,会种桑树,发明了布帛,能用石制造武器,开采了铜矿造刀……简直是位万能之神.   他的出身极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儿附宝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明才智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长了四张面孔.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派这些神替他作事.   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ni泥]……(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都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在古史传说的五帝之中,黄帝能独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战功,常为人们传颂.  大羿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与月中嫦娥还有夫妇关系,所以这一神话传说流传很广.鲁迅根据这一传说曾再创作成小说《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迹,创作成舞台艺术,说明羿的神话很深入人心.   据说,羿的所在地是有穷族,他制作的弓箭,善射,无论是高处的、远处的、动的、细小的,他都百发百中.有人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 儒教篇》)他调整好了弓箭以后就坚守不动.他操弓的时候,对其高低看得很准.他有必定射中的门道,因此多发多中.(见《管子? 形势解》)羿对自己的射技要求非常严,如果偶然失误,则更加勤练不懈.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羿经常与友人吴贺北游,见一只小雀飞过,吴贺请羿射雀.羿问道:“你是要活的还是要死的?”吴贺请羿射雀的左眼,羿却射中小雀的右眼,深以为耻.以后他勤练射技,结果“妙中高出天下”.(见《路史? 后记十三上》)这是羿的早期传说,那时的羿竟然会因为友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要求未满足而发奋,足见其进取精神之强烈.有的传说,羿在东方的天帝俊的属下,俊赐给羿红色的弓和带绳子的白色箭,并命羿到下方同去扶助下方的百姓.羿作为射神,果真解救了下方众人的艰危.(见《山海经? 海内经》)然而神话传说经常出现不少歧异情况,后人不必像对待史实那样去推敲.《山海经》说羿是奉俊之命扶救人们,而《准南子》的今传本,又说他是奉尧的命令去为民除害的.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奇怪.因为靠记忆和口头传播,传来传去,欢难免会有出入.加上人们爱慕英雄之心,自古有之,都愿意跟英雄攀关系,学术界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神话传说中的俊、喾、舜是同一个神话人物的不同称呼,属于东夷系.而舜又是尧的继承人,既然舜(俊)能向羿下命令,焉知尧不能命羿呢?   这管羿是尧之下属或是俊之下属,都无关紧要,关键在羿究竟有哪些英雄事迹.对他的功绩记载得最集中的是《淮南子? 本经训》.帮文为;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a yu 亚雨)、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i 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ou 筹)华之野,杀九婴于 水之上,缴( zhuo 酌)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与擒通)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味道,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羿奉尧的命,射掉了危害人类的10个太阳和六种可怕的野兽.从此,不管是宽还是狭窄的地方,是险峻还是易行的地方,是远还是近,都畅通无阻.这里两处必须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为何众人却立尧当天子,这显然是奴隶社会以后加进去的君臣观念.另一是天上10个太阳都射掉,天下岂不一片漆黑,这大概是记录者有疏忽.羿只能射下10日之中的9日才符合情理,事实上还留下了一个太阳.民间传说1日躲在马齿苋下说足可旁证.  鲧和禹  传说鲧是黄帝族的后裔.《山海经? 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又是说他是天帝长子.“昔者伯鲧,帝之元子.”(见《墨子? 尚贤中》)他创造出农具,驯服了牛,并能驾驭,教会人们播种五谷时要把杂草铲除干净.他为人正直,家住西 .《世本》说他还建造过城廓.可见他在治水之前已经很有贡献.   鲧是奉帝尧之命去治水的.尧在位的时候,天下尚未平定,洪水横流,到处泛滥成灾.   草木长得很高,禽兽繁殖得很快,五谷不丰收,禽兽双人还厉害,兽蹄鸟迹,遍布各地.(见《孟子? 腾文公上》)尧帝召集群神开会商议.帝说:“哎,四方诸位神啊,现在洪水浩浩荡荡,淹没了大山与丘陵,到处都是水在作害,下方的百姓都很愁苦,有谁能去治理这场水患呢?”大家齐声说:“噢,派鲧去吧!”尧帝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便对鲧说:“你去吧,不过要恭谦谨慎.”(见《尚书? 尧典》)鲧受命出发,看到洪水滔滔,无法止住,他便用息石、息壤去堵填.(见《山海经? 海内经》)郭注引《归藏? 启筮》这是一种自生自长的石块和泥土,不是人间的东西,只有天帝所有.鲧大胆地从天帝那里偷来,事先没有得到天帝的同意,因此触怒了天帝,天帝使命令一个叫祝融的神,在羽郊这个地方把鲧杀了,实际上是鲧掘土堵水,挖去了尧部落的肥沃土壤,侵犯了尧部落的利益.尧作为部落首领自然相对地有较多的特权.鲧偏偏偷了他管的领土的沃土,他怎么能容忍,当然便要找个借口杀鲧.所谓鲧偷自生自长的天帝的自壤,便是对这一事件作了神话式的解释.   鲧妻是何神,未见记载,但鲧却生了禹,原来还是一位享有生育大权的男神.禹为父生,便不可能如正常所见的孕育生产,而是说鲧死以后,尸剖腹出禹只是其中之一.历来根据这一则神话,便确认了鲧、禹的父子关系.另外,禹又是鲧未竟之业的继承者,没有鲧的失败,也就不会有禹的成功.禹接受天帝的任命,把息壤分散开去,并平定了九州的水患.(见《山海经? 海内经》)鲧的壮烈牺牲,可与希腊神话盗火之神普罗米修斯媲美.人们怀着尊敬的感激之情追念这位治水的开创英雄.传说,“海民于羽山之中,修立鲧庙,四时八致祭祀,常见玄鲜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拾遗记》卷二)据说,鲧便是羽渊之神,玄鱼即他的化身.此后,他便成了河精或河神.鲧时期的科学技术只达到那手种水平.   禹时候的天帝已经不是尧,而是虞舜.历史又前进了一步.   禹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若干神话色彩,但并不浓厚.禹出生于西羌,治水之前,曾得到河精的帮助.有的说,禹为了治水,正在河边观察,忽然看见一位人面鱼身、皮肤白皙(xi 析)的人从水中出来,自称是河精,授予禹一张治水的地图,又回到水中去了.(见《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又有的说,禹打开了龙关之门的龙门,走到一年深数十里的岩洞中,非常幽暗,无法再前走.禹便举着水把向前,碰见一头猪,衔着夜明珠,放出的光好似蜡烛,又有一条黑色的狗,朝前面吠叫.禹在里边迷失了一昼夜.   天色渐明,见猪、犬都变人形,穿黑衣.另外还有一神,蛇身人面,即伏羲,赐给他一张八卦图,还赠给他玉简,可用于量度大地.(见《拾遗记》)   禹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和教训,改填堵为疏导.他在治水过程中,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也必然经历了无数次惊险.不过上古人善于将自然神灵化,因此,围绕着禹的治水,便有相应的神话.其中,禹治服大水怪无支祁,可说是禹治水传说的一段插曲:禹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到桐柏山,那里惊风走雷,石头会号叫,树木会呜鸣,地上的恶神充塞在河川,天上的恶神挥舞着兵器,水利工程不能进行.禹大怒,召集百神,授命夔(kui奎),命其清扫妖孽.桐柏山及附近诸山神们恐怕祸及自己,都请求饶命.禹把他们之中的鸿蒙氏、商章氏、兜娄氏囚禁起来,从他们那里知道是淮水和涡水的水神名叫无支祁的在作怪.此神善于应对谈话,能辩解别江淮之水的深浅,以及平原、低湿的远近.无支祁的样子像猿猴,高额扁鼻,白首青躯,金目雪牙,脖子一伸有10 0尺长,力量超过九条大象,不停地跳跃、搏击、飞奔,一会儿也不安静,无论听什么看什么都不能持久.禹把它交给童律管不了;把他交给乌木则,也管不了;交给庚辰,庚辰才把它管住了.但那引起数以千计的妖物,如鸱(chi吃)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立即奔走呼号,把禹及其他人团团围住.庚辰挥舞大戨把他们赶走了.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脖颈,鼻子上挂上一个金铃,压在淮阴龟山的脚下.淮水才能永远平安地流入海里.   这虽然是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的再创作,仍然反映了禹当时治水有多么困难,首先要克服自然界的种种阻力.禹治水的足迹踏遍南北各地.在他的率领下,疏导了九河,打通了济水与漯水,将这两水导之入海.开拓了汝水、汉水,疏通了淮河、泗水,让这几条河水直通长江.又让洛水流入黄河.……《庄子.天下》说禹治水后,“通四夷九州,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华夏大地,江河畅通了,禹的功德被后人歌颂为“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国语? 周语下》)治水成功,农业必定发展.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基础,当然带动其他方面的物富民康,禹便继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禹的重要经验是没有采用鲧的湮塞法堵水,而是疏导之.“禹乃决江疏河,通之四渎(du毒),致之于海,大小相引,高下相授,百川顺流,各归其所.”(《新语? 道基》)大家才能离开高山,在平原上居住.禹为了建功立业,虽然爱上了涂山女,但没有跟她在一起,而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女常命侍候在向阳的山坡上,并自歌曰:“我等候着心中的人啊!”这就是南方乐歌的开端.(见《吕氏春秋? 季夏纪? 音初》)禹直到30岁,才跟涂山女结婚.《史记? 河渠书》说禹治水13年之中,三次走过家门都不进去.相传有一块“夫妇石”,就是因为涂山女总见不到禹回家,好久久伫立在那里而变成的.   也有另一种说法.禹为了打通 辕山,化为熊,他曾对妻子涂山女说:“你要给我送饭,听到鼓声再来.”不料禹不小心,踩掉了一块石头,打中了鼓.涂山女一去,见禹变成了一头熊,觉得很羞惭,跑到嵩山下,化做了一个石头人.这时,她正要生孩子,禹追去说:“”还我儿子!石头人的北面破裂,生出了启.(见《汉书? 武帝纪》)颜注引古本《淮南子》禹为治水,牺牲了个人幸福.禹的奋斗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禹治水成功,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历来众人治水的经验和成果,通过禹集中体现出来.远古时始,凡是有特殊才能和优秀品格的人,人们教育认为是因为有某种神异性,与常人不同,故而以神对待.禹在社会转折时期立了大功,他的治水事迹,充满了人定胜天的昂扬精神.他被人们塑造成大智大勇、公而忘私、高度理想化了的神,既在群神之列,又高于群神之上,成为山川之神的首领.“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书? 吕刑》)主,即主神.山川之主,也就是社神,即最高土地之神.古人说,国中之神,莫贵于社,可见尊贵神圣之极.自古以来,上有最高统治者,中有官吏、文化人,下有平民百姓,无不赞美大禹之功.从正史到野史,从书面到口头,禹都是很了不起的治水英雄.古代神话传说里,鲧、禹治水是其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连春秋时代的人都不由地赞叹禹为子孙后代所做的好事,他们说,假使没有禹治水,那大家住的这些地方便只有鱼,哪里还会有人呢?禹的成功,恰恰证明他生活的时代,跟鲧的时代比,生产力已达到新的水平.   禹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初期才被记录下来.当人们一想到禹长年在外劳苦,脸晒黑了,腿上的毛磨光了,连妻子都离他而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禹死以后,相传葬在会稽山.他的坟墓所在地,春天常有鸟来除草,秋天常有鸟来啄秽.地方官禁止民众随便伤害这种鸟,若不守规定,刑不宽恕.(见《水经注·渐江水》)  燧人氏和祝融  火是人类无数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人类因为获得火才能熟食,从而优化大脑,最终与动物分开.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起火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长.对于火,如果不能认识、控制和掌握它,便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神话传说有大火毁灭人类的追忆.人类对火的了解和利用,曾经过很长的过程.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伟大的发现,凝结在各民族火神的形象中.   上古的燧人氏便是因啄木鸟的启发而得到火的;据说遂明国有棵大树,名遂,盘根错节,占地万顷.有一位圣人漫游到日月光照以外的地方去,来到这个国家,在这棵树下休息,看到有鸟啄树,发出火光.这圣人受到启发,也用小树枝钻木取火.以后这个人便叫“燧人氏”.(见《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拾遗记》)   人类由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是飞跃的进步.一旦能人工取火,就不必为能否保存火种而发愁,人们可以随时得到所需要的火.大约在旧石器的中期和晚期,人类已在保存火种和传递火种的基础上,发明了人工取火.不过人工取火,在我国的旧石器考古学上尚未找到具体的例证,只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留下了一点蛛丝马迹.   传说祝融是上古南方的一位火神,他的形态在《山海经·海外南经》属于人兽合体形,人面、兽身,骑着两条龙.何以见昨这是火神,因为此神能显现天地之光明,即“祝融亦能明显天地光明”.(《国语·郑语》)又有古书上说祝融是灶神,最初是女性,后来是男性,还有了妻子.如“灶神祝融是老妇”.(《太平御览》卷五二姓引《五经异义》)灶,是用来烧火做饭的.灶神,自然也是火神.上古的灶神不少,地位比封建社会晚期的灶神地位要尊贵得多,所以传说中的祖先黄帝、炎帝都当过灶神.炎帝曾是火神,证据更充分.“炎”即“火”,当是火神无疑.有的说:“炎帝为火师.”(《左传·哀公九年》)既为“火师”,与一般火种的保存者便不可同日而语,意谓炎帝是火的掌握者、使用者,当然也能人工取火.因此有的说炎帝能钻木取火,煮熟荤臊食品,使人们吃了不会生病.“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凡是崇拜火的氏族,便奉炎帝为神.炎帝,可能标志我国上古祖先在掌握火方面,具有历史性的进步.  神食和后稷  中国从原始农业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以农为本,关于农神的神话是不少的.传说神农是牛的头、人的身子,居住于姜水(今陕西省歧山县一带),故姓姜.姜水一带的地理气候宜于种植.传说神农的出身很不平凡,他的母亲女登一天到华阳去游玩,与神交配才生下了他.神农见大家靠吃兽肉、饮生水、穿皮毛为生,难以长久地维持,便到处去寻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时,一天便中了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便得到了神灵的帮助.“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周书》)从天上掉下来种子,供他种植.又说:“有丹阳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拾遗记》)太阳鸟叼着一枝九个穗的禾,掉在地上的谷料,神农拾起作种子.神农还会加工木料,制造耒[lěi垒]耒吕工具,教给人们按时令下种,用马尿浸泡种子.人们因为有粮食吃了,都很感激神农.当然,农业的发明,决不会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积累起来的经验.神宵的功业,也就是原始农业中的杰出者的创造.   人们为了突出他与农业的关系,赋予他牛首.牛在农业社会是神圣的动物,被禁止宰杀,死后以厚礼葬之.“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也.”(《淮南子·说山训》)神农保留了人兽合体的形貌,更能表现出神性所属.   后稷也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农业神.他作为周民族的祖先,又被奉为百谷之神.《史记·周本纪》对他的身世记载很详细,说他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合阝氏的女儿,叫姜女 原 .姜女 原 当了帝喾之妃,因在郊外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有所感而孕.她觉得生下这个儿子不祥,便把他抛弃在一条小巷子里.牛马走过那里都不去踩他.又把他抛在山林里,恰逢山林中人多.最后放在冰上,飞鸟用翅膀覆盖他.姜 觉得很神,遂抱回抚养.因为最初抛弃过,故名弃.弃从小便有高远的志向,做游戏的时候,爱种麻、豆子,而且长得还很好.他长大以后,便专爱从事耕稼.他会选土耕作,别的人也都学他的样子.帝尧知识后,命他当农师,天下都因此获益.以后,尧便封弃在邰那个地方,以“后稷”为号,以姬为性.后稷这一族,历代都有好的名声.前半是神话,后半几乎就是历史了.《诗·生民》歌咏了后稷的诞生、对农业的贡献以及人们在他带领下的祭祀求年活动:舂米的、淘米的、蒸米的,烧蒿熬油,宰羊烤羊.把这些祭品盛在木盘里和瓦镫里,一股香气直往上升.这都是为了祈求来年丰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从后稷开始,便是这么祷告上苍的,由此心里便不会觉得有过错.这样做一直延续至今(指周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神话故事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