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薛惠生工程最新消息的书画人物吗

求有关于中国书画发展的文章,不少于400字_百度知道
求有关于中国书画发展的文章,不少于400字
提问者采纳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万年的大溪人已坚实的迈开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于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众多原始文化中。代表着人类文化叫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等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的证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画即已诞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得到发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
所以,将我国书画发展概括、中国书画史...
你这都好几千字了,我要400字左右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书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赵绪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赵绪成
赵绪成,,1943年1月生于江苏微山湖畔。1964年毕业于美术系。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协会理事、研究院院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最高奖、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院长、一级美术师、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文教委副主任。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出生日期1943年1月职&&&&业,书法家毕业院校主要成就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协会理事研究院院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最高奖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府文教委副主任享受国务远特殊津贴收起代表作品《小巷;您早》
1943年生,1964年毕业于美术系。历任中国美协、书协理事,全国大展,两届全国党代表,省文联常务副书记、副主席顾问,副厅长、巡视员,省政协常委、文教委副主任,省友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省少儿基金会副会长,、
研院院长、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创办“江苏省美术节”、“奖·南京国际水墨三年展”、“林散之奖·南京国际书法三年展”、“南京国际都市水墨画展”等工程。其作品,人物、、都市、书法,以激情、实在、趣味、豪迈的风度名世。1943年1月生于江苏微山湖畔; 1964年毕业于美术系;
1975年至1977年,三次入选中国大型美展,并为北京、天津、江苏收藏,各出版社发表;
1981年,《东渡图》赴展受广泛好评,并为各古屋博物馆藏;
1983年,在举行首次个人展,被《江苏画刊》迎春花画刊和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
1984年,《小巷,您早》入选全国六界美展,获江苏省人物画创作一等奖;
1986年,出版《赵绪成画集》等专集多部;
1987年,率团赴举办展览;
1988年,由中国文化部派赴尼泊尔举办三名家联展;
1989年率团赴访问考察;
1991年,获江苏省书法、美术各三等奖,优秀奖;
1992年,书法作品入选中日书法联展;
1993年,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出访韩国,并举办展览。任七、八、九、十界中国美展,获中国八、九、十届美展优秀作品奖。有大量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发表、收藏。提到赵绪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因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飞天”一直是他画得最多的题材。日,绪成笔墨将在夫子庙状元楼开张,首批展出的是赵绪成近几年创作的40多幅“”。欣赏这些作品,行家们发现,赵绪成的“”变了,变得线条粗犷,浓墨重彩,与他早年的淡雅“飞天”相比,风格迥异。
说起新“”,就绕不开这样一个话题,即赵绪成近年来在创作上的新探索。“我参加过很多次全国美展,后来又当上了全国美展。然而在90年代第九届全国美展上,我们发现很多人画出来的东西死气沉沉,大同小异?有人甚至气馁地认为,已走入了穷途末路。我不相信,但到底往何处去呢?”
就在赵绪成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赵绪成看到了的新出路。“那是2001年,南京市建委一位领导找到我说,这几年南京变化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画画新南京呢?我当时不知轻重,就一口应承了。于是,我带着国画院的们,在南京转了好几天,看了不少南京的新建筑。们各自选定了题目,有的画太阳宫,有的画市民广场。但当时南京最为骄傲的新庄立交桥,却没人“认领”。说实话,一般性建筑,过去的都画过,有可供参考的东西。但立交桥是交通的代表,过去从未入过,确实有一定难度。然而,我是院长不能挑三拣四,只好硬着头皮揽了这个题材。”
从静谧的小桥流水、名山大川,突然转到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这不仅给赵绪成出了一道难题,也给出了一道难题。下笔时,赵绪成发现仅靠传统的勾春点染等技法根本不够用。于是他调用了自己所有的手段,先在一张小纸试画,发现效果还不错,再改用一张大纸。这幅取名为“流光溢彩”的立交桥,飞速流动的线条加上看似亮光效果的金色,交融,将立交桥那种光怪陆离、快捷互通的感都表现出来了。这幅画展出后,很多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此后,赵绪成又创作了表现南京夜景的《玫瑰夜》、表现国展中心气势的《交响》等城市水墨。这些与现实生活同步的作品让圈内外人士耳目一新,评论家更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突破。
至此,赵绪成似乎豁然开朗:要变,在坚持原有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其它营养。不仅题材变,语言也要变。“我画几十年了,为什么一定要守住一种颜色呢?时代是如此地丰富多彩。”然而,对一个成熟而言,此时变法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决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停止探求的脚步”。2003年以后,赵绪成的开始变了,他将鲜艳的色彩带进来,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心目中的飞天。画面上,“”不再是单纯的或,而是大胆地用上了红、黄、绿等跳眼的颜色,变得色彩斑斓,仿佛把观者带入五光十色的另外一个空间。赵绪成的新“”亮相各大展览,外界反应不一,有人说好,但也有人说丢掉了不少传统。
赵绪成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探索。“30年前,我所以喜欢上,就是因为飞天代表了一种自由。创作只有达到自由状态,才能产生好作品。古代的、是这样,今天的创作也不例外。”如今,赵绪成推掉了很多社会事务,全身心画画,有时喝点小酒,他的思绪常与笔下的一起自由翱翔在殿堂。他最新刻的一方印,名叫“大春”,正是他目前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历任院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美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协会理事,研究院院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文艺最高奖,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府文教委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品 《巧裁缝》、《胜利属于人民》、《浅谈纸 老虎》入选1975年、1976年、1977年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等收藏。《小巷你早》入选 第六届全国美展;《无题》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大唐音韵图》获九届全国美展优秀 奖。出版有《赵绪成画集》、《赵绪成书法卷》、《画集》等。日—日,中国协会艺术委员会在厦门召开第三届成立会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代表中国美协出席会议讲话,并向第三届艺委会33名委员们颁发了聘书。赵绪聘为中国美协第三届艺委会委员,本届艺委会还将还将设立荣誉委员制,强调,这是经中国美协党委研究并报上级批准的,是与中国文联设立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的精神一致的,是一个正式的称号,也是终身的荣誉。《赵绪成书法卷》面世“《赵绪成书法卷》面世·淡如水雅集”书法展今日起将在四明山庄举行。
《赵绪成书法卷》一经出版,立即受到书画界的热烈关注。日和27日,在宁知名书、、、、等两次举行座谈会,对赵绪成的书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书法卷”出版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绪成水墨开放
“绪成水墨”暨“赵绪成水墨画展”日在南京状元楼开幕,此次展出了赵绪成近年来创作的40余幅飞天图。省领导李佩佑、张艳、张桃林、李全林、任彦申、陆军等出席。赵绪成是著名书,历任赵绪成书法省国画院院长、省书法研究院院长等职。在他40多年的生涯中,作品20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出版书画集8本,在20多个国家举办过展览。新开张的绪成水墨,将是赵绪成展示新作、与同行和观众交流的地方。
赵绪成水墨展开幕
日上午,赵绪成水墨展在市文联开幕,市领导鲍寿柏、汪永年、盛厚林、、陈苏汉、陈大娜、余永怡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艺术展。
赵绪成是院长,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在海内外举办过十余次个人画展,数次参加海内外联展并获奖。其书法擅行草,国画擅人物,以画名世,此次他带来了近30幅飞天系列画作、20多幅书法作品,极具“多元个性、先进、民族优秀、正大精品”四大气象内涵。展吸引了我市书画学者及众多爱好者前去观看。书赵绪成挥泪泼墨,为人民献爱心赵绪成捐字画四川8.0级大发生之后,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援灾区。著名书赵绪成也积极捐款、捐字画献爱心。每当从媒体上看到的新闻,赵绪成的心中就无法平静。几天来,他夜不能寐,看到那些用坚强铸就的感动、用爱心铸就的深情,赵绪成再也坐不住了,奋笔写下“地裂铸同心,路绝筑真情;苦愈重、志愈坚,风雨过、是彩虹”四张书法条幅,记下在救灾过程中撼人魂魄的精神。
赵绪成告诉记者:“这些天来,看到的满目苍凉,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么快就赶赴抗震第一线,看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生护士等各界人士赶赴抢救生命,看到那么多中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被深深感动了。虽然我字画也捐了,钱也捐了,可心中还是不能平静。这几天,我不停看报纸、看电视,激动着、流泪着,看着那么多用坚强铸就的感动、用爱心铸就的深情,我觉得我需要再做些什么,需要记录这种精神去鼓励大家。于是我展开纸,蘸上墨,奋笔写下这四张书法条幅,记下这撼人魂魄的精神,去勉励大家!面对这场灾难,爱心涌动。可以说,在这场灾难面前,所有中国人给予人民的精神支持不亚于物质支援。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
此外,赵绪成昨天又写下了“举国同哀苍生,铸就中国文明标志,全民齐赴,筑起中华复兴希望”书法作品,今天将拿去,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给,用于灾后重建。他比古人的心胸都更大
在传统与的张力这一关系上,能够非常讲笔墨线条,不仅有江南韵味,还有汉唐精神,能把西方的光与色吸收得非常好,像赵绪成先生。我对先生说,这个好呀。袁先生说,他原来是不是画西画的呀。我说他都行,他把很多好东西都拿来,他的视野和心胸都非常开阔,我觉得他比古人的心胸更大。
—中央美术学院 史论系主任、教授
你不要再当官了
我与赵绪成先生过去没有很深的交往,但从他的观念和实践能看到他对艺术的责任感。他的追求、探索精神非常可贵,作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所以我们今天对他说,你不要再当官了,要画画,否则误掉就太可惜了。
—美术学院 教授
他的张力比我们大多啦
赵绪成先生,正是因为他是文化厅长、院长才能这样画的,他的张力比我们大多啦。他坐在前排整天发号施令,画的画都有霸气。我们坐在后排的人不敢这样画,没这个胆量。所以这是由他的个性、地位、环境、生活方式决定的,人跟是表里如一的,是人如其画、画如其人。
— 研究员
塑造出的文化内涵
赵绪成的,明显地让人感到受的多方面影响,但又分明让人感到这些作品所具有的本土文化情调。赵绪成将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和石窟历经岁月沧桑造成的历史感,塑造出的凝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学术部 研究员。赵绪成的画把原有的中国传统的优雅线条,变为极富张力、粗犷炫目的重彩笔墨;将传统国画多有雷同,变为充满活力、激情溢满画面的神奇构图;将国画审美取向不重采光、崇尚水墨的传统,以缕缕强光,变为笔笔艳彩,创造出跨越东西的时代杰作。这就是都市水墨。
“因为创新太难了,如果没有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就很难有所发展。”赵绪成曾多次实地临摹敦煌,对唐代奔放、大气的绘画风格颇为推崇。“唐代以前的讲‘浓墨重彩’,画不仅有水墨,也有色彩。然而从宋元以来,的水墨特色逐渐被推向了极致,这一方面对中国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不足,色彩被排斥到了极其次要的地位。自然界的美是无限的,不仅仅是单单用水墨表达色彩就行了。我们的文化要振兴,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心态要开放。[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书画的历史_百度知道
中国书画的历史
求各位大虾帮帮忙!
提问者采纳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万年的大溪人已坚实的迈开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在中国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现在人类学、考古学以无比丰富的成果证明,中国文明早已不能仅用“上下五千年”来概括了。中国文明远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国现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于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众多原始文化中。代表着人类文化叫高级形态的文字、绘画、雕刻等艺术,有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无可辩驳的证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画即已诞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得到发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成熟。 所以,将我国书画发展概括、中国书画史,必从六千多年前讲起。漫漫历史长河,渊源流长,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关书画史志的文献,车载斗量,难以计数,仅现在读者们较易见到的近代学者所著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之类的著作,亦不胜枚举,且大多数为数十万计上百万言的“大部头”。 如前所述,中国文字产生于六千年前。那时,仰韶文化的人们已在陶器上刻划文字,是为“书”。既有文字刻写,就已有一定的“点横撇捺”之幸运顿挫的方法艺术,是为“法”。书法之艺术,从诞生起。各种彩陶文化的精美绘画,众多的岩画,已用当时的艺术观点,记叙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绘画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讲求中国书画史,本应从这里开篇。但这样讲来,一是时间跨度太长,即使略而又略的讲下了,也万言难止,非所能容许。二是这些资料史实,需要我们来鉴定的彩陶绘画、岩画难得进入寻常读者家和文物市场。 为了便于叙述,书与画分开介绍。先讲书法。我国文字发展到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即已相当成熟了,完全具备了汉字形、音、义诸要素,龟甲兽骨上那些细小刚健文字,就是当时的书法作品。大批从事巫术占卜的知识分子—贞人,就是那时的书法家,有许多还留下了姓名。上周时期我国的奴隶制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文字及书法亦进入一个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刻写、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所谓“金文”,书体是大篆,古拙苍劲,气势雄浑。这种书体,至今还为书法爱好者所钟爱,不少书家还竭力追慕临学,亦饶有情趣。秦汉时代,以小篆和隶书的形成最为重要。小篆相传为秦相李斯所创,实际上是秦代为了统一文字达到“书同文”,将商周以来的各国流行之不同体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较大篆笔画简约,笔法自如,书法仍具苍劲雄浑之美。相传撰写小篆的书法家有李斯、赵高等。隶书也产生于秦代,相传为狱吏程邈所创,亦是将大篆增减损益而成,便于人们易学易写快写。隶书字体规整,笔划点捺横竖分明,工稳沉静,历代至今不少书家功隶书者众,是书法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种类。汉代还有一种“解散隶体”草草而成字体,即汉代古草(草书之初始者,又称章草),不过远不如小篆隶书重要。 到后来,把写字这件事,不单是作为记事行文的工具,而当成了一门艺术潜心研究,经年累月挥毫不辍,又上升为哲理进行探讨,有一大批把字写得来极具时代精神和个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质,可称为“书法”作品的,当代魏晋时期。所以有人说危机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首次成熟的时期,更有人说它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代”。这时期书法艺术的显著特色,一是书体有了很大变化,逐步从篆、隶、章草中脱变出来,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书。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到这一时期,真、草、篆、隶、行五种书体已经全部具备。此后时代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师,均是在此五种书体上发挥而已。特色之二是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书艺超群,其书法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学书者楷模范本的大书法家,如三国时期的钟繇、皇象,两晋时期的卫夫人,东晋时的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人即“书圣”。他的书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贵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后竟将王书《兰亭序》殉葬。王羲之《兰亭序》唐代大书法家几乎都有临本。北宋晚期宣和内府所藏临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见世人珍爱之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理论业已形成体系,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家和书学著作。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宋梁代虞龢的《论书表》,售肩吾的《书品论》,袁昂的《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论书启》。《论书启》是陶弘景宇梁武帝君臣之间就书法艺术问题的奏折、批答,由后人汇编而成的书法论著,从中可见当时书法风气之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巨大成就,还体现在这时期留给我们一大批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珍品,许多皆为我国艺术瑰宝,价值连城。兹列其重者略举如下: 钟繇《贺克捷表》(唐代拓本),《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还示帖》、《调元帖》等,均为拓本或后人摹写本。钟氏真迹,早在南朝已渺难寻觅了。 皇象《天发神苙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 陆机的《平复帖》、《望想贴》,均为墨迹。 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以叙及,均为唐宋名家摹本或勾填本。然个大名家摹本,书法艺术本身藻丽多姿,极为珍贵。《快雪时晴帖》(唐人勾填本),《行书千字文》(有人认为乃唐人集王羲之之字本),《万岁通天帖》等。 王献之《鸭头九帖》(真伪无定论)、《中秋帖》(宋代米芾临摹)、《二十九日帖》。 王珣《伯远帖》真迹,任晋代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无争论的晋人真迹。 具陈重远著《古玩指南与鉴赏》记,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这两件国宝,为现存仅有的两件晋人墨迹,宋以来一直收藏宫中,清末流入民间,明国初被古玩店学徒出身的袁世凯大总管郭世五收购,抗战胜利后,曾一度落入宋子文之手。后因朱敏该国民主人士张伯驹在报上揭露此事,宋只得将其退还郭世后人。其后于50年代初,被人典当给香港一家英国银行。张伯驹激昂此事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十分重视保护文物,迅速派专人赴香港在典当期满前,用重金将两件国赎回。 唐代是我国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巨大发展的时代,文化艺术中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均放射出辉煌的光彩。书法艺术在唐代发展到又一个高峰,主要特点是真、草、隶、篆、行个体书法均得到发展,又以行书与草书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影响我国书法艺术极为深远;各种书体都涌现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他们的书法作品无论碑帖均有无可争议的真迹传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宝库;各种书体的体书风格,体现出“盛唐气象”。“真书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秉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渐从萧散妍丽的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劲,法度森严。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亦渐有步大、小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趋于飞动纵逸。虽篆书无多大发展,亦能述秦汉遗法,星辰或严谨紧劲,或遒劲圆活的新风”。杨仁恺先生主编的《中国书画》中这段话,较好的概括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隋唐五代主要书家和重要碑帖墨迹有 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藏日本小川简斋家。 唐代欧阳询的隶书《宗圣观记》,真书《化度寺衪禅师舍利塔铭》,真书《九成宫醴泉铭》等碑刻;墨迹有草书《千字文》,行书《千字文》和《史事帖》。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元重刻),《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省教序》、《房玄龄碑》、《通州圣教序》等碑刻,还有传世墨迹《枯树赋》、《倪宽赞》等,多为后人所作。薛稷的《信行禅师碑》等,以上四人,号称“欧、虞、褚、薛初唐四大家”。 唐代最著名的草书书法家有张旭和怀素。张旭的代表作为传世墨迹《古诗四贴》。怀素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著名的墨迹有《自叙帖》、《苦芦帖》、《小千字文》等。 真书在唐代得到空前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对后世真书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尤其初学书法的人,必从真书学起,而学真书必临习“颜、柳”。颜即颜真卿,其存世主要作品有碑刻《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中心颂》、《元次山碑》、《送璟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墨迹《自告身书》,《竹山堂联句》等。柳公权的碑刻主要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及《李晟碑》等。传世墨迹有《蒙招贴》历代有名。 唐、五代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书作名品还有很多,如孙过庭及其《书谱》,陆柬之及其《陆机文赋》,钟绍京及其《转轮王经》,李邕及其《云麾将军碑》,徐浩及其《不空和尚碑》,贺知章及其《孝经》,李阳冰及其《城隍庙碑》,史惟及其《大智禅师碑》,蔡友邻及其《尉迟回庙碑》,韩择木及其《告华狱文》。 宋代社会城市经济发达,士人阶级队伍庞大,文化艺术十分繁荣,抒发竟有一些帝王后妃倡导乃至身体力行(如北宋太宗赵光义、徽宗赵佶,南宋高宗赵构,北宋仁宗曹皇后,南宋宁宗杨皇后等,尤赵佶的瘦金体独具特色,造诣很高,对元明清书法有一定的影响)教隋唐五代有新的发展。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宋代书法艺术,真、草、隶、篆、行五体书中,真书、篆书成就不大,草书、隶书较前人亦少有较大发展。宋代书法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者,是以“宋四家”即“苏黄米蔡”为代表的行书。宋代行书,不仅突破“二王”风格,亦越出唐代“颜柳”规范,形成一种潇洒纵逸、轻快活泼,恣肆放达,以意为书的全新书风,可称为书法艺术中的“行书豪放派”,对清以至近现代书坛影响极为深远。 “宋四家”中的苏即著名文学家苏轼,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行书《黄州寒食诗》,《洞庭春色赋》,楷书《赤壁赋》等。黄即黄庭坚,代表作品有《草书诸座上贴》,行书《松风阁诗》、《诗送四十九侄贴》等。米即米芾,更是一位留下大量墨宝的书法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苕溪贴》,《向太后挽词》,《行书三扎》、《蜀素帖》等等。蔡,从书法艺术功力上讲,应为蔡京,因他为恶名昭著的佞臣,人品为世人不齿,而以北宋名臣蔡襄代之。其代表作品有行书《自书诗卷》,行书《南都贴》、《十扎卷》等。这里所列,仅是他们流传至今的大量墨宝中的点滴。由于它们均善书而又勤奋,当时之时名气已经很大,一些人有四海为官,时人求其书作者众,请其书写碑石者亦多,故他们的书法作品的墨迹碑刻相当丰富,全国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也有收藏。 宋代文风很盛,士人物不能书,且书法艺术水平均很见功力,即使当时一些无名小卒缩写应酬文字,其书法艺术水平,即可令今天一些刚学了几年字能涂鸦几笔便自命不凡的“书法家”们汗颜。宋代那些明载青史的书法家的成就更应一提。李建中及其《行书同年贴》、《土母贴》,欧阳修及其《行书爱贴》、《自书诗》,文彦博及其《行书三扎卷》,司马光及其《中和贴》,范仲淹及其《行书二扎》,《道服赞》,陆游及其《自书诗卷》朱熹及其《行草书诗扎》,魏了翁及其《文向贴》,文天祥及其《谢诸无座右辞》,等等。这些人虽然素以文章气节或高官经世重于世,其书法艺术也是造诣很高,其书法作品无不珍同拱璧。 宋代书法留给后世的还有一项重要遗产,就是宋代官私所刻的各种帖书。前文已述,宋代文风盛,帝王后妃喜爱书法者众,他们的爱好影响士大夫,进而形成全社会的时尚。从太宗赵光义集古圣贤书法名家墨迹刻成《淳化阁帖》始,整个宋代公私刻帖不断,最著名的有徽宗赵佶临刻《大观帖》,米芾刻《宝晋斋法帖》,。由于宋代以来历史变迁,这次峨帖本千余年天灾人祸,损失几尽,残存的原刻拓本以稀少如凤毛麟角。 宋代书法艺术不如晋唐那样光耀夺目已如上述。到南宋时法艺术更不引人注目,显一种衰退之势,没有产生如苏黄米蔡那样的能彪炳书史的大书法家。我国书法艺术大展到了元代,又才有所起色。以赵孟頫、鲜于枢等为代表的元代书法家,对晋唐书法进行认真严肃的研究,艰苦的探索,竭力追摹晋、唐志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不过由于元代历史不长,统治者的文化倡导不如唐宋,所以书法成就不及唐宋巨大,书体以行、楷书、草书有较大发展,水平亦高。 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的书法家,其书法以行楷为主,亦有部分草书,代表作有:楷书《丹巴碑》、《神福观记》,行书《洛神赋》,《前、后赤壁赋》,草书《千字文》,等等。赵孟頫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师商承前启后,对明清书坛影响巨大,名望极高追随者众。 鲜于枢时名仅次于赵孟頫的元代书法家,亦以行书,楷书为主,草书也精。主要作品有:楷书《老枝道德经》卷,行草书《王荆公杂诗》卷,楷书《御史箴》卷,《草书千字文》卷,等等。元代其他重要书法家还有:邓文原,其代表作章草书《急就章》卷等;康里夔夔及其草书《颜鲁公述张旭法记》、《渔父辞》等;张雨及其《唐人绝句》等,郭昪及其行书《咏青玉荷盘诗》卷,杨维桢及其行书《鬻字窝铭》轴、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吴睿及其《离骚经、千字文》全卷,以及大批能画亦善书而以画名重的艺术家,如王蒙、倪瓒、黄公望、吴镇所谓“元四家”等等。 明代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真、草、隶、篆、行个体均有一定成就。从风格流派讲,上学魏晋碑体、二王、颜柳,几近学谦超长孟頫的都有,形成一些艺术流派。大画家又是书法家的现象,比元朝更盛。明代书坛也出了一些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成就的书法家,更留下远较前代丰富的书法艺术珍品。 同前代不同的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性较鲜明,各种书体各有自身的发展脉络和杰出代表。 明代前期的书法,以真书的成就最大,其次为草书,代表人物有所谓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以宋克名望最大。这时的真书,有一种圆润平生,主要流行在翰林、中书舍人中,多用作奏章、行文中的书法,称为“台阁体”,由于皇室提倡,盛行一时,并影响到整个清代书坛。其代表人物是沈度、姜立纲等人。这时期的草书也各有成就,以宋广、解缙为代表。 明代中期书法,以行书成就较大,楷书以承前期余势,有些发展,主要是矫正了曾经盛行的'“台阁体”那种比较呆滞的书法。行、楷书的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宠、陈道复,以沈周、唐寅等。他们都是声名赫赫的大画家,又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我国书画艺术本来同出一源,许多理论、方法相同,艺术规律一致,所以从来习画者大多善书,习书法者又有不少能画。在他们那里,书画集于一身了。也因如此,人们在讨论书、画,往往同时进行,各种辞书介绍人物技艺等,也书画并称。此期草书亦有成就,风格狂纵,以张弼、张俊、祝允明为代表。 明代晚起书法,以出现了多种书体各领风骚,均有重大成就又有杰出代表书家这种现象为特点.行书楷书以董其昌为代表,草书以刑侗、傅山、为代表,篆书以赵宦光为代表。还有张瑞图的行草书,倪元路、黄道周似草似隶的隶书等等,以董其昌的影响最大。 明代书法家数量众多,出前文一提到的一些流派及时代的著名这而外,还应提到的书法家有:钱溥、钱博、陈献章、程南云、李东阳、吴宽、文彭、徐谓、米万钟等。由于明朝较今较近,才不过五六百年,传世书法作品很丰富,不胜枚举,只能从略了。 清代是具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时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书法艺术对今天的人说来,不很算古,流传至今的情人书法作品,易于寻觅。清代书法的重要特征是:中期以前帖字占优,中晚期碑学流行,书法艺术有重振雄风之势,涌现了一大批名垂书史的书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涛等人的纵逸狂放的草书或行草书,极有时代烙印,极有个性。 乾隆、嘉庆时期,因乾隆帝的影响,赵书书法有一度成为官僚士大夫临摹的样本,其主要代表又张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时除赵字外,以“钟王”、“颜柳”、“苏米”为师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纲、刘墉、铁宝、梁同文、王文治、钱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称“扬州八怪”的一笔书画家,不满当时统治书坛的赵、董贴学,大胆创新,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书法作品。如黄慎的草书,汪士慎的隶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 从清初傅山开始“反贴倡碑”,直到清中叶嘉庆时碑学芳形成阵势,晚清书法更是碑学的天下,一大批书法家,从传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汉碑版书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日已精进,书坛逐渐充满活力。这是其重要的书法家有:邓石如、伊秉绶、丁敬、黄易、桂馥、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吴熙载、吴昌硕等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邓石如,他真、草、隶、篆无不精绝,书法艺术成就,人称“清代第一”。何绍基、赵之谦也是清代书坛很有地位的书法大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中国书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生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