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 德周万物生长结局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嵇康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1],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2]。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等竹林名士共倡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1],官至曹魏,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为其诬陷,而被处死,年仅三十九岁。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信奉道教,注重养生。曾著《》。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概述内图片来源:《历代名臣像》[3])别&&&&称嵇中散、嵇生、嵇公字&&&&号字叔夜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谯国(今安徽宿县西南)出生时间公元224年,一作223年主要作品《》主要成就的精神领袖;开创新风信&&&&仰道家官&&&&职地&&&&位之一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像[4]嵇康生于黄初五年(224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为嵇。[5]嵇康的父亲嵇昭,字子远,官至督军粮。嵇康有兄长,名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志在用仕,后官至太仆、宗正。[6]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后任。[7]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8]
嵇康崇尚,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恍惚惚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嵇康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都凝结为石头。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见。王烈于是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9]
大将军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的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10-11]
之妻徐氏貌美,被吕安的兄长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死。[12]
嵇康半身像[13]行刑当日,三千名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曾跟我学习《》,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14](《广陵散》并不是嵇康独作)说完后,从容就戮。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才意识到错误,并深为后悔。[15]将其列为“八贤”之一。[1]在《名士传》中称嵇康等七人为“竹林名士”。[1]嵇康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作有《》、《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的“蔡氏五弄”合称“”。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嵇康擅长书法,工于。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16],被列为草书妙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17]嵇康善丹青,唐张彦远《》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18-19]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辑校《》,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书《》、 《》赋《》、《》、《》、《怀香赋》论《》 、《》 、《》 、《》、《》、 《答难养生论》 、《难自然好学论》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
琴曲《》、 《》 、《短清》 、《长侧》、《短侧》
其他《》 、《灯铭》 、《卜疑》 、《家诫》 、《太师箴》 、《圣贤高士传赞》 、《春秋左氏传音》
诗《杂诗 》一首、 《》一首 、《》七首 、《叙志诗》二首 、《》一首 、《》十首 、《答二郭诗》三首 、《与阮德如诗》一首 、《重作四言诗》七首 、《思亲诗》一首 、《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
嵇康砖画像[20]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21],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之色。[22]
:①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若玉山之将崩。[23]②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24]
: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25]
嵇康画像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25]
:嵇康,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25]
: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26]
:余与嵇康、居止接近,其人并有。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27]
:邈矣先生,英标秀上。希巢洗心,拟庄托相。乃放乃逸,迈兹俗网。钟期不存,奇音谁赏。[28]
: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29]
: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后伤其道。[30]
李氏(妻):有言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自非贤智之流,不可以褒贬明德,拟议英哲矣。故彼嵇中散之为人,可谓命世之杰矣。观其德行奇伟,风勋劭邈,有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风之过松林也。若夫吕安者,嵇子之良友也。钟会者,天下之恶人也。良友不可以不明,明之而理全。恶人不可以不拒,拒之而道显。夜光非与鱼目比映,三秀难与朝华争荣。故布鼓自嫌于雷门,砾石有忌于琳琅矣。嗟乎道之丧也。虽智周万物,不能违颠沛之难。故存其心者,不以一眚累怀,检乎迹者,必以纤芥为事。慨达人之获讥,悼高范之莫全,凌清风以三叹,抚兹子而怅焉。闻先觉之高唱,理极滞其必宣。候千载之大圣,期五百之明贤。聊寄愤于斯章,思慷慨而炫然。[31]
嵇康[32]:夫以嵇子之抗心希古,绝羁独放,五难之根既拔,立生之道无累,人患殆乎尽矣。徒以忽防于钟、吕,肆言于禹、汤,祸机发于豪端,逸翩铩于垂举。[33]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23]
:及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夫正体,则雅润为本;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34]
:中散不偶世,本自。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35]
:①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若夫仪天布宪,百官从轨,经礼之外,弃而不存。是以纵于埃盍之表,光武()舍子陵()于潺湲之濑,松萝低举,用以优贤,岩水澄华,兹焉赐隐;臣行厥志,主有嘉名。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通其旁径,必凋风俗;召以效官,居然尸素。[25]②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相彼非礼,遵乎达生。秋水扬波,春云敛映。旨酒厥德,凭虚其性。不玩斯风,谁亏王政?[25]
: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19]
:以而杀,以名重而杀,以卧龙而杀嵇康,亦以名重而杀,以族大而杀,齐后主()以谣言而杀,以谶而杀,武后()以谣言而杀,世皆以为非也。[36]
: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37]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38]
:美风仪,文辞壮丽,好言庄老,工草书。[17]
:每叹嵇生琴夏侯色,今千古他人览之,犹为不堪,况其身乎![39]
:①呜呼!如康之天才,稍加以学,抑又何当也,而肯袭前人之口吻,作不情之遁辞乎?然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②今读《》全然不省神仙中事,非但不识真仙,亦且不识养生矣。何以当面蹉过如此耶?以此聪明出尘好汉,虽向、阮亦无如之何,真令人恨恨。虽然,若其人品之高,文辞之妙,则岂“”之所可及哉!③向秀《恩旧赋》只说康高才妙技而已。夫康之才之技,亦今古所有;但其人品气骨,则古今所希也。岂秀方图自全,不敢尽耶?则此赋可无作也,旧亦可无尔思矣。秀后康死,不知复活几年,今日俱安在也?康犹为千古人豪所叹,而秀则已矣,谁复更思秀者,而乃为此无尽算计也耶![40]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绝。[41]
:嵇、阮虽以放诞鸣高,然皆狭中不能容物。如康之不礼钟会,与山涛绝交书自言“不喜俗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辄发”。又曰“惟此,显明臧否”。皆足见其刚直任性,。...康卒掇杀身之祸。[24]嵇康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42]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身出名门,是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43]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本来吕巽、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44]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这就是成语“”的由来。妻子:长乐亭主,沛穆王孙女、曾孙女。[45]
嵇康与长乐亭主生有一儿一女,长女嵇氏(248一?)、子(253一304)。《·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25]
《·卷第七十八·魏纪十》
《尧山堂外纪·卷八》[46]《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年——262年,当是依此而定。
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为《》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谯国嵇康,河内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263年)。即三年冬钟会虽任,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主词条:
嵇康墓嵇康墓又称嵇中散墓,位于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为涡阳县级。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有嵇山,在县西二十里。晋嵇康家于銍嵇山,因姓嵇氏。古属宿州,清嘉庆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现墓洞已被发现,但墓内被盗一空,只存空墓。[4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前位置:&>&&>&
书法家周永8幅作品入选“美德山东”山东省网络书画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
字号 T|T|T
关键词:书法家;周永;“美德山东”
[摘要]近日,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网络办、山东省文联联合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中国山东网共同承办的,“美德山东”山东省网络书画大展正式开展。
近日,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网络办、山东省文联联合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中国山东网共同承办的,“美德山东”山东省网络书画大展正式开展。书法家周永先生的《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仁山智水》、《家和万事兴》等8幅书画作品入选了本次网络书画展。“美德山东”山东省网络书画展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德山东”文化品牌建设要求而组织开展的。本次活动内容包括:网络征集书画作品,结集出版画册,举办大型书画展。书画作品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立意新颖、传播正能量,挥毫泼墨间共绘“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的文化新山东。“美德山东”山东省网络书画展网址:
新闻热线:0 新闻邮箱:
新华微博分享
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FONT COLOR="#0-7智周万物的意思_中国作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智周万物
智周万物的意思
读音:zhì zhōu wàn wù
释义: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成语地址: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烤凸讶恕保胺滞タ估瘛比∽浴蹲印び娓浮贰巴虺酥鳎С酥闯⒉环滞タ估瘛保芭真鞠ァ比∽越鸷椤侗幼印そ患省贰耙栽乐哦懒⒄呶呤枳荆耘真鞠フ呶獾笔馈保靶赜谐芍瘛比∽运未臻段挠肟苫oY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本成语:智周万物的意思&版权说明
1、成语《智周万物的意思》一文由中国作文网()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字母检索A~J
字母检索K~T
字母检索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物生长讲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