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类似笛子的乐器,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想学习一个乐器

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笛子,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_竹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877贴子:
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笛子,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收藏
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笛子,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想学习一个乐器
琴行一半都可以学笛子的,我也是前几天才学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学习】- 北京58同城
服务区域 :
想要提高员工的语言素质和水平吗?怎样提升呢?你想在外国人面前
[网邻通指数:790]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凯雅外语,全面执行欧盟语言培训体系,即“欧框”标准,全面接轨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每年,山木培训中国·北京都会提前为大家精心准备好暑期课堂:英
[网邻通指数:1305]
保障足 可评价
010-归属地(北京)
北京社区英语,前身Wood-SocialClub??英语交
[网邻通指数:945]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扫一扫 进移动网站
二维码来自
中秋,十一英语口语,免费测评,免费试听,免费试听同级别班级体
[网邻通指数:945]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扫一扫 进移动网站
二维码来自
1 办理公证书领事,双是指外交部和驻华使馆的。 快速解决疑难问题 公证...
[网邻通指数:870]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扫一扫 进移动网站
二维码来自
专业做西班牙语一对一外教培训,最高效的提高西班牙语能力。都是来自西班牙...
[网邻通指数:720]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用嗓用声过程中不要频频饮水 我们常见一些领导开会讲话、教师讲课...
[网邻通指数:1030]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扫一扫 进移动网站
二维码来自
智贵教育小语种 西班牙语 德语 俄语 日语 韩语 西班牙语外教+助教一...
[网邻通指数:475]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西班牙语周末班培训简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国内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外国语大...
[网邻通指数:1033]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位于顺义新国展附近的优山美地,免费试课1小时。 公司简介 成立于八年前...
[网邻通指数:485]
保障足 可评价
读大老师 :
读大教育自2003年成立,这十几年一直坚持不懈的从事小语种培训教学,是...
[网邻通指数:725]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CrimsonlLeaders(中文名为北京博尔玛教育有限公司)专注于...
关注国际教育
归属地(北京)
课程特色:有中教和外教,多年的VIP授课经验,针对学员西班牙语基础情况...
适合对象想从事与西语贸易有关工作的人士课程介绍 西班牙语商贸班,是千奕...
课程简介和目标:本课程是根据欧盟标准设置的课程,采用中外教混合授课,学...
归属地(北京)
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老师,我教授完整的西班牙语,从A...
归属地(北京)
旅居西班牙十余年,归国供职央企,西班牙C2水平,获DELE证书。闲来无...
归属地(北京)
对于选择西班牙留学的留学生来说,融入西班牙留学生活是最重要的,那么下面...
一絲微笑771
对于外国学生要就读西班牙官方 Master 的,要求其拥有大学专科或本...
想留学?学习西班牙语,就来千奕西班牙语培训学校千奕西班牙语全日制、晚班...
北京千奕留学语言培训学校
保障足 可评价
010-归属地(北京)
1、日本语: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 75-100元/课时 24次 ...
归属地(北京)
1.顶尖西班牙大学,巴塞罗那自治、UNAM大学对外西班牙语系专业西班牙...
归属地(牡丹江)
本人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毕业,专业八级优秀。大学期间公...
归属地(北京)
千奕董老师 :
西班牙语学习,晚班/周末班/出国班/暑假班首选千奕西班牙语。咨询专线0...
2015西班牙语
010-归属地(北京)
亲们,是不是之前兴趣盎然的学习过一段西班牙语 ,之后忙于其他事情耽搁了...
北京新青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
西语脱产班招生(初级,中级)课程目标 :留学、导游、出国工作学习 北...
chaocristina
010-归属地(北京)
西班牙语0-A2班招生对象:1、零起点的学员;2、少数曾经接触西班牙语...
010-归属地(北京)
千奕西班牙语 :
西班牙语好学吗?零基础学西班牙语难吗?千奕学校O1O-59OO2216...
千奕孙老师926
010-归属地(北京)
MAMAMIA意大利语工作室开设课程:意大利语课程/西班牙课程西班牙语...
归属地(北京)
教学特色:独创兴趣阶梯学习法:课时设置合理,学习目标清晰,增强了学生学...
归属地(北京)
北京千奕留学语言培训学校,开设针对零基础学生的精品班课程,针对具有西语...
010-归属地(北京)
格朗瑞教育中心,有来自母语国家优秀的小语种教师,为有需求的广大客户群体...
格朗瑞教育中心2014
归属地(北京)
寒假西班牙语学习首选千奕西班牙语学校。咨询专线010....
董老师2017
010-归属地(北京)
优讲外语培训学校隶属于安澜远扬商贸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拥有雄厚教师团...
归属地(北京)
北京(Master.D)玛赐德西班牙语培训学校招生信息Master.D...
玛赐德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房山分公司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最有特色,最实用有效的3—5人小班授课,一对一的效果!注重语法基础,无...
学路弘科培训中心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千奕学校 :
西班牙语培训西语学习O1O-59OO2216.寒冷的冬天再向我们招手,...
千奕学校孙老师
010-归属地(北京)
新东方刘老师 :
课程详情:/课...
归属地(北京)
凯雅外语,全面执行欧盟语言培训体系,即“欧框”标准,全面接轨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想要提高员工的语言素质和水平吗?怎样提升呢?你想在外国人面前
[网邻通指数:790]
保障足 可评价
归属地(北京)
太阳宫西班牙语介绍:
58同城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频道免费提供给您大量真实有效的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学习信息查询,同时您可以免费发布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班,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学习等信息。最好的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信息就在58同城太阳宫西班牙语作文培训频道。-触屏版,极速版。
太阳宫西班牙语相关信息:
太阳宫西班牙语全部商圈:
北京西班牙语周边城市:
西班牙语- 热门城市: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笛子,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想学习一个乐器_百度知道
琅歧哪里可以学习笛子,本人放假一个多月在家,想学习一个乐器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笛子很简单
自学很容易
琴行一半都可以学笛子的,我也是前几天才学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问:习惯吹笛子的人吹什么箫合适 我想学习笛子,但是有几个疑惑 b...b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问:习惯吹笛子的人吹什么箫合适 我想学习笛子,但是有几个疑惑 b...b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笑傲一曲琴萧奏,不知港剧尽筝笛(港剧中的乐器错误)
我已经受够了港产武侠剧中对音乐的亵渎,&笑傲江湖&是琴萧合奏,却被他们搞成笛子古筝的合奏,在古时只有古琴配叫做琴,筝只是民间俗乐,曲刘二人被迫变成了民间艺人,还有黄药师,拜托人家吹的是玉萧,萧是竖直吹奏,笛子才是横吹,而83版的还有90版的都是横吹玉萧,我晕啊!!!!!!!!!!!!
  这个,这个,只要音乐好听,我都喜欢,倒从来没分这么清~~~嘿嘿:)
    古筝  古筝 战国时期已流行,秦国尤其,故史料也称&秦筝&。相传当地有一 个爱弹瑟的人, 他有两个独生子也都很喜欢音乐,想想瑟占为已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人相争而产生的,于是就称他为筝。 筝音箱边框以红木制,面板以桐木制,呈拱形。据史料记载,汉、晋以前张12根弦,唐、宋以后增为13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15至16根弦。采用丝弦,每弦置一柱(也称马或雁足),移动柱位可调节音高。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21弦筝。通长约130厘米,改用钢弦或尼龙缠钢弦。近年来也有增至24或26弦的筝。一般都依五声音阶定弦,有时也用七声音阶定弦。 筝的音色悠扬、典雅。弹奏时可左右手并用,也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演奏手法非常丰富。现已成为重要独奏乐器,也常以歌舞伴奏。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鸭嬉水》、《出水莲》等。    古琴  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如《书经》:&搏拊琴瑟以咏&;《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据现有的图象及文献资料,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古时只有古琴可以叫做琴,那么六趾琴魔也要换名字!!!!
  这个问题我早注意到拉 还因为这个被同学侮辱了一次  小时在港片中浸泡
一直以为横吹的是萧
一日看同学吹笛 不禁赞道:萧吹的真好  结果残被侮辱为文盲
  其实电影《笑傲江湖》里《沧海一声笑》的前奏听起来也象是筝和笛子,不象古琴和萧;更不必说音乐本身的喧哗吵闹与琴萧之味大相径庭,大违原著之意。  可惜啊,当年黄沾还活着时,杜车的帖子就被横加批判,黄沾一死,这件事更成了说不得的事情。这些批判者中能有几个了解古琴音乐的呢?唉!  如果脱离原著来看,黄沾写的东西也算不错,至少是符合了那部片子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氛围。但这类东西被无限拔高而真正符合原著的音乐被弃若敝履,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究竟是理性的欣赏为主,还是盲从和人云亦云为主。
  楼上这位真可怜,呵呵~:)
  楼上的楼上^^^^^^^^^^^^^^^^^^^^^^
  其实电影《笑傲江湖》里《沧海一声笑》的前奏听起来也象是筝和笛子,不象古琴和萧;更不必说音乐本身的喧哗吵闹与琴萧之味大相径庭,大违原著之意。    可惜啊,当年黄沾还活着时,杜车的帖子就被横加批判,黄沾一死,这件事更成了说不得的事情。这些批判者中能有几个了解古琴音乐的呢?唉!    如果脱离原著来看,黄沾写的东西也算不错,至少是符合了那部片子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氛围。但这类东西被无限拔高而真正符合原著的音乐被弃若敝履,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究竟是理性的欣赏为主,还是盲从和人云亦云为主。  说得好,央视的武侠才是正宗的,电影版的笑傲居然还有XX人,这不是扯淡吗
  其实电影《笑傲江湖》里《沧海一声笑》的前奏听起来也象是筝和笛子,不象古琴和萧;更不必说音乐本身的喧哗吵闹与琴萧之味大相径庭,大违原著之意。    可惜啊,当年黄沾还活着时,杜车的帖子就被横加批判,黄沾一死,这件事更成了说不得的事情。这些批判者中能有几个了解古琴音乐的呢?唉!    如果脱离原著来看,黄沾写的东西也算不错,至少是符合了那部片子的主题思想和整体氛围。但这类东西被无限拔高而真正符合原著的音乐被弃若敝履,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究竟是理性的欣赏为主,还是盲从和人云亦云为主  ==================================  作为一个传说中的枪手 我觉得电影版《笑傲江湖》的立足点本来就不是原著 而是基与原著的再创作。黄沾的《沧海一声笑》只是为影配的一首歌罢了。所以不管是情节还是音乐 拿原著和电影比都是不厚道的。说到《沧海一声笑》,事实上它也不能算是笑傲江湖曲吧,明明是首歌啊,呵呵……记得以前有人说央视这版的笑傲江湖曲不上口,我很不厚道的骂了他句SB——琴萧合奏你要是能上口,那你的口技可以上曲苑杂坛了。
  请教一下,萧也是可以横吹的吧。记得有部电影叫做洞萧横吹。  另外笛子里也是有竖笛的吧。  楼主有没有琴和筝、笛与箫的对比图?发上来让俺也长长见识?
  请教一下,萧也是可以横吹的吧。记得有部电影叫做洞萧横吹。    另外笛子里也是有竖笛的吧。  ============================  也许你说的对吧
可我不认为编剧把竖萧横吹是为了显示他们的知识丰富 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
  恩!同感!一直很喜欢古琴的音色,不过只买到张子谦(他是广陵派)的CD一张,他可是被称为张龙翔——因其《龙翔操》极为出色。他的演奏豪放、舒展惬意,有时听着就会想起《笑傲》里曲刘二人是不是也是这般——只因这张CD也是琴箫合奏。
  作者:呼噜小飞猪 回复日期: 20:55:35 
    请教一下,萧也是可以横吹的吧。记得有部电影叫做洞萧横吹。      另外笛子里也是有竖笛的吧。    ============================    也许你说的对吧 可我不认为编剧把竖萧横吹是为了显示他们的知识丰富 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    -------------------------------  别误会,我不是说港剧在这方面是正确的,只不过因为脑子里一直有这个疑问,所以特别一问。另外那两张六指琴魔的图片上倒底是琴还是筝,是笛还是箫,俺看着也有些糊涂。  俺绝对支持央视笑傲里的天地作合,它是真正尊重原著的音乐创作。与其相比。港版电视剧里的那首笑傲江湖曲实在狗屁不通。
  楼上被猪咬到的兄弟不要怪我 因为楼猪这张帖子实在是挫到了我的痛处 我就是被电视里琴萧不分所迫害的典型代表啊
  97笑傲里的那个曲子虽然和原著意境背道而驰,但至少还成调子。哪像83射雕里的“碧海潮生曲”就是纯粹的噪音。
  感谢各位这么支持中国的国粹艺术,古琴在今年被评为&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来支持古琴,让TVB的傻子们不要再侮辱中国文化了!!!
  支持古琴!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唐代      
  不好意思,是这个!
  品箫[下一页]一、清虚与淡远--箫性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    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箾韶&&到&&大夏&&,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      我国古代文化,无一不受道家的影响,清虚淡远正是道家所推祟的最高精神境界。照字面上理解,清是清静无为的意思,虚是虚无缥缈,具有一定的浪漫想象的色彩。淡是淡泊、清心寡欲,将酒色财气置身度外的意思。远是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隐居山林、情寄山水而悠恬处得的意思。因此清虚淡远即构成了我国古典音乐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渗透到箫曲中,对箫的演奏风格起到重大影响。     《霓裳羽衣曲》在中国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霓裳羽衣”是指道家仙女穿的一种服装,具有云霓飘荡,羽毛飞升的道家含义,非常符合清虚淡远的意境,而箫曲《小霓裳》则恰如其氛地表达出这种浪漫色彩。    古曲《月儿高》中《皓魂当空》一段音乐描写了秋夜霜天,碧空如洗,皓月当深,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仿佛进入仙境时的情景。    在姜白石自度曲《杏花天影》一曲中,由于连续六度上行音调,使箫声充满了一种清淡高远的幻想气质,在秀丽清幽中透出非常清新鲜亮的感觉。   
  飞天图
  她管自己吹的东西叫箫!
  中国的笛子有南北之分,这是北方的梆笛.
  还有南方的曲笛.
  中间的女的是曾格格.
  吹萧一般是竖着吹,看过毛片的都知道!!!
  这个姐姐弹的是筝.
  乖乖,宁姐姐弹的好象是瑟!!!!!!
  音乐是用来听, 不是用来酸的。  极端厌恶央视的所谓天地作合!
  吹的啥?
  研究的真透彻~
  看了半天,还是不懂……    楼主能否为我们这些门外汉通俗介绍一下,古筝和古琴从外形、音色等方面的区别?多谢。还有瑟,又有什么区别?
  港剧迷才不理这一套呢。。。  假货用多了给他真品他是不会要的。
  呵,这个可否理解成浪漫化了的笛?
  作者:收你做我的迷 回复日期: 11:03:29 
    看了半天,还是不懂……        楼主能否为我们这些门外汉通俗介绍一下,古筝和古琴从外形、音色等方面的区别?多谢。还有瑟,又有什么区别?  ---------------------------------------------------  这也是俺想问的,哈!
  古筝    古筝 战国时期已流行,秦国尤其,故史料也称&秦筝&。相传当地有一 个爱弹瑟的人, 他有两个独生子也都很喜欢音乐,想想瑟占为已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人相争而产生的,于是就称他为筝。 筝音箱边框以红木制,面板以桐木制,呈拱形。据史料记载,汉、晋以前张12根弦,唐、宋以后增为13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15至16根弦。采用丝弦,每弦置一柱(也称马或雁足),移动柱位可调节音高。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21弦筝。通长约130厘米,改用钢弦或尼龙缠钢弦。近年来也有增至24或26弦的筝。一般都依五声音阶定弦,有时也用七声音阶定弦。 筝的音色悠扬、典雅。弹奏时可左右手并用,也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演奏手法非常丰富。现已成为重要独奏乐器,也常以歌舞伴奏。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鸭嬉水》、《出水莲》等。        古琴    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如《书经》:&搏拊琴瑟以咏&;《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据现有的图象及文献资料,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瑟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瑟的得名不详,古书《释名.释乐器》中有“瑟,施弦张之瑟瑟然也”,认为瑟得名于其声音,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      
瑟在以往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部分是出自东周楚墓,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些零星发现,年代也大多较晚。      
瑟类似于今天的古筝,瑟体都是木制,一端有用来固定弦的“枘”,根据“枘”的多少,瑟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2枘瑟、3枘瑟、5枘瑟等。    --- 瑟是古史记载中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它有二十五根弦,是根据信阳长台关出土的瑟复制而成的,瑟码很低,由两排组成,演奏时左右手交替配合,汉画像砖上的弹瑟场景也说明了这一点,瑟可以在不变色码的情况下转多个音调,十分方便。高音区清脆、中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饱满是瑟的特征之一,瑟音域宽广,可独奏、合奏。 早在上古时期就流传着许多擅长鼓瑟吹笙的音乐家,孔子从卫国师襄学琴,郑国师文如痴如醉膜拜瑟前,魏师旷,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古人言:“伏羲作瑟、伏羲作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一位造乐之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今日宾朋满座,琴瑟的乐声,如流水,如凤鸣,如南风,如月行,引我们走进大自然深深的芬芳里。  这就是瑟.         
  再来一张.
  再看宁姐姐的,好象连瑟都不是,天啊!
  这里可以开个音乐学院了
  算了吧,这些电视剧,古琴能弹出古筝声,明明吹的短笛居然能出洞箫的声音.演员手指都不用挨着琴弦就能弄出响来.琵琶连品都脱了,人照样能弹的眉飞色舞的.弹起琴来个个跟抽风似的,全身乱动,他当是干吗呢.  上面那些说电视剧不要求这些,可你起码要挨点边吧,太离谱了也不成啊.而且照这么说,场景不要求,台词不要求,历史真实不要求,器物真实不要求,如此等等等等,那我们还看啥?干脆要几个演员往哪儿一站,啥都不要说相声得了!
  楼上的言论我喜欢!  这样的帖子我喜欢
  如果不出现瑟的情况下,区分古琴和古筝还是比较容易的,象&英雄&里弹琴老头弹的那就是琴,无柱,但是面板上有些小白点儿,(呵呵,忘了叫啥),反之则为筝,不过大片里一般道具用的比较到位,象电视的道具就普遍要差很多,一般都是用筝做琴了
  看拉好多琴筝介绍 不过没看的怎么明白  不过看了照片有点清楚了
好象琴的弦是两边一拉到底的 而筝的弦中间有支架 而且筝的弦比琴的多   琴的弦这么少 我想发音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应该和现在的吉他差不多 主要是几根粗细不同的弦 靠一只手按弦定音 一只手波动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吧  至于筝 弦比较多 大概是每只有弦一,两个音色的  纯粹看图说话 不知道对不对
  接下来是笛和箫,哈哈,期待ING.
  作者:小小玄子 回复日期: 10:27:07   中间的女的是曾格格.        曾格格是谁??曾昭斌???    
  大家都来说说那些影视剧中的错误乐器.欢迎贴图!
  音乐是用来听, 不是用来酸的。    极端厌恶央视的所谓天地作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是用来听的,可不是给你这样的人听的。  天地作合不被你喜欢,正说明它的好。  所以,谢谢你不喜欢它。
  曾格格是冯晓泉的夫人,有年春节晚会他们两口子玩了一阵民族乐器,记得吗?  我看过她一个吹箫的MTV,上面图片里那个造型好像就是
  作者:Hamlet100 回复日期: 13:56:37 
    曾格格是谁??曾昭斌???  ----------------------------------------------------------  是的,冯晓泉的妻子  机器上专门存放了他们的几首歌:半城山半城水、柳暗花明、天上人间
  说得对,比如〈流星花园〉里的那个周愉民小子拉小提琴,小提琴三年每天坚持三小时,而且从七八岁开始练,三年过后才有小成,而且拉小提琴的人手上都有茧,他妈的,那小子明显是附庸风雅,故作深沉,手指白嫩得像女人的一样,搞个吉他让他来搞搞还说得过去。  算啦,电视嘛,追究起来就不好看了。
  电视剧里的人拉小提琴大提琴,揉弦的手指基本不动;吹笛和萧,指法和曲子也基本合不起来。这一点港台的电视剧犹为甚之。我正在看的95神雕里的程瑛,吹笛子时也是手指根本不动的。另外这也是一个把笛子当萧吹的典型。
  支持楼主!  笛和箫我个人不太感兴趣  我对古琴比较感兴趣,看见古筝当古琴就严重不爽  偏偏电视里乱混的人太多了,在古代的地位而言古琴和古筝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琴棋书画,为首的是古琴!
  八、九十年代的港剧都是把笛子当萧吹,好歹师妃暄竖过来了。大陆的虽然乐器没搞错,但是不太注意指法。  那个古琴和古筝,混乱的就更多了。
  大明宫词里太平弹的三弦的叫什么?好像也叫古琴?
  港片中涉及古琴的地方基本上就没对过。    央视版《笑傲江湖》也好不到那儿去。琴箫是用对了,但写的那点  玩意儿也能叫古琴音乐?唬外行都不够用。基本上,建国后几十年  就没什么好的古琴原创作品,也就《梅园吟》像样点。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老祖宗留下来的古琴音乐现在大部分都不能演奏。还不如找一首  风格合适,现在还不能演奏的,好好打打谱,拿来当《笑傲江湖》  曲。保证比现在那个四不象强多了。  
  筝并不是俗乐器,雅乐里面就有筝的。  
  港片中涉及古琴的地方基本上就没对过。        央视版《笑傲江湖》也好不到那儿去。琴箫是用对了,但写的那点    玩意儿也能叫古琴音乐?唬外行都不够用。基本上,建国后几十年    就没什么好的古琴原创作品,也就《梅园吟》像样点。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姚明面前,李亚鹏和潘长江差不多高,这没问题,你说的是对的。  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听到大批傻B非要说潘比李高,高很多,或一见李就觉得矮得可笑,我当然有义务说出真相。  五十步笑百步固然不怎么合理,百步笑五十步就更加荒谬了。
  同意兰泽多芳草的意见.    小小玄子,我就是大赞黄霑的人之一,:)不过从来没有和杜车讨论过.    你有时间可以去瞧瞧我的贴子.    你来贴这些基本古乐器知识,指出港剧错误,非常好.多谢!尤其喜欢你最后那个&我吹&!:D    我赞黄霑、港剧、《沧海一声笑》不是处于感情用事,也不是人老了无法接受新事物。    中国古乐为什么衰微? 整个传统文化,在过去几十年被抛弃摧残得太厉害,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健康舒展的心灵,哪里会有好音乐?!我认识的一位古筝老师,也是业届德高望重的,就清清楚楚告诉我建国以来其实是传统扔得多,西方也没学到....    但是我还是要说,港剧在传统面临断代危险的时代,实际上扮演了&延续&的作用,哪怕这个延续太不正宗!太不高雅!  我能想象,那些出身专业知识分子、八十年代就家有《四书》的人,可能对黄霑之流的第一反应是不屑一顾。然而,不要忘记,那时候全国99.5%的家庭都没有《四书》,也没有任何乐器。那个时候,是港剧,是金庸,把历史演义,把才子佳人,把琴棋书画,把文房四宝带进了少男少女儿童的视野,让一代儿女突然间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些宝贝....而这些东西,在过去几十里,是“四旧”,是破的对象,是“封建”...实际上从大众生活中消失了.    再说高雅低俗之分,今日的古乐,阳春白雪,大多都是当年的“黄霑”。:)古筝里的潮州派,就有很多下里巴人的小调山歌,搜集整理而成。建国以来的学院派没有什么新作品,很重要一个原因,我私下以为, 就是离开了生它养它的土壤---民间。    我们以为多么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在西方根本不是“圈养”在学院里的,大城市小乡镇,处处有演出,到处有乐手。听、演、写的流行程度,都完全不能称为“阳春白雪”。在电影电视里的应用就更不用说,写电影音乐的都是正规学院毕业的高手。它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土壤。    所以那位觉得“你听不懂最好,我们就是不要你听懂”的网友,我不得不说两句:  《天作地合》我听了,一点不喜欢,这是一首“死歌”,现在没有生命力,将来恐怕也难流传。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我知道,和现代歌曲、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古乐讲究每一个音的“弦外之韵”,而不那么重线条式的“旋律”。但是,请你注意,迄今为止的经典古乐,大多数都是旋律动人,如同“歌吹”的,过耳不忘的,可以让听者一起摇头晃脑的。比如说古筝第一的《渔舟唱晚》,还有《出水莲》。那么这既然是歌,就更应该有旋律。你看世界各地流行的经典民歌,哪一首不是旋律优美?    但是我不喜《天作地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魂”。《笑傲江湖》写的是政治的残酷黑暗,政治对人性的迫害、最自由的扼杀,怎么能是《天作地合》那样的“形式一片大好”呢?宋祖英心里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笑傲》的精神,嗓子再好有什么用呢?    音乐最能反应灵魂和气息,装也装不来,《天作地合》里,我听得出他们想表现“高山流水”,但是我只听出了一个“装”字。    徐克的《笑傲江湖》完全是再创作,情节大改特改,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一样,只取原著精神,所谓“得意而忘形”也。    当然,港剧里的下三滥实在太多,黄的《沧海一声笑》也绝对不是我心中想听到的《广陵散》。那一天还没有到。总有一天,会有真正懂古乐、真性情、有技术也有才情的人,写出来,弹出来,响彻中华大地。    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央视现在这一批人,因为他们连《沧海一声笑》都写不出来。                      要弘扬,但是
  又:  好象姜白石自度曲名字是《杏花疏影》,不是《杏花天影》。我也不完全确定。:)
  又: 乘风飞去,    古语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也,就是在于一个旋律,对不对?    另外,宋祖英唱的时候根本没有感情。所谓高山流水林下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切都想开了,无所谓了,其实是五味杂陈,是把多少感情提炼、升华之后“想开了”。这其中的区别,就象一碗白开水和一碗熬了三天、滤过三遍的上等清汤,看起来都是透明的,啥也没有,进嘴之后——天、壤、之、别。  
  说老实话,要唱出《天作地合》“想要装出”的那种气度,不是肚子里几箱经史子集,就是要天生灵气过人,可能二者都不能少---否则休想...
      作者:fragrancezzz 回复日期: 11:24:13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我知道,和现代歌曲、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古乐讲究每一个音的“弦外之韵”,而不那么重线条式的“旋律”。但是,请你注意,迄今为止的经典古乐,大多数都是旋律动人,如同“歌吹”的,过耳不忘的,可以让听者一起摇头晃脑的。比如说古筝第一的《渔舟唱晚》,还有《出水莲》。那么这既然是歌,就更应该有旋律。你看世界各地流行的经典民歌,哪一首不是旋律优美?    -------------------------------------  
。。古琴的琴音你是哼不出旋律的。。他完全就是一种空谷清音。。就是一种意境。。
  大明宫词里的挺通俗,很好听。。。。。琴也是古琴,不是港剧里的古筝。。。
  同意兰泽多芳草的意见.        小小玄子,我就是大赞黄霑的人之一,:)不过从来没有和杜车讨论过.        你有时间可以去瞧瞧我的贴子.        你来贴这些基本古乐器知识,指出港剧错误,非常好.多谢!尤其喜欢你最后那个&我吹&!:D        我赞黄霑、港剧、《沧海一声笑》不是处于感情用事,也不是人老了无法接受新事物。        中国古乐为什么衰微? 整个传统文化,在过去几十年被抛弃摧残得太厉害,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健康舒展的心灵,哪里会有好音乐?!我认识的一位古筝老师,也是业届德高望重的,就清清楚楚告诉我建国以来其实是传统扔得多,西方也没学到....        但是我还是要说,港剧在传统面临断代危险的时代,实际上扮演了&延续&的作用,哪怕这个延续太不正宗!太不高雅!    我能想象,那些出身专业知识分子、八十年代就家有《四书》的人,可能对黄霑之流的第一反应是不屑一顾。然而,不要忘记,那时候全国99.5%的家庭都没有《四书》,也没有任何乐器。那个时候,是港剧,是金庸,把历史演义,把才子佳人,把琴棋书画,把文房四宝带进了少男少女儿童的视野,让一代儿女突然间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些宝贝....而这些东西,在过去几十里,是“四旧”,是破的对象,是“封建”...实际上从大众生活中消失了.        再说高雅低俗之分,今日的古乐,阳春白雪,大多都是当年的“黄霑”。:)古筝里的潮州派,就有很多下里巴人的小调山歌,搜集整理而成。建国以来的学院派没有什么新作品,很重要一个原因,我私下以为, 就是离开了生它养它的土壤---民间。        我们以为多么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在西方根本不是“圈养”在学院里的,大城市小乡镇,处处有演出,到处有乐手。听、演、写的流行程度,都完全不能称为“阳春白雪”。在电影电视里的应用就更不用说,写电影音乐的都是正规学院毕业的高手。它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土壤。        所以那位觉得“你听不懂最好,我们就是不要你听懂”的网友,我不得不说两句:    《天作地合》我听了,一点不喜欢,这是一首“死歌”,现在没有生命力,将来恐怕也难流传。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我知道,和现代歌曲、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古乐讲究每一个音的“弦外之韵”,而不那么重线条式的“旋律”。但是,请你注意,迄今为止的经典古乐,大多数都是旋律动人,如同“歌吹”的,过耳不忘的,可以让听者一起摇头晃脑的。比如说古筝第一的《渔舟唱晚》,还有《出水莲》。那么这既然是歌,就更应该有旋律。你看世界各地流行的经典民歌,哪一首不是旋律优美?        但是我不喜《天作地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魂”。《笑傲江湖》写的是政治的残酷黑暗,政治对人性的迫害、最自由的扼杀,怎么能是《天作地合》那样的“形式一片大好”呢?宋祖英心里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笑傲》的精神,嗓子再好有什么用呢?        音乐最能反应灵魂和气息,装也装不来,《天作地合》里,我听得出他们想表现“高山流水”,但是我只听出了一个“装”字。        徐克的《笑傲江湖》完全是再创作,情节大改特改,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一样,只取原著精神,所谓“得意而忘形”也。        当然,港剧里的下三滥实在太多,黄的《沧海一声笑》也绝对不是我心中想听到的《广陵散》。那一天还没有到。总有一天,会有真正懂古乐、真性情、有技术也有才情的人,写出来,弹出来,响彻中华大地。        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央视现在这一批人,因为他们连《沧海一声笑》都写不出来。      好文,顶。。。。。    不管乐哭为何,我喜欢《九阴真经》中黄药师的那首碧海潮生曲。。。
      中国古乐为什么衰微? 整个传统文化,在过去几十年被抛弃摧残得太厉害,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健康舒展的心灵,哪里会有好音乐?!我认识的一位古筝老师,也是业届德高望重的,就清清楚楚告诉我建国以来其实是传统扔得多,西方也没学到....  但是我还是要说,港剧在传统面临断代危险的时代,实际上扮演了&延续&的作用,哪怕这个延续太不正宗!太不高雅!  ++++++++++++++++++++++++++++++++++++++++++++++++++++  按你所说,《红楼梦》里的琴棋书画都是跟港剧学的了。吹嘘不是这样吹法的。        再说高雅低俗之分,今日的古乐,阳春白雪,大多都是当年的“黄霑”。:)古筝里的潮州派,就有很多下里巴人的小调山歌,搜集整理而成。建国以来的学院派没有什么新作品,很重要一个原因,我私下以为, 就是离开了生它养它的土壤---民间。  ++++++++++++++++++++++++++++  说说《广陵散》吧。如果稽康是当年的黄沾,那么应该有千千万万的FANS吧,何须在钟子期死去之后摔琴以谢知音呢?那样的话稽康家里得备多少把琴哪。        我们以为多么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在西方根本不是“圈养”在学院里的,大城市小乡镇,处处有演出,到处有乐手。听、演、写的流行程度,都完全不能称为“阳春白雪”。在电影电视里的应用就更不用说,写电影音乐的都是正规学院毕业的高手。它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土壤。  ++++++++++++++++++++++++++++++++  你的意思当年文革时已经实践过了。钢琴伴奏《红灯记》,这个比较合你胃口吧。        所以那位觉得“你听不懂最好,我们就是不要你听懂”的网友,我不得不说两句:    《天作地合》我听了,一点不喜欢,这是一首“死歌”,现在没有生命力,将来恐怕也难流传。  +++++++++++++++++++++++++++++++++  不能流传不可耻。为了流传蓄意迎合才可耻。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我知道,和现代歌曲、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古乐讲究每一个音的“弦外之韵”,而不那么重线条式的“旋律”。但是,请你注意,迄今为止的经典古乐,大多数都是旋律动人,如同“歌吹”的,过耳不忘的,可以让听者一起摇头晃脑的。比如说古筝第一的《渔舟唱晚》,还有《出水莲》。那么这既然是歌,就更应该有旋律。你看世界各地流行的经典民歌,哪一首不是旋律优美?  +++++++++++++++++++++++++++++++++++++++++  古琴曲的旋律几乎没有一首是浅显易懂的。但它有旋律,它的旋律是给懂得欣赏的人听的。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那是你的感受吧。我听了几遍以后,随后一个星期脑子里都随时会响起美妙的旋律。        但是我不喜《天作地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魂”。《笑傲江湖》写的是政治的残酷黑暗,政治对人性的迫害、最自由的扼杀,怎么能是《天作地合》那样的“形式一片大好”呢?宋祖英心里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笑傲》的精神,嗓子再好有什么用呢?  +++++++++++++++++++++++++++++++++++++++++++  你能把《天地作合》说成《天作地合》,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过这首歌。也没有认真理解歌词的含义。因此,你觉得它是“形式(形势)一片大好”,根本就是误读,不值一驳。        音乐最能反应灵魂和气息,装也装不来,《天作地合》里,我听得出他们想表现“高山流水”,但是我只听出了一个“装”字。徐克的《笑傲江湖》完全是再创作,情节大改特改,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一样,只取原著精神,所谓“得意而忘形”也。  ++++++++++++++++++++++++++  原著精神是《沧海一声笑》的精神?我不同意。不要被书名误导,《笑傲江湖》是一部悲剧,《沧海一声笑》呢?        当然,港剧里的下三滥实在太多,黄的《沧海一声笑》也绝对不是我心中想听到的《广陵散》。那一天还没有到。总有一天,会有真正懂古乐、真性情、有技术也有才情的人,写出来,弹出来,响彻中华大地。   ++++++++++++++++++++++++++++++  我也期望这一天。但首先要提高的是民众的欣赏能力,否则这样的人出现了也会饿死。    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央视现在这一批人,因为他们连《沧海一声笑》都写不出来。  ++++++++++++++++++++++++++  那个人肯定不是黄沾,因为他连《天地作合》都写不出来。  
  说说《广陵散》吧。如果稽康是当年的黄沾,那么应该有千千万万的FANS吧,何须在钟子期死去之后摔琴以谢知音呢?那样的话稽康家里得备多少把琴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说错了。应该是《高山流水》,俞伯牙的事儿。
  感谢各位对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的讨论,其实我也只是抛砖引玉,楼上各位的话,我觉得都很有道理.这个命题很大,我的导师曾经也说过,这个过程是有些艰难的.  刘承华先生说过中国的音乐是娱己,而外国的音乐是娱人的.正因为太随心所欲,才不适合大众传播,尤其是古琴音乐.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也要让我们的古琴音乐能够娱人才行,在古时弹琴的也分文人琴和艺人琴,艺人琴就是娱人的,只不过古时崇雅鄙俗,艺人又地位低下,这才使得弹琴的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文人们.这样的发展,古琴艺术能深入民间吗?
  中国古乐为什么衰微? 整个传统文化,在过去几十年被抛弃摧残得太厉害,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健康舒展的心灵,哪里会有好音乐?!我认识的一位古筝老师,也是业届德高望重的,就清清楚楚告诉我建国以来其实是传统扔得多,西方也没学到....    但是我还是要说,港剧在传统面临断代危险的时代,实际上扮演了&延续&的作用,哪怕这个延续太不正宗!太不高雅!    ++++++++++++++++++++++++++++++++++++++++++++++++++++    按你所说,《红楼梦》里的琴棋书画都是跟港剧学的了。吹嘘不是这样吹法的。        *我是在吹嘘吗?:)港台相对大陆,传统保存得比较多,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一对比尤其明显.我并没有说大陆什么都没有,说大陆传统文化极端衰微是大形式,不是说一定要寸草不生.    &红楼梦&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但是如果你肯稍微把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反感放一放,你就会看到,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港剧确实比大陆的文艺作品更有影响力,你看天涯上,武侠可以自成一家,这其中的影响力我们现在说可能都太早了.          再说高雅低俗之分,今日的古乐,阳春白雪,大多都是当年的“黄霑”。:)古筝里的潮州派,就有很多下里巴人的小调山歌,搜集整理而成。建国以来的学院派没有什么新作品,很重要一个原因,我私下以为, 就是离开了生它养它的土壤---民间。    ++++++++++++++++++++++++++++    说说《广陵散》吧。如果稽康是当年的黄沾,那么应该有千千万万的FANS吧,何须在钟子期死去之后摔琴以谢知音呢?那样的话稽康家里得备多少把琴哪。      *你举的例子并不能反驳我,而是恰恰相反!:)  (不是稽康,应该是俞伯牙)  &高山流水&是民间故事,最晚近的版本见于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什么?是韦小宝这样的“下三滥”听的评书。这个故事恰恰证明民间流传之广。    如果你去读一读中外文学历、艺术史、音乐史,你不能不承认,绝大多数后世的“阳春白雪“,就是当年的”黄霑“。当然有例外,有死后才被发现,但是,绝大多数确确实实就是当年的”流行“文化。贝多芬当年被追捧,大家对他的”八卦“感兴趣,和今天追星并无二致。《战争与和平》初版就是世界畅销书。《红楼梦》一出,洛阳纸贵,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争相传阅,不识字的人就去听人讲故事。    对此你怎么反驳?说老实话,我所能回想起来的中国文学经典里,好象没有那一部不是当年的”黄霑“。当然,不是所有的畅销都成了经典,但是,大多数经典都是畅销。    到底什么是经典?我冒昧下个定义:就是经过时间检验的”长期畅销“。            我们以为多么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其实在西方根本不是“圈养”在学院里的,大城市小乡镇,处处有演出,到处有乐手。听、演、写的流行程度,都完全不能称为“阳春白雪”。在电影电视里的应用就更不用说,写电影音乐的都是正规学院毕业的高手。它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土壤。    ++++++++++++++++++++++++++++++++    你的意思当年文革时已经实践过了。钢琴伴奏《红灯记》,这个比较合你胃口吧。    *请不要曲解我的意思。你应当看出来,我对文革深恶痛绝。什么是民间?是自由自在,是我手写我心,我口唱我心,是众生平等,是癞头也有权力吼戏,是瘸子也可以拉二胡,是没有唯心的政治命题作文,是不怕脸红,无所谓报酬。    文革的实践是什么?在上层,是扼杀艺术家和专业人员,在下层,是对精神自由的彻底剥夺。《红灯记》完全是政治应试之作,所以恰恰是最”反民间“的!    艺术回到生养她的土壤,并不等于扼杀高雅,二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最杰出的艺术家恰恰是对平常人的生活最敏感的。            所以那位觉得“你听不懂最好,我们就是不要你听懂”的网友,我不得不说两句:      《天作地合》我听了,一点不喜欢,这是一首“死歌”,现在没有生命力,将来恐怕也难流传。    +++++++++++++++++++++++++++++++++    不能流传不可耻。为了流传蓄意迎合才可耻。        *不能流传当然可耻,你写了一首歌,没人记得住,没人能唱。你写了一本书,没人看,看了也没印象。    什么叫蓄意迎合?蓄意也未必能迎合。如果其中没有真诚的感受,听众是能听出来的。黄霑的歌为什么打动那么多人?你难道就愿意稍微想一想是为什么吗?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我知道,和现代歌曲、和西方音乐不同,中国古乐讲究每一个音的“弦外之韵”,而不那么重线条式的“旋律”。但是,请你注意,迄今为止的经典古乐,大多数都是旋律动人,如同“歌吹”的,过耳不忘的,可以让听者一起摇头晃脑的。比如说古筝第一的《渔舟唱晚》,还有《出水莲》。那么这既然是歌,就更应该有旋律。你看世界各地流行的经典民歌,哪一首不是旋律优美?    +++++++++++++++++++++++++++++++++++++++++    古琴曲的旋律几乎没有一首是浅显易懂的。但它有旋律,它的旋律是给懂得欣赏的人听的。    *流传至今的古琴经典,不等于《天地合作》。      “这样的曲子根本记不住旋律”,那是你的感受吧。我听了几遍以后,随后一个星期脑子里都随时会响起美妙的旋律。    *当然是我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猜大多数人不是这样。从网上讨论看来,也是谈《沧海》的远超《天地合作》。:)              但是我不喜《天作地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魂”。《笑傲江湖》写的是政治的残酷黑暗,政治对人性的迫害、最自由的扼杀,怎么能是《天作地合》那样的“形式一片大好”呢?宋祖英心里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笑傲》的精神,嗓子再好有什么用呢?    +++++++++++++++++++++++++++++++++++++++++++    你能把《天地作合》说成《天作地合》,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过这首歌。也没有认真理解歌词的含义。因此,你觉得它是“形式(形势)一片大好”,根本就是误读,不值一驳。    *好吧。你说不值一驳就不值一玻好了。:D        音乐最能反应灵魂和气息,装也装不来,《天作地合》里,我听得出他们想表现“高山流水”,但是我只听出了一个“装”字。徐克的《笑傲江湖》完全是再创作,情节大改特改,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一样,只取原著精神,所谓“得意而忘形”也。    ++++++++++++++++++++++++++    原著精神是《沧海一声笑》的精神?我不同意。不要被书名误导,《笑傲江湖》是一部悲剧,《沧海一声笑》呢?    *我是读过《笑傲江湖》的,不然的话也好意思来讨论?  《沧海一声笑》是喜吗?是悲,是悲了之后还是要潇洒,潇洒不起来也还是要撑着...唉,这正是好比清代的《红楼梦》读者,拥护林黛玉和拥护薛宝钗的谈到最后要“挥老拳”。:D              当然,港剧里的下三滥实在太多,黄的《沧海一声笑》也绝对不是我心中想听到的《广陵散》。那一天还没有到。总有一天,会有真正懂古乐、真性情、有技术也有才情的人,写出来,弹出来,响彻中华大地。     ++++++++++++++++++++++++++++++    我也期望这一天。但首先要提高的是民众的欣赏能力,否则这样的人出现了也会饿死。    *这个我同意。专业知识的训练中国老百姓是很缺,但是心里的聪明老百姓可不缺。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性情,老百姓还是看的出来的:)。中国的娱乐业就是太不“市场化”了,观众的意见在央视那里不大算数,在西方国家,一个男演员演了令狐冲被观众骂成那样的话,几年之内就根本别想有活儿了,可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居然可以让他再演郭靖。                  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央视现在这一批人,因为他们连《沧海一声笑》都写不出来。    ++++++++++++++++++++++++++    那个人肯定不是黄沾,因为他连《天地作合》都写不出来。    *对,他已经死了。
  fragrancezzz   我服了你了。。港剧里筝琴不分,笛箫不明。唐人写宋书。。明人呤清词。。居然被你说成是继承宏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你也太牛了吧。。。
  说说《广陵散》吧。如果稽康是当年的黄沾,那么应该有千千万万的FANS吧,何须在钟子期死去之后摔琴以谢知音呢?那样的话稽康家里得备多少把琴哪。    偶没看错吧,摔琴以谢知音的是伯牙吧?
  感谢各位对中国传统民乐发展的讨论,其实我也只是抛砖引玉,楼上各位的话,我觉得都很有道理.这个命题很大,我的导师曾经也说过,这个过程是有些艰难的.    *我觉得,有生命力的东西自然会流传,不用太担心,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任自流。中国音乐的传统一直是以乐为礼,以音乐为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的工具,没有象西方那样专业化,或者说“娱乐化”。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弱点,在今天就尤其显得突出,但是,这也正是我们的长处!我做白日梦,那天学校里恢复传统教育,那么以琴修身养性,也自然就应该有。有了基础普及,那么观众、产业化,都不会成为问题。而且,古乐器自然会用来抒发今人的胸臆,那时候,她就“活”了。    另外一点,恢复祭祖祭孔、恢复传统婚礼节庆,自然需要传统音乐。  (我知道有人觉得我简直是张勋复辟,发疯了。可是你们看看我们的亚洲邻居,韩国日本这些仪式都比我们保存得好。脸红啊.中国大陆在过去几十年对传统的破坏割断,之彻底,之惨烈 ,不说也罢.......***      刘承华先生说过中国的音乐是娱己,而外国的音乐是娱人的.正因为太随心所欲,才不适合大众传播,尤其是古琴音乐.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也要让我们的古琴音乐能够娱人才行,在古时弹琴的也分文人琴和艺人琴,艺人琴就是娱人的,只不过古时崇雅鄙俗,艺人又地位低下,这才使得弹琴的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文人们.这样的发展,古琴艺术能深入民间吗?    ***音乐有这个问题,中国画也是一样。收稿费古时候是不好意思的。对艺人的鄙视今天还是一样有。对“黄霑”们骨子里的反感,就是例子。:)尽管他其实是正经知识分子,经常看书。在日进斗金最当红的时候,回学校读了古典文学硕士,在刚刚去世之前,读了流行文化史博士——他一定是出于记载历史的责任感,要把自己经历和创造的历史写下来...你说央视里有几个人能如此?!    八十年代以来,王朔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之大,无人能比。可是就连这么一位人物,还要去回应“没上过大学”的攻击。其实,大学算什么,博士生年年成百上千地生产出来,可王朔几十年就出一个,王朔理会那些以文凭看人的蠢才,都是掉价。:D    我觉得,古琴当然能深入民间。古时候的诗歌多为歌唱,那些歌唱的时候用什么伴奏呢?应该有古琴吧。有了音乐,自然乐器就会活起来。    现在这个阶段,古琴肯定需要国家“保护”。等到中国民间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有见识的人也许会来扶持,又是一条出路。现在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担心流传普及,而是“延续”,不要让好东西失传了。已经有很多手艺、技术、作品失传了,不仅仅是古琴,手工艺、戏曲都面临这个问题。    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关键,还是“人才”,还是要让大家意识到中华传统的伟大---不是喊口号,更不是爱国主义洒狗血、亮纹身,而是每个个体真正被打动,被吸引,打心眼里发现她美,她好,她妙,她智慧。然后有天才、有毅力、有打算的人才都来学习,继承,演绎,创新,那么这门艺术自然就会重新散发魅力!    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不过区区几十年---中间还有多少年被彻底砸烂,可是现在就已经出了多少大人物,拿了多少大奖?美国都被“占领”了。就是因为人堆里的精华大多都去学西乐了。如果同样的人力能够被吸引到古琴去...                  
  哦,已经纠错了。
  华人在世界西乐届的成功,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这些人都是中华文化养育出来的...
  冷漠平原,    对,就是弘扬了---确切地说,是“延续”,是在大陆年轻人对传统几乎一无所知的时候,把传统重新带回了民间。    注意,一是民间,不是指专家学者,二,是在七八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时期。现在很多东西你可能觉得已经天经地义、司空见惯,但是在当时,香港流行文化进入大陆是有历史意义的。三,即使它多么漏洞百出,但是其中种种中华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是潜移默化的。就象韦小宝听的历史评书,其中肯定多少漏洞,多少胡编乱造,但是它确实在民间扮演了“延续”的功能。港剧引起了观众兴趣,可以进而引领其中的有心人去“取真经”。    我知道这个观点会有点让人一时接受不了,就象八十年代要说让金庸进作协,都是石破天惊,如今他已经是哈佛研讨对象,给他提名诺贝尔也有人在做。    另外,我提醒你一点,央视拍四大名著都是在港剧风靡大陆之后,如此“回归封建”的选材,是否也有港剧影响呢?要知道,此前中央电视台可没有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啊?现在大家清宫剧都看腻了,可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的流行文化进入大陆,真正是“思想解放”。:)    如今流行歌曲都唱爱情,大家都听腻了,可是在三十年代,在当时的社会气氛里,上海周璇他们的歌,就是革命,因为是人性解放----崔健说的。:)我同意。    同理,所以在中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的流行文化,就是有历史意义。    我只是想指出历史的脉络,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是在吹嘘吗?:)港台相对大陆,传统保存得比较多,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一对比尤其明显.我并没有说大陆什么都没有,说大陆传统文化极端衰微是大形式,不是说一定要寸草不生.        &红楼梦&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但是如果你肯稍微把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反感放一放,你就会看到,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港剧确实比大陆的文艺作品更有影响力,你看天涯上,武侠可以自成一家,这其中的影响力我们现在说可能都太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是吹嘘吧。不管文革毁了多少,剩下的也比港剧强一千倍。《红楼梦》就是证明。        你举的例子并不能反驳我,而是恰恰相反!:)    (不是稽康,应该是俞伯牙)    &高山流水&是民间故事,最晚近的版本见于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什么?是韦小宝这样的“下三滥”听的评书。这个故事恰恰证明民间流传之广。  ————————————————————  看看这个故事吧。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珍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不就结了?“欲觅知音难上难”!  至于“三言二拍”是否流行,与《高山流水》是否流行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联系。    艺术回到生养她的土壤,并不等于扼杀高雅,二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最杰出的艺术家恰恰是对平常人的生活最敏感的。  ——————————————————————————  那要看是什么样的土壤。以现代中国人的平均音乐素养而论,只能是连仙人掌也养不活的荒漠。别说高雅,连有点内涵的通俗都养不活。“最杰出的艺术家对平常人的生活敏感”,这是对的。反过来呢?我们的平常人对艺术家的作品敏感吗?答案是否定的。    *流传至今的古琴经典,不等于《天地合作》。  ————————————————————  那是当然。但如果连《天地作合》都欣赏不了,还谈什么欣赏古琴曲呢。        *当然是我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猜大多数人不是这样。从网上讨论看来,也是谈《沧海》的远超《天地合作》。:)  ——————————————————————————  谈刀郎的比谈《沧海》的可能还要多些。说明什么?      *好吧。你说不值一驳就不值一玻好了。:D  ————————————————————————  承认了就好。:D      *这个我同意。专业知识的训练中国老百姓是很缺,但是心里的聪明老百姓可不缺。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性情,老百姓还是看的出来的:)。中国的娱乐业就是太不“市场化”了,观众的意见在央视那里不大算数,在西方国家,一个男演员演了令狐冲被观众骂成那样的话,几年之内就根本别想有活儿了,可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居然可以让他再演郭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里聪明、能分辨真假性情的老百姓同样很缺。心太软能红,刀郎能红,黄绮珊却不能红;张含韵能得第三名,赵媛媛却进不了总决赛,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至于李亚鹏的问题,过几年观众冷静下来再看吧,迟早会有一个公正评价的。      *对,他已经死了。  ——————————————  活着也没戏。                
  fragrancezzz,听君一席话,感触颇多,可否再讲一些关于古琴发展的看法
  凤求凰
  作者:fragrancezzz     我只是想指出历史的脉络,吃水不忘挖井人。  ++++++++++++++++++++++++++++++++++++++++++++++++++++++  顶fragrancezzz ,呵呵,我来给你加油!!!  
  早在上古时期就流传着许多擅长鼓瑟吹笙的音乐家,孔子从卫国师襄学琴,郑国师文如痴如醉膜拜瑟前,魏师旷,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更是千古流传    伯牙与钟子期好象是关于琴的故事吧。    我顶fragrancezz
  多谢各位.:)    先回乘风归去:  至于“三言二拍”是否流行,与《高山流水》是否流行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联系。    当然有联系:)----这个故事内容如此&深刻高雅&,却能在茶馆酒肆流行,如此深入民间,证明很多人是知道&古琴是怎么回事&,知道&古琴是用来抒发心志&的,知道什么叫&知音&,知道音乐的神奇,这不是从侧面证明了古琴艺术知识的普及吗?对一门艺术,大众知识性的了解当然不等于人人都会弹,但是光是知识性的普及,就已经说明其”平民“化了。      你说中华老百姓是沙漠,仙人掌都养不活。我不同意。中华文化积累之深厚,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民间艺人里,但凡有有一个”真“字,马上就有人共鸣,有人欣赏。      你说:心里聪明、能分辨真假性情的老百姓同样很缺。心太软能红,刀郎能红,黄绮珊却不能红;张含韵能得第三名,赵媛媛却进不了总决赛,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几位我不清楚。不过我提醒你一点,比赛结果恰恰就是没有反应老百姓的意见,而是暗箱操作。国内比赛作弊之厉害,黄霑就写到头一次到内地当裁判,全体评委给最高分的人居然不是第一名。。    我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大家心里最基本的爱恨情仇必定是一样的,才可以沟通,才可以被相同的文艺作品打动。当然,环境熏陶、物质基础固然很重要,对比西方就可以看出,他们文艺发达与观众的平均水平相辅相成,但是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人同此心“才是那块锦。      央视的《红楼梦》、《西游》拍出来,不是叫好又叫座吗?包括很多没有真正读过《红楼梦》的人呢?为什么王立平谱的曲子如此”流行“呢?王先生一生爱红楼,用了几年时间,什么都不做,只写红楼,够专业,够高雅了吧,怎么写出来的曲子,居然和你鄙视的黄霑一样上口,而不象《天地合作》呢?我可不相信那个时候观众水平就高了很多---选择比较少是真的,但是我敢说,就凭王扶林导演的功力和认真劲头,今天拍出来,和其它剧集竞争,一样会红。    我发现,艺术家里有一个现象,埋怨怀才不遇、观众愚蠢的,往往是自己水平不过硬的,而水平高的,或者生前走红、不用在意,或者闭门造车、无暇抱怨。    高深如佛法、《道德经》,尚且可以深入人心,流传不绝,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央视的《天地合作》无人喜爱,是因为观众水平太低呢?:)    
  天国花园,你举的例子很好。  如果读《史记》,你可以看到,中华上古音乐就已经很发达,是平民百姓----处处歌以咏志。荆柯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何等朴素平易,千年之后仍然如同白话,人人能懂,然而---千古绝唱。    再看《诗经》,全是歌词!这还只是搜集整理的,那些没有搜集到的,想来更多。你可以想见,当时的中华,不论朝野,该是何等的处处歌吹。而《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几十个篇章,莫不“好懂”,莫不“上口”。所以我就是要说:一首歌,不能流行,多半是自己水平不够、真诚不足,就是可耻。              中国的音乐的根一直在民间,其实哪国都是如此,哪怕有一些作品、专业人员进入庙堂。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当文艺离开了生养她的土地
  就会失色,甚至枯萎。    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相声。侯宝林老先生死前对相声现状是深恶痛绝的,“我不听相声,听了生气”。他说他讲相声的时候,是在天桥上,面对观众,如果今天不讨彩,就没有买米的钱,所以功夫是逼出来的;相声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那一刻,观众有没有喝彩,听不到了,讲的人也渐渐无所谓了。    再加上对讽刺艺术的种种禁锢,相声不枯萎才怪。    还有人愿意听相声吗?当然有!今日的中国,大家心里的牢骚多了去了,就看你当艺术家的有没有本事骚到痒处。                
  乘风归去说:    “确实是吹嘘吧。不管文革毁了多少,剩下的也比港剧强一千倍。《红楼梦》就是证明。”    不知道你对港、台、侨华人有多少了解?  如果你稍有了解的话,并且能暂时把“嫡传老大”的心态放一放,你就会看到,他们的传统比我们保存的好得多。吃穿住行、诗书举止,例子举不胜举。在大陆批林批孔的时候,香港一直有孔教协会,台湾更有,祭孔的仪式也保留下来。    你有没有看过香港台湾的高考语文试卷?其中古文的比例比大陆高多了,也难多了。大陆语文课本里增加古文,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你我长大的时候,古文比例之低,不到“现代文学”的一半---而这&现代文学&,其实全是“左翼”文学,林语堂、梁实秋、胡适等人彻底消失...    再说衣服,现在大陆流行的所谓“唐装”,就是一个好例子,证明大陆传统流失之厉害。我脸皮子薄,一直叫不出口。这个“唐”字,源于“唐”代,是侨胞多年远离故土,把大陆来的东西称为“唐”,海外华人聚居区称“唐人街”,意思就是我们是“大唐朝”出来的人。香港人也把大陆故乡称为“唐山”。现在居然出口转内销,自己明明在家里,却说“当年在老家”的时候....当真是并未离开,却把故乡给丢了!    再说宗教,港台传统宗教,佛道都比大陆兴旺,台湾的佛教甚至在欧美都有影响---当然你可以说其中多少村俗好笑,我们大陆来搞,一定如何“强一千倍”。            你可能真的还没有看到港台文化入大陆的历史意义。
  乘风归去:    还有一点你没有看到?大陆人口、面积、历史是香港的多少倍,历史?现在居然可以一“比”,不论输赢,可以说大陆都输了。    另外还有一点,文革之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大陆知识分子虽然实际上全军覆没,总还有几个命大的活了出来,但是即使这些活出来的,也没有把传统“植入”现代。    “活”的传统文化不是锁在高楼,不是架上积灰,而是要活在“人”身上,要对“当下”作出反应。而港台的传统,一直是“活水”,是生活在百姓中间。这其中的生命力,根本不是几个教授开开研讨会能代替的...在这一点上,即使我深爱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也没有做到黄霑的水平。也许是大陆“剩下”的没有能力,也许是有能力而没有自由,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历史事实就是历史事实。    港台侨在与大陆割断几十年其间,保留和发展了传统文化,在大陆被砸得稀烂的年代,他们“回家”,让已经“忘本”的大哥知道了祖宗的好东西。            
  年年桥边红药:  看到你别处一帖:  “徐克的戏随时有政治味道,《倩女2人间道》,张学友唱的《人间道》,什么“故园路怎么尽是不归路&、“血海滔滔”?”    握手啊~~~~~    《倩女2人间道》里,窃取朝政的妖怪被封为国师,左右全国上下,斗法时,化为一尊金光闪闪的如来,燕赤霞大怒:妖孽,竟敢假冒如来,好大的胆子!“如来”回答:世人愚蠢,都喜欢偶像崇拜,你又何必和世人作对?!    如来现身那一刻,“交响乐”大作,开头几个小节,是《国际歌》。                  
  乘风归去,有人比我说得透彻:      作者:西风下 回复日期: 19:49:43 
    阳春白雪,多由下里巴人演变而来----如中国四大名著,当年多被评为诲淫诲盗;如古代的风雅颂,被士大夫们讥笑&淫奔&;如提塌舞到&大河之舞&;如黑人的爵士乐;如拉美的探戈和桑巴;如雨果当年的浪漫主义(当时被经典家们大肆批评)        如现在的金庸小说.....        倒是不流行的东西,很少会成为阳春白雪----他多数后面就直接消失了    除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  
  这个也说得好,是给“君醉留妾家 ” 乘风归去的,小小玄子,应该对你也有启发:      其实多数人在没见过二胡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二泉映月,在不知道到底哪些民族乐器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开始喜欢春江花月夜,甚至在那些奇形怪状的西洋音乐第一次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就被蓝色多瑙河震撼了,所以我不认为好的音乐只能给极少数人以美的享受。你太小看了普通老百姓的修养和接受能力。
  小小玄子,你说:“可否再讲一些关于古琴发展的看法”。  我对古琴了解很少,只能说是对“文化”整体有点想法,可以触类旁通而已。    文艺最关时运,不是想兴盛就能兴盛的。唐代为汉语文化的巔峰,而唐人在接受外来事物、新事物上面是最开放的,哪怕是对“化外之民”的东西,胡食、胡靴(小蛮靴是也:)、胡乐,都在唐代很流行,并最终成为“正宗”的一部分。外来的佛教也得到大发展。而今天众多大陆人对香港文化的巨大影响就是视而不见,金庸要得到“主流话语”的承认,何其难也,某种意义上不正是反应了我们自己的不自信吗?    不知道你对艺术史有没有兴趣?鉴古可以知今,我想,如果你去读读中国历史,会对你的古琴事业大有启发。还有,读史可以让你给你一个新的视野,意识到自己处在历史的哪个环节,哪个阶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自己觉得,我们所处的时代可能是过渡,是前奏,犹如隋朝之于唐朝。可能你活在世上的时候,看不到古琴成为“显学”。可能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古琴大师,哪怕你有大师之才,却未能生对时候,但是当你知道,你的学生可能是,或者学生的学生,心里就平静了。薪尽而火传,我们都不过是历史的一环。    另外,也许你可以去西方看看,哪怕不看他们的音乐事业,就看看街上走的人是什么表情,人们如何打招呼,如何买菜吃饭,可能都对你的古琴有启发....            。(香港弹丸之地,居然可以在几十年内创造出如此流行文化,在大陆、在亚洲,乃至对欧美影视,辐射之强、能量之大,任何研究当代汉语文化史的人不可能视而不见。)  
  小小玄子楼主:  我居然看到乘风飞去说出这样的话,这里是你的贴子,我不会再理他了。      作者:乘风飞去 回复日期: 0:40:48 
    另外,乘风飞去是不是杜先生的马甲啊?    +++++++++++++++++++++++++++++++++++++++++    这就是港奴和beyond迷的水平。说不出个象样的道理,就只会说别人是托,是马甲。这种人的奴性真的是与生俱来,表现出来的就是那种奴才惯有的智力低下。    我不得不说,从这样的FANS看,beyond也很可能是一个水平极为低下的乐队,因为如果一件东西被蛆喜爱,那它难脱屎的嫌疑。
  这个还是曲笛,不是梆笛吧?
  作者:fragrancezzz 回复日期: 11:27:13 
    又:    好象姜白石自度曲名字是《杏花疏影》,不是《杏花天影》。我也不完全确定。:)    ----------------------  《唐宋词选》里头是《杏花天影》,还有两首比较出名的是《疏影》和《暗香》。姜夔,张炎那一辈人受林和靖的影响很大,也是爱梅之人,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选入语文课本的好象是《扬州慢》。    中国大陆的文化教育是有断层的,很多人已经完全是中乐盲了,什么意韵之外的曲子象天地做合那样沉闷的,真是会睡倒一大票人,其实民族乐曲里头真的不乏悠扬动听的作品啊,我特地下了天地作合来听,实在是,可以讲是垃圾吗?(当然欢迎大家质疑我音乐素养,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但对民乐有一点点兴趣的听众,从3岁开始学过6年扬琴,断断续续地弹过几年钢琴,唱了5年合唱队而已)
  诚心推荐给所有喜爱和想了解民族音乐的朋友(我家有90年代出版的2张装CD,心爱之物,恕不外借),现在市面上应该有新版卖的,请勿错过:    [夜阑人静]是香港资深的发烧录音师黄启光先生一手制作而成,是九十年代最受发烧友爱戴的天碟录音,以最传真,最靓的录音效果,将二胡,洋琴,笛子,琵琶,中阮,低革胡及敲馨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中国乐器,一一收录下来,音色的清晰纯厚程度表现极为像真,令人百听不厌。全专辑特别得到黄启光先生的认可,细心地从[夜阑人静]每一至第三集中挑选出十七首最具出色音乐吧效果及演奏得最精彩作品,经过从新编百,更特别由黄启光先生亲自以最新的AUDIOXACT独创录音制式重新泡制,将当年最为人所赞誉的发烧友带来更高层次的烧录音享受。     
  顶fragrancezzz。其实传统文化,港台就是比我们保存得好。在过去的几十年,大陆一度俄化得厉害,而且把过去的历史说成是黑暗无比腐朽无比。当你看到喜庆时节的文化节目往往就是几十个大娘扭秧歌(还别说,中法文化节,北京的秧歌真扭到巴黎去了),你觉得我们还有什么传统文化吗?    记得第一次看到港剧《梁祝》,那几十名白衣胜雪的年轻人坐在绿野中读书,那种感觉,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梁祝》的台词:“生在这个汉室没落的时代,人人都学会了虚伪、自私……”这样的话在我们学历史,学东晋六朝历史也从来没感受过的,我们被灌输的,永远是概念化的东晋王朝统治阶级士族阶层的腐朽、那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记得以前看大陆的《唐明皇》,其实是一部拍得不错的电视剧中,但在开头几集,一个唐朝公主在耍骄横时,叉着腰破口大骂,或者用手指着对方鼻子气势汹汹,完全是一个现代大街上的泼妇形象;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人商量时期时,竟然用手拍了一下大腿:“对啊!”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气质、这样的文化,完全不是心目中的那种古典。    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六七十年代,还在读《林海雪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红旗谱》《暴风骤雨》的时候,台湾人读的武侠小说就不用说了,即使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瞧不起的琼瑶小说,光看名字如《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碧云天》《月满西楼》等,就比我们读的所谓革命小说更有古典气息。今天,虽然琼瑶小说被批评得不少,但依然有人看依然拍成电视剧有人追捧,而我们曾经被引用被赞美的那些先进小说踪影何在呢?    我们认为大陆是正统,所以我们不愿承认我们的传统文化比港台少。可惜,看看我们黄金周是五一而不是端午,是十一而不是中秋,就知道我们根本没资格奢谈什么传统,什么正统!
  港台剧的确有很多历史错误,但是内地也…………唉,那伟大的英明的正确的人物的“晚年错误”啊…………    为中国曾经的文化和知识分子一大哭!
  我居然看到乘风飞去说出这样的话,这里是你的贴子,我不会再理他了。  ++++++++++++++++++++++++++++++++++++++++++++++++++++++++++++  你理不理我,那是你的事。道理还是要说的。对愿意讲理的人讲理;对于动辄说人是马甲的人,只配得到这样的评语。我就是我,不是任何人的马甲。    当然有联系:)----这个故事内容如此&深刻高雅&,却能在茶馆酒肆流行,如此深入民间,证明很多人是知道&古琴是怎么回事&,知道&古琴是用来抒发心志&的,知道什么叫&知音&,知道音乐的神奇,这不是从侧面证明了古琴艺术知识的普及吗?对一门艺术,大众知识性的了解当然不等于人人都会弹,但是光是知识性的普及,就已经说明其”平民“化了。  +++++++++++++++++++++++++++++++++++  不对。史蒂芬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许多人知,能懂他的理论者全世界不过一百人吧。    这几位我不清楚。不过我提醒你一点,比赛结果恰恰就是没有反应老百姓的意见,而是暗箱操作。国内比赛作弊之厉害,黄霑就写到头一次到内地当裁判,全体评委给最高分的人居然不是第一名。  +++++++++++++++++++++++++++++++++++++++++++=  不是。她们的胜负是由短信投票决定的。另外,刀郎和任贤齐根本就与比赛无关,完全是民众品味的体现。民众的品味就是这么低,这是事实,粉饰不了的。    央视的《红楼梦》、《西游》拍出来,不是叫好又叫座吗?包括很多没有真正读过《红楼梦》的人呢?为什么王立平谱的曲子如此”流行“呢?王先生一生爱红楼,用了几年时间,什么都不做,只写红楼,够专业,够高雅了吧,怎么写出来的曲子,居然和你鄙视的黄霑一样上口,而不象《天地合作》呢?我可不相信那个时候观众水平就高了很多---选择比较少是真的,但是我敢说,就凭王扶林导演的功力和认真劲头,今天拍出来,和其它剧集竞争,一样会红。  +++++++++++++++++++++++++++++++++++++++++++++  写出来的东西是趋向于流行化还是专业化,这只取决于作曲家的想法。给笑傲写音乐的赵季平,同样能写出《好汉歌》这样琅琅上口的曲子。凭什么认为同样一个人,写好汉歌时水平很高,写《天地作合》时水平就降低了呢?  还得强调一点,我并没有鄙视黄沾。我在之前就说过,《沧海一声笑》单独拿出来还是不错的曲子,只是与原著里的音乐风马牛不相及而已。    我发现,艺术家里有一个现象,埋怨怀才不遇、观众愚蠢的,往往是自己水平不过硬的,而水平高的,或者生前走红、不用在意,或者闭门造车、无暇抱怨。  ++++++++++++++++++++++++++++++++++  就说说黄绮珊吧。她的水平高无需我多说,在懂得一点声乐的人听来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就是红不了,又能奈何?给你一个链接,听听她的演唱吧。怀才不遇是很普遍的,观众也确实是愚蠢的。  /djmusic/q6uhNA$$.mp3    如果读《史记》,你可以看到,中华上古音乐就已经很发达,是平民百姓----处处歌以咏志。荆柯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何等朴素平易,千年之后仍然如同白话,人人能懂,然而---千古绝唱。再看《诗经》,全是歌词!这还只是搜集整理的,那些没有搜集到的,想来更多。你可以想见,当时的中华,不论朝野,该是何等的处处歌吹。而《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几十个篇章,莫不“好懂”,莫不“上口”。所以我就是要说:一首歌,不能流行,多半是自己水平不够、真诚不足,就是可耻。  +++++++++++++++++++++++++++++++++++++  你说的问题,姑且不论此种考证方法是否过于简陋,即使结论成立也只能表明“中华上古”时百姓喜爱音乐,不代表现代。现代民众音乐素养之低下,除了上面举的例子之外,还有很多。晚会上用鼓掌给歌手打拍子,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弄到最后都成了干扰歌手的节奏;有许多人分不清“音量大”和“音调高”之间的区别;这些基本音乐素质都不具备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们能正确地欣赏音乐?  中国的音乐的根一直在民间,其实哪国都是如此,哪怕有一些作品、专业人员进入庙堂。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当文艺离开了生养她的土地就会失色,甚至枯萎。  ++++++++++++++++++++++++++++++++++++  我同意。遗憾的是,我们的民众并不喜欢真正来自民间的歌。他们会把刀郎的东西说成是新疆民族音乐,可以说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新疆的民族音乐什么样。我有一个同事就很喜欢刀郎,言必称“民族风味”,某日我给他放了一段真正的原生态刀郎木卡姆演出,你猜他是什么反应?我告诉你,是哈哈大笑,只因为觉得老头演唱时的表情可笑!你不觉得这很令人悲哀吗?    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相声。  +++++++++++++++++++++++  相声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脱离民众,而在于审查制度。真正可笑的事情往往是敏感的事情,这就是问题所在。    你可能真的还没有看到港台文化入大陆的历史意义。  ++++++++++++++++++++++++++++  你的论点中我最不同意的就是这个。港台文化入大陆,进来并被民众接受的并不是你说的那些港台保存得好的东西,而是其中糟糕的东西。你既然也是这个年龄的人,就知道当年最风靡的是什么——主要是黑帮、警匪、武打片。这些东西带来的是什么,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我感觉总体上是弊大于利。        
  fragrancezzz  你对港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我非常赞同。  也曾和一些台湾的朋友交流过,觉得他们那边在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上,比我们做得的确是好多了。  但是,对天地作合,我不是很赞同。  从第一次听的时候开始,就觉得这曲子清幽婉转,相当动人。    当然,我不懂得器乐知识,对古典音乐也不了解。也许我对天地作合的喜欢,类似牛嚼牡丹,虽然大啃大嚼,却并不了解个中滋味。我只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对港台电视剧里的一些错漏,你能持宽容的态度,并且为它们辩护,而作为同样属于流行文化范畴的内地电视剧里的音乐,却用非常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呢?    不应该拿黄沾的沧海笑去和天地作合类比,它们不是一类东西。  适合比较的,应该是港版笑傲江湖里的那首所谓的笑傲江湖曲,如果天地作合与它比较,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话,我觉得这个五十步太有资格笑百步了。
  可能是个人的爱好不同吧,《天地作合》我觉得不好听,宋的歌很多我都不喜欢,觉得她声音固然亮爽,但太尖利。    港台的通俗歌曲和我们大陆的通俗歌曲很不一样,大陆的歌曲过去往往后面都要拖个长音,这时候声音尤其尖利,或者扯嗓子大喊,不知道这是什么传统。彭丽媛曾说她对香港的一些歌星唱法不习惯,不知道这种分歧是怎么造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琅玡神韵笛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