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的事例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为什么不正确的会是A?错在哪儿了?〕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为什么不正确的会是A?错在哪儿了?〕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为什么不正确的会是A?错在哪儿了?〕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A项:在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以统一蒙古各部,在他统一之前,确实受女真,即金朝的压迫.B项:回族是由入住中国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人,蒙古人,畏兀儿(维吾尔的祖先)杂居,通婚所产生的新民族,所以B对.C项:元朝的大统一,使不少少数民族进入内地,大量汉人迁往边疆,促进了民族融合.D项:元朝将它所统治的民族分为四等.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4南人
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已统一蒙古.
A 他不受女真压迫当前位置: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
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主要考查你对&&民族融合的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实现统一后,虽然实行了等级政策,但是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元朝民族融合发展的的表现:1.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境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通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对边疆的管辖进一步发展,元朝时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和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元朝出现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1.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促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各族人民长期杂居。相互通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2.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现大一统时,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元朝呈现出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所以&虽然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在大一统的国家里仍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771918509134402390014771195183《奇皇后》和元代高丽贡女制度(上)
《奇皇后》第一次追直播+中字的时候,注意力基本都放奇元王三人爱情线上去了。一周两集,每集60分钟,看剧时都是拿表掐着时间,每到奇元戏份偏少或二人虐恋时,就对编剧一阵猛喷。第二次重看,冷静下来后发现这剧包含的东西太多,爱情只是其中之一。作为一部非正统史剧,奇剧中的历史事件有部分虚构,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再创造,但涉及的历史背景却是活生生摆在那的铁的事实。剧中主要的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高丽和蒙古,都有各自历史文化特点,而我们大部分观众都对这两个民族了解不深,更多的是从汉族角度去批判。再加上这是一部韩剧,所以,剧中很多事最后都被归为是棒子编剧的爱国心作祟,恩,偶不否认编剧在里面是有植入他的爱国情结,但凡事都拿这说道一叶障目无限夸大无视事实,就有待商榷了。楼主因为奇剧恶补了下元朝和高丽历史,现将喜蕾老师《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研究》中与奇剧中的联系点逐一罗列,希望能对大家更好的理解该剧——尤其是被贡女一线贯穿始终的女主奇承娘有点帮助。
&&&由于蒙古、高丽历史是临时抱佛脚的快餐性质,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参考书目:喜蕾《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研究》;乌云高娃《元朝与高丽关系研究》;宋宜昌、倪健中《风暴帝国:解读世界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韩儒林《元朝史》;《多桑蒙古史》;《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一、元代高丽贡女制度基本情况(各阶段基本情况、特点和原因)
全剧伊始,字幕就先告诉你这是一个高丽女子被拖去当贡女却成为元国皇后的故事。
光鲜亮丽的封后大典后,一代皇后奇承娘的正式登场就是以贡女身份亮相,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被人像牲口一样绑成串烧。唐唐和塔子该作为元国代表队的首批出场队员,上来就是谩骂鞭打。一边是哭泣无助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质女流,一边是孔武有力生杀予夺的蒙古战士,这强弱对比忒直接了,尼玛棒子又借机黑我大天朝吧?咳咳,在热血澎湃中国心沸腾之前,偶们先来看看何谓贡女制度,这贡女制又是如何形成的。
PS:老实说,在看这片之前,偶没这么高频率的接触贡女一词,最开始时还一度以为是字幕组翻译错误,把宫女误写成了贡女……
(一)战起鸭绿江
作为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元朝与高丽是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外交流史上,基本都是男人一统天下,但到了元朝,双边交流史上出现一空前绝后的特殊现象——女性占据一席特别重要的位置:庞大的高丽贡女群体,不但对于元高关系,甚至对元朝特别是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元代高丽贡女制度这一史学课题,长期被学术界忽略。感谢喜蕾老师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并正式出版,不然,历史知识的匮乏必将导致偶对奇皇后一剧的诸多误读。
在正式了解元代高丽贡女制度之前,偶们先来普及一段古代中韩关系,了解下贡女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隋炀帝三征高丽大败而归,一代英主唐太宗远征高丽同样败北,直到高宗则天时期,才被在隋唐演义中演绎成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的历史人物原型李勣带领下彻底把高句丽踩成渣从此,礼仪朝贡关系成为双方构建国家关系的基本模式。朝贡关系一般特征的实质是相互间礼仪占主要地位的关系。
到了公元13—14世纪,蒙古族兴起,元朝政治、军事强权统治体系建立,在实现对中亚、西亚及东欧部分地区的军事攻掠后,蒙古贵族再度把目光转向东方。他们对以各自封闭为特征的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传统中韩朝贡关系并不认同,开始凭借政治、军事优势迫使高丽王国接受元帝国强加的不平等的宗属关系,其本质已经超越了独立国家之间的交往层面与方式,成为一种全方位、深层次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宗属关系。也就是说,这时的中韩关系强调的是单方面的支配权,两国由礼仪朝贡关系变为从属关系。
(二)元朝与高丽“甥舅关系”的确立;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的酝酿和确立
剧中燕铁北北说过这么句话:
这话概括了最初一段时间的元高关系: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兵以追击契丹军为由进入高丽,清除契丹残余反抗势力。
1219年蒙古以高丽应答谢蒙军帮助歼灭契丹军为由,开始向高丽强行索要岁贡。
1225年蒙古使者在返国途中被杀,蒙古认定是高丽所为,断绝国交。
1231年11月,蒙古汗国以国书形式向高丽王国第一次正式提出贡女要求,对此,高丽回应十分消极,以高丽君臣“唯配得一个嫡室,更无媵妾”为由不予合作。
1231—1259近三十年间,蒙古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合汗先后七次大举派兵入侵高丽。
1232年高丽高宗迁都三面环海的江华岛,在崔氏武人政权的掌控下开始长达30多年的抗蒙战争。
这段时间亦是贡女制度形成的初始时期,流入元帝国的高丽女子,大都是被蒙古军队直接掠夺的平民女子,一些人成为蒙古军人的妻室,更多的则沦为奴婢,成为蒙古人驱使奴役的对象。
1258年,崔氏第四代执政者崔立宜被反对派打到,以此为契机,高丽王室答应蒙古要求上陆投降。
1259年高宗派太子王倎(王裕公的爷爷的爷爷)入蒙为质。
1260年蒙哥汗在进攻南宋时阵亡,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世子王倎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率先南下迎接忽必烈,在政治投资上赢得了关键一票。忽必烈在全面衡量国际国内局势后决定对高丽采取怀柔政策,送王倎回国嗣为高丽元宗。
1269年元宗借蒙古力量铲除武臣势力重建王权的同时,蒙古军事势力进入高丽,再次设置达鲁花赤(首长、长官)。为表明自己“恪守臣职”,避免元朝再次出兵干涉内政,元宗几次上书忽必烈为儿子请婚。
1274年,忽必烈将亲女忽都鲁揭里迷失(时年16)嫁给年已38的高丽世子王昛。同年,元朝正式下达文书,向高丽索要妇女。针对元廷牒文,高丽王国在这一年开始设立“结婚都监”,专门负责向元献纳贡女一事。贡女事实成为一种国家行为,元代高丽贡女制度正式确立。
这段时间的贡女事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1.元朝索要高丽妇女的目的,不是为了本民族婚配,而是安抚南宋归附的军人,为其成家立业,可以达到直接分化、削弱汉族反抗力量的目的;征选高丽女子而不用本土女子来婚配南宋归附军人,一是有利于削弱和预防本土反抗情绪的凝聚,二来有利于加强对高丽民族的控制。此外,北方汉人与高丽人同为第三等级,高丽女子婚配归元的南宋军人,符合元帝国关于民族等级的政治政策。
&& 2.贡女制度虽成为官制,但高丽官方的消极抵抗态度十分明显,其选送的贡女大多为闾井独女、逆贼之女。高丽民间对那女入元抱有深深的恐惧和怨愤。
&& 3.这段时期入元的高丽女子,同前期主要供驱使做奴婢不用,开始转为婚配为主。贡女的作用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 4.此时期入元的高丽女子同她们婚配对象一样,社会地位低下,高丽民族在元朝统治者眼中还未引起重视。
&& 呼,历史课上久了容易瞌睡啊,来张萌奇奇提神下面就该谈到奇奇入元的高丽贡女鼎盛期咯。
(三)恨身不为高丽女,车载金珠争夺取:元代高丽贡女制度的鼎盛时期
现在开始萌奇奇入元的高丽贡女鼎盛期:
1275年,即位不久的忠烈王王昛(王裕公的爷爷的爸爸)以向元贡献处女为名,禁止国中婚姻嫁娶。第二年又根据元朝为归附军五百人聘妻的要求,命令诸岛搜寻寡妇、处女,并把“寡妇处女推考别监”改为“归附军行聘别监”,进一步把专管贡女事宜的机构明确化、制度化,此后在忠烈王和忠宣王两朝,贡女制度得到大力强化,制度本身达到极致。
1287年,为解决对元贡女来源问题,高丽国发布了严酷的管制处女法令“良家处女先告官,然后嫁之,违者罪之。”
1307年,忠宣王(王裕公的爷爷)为表示同元朝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对禁婚令又加以重申:“女年十六岁以下,十三岁以上毋得擅嫁,必须申闻而后许嫁,违者罪之。”
1280年,以元朝平章阿哈马到高丽求取美女为标志,高丽中上层对贡女态度出现明显变化:高丽弘圆寺真殿直张仁冏献女获得郎将之职。阿哈马以张仁冏不是名族之由拒绝其女却接受总郎金洹、赵允璠之女。这事传递出两条信息:&&&&
A.高丽人试图通过与元朝贵族阶层联姻而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意识,在高丽社会已现端倪。
B.元朝贵族对高丽贡女的身份已经开始注意,它明确透露出元朝贵族希望同高丽上层社会联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此后,从忠烈王即位到1335年期间,先后有高丽都元帅金深女(后被元泰定帝封为皇后)、高丽顺妃之女(后为元仁宗皇后)、高丽王族靖安翁主、总部散郎奇子敖女(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灭哈哈哈)等许多高丽上层社会出身的女子进入元朝贵族阶层。
此阶段的贡女制度发展情况,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高丽统治集团对贡女态度明显变化,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迎合,且明确加以国家制度化。
2.这一时期,无论是贡女的次数还是人数,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Eg:1275—1355贡女制度顶峰的60年间,仅见于正史记载的献纳贡女活动就达到50次,基本快要一年一次了,⊙﹏⊙b汗。
3.向高丽索要贡女的不仅有元朝中央、地方政府,还有宗室藩王和贵族官僚等各种势力。高丽贡女制度开始向与贵族阶层联姻的方向发展,这为元朝上层社会形成高丽贡女集团这一特殊政治势力准备了充分的条件,wuli奇皇后,也就这样应运而生。
继续逗逼萌奇奇提神:
下面来扒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先说高丽方面:
高丽对贡女态度的变化,转折点在忠烈王时期。1274年,忽必烈亲女安平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高丽世子王昛,两国成为甥舅关系。1275年,元朝向高丽宣布诏书,一是希望同高丽通婚(实质为外交辞令包装起来的敦促高丽献纳贡女的宗主之命),二对高丽现行政治状况表示不满,敦促高丽进行政体、官制改革。忠烈王王昛接到诏书后,立即以向元贡献处女为名,禁止国中婚姻嫁娶。为啥如此雷厉风行?这涉及到高丽的内部政治斗争。
高丽史上,权臣众多,擅权成习、王室衰微的局面长期存在,几乎快成不治之症,国王基本就是个摆设,没啥实权((⊙o⊙)…呃,这情况有点像前期的元元,而不是奇剧一开始传递给观众的高丽人民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以王裕公为乔那的高丽王室周围,不过奇剧发生时王权已经收回来了)。举个简单例子:高宗时期,高丽被蒙古打得民不聊生屁滚尿流,高宗早就想投降了,权臣崔氏不单不干,还为了断掉高宗投降念想,干脆把朝廷迁到江华岛。后来崔立宜一倒,高丽王室迫不及待的就上陆投降。如何实现王权回归、铲除权臣势力,一直都是高丽王做梦都会梦到的问题。安平公主的下嫁,使得忠烈王与元世祖忽必烈有了极密切的翁婿关系,有了如此强大的政治靠山,忠烈王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整饬朝纲、扫荡权臣,彻底结束了王权旁落的政治局面。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老丈人帮了你这么大忙,你娃还不上道也忒不懂事。再说,元朝公主下嫁高丽,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高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大国公主都嫁给我了,我送几个女人过去又算得啥?
另外,高丽文化观念中的“事大”思想,是贡女制度得以推行并发展的内部条件。自古以来,高丽王国就对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采取的是尊奉、依附的态度,集中体现为“事大”思想,礼仪朝贡关系就是其具体表现。如今,周边各国挨个被蒙古踩扁,高丽王还没夜郎自大到认为单凭自家这一弹丸之地就能创造奇迹了。为了在蒙古贵族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压力下尽可能的保住国体,保留国号,高丽统治者一方面与元皇族联姻,成为元朝皇帝的女婿,以和亲关系的确立,避免高丽被直接灭掉的危险。另一方面,高丽接受元帝国的政治、军事控制,实行一系列元帝国制定的政策与制度,其中就包括贡女制度在内的臣服条件。可以说,高丽贡女制度正是高丽统治者牺牲个体维护国体政治思想的具体表现之一。为了保住国体,维护本民族利益,一批又一批的高丽贡女泪别故土亲人,魂断异国他乡。所以,剧中秃满公公很心酸的说了他们是被高丽抛弃的人,红丹很明白的表示了对高丽当政者的不满。是啊,他们是一群被自己祖国牺牲+抛弃掉的人,只有自己保护自己。
接下来扒蒙古贵族热衷高丽贡女的原因:
1.蒙古的崛起是以强大的武力征服为基础,长期对外战争导致民族人口大量迅速减少,为迅速有效滴补充、扩展人口,仅仅依靠本民族内部繁衍是不够的。在影响民族繁衍的众多因素中,育龄女性人口的多少是关键,这就促使元帝国通过贡女制度直接掠夺高丽女性人口,作为拓殖本民族人口的基数成分。
还是以奇奇为例,她和元元生的爱猷,身上蒙古、高丽血统各占50%,但在族群归属上,爱猷成为蒙古族的一员,并未归籍为高丽人。
写到这了,那就来张一家三口合照:
2.古代蒙古人对异族通婚并不排斥,更不反对娶外族女子为妻。在草原游牧经济中,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和人口本身的生产都充满了不稳定和不可靠性,天灾人祸常常夺去牲畜和游牧民的生命,对游牧民族来说,适应自然比改造自然更重要,生儿育女本身就是一种再生产。
3.蒙古内部等级制度严格,除以姓氏分氏族范围外,还在氏族之间区分贵族与平民:成吉思汗大家族的亲族后裔被尊奉为“察干雅斯坦”,“白骨人”之意;依附于贵族为民的人称为“哈喇雅斯坦”,
“黑骨人”之意。蒙古贵族之间有着“同姓是同骨,同骨不通婚”的禁忌。而蒙古各部王、公、台吉,一般都是成吉思汗家族后裔,这就导致全蒙古贵族几乎都是一个氏族的脉系,想婚的话,就不得不在血缘很远的十世以外的旁支系族内去找,亲娘啊,这婚也结得忒不容易了!蒙古人口本就不多,这么一来选择面更窄,所以,蒙古贵族选择与其他民族中出身地位较高的姓氏结亲,就成为一种十分合理的氏族外婚制(今天的西藏珞巴族仍保持类似嫁娶制度)。
4.在人类进入男权社会后,女性一直被视为男性附庸,是可以随意支配的财产,蒙古贵族不过将其更加极端化。元帝国时期,成吉思汗的话等同于法律,他对妇女是这么看待的“男人不能像太阳般滴到处普照着人们。妇女在丈夫出去打猎或作战时,应当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若有使者或客人来家时,就能看到一切有条有理,她做了好的饭菜,并准备了客人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人们根据妻子的美德来认识丈夫的美德”。妇女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她们成为蒙古贵族追逐并占有的一种重要财产。而在一次关于人生乐趣的讨论中,成吉思汗认为“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他们的后背光滑的骏马,将他们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的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他们的乳白色的甜蜜的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乐趣!”(我晕……)元统治者把对女性的占有权加以政治化,作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予以重视,前后延续百年之久的元代高丽贡女制度,就是蒙古族女性观念在政治化的基础上直接外化和延续化的结果,这是汉族儒家文化价值观无法理解的,也是在汉族政权对外交往史上难以看到的。
5.高丽贡女作为一种由元朝廷出面向高丽王国征贡的特殊“贡品”,属于皇室贵族及其亲信的特权享有物,因此,拥有贡女也就成为元朝社会中衡量贵族官僚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的一种象征。作为一种特权奢侈品,并非所有民族的各级官僚都能分享此特权。高丽贡女在元朝贵族官僚各个职务等级的阶层分布主要集中于朝廷高层及特权阶层中。汉人、南人等第三等级出身的官僚以及底层普通官吏与高丽贡女联姻的极少。从这个层面上讲,就可以理解高丽贡女盛行于元朝官僚贵族社会的原因,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他在社会权力分配中所处的位置。
6.以女人为交换物来实现政治联盟与和平,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之一。女人作为父权家族的附属物,是一种最高级的信物和礼品,婚姻的缔结被看做是建立政治联盟的一种象征。游牧文化社会习俗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传统,使得蒙古贵族把是否向最高统治者献纳女子看成是否服从其统治的衡量标准。正是基于蒙古文化传统以及强权政治理念的影响,元朝统治者在给高丽王的诏书中便十分自然、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贡女要求。在早期蒙古人的头脑中,汉族的理法观念根本就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蒙古贵族是以一种淳朴的民族传统观念来构建其对外关系的。
在了解蒙古游牧民族一些基本的观点、习俗后,偶们发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汉族女子众多且就在国内,为啥蒙古贵族要舍近求远的去找高丽女子?
7.元帝国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富庶的军事帝国,但它作为一个人口少、文化落后的草原游牧民族,征服的又都是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它的其他族群,这就导致它要保持自己统治的话,就必然要对周围具有潜在威胁的民族予以防范。民族等级制就是以这种公然的不平等来保证自己不被吞没或消灭。中原的汉族文化是东亚地区文化的核心,对蒙古贵族来说,既充满着吸引力,又是可怕的潜在敌人。与清代满族统治者主动向汉文化靠拢不同,元朝统治者一直尽量坚持保有自己的草原游牧文化,采取种种形式与儒家文化抗衡。
其次,在汉族伦理观念中,贞节及与异族通婚问题都被夸张性地予以强调、凸显,蒙古族的收继婚、抢婚、多妻制等在汉族这边根本无法接受。将汉族妇女纳贡给北方鞑靼,哪怕是贵族,都是汉族士绅无法容忍的耻辱:“后至元间,太师伯颜……出令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刷马欲又刷子女。天下骚动“。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引导下,人们的神经极为敏感,征选贡女所引起的反抗往往出乎意料地激烈,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大动乱。这对蒙古统治者来说,得不偿失。所以,虽然元代征选汉族女子的事在史书上也有记载,却只是偶一为之,从未成为定例,且往往会被朝廷大臣立即劝止。而古代高丽在文化上始终努力向中原文华靠拢,其文化习惯与汉族有相似之处,二者由相似而相容,互相认同。地处边陲、人口稀少、缺少文化优势的蒙古民族在文化认同上更愿意接近高丽民族。征选高丽贡女不仅能满足蒙古贵族对汉族文化的需要,又不会造成危险,因而成为蒙古贵族技能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又能满足自己享受更高级、新鲜的精神物质生活需要的最佳选择。
8.高丽女性本身的文化与人格魅力,是高丽贡女风行于元朝的必要条件。元代高丽贡女制度得以延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婉媚、善事人“的高丽女子得到了元朝社会的广泛欢迎。高丽女性在高丽文化中一直处于备受压抑的地位,依附于父系家庭,习惯被按照男性家长的意愿行事,形成了温婉细腻、性格平和、逆来顺受、忍耐力极强等特点。当她们被当作贡品送到异国他乡时,从小接受的严格训练使得她们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
高丽贡女的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高丽贡女的不凡才艺,深深吸引着元朝的官僚贵族乃至平民百姓。她们以出色的音乐、舞蹈、茶道、烹饪等技巧在元朝社会获得成功。谈到这,就不得不又拿奇奇举例咯:权衡《庚申外史》记载“初,徽政院使秃满迭儿进(奇皇后)为宫女,主供茗饮,以事顺帝”。历史上的奇皇后能给元顺帝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靠的是一手绝妙的茶艺。高丽茶道艺术水平很高,高丽茶在元朝享有盛誉。蒙古族饮食文化中肉食比例较大,茶叶的消食功能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元朝宫廷饮茶之风十分流行,“太官汤羊庆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元顺帝喜爱茶道,经常饮茶,“哈麻服新衣侍侧,帝防啜茶,即啜茶于其衣”,为此,他在身边还专门设置司茶侍女,精通茶道又善解人意的高丽贡女奇氏能够得到顺帝的注目,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咳,我说,元元你继续没事就喝喝茶多好啊,酗什么酒捏,搞得爱猷都没妹妹一起玩
B.不少高丽贡女出身高门,读书识字,作为异族女子,她们表现出很高的文化修养,尊崇儒家文华,模范遵守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因而得到了蒙古贵族、官僚以及汉族士大夫的普遍认可。这一点,又是wuli奇奇做得最为出色:
后无事,则取女孝经、史书,访问历代皇后之有贤行者为法。四方贡献,或有珍味,辄先遣使荐太庙,然后敢食。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饥,后命官为粥食之。又出金银粟帛,命资正院使朴不花于十一门置冢,葬死者遗骼十余万,复命僧建水陆大会度之。
太子既长,帝为建端本堂,命儒臣教授国法。帝与太子多受佛戒,帝师因启后曰:“太子向学佛法颇开悟,今乃使习孔子教,巩坏真性。”后曰:“我虽居深宫,不明道德,尝闻自古及今治天下者,须用孔子教,舍此则为异端。佛法虽好,不可以治天下,安可使太子不读书耶?”帝师惭退。其后证位中宫,诞日百官进笺贺,后诫左丞相沙蓝答里曰:“自世祖以来,正官皇后寿日未尝进笺,虽有,不合典礼。”却之。
高丽贡女的文化魅力引起了蒙古贵族的极大兴趣。由蒙古贵族发起,各族官僚几集参与、推动,在元朝各阶层形成了聘娶、使用高丽女来抬高、评定身份的风气,并以皇宫为中心辐射区,引发了整个元代社会对高丽时尚的疯狂追求,高丽女成为元代特有的一种高级文化商品,“利之所在,趋之若鹜”。直到元朝灭亡,整个社会对高丽女的重视已达到超出社会正常规范的程度,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征选高丽贡女的活动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元帝国的政治生活。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也称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J和名家一起纵览元朝雄图:15位名家携你品读元史菁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J和名家一起纵览元朝雄图:15位名家携你品读元史菁华
J​和​名​家​一​起​纵​览​元​朝​雄​图​:5​位​名​家​携​你​品​读​元​史​菁​华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06.5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灭亡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