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民歌民舞360碎片整理在哪里里南方的360碎片整理在哪里里

他将长成一棵南方的大树,带着北方质朴的头脑、胸怀
  考据癖如我找了找片中提到的诗歌。
  原诗在前,网上能找到的中文译本放在后面。这几首里我最喜欢是《鼓手霍奇》。
  
  [No.1] 眠歌- []Lullaby
  
  By W.H.Auden
  
  Lay your sleeping head, my love,
  Time and fevers burn away
  Individual beauty from
  Thoughtful children, and the grave
  Proves the child ephemeral:
  But in my arms till break of day
  Let the living creature lie,
  Mortal, guilty, but to me
  The entirely beautiful.
  
  Soul and body have no bounds:
  To lovers as they lie upon
  Her tolerant enchanted slope
  In their ordinary swoon,
  Grave the vision Venus sends
  Of supernatural sympathy,
  While an abstract insight wakes
  Among the glaciers and the rocks
  The hermit's carnal ecstasy.
  
  Certainty, fidelity
  On the stroke of midnight pass
  Like vibrations of a bell
  And fashionable madmen raise
  Their pedantic boring cry:
  Every farthing cost,
  All the dreaded cards foretell,
  Shall be paid, but from this night
  Not a whisper, not a thought,
  Not a kiss nor look be lost.
  
  Beauty, midnight, vision dies:
  Let the winds of dawn that blow
  Softly round your dreaming head
  Such a day of welcome show
  Eye and knocking heart may bless,
  Find our
  Noons of dryness find you fed
  By the involuntary powers,
  Nights of insult let you pass
  Watched by every human love.
  
   摇篮曲
  
    薛舟 译
  
  放下你沉睡的头,我的爱,
  在我背叛的臂弯里:
  时间和热病烧掉了
  个体的美丽,从
  沉思的孩子身上,坟墓
  证明那孩子的短命:
  但在破晓之前,先让仅存的生者
  躺在我的臂弯,
  平凡、有罪,对我来说
  却是彻底的美丽。
  
  爱人们的灵魂和肉体没有界限:
  当他们躺在
  惯常的陶醉中那
  被施以魔法的宽容的斜坡,
  铭记下维纳斯送来
  超自然的同情心、
  以及普遍的爱和希望的幻象;
  当一个抽象的顿悟
  从冰河与岩石中
  唤醒隐士世俗的狂热。
  
  确定性,和忠诚
  在午夜钟声的敲打中走开
  像一个铃铛在颤动
  时髦的疯子提高了
  他们书生气的烦人的喊叫:
  损失掉的每一法寻都要被偿还。
  所有恐怖的纸牌的预言都要得到兑现。
  但不是从这个夜晚
  也不是一声耳语,一个想法
  不是一个吻,更不是错过的一瞥。
  
  美、午夜、幻象都将死去:
  就让黎明的风吹着
  轻柔地环绕你做梦的头
  这样受欢迎的一天显示出
  眼睛和搏动的心脏或许在祝福,
  发现我们平凡的世界已经足够;
  干燥的正午你已经被喂饱
  被一种不经意的力量,
  凌辱之夜允许你通过
  在每一对世间爱人的注视下。
  
  
   
  
  
  
  [No.2] 美术馆- []Musée des Beaux Arts
  
  By W. H. Auden
  
  About suffering they were never wrong,
  The Old M how well, they understood
  I how it takes place
  While someone else is eating or opening a window or just
  How, when the aged are reverently, passionately waiting
  For the miraculous birth, there always must be
  Children who did not specially want it to happen, skating
  On a pond at the edge of the wood:
  They never forgot
  That even the dreadful martyrdom must run its course
  Anyhow in a corner, some untidy spot
  Where the dogs go on with their doggy life and the torturer's horse
  Scratches its innocent behind on a tree.
  
  In Breughel's Icarus, for instance: how everything turns away
  Quite leisure the ploughman may
  Have heard the splash, the forsaken cry,
  But for him it was not
the sun shone
  As it had to on the white legs disappearing into the green
  W and the expensive delicate ship that must have seen
  Something amazing, a boy falling out of the sky,
  had somewhere to get to and sailed calmly on.
  
  美术馆
  
  查良铮 译
  
  关于苦难他们总是很清楚的,
  这些古典画家:他们多么深知它在
  人心中的地位,深知痛苦会产生,
  当别人在吃,在开窗,或正作着无聊的散步的时候;
  深知当老年人热烈地、虔敬地等候
  神异的降生时,总会有些孩子
  并不特别想要他出现,而却在
  树林边沿的池塘上溜着冰。
  他们从不忘记:
  即使悲惨的殉道也终归会完结
  在一个角落,乱糟糟的地方,
  在那里狗继续过着狗的生涯,而迫害者的马
  把无知的臀部在树上摩擦。
  
  在勃鲁盖尔的《伊卡鲁斯》里,比如说;
  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灾难转过脸:
  农夫或许听到了堕水的声音和那绝望的呼喊,
  但对于他,那不是了不得的失败;
  太阳依旧照着白腿落进绿波里;
  那华贵而精巧的船必曾看见
  一件怪事,从天上掉下一个男孩,
  但它有某地要去,仍静静地航行。
  
  美术馆
  
  余光中 译
  
  说到苦难,他们从未看错,
  古代那些大师:他们深切体认
  苦难在人世的地位;当苦难降临,
  别人总是在进食或开窗或仅仅默然走过;
  当长者正虔诚地、热烈地等,
  等奇迹降临,总有孩子们
  不特别期待它发生,正巧
  在林边的池塘上溜冰:
  大师们从不忘记
  即使可怖的殉道也必须在一隅
  独自进行,在杂乱的一隅
  一任狗照常过狗的日子,酷吏的马匹
  向一颗树干摩擦无辜的后臀。
  
  例如布鲁果的《伊卡瑞斯》,众人
  都悠然不顾那劫难,那农夫可能
  听见了水波溅洒,呼救无望,
  但是不当它是惨重的牺牲;阳光灿照,
  不会不照见白净的双腿没入碧湛
  的海波;那豪华优雅的海舟必然看见
  一幕奇景,一童子自天而降,
  却有路要赶,仍安详地向前航行。
  
  ABOUT THE POEM:
  
  meaning: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poem is response to tragedy, or as the song goes &Obla Di, Obla Da, Life Goes On.& The title refers to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in Brussels. Auden visited the museum in 1938 and viewed the painting by Brueghel, which the poem is basically about. Generalizing at first, and then going into specifics the poem theme is the apathy with which humans view individual suffering.
  
Auden wrote that &In so far as poetry, or any of the arts, can be said to have an ulterior purpose, it is, by telling the truth, to disenchant and disintoxicate.&
  The poem juxtaposes ordinary events and exraordinary ones, although extraordinary events seem to deflate to everyday ones with his descriptions. Life goes on while a &miraculous birth occurs&, but also while &the disaster& of Icarus's death happens.
  
  background info:
  For those cultural barbarians who don't know the story of Icarus, here it is, in condensed form. Icarus was a Greek mythological figure, also known as the son of Daedalus (famous for the Labyrinth of Crete). Now Icarus and his dad were stuck in Crete, because the King of Crete wouldn't let them leave. Daedalus made some wings for the both of them and gave his son instruction on how to fly (not too close to the sea, the water will soak the wings, and not too close to the sky, the sun will melt them). Icarus, however, appeared to be obstinate and did fly to close to the sun. This caused the wax that held his wings to his body to melt. Icarus crashed into the sea and died.
  
  hints:
  Some have even claimed to find hints of Auden's eventual reconversion to Christiantiy in the poem. Richard Johnson, author of &Man's Place: An Essay on Auden&, believes there is a touch of Christian awareness in the poem, especially the timeline. The reader of the poem is placed in front of the Breughel painting in a museum, and at the same time is expected to project those images and truths to the world outside. There is also a sort of continuity through the poem as you read it and are allowed to see what the poet means. This allows a reader to become aware of his human position.
  
The poem first discusses a &miraculous birth&, and at the end &the tragedy& of a death. The theme in the poem is human suffering. If you add these things together, and stir really well you might even get some hints at religion, mainly at Christianity
Also, the poem suggest a religious acceptance of suffering (example: eating your morning breakfast while watching coverage of a serious trainwreck on CNN). Religious acceptance basically means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ways of the world.
  
  
  
  
  [No.3] 西罗普郡少年- []A SHROPSHIRE LAD
  
  XXXI. &On Wenlock Edge the wood's in trouble...&
  
  by A. E. Housman ()
  On Wenlock Edge the wood'
  His forest fleece the W
  The gale, it plies the saplings double,
  And thick on Severn snow the leaves.
  
  'Twould blow like this through holt and hanger
  When Uricon the city stood:
  'Tis the old wind in the old anger,
  But then it threshed another wood.
  
  Then, 'twas before my time, the Roman
  At yonder heaving hill would stare:
  The blood that warms as English yeoman,
  The thoughts that hurt him, they were there.
  
  There, like the wind through woods in riot,
  Through him the ga
  The tree of man was never quiet:
  Then 'twas the Roman, now 'tis I.
  
  The gale, it plies the saplings double,
  It blows so hard, 'twill soon be gone:
  To-day the Roman and his trouble
  Are ashes under Uricon.
  
  
  
  A.E.Housman简介:
  
  Alfred Edward Housman was born in a village in rural Shropshire, England in 1859. As a student at Oxford, he distinguished himself as a promising scholar of classics, though crises of a personal nature caused him to fail his final exams. Housman was determined to overcome this failing. When not working at the British Patent office Housman wrote scholarly articles, and published many of them to very high regard from those in academic circles. He was invited to teach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as a professor of Latin, and soon stepped up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to retire to the life of a shy academic. He published only two volumes of poetry --A Shropshire Lad in 1898 and Last Poems in 1922 -- yet these were instantly and enormously popular. However successful he was, the tone of his poems remained that of the Latin poets he admired: that life is short and often, inexplicably, comes to a bad end.
  
  
  另外,八十多年前郁达夫也曾提到过A Shropshire Lad:
  
  
啊呵,去年六月在灯火繁华的上海市外,在车马喧嚷的黄浦江边,我一边念着Housman的A Shropshire Lad里的
  
Come you home a hero
  
Or come not home at all,
  
The lads you leave will mind You
  
Till Ludlow tower shall fall
几句清诗, 一边呆呆的看着江中黝黑混浊的流水,曾经发了几多的叹声,滴了几多的眼泪。你若知道我那时候的绝望的情怀,我想你去年的那几封微有怨意的信也不至于发给我了。——啊,我想起了,你是不懂英文的,这几句诗我顺便替你译出吧。
  
  
“汝当衣锦归,
  
否则永莫回,
  
令汝别后之儿童
  
望到拉德罗塔毁。”
  
  
  摘自:《茑萝行》(原载一九二三年五月一日《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一号,据《达夫短篇小说集》上册)
  
  
  
  [No.4] 鼓手霍奇- []Drummer Hodge
  
  by Thomas Hardy
  
  They throw in Drummer Hodge, to rest
  
Uncoffined – just as found:
  His landmark is a kopje-crest
  
That bre
  And foreign constellations west
  
Each night above his mound.
  
  Young Hodge the Drummer never knew –
  
Fresh from his Wessex home –
  The meaning of the broad Karoo,
  
The Bush, the dusty loam,
  And why uprose to nightly view
  
Strange stars amid the gloam.
  
  Yet portion of that unknown plain
  
Will H
  His homely Northern breast and brain
  
Grow to some Southern tree,
  And strange-eyed constellation reign
  
His stars eternally.
  
  
  ???????????? 鼓手霍奇
  
  ??????????? 托玛斯·哈代
吕志鲁译
  
  ????????? 鼓手霍奇被扔进坑里掩埋,
  ????????? 正如找到时那样,没有棺材:
  ????????? 他的坟地是南非的一座小山,
  ????????? 把周围的平原稍稍撕开;
  ????????? 这坟墓上空的每个夜晚,
  ????????? 异国的星座在西边摆开。
  
  ????????? 刚从威塞克斯老家来到这里,
  ????????? 年轻的鼓手霍奇弄不明白,
  ????????? 灌木丛丛,沃土扬尘,
  ????????? 广阔干旱的高原意义何在?
  ????????? 昏暗的黑夜茫茫一片,
  ????????? 闪烁的星座好生奇怪。
  
  ????????? 正是这无名平原的一角,
  ????????? 霍奇将要长眠,永不离开;
  ????????? 他将长成一棵南方的大树,
  ????????? 带着北方质朴的头脑、胸怀,
  ????????? 任凭星星闪烁陌生的眼睛,
  ????????? 把他的命运永远主宰。
  
  
  
  [No.5] 不言的渴望- [] Leaves of Grass
  
  289. The Untold Want
  
  By Walt Whitman ()
  
  THE untold want, by life and land ne’er granted,
  Now, Voyager, sail thou forth, to seek and find.
  
  
  
  
  
  嗯,最近会看这部片子。
  drummer hodge由posner念的好美
  我太喜欢这群男孩子了
  自己正想整理呢,谢谢小yu同学。:)
  呼呼,这个还只是局部,有时间把完整版整出来。
  幽怨的诗啊
  谢谢
  我在想是不是自己花眼了,那个是文学老头是HARRY POTTER的姨父?
  哈哈哈,我的天
  是的,哈哈
  你是外语系的孩子??
  我是工程系的孩子
  我决定下周的文学课朗诵哈代的东东
好好酝酿一下感情。。。
  哈哈,哪一篇?
  真的很漂亮,很难得的影片,很难得的诗~~
  OMG,im gonna love u!!!
  刚看完片子,心情很激动,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棒的片子
  谢谢你找来的诗~
  这使得我们这些懒人得益了!
  历史系男孩这么棒,自己可惭愧了!
  看电影中的hector时就一直在yy奥登= =。。。
  很多诗都看不懂。。。太深奥了~~~~~~~
  lz很强大。。。。
  
  “他将成长为一棵南方的大树,
  带着北方质朴的头脑、胸怀
  任凭星星闪烁陌生的眼睛
  将他的生命永远主宰”
  
  我看的时候也是对这段话印象特别深
  而且由那个漂亮的小男孩略带忧郁的眼神娓娓动人地念出来。。
  很触动
  lz谢谢你拉,帮我剩下不少工作量
  wow,人才呀
  你很强大,楼主!
  漂亮!!
  看到楼主的工作,我就惭愧了。 实在是有心阿!!!!
  膜拜之。。。。
  再来mark 一下。。。有空研究。。
  mark,lz辛苦了
  mark之
  thx 4 sharing
  读出来真好听
  太感谢了,搬走了
  里面的歌和诗都很好
  对白贫的很,看完后就记住了,大胖子历史老师,公共课毫无用处,知识之间其实彼此没有关联。。
  mark之
  lz辛苦,thx a lot:)
  谢谢楼主!这部电影真的好好看~男孩们精湛的表演,精选的诗集,让人看完觉得好热血
  mark一下下~~知识到底是要专还是要general?
  谢谢细心整理。有没有谁认为是Irwin谋杀了Mr. Hector?
  'Twould
这个是?楼主讲讲呗
  谢谢lz整理
  收藏先!
  太好了!!
  楼主好棒!
剧情 / 喜剧 / 同性
尼古拉斯·希特纳
多米尼克·库珀 / 拉塞尔·托维 / 理查德·格雷弗斯 / 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民歌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民歌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外文名china songs属&&&&性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含&&&&义即民间歌谣分&&&&类劳动歌,时政歌等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禁唱。有关它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从出土文物考察,有关古代乐器的较多,而歌唱活动的较少。青海出土的那个有歌舞图像的陶盆实在非常宝贵,它显示的是六千年前母系社会的崇拜歌舞活动。在原始时期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直至今天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歌舞不分的古老传统。古代有文字记载的《》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从兄弟民族来看,如上的歌舞图像、瑶族的《歌》、苗族的《古歌》、满族的《调》等,又可看出原始民歌与巫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俚曲、、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在形式与语言的整齐划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过的。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流域的民歌集《》,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整理加工的歌词集。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到了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故事从公元初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不但有民歌形式演唱,而且成为戏曲的著名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乐府民歌的突出特点是不仅文字部分经过整理,而且在音乐方面得到当时汉代著名音乐家的加工,配上丝竹乐器伴奏,称之为相和歌。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民歌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原始时代。在原始时代无专业可言,到,奴隶主有了专为他们享乐的乐奴,才开始有了分化。真正划分为专业音乐与两个范畴还是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为帝王、贵族的祭祀、仪礼、宴会、娱乐等演奏、演唱的人员,尤其是有了记谱法与专业作曲人员,才逐渐形成了明显的文野界限。在我国从汉代逐渐有了专业与民间音乐之分,汉代以后,也就很少再有由官方组织编纂的民歌集了。早期民歌的音调是否今天仍然存在很难确认,但是如今流传在湖北纪念屈原的划龙船歌(包括《起桨》、《游江》、《竞渡》)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老船歌(包括《摇橹号》、《拉纤号》等)的音调恐怕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吧!也许就是千古遗音。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今天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然能分辨出其深远的影响。
唐代(公元615——967),宋代(公元960——1279)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唐、宋以宋民间音乐中的说唱与戏曲逐渐形成。有关唐代的民歌,我们从所藏曲子中可以找到一些,如《五更啭》之类。另从当时流传的《竹枝歌》也可了解一、二,竹枝歌是兴起于长江中上游巴渝一带的一种自由吟唱抒情山歌,唐代著名诗人、都吸收过这种民歌因素,写过一些文人创作的《竹枝歌》。直至今天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的田歌中还能找到《竹枝歌》的曲式结构痕迹。宋代的“曲词”很盛行,当时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新型演唱形式。元代(公元1221——1368)以“小令”闻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元代的小令流传后世的很少,元代统治者对民间带有不满与讽刺时事为内容的民歌,视如洪水猛兽,严禁传唱。
明代(公元1368——1684),清代(公元1641——1911)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中、市民阶层兴起,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民思想异常活跃,民歌特别兴盛,其数量之多,人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184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文学家搜集编辑的民歌歌词集,如的《客家山歌》、的《》、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由于个人的偏爱,这些民歌集在品种上大都偏重于民间抒情民歌。其中不少民歌今天仍在民间传唱。更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著名民间文学家的《俚曲》,选用了明末清初民间流行的五十几种民歌曲牌。其中有一些一直为民间艺人传唱至今,使我们能够听到三、四百年之久的民歌曲调,甚为珍贵。
20世纪以来,经历了1911年,1919年“五四”,民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歌达到了高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随着广大农、牧民的觉醒,民歌得到了振兴。这个时期民歌的显著标志是,大量的内地新民歌向东部沿海地区传播,部分边疆兄弟民族的民歌也向中原地区传播,反映人民革命和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题材的新民歌,空前繁荣。此外,如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烟毒的民歌也为数不少。五四前后,编《北平俗曲集》问世,已经有了民歌的曲谱记录。更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以后在延安兴起的向民间音乐学习的运动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揭开了现代音乐史新的一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才真正得到尊重,中国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反映人民新生活的民歌如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出来,不但题材新颖,而旦音乐格调更加活发、热烈、开朗、明快,充满了向上的激情合乐观主义精神,由于各个民族以往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不少民族甚至尚无文字,民歌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都保留着“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相比之下,汉族由于戏曲、说唱的迅猛发展,民歌演唱活动不如兄弟民族活跃,沿海不如内陆地区传唱的民歌多。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才旦卓玛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是相当多的。至于当今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就风格而言,苗歌瑶歌古朴浑厚,藏歌傣歌光丽优美。
健朗悠扬,则粗犷有力。同是“花儿”,和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广西民歌在民歌中,劳动歌产生的最早。先生认为:我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热忱,来集中注意力……。民歌,不是有闲阶级的或骚人墨客,坐在屋里的无病呻吟,它是一切体力劳动者的血汗搅着泪汗的结晶和升华,所以农民们有秧歌,打渔的有渔歌,采茶的有茶歌,牧人有等。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和简单声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这种古老的劳动歌,历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劳动歌。在劳动中,到处都有劳动歌:搬运劳动中有装卸号子、板车号子;水上劳动中有行册号子、捕鱼号子,建筑劳动中有打夯号子、代木号子等。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古往今来的一切体力劳动中,都有符合它那劳动节奏和特点的劳动歌,只有大机器所到之处,劳动歌才愈来愈多地被它那轰轰隆隆的吼声所代替。
早期的劳动歌调子比较固定,歌词比较单一,有的则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呐声,在劳动中起着号令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动歌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呼喊号令,而且还描写劳动的过程,表现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相关的生活情态和风俗特征。
呼喊号令式的劳动歌的特点是:歌声与劳动节拍和谐一致。
它的内容主要是靠劳动的呼声组成,在一领众和的形式下,加入少量指挥劳动和鼓舞情绪的伺句。如《上滩号子》,节奏极为短促,几乎全由“咳!咳!咳!咳!”的呼语组成,表现了在紧要关头,船工们和激流险滩搏斗的紧张气氛。
抒情式的劳动歌,歌词比较长一些,其内容都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劳动的呼声在其中起着点缀节拍的作用。如反映劳动人民对自己所从事的劳动的态度,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中,人民对劳动是积极热情的,唱出了“神农皇帝也是种田人”,充分显示了农民的自豪感和乐观主义情感。但是,在贫富悬殊的旧社会,倍受剥削和压迫的劳动人民只能用歌声来表达对剥削者的反抗情绪。如《十二月长工》、《十二月采茶》等歌中,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生活情景,发出了“你享福来我受穷,这种世道要改变”的呼声。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那强烈的节奏感。每一首劳动歌都有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节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劳动
,因而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从事紧张而又高强度的劳动时,动作强烈,呼吸短促,劳动气氛浓烈,这时唱出的劳动歌必然节奏鲜明急促、强音不断、顿挫有力,给人以集体力量的雄壮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在体力劳动比较轻,或间歇时间长的劳动中、劳动歌的速度比较柔缓,节奏感较弱,音乐上的变化比较丰富,结人以优美的旋律感。时政歌是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某些政治事变、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政治理想和为此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劳动人民从不无病呻吟。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经济上受到重重的压迫,政治上受到残酷的剥削。他们不满于现状,于是就把自己对当时的政治见解,用形象的语言编成歌谣,借以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懑和抗议。汉末专权,人民不堪其苦,唱出了“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当人民无法抑制胸中的不平和愤怒时,就会喷涌出控诉之歌,甚至连老天爷也在控诉之列。
劳动人民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当他们忍无可忍,就要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想着想着心不甘,一心要去上,学会一身好武艺,来挖老板黑心肝。”这类反映农民起义的歌谣,是传统歌谣中政治色彩最浓、斗争住最强的部分。我国秦代末年第一次农民起义时,就产生了“大楚兴,王”的歌谣。毛泽东同志指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反映农民起义的时政歌,正是历代劳动人民在这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真实写照。
颂歌是解放后新时政歌的主流,劳动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欣喜若狂,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等歌谣大量产生。
时政歌以民谣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数和字数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鲜明性是其主要特点。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语言坚定有力,毫无矫饰晦涩之处。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仪式歌就其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把典歌四种。是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歌,如“天灵灵。
地灵灵……”之类,也包括用以医病的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
节令歌是对某种节日或对时令描述的歌,它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如壮族春节舞春牛时唱的《春牛歌》,主要内容是歌唱农事生产、人畜太平等。经常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如《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民歌,它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播种祭、收获祭、颂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丧歌,以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情歌是广大人民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发男女青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现了对封建札教的蔑视和反抗。
有相当数量的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困转,花逢蜜蜂朵朵开”。这优美抒情的描写,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烈相求、亲密相爱的情意。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生计所迫或天灾人祸,拆散了多少对情人,把他们抛人生离死别的痛苦深渊,产生了大量的倾诉离别思念之苦的民歌。如大理白族情歌所唱的“大理坝子弯又弯,妹在海来哥在山;两相隔,想见不能见”。
旧中国,封建礼教摧残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爱情悲剧,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精神却世世代代地活在人民的心里,人们用歌声表示了誓死相爱、决不屈服的决心和与封建势力斗争到底的意志。
土地革命以后产生的新情歌,不再是孤立的个人受慕之情的表白,而是把个人的爱情同整个革命事业联系起来。送郎当红军的歌,就是证明,如“红军哥哥人人爱,当兵就要当红军”等。
在艺术手法上的运用极为丰富,而比较突出的有比兴、双关,重复,如一百蒙古族情歌唱道:“震动山峰的,是黑马的四只蹄;扰乱人心的,是韩蜜香的两只眼睛。”用马蹄嗒嗒震动山峰比喻少女美丽的眼睛扰乱人心,充分体现了比兴的。
双关在情歌中也运用了不少。如“街头铜锣声声打,打着中心响嘡嘡。”锣声的“响嘡嘡”只是表面,姑娘心中的“想郎郎”才是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种手法使真挚、热烈的感情含蓄地表现出来,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深思。
重复的表现手法,把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接二连三地使用,给人以情意婉转、回肠荡气的感觉。一首贵州情歌唱道:“哪个认得妹要来,请人挑水去洗街;请人挑水去洗路,洗条大路等妹来。”运用重复的手法,把殷切盼望情人的心情深刻地表达出来。儿歌是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井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
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和绕口令。
游戏儿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歌谣。当婴儿还在襁褓中,就听过母亲温存的歌声,如《催眠曲》、《曲》。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便学会一支支游戏儿歌。这种儿歌能丰富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增添孩子们的兴趣,如《拉大锯》。儿童、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与之相配合的游戏儿歌。这种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唱起来倍感亲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戏时的趣味。
教诲儿歌侧重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它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启发他们的智慧和想象,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习惯,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留一个。”
绕口令,由于它读起来绕口,颇受孩子们的欢迎。如“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孩子们往往由于念错而哈哈大笑。
儿歌在上一般都比较短小,没有固定的形式。在语言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最适宜儿童唱诵。如:四川民歌《螃蟹歌》、广州民歌《落水天》、北京民歌《对鲜花》、新疆民歌《娃哈哈》。生活歌的范围相当广泛。我们所说的生活歌只取它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
如反映社会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编凉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字里行间,透露了劳动人民对这种生活的不平。
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及给广大劳动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她们从生到死都得不到与男子一样平等的待遇。“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人民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对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事物,人们总是要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抒发内心的情感,《十送红军》就是优秀的抒情之作。它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地抒发人民与红军的血肉感情。人们借物抒情,使情景交融,形式优美,实是民歌中的珍品。
生活歌在表现手法上,大量地运用对比手法。人类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对立的统一,美与丑、善与恶、痛苦与欢乐,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等,通过鲜明、生动的对比,表达歌者的思想和感情。
民歌在千百年的人世沧桑变化中,也在不停地变化、发展,至今已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林,我们只能采撷其中的几朵小花,奉献给大家。如: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民歌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娱乐作用外,它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许多实际功用。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傈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这些歌曲记述了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这些歌曲曲调起伏较小,吟诵性强,篇幅长大,有的歌词长达数万行,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
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人生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贯穿于这四大礼仪。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8岁成年时所唱的《十八岁之歌》,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礼歌曲,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汉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壮族、苗族、普米族的丧葬歌曲等等。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祖活动,以及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例如傣族的《祭神调》、《师娘调》、《卜卦调》,侗族的《踩堂歌》(侗语叫《多耶》或《耶》)等等。民歌的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及对歌斗智等。它作为异性间交往的媒介,是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用。一些民族的传统歌唱节目也往往与此相关。例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区土、回、撒拉、东乡、保安及汉族的《花儿会》等等。在节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专设的户外歌场交游、嬉戏和对歌,歌声通宵达旦,可持续数昼夜。还有一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诺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区,有小伙子去姑娘家对歌寻偶的习俗。而哈尼族、黎族、景颇族等,则是由村寨或部落兴建专用的公共房屋,供未婚青年男女对歌社交。青年男女从相识到定情,往往要有一定的过程,对歌的内容也就形成了一套程序。例如苗族的《游方歌》的程序为第一次见面唱《见面歌》,歌词内容为双方的自谦;再次见面唱《相思歌》;第三次见面以后,才开始通过对歌了解对方更多的情况。
在双方感情的进展和曲折中,又有相恋歌、婚誓歌、断心歌、逃婚歌、断情歌、分心歌、抗婚歌、诅咒歌等等。这些对歌形式的发展,在娱乐的同时又充分展示并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
总之,中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具有丰富的体裁和多样的风格,它在反映人们生活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2.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西部受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一、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还有一种“”(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二、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送我一朵玫瑰花》等。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三、西部佛教文化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四、西南高原多民族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以侗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五、东北部受萨满教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民歌为代表(包括、、、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1)山歌,(2)歌舞曲,(3)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六、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
七、中原及东部沿海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江苏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北部、内蒙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以南,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山曲”、“爬山调”以及“”。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船夫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1. 茉莉花 2.3. 东方红 4.5.
6.7. 走西口 8. 草原之夜 9.10. 你的眼神
11. 赞歌 12. 好日子 13. 摇篮曲 14. 十送红军 15. 敖包相会
16. 掀起你的盖头来 17.阿里山的姑娘 18.19.乌苏里船歌
20.21.牧歌 22.23.24.出塞曲 25.阿拉木汗
26.北京的金山上 27.北国之春 28.蒙古人 29.小河淌水 30.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31.洪湖水浪打浪 32.半个月亮爬上来 33.新疆好 34.北风吹 35.浏阳河
36.37.思乡曲 39.蝴蝶泉边 40.美丽的姑娘
41.42.边疆处处赛江南 43.三十里铺 44.九九艳阳天 45.紫竹调
46.47.长城谣 48.49.兰花花 50.草原夜色美
51.月亮走我也走 52.53.想亲亲 54.星星索 55.在银色的月光下
56.深深的海洋 57.小白菜 58.回娘家 59.毕业歌 60.凤阳花鼓
61.62.美丽的心灵 63.满山红叶似彩霞 64.65.永远和你在一道
66.红杉树 67.弯弯的小路 68.擦掉吧,伤心的泪 69.走进西藏 70.对花
71.请到天涯海角来 72. 花儿与少年 73.74.采槟榔 75.采红菱
76.沂蒙山小调 77.渔光曲 78.小背篓 79.80. 毛主席的光辉
81.送情郎 82.高天上流云 83.森吉德玛 84.孟姜女 85.二月里来
86.牡丹之歌 87.辣妹子 88.冰山上的雪莲 89.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90.
91.草原恋 92.93.天涯歌女 94.下四川 95.红豆词
96. 马儿啊你慢些走 97.98.月牙五更 99.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100.小放牛
101.逛新城 102.103.桃花红杏花白 104.亲疙蛋下河洗衣裳 105.大红公鸡毛腿腿
106.娃哈哈 107.太阳出来喜洋洋 108.放马山歌 109.五指山歌 110.桔梗谣
111.采茶扑蝶 112.新货郎 113.交城山 114.刮地风 115.拥军秧歌
116.山歌好比春江水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盘碎片整理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