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西方经济学论述题艺术在欣赏方式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
【摘要】:中西方艺术的不同呈现源自于各自不同的世界观和哲学背景。中国文化艺术由《易经》出发,产生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并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作为自身的哲学基石。西方则由古希腊罗马哲学发源,宗教上虽以基督教为主,讲究主客二分,但贯穿艺术与文化的是理性和科学精神。双方不同的哲学背景是产生相异的艺术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0-02【正文快照】:
艺术与宗教、哲学并列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三大高峰,作用各有不同。艺术主要以人创造出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引起我们精神上的快乐。艺术不像哲学,讲究思辨,而专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供大家体味、揣摩,它的抽象意义虽达不到哲学的高度,但却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无比丰富多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欣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苏勇;[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黄超;;[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苏金成;胡媛媛;;[J];书画世界;2008年03期
唐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余振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刘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王见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李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张育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浩;;[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C];2006年
唐晓岚;李涛;;[A];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刘为力;;[A];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赵秀兰;;[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莫先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明辉;[D];南开大学;2010年
付长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滕军红;[D];天津大学;2003年
薛其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范霄鹏;[D];清华大学;2003年
皇甫晓涛;[D];四川大学;2003年
邵军;[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刘强;[D];复旦大学;2004年
邵晓峰;[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李伟华;[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啸;[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贾雪霞;[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广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安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蒿佳杭;[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石秀廷;[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王磊;[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柴红霞;[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匡秋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盛;;[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3期
唐长安;谢筱冬;;[J];艺术探索;2007年02期
袁华祥;刘香香;;[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9期
周致欣;张锦玉;;[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3期
张纯;;[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蒋春生;;[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1期
孙晓明;;[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李增洪;[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赵湘;[J];商业时代;2005年26期
史友宽;;[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薇薇;;[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刘民渡;;[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田辰山;;[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吴凌燕;姚本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赵博;陈晓;;[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王征;;[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代郑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晨晖;;[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国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陈睿;高松;陶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闻佳;[N];文汇报;2011年
邹婷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2)班
甘倩云;[N];学知报;2011年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乃基;[N];新华日报;2010年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蒲荔子;[N];南方日报;2010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N];深圳特区报;2010年
郑梦超;[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记者 王宏伟;[N];中国集邮报;2009年
李文启;[N];文艺报;2007年
赵明宇 王坤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蒙虎;[D];西北大学;2003年
肖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卢婧;[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徐雪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罗良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吕文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梅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王妍慧;[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黄冬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陈亚民;[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小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孟宪爽;[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范万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窦凤圆;[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黄丹宁;[D];天津大学;2004年
张鑫;[D];西北大学;2006年
姜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肖颖喆;[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宋妍;[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陈隶静;[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76艺术欣赏论述题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6艺术欣赏论述题1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考试说明;1、本课程的考试是考核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对艺;2、本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3、期末考试以开卷的方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4、考试内容与教学要求层次的比例大致为:了解和认;5、考试的题型大致包括:填空(10)、选择(10;1、结合你的欣赏实践,说明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愉;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
《艺术欣赏》期末复习题 考试说明1、本课程的考试是考核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对艺术欣赏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所学知识与理论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2、本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3、期末考试以开卷的方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4、考试内容与教学要求层次的比例大致为:了解和认识的内容占35%,掌握的内容占40%,理解分析的内容占25%。5、考试的题型大致包括:填空(10)、选择(10)、判断(10)、简答(30)、分析(40)。前四类题目覆盖大纲的内容,分析则限于大纲中要求深入理解掌握的内容。 1、结合你的欣赏实践,说明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愉悦产生的原因。(教材10――11页)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 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艺术本身的的美不仅包含了生活美、自然美的精粹,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心灵美和精湛的技巧;欣赏者面对一件精美艺术品的“拍案叫绝”,既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肯定,也是对欣赏者自身审美能力的肯定。② 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尽管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中认识活动的基本倾向和范围,但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驰骋想象,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显得更加活跃和丰富,仿佛欣赏者与艺术家在一起共同创造;由于欣赏者的想象各不相同,因此,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比作品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甚至可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和体验人生。2、怎样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它和艺术家的创作有何不同?艺术欣赏既是对艺术作品中的美的一种发现,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① 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首先要有艺术形象,要有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艺术的美。② 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接受艺术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而且凝聚着艺术家的感情。但艺术形象中的意蕴常常含而不露。为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③ 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想象不仅伴随着表现形式的种种探索,而且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使头脑中的意象变为可供欣赏的客观对象,而欣赏者在“再创造”中,通过想象形成头脑中的意象后,勿须转化为客观的作品;艺术欣赏中的想象虽然受艺术形象的制约,却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内容。3、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则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情感体验;而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欣赏活动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欣赏者的个性、性格、趣味、爱好等,常常促使他对某种艺术风格、形式的偏爱,同时也常常左右其主观评价;而艺术批评虽然也带有个性,但它相对来说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体现出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4、怎样提高艺术审美力?① 在艺术欣赏的实践中提高欣赏能力多看多听多研究,有比较就有鉴别,形成鉴赏的敏捷性。如《文心雕龙》所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同时,最好还能有一些创作的实践。② 把握各种不同艺术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不同的艺术门类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如雕塑使用的艺术语言是形体,绘画使用的艺术语言是色彩和线条,舞蹈是人体动作,音乐是节奏和旋律。要欣赏某一门类的艺术作品,就要了解它所使用的艺术语言。③ 把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时代特色艺术家的不同创作个性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在美的领域最忌雷同,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所以在欣赏中就要注意去发现艺术家、艺术作品独特的美。对杰出作品的欣赏,还要“知人论世”,了解它的时代特征。也就是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活动。④ 欣赏中对艺术形象要整体把握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现实中许多分散的东西,经过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形成有机的整体,有生命的整体。因此,欣赏艺术要着眼于整体,要看艺术的大效果。5、举例说明建筑的双重性特点。人类产品一般可分为物质性产品和精神性产品。物质性的产品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等。精神性的产品满足人们精神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等。建筑既是物质性产品,也是精神性产品。它既要为人们工作、学习、娱乐、居住提供物质性空间,以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要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形象,供人们观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6、简述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不同的建筑其精神属性具有不同的层级,建筑的精神属性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与物质功能紧密相关,体现为安全感和舒适感;中间的层次体现为美观,重在“悦目”;最高的层次则要求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表现出一种有倾向性的情绪,富有表情和感染力,以陶冶和震撼人的心灵,重在“赏心”。所有这三个层次,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建筑艺术”范畴,但对不同的建筑来说,有的只具有第一层次,更多的上升到第二层次,只有为数极少的建筑才同时拥有这三个层次的意义。7、为什么说建筑艺术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再现性的艺术:再现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如写实性美术作品、戏剧、电影、叙事诗等等。 表现性的艺术:表达抽象情趣,创造意境氛围,激发人的情感,如建筑和音乐。建筑艺术并不再现生活,描绘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而是重在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激发欣赏者的相应情感。如通过建筑的雄伟、壮丽激发豪迈振奋的热情;通过建筑的精致、华丽形成高贵典雅的格调;通过建筑的沉重、粗犷造成压抑沉闷的心境;通过建筑的轻快、开朗引起活泼愉快的心情等。所以说建筑艺术是一种表现性艺术。8、建筑的艺术语言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建筑的艺术语言十分丰富,主要有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面:建筑物的各个面的处理具有造型艺术的图案美,他们都要遵循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虚实、明暗、色彩等形式美的法则体形:体形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显示建筑性格的重要元素。其组合方法仍然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以形成多样统一的有机体。体量:体量的巨大是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不同体量的组合,仍然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空间:空间构图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性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 群体:单幢建筑只能表达集中明确的主题,而建筑的群体组合可以表达更复杂更深刻的主题,以造成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环境:环境艺术是一个融时间、空间、自然、人文、建筑和各相关门类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建筑往往成为环境艺术的主体。它统率并调动环境艺术诸要素,构成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整体。9、为什么说优秀的建筑艺术作品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推崇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他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之所以说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是因为:建筑具有最广阔的生活基础,它和人类的全部生活,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到最精微的精神生活都发生联系;建筑是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明确而具体的衡量尺度;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建筑具有与文化整体的深层同构对应关系。这些,都是建筑艺术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价值的根据。10、举例说明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古代北京及其宫殿鲜明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专职集权意识和后期儒学一整套宗法礼制观念;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体现了神权在生活中的绝对地位;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和大自然的融合,欧洲园林则要“强迫自然服从均称的法则”,重视人对大自然的征服;现代建筑墙面光洁、体形简单、空间自由,体现现代生产和生活节奏即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后现代主义重新提出对历史、乡土和人情的关注??这些,都说明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11、北京城和北京宫殿是怎样体现中国文化的?古代北京城及其宫殿是高度有机组合的群体,通过严整规则的构图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封建社会一整套社会和自然观念。中轴线全长7.5公里,皇宫位于轴线中段,以雍容庄重、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及其广场为主体,体现天子的巍巍帝德和仁智。前有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长段铺垫,后有乾清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等作气势的收束。太庙、社稷坛分列宫前左右,显示族权、神权对皇权的拱卫。城外四面分设天、地、日、月四坛,与皇宫呼应。低小的大片民居作为陪衬。整个建筑群一气呵成,强烈显示了中华大帝国以皇权为中心的向心意识。12、试比较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外在形式和它们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可称为“自然式”,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同时又给以典型化的提炼加工,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敬的观念。欧洲园林可称为“几何式”,其花坛、道路、水渠、水池和栽植方式都强调规则几何形,甚至树木都剪裁为几何体。要“强迫自然符合均称的法则”,有很强的人工化倾向,反映了西方人更重视人改造自然的观念。13、以《夜间星辰》为例,说明凡?高所开创的绘画风格。(教材45页)凡?高的《夜间星辰》不去画夜的幽暗与沉静,却用亮丽的色彩和浪花追逐般的线条,来突现吐纳星月的流云,以紧张的氛围和意境来暗寓生命的躁动。充分体现了画家所开创的表现性绘画风格――更加注重运用富有律动性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14、简述当代中国画创新的几种类型。以古开今型――以继承为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均在大胆突破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中西融合型――吸收外来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如徐悲鸿融形体素描于中国画中,林凤眠等将光与彩色同中国的写意相结合;师法自然型――继承前人传统,但更加注意面对现实生活之所得,如李可染从投身自然山川中寻得独特乐趣,并探索出表现自然山川的独特方法。15、圆雕与浮雕的主要区别。圆雕与浮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圆雕与浮雕的主要区别在于雕塑实体是否附着于背景材料;圆雕不附着于任何背景材料上,故是立体的,能从多角度欣赏;浮雕则必须附着在建筑平面、用具器物等背景材料上,故是半立体的,只能从有限的角度进行欣赏。16、简述我国古代雕塑中方圆结合的特点。《战国青铜器物架》所体现的审美思想、哲学观念。我国古代雕塑中方和圆的造型不仅属于审美的范畴,而且渗透了一定的哲学观念,和人们对宇宙万物总规律的理解和感悟。古以为天圆地方;方者为刚,圆者为柔;方者为静,圆者为动。因此方圆结合便寓意着阴阳互生、动静相和、刚柔相济,在造型上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雕刻的方圆结合中,希腊是以圆为主,而我国则是以方为主,故显得更为严峻、稳重和开阔,透露出作为幅员辽阔的中央帝国的信心和稳定感。17、秦始皇陵将军俑欣赏。教材所举秦始皇陵将军俑的雕刻水平体现在何处?简要回答。秦始皇陵将军俑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一位行伍出身、身经百战、老谋深算、指挥若定的将军形象,尤其突出表现了他深沉而大度的气质,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与秦俑同时的欧洲雕刻“希腊化”中期,也只有极少数作品的性格刻画才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 比秦俑晚一百多年的罗马头像虽极富个性化,但大多数是真实人物的翻版,而秦始皇陵将军俑则是根据社会现实加以综合概括的典型创造,显示出惊人的概括现实的能力。18、举例说明装饰美术的特点及欣赏方法。通过举例分析说明:和实用美术相比,装饰美术更具有艺术意味,主要是以完美的的艺术形式来“供人们欣赏”。其艺术效果和创作过程,要通过材料性能和技术条件来完成,并且往往高度地表现了技术,将工与艺相互融会成统一的整体。对装饰美术的欣赏,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总起来说,是看其是否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通过高超的技术处理,将工与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既富于情趣,又具有鲜明形式感的艺术形象。看主题和立意看构图与色彩看选料与工艺19、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应如何欣赏实用工艺品。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指出:欣赏实用工艺品首先要看它的使用功能是否突出,即是否能用、好用。其次要看它各部分的比例是否恰当、适度,总体造型是否美观。再次要看它的材料与质地的选择是否同实用与造型相统一。最后要看它的做工是否精细,色彩搭配是否得体等。20、试析颜真卿《祭侄文稿》在书法艺术上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作品的具体分析指出: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祭以身殉国的侄儿颜季明所写的一篇祭文。 作者在极度悲愤中一挥而就,书写时摆脱了任何“创作”形式的束缚,笔墨随着内心感情的起伏而自然变化,充分显示出“书为心画”、“无为而无不为”的审美效果。作者在这幅行书中将悲壮的感情与自己雄伟、刚健的楷书风格相结合,形成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力度,给人以崇高的美感。此外,作者还将张旭草书的意态注入行书,使其线条韵律更加丰富生动。这些,都使《祭侄文稿》在书法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21、举例说明黄庭坚的行草书如何体现作者“不俗”的追求。结合作品分析指出:在黄庭坚的画论、诗论、题跋中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追求不俗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不俗既指书法形式,更指人的心灵。所以他的行草书不追求表面的好看,而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作者的人格、情趣和气质。从而体现出一种强劲奔放、格调雄奇、变化多端、纯朴自然的书风。具体表现在:① 结构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中宫收缩,大开大合,有峻拔雄健的姿态。② 韵律以隶、篆笔法入形草,中锋振颤,自然波动,意态自足,韵律生动。③ 章法追求平衡、对称,实现一致与和谐。22、举例说明书法艺术如何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结合作品分析指出: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依靠运动中的自然调节而体现出动态均衡。同时,在书写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刚柔、浓淡、正斜、虚实等)相反相成,使作品成为和谐的整体。这些都生动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而它又是和自然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相通的。23、简述“神采”与“法度”的关系。“神采”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它贵在“天趣”,即能自然流露出书法家的情感,“既雕既琢,复归于璞”,达到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但书法中的“神采”都是凭借布白、结构、用笔,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形式法则来表现的。因此“神采”的表现离不开一定的“法度”。各种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它们都是书法家美的创造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赏析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更深刻了解书法家的创造,进而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作品之美。24、怎样理解“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是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的一个本质的特点。①
在过程中展示事物的变化如欣赏一幅摄影或绘画《晨曦》,你可以久久停留、慢慢品味。但音乐就不同了,音乐稍纵即逝的特点 要求它采用特殊的手法。②
在过程中描述情感的变化如欣赏一部文学作品,你可以反复阅读、反复思索。但音乐就不同了。音乐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它是时间的艺术,过程的艺术。③
在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技巧和手法,去铺陈、演化、雕琢、开掘,直到淋漓尽致地表现主题音乐主题――指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是乐曲的核心和整个乐曲发展的基础。 如欣赏一首诗,你可以反复呤咏、细细品味。音乐则可以通过重复、变化重复、引申、扩展等深化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主题。25、举例说明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教材103――104)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①
演唱、演奏者的再创造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经过演唱、演奏。演唱、演奏即是“二度创作”。②
欣赏者的再创造欣赏者结合自己的体验不断进行各种填充③
创造者的再创造音乐表现的演绎性特点,使音乐可以通过特有的变奏手段、变奏曲形式等,使音乐形象不断演绎、丰富、发展,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甚至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这些说明了音乐艺术比其它部门艺术具有更显著的“再创造”的特点。26、什么是旋律以及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旋律是指音乐中的曲调,是由连续进行的声音形成的;它是构成音乐形式、抒发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语言的主要形式和音乐的灵魂。27、舞蹈语言构成因素。① 结构语言舞蹈家将客观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主观感受结合产生的舞蹈素材,按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舞蹈艺术的特点进行剪裁、加工,形成具有语言属性的结构样式。线性结构――按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幕分场及人物安排的结构样式。如《宝莲灯》、《丝路花雨》等。块状结构――从几个侧面、几个角度反映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的结构样式。②
动作语言动作是舞蹈艺术赖以存在的条件,舞蹈通过连绵不断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使观众通过流动的视觉形象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或作者的表现意图。动作既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舞蹈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材料。③
时空语言舞蹈的内容通过空间的展现变成直接可视的对象,通过时间的流动成为连绵不断呈现的过程。空间与时间的互相依存、互相构成,便成为舞蹈语言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舞蹈语言美学特征的重要标志。④
舞蹈语言的舞台呈现特点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76艺术欣赏论述题1等内容。 
 设计艺术鉴赏,试题1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单选题。 1.德国 1919 年由格罗佩斯创建的___艺术学院,被认为是现代设计运动的重要象 征。 ( ) A 包豪斯 B ...  _艺术教育与欣赏试题库(1)及答案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考试和答案艺术教育与欣赏试题库( 艺术教育与欣赏试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试题及答案1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试题及答案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艺术欣赏》复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 1、“艺术欣赏”的概念;艺术欣赏具有“再创造”性质;艺术欣赏带有显著的个性特点和主观随意性。 艺术欣赏”的...  1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试题及答案1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艺术欣赏》试题及答案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央...  艺术欣赏论述题2 8页 免费艺术赏析复习题(答...1 | 、)( 虚拟性 、 、节奏 )( 程式性 ) 节奏 、 戏曲艺术从表演...  1. 6. B 7.B 8.D 9.B 《艺术欣赏》摹拟试题艺术欣赏摹拟试题(1)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2 分) 1.艺术欣赏是人们以 艺术形象 为对象的审美活动。 ...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将正确 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