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石与薄一波的矛盾两子两女各自具体情况怎样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一样的高干,两样的子女:对比乔石李鹏两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一样的高干,两样的子女:对比乔石李鹏两家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58|
上传日期: 21:01: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样的高干,两样的子女:对比乔石李鹏两家.DOC
官方公共微信乔石往事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六大任务 六大细节 六大专家-权威解析嫦娥三号任务全过程
“乔石”是化名 16岁入党立志要让人民温饱
乔石原名蒋志彤,1924年12月出生在上海普通职员家庭。乔石曾说: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抗战开始以后,家里连小职员的地位也维持不了了。当时家里还有几个弟弟,我就开始负担自己的生活。所以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清苦的家庭中,我参加革命的时候很年轻。
1940年8月,年仅16岁的乔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后,在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新华社发表的新闻稿称乔石“在抗日战争中确立了革命的人生道路”。乔石说:“其实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要天下的穷苦百姓都能够过得上好日子。”
参加革命后,乔石即开始组织上海学生运动,先后任上海南方中学、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委员、书记,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上海地下党学委总交通、新市区委副书记,上海市北一区学委书记,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市委青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等。
乔石最后一次公开亮相:2006年在家中接待拜访他的时任同济大学校长万钢
回忆往事,乔石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里,我过着非常危险的生活,尤其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那段时期,我要时时警惕着被特务盯上,但这是我为理想奋斗的最重要的时期,因为那时我就一个信念:人民都应该得到温饱。这也是当时入党的梦想和动力。”
进京任职中联部 胡耀邦曾称赞
1963年,乔石上调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职,历任研究员、副局长、局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务。
在中联部,乔石做卡片是一绝。当时,积累资料主要靠做卡片,像开中药铺。乔石的业务很强,做的卡片非常细致,除直接涉及业务的之外,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也都摘抄整理成卡片,而且字写得很好。
中联部老干部多,其中不少是搞地下工作出身,因此,文革期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乔石等都被关进中联部的“南小楼”隔离审查,之后下放“五七干校”。
1971年1月,耿飚调任中联部部长,在其努力下,中联部被打倒的干部逐步“解放”,乔石等人都被调回来了。1978年2月,乔石被任命为中联部副部长。当时主持中联部工作的是常务副部长李一氓。李一氓是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的老资格革命家,也是文化人,兴趣广泛,思想开放。他很器重乔石,认为他为人稳重,有理论修养。乔石对李一氓也十分尊重,并且受他的影响很大。两个人都很喜欢和擅长书法。乔石的书法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在中联部内外都很出名,这种修养,使他少了官气多了儒雅。
1982年4月,时任中联部部长姬鹏飞离任,由于副部长吴学谦调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当年11月任部长),乔石继任了中联部部长。
文革前,同中共有政党关系的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有80多个,“文革”期间,由于主管中联部的康生推行“支左反修”,和中共保持联系的政党只剩10个。80年代前期是中共政党外交的转折时期。邓小平连续多次会见外国政党领导人,胡耀邦提出开创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新局面,中央书记处前所未有地几次讨论中联部的工作。
1982年9月中旬,乔石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仍兼中联部部长。
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多数年事已高,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一般都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领导中央书记处做出,报中央政治局后,再负责贯彻实施。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候补书记乔石和郝建秀是最年轻的,胡耀邦戏称他们是拼命三郎“石秀”。
胡耀邦很欣赏乔石,认为他有干劲、理论修养好。两人的性格正好相反,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一个讲话充满激情,一个比较寡言少语。我觉得用中国的老话说,应该叫“相辅相成”吧。
记得听乔石说过,他要一直保持低调,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不说过头话,不走极端。
中纪委经历:主张建立信访机制,查办多只“老虎”
1985年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后,乔石十分重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他认为,民主法制建设是治好国家的必由之路。他提倡学习和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但反对搞“西化”,照搬别国的模式,主张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国家。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乔石决定从学习培训抓起。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乔石专门强调学习的问题。要求各级政法干部把加强学习和理论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弄清“现代化建设与法制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端正党风、经济改革与打击犯罪的关系”,从根本上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抵制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正确地坚持党的方针和原则。
1987年,十三大召开,纪检工作进入新阶段。在这次大会上,乔石接棒陈云,成为中纪委书记。第二年年初,党中央提出了“经济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纪委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信访机制,重视群众监督的力量。其中,铁道部的“大老虎”就是在群众的监督下浮出水面的。
1988年,中纪委信访部门陆续收到许多举报线索,检举时任铁道部副部长张辛泰以权谋私,中纪委十分重视。没多久,铁道部另一名副部长罗云光的严重失职和受贿问题被发现,中纪委要求张辛泰赴郑州,协助调查罗云光案。张辛泰居然顶风作案,表面上“协助调查”,暗地里先后3次潜回北京,接受他人贿赂。1990年5月,办完罗云光案后,中纪委集中调查张辛泰的受贿线索,张辛泰自以为天衣无缝:“送礼人送东西时,我当时不在北京,现在正要向组织说明。”最终,中纪委工作人员在郑州查到了张辛泰潜返北京受贿的证据,拆穿了其谎言,张辛泰终告落马。
卸任后低调极少露面
1997年中共十五大,乔石退出政治局,翌年卸任全部党、政职务。退休后的乔石极少公开露面,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2006年在家中接待拜访他的时任上海同济大学校长万钢。
乔石全家合影:乔石夫妇与大儿子蒋小明、小女儿乔晓溪、大女儿乔凌和乔小明之妻
近年媒体报道鲜提及:
2012年6月,《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收录了乔石同志1985年至1998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有关民主与法制的重要讲话、报告、谈话、文章共102篇,约44万字。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照片和题词。编入本书的文稿,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大型主题展览在江西开展。当天,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毛泽东女儿李讷,毛泽东女婿、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王景清等出席开展仪式。
在侧厅,《百名将军-名家书赞毛泽东》作品展包括搭载“神舟八号”书法作品和百名将军、名家书赞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两部分。在搭载“神舟八号”书法作品部分,记者注意到,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等人的作品陈列其中。
2015年2月中新网报道
乔石在2014年12月捐出1100万元作为“志同法治专项基金”的启动基金。公开数据显示,朱F基、李瑞环和乔石的捐款数额在退休领导人中是最多的。
乔石捐出的1100万元则是《乔石谈民主与法制》的全部版税,“志同法治专项基金”以资助法律有关的学术课题研究和各种相关的公益项目为主。乔石的女儿乔凌说:“父亲曾长期负责政法工作,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家是他的梦想。”
日据央视报道,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看望或委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看望了江泽民、胡锦涛、李鹏、万里、乔石、朱F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宋平、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贺国强和张劲夫等老同志,向老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衷心祝愿老同志们新春愉快、健康长寿。
语录:曾戏言自己只是小石头
“我是乔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块小小的石头”
乔石处事低调,言语不多,给外界一种神秘感,但也有其风趣的一面。月间,乔石访问尼泊尔看望使馆人员,大使激动地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终于盼来了乔石同志,热烈欢迎乔石同志给我们做报告”。乔石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我是乔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块小小的石头。”言毕引来笑声一片。
乔石谈文革
“为何文革能泛滥十年,因为“我们”没有注意改进民主和法制。”
“正因为这个惨痛教训,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注重法制,强调长治久安,以法治国。”
哥德尔斯问:“那么,按照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念,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Will the law ultimately be above the Party , or the Party above the law?”乔石的回答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
――1997年,哥德尔斯在人民大会堂专访乔石(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乔石谈人大
“如果我们自己就认为到人大工作没有什么事啦,是退居‘二线’啦,或者是什么‘一线’工作‘二线’干部啦,抱着这样的认识,就不容易把人大工作搞好”。
――1993年7月,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家都得依法办事。宪法和党章都规定了,党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共产党领导制定的法律,党不遵守谁遵守?你如果不把法律当一回事,还能叫老百姓遵守法律吗?在进一步深入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很重要的。人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1994年6月在贵州省考察时
“人大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越搞越民主,越搞越生动活泼、生机勃勃,千万不要把人大搞成‘长者的机关’。”
“要按照宪法规定,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成为能够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为人民所充分依赖的代表机关。”
――日,乔石同志在首都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
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日,乔石同志在首都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过去,我们对法制讲得比较多,对民主讲得少一些。我们一些同志习惯于用简单的办法处理问题,一讲民主就怕麻烦。要认真总结这次换届选举的经验,研究怎样使选举更民主一些,程序更完备一些。”
“说到底,民主问题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问题。”
――在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乔石家庭:夫人是陈布雷侄女 有两子两女
乔石妻子郁文出生于浙江慈溪,中学时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学毕业后,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上海从事学生运动。曾担任《联合晚报》的记者。并曾帮助陈琏奔赴解放区。1952年,与乔石结婚,育有二子二女。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对外委员会会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
乔石的岳母、郁文的母亲陈若希是陈布雷的五妹。陈家是慈溪名门望族。陈布雷曾加入同盟会,后来担任蒋介石秘书,长期为蒋撰写文告、文件和文章。
因为陈布雷的关系,郁文自己在文革中也被贴了大字报。但在属于文革重灾区的中联部,每天都有“重磅炸弹”,多名部长、副部长和局级干部被揪了出来,乔石等都被关进中联部的“南小楼”,隔离审查。郁文只是处级干部,加之性格亲和、平时群众关系好,因此涉险过关。
据郁文回忆:1967年年初的一天,我刚跨进中联部大门,一位同事急匆匆对我说:今天出了件大事!有人贴了乔石和郁文夫妇的大字报,说郁文是陈布雷的侄女!大字报前围满了人,大家议论纷纷。我也挤进去看了。大字报的主要内容是:乔石原姓蒋,是蒋介石同乡,并同有一个“石”字;郁文是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的外甥女。结论是:乔、郁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孝子贤孙”。
综合环球人物杂志、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我的纪念馆
乔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发帖时间& 15:12:27&&&浏览次数&318&跟帖次数&7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灵之后裔,属于以地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记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名为氏,称为桥氏。 桥氏改为乔氏,大致是在南北朝的北魏王朝后期。据史籍《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期有太尉桥玄,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王朝晚期任平原内史。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32~534年在位)因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而逃出朝廷,桥勤追随北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政权。 有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其姓氏桥的“木”偏旁,变成“乔”字,取“乔”之高远之意。面对强权,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氏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乔氏正宗,是为陕西乔氏。该支乔氏与桥氏同宗同源。
第二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汉朝时期匈奴民族中有大族丘林氏、当于氏、韩氏、栗籍氏、沮渠氏、兰氏(贺兰氏)、乔氏、呼衍氏(呼延氏)、须仆氏等部落,其中的乔氏为匈奴贵族姓氏,后与汉族人的乔氏相融,浑为一体,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乔噶木克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aogam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 ⑵.蒙古族乔噶穆特氏,亦称齐岳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ogam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齐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傈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傈僳族乔氏,源出傈僳族刮饶时氏部落。 傈僳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称最早见于唐朝时期,并沿用至今。傈僳族与彝族、纳西族的关系密切,源于唐时的“乌蛮”。公元八世纪时,傈僳族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公元十六世纪中叶,因反对掠夺、压迫和躲避战争,大批傈僳族在头人的带领下迁徙到怒江地区。 傈僳族现有人口为五十七万五千余,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语言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的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现已在傈僳族人中推行。 傈僳族过去信仰原始宗教,公元二十世纪初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过去傈僳族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的高山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和狩猎为生,到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社会残余,仅怒江地区就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火十八个氏族名称,这些名称取自他们所崇拜的图腾汉化称谓。 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傈僳族荞氏族的分支刮饶时氏部落统改汉姓为乔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瓦啊楞氏,达斡尔语为“Walan”,汉义“巧妙”,为古老的托莫氏族的一个分支。达斡尔族的托莫氏族主要有两个分支,即陶氏和乔氏,世居黑龙江北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乔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大辞典》记载: ⑴.满族鄂尔格氏,亦称谔尔格氏、厄尔葛氏、额尔德氏、鄂尔克博氏,以地为姓,满语为Erge Hala,汉义“清早”,世居黑龙江鄂尔格村(今黑龙江流域北岸俄罗斯境内),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鄂氏等。 ⑵.满族乔佳氏,满语为Ci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乔氏。 ⑶.满族托谟氏,亦称托牧氏、托诺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帖暖部,满语为Tomo Hala,世居伊巴丹(今吉林伊通伊巴丹乡)、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乔氏、陶氏等。
第七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台湾省台北地区,有一独特而古老的的贡乔氏族群,其姓氏渊源情况不明,估计是以地名“贡寮”为姓氏形成的。贡乔氏族人在二十世纪六十代以后,多在户籍登记中简称为单姓乔氏,但注括为“(贡乔氏)”。 这些少数民族乔氏来源的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桥勤。
乔氏的历史名人 -- 乔 玄:(生卒年待考),号称乔公。著名东汉末期孙吴人。 三国时乔公之二女,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二人皆美艳,贤德有才。唐杜牧写曹操曾觊觎大小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宋苏东坡亦留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令二姝留芳。 二乔故址和胭脂井:乔公故址坐落在潜山县城。早在汉朝这里就建有乔公庄园。三国时期佳丽大乔、小乔,就是乔公的两个女儿。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今潜山县城)。在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潜阳十景之一)。乔公有二女乃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明朝诗人高启在《过二乔宅》诗中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壁萁加肭羌易骷研觥! 在乔公故宅的后院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相传二乔姐妹常在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作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有诗赞曰“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 关于“胭脂井”,民间还流传着另一说法。二乔婚姻并非自愿,孙策、周瑜逼婚时,两位美女欲投井自尽,又念及老父,便坐在井旁,相对而泣,滴滴血泪,落入井中,染红了井水。正如“天柱老人”乌以风所云:“双双佳女会王侯,倾国定怜汉鼎休,谁识深闺残井水,至今似有泪痕流。” 大乔: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玄,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与孙坚家为世交,往来频仍,相互支持结亲。乔玄生有两位出水芙蓉般美丽的女儿,皆有沉鱼落雁之容,姐妹俩儿都知书达礼,通音律,晓诗文,尤其女红一事更是名闻遐迩。后来乔家大姑娘(世称大乔)嫁给孙策,二姑娘(小乔)嫁给周瑜!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遇刺受重伤,大乔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饮,全心照顾,然孙策仍药石罔效逝世。大乔伤痛欲绝,数度昏厥,并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临终前曾拉着她的手,要她照顾幼弟孙权,助他接掌大权,并除奸讨逆,使大乔只好打消原来念头。后来孙权对皇嫂仍万般尊重,也在大乔与众臣如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地团结江东各股势力,建立威望,进而重新掌控大局了。据说大乔在孙权称帝(公元229年)之后,即不再过问俗事,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宁静详和,安享天年矣! 小乔: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其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少子曹植进言:“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名铜雀,左为玉龙,右为金凤。“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操喜,留曹植、曹丕在邺郡建台。这是建台之缘起,与周瑜、小乔一字无关。第四十二回叙曹操得荆州后,欲领兵百万南下,约孙权“共擒”刘备。一时孙吴主战、主和,沸沸扬扬,难以主张。第四十三回叙:经鲁肃与刘备、孔明的合谋,孔明愿随鲁肃赴柴桑(故城在江西九江县西南二十里)亲见孙权,以陈利害,坚定孙权联合抗曹。 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幸福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小乔墓有封无表,平地起坟,汉砖砌成。到1914年,岳阳小乔墓上还有墓庐。现在尚有刻着隶书“小乔墓庐”的石碑。 二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一直动人心魄。上海博物馆藏清朝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王世襄《竹刻鉴赏》一书有照片及拓本,说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江东二乔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代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 明朝高启的《过二乔宅》云:“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可叹曹操有生之年未能取江东,不然二乔或许就在铜雀台里度过余生了。
乔智明:(生卒年待考),鲜卑族,字元达;鲜卑前部人。著名十六国时期前赵国将领。 乔智明少年时父母双亡,成年后以德行著称。历任隆虑、共二县县令,百姓多喜爱他,号称“神君”。 后依附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先后任辅国将军、折冲将军。永嘉之乱中,又跟随刘曜攻长安,结果被晋军所杀。
乔知之:(公元?~697年待考),冯翊人(今山西大荔)。著名唐朝大臣。 他与其弟乔侃、乔备并以文词知名,乔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诗歌,时人多吟咏之。 武则天时期,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 乔知之家有婢名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乔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愤,投井自杀。武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恨,因讽酷吏罗织诛之。 著有《文集》二十卷。
乔 琳:(生卒年待考),并州太原任(今山西太原)。著名唐朝大臣。 唐天宝年间进士,补武成尉,累授兴平尉。 郭子仪尊敬其文才,曾辟为掌书记,寻拜监察御史,贬巴州司户参军。 唐大历中历期任果、绵、遂三州刺史,入为大理少卿、国子祭酒。出为怀州刺史, 唐大历十四年拜御史大夫并同平章事,改工部尚书。 唐兴元元年,朱乱起,从上至奉天,转吏部尚书,迁太子少师。上再幸梁、洋,从至周至,以老疾辞,削发为僧。朱曾追至长安,授吏部尚书。农历7月唐王朝官军收复京师,乔琳坐罪伏诛。
乔执中:(生卒年待考),字希圣;高邮人(今江苏高邮)。著名宋朝大臣。 北宋朝进士。其人通经术,初官须城主簿,性宽厚有仁,多次修改法典,使很多人重生。王安石执政时,曾推荐他编修《熙宁条例》,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
乔行简:(公元年),字寿明;婺州东阳人(今浙江东阳)。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宋绍熙年间进士,官至右丞相。知无不言,好荐士,多至显达。 历官淮南转运判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宋理宗时上疏论朝政得失,提出任用人才,“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后升任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当时朝中议论要收复河南失地,他提出异议:国力不足,恐引起农民起义。 晚年任宰相,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三教、乔仲常:(生卒年待考),均为河中人(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著名宋朝画家。
乔 吉:(公元?~1345年待考),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后迁杭州(今浙江杭州)。著名元朝散曲家、戏曲作家。 作品风格清丽,后代并其与张可久为元散曲两大家。其作现存《两世缘》、《扬州梦》、《金钱记》三种,今人辑《梦符散曲》。
乔 达:(生卒年待考),大都人(今北京)。著名元朝画家。 以山水见长。
乔 彝:(生卒年待考),晋宁人。著名元朝人。 为人刚正有节,时贼陷晋宁,彝命家人整冠肃衣,先令妻子依次投井,己随赴之,赐谥“纯洁”。
乔允升:(生卒年待考),字吉甫;洛阳人(今河南洛阳)。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刑部尚书,执法不挠,曾为遭魏忠贤迫害的诸多官员平反,受人称颂。 乔允升是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太谷知县。以治行高等征授御史。历按宣、大、山西、畿辅,并著风采。 三十九年,大计京官。允升协理河南道,力锄匪类。而主事秦聚奎、给事中p一桂咸为被察者讼冤。察疏犹未下,允升虑帝意动摇,三疏别白其故,且劾吏部侍郎萧云举佐察行私,事乃获竣,云举亦引去。寻迁顺天府丞,进府尹。齐、楚、浙三党用事,移疾归。 明天启初年,起历刑部左、右侍郎。明天启三年,进尚书。魏忠贤逐吏部尚书赵南星,廷推乔允升代。魏忠贤以乔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乔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乔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 明崇祯初年,召拜故官。时讼狱益繁,帝一切用重典。乔允升执法不挠,多所平反。先是,钱谦益典试浙江。有奸人金保元、徐时敏伪作关节,授举子钱千秋,千秋故有文,获荐,觉保元、时敏诈,与之哄。事传京师,为部、科磨勘者所发。钱谦益大骇,诘知二奸所为,疏劾之,并钱千秋俱下吏。罪当戍,二奸瘐死,钱千秋更赦释还。事已七年矣,温体仁以枚卜不与,疑钱谦益主之,复发其事。诏逮钱千秋再讯。帝深疑廷臣结党,蓄怒以待,而温体仁又密伺于旁,廷臣相顾惕息。乔允升乃会都御史曹于汴、大理卿康新民等谳鞫者再,钱千秋受拷无异词,乔允升等具以闻。帝不悦,命覆勘。温体仁虑谦益事白,己且获谴,再疏劾法官六欺,且言狱词尽出钱谦益手。乔允升愤,求去。帝虽慰留,卒如温体仁所言,夺钱谦益官闲住。钱千秋荷校死。
乔 宇:(生卒年待考),字希大;乐平人(今山西昔阳)。著名明朝大臣。 乔宇幼从师杨一清,明成化中期进士,复从师李东阳。授礼部主事弘治初,调文选,三迁至郎中,升太常少卿。 明武宗时期,乔宇历官光禄卿,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陈军民困苦六事。宦官刘瑾败,多因党附刘瑾被弹劾,独乔宇无所染。 平宁王宸濠反,乔宇有守备功。帝巡南京,倡仪诸臣三请帝回北京,又伏阙请,使帝驾回。 明世宗即位,乔宇任吏部尚书。有人议论朝政得失,为使朝政一清,争“大礼”尤切。请罢张璁、桂萼,帝怒,切责。乞休归。 明穆宗即位,乔宇复官,赠少傅,谥庄简。
乔 林:(生卒年待考),如皋人(今江苏如皋)。著名清朝画家、篆刻家。
乔光烈:(公元?~1765年待考),上海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乾隆进士。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历任宝鸡知县、湖南巡抚、甘肃布政史等职。 乔光烈任宝鸡令期间,修成惠民渠,劝民蚕桑,后人称”乔公桑“。他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誉为天下清正吏。 乔光烈工诗,气格老健,多纪事之作。 著有《最乐堂文集》六卷、《诗集》一卷。
乔松年:(公元年),字鹤侪,一字健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人(今山西清徐)。著名清朝将领。 乔松年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同时又是满清政府极为倚重的重臣。曾任工部主事、苏州知府、常镇通海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河东河道总督等职。在其入仕不久,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他的职场生涯便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革命军紧密联系起来。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乔松年任江苏苏州知府,同年农历8月,他侦知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而占据上海的小刀会与苏州潮勇秘密联系,准备起义,便迅速派兵捕杀了潮勇首领,瓦解了这支准备起义的队伍。不久,又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帮助下,镇压了上海小刀会。乔松年由此被擢为道员,奖赐花翎,同时授常镇通海道。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乔松年跟随两江总督怡良驻守常州,而此时太平军攻势正猛,为遏制太平军东进,乔松年建议对与太平天国有任何联系的人予以坚决镇压,防止起义势力蔓延,因而使得不少人受到牵连遇害。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乔松年被任命为安徽巡抚,在第二年走马到任、驻防临淮时招募兵勇,重兵设防,加强对捻军的防范。同年,乔松年、英翰配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对捻军进行夹击,致使捻军重要首领张乐行、苏天福等人被害,捻军遭到了极大损失。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乔松年调任陕西巡抚,为对付捻军,他与前任巡抚刘蓉联手,实行坚壁清野,在大小乡村筑保藏粮,编立保甲,调重兵组成层层防守线,给捻军的活动和生存造成直接威胁,改变了清军被动尾随捻军的疲劳战术,最终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镇压了捻军起义。 作为忠臣,乔松年对清廷耽竭所能。在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江苏省发生大旱灾,乔松年害怕饥民暴乱,便提出赈济,鼓励商人将粮食运入江苏,稳定了灾民的情绪。并针对战乱期间江南地区商品流通不便,便采取了便利可行的钞票法。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乔松年被题为两淮盐运使,他设法招徕盐商,恢复盐商贸易,确保了江北大营镇压天平天国的军饷。而随着天平天国和捻军起义被镇压后,乔松年转而治河。但近二十年的军事生涯和治河工程的艰巨任务,使他身心交瘁,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病逝,清廷根据他一生的“业绩”,赠其太子少保,谥号“勤恪”。 乔松年值得肯定是他要求民族自卫、坚决抵御外侮的立场。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他们在协助清军镇压上海小刀会之后,又步步紧逼软弱的清政府,英法联军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借口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清廷忠臣的乔松年闻讯后,怒不可遏,立即上书,请求督兵,以抗击列强。但由于英法利用近代化军事装备的优势迅速攻入北京,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因而使得乔松年的愿望未能实现。 形势的需要将乔松年推上了军事舞台,但不可否认的是乔松年也是一个正统的儒者。在战争余暇,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同时著书立说。在其《论语浅解》中,乔松年认为治国的根本是对人民实行纲常教育,人人奉行“礼”,便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各自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人们便不会产生份外的思想和欲望,更不会举行农民起义。并希望从各方面加强对孔子的崇拜,以达到稳定封建秩序和封建统治的目的。这是他思想僵化的一面。但同时,乔松年受明清“经世致用”的影响,也赞同讲求实用、进行变革的观点。面对国门被开、社会矛盾迭生的现状,“天朝上国”的弊端完全展露,遮遮掩掩已经不能麻醉人们的精神,务实的乔松年同洋务派一样,主张在中国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变革,但这种变革只是一点一滴、不触动政府威严的变革。并且主张“君民一体”“民生为先”,反对空洞的口号,提倡切实的行动。 总之,乔松年一生转战疆场,为重新整顿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而效力,为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而奔波,是历史上反动的一面;但在国家主权面临外来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时,又能挺身而出,也是值得肯定的。他既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又是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忠臣形象。
乔用迁:(生卒年待考),湖北孝感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嘉庆进士。曾协助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历任广东按察使、山西布政史、贵州巡抚等职。
乔信明:(公元年),湖北大冶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学校排长,政治营队长,闽浙赣军区第五分校政治队队长,红十军第八十二团团长,红七军第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北上抗日先遣队第八十八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教导团大队长,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参谋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挺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乔清秀:(公元1910~),女,本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著名近代河南坠子演员。 乔清秀一家四口靠种田为生。父亲染上大烟瘾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苦。1915年秋,为了弄到买鸦片的钱,父亲竟狠心将已有身孕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卖给了人贩子。得着信后,金秀娘连夜带着两女儿逃到了河北大名县南关的娘家。第二天,当父亲来要人时,金秀的姥姥说:“你也甭把她们卖给人贩子了,我给你三串钱,权当卖给我了!以后,她们娘仨是死是活,跟你没关系了!” 1923年春,村里来了个说坠子书的年轻人,像磁石般地吸引着金秀。一天,她鼓起勇气让姥姥带着她找到说书人:“俺爱听你的坠子书,俺也想跟你学,你要不?”年轻人上下打量了一下金秀,说:“你先唱几句我听听。”金秀刚唱了两句,年轻人就说:“行了行了,你这嗓子是块唱坠子的好材料,我收了!”从此,金秀正式拜师学唱河南坠子,取艺名乔清秀。那年轻人就是后来和她共同创立乔派坠子,并成为她丈夫的乔利元。 从拜师学艺那天起,乔利元就对乔清秀说:“我只能给你打个底子,你不要学我,要唱好,就必须创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凭着对河南坠子的热爱和聪颖过人的天赋,乔清秀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坠子的基本唱腔,还在传统坠子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女腔,成为创造河南坠子女腔的第一人。 1925年秋,乔清秀在邢台首次用新腔唱了《韩湘子渡林英》、《小寡妇上坟》、《蓝桥会》三个小段,连演一个月,场场博得满堂彩。还有人送来了牌匾,上书:“盖河南”三个大字。于是,“盖河南乔清秀”迅速被观众叫响。一石激起千层浪,坠子前辈及同行听了都很不服气,乔清秀在石家庄演出时,就有洛阳、开封等地的许多艺人纷纷来到石家庄,在其他园子演出,名曰“打擂”。尽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阻挡涌向乔清秀的观众。 1929年春,天津玉茗春茶楼因演出梨花大鼓上座不好,经理吴玉麟听说石家庄出了个唱坠子的女演员,就亲自赶到石家庄以探虚实。他连听三天乔清秀的坠子,亲眼目睹了观众的狂热,当场就与乔清秀签了四年的演出合同。就这样,年仅20岁的乔清秀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闯进了曲艺的发祥地――天津卫。 在玉茗春,乔清秀头一天日场唱的是《二打天门》,夜场演的是《五虎平南传》,得到天津观众的初步认可,但她总感觉场面还不如石家庄火爆。演出间隙,到其他园子看同行演出,细心的乔清秀发现天津观众更喜爱小段儿节目。于是,当天晚场,她就在大书前加唱了小段《三堂会审》,一曲未终,掌声雷动,场子何止是“开花”,简直就是“炸场”了!自此,乔清秀遂改唱大书为演小段儿,在天津卫站稳了脚跟。在以后的四年中,天津观众只要想听坠子必到玉茗春,玉茗春成了“乔派河南坠子的摇篮”。 1934年后,乔清秀又先后到北海楼东升茶社、玉壶春、小梨园等园子演出。特别是应鼓王刘宝全之邀,在小梨园与他并挂头牌,这一绝无仅有的曲坛佳话,更使乔清秀名声大噪,蜚声京津地区。和1937年,驻上海的美国亚尔西爱胜利唱片公司继昆仑唱片公司之后,特邀乔清秀、乔利元灌制了《洛阳桥》、《兰桥会》、《吕蒙正赶斋》等17张双面唱片,乔派坠子随之传遍大江南北。 “认认真真卖艺,清清白白做人”、“卖艺不卖身”是乔清秀的做人的准则。生来无媚骨的她从不屈从于权贵,她常说:“我们是靠自己的本事唱出来的,绝不能走歪门邪道,在台上不能笑场,更不许向观众抛媚眼,我们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让观众尊重。” 玉茗春合同期满后,乔清秀转到北海楼东升茶社。有个军阀师长天天来捧场。一日,他在国民饭店叫乔清秀的堂会,演出结束该结账时,他要清秀单独留下陪他吃饭。乔清秀说:“您也许还不知道,我有个做人的原则,卖艺不卖身!您可以不给钱,但我必须走!”说罢就往外走,军阀的手下拦住了她的去路,军阀也变了脸,“嗖”地拔出手枪。面对乌黑的枪口,乔清秀一字一顿地说:“要想让我留下,只有开枪打死我!”军阀被乔清秀的一身正气震慑住了,只好放她们回去。但在第二天,军阀带人砸了北海楼,乔清秀包赔了所有损失。 在南京鸣凤茶园演出时,蒋中正点名要乔清秀出堂会。乔利元听后非常紧张,一大早就忙召集人,选节目,反复排练,一直忙到午后,还一再嘱咐说:“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别让他挑出错来。”下午,乔清秀一行来到蒋中正的官邸,同来的还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演员,所有人都诚惶诚恐地提着心。惟有乔清秀镇定自若,她落落大方地把曲目单递给了蒋中正,蒋中正看罢在征求了身边夫人的意见后,点了一段她的《韩湘子拜寿》。一曲终了,赢得满堂掌声,宋美龄把她招呼到跟前夸道:“你唱得好,人也好,你身上没有艺人的轻佻,有的是一身正气!我很喜欢。” 1935年,刘宝全在上海大中华饭店演出时,园子里只坐了半堂座儿,鼓王一时无法收场。正在为难之际,听说乔清秀在南京夫子庙鸣凤茶社演出,于是他就连夜乘火车来到南京,亲自将乔清秀接到上海。乔清秀三天打炮节目演出后,园子上了满堂座儿!黄金荣也闻讯赶来并送来帐子,上书:坠子皇后名不虚传。两天后,乔清秀与刘宝全应邀到黄金荣家唱堂会,黄金荣观后连声叫好,给了赏钱后,还要留下乔清秀一个人陪他吃饭,被她一口回绝。从来没见过戏子敢对他这样的黄金荣气得面如猪肝色,但并未发作,扬扬手让她走了。后来有人问起,黄金荣说:“她的坠子我太爱听,对她下手我真是舍不得!” 1938年后,原本就有肝病的乔清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腹部胀鼓异常,只能靠白水泡馒头度日。虽寻医调治,但收效甚微。听人说奉天有名医善治此病,乔清秀遂有意赴奉天治病。1939年初,乔利元托人到奉天联系时,正赶上当地公余茶社邀角儿。一为乔清秀治病,二为挣钱养家,于是,乔清秀、乔利元及琴师康元林等一行八人乘火车北上奉天。到了奉天,乔清秀的身体状况不能演出,乔利元一边为她请医调治,一边带着三个养女月楼、喜楼和凤楼到南市场四海升平茶社演出。喜楼生得俊俏,被汉奸看中,演出后刚回后台,汉奸就硬要拉她下馆子。见此情景,乔利元忙上前拦阻说:“长官,我们是正经的艺人,卖艺不卖身。”喜楼也坚决不从,并趁机溜走躲了起来。恼羞成怒的汉奸遂带人在茶社里“巡视”,等乔家人打钱时,谁敢给钱他们就打谁。不得已,乔家只得躲到一些小园子演出。1940年初,乔利元的儿子乔文波带着乔清秀的母亲来到奉天,多年未见,母女悲喜交集,相拥而泣。过了年,老母要回老家,病情稍好的乔清秀要为她筹集一笔养老金,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遂与公余茶社联系,乔清秀决意从大年初五开始登台演出。海报一经贴出,乔派坠子的热心观众奔走相告,三天就卖了一星期的票,演出场面更为火爆。演出第二天的一大早,宪兵队发来请柬,要乔清秀携女前往陪酒,乔家并未理睬。二场时又请,乔家仍不理。第三场演罢,乔利元与乔清秀刚回旅馆,宪兵队就将旅馆团团围住,声称要搜查“八路的探子”,在未发现任何可疑分子后,竟将乔氏夫妇强行带走。 在宪兵队,乔清秀和乔利元分别被关在楼上、楼下。乔清秀被押三天,在挨了几个嘴巴后被放了出来,行前没见丈夫出来,就问宪兵:“我丈夫呢?我们一起来的,为什么不让一起走。”宪兵凶恶地说:“有人报告他私通共匪,还得继续审问。你回去听信儿吧!”几天后,仍不见乔利元回来,乔家正在着急等待之时,宪兵队突然再次来到旅馆,声称乔利元跑了,反向乔清秀要人。宪兵队走后,乔家四处打探乔利元的消息,均无音讯。一天,宪兵队做饭的大师傅慌里慌张地跑来旅馆说:“你们快跑吧!乔利元让他们打死了,早就拖到拉死岗子埋了。他们还商量着要对他的儿子下毒手呢!”乔家人听后只有暗自垂泪而不敢告诉乔清秀实情。第二天,抓兵的就来了,点名要抓乔文波,幸亏头天晚上他躲出去了,才幸免遇难。自此,他改名换姓到力生汽车行当小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乔清秀精神几近崩溃,终日在大街上寻访路人,逢人便问:“您知道乔先生在哪儿吗?”乔家人想,这样下去,乔清秀也非得命丧奉天不可。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她才答应暂回天津。谁料,宪兵队又四处堵截,不准乔家离开奉天。后费尽周折,在同行的掩护下,1941冬,他们才化装逃回天津。这一惨案震惊了全国的杂耍艺人,此后较长一段时间,艺人们一直视东北为畏途而不敢擅入。全国解放后,当年参与杀害乔利元的汉奸金四、李广陵等均被人民政府镇压。 回津后,乔清秀暂住天晴茶楼后台,先后出演于小梨园、大观园、庆云戏院等园。还曾应邀到北京三庆戏院、西单吉祥剧院及茗园演出。从京返津不久,她便旧病复发,卧床不起。这时,胜利唱片公司要为她灌制红楼十三段。乔清秀听后非常兴奋,她挣扎着要人送她去上海,但她连站都站不住了,又怎么去遥遥的上海呢?后唱片公司知道乔清秀的身体状况后,决定将录音机器运到北京灌制。正在协商之时,乔清秀的病情突然恶化,不久即撒手人寰。 为使乔家后继有人,在病榻上,她做主为儿子乔文波、养女乔月楼办了婚事。完成心愿后,她茶饭不思,终日躺在床上听乔利元的唱片,低唤着亲人的名字。家人见她不行了,就把乔利元在奉天被害的实情告诉了她。她听后说:“我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一直不敢问你们,怕从你们嘴里得到证实,现在好了,我也要随他去了,快要跟他见面了。只是,你们要记住这血海深仇,一定要为乔家报仇!”她又把乔月楼叫到床边,握着她的手说:“往后乔家这一大家子人可就全靠你了,文波不是我亲生的(乔利元与前妻所生),身子弱,能力差,今后不论发生什么事儿,你千万不要离开他,一定要照顾好他!我把我的本事全都传给了你,你一定要把乔派坠子一代一代传下去。”乔月楼使劲地点着头,眼泪无声地流着。如今已是八十四岁的乔文波依然身体健康,与八十三岁的乔月楼共度着幸福的晚年。 1943年农历1月13日,阴云密布,冷风阵阵,乔派坠子创始人,河南坠子的杰出艺术家,在天津四合轩胡同六号院,在播放着乔利元和她合唱的欢快、活泼的乔派坠子声中,含恨悲愤而死,年仅三十四岁的一代坠子皇后,就这样悄然离开人世。乔冠华:(公元年),别名乔木;江苏盐城人。著名现代外交活动家、国际政治军事评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外交部长。 乔冠华五岁时入其二叔乔守清的家塾读书。乔守清治学严谨,学生要求一丝不苟,乔冠华学习也很勤奋刻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无不熟读如流。 十岁随二哥冠鳌进入设在裴刘庄的三丰市第一小学读高小,十二岁小学毕业,随后在亭湖中学、淮美中学和钟南中学读书,四年读完了中学六年的功课,在淮美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读书社,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1927年夏,北伐军抵盐城时,他和读书社成员在淮美中学举行了欢迎大会。十六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在学生中大胆揭露蒋中正不抵抗政策的反动实质,发动同学撰文控诉国民党葬送国土及杀害进步青年作家的罪行;1933年去日本留学时,曾参与日共的秘密活动,被日本警方逮捕并驱逐出境;后去德国留学,参加了中国留德学生抗日救亡组织――反帝大同盟的活动;二十四岁获得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乔冠华从德国留学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在香港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香港《时事晚报》主笔、《华商报》、《大众生活》编委等职。1941年香港沦陷前夕,他又奉命到达重庆,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在香港、重庆期间,乔冠华撰写了不少精辟的政论文章,纵论国际和国内形势。毛泽东曾说:“乔老爷(乔冠华的爱称)的一篇国际述评文章,可顶战场上的几个坦克师”,评价之高,于此可见。 抗日战争胜利后,乔冠华随周恩来赴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同时负责创办英文版《新华周报》。至1946年年底,奉命再赴香港,先后担任香港工委委员、《华商报》社务委员、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外交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外友协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 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有1950年10月,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乔冠华曾受命代表新中国赴纽约,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的讨论。随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外交家多次出国访问,参加两次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中苏边界谈判等活动。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央即委派乔冠华为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11月15日,他代表新中国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坛。从那以后,直至1976年的历届联大,都由他担任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新中国外交扬眉吐气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最辉煌灿烂的历史时期,而于乔冠华个人来,也是他外交生涯进入顶峰的阶段。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外友好协会顾问。 1978年10月乔冠华被确诊为肺癌,日上午10时40分,乔冠华带着晚年的几个遗憾:回忆录未得写成、《乔冠华国际述评集》未看到出版,故乡未得重返而溘然长逝了,终年七十岁。 乔冠华一生个性鲜明,他秉性旷达,恃才傲物,浪漫洒脱,不拘小节,常在饮酒赋诗之间,挥毫大作,曾是国际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妻子:章含之,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章士钊之女。
乔 石:(公元1924~今),原名蒋志彤;浙江定海人,生于上海。著名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原常委。 1940年参加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参加组织上海学生运动。 年任上海南方中学、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委员、书记,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干事,在华东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淮南华中局城工部调训班学习。 年任上海地下党学委中学区委组织委员、中学分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上海地下党学委总交通,上海地下党新市区委副书记,上海市北一区学委书记。 年任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市委青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 年任鞍山钢铁建设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处长,酒泉钢铁公司设计院院长兼钢铁研究院院长,酒泉钢铁公司陕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 年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 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副局长,局长,副部长。 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1983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985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年5月任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198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1987年当选为中纪委书记。 1989年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1991年兼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 日~日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1996年4月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96年4月被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退休。 妻子:郁文。有两子两女。
乔恒志:(公元年),辽宁辽阳人。著名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烈士、战斗英雄。 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卫生员、班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先后立大功四次。1948年10月在锦州战役中,随突击部队前进,冒着炮火抢救了五十多名伤员。在部分部队失去指挥时,他自动组织打垮国民党政府军的反扑,守住阵地,掩护伤员安全转移,获战斗英雄、红色救护员称号。 1905年4月海南岛战役中,带两名卫生员,在敌火力封锁下,抢救了四十名伤员,先后立大功六次,小功两次,荣获“红色青年救护英雄”称号。同年9月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看护长。 在朝鲜龟头洞战斗中,率救护班冒着美军炮火,将三十三名伤员转至安全地带。11月在博川东坪洞战斗中抢救伤员时牺牲。后被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
乔佩娟:(公元1932~今),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 1941年起在齐齐哈尔市先后读小学、中学,1947年任解放区齐齐合尔文工团团员,194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团员。 1950年入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本科班学习,1953年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1954年任总政歌剧团团员、演员队分队长,1960年入上海声乐研究所进修,1965年任中国音乐学院讲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调回总政文工团任排演场干事、党支部副书记、团直总支部副书记;1974年任总政文工团《万水千山》剧组领导小组成员、总支部副书记,1979年任总政歌舞团副政治委员兼合唱队政治委员、合唱队党支部书记、团党委委员,1983年任总政歌舞团政治委员、团党委书记;198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副书记;1992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院党委书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咽音学会常务理事。 乔佩娟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政治委员后,同时兼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她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因为学院的讲师大多已到中年,许多同志很有成就,可每当评定高级职称时,名额总是有限。一到这个时候,乔佩娟既坚持评审工作的高标准,做好思想工作,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尽可能地多争取名额。对于教师们的级别、待遇、住房、福利等问题,乔佩娟总是想尽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那些年,解放军艺术学院芬芳满园,桃李满天下。人们都说,硕果里倾注了乔佩娟的热汗和心血。 乔佩娟寄语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的旅途也是短暂的,而党的事业是伟大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矢志不渝地去奋斗。人活着就要树立一个志向,把一生献给党,献给祖国,把自己与党、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 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乔清晨:(公元1939~今),河南郑州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上将。 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十九师师长,空军第四军副政治委员,空军西安指挥所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 1999年1月任空军政治委员。2002年5月任空军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乔 良:(公元1955~今),祖籍河南杞县,山西忻州出生。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教授。 出生于军人家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大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学徒工;1972年12月入伍,在兰州空军政治部电影队任放映员;1974年2月在航空兵某师教练机中队任地勤机械员;1975年12月在兰州空军政治部俱乐部任电影修理技工;1978年9月任兰州空军政治创作组创作员;1984年考入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1986年插班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1988年毕业,获北大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兼任空政创作室干事,获授空军中校军衔;1991年9月任空政创作室副主任;1993年3月被总政高职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军首批“一级文学创作”。 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2006年7月晋升空军少将。
乔 崖:(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乔永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部长。 乔泰阳:(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跟帖时间& 15:24:06&&&&跟帖用户&
乔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学先经术;望重威严: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高邮人乔执中,字希圣,进士出身,通经术。初官须城主簿,王安石执政时,推荐他编修《熙宁条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为官宽厚,有仁爱之心。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乐平人乔宇,字希大,成化年间进士,明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宁王朱宸濠反叛时,他严为警备,使朱宸濠不敢向东发展。世宗时官吏部尚书。 相推文惠;邑号神君: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大臣乔行简,字寿明,婺州东阳人,宋绍熙年间进士,历官淮南转运判官、宗正少卿、秘书监。宋理宗时上疏论朝政得失,提出任用人才,“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后升任吏部侍郎、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当时朝中议论要收复河南失地,他提出异议:国力不足,恐引起农民起义。晚年任宰相,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鲜卑前部人乔智明,字元达,少年时父母双亡,成年后以德行著称。历任隆虑、共二县县令,百姓多喜爱他,号称“神君”。后依附西晋成都王司马颖,先后任辅国将军、折冲将军。永嘉之乱中,又跟随刘曜攻长安,被晋军所杀。
2.五言通用联: 已漏风声罢;持绳也不禁: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女诗人乔氏《咏破帘》诗句联。
3.六言通用联: 为官厚宽有仁;铃政声望犹高: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进士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子安石执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宋绍圣初年,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他宽厚有仁,屡典刑狱,雪活甚众。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尚书乔宇,字希大,乐平人。成化进士。武宗时官南京兵部尚书,宸濠反,宇严为警备,宸濠遂不敢东。世宗初为吏部尚书,铨政清一,声望日高。 壮士同偕小凤;淑女俱配乘龙:全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名人乔公之女大乔、小乔。《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乔,原作桥。
4.七言通用联: 乔公女生成国色;碧玉奴死报主恩: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乔公生二女,都有国色。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冯翊人乔知之,武后时官至左司郎中。有婢女碧玉(又名窈娘),貌美又善歌舞,被武后的侄子武承嗣夺去。乔知之又怨又惜,作《绿竹篇》以表达感情,暗地里转送碧玉。碧玉看了,感愤而自杀。
5.八言以上通用联: 居官卅年,天下清正;历令二县,郡邑爱深: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封疆大吏乔光烈,上海人,被任宝鸡令,修成惠民渠,劝民蚕桑,后人称”乔公桑“,累官湖南巡抚,居官三十年,洁己奉公,誉为天下清正吏。下联典指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拆冲将军乔智明,鲜卑前部人,字元达,长以德行著称。晋成都王颖辟为辅国将军,历隆虑、共二县令,民深爱之,号为“神君”。跟帖时间& 15:22:33&&&&跟帖用户&
乔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泗水乔氏字辈:“建允修尚志元立友吉长景显仪威令国运承续昌”。 山东荣成乔氏字辈:“廷聚文学昌辉茂克行邦山海通吉祥万年兆序礼”。 山东日照乔氏字辈:“令瑞祥侦永”。 江苏彤徒乔氏字辈:“广林秉文国鸿延旭兴德佰颜威明少廷宪人登科”。 江苏乔氏一支字辈:“庆远荣华泽康定宗祖贤”。 安徽枞阳乔氏字辈:“春华秋实东”。 湖南株州乔氏字辈:“世德绍良始家声肇卫新命道盛庭用莴庆正光明启迪文礼运大开日升平宗风千古秀孙支万代宁”。 乔氏一支字辈:“包太必益楚世光启廷之大开明先志宏昌克永承国正天兴顺宗相礼义定”。 资料有待补充。跟帖时间& 15:20:58&&&&跟帖用户&
乔氏的家谱文献 --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清)乔用迁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孝感乔氏族谱四卷,(清)乔用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载记二卷,(清)乔松年辑,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显月斋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梁国乔氏世谱不分卷,(清)乔廷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乔松秀抄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盂津绩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卷。 续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不分卷,(清)乔镛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清)乔阶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介休乔氏宗传九篇,(清)乔元椿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大学图书馆。 云阳汤纲洲乔氏七修宗谱六卷,(民国)乔大志等主修,乔贤玉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善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乔氏宗谱八卷,(民国)乔先格主修,乔先信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民国)乔明晰编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金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博山乔氏家谱三卷,(民国)乔廷权、乔廷恒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友堂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跟帖时间& 15:19:52&&&&跟帖用户&
乔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梁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2.堂号: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文惠堂:资料有待补充。 纯洁堂:资料有待补充。 在中堂:资料有待补充。 三友堂:资料有待补充。 善益堂:资料有待补充。 金陵堂:资料有待补充。跟帖时间& 15:18:45&&&&跟帖用户&
乔氏的迁徙分布 -- 乔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八位,人口约二百零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3%左右。 乔氏最早出现于少数民族之中。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北方匈奴贵族有乔氏,代有辅相(宰相)。 东汉时期,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遂与汉人相融。 晋朝时有个乔智明,系出鲜卑族。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视为汉族乔氏始祖,陕西西安(西魏都城)即为其族人发源地。此支黄帝后裔乔氏族人早在东汉时已分居于今安徽潜山、河南商丘等地。桥勤曾官仕北魏、西魏,可见其族人南北朝时又有散居山东、陕西等地者。其中以河南商丘一带人丁最为兴旺。 隋、唐时期,乔氏族人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河南商丘乔氏已成望族,以“梁国”为其堂号。 五代时期,乔氏人口剧增。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 宋、元时期,北方乔氏族人有避金人、元人之兵祸而南下者。此期间,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入载青史。如宋朝有高邮(今江苏高邮)进士乔执中。东阳人(今浙江东阳)乔行简,封鲁国公。元朝有戏曲家乔吉入居浙江。 明朝有大槐树乔氏东迁山东、河北,西入陕西,南下河南、江苏等地。 清朝有沿海乔氏族人入台,进而迁徙海外者。另外,明清之际,乔氏名人以盛于前代之势涌现,此期乔氏族人达到历史最为鼎盛时期。 今日乔氏族人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为多,这四省乔氏约占全国乔氏人口的65%以上。跟帖时间& 15:15:35&&&&跟帖用户&
乔氏的各支始祖 -- 乔南隐:先祖原籍河南睢阳,属古梁宋地,宋室南渡时由汴至临安。始迁祖:乔南隐,元时避兵乱迁居上海百曲里。是为梁国乔氏始祖。 乔 月、乔彦衡、乔元季:乔月世居上海南汇鹤沙里,月之孙彦衡,元季迁上海邑治。是为上海诸派之祖。 乔智朗、乔 瑞、乔永甫:世居东阳,四世孙瑞;迁至京口。二十一世孙永甫,明朝由京口再迁去阳汤纲洲。是为云阳汤纲洲乔氏始祖。 乔古村:后分儒仕公、侍御公两支。 资料有待补充。跟帖时间& 15:14:18&&&&跟帖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乔石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