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冲锋舟舟要上牌吗?上牌会因为有长度或重量材料规定商牌吗?驾驶雅马哈冲锋舟舟需要拿证吗?多谢!

2007届海口景山学校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报告,冲锋舟的驾驶及水上救生 组名:&&&& 冲锋组组长:&&&& 张瑞龙组员:&&&& 邓杰菘&&&&&&&&&& 毕凡张越棋周伟陈欣欣田霆赵力锋姜源指导老师: 何海斌-----------目录-----------前言???????????????????????(1)实践活动计划表?????????????(2)实践活动具体时间表?????????(3)个人心得???????????????????(4)老师评语??????????????????(18)总结??????????????????????(19)相片集????????????????????(20)网上摘录??????????????????()&&&&&&&&&前言为了响应近期教育部对我校初、高中生下达的有关素质教育文件的号召,我校开展了以“走向社会,勇于实践”为主题的活动。为了充分体现本次活动的中心灵魂,作为海口景山学校高二(3)班第二实践小组的组长,我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加上不久前发生的“达维”台风的袭击,给海南带来911亿的经济损失(摘自《华夏时报》),激起我对救生这一项目的兴趣,所以我决定以水上紧急救援作为此次活动的内容。冲锋舟的驾驶是抗洪抢险的基本技能之一。冲锋舟在战斗时可以迅速将部队小分队和轻装备运送通过短距离的江、河、湖、海进行战斗,平时可用于训练部队和执行抗洪抢险任务。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它可用于执行水上救生和按指定线路运送救援物资或转移受灾群众等任务。所以我又决定以冲锋舟的水上紧急救援作为研究对象。我便去部队联系,在定安县的南渡江附近,我找到了当地的部队官兵,并顺利的借到了一艘冲锋舟,做为我们这次活动的目标。&&&&&&&&&&&实践活动计划表日期内容10月上旬制定研究课题10月中旬筹划活动10月下旬参加实践11月上旬整理资料&&&&&&&&&&&&&&&&&&实践活动具体时间表活动时间地点参与者活动内容&10月4日―&―10月7日学校全体组员商定研究课题10月8日组长家组长搜索救生知识及情况、南渡江水汶&&10月16日―&―10月21日&&学校&&&全体组员商定时间、路线、吃饭、活动等具体事项并各自装备(如:带衣服、相机、录音笔等)10月22日学校―定安南渡江畔全体组员前往南渡江参加社会实践&10月30日―&―11月26日学校―组员家中全体组员搜索资料,整理记录,写个人心得&&&&&&&&&&&组长:张瑞龙&&“走向社会,勇于实践”的活动开始了,我们以南渡江上的救生作为体验内容。南渡江是海南省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其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落差703米,由于全程降雨量大且河道狭小,7-10月为南渡江的洪水期,对沿岸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这里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最佳地带。在2000年百年不遇的抢险救生中,冲锋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3000多人,物资45吨,为人民群众挽回近100万元的损失。因此,我们决定把冲锋舟作为救生体验的工具。10月8日星期六,我联系了定安县的部队,找到了当地的“抗洪英雄连”,在当地部队官兵的配合下,顺利地借到了一艘号码为98364号的40匹马力的冲锋舟。据说,2001年南渡江发生洪涝时,这艘仅容10人的小艇竟然在一天之内救出落水群众二百余人,并为灾区运输了大量的物资,可谓是把冲锋舟的快捷性和机动性发挥地淋漓尽致。连长又给了我一个惊喜――这艘就是当时的“功勋号”。借到船后,我们全体成员都十分兴奋,并商定了具体的时间,定在了22日。于是我们提前一个星期做了周全的准备,包括路线、时间、吃饭等具体事项。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我们期待着22日的到来。日早上,我们全组成员经过汽车漫长的颠簸,来到了海口市郊的南渡江救生队的营地。我们受到了兵叔叔们热情地迎接。不一会儿,我们跟随着他们向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出发。来到了南渡江边,指导员为我们介绍了有关操舟及救人知识。讲解完后我们组员立刻分为了二个小队。第一小队有:我、周伟、邓杰菘、毕凡和张越棋;第二小队有:陈欣欣、田霆、赵力锋、姜源和学校一位老师。我们每人穿上一件救生衣后就上舟出发了。在行舟的时候,我们轮流操纵冲锋舟上下游来回一趟,练习了一下怎样操纵冲锋舟。由于冲锋舟的方向不好掌握,方向盘向左转,舟会向右走;方向盘向右转,舟会向左走,再加上笨拙的操作,好几次我们差点一起成为落水者。来到了水面比较平静的江中,我们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演习怎样抢救落水者。通过指导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两种救人方式:一种是年轻力壮的落水者,救生员把系好的绳子丢给落水者,再拉他上来;另一种是老人、小孩及没有能力自救的落水者,救生员要把绳子系在自己身上,跳下水把落水者救上来。我们小队商量了一下,由于我们全是年轻力壮的人,所以决定选择第一种救人方式,让两个人水性较好的人假装落水,然后把系上绳子的救生圈丢给他们,再拉他们上舟。选好方式后,我们把眼睛一致盯住了周伟,慢慢地向他接近,在他绝望的喊叫声中成功地把他推进了江中。正在大家暗笑奸计得逞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周伟和张越棋号称405双杰,怎么能让一个落水而另外一个还安全地站在舟上呢。我偷偷地走到张越棋的后面,想着他还在奸笑的脸,就这么一伸手,夹带着尖叫的声音 ,“扑通”一声,405双杰双双落水了。指导员接着给我们讲解:由于舟身很小,如果救生员都站在一边拉落水者的话会很容易连舟人都翻掉,所以只要一个人去拉落水者,另外几个人必须站在舟的另一边来平衡冲锋舟。然后,指导员、毕凡和邓杰菘三人坐在冲锋舟的另一边,我把系好绳子的救生圈先丢给周伟,把他拉到了舟边,随后我伸出手用力地拉了他一把,结果没把他拉上来,舟身倒是摇晃得挺厉害,原来是由于我在舟上,着力点太少,加上他在水里衣服都浸满了水加重了重量。情急之中,周伟抓住了舟边,先把一只脚伸上来,然后我再慢慢地把他拖上了舟,接着用同样的办法,我把张越棋也拉了上来。由此我想,现在只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救人已经觉得很难了,救生员要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救人岂不需要更大的勇气、智慧和面对更大的危险。这次活动在紧张、刺激、欢笑中结束了,我们驾驶着冲锋舟回到了岸边。指导员为我们总结了几句话:“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活动,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也希望下次能再和你们一起活动。”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救生员的崇高精神,了解了救生的有关知识,又体验了救生员的艰难辛苦,我们都希望今后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也要更努力地学习来回报祖国。&组员:邓杰菘&10月4日,班主任何老师告诉我们有关即将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通知。我们听到通知后,开始进行分组。分组顺利结束后,我们开始商讨研究的课题,经过几个小时的商讨,最后我们决定以“冲锋舟的驾驶及水上救生”为研究课题。10月9日,我们可爱的组长到定安县去借冲锋舟。晚上,我们一起到组长家搜索网上的救生知识及南渡江的情况。10月16日―10月21日,我们一起在学校商定了时间路线晚饭、活动等具体事项并各自装备。10月22日早上7点50分,我们小组9人加上1个大人一同乘车向着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地――南渡江出发!一路上车子平稳地行驶着,在途中,组长张瑞龙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南渡江的水汶状况:南渡江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落差703米,南渡江7~10月为洪水期。我们记下后,就进入了休闲时间,车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还不时有人哼着小曲。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担当这次学习指导的救生队的驻地。一下车,指导员就走到我们面前:“欢迎同学们到部队来学习!”听罢,我们热烈鼓掌。我们向四周打量,看见了一辆绿色军用卡车,卡车上放着一艘冲锋舟,舟周围坐着十几个战士。过了一会,我们就驶向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地――南渡江。大约用了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南渡江。南渡江的江面不太宽,大概只有三百米,我们沿着下坡向下走,到了南渡江边上。指导员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操舟和救人方面的知识,例如:若想让冲锋舟向右行驶就得把操纵杆向左推,反之,则向右推;靠岸时要逆着水流的方向,低速行驶;救人时,按被救者的身体状况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当被救者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时,救身战士只要把系好绳子的救生圈扔给他,然后再把他拉上来。第二种:当被救者是幼儿或老人等体弱者,战士们必须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身上,跳下水把他们救上来。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要知道,在洪水中,时间就意味着生命。接下来,指导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救生衣,我们穿上了救身衣,数位战士把冲锋舟扛下了水,又把发动机抬到了舟上,并进行安装调试。一会,我们就坐在了冲锋舟内,我们几个轮流操纵了冲锋舟,坐在冲锋舟上,吹着迎面而来的江风,用手触摸着清凉的江水,溅起的浪花――那感觉就是一个“爽”字。为了达到实践的目的,我们选择了模拟第二种情况,特地让两个帅哥组员假装落水者,进行了模拟救生……通过这次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水上救生的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救生战士的艰辛!&&&&&&&&&&&&&&&&&&&&&&&&&&&&&&&组员:周伟&历史一刻10月22日,我们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来到了定安的南渡江边,我们上演了一幕极具挑战性的活动――水中救生。为了这项活动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南渡江边,天高气爽,天公作美,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指导员给我们介绍了南渡江的历史及他们队员的英勇事迹,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升,随后,他们又讲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如操舟和救人方面的知识。讲完后我们都穿上了救生衣,将队伍分成了两队,我很幸运的和队长张瑞龙分到了一队,和我们一队的还有张越棋、邓杰菘、毕凡。在指导员的再三强调要注意安全下,踏上了冲锋舟,开始了我们“伟大”的航行,我们轮流驾驶着冲锋舟在江面‘冲锋’,江水溅在大家的身上,是一种兴奋,是一种刺激。在驾驶完冲锋舟后,我们把船停在较浅的地方,开始了最具有刺激性的一幕――水上救生。大家在接到命令后都不约而同地向我靠近,“不!!别这样!!!”我绝望的喊着,很不幸,我被大家决定为被推下水的“落水者”,这是活动中的亮点,而我无可质疑地被选中了,为了组织,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付出再多的泪水,作出再大的牺牲,我也无怨无悔。随着“扑通”一声,我已经在“冰冷彻骨”的江中了,刚从水中冒出来,又是一声“扑通”,我急忙扭头,以为是“救星”到来,可一看,又是一位“难兄”,啊!天妒英才!405“双杰”双双落水,难到是天才也有错吗?(呵呵,有点自夸)不久后,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我们终于得“救”了。一次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水上救生就落下了帷幕。&&&&&&&&&组员:毕凡&&10月4日至10月7日,我们“冲锋”组全体组员在学校商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快艇的驾驶及水上救生。10月8日,借着放假的时间,组长张瑞龙乘车前往定安县南渡江去联系本次活动的工具―快艇。随后,我们全体组员接到了组长的好消息。联系成功!张瑞龙回到家后,上网查阅了水上救生知识以及南渡江的情况。10月16日至10月21日,我们全体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商定了活动的准确时间―10月22日,路线、活动期间的吃饭等问题,并分配了活动的具体分工。此后,大家都在积极准备每人的装备,我则选择了相机。10月22日早上7:50左右,我们探究性学习小组在张瑞龙组长的带领下,乘车向本次活动的目的地――南渡江方向出发!在去目的地的途中,组长张瑞龙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南渡江的水汶状况:南渡江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一路上,大家情绪高涨,都对此次活动充满了向往。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安全到达了南渡江,紧随其后的还有一辆墨绿色大卡车。下车后,我们终于看清了我们的乘坐工具――是一艘长约五米,宽约一点五米的蓝色快艇。随后,我们排成两队,听一位军官为我们讲解南渡江的情况和即将学习的内容。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快艇的真实姓名――冲锋舟。它由两部分构成,艇身和40马力的发动机。我们要学习的是冲锋舟驾驶和水上救生。我们穿上救生衣,首先在教官的指导下大家已初步学会了冲锋舟的驾驶,接下来就是学习水上救生了。水性较好的周伟、张越棋穿着救生衣跳入了江中,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救生器材抛给落水者,再由一个人驾驶冲锋舟向其靠拢,将其救上冲锋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学习,大家基本掌握了冲锋舟驾驶及水上救生的有关知识,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学习场地。在回去的路上,大家将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大家回到家后,将各自的记录整理起来,并结合了网上搜索的内容,写下了个人的心得体会。经过此次活动,使我们学会了很多,如冲锋舟的操作救生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家都希望以后多进行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组员:张越棋&日,班主任老师向我们下达了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并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我们组在三天的商讨之后,决定以“冲锋舟的驾驶与水上救生”为本次活动的主题。10月8日,我们组组长张瑞龙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他说他已在定安县租到一艘冲锋舟,并决定于10月16日正式开始活动。10月16日到10月21日我们全组成员在学校搜集资料,商讨事宜,为10月22日的活动做着准备。今天是日,星期六。早上,我们全组成员于7时50分开学校,乘车前往位于海口市郊的南渡江。在约一点五小时的颠簸旅途后,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南渡江边,初次涉足这样的青山绿水,呼吸到那种远离尘埃的新鲜空气,大家均为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了激动和向往。上午10点,在听完部队指导员热心而仔细的讲解后,又预祝我们这次活动取得完美的成功。指导员又给我们每人发一套救生衣,就让我们开始了这次活动。组长把我们分成两组,轮流上艇活动,我有幸与张瑞龙、周伟、邓杰菘和毕凡等人一组,进行本艇的初次体验。今日的南渡江水面还算平静,但坐在已发动的冲锋舟上,我还是有点眩晕,大概是不识水性的缘故吧,冲锋舟行使平稳后,指导员就让我们轮流操纵,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紧握操纵杆,心中默念着操舟的技术要领:“向左转弯时向右扳操纵杆,向右转弯时向左扳操纵杆,转弯和停靠时要减缓航速,冲锋舟要逆流靠岸。”加大了油门,小艇便乘风破浪向前驶去。初次驾驶,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熟练,不过在指导员的耐心纠正下,几圈过后,我已经能够准确的驾驶冲锋舟驶向指定位置了。当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已成功的常识驾驶过后,我们开始了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水上救援。上午11时整,我们将船停在了河中央,并按事先的“预谋”将405双杰――我和周伟推下了船,他们遵照水上救生:“对身强力壮的落水者掷以救生圈令其自救”的原则,将救生圈抛给了我和周伟,我们落水者不负众望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了船舷,自救成功。中午12时30分,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活动,再次聚集在江边,在合影之后,便乘车返回了学校。这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所产生意义却是巨大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在洪水来临之际,冲锋舟对等待救援的群众的重要,更加体现了在千钧一发之际,解放战士的英勇,无谓以及急于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心情。这次活动对我的教育是深刻的,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从而鼓励着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组员:陈欣欣&10月初,我们“冲锋组”全体成员在学校商定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冲锋舟的驾驶及水上救生,大家都期待着活动的那一天。10月8日,经过组长张瑞龙到定安县南渡江的联系,我们借到了活动工具―冲锋舟,我们接到这个消息都兴奋不已。组长回到家后,搜索了有关水上救生和南渡江的知识。10月中旬,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我们终于把活动时间、路线、吃饭等问题以及具体分工10月22日,早上7:50,我们驱车前往南渡江,在去目的地的途中,组长张瑞龙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南渡江的水汶状况:南渡江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 一到目的地,指导员便给我们讲解研究课题的意义,例如冲锋舟的驾驶方式,水上救生的注意事项,如何按规定路线输送救援物资,转移受灾群众等。& 接着开始进行活动。首先,我们分成两组,我,田霆,姜源,赵力锋和随队老师一组,其余人一组。第一项是,冲锋舟的驾驶,指导员给我们示范驾驶的技巧,接着我们五人每人轮流驾驶。最笨的是田霆,指导员教他往东,他偏偏往西,弄得我们在船上晕头转向,不过我做得还算过得去,呵呵。 第二项,水上救生。指导员给我们讲解如何水上救生,讲得很生动,快结尾时,姜源猛地把田霆推下水,这下使不会游泳的田霆急得“鬼哭狼号”,一会儿,他好象知道自己身穿救生衣,便安静下来。这时,自称水性超好的姜源,为了显示“英雄救丑”的伟大精神,下水救生,经过艰难的挣扎,姜源终于把田霆救上舟,可当他也想上舟时,不知是不是太胖不方便,还是怎么地,又滑到水里,几经周折,第二项才算完成。后来,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只能告一段落。通过最后的交流,我们从这次活动中增长了不少见识,希望有幸还能参加类似的活动。大家回家后,整理了各自的记录,并写下了自己的总结。&&&组员:田霆&10月初,我们接到老师布置的新任务―完成研究性学习。据说该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于是,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同学们自愿组建了4个小组。与我同在一组的有张瑞龙、姜源、周伟、张越棋、陈欣欣、赵力锋、邓杰菘、毕凡,其中张瑞龙为组长。接下来几天,小组成员们经商讨,最终确立了研究主题、活动地点、以及活动安排,次间,我们还查阅了不少资料,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后,我们决定于22日上午前往活动地点进行学习研究。时间飞快,22日早上7:50左右,我们小组一行人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乘车赶往目的地――南渡江。由于本人的过失,在集合时耽误了一些时间,于是组织上给了我相应的惩罚,让我坐汽车后备箱――这也正好解决了座位不够的问题,于是我顶着喇叭传出的巨大的音乐声,卧地毯,枕油箱,竟在颠簸和迷蒙中熬到了目的地。南渡江畔,秋风萧瑟,它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前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来自部队的指导员,他作了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介绍救生技巧、巡游时操纵冲锋舟的注意事项等,随后,便令绿衣战士们放船下水,装上引擎后出发。经再三强调注意安全湖,指导员才让我们穿上救生衣,十个人分成两拨,先后进行活动演习。我是第一拨进行活动的,除我以外还有姜源、陈欣欣、赵立锋。我们由指导员引领,平均坐于船两侧,准备就绪后就出发了,第一项内容是熟练冲锋舟,第一个尝试的是我,据指导员介绍说该引擎跟摩托车上的二冲程的汽缸一样,于是我就认为操纵船只是小菜一碟,可实际结果表明我是错误的,几次转弯我因未减速,查点致使翻船,而且由于操作不得力,溅了同志们满身水,自我以后尝试的人表现似乎都比我好,也许他们从我身上吸取了教训吧。第二项是练习水上救生,救生的对象是我,来抢救的人是姜源。不待我准备好,姜源就趁机把我推下了水,毫无防备的我没料到来得如此之快,一下水就呛了一大口水,好在有救生衣我才没有变得如此惊慌。接下来姜源也跳下水,然后拉着我,把我拖上了船,整个演习过程也不过五分钟,但真正的救生可没那么简单。因为在现实中,落水者不会有救生衣,且落水者不会那么镇定,导致救生难度更大。该项目也就到此告一段落。本次活动使我收益非浅,不仅增长见识,而且丰富了课外生活。这是一次成功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组员:赵力锋&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很兴奋,但同时也为选什么课题而烦恼。经过商讨,由于9月底“达维”台风的侵袭,海南受灾严重,于是我们决定把课题放在抗洪救生上,驾驶冲锋舟救人就成为了我们的课题。10月8日,组长张瑞龙前往定安县借船,为活动做准备工作。10月16日―10月21日,我们全体组员在学校商讨活动的时间,必带的装备、注意的事项以及活动的具体安排。10月22日,我们小组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早上7:50分,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后准时出发,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南渡江。南渡江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一个边防站,那里有我们的指导员和要进行学习的冲锋舟,本来欢歌笑语的我们下车后就变得严肃多了,毕竟我们面队的都是些军人,所以不免有些紧张,我们和指导员打了招呼后就和一辆载着冲锋舟的解放牌汽车上路了。又经过几十分钟的行使。我们终于到达了南渡江,下了车,站在高处俯视江面,只有二、三百米宽,由于泥沙堆积,有些地方沙子露出了水面。整体上看,江面很平静,但听指导员说水下暗藏杀机,暗流、旋涡很多。待船放下水后,我们分成了2个小组分别进行训练,首先我和田霆、陈欣欣、姜源上船,同时也有了三个军人上船帮助我们进行操纵。我们首先由兵哥带着我们兜了几圈,然后他对我们讲了操作的方法和技巧:驾驶冲锋舟和开摩托车有些相似,油门向前就是加速,油门向后就是减速,但需慢慢进行,不能操之过急。我们随后一个个都操纵了一遍,感觉就是爽,在江面狂奔。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后,就悄悄进行了第二个项目,跳水救人。在田霆在看江面的同时,姜源悄悄推了他一把,失去重力平衡的田霆掉进了水中。随后姜源也跳进了水中将落水的田霆救了上来。随后我们就驱船回到了岸边。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照了许多相片留念。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了许多东西,也使课余活动变得有趣多了。&组员:姜源&经过老师的通知,我们迎来了研究性学习。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分组,接着又讨论,我们组在10月上旬确定了我的研究性学习水上冲锋舟。过了一个星期,听说组长安排好了活动,我们自己还查到一些资料,来到学校大家讨论了活动事项、时间安排等,活动就在这个星期六上午即将开展我晚上没有睡好,太兴奋了,我星期六上午已经到了学校,我们大家准备出发,在张组长的领导下,搞我们的研究性学习。8:00我们乘着车出发了,目的地――南渡江!南渡江是海南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昌江县坝王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白沙、澄迈、定安、琼山等地,于海口市白沙门注入南海。全长341千米,流域面积7176平方千米,落差703米,南渡江7~10月为洪水期。在颠簸的路上,头有点发昏,但大家情绪高涨,在欢歌笑语中度过了一个小时,来到了某军区加油站,这里停放着一辆军用卡车,上面有一艘冲锋舟和若干个战士,这舟很帅,五米多长,一点五米左右宽。集合完毕,我们直开向南渡江边。等到了江边,大家听从了指挥,听了五分钟指导员的唠叨。听说在这个部队里的解放军全是抗洪英雄,佩服啊!大家都拿起已经准备好的救生衣,救生衣有两个面,一面是橙色,是在抗洪抢险中用到的,因为它容易识别;另一面是迷彩,是在两栖战中所用到的,因为这样不易被识别出。我们分为两组,我与几名帅哥靓妹五人一组。我们组上了船,在江中开来开去,第一项任务是驾驶冲锋舟,每个人在指导员的很紧张,但在救生衣的帮助下平静下来了,我这时有责任下水救他,在水中我本想阴他,但还是算了,在水里,指导员教我们如何救人,如何不被水淹,我听着指导员的口令,把田霆托上了船,我太重了,两个伙伴才把我拉上船,啊!凉风吹着好冷啊……在岸上,我们看着下一组的活动,他指导下,大家一个个上了这个好像很恐怖的驾驶位置。这个位置要坐在船舷上,自己来亲自驾驶。每个人都很出色,陈欣欣驾驶最佳。我们还在船上照了很多个人的相片。第二项任务是水上救生,这时大家谁都不愿意下水,我一下将田霆推下了水,田霆不会游泳,在水中们也很“帅”,活动结束了,大家照了许多照片作为纪念。在欢声笑语中返回了海口……经过了一天的活动,大家了解了战士们抗洪的危险,和一些冲锋舟驾驶的基本常识,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很深的体会。这次研究性学习非常的成功,学到了很多知识,永生难忘。&&&&&&&&&&&&&&&&&&&&&&&&&&&&&&&&&&&&课&&& 题冲锋舟的驾驶及水上救生组&&& 名冲锋组指导老师何海斌&评& 语&&&&& 长时间的策划,大量地搜集有关资料,数次请教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员,学习了不少有关水上救生的知识:1、&&&&&&&& 认识了水上救生的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用性。2、&&&&&&&& 了解了当地水上救生的现状。3、&&&&&&&& 认真学习了水上冲锋舟的驾驶技术,都能使用和驾驶水上救生设备。4、&&&&&&&& 大量网上调查。5、&&&&&&&& 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做社会义务宣传员。6、&&&&&&&& 做到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签字:何海斌组&&& 长张瑞龙组&&& 员邓杰菘、毕凡、张越棋、周伟、陈欣欣、田霆、赵力锋、姜源&&&总结&为了响应教育部对我校初、高中生下达的有关素质教育文件的号召,我们班级积极响应学校以“走向社会,勇于实践”的口号,并迅速成立了4个小组。我们9人以抗洪抢险为主题成立了“冲锋组”,准备以冲锋舟抗洪抢险做为这次活动的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长时间的筹划,并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多次请教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员,学习了不少水上救生的知识。1、&&&&&&&&& 认识了水上救生的意义和重要性及实用性。2、&&&&&&&&& 了解了当地水上救生的现状。3、&&&&&&&&& 认真学习了水上冲锋舟的驾驶技术,都能使用和驾驶水上救生设备。4、&&&&&&&&& 大量网上调查5、&&&&&&&&& 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自觉,社会上义务宣传员。6、&&&&&&&&& 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救生员的崇高精神,了解了很多救生的有关知识,又体验了救生员的艰难辛苦,我们都希望今后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也要更努力地学习来回报祖国。&&&&&&&&&&&&&&&福建顺昌洋口镇:一个乡镇的抗洪实录.cn 日15:03 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视窗6月23日电从昨日凌晨零时开始,福建顺昌县城大面积进水,阻断了县城与其他乡镇的公路,记者被困在县城以外的乡镇中,而昨日上午,记者进入洋口镇后,身后不断的泥石流,和前方高涨的洪水,将记者与灾民们困在了一起。  此时,洋口镇的所有出口都已被洪水切断,镇里停电,正一片漆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帮助记者联系到这里的电信机房,全镇只有这个地方能保证持续供电。而在电信公司门口等待开门的几分钟里,脚下的水已从脚踝没至小腿。而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再过两三个小时,楼下的水位还要上升1.5米,这意味着,记者发完稿时,已处在一个水中楼阁之中。  在发稿过程中,这里的人们已进行了充分的自救行动,他们加固了房屋,用绳索系牢船只等漂浮物,见到记者提着电脑和相机,他们主动帮助记者通过水路。  村民们告诉记者,1998年的洪灾他们安然度过,这次他们一定也行。  上午11时  洋口镇全民动员自救  11时,我们来到洋口镇,这是顺昌最大的一个镇,素有“小福州”之称。而此时,几乎整个镇区都浸在黄色浑浊的洪流中。  这时,这里的居民开始了抢救自家房屋的行动,大伙拿出自家的晾衣长杆,守在走廊上,盯着水面的漂浮物,如果有木块、树枝靠近房屋,他们立即将它支开。  渔民在此次自救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用渔船在过水的街区中游弋,做着相同的工作:帮助大家清除危险浮游物。11时30分,渔民们开始将自家的渔船从一个街区抬到另一个街区,他们喊着口号,互相鼓励:“快搬到了,加把劲!”一个渔民告诉记者:今年老是涨水,他们在打鱼方面没有多少收获,但此时,他们的渔船还真的能为大家做点事。  中午12时  学校边上一阵惊呼  正当人们还在用渔船清理建筑边的障碍物时,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叫,并指向远处的山坡,“山体滑坡了,就在镇小学上面!”许多人惊叫着向那个方向跑。  记者随着人群跑到洋口中心小学,刚刚发生滑坡的地方,是该小学的后山,滑坡的地点,还有一些关系该镇命脉的基础设施―――高压电缆、通信电缆。  人们最关心的是那里小学生们的安全。还好,在洪水来时,学校宣布放假,并取消了原定于6月23日的期末考试,滑坡发生时,只有少部分原本就住校的小学生住在那里。  干部和群众的奋力自救,使这次险情以最快的速度被遏制:至昨日下午1时40分,发生滑坡的地方,铺上了逾千平方米的防水布,以控制山体进一步发生险情。  下午13时  鹰厦线瘫痪  昨日下午12时55分左右,鹰厦铁路顺昌洋墩桥路段,一辆从邵武开往南平的列车刚刚通过几秒后,山体滑坡在铁路边发生了,泥石流从60米高的地方滑落,直冲到铁道上。该线铁路(鹰厦线250公里左右)停止通行列车。  抢修队伍迅速到达,展开抢修。但很快滑坡再度发生,泥石流再次从60米高处跌下,直冲掘土机,司机赶紧从驾驶舱里跳出,好在此次有惊无险。工程人员测算,在这个地点冲下的泥石流,有6000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从顺昌洋口站到下一个小站―――潘坊站,短短时间里6次山体滑坡。截至昨晚10时,鹰厦铁路顺昌段全线瘫痪,目前工作人员还在进一步抢修中。  15时27分  水库保卫战  15时27分,人群中又是一阵骚动:“快去水库,水坝怕是保不住了!”  这里的水库,指的是洋口镇上游的打铁坑水库,距镇区600米左右。由于山体滑坡,带下大量的树木,堵住了这个排洪通道,水位开始无休止地上涨,水坝告急。  清除淤堵物是件看起来简单、但相当危险的工作:作业点就在滑坡点的脚下,滑坡还在进行,随时有可能冲下的泥石流可能把作业人员埋进黄土中。  但洋口镇的人们还是决心保住这条水坝,他们分出人马,一部分用铁锹、钩子等工具清障,一部分退后观望山顶进行警戒,1小时后,人们顺利清除了障碍,保住了这条水坝。  16时25分  冲锋舟救了上百人  16时20分,南平武警的两辆军车运来了3艘冲锋舟,帮助解救洋口镇永福村的被困村民。  “救我出去!”在该村中山路40号,我们一行人突然听到了一阵苍凉的求救声。老人被困在中山路一条狭小的巷子里,巷子里积满了深不见底的黄泥水,他的呼救声得到我们的响应,老人快速而大声地说:“我住的房子开始在倒了……”  救人如救火,武警战士想也没想,立即纵身跳进深抵胸部的水里,并立即游向这名老人,并用最快的速度将该名老人背上冲锋舟。  经过连续奋战,这三艘冲锋舟先后救了上百人。(王小虎 郑建彬 王浩志 李洪兵 苏高龙) &&&&&&&&&&&&&一道冲不垮的堤岸 &本报记者 马玉瑛 郑葵葵& && &&& ▲因受台风“海棠”的影响,苍南县内多处地区被淹。温州军分区海防营官兵紧急出动两艘冲锋舟,开展大面积搜索,将受困村民接上冲锋舟,转移到安全地带。新华社发 刘峤 摄&&&&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从最安全的地带冲入最凶恶的险境,奋不顾身,全力抢救百姓的生命财产。&&&&近些、近些,再近些,人民子弟兵始终处在抗台救险的最前线。他们是台风中一道冲不垮的堤岸。&&& 靠近灾区,百公里外的冲锋―――老乡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台风“海棠”肆虐温州,狂风暴雨,一瞬间倾泻。&&&&7月20日凌晨1点,平阳县水头镇埭头村42名村民被困,需要紧急转移。&&&&灾情就是命令。接报,温州军分区海防营营长徐立军立即挑选出十名党员骨干组成一支突击队,从百公里外以冲刺的速度赶往灾区营救。&&&&洪流翻滚,风紧雨急,黑夜伸手不见五指。被洪水冲倒的电线杆、树木横七竖八,冲锋舟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看,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此时,站在屋顶的、抱着树杈逃生的村民们见到子弟兵来,激动不已。官兵们冒着大雨,一个一个将村民们接上冲锋舟,分批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江屿办事处。&&&&风还在刮,雨还在下,水还在涨。为确保全部转移,官兵们的搜寻没有停歇。&&&&此时,一个微弱的灯光在闪动,徐立军命令冲锋舟快速靠近。原来是一名十岁的小姑娘,躲在一幢颤抖的木房中用电筒求救。官兵们刚把小姑娘接下楼房不久,房子就轰然倒下……&&&&一直到凌晨4点,近三个小时的奋战,埭头村42名村民全部获救,无一人伤亡。&&&&报,永嘉岩坦有村民被困楠溪江!紧急出动;报,苍南舟巴艚海堤出现险情!紧急出动;报,104国道观美段发生泥石流!紧急出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解放军。为抗击今年第5号强台风,省军区把抗台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目标,先后派出近千名指战员在汪洋中转移被围困群众,在洪水激流中救人救物资。温州军分区迅速组织400多名部队官兵和近2万名民兵进行抗台抢险,组成32个抗洪抢险突击队分赴一线,与洪水拼搏。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省军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抢救落水群众数千人,转移围困群众5万多人,抢运物资千余吨。&&& 靠近百姓,十里半径的营救―――妇女说:“武警战士,救救我发烧的孩子!”&&&&暴雨使温州许多地区成了一片汪洋。7月19日下午,苍南县观美镇告急,很多房屋仅有一个屋顶露在水面。武警温州市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迅速赶往现场。三艘冲锋舟,在十里半径的水面来回穿梭,营救被困群众。&&&&二级士官陈志强不顾自己患有面瘫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的病情,驾驶冲锋舟英勇而上。当他行驶到山边附近时,依稀听到一个低沉的声音“救命啊”。陈志强在昏暗的光线中一遍遍寻找,无果,便毫不犹豫地一头跳进洪水,游向山边。山边的一个树丛中,有一间小屋,洪水已经没过了窗户。窗口一位老太太仅露出一个头,已经没有力气再呼救了。陈志强拉出老太太,抱起她涉水一小步一小步挪向地势较高处。待救护的船只来接老太太时,老太太紧紧握着战士的手,双眼湿润了。&&&&就在这同时,另一艘冲锋舟正在居民区营救。突然从不远处传来小孩的哭泣声,中队长张纪恩命令驾舟的战士梁树财加大马力,向目标驶去。一个妇女抱着她七个多月大的婴儿正在二楼朝他们招手,船只慢慢靠近。“救救我的孩子,他正在发高烧。”妇女说。张纪恩跳到水中,叫妇女用篮子把小孩放下,自己双手托住孩子,奋力游向船只。母子获救了。&&&&经过11个小时的奋战,观美镇居民的解救工作胜利完成,这时,已是凌晨2点。当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岸边时,被解救的群众热烈鼓掌,以示感激。&&&&瓯海瞿溪镇告急,苍南浦亭镇告急,鹿城上戍乡告急,洞头山体塌方告急,乐清虹桥水位高涨告急……危急关头,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的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迅速投入战斗,展示了忠诚卫士的本色。据悉,这次台风中,武警温州支队先后出动18批次,1032人次,动用舟艇98艘次,分赴16个险点抢险救灾,连续奋战56个小时,解救遇险群众420人,转移群众2960人,运送食品等救灾物资16吨。&&& 靠近呼救,数米洪水的涉险―――老人说:“感谢预备役官兵送来了救命粮。”&&& 树倒、房塌、路毁、堤决,洪水阻断了一切交通。&&&&7月20日下午,平阳县鳌江镇敬老院的86位老人被大水围困。得到救援命令后,浙江某预备役团步兵三营炮兵连官兵火速赶往现场,组织解救老人。&&&&由于风大水急,解救行动不便的老人十分困难,进展速度缓慢。天黑之后,仍有大部分老人无法救出,此时,敬老院里的老人已经断粮一天。&&&&为了不让老人挨饿,连长林开杰带领10名战士,不顾洪水深且急,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组成“敢死队”,给老人们传送一箱箱方便面。在靠近敬老院的地方,尽管看来只有数米之遥,可是水流湍急,险象环生,涉水中,有的战士被洪流冲得东倒西歪,有的战士被树枝划破,手臂鲜血直流,但他们仍然克服苦难,直到把粮食全部送到老人们手中。&&&&不仅仅在敬老院,当鳌江水库出现险情时,当鹿城上戍乡一位灾区妇女面临临盆的危急时刻时,预备役团官兵都临危受命,冲在了最前线,给群众送去一切急需的帮助。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预备役团广大官兵在军地抗台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主动请缨,担负起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神圣使命。据初步统计,全团共出动官兵27批次1000多人次,帮助受灾地区转移大量人员和财产,谱写了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靠近危难,零距离现场除险―――务工人员说:“公安民警不顾危险救了我们。”&&&&台风袭来,狂风大作之际,龙湾公安分局海城派出所值班室接到群众报警:埭头村小学旁边一间五层楼房内有群众被困。&&&&海城所急速组织营救小分队赶往受灾地。到达现场后,只见小学旁边一间五层楼房屋的简易门窗全部被台风刮走,狂风肆虐地在房间内打转,暴雨侵袭而入,房内的简易隔墙摇摇欲坠,被困的2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蹲在房屋的一个角落里,妇女们紧紧抱住怀中的孩子,显得十分的无助和担忧。&&& 冒着随时有可能被房内外飞出的硬物砸伤的危险,现场民警不顾一切冲到房内将受困群众一一接出。由于营救及时,被困的20多名务工人员在民警的帮助下,分作两批被成功解救出来,并安全转移到附近宾馆安顿下来。&&& 公安民警在台风中的救险还远远不止这一幕。104国道桥墩段发生大面积泥石流,国道受阻时,桥墩交警中队立即组织警力赶赴处置;苍南五凤乡大隔村路段塌方后,民警现场排险,转移群众;三名瑞安青年在飞云江外滩遭遇涨潮时,用手机报警求助,得到了瑞安市公安边防官兵的及时营救……&&&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险情面前,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毫不畏惧,深入灾难第一线,奋力抢险救灾,处处留下了子弟兵与狂风暴雨殊死搏斗的身影。 &&&&&&&&&&&&&&&&&&&&&&&&&&&&&&&&&&&&&洪锋浪尖急救32位被困民工 福建 叶涛&  6月25日上午,浦城县由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人武部军官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21人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成功解救出32位被洪水围困孤岛的民工。  从6月24日下午开始B续15个小时,浦城县突降暴雨,南浦溪洪水猛涨。25日清晨,夜宿在石陂镇旧馆村南浦溪畔河滩岛上种植西瓜的32位湖南、海南籍民工一觉醒来,发现周围一片汪洋。8点30分,浦城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县抗洪救灾指挥部报告,并迅速启动抗洪抢险突击队救险预案,组织人员施救,由于水深浪急,小船无法摆渡,洪水趋越涨越高,洪峰又将在下午2点到达,情况紧急!11时30分,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人武部军官共21人,驾驶两艘冲锋舟火速赶到现场,立即展开救援行动。公安局副局长邹荣、石陂分局分局长曹天荣带领8名民警分别乘坐两艘冲锋舟,赶到危险孤岛解救被困的男女老少,在急流浪中多次往返运送被困群众。浦城县县长黄建生闻讯后也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历时一个多小时艰难救险,被困的32名群众被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救援行动取得圆满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锋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