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儿子流传后世的原因

卫青和霍去病,还有李广,大家来聊聊
164回复/18亮 12048浏览
& & & & & & & & & & & & 出塞& & & & & & & & & &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一直以为飞将是李广,昨天正好看到那集,原来第一次对匈奴作战,李广就受威名所累被匈奴围攻,被活捉了。。还差点当了俘虏。夺取龙城的原来是卫青啊!!第一次作战就很有头脑很牛逼啊。。霍去病刚出镜还没看下去。。不知这三人的历史地位如何排啊?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李广就是一个笑话。。高薪低能,名不副实的代表。。死因是迷路自杀也是醉了。。。
为啥后人都赞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李广战功赫赫,古来皆知,何来“低能”?连个侯都没封上,何来“高薪”?
为啥李广死讯传来,老百姓痛哭?
为啥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迷路不是他的错,这是汉武帝认为李广“命奇”(运气不好),令卫青提防李广。李广不服,建功心切,最后迷路。这实在是命不好。李广最后自杀,也不辱一世英名。
不过,你这回复,我也是醉了。
李广就算了,卫霍各有千秋,卫青综合实力很强,霍去病天赋逆天,无奈身体素质不行,更喜欢卫青,简直就是完美男人
如果说卫霍是td、kb,那李广顶多就是克劳福德、尼克扬这种单打王。
卫霍并称,远胜李广。
论武将历史地位,卫霍稳居前十,李广前500都不知道有没有。
顶多就是酸酸地吐槽下“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以及霍去病死得早没来得及吃败仗而已。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青第一没有人质疑,主要说说李广和霍去病的历史地位。
从纸面上看,霍去病的战绩更好,十七八岁就和卫青打匈奴,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受封冠军侯,后世第一名称“冠军”就打这儿来的。十九岁时,任骠骑将军,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了河西地区。22岁时随卫青出击击左贤王,最后“封狼居胥”。回朝后官至司马。霍去病唯一不足的是战斗次数少,而且逝世年纪早。
另说李广。李广的战绩除了打匈奴其实还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估计这点大家都想不到。可见李广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不过要给李广找一个模板的话,我用黄忠。黄忠大家知道,五虎将之一,但是蜀汉建立之后也没什么大功绩,而且射术精湛,和李广一样。李广小战功不少,大战功稀缺,有的时候被匈奴几乎逼到绝境,以及还打了不少败仗,看上去确实比不上霍去病。但他活的岁数比较大,历史地位大约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PS:此处活的岁数长的意义是,参军时间长,战斗次数多。
黄忠从打四川到汉中几乎次次都是刘备帐下头功(当然因为地位原因不如张飞关羽诸葛亮三人和法正这个引刘备军入关的赏赐封侯)
几年时间从假行裨将军这个将军李最低的升到入川前刘备当过的左将军同级别的后将军,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这叫没什么大的功绩?
别拿关羽不服他说事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关羽不服是因为没见黄忠立功的过程,马超、张飞服气的很。
卫霍帅才,李广将才;放现在说就是卫霍可胜任战役总指挥,李广么,军长就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青第一没有人质疑,主要说说李广和霍去病的历史地位。 从纸面上看,霍去病的战绩更好,十七八岁就和卫青打匈奴,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受封冠军侯,后世第一名称“冠军”就打这儿来的。十九岁时,任骠骑将军,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了河西地区。22岁时随卫青出击击左贤王,最后“封狼居胥”。回朝后官至司马。霍去病唯一不足的是战斗次数少,而且逝世年纪早。 另说李广。李广的战绩除了打匈奴其实还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估计这点大家都想不到。可见李广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不过要给李广找一个模板的话,我用黄忠。黄忠大家知道,五虎将之一,但是蜀汉建立之后也没什么大功绩,而且射术精湛,和李广一样。李广小战功不少,大战功稀缺,有的时候被匈奴几乎逼到绝境,以及还打了不少败仗,看上去确实比不上霍去病。但他活的岁数比较大,历史地位大约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
PS:此处活的岁数长的意义是,参军时间长,战斗次数多。 霍去病六战六胜,最后封狼居胥,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李广有什么战功拿来说?还历史地位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古之名将,跟霍在一个档次的也就那么十数人,李广靠啥?太史公妙笔生花,战功不够射石凑,靠这都能成名将了?
引用29楼 @ 发表的: 这就又涉及到一个词”历史地位“,历史地位不只是战功,更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流传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论战功,没错,霍去病比李广高出一大截。不过,除此之外,司马迁记载李广被匈奴成为”飞将军“,而且数年不敢来犯(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其实就是历史作用之下的历史地位。还有啊,李广人品广受赞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及”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还有不忍心受刀笔之吏侮辱自杀最后百姓得知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当时刚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来说,李广的事迹是十分值得宣传的。而对于霍去病,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限于战功(注,我说的是大多),没有谁听说过霍去病去世时百姓痛哭的吧?没有。不过他的战功过于强大,给自己增光不少。所以凭借李广战功+历史影响等多种因素与霍去病的战功+历史影响,得出历史地位霍去病≥李广,而且李广的历史地位马马虎虎可以够得上霍去病。最后啊,奉劝一句。《史记》一书,描述还算是符合人物形象。好好对待。
名将的历史地位原来看知名度,看流传程度啊,强烈建议武庙十哲七十二将都换成三国水浒隋唐里面的人物,孙武吴起白起这些人必定被关张赵爆成渣,秦琼尉迟恭爆个韩信乐毅也是分分钟的事。
史记把卫霍合传,对于2人功劳也极简略,李广则单独单独列传,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更像写武侠小说了,射石这种事都要拿出来说。
再说人品,李广杀霸陵尉要还能扯出人品好,我就呵呵了,卫青人品甩李广N条街没悬念吧,即便太史公不喜卫霍,也没记载出卫青真做了啥不好的事,至于霍去病射杀李敢,我怎么着也觉得比霸陵尉要好吧
卫青>霍去病>>>李广
引用36楼 @ 发表的:
我说了,分析一个人(不只是武将)不只是看他的功绩。还要看他的其他方面的。要明白这一点!
其次,有关人品问题。李广确实杀了霸陵尉,这是人性的弱点。请你再看赞誉李广的是什么人?下层士兵,劳动群众。杀了一个上层人就质疑李广的人品,请问你对历史的严谨哪里去了?李广的人品是公认的无疑。没什么好解释的。
他是武将,“劳动群众”和他真没多大关系。
至于“下层士兵”喜欢他倒不奇怪,因为他治军宽松,军纪松懈。士兵们平日过得舒坦嘛。
引用4楼 @ 发表的:
李广就是一个笑话。。高薪低能,名不副实的代表。。死因是迷路自杀也是醉了。。。
被太史公赞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飞将军到你这就……一辈子为了抗击匈奴鞠躬尽瘁,与君中将校同甘共苦“得人死力”,退一万步说,即便他战绩不佳(其实只是相比卫霍),即便他“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这样的民族英雄就是个笑话?!?!李广比你这个动不动就醉了的键盘党如何?如果李广是笑话,你算什么??
引用22楼 @ 发表的:
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卫霍的确是千古名将,但也不能贬低李广的地位,李广本身就比他们年龄大,思想也比他们保守,战术战略眼光已经不适合刘彻教练的安排了,打打替补。卫霍二人也是命也运也,外戚身份,状元新秀,刘彻喜欢用新人,喜欢用亲戚,参考后期李广利,再上二人天纵奇才,确实难得的一番功业。但不能漠视李广的作用,李广在民间的影响力远大于卫霍,后人对李广的记忆比卫霍强多了,所谓名垂青史,也不是卫霍能比的。
卫霍不养门客,不怎么结交文人,没人为他们写文章、唱赞歌。
李广的名声,不是来自战绩(他封不了候原因是没战功),而且因为他结交文人,于是有人为他写文章(譬如司马迁)。
所谓的“民间影响”,其实就是在文人中的影响而已。
以下转自知乎:
但是题目我按照:卫青和霍去病为什么得以封侯,而声誉很高的李广却几起几落,最终郁郁自杀?这样来答,从侧面来说明三个人的实力
~~~~~~~~~~~~~~~~~~~~~~~~~~~~~~~~~~~~~~
从《史记李将军列传》至今,无数人为李广喊冤叫屈,不断的去证明李广的实力和他糟糕的运气,但是在我看来,他的糟糕运气,正是他自己能力的体现------司马迁对他过誉了
首先看出身,很多人认为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功以及升迁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裙带关系,这一点我不否认,这样的关系给了他们更好的机会,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两人的实力,战功就可以体现,而且汉朝外戚的影响力非常大,同时有裙带关系的不可谓不多,唯独卫青霍去病能为大将军,反而更说明了他的能力,而且的而且,史记中记载李广出身“良家子”,被很多人认为出身平民,而忽略了李广家“世受射”(世代为仆射),从弟李蔡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丞相,从后来李广不断的被贬为庶民而又能被起用,我相信他绝不是仅仅凭借能力,而不是关系
再次看能力,先扯个皮(扯的有点多,就放到下边吧),这一点分几点说
李广善于防守战,卫青霍去病擅长主动出击,李广从文帝的时候就在打仗了,一直到武帝初,汉朝的总体战略就是“和亲”和自守,原因就是《匈奴列传》里边所说的,刘邦死后,吕太后想打匈奴,而被“以高帝贤武,然尚困於平城”劝阻,而李广的声誉也与汉朝皇帝对匈奴的态度有关,史记中记李广做右北平太守的时候,匈奴“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而在之后武帝时却屡次被贬为庶民,数出而无功,不能不说与他擅长的作战方式是防御有关(再扯个皮),卫青霍去病擅长出击这一点想必不用多说,“数出辄有功”,到后来卫青封无可封
李广和霍去病类似,可以为将,但是都有很明显的性格缺点,卫青为人谦和,有功不据,后来李广的儿子怀疑他阴谋害死李广而刺杀他,他反而“阴匿之”,身为大将军(丞相之上)却不养客不结党,对比起来,李广睚眦必报,仅仅通过揣测敌情,就出去为皇帝的近臣报仇,使得"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这样的情况出现,包括最后自杀,不能不说,他虽然有才,或者说即使有才,也太过于自信,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而这也是“为将”的大忌,霍去病更不用说了,能打仗,善于打仗,但是也是非常冲动
另一个侧面,史记大将军骠骑将军列传中对于卫青和霍去病的记载,动辄就是“斩...级”“获...人”,而李广的记载里,却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不就是对待士兵好,要么就是别人的评价,而少战功的记载,这让我想起一个事情:刚毕业写简历的同学可能都知道,如果有一等奖学金,根本就不需要费劲去写一些参加某某活动这样的东西,这样写,只能说明一点:太史公想要抬高李广,这当然是出于他的私心,他对于一些失意历史人物的评价影响了他对于材料的选择(经@言雀 提醒,这边扯上李陵案)
综上,李广可能确实运气不好,也有能力,但是他有缺点,而且史记中关于他的记载明显是为了抬高他,霍去病虽然也有能力,且屡次获胜,但是与卫青相比,他缺少气度,所以总体上,卫青最强,霍去病次之,李广最后
引用53楼 @ 发表的: 呵呵,首先奉劝一句,请先降火。我现在没工夫谈关公战秦琼,什么关张赵吴起孙武的,偷换概念,扯这些淡没用。我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看好,我不想再敲第二遍: 1.评判武将(人物)不仅仅看战功(功绩),还早看他的为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的普及等等等等) 2.李广有战功,只是史记中没有体现。史记主要用的是败仗做背景最后李广突围,以体现李广的顽强刚毅勇猛。史记中不同人物不同衬托,自己去看。 3.有关李广的人品,我当初是这样说的“李广的事迹是十分值得宣传的”,我并没有说李广人品人好。人品问题是你提出来的,我可没有提,我也没有把人品问题作为我观点的一部分。 4.关于霍去病,我对他的定义是:“战功赫赫,惜其短命”。既然你把射杀李敢的事都拿出来了,我就呵呵了。射杀李敢比射杀霸陵尉罪过小?那历史上对霍去病声讨了没?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来提,我尽量回答。但请遵循一下原则:少点火气;请上干货。
1.评判武将(人物)不仅仅看战功(功绩),还早看他的为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的普及等等等等)
是我偷换概念还是你偷换概念,武将军功连对方的零头都不如,靠着知名度流传度政治经济文化人民啥的把李广拉到跟霍去病一个档次,那么同理秦琼尉迟恭关张赵爆韩信白起孙武有没有悬念?
2.李广有战功,只是史记中没有体现。史记主要用的是败仗做背景最后李广突围,以体现李广的顽强刚毅勇猛。史记中不同人物不同衬托,自己去看。
连射石头都扯出来了,有军功还不记,无非是没啥军功可吹,才吹起勇猛,你要是觉得他有军功,麻烦上干货
&3.有关李广的人品,我当初是这样说的“李广的事迹是十分值得宣传的”,我并没有说李广人品人好。人品问题是你提出来的,我可没有提,我也没有把人品问题作为我观点的一部分
还有啊,李广人品广受赞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及”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还有不忍心受刀笔之吏侮辱自杀最后百姓得知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是你的原话,说李广人品广受赞誉,我拿霸陵尉反驳他的人品,有无问题?
4.关于霍去病,我对他的定义是:“战功赫赫,惜其短命”。既然你把射杀李敢的事都拿出来了,我就呵呵了。射杀李敢比射杀霸陵尉罪过小?那历史上对霍去病声讨了没?
李敢就李广自杀一事迁怒卫青,还对他动手,霍去病知道之后射杀李敢,跟李广犯禁被拦,得势之后调其入军中杀之,哪个人品更差,我觉得正常人都分辨得出来。黑霍去病人品不好,李敢这事就是证据之一,这还没被黑?
引用9楼 @ 发表的:
有人熟悉陈庆之吗? 他的战绩史书和网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注水严重。
陈庆之以7000兵力在三年内一共消灭了80万大军(按梁书统计)。。。
按这个算的话说他是史上第一都没问题。
只说两点吧,第一点就是同在梁书里面,陈后主被描述成了一个千古明君。。
第二点就是在同时代的其他史书里面,陈庆之战绩大幅缩水,而且也有过不少败绩。
当然,7000白袍军攻下洛阳虽说也是趁敌内乱,但也足以说明水平了。
引用62楼 @ 发表的: 你就说为什么史记里不写李广的赫赫战功,而只写他的顽强呢?两者又不矛盾 听他吹,有军功就让他上干货呗,太史公把人射石头都扯出来凑数,有军功还不得声情并茂的写一番啊
引用29楼 @ 发表的:
这就又涉及到一个词”历史地位“,历史地位不只是战功,更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流传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论战功,没错,霍去病比李广高出一大截。不过,除此之外,司马迁记载李广被匈奴成为”飞将军“,而且数年不敢来犯(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其实就是历史作用之下的历史地位。还有啊,李广人品广受赞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及”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还有不忍心受刀笔之吏侮辱自杀最后百姓得知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当时刚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朝来说,李广的事迹是十分值得宣传的。
而对于霍去病,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限于战功(注,我说的是大多),没有谁听说过霍去病去世时百姓痛哭的吧?没有。不过他的战功过于强大,给自己增光不少。
所以凭借李广战功+历史影响等多种因素与霍去病的战功+历史影响,得出历史地位霍去病≥李广,而且李广的历史地位马马虎虎可以够得上霍去病。
最后啊,奉劝一句。《史记》一书,描述还算是符合人物形象。好好对待。
提高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我就笑了
卫霍打击匈奴,不仅使得汉族避免了亡国之祸,而且未来几百年都获得了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打通河西走廊,奠定了两千年丝绸之路的基础
这些都是旷世之功,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
李广也就是个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值得商榷。。
至于史记,我觉得也就年代久远的比较客观,对司马迁那个年代的,看他对汉武帝的评价,就知道要么是过于主观,要么就是鼠目寸光没有高度的战略思想[ 此帖被chocobr6在 00:26修改 ]
引用13楼 @ 发表的:
为啥后人都赞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李广战功赫赫,古来皆知,何来“低能”?连个侯都没封上,何来“高薪”?
为啥李广死讯传来,老百姓痛哭?
为啥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迷路不是他的错,这是汉武帝认为李广“命奇”(运气不好),令卫青提防李广。李广不服,建功心切,最后迷路。这实在是命不好。李广最后自杀,也不辱一世英名。
不过,你这回复,我也是醉了。
封侯靠战功,李广没有。
李广是九卿之一,高官,这个不需要功劳,只要皇帝重用即可。
李广虽然老打败仗,但是他和他孙子都是只要求武帝,就能再次获得上战场的机会。
李陵骗士兵死完叛变了,李广下狱(是符合当时的传统做法和法律的,不是因为哪个不高兴)时自杀了。
一次迷路自然不是他的错,经常迷路迷信的古代人当然以为涉及到命运之类玄学了。
拿着封侯扯‘高薪’就不要讨论这样的话题了……
霍卫李,字数你妹啊。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霍帅才,李广将才;放现在说就是卫霍可胜任战役总指挥,李广么,军长就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李广就是一个笑话。。高薪低能,名不副实的代表。。死因是迷路自杀也是醉了。。。
海贼王人心散。海贼王人心散。海贼王人心散。
卫霍并称,远胜李广。
论武将历史地位,卫霍稳居前十,李广前500都不知道有没有。
顶多就是酸酸地吐槽下“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以及霍去病死得早没来得及吃败仗而已。
如果说卫霍是td、kb,那李广顶多就是克劳福德、尼克扬这种单打王。
李广就算了,卫霍各有千秋,卫青综合实力很强,霍去病天赋逆天,无奈身体素质不行,更喜欢卫青,简直就是完美男人
人生的全部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三件事
地位应该是卫青 霍去病 霍去病可惜了,巅峰就挂了
摇还是不摇,这是一个问题~~
有人熟悉陈庆之吗? 他的战绩史书和网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引用9楼 @ 发表的:
有人熟悉陈庆之吗? 他的战绩史书和网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注水严重。
陈庆之以7000兵力在三年内一共消灭了80万大军(按梁书统计)。。。
按这个算的话说他是史上第一都没问题。
只说两点吧,第一点就是同在梁书里面,陈后主被描述成了一个千古明君。。
第二点就是在同时代的其他史书里面,陈庆之战绩大幅缩水,而且也有过不少败绩。
当然,7000白袍军攻下洛阳虽说也是趁敌内乱,但也足以说明水平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李广就是一个笑话。。高薪低能,名不副实的代表。。死因是迷路自杀也是醉了。。。
为啥后人都赞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李广战功赫赫,古来皆知,何来“低能”?连个侯都没封上,何来“高薪”?
为啥李广死讯传来,老百姓痛哭?
为啥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迷路不是他的错,这是汉武帝认为李广“命奇”(运气不好),令卫青提防李广。李广不服,建功心切,最后迷路。这实在是命不好。李广最后自杀,也不辱一世英名。
不过,你这回复,我也是醉了。
引用3楼 @ 发表的:卫霍帅才,李广将才;放现在说就是卫霍可胜任战役总指挥,李广么,军长就是他能力的极限了
军长?带兵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迷路,放现在靠什么当军长?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青第一没有人质疑,主要说说李广和霍去病的历史地位。
从纸面上看,霍去病的战绩更好,十七八岁就和卫青打匈奴,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受封冠军侯,后世第一名称“冠军”就打这儿来的。十九岁时,任骠骑将军,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了河西地区。22岁时随卫青出击击左贤王,最后“封狼居胥”。回朝后官至司马。霍去病唯一不足的是战斗次数少,而且逝世年纪早。
另说李广。李广的战绩除了打匈奴其实还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估计这点大家都想不到。可见李广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不过要给李广找一个模板的话,我用黄忠。黄忠大家知道,五虎将之一,但是蜀汉建立之后也没什么大功绩,而且射术精湛,和李广一样。李广小战功不少,大战功稀缺,有的时候被匈奴几乎逼到绝境,以及还打了不少败仗,看上去确实比不上霍去病。但他活的岁数比较大,历史地位大约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PS:此处活的岁数长的意义是,参军时间长,战斗次数多。
引用13楼 @ 发表的:
为啥后人都赞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李广战功赫赫,古来皆知,何来“低能”?连个侯都没封上,何来“高薪”?
为啥李广死讯传来,老百姓痛哭?
为啥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迷路不是他的错,这是汉武帝认为李广“命奇”(运气不好),令卫青提防李广。李广不服,建功心切,最后迷路。这实在是命不好。李广最后自杀,也不辱一世英名。
不过,你这回复,我也是醉了。
封侯靠战功,李广没有。
李广是九卿之一,高官,这个不需要功劳,只要皇帝重用即可。
李广虽然老打败仗,但是他和他孙子都是只要求武帝,就能再次获得上战场的机会。
李陵骗士兵死完叛变了,李广下狱(是符合当时的传统做法和法律的,不是因为哪个不高兴)时自杀了。
一次迷路自然不是他的错,经常迷路迷信的古代人当然以为涉及到命运之类玄学了。
拿着封侯扯‘高薪’就不要讨论这样的话题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青第一没有人质疑,主要说说李广和霍去病的历史地位。
从纸面上看,霍去病的战绩更好,十七八岁就和卫青打匈奴,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受封冠军侯,后世第一名称“冠军”就打这儿来的。十九岁时,任骠骑将军,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了河西地区。22岁时随卫青出击击左贤王,最后“封狼居胥”。回朝后官至司马。霍去病唯一不足的是战斗次数少,而且逝世年纪早。
另说李广。李广的战绩除了打匈奴其实还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估计这点大家都想不到。可见李广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不过要给李广找一个模板的话,我用黄忠。黄忠大家知道,五虎将之一,但是蜀汉建立之后也没什么大功绩,而且射术精湛,和李广一样。李广小战功不少,大战功稀缺,有的时候被匈奴几乎逼到绝境,以及还打了不少败仗,看上去确实比不上霍去病。但他活的岁数比较大,历史地位大约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PS:此处活的岁数长的意义是,参军时间长,战斗次数多。
黄忠从打四川到汉中几乎次次都是刘备帐下头功(当然因为地位原因不如张飞关羽诸葛亮三人和法正这个引刘备军入关的赏赐封侯)
几年时间从假行裨将军这个将军李最低的升到入川前刘备当过的左将军同级别的后将军,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这叫没什么大的功绩?
别拿关羽不服他说事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关羽不服是因为没见黄忠立功的过程,马超、张飞服气的很。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卫青>霍去病≥李广 卫青第一没有人质疑,主要说说李广和霍去病的历史地位。 从纸面上看,霍去病的战绩更好,十七八岁就和卫青打匈奴,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受封冠军侯,后世第一名称“冠军”就打这儿来的。十九岁时,任骠骑将军,击浑邪王、休屠王,控制了河西地区。22岁时随卫青出击击左贤王,最后“封狼居胥”。回朝后官至司马。霍去病唯一不足的是战斗次数少,而且逝世年纪早。 另说李广。李广的战绩除了打匈奴其实还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估计这点大家都想不到。可见李广真的没有什么大的功绩。不过要给李广找一个模板的话,我用黄忠。黄忠大家知道,五虎将之一,但是蜀汉建立之后也没什么大功绩,而且射术精湛,和李广一样。李广小战功不少,大战功稀缺,有的时候被匈奴几乎逼到绝境,以及还打了不少败仗,看上去确实比不上霍去病。但他活的岁数比较大,历史地位大约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
PS:此处活的岁数长的意义是,参军时间长,战斗次数多。 霍去病六战六胜,最后封狼居胥,打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李广有什么战功拿来说?还历史地位马马虎虎够到霍去病,古之名将,跟霍在一个档次的也就那么十数人,李广靠啥?太史公妙笔生花,战功不够射石凑,靠这都能成名将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李广就是一个笑话。。高薪低能,名不副实的代表。。死因是迷路自杀也是醉了。。。
被太史公赞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飞将军到你这就……一辈子为了抗击匈奴鞠躬尽瘁,与君中将校同甘共苦“得人死力”,退一万步说,即便他战绩不佳(其实只是相比卫霍),即便他“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这样的民族英雄就是个笑话?!?!李广比你这个动不动就醉了的键盘党如何?如果李广是笑话,你算什么??
好帖将沉,我将从今起开始灌水,至火方休。我将不关注、不签到、不加粉。我将不申精华,不争版主。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我是求种声中的节操,广告海中的波涛,唤醒坟贴的号角,楼主尊严的救星。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灌水人,本帖如此,贴贴皆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84人参加识货团购108.00元152人参加识货团购275.00元135人参加识货团购688.00元235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1471人参加识货团购648.00元125人参加识货团购568.00元744人参加识货团购819.00元767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171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510人参加识货团购745.00元248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234人参加识货团购388.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李广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