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倚烟熏炉价格到天明诗词

  茶诗词是指以茶为主题或在吟咏中涉及茶事的诗词。  中国茶诗词具有五大特点:  (1)年代久远茶诗最迟在西晋已出现,至南北朝时,已有四篇涉及茶的诗,如孙楚(约218-293)的《歌》、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以及南宋人王微的《杂诗》,均被唐代陆羽收入《茶经》中。  (2)作者众多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大多写过茶诗,从西晋到当代,茶诗作者约870多人,茶诗达3500余篇。  (3)体裁多样有古诗、律诗、试帖诗、绝句、宫词、联句、竹枝词、偈颂、俳句、新体诗歌以及宝塔诗、回文诗、顶真诗等趣味诗。  (4)题材广泛涉及名茶、茶人、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园、祭祀、庆贺、哀悼等,尤多赞扬茶的破睡、疗疾、饮用、解渴、清脑、涤烦、消食、醒酒、联谊、衣食之功等。  (5)含义深刻茶诗中的一些名句逐渐形成特有的典故或成语。  1、唐代以前茶诗娇女诗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西晋左思作,表现了姊妹二人,聪明活泼,无忧无虑,嬉戏好动。  心为茶苒剧,吹嘘对鼎锄。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这些诗句把姊妹俩为茶饮而停止喧闹,还迫不及待地对着茶鼎下的炉火使劲吹气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以至油腻污染了白衫袖,炉烟熏黑了细布衣,难以清洗干净。诗中对两位娇女的容貌举止、性格爱好的描写细致传神,而茶饮对她俩的强烈诱惑及有关茶器、煮茶习俗的记述,使该诗成为陆羽《茶经》节录的中国古代第一首茶诗。  登成都白菟楼张载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  累栋出云表,蛲巢临大墟。  高杆启朱扉,回望畅八隅。  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  蹲鸱蔽地生,原隰殖嘉蔬。  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族居。  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衙。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王侯。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娟。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西晋张载作。为以茶人诗的最早篇章之一,陆羽《茶经》节选“借问扬子舍”以下的16句。该诗描述白菟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成都的商业繁荣、物产富饶、人才辈出的景象,其中除赞美秋橘春鱼、果品佳肴外,还特别炫耀四川香茶,咏茶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杂诗王微桑妾独何怀,倾筐未盈把。  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  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  寒雁归所从,半途失凭假。  壮情扦驱驰,猛气捍朝社。  常怀云汉惭,常欲复周雅。  重名好铭勒,轻躯愿图写。  万里度沙漠,悬师蹈朔野。  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  奚处埋旌麾?何处丧车马?  拊心悼恭人,零泪覆面下。  徒谓久别离,不见长孤寡。  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  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梗。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南朝宋人王微作。该诗描述一女子对阵亡丈夫的哀悼和思念。陆羽《茶经》节引该诗后四句。“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梗。”其意思是“静悄悄,关上高阁的门;冷清清,大厦空荡荡。等您啊,您竟迟迟不回来;失望啊,且去饮茶解愁怀。”“收颜今就梗”即以茶解愁之意。  出歌孙楚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  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这首诗原题为《歌》。孙楚(约公元218-293年),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官至冯翊太守。诗的意思是“茱萸出在树颠上,鲤鱼产在洛水中。白盐出在河东,美豉出于鲁渊。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长在沟渠,稗子长在田中。”  2、唐代茶诗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茶之作。李白有咏“仙人掌”名茶诗,杜甫写有三篇茶诗,白居易写有50余篇,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尤为脍炙人口。僧皎然咏陆羽诗最多。齐己上人也写有很多茶诗。皮日休和陆龟蒙互相唱和,各写了组诗《茶中杂咏》。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元稹的宝塔诗(茶》亦颇有名。据对《全唐诗》的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和文学家有130余人,写有茶诗550余篇。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还有宫词、联句、宝塔诗等,内容涉及名茶、茶神陆羽,煎茶、饮茶、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及其他诸多方面。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土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仙人掌茶属特种绿茶。仙人掌茶始创于唐代湖北当阳玉泉山麓的玉泉寺,创始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禅师俗姓李,是诗人李白(701-762)的族侄。  中孚禅师不仅喜爱品茶,而且制得一手好茶。每个春茶竞相进发之际,他就从珍珠泉水汇流而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来细嫩的茶叶,制成形扁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茶。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遇见其族叔李白,即将此茶献上。李白品饮之后,觉得此茶其状如掌,别有韵致,又出于玉泉寺,遂名之为“仙人掌茶”,并赋《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赞之。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前有序。此诗写“仙人掌茶”,系名茶入诗的最早诗篇。  作者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作了详细的描述,故此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唐代皎然(704-785)作。皎然原名谢清昼,湖州(今属浙江)人,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身世家,精于佛法诗文和烹茶技艺。唐至德二年(757),陆羽避安史之乱南渡长江后来到吴兴,结识了皎然,钦佩他的学识渊博,尊为师长,并同居于妙善寺约3年。皎然与陆羽心灵相通,相见恨晚,成为莫逆之交。从至德二年结谊到他们相继辞世,在40余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中,他们友谊笃深,真情不渝,做到了生相知,死相随。皎然与陆羽的佛俗情缘达到生死超然的境界,他们的情谊亦被载入了《唐才子传》为后人所仰慕。  中唐以后,由于“学禅务干不寐”,可以以茶祛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当时的禅教佛门,茶禅结合,茶风大盛。作为佛僧的皎然,深得茶中三味,他曾把茶比作“禅经”,说茶“与禅经近”,认为一杯清茶在手,那些佛家面壁打坐,静日参禅的清规戒律都可以取而代之。陆羽《茶经》问世后,皎然对陆羽那种显然渗入了许多儒家思想的茶道不敢苟同,甚至说陆羽是“楚人《茶经》虚得名。”在这种情况下,他借友人赠送他剡溪名茶后煮茶、饮茶所得到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茶道观。“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只须第三饮,便能得“道”。皎然认为只有道家的高师才能深得真传且又有完整的茶道。当然,作为陆羽的密友,这种文化上的分歧并未阻止他和陆羽的深厚友谊。  这首“三饮便得道”的茶诗,和卢仝的“七碗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四句铺垫,写新茶的名贵和煮茶时茶沫的色香之美。接下来三碗相连、神韵贯通,首次明确提出了“茶道”的“道”。最后八句拟写饮茶之后的愉悦心情,通过用典对比、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描绘饮茶后飘飘欲仙的美妙体验。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唐代皎然作。佳友共度重阳节,一反常规不饮酒。在诗人眼里,“泛酒”为流“俗”,“茶香”才高洁。“准解助茶香”一句问话,实含香外之香,味外之味。  春风啜茗时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晴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唐代杜甫(712-770)作。原题《重过何氏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写春日傍晚,作者在何氏山林的平台上饮茶。兴之所至,便倚石阑在桐叶上题诗,旁边有翡翠鸟、蜻蜒做伴,犹如一幅色调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与赵菖茶宴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唐代钱起作。诗用白描手法,写作者与赵莒一道举行茶宴,饮的是紫笋茶,茶味比流霞仙酒还好。饮过以后,俗念全消,兴致更浓,所以直到夕阳西下才散。  喜园中茶生韦应物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唐代诗人韦应物(约737—约791)作。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他为人性格刚直,在历仕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正的地方官。作为一个诗人,他写下了不少田园风格的诗,这些诗,不光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还常常流露出关心劳动人民的情怀。他对茶无比热爱,不仅喜品饮,还亲自参加种茶劳动。作者利用办完公事后的空余时间,在荒园中开垦种植了一些茶树。  《喜园中茶生》一诗,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开头—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著名诗句,通过赞茶之纯洁和功效,比喻人品的高洁、高雅。该诗全篇讲茶,也是讲人,希望通过饮茶、种茶,来培养自己一生淡泊、不图名利、勤劳廉政的道德情操。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孟郊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唐代孟郊(751-814)作。该诗真实地反映了陆羽晚年在江西上饶辟山种茶,开亭凿泉,啸竹吟花的闲适生活,并且赞扬了他一贯追求茶事的“高洁情”。  茶岭张籍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为韦开州盛山十二首》中的一首。唐代张籍(约767—约830)作。这首短诗犹如一幅淡雅的“早春采茶图”:采摘的茶叶很细嫩,是初生的茶芽;家人很早就上山采茶,此时露水很重,因此衣服常常被露水弄湿。似乎不经意的几笔,却抓住了早春采茶的特色。  宫词王建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唐代王建(约767—约830)作。诗写宫廷茶事一景:宫女们端茶给参加殿试的考生们喝。  西山兰若试茶歌刘禹锡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斯绢炒成满室香,使酌沏下金沙水。  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盏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堕落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佳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作。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幼好学,对诗书百家有广泛涉猎。贞元九年(793)中进士,两年后又登吏部取士科,先后任太子校书、监察御史等职。永贞元年(805)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政治,刘禹锡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短短几个月内做了好些事。可是,在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联合进攻下,改革很快失败,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也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严重的打击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他继续用诗文进行战斗。宪宗元和九年(814),一度应召还京,在游玄都观时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句子,被执政者认为“语涉讥训”,再次外放连州(今广东连县)、夔州(今四川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当刺史。文宗大和二年(828),调回朝廷任主客郎中、集贤殿学士,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以“种桃进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表现了他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刘禹锡在当时被人称为“诗豪”。他的诗歌创作有多方面成就。此诗描述在西山寺内饮茶的情景。采茶、制茶、煎茶、尝茶等写得细腻生动。  别石泉李绅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五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唐代李绅(772-846)作。素沙:白沙,表明水很清。潜流:潜伏在地面下流动的水,表明是活水。淅沥:象声词,微风吹动竹叶发出的声音。灵液:泉水。玉英:白如玉的花,喻煎茶时茶汤泛起茶沫的美好之状。梵宫:佛寺。洞府: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借指泉源。该诗写惠山石泉水为“人间灵液”,煎茶“皆尽芳味”,既无议论,也无评判,而是以栩栩如生的景物描绘,使效果更加强烈。清澈的泉水,汩汩的潜流,淅沥的竹声,松月倒映,丹桂凝露,茶香阵阵,诗意盎然。  琴茶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唐代白居易(772-846)作。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在顾况的推奖下,年轻的诗人开始闻名。白居易留存下来的诗作近3000首。  作者喜欢琴和茶,本篇则重点写“抛官后”又“不读书”,更喜爱弹奏《渌水曲》和品尝“蒙顶茶”。以琴茶自娱,也表明了作者所主张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高尚情操。  夏昼偶作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作。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从小聪明好学,十三岁时已经能写出好文章。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参加了这个集团,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任礼部员外郎。王叔文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着手进行改革。第一步是取缔“宫市”(宦官以给皇家买东西为名,到市场上变相掠夺财物),禁止“五坊小儿”(专门替皇帝饲养鹰犬等动物的人)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的京兆尹李实,取消一些苛捐杂税,以及遣放后宫宫女及皇家教坊歌女舞女六百人回家等;同时,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行动猛烈地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逼迫身患重病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八月,宪宗即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被杀)。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边远地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帅晔、凌准、程异等七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一场短暂的政治改革就这样失败了。  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十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到人民群众,并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有哲理的诗文。该诗写夏日午睡时听到山童敲茶臼的声音,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来,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进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知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又名“七碗茶歌”。唐代卢仝作。卢仝(公元775-835年),自号玉川子,少时曾隐居少室山,刻苦读书。他喜好饮茶,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即兴而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  在诗中,诗人先赞叹好友孟谏议派人送来的封裹、加工极为精致的新茶是至精至好的上品,在珍惜喜爱之时,联想到了茶的名贵难得,新茶采制的辛苦。接着诗人写自己反关柴门亲自煎饮的情况,其中有对茶汤色泽的描绘,尤其是以神奇浪漫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感受。诗作的结尾为议论:哪里知道这珍贵的茶叶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上采摘的?老百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啊!  卢仝的《饮茶歌》成功之处,首先是将品茶的审美体验的奥妙之处描绘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你看那一碗到七碗品茗感觉: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每饮完一碗,即开拓出一层极为愉悦的审美天地,就这样层层递进,从口腹之欲升华到精神享受,从世俗红尘展翼飞翔到幻想王国。一切百虑千愁,万种情结,在这里都得到化解,变成了习习而生的清风,飘飘欲仙。这是一种对宇宙生命的总体感悟,人生情感的彻底净化。这种纯洁灵魂的神奇之饮的全过程,在卢仝的笔下得到充分展现。  作者用优美诗句表现对茶的深切感受。特别是对饮七碗茶的描述,十分传神,遂使此诗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后人广为引用。  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姚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首宝塔体的诗。唐代诗人元稹作。元稹(779-831),宇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他和白居易友情深厚,常相唱和,世称“元白”。  此诗按字句分层排列像一座宝塔。宝塔形诗在茶诗中颇少见。诗的开头用香叶、嫩芽来对茶进行形象的描绘,接下来说的是茶与诗人及僧人的缘分。然后说茶要用白玉碾碾碎,再用红纱茶罗过筛。当茶放进茶铫里煮和泡到茶碗里时,茶汤泛起黄花般的茶沫,这说明茶的品质佳美。诗中用“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写出人们晨昏皆饮茶的情致与习惯。最后又写了饮茶的感受:饮了茶会觉得精神饱满,对解酒也有好处。  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忆茗芽李德裕谷中春日暖,渐忆掇茶英。  欲及清明火,能消醉客酲。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  饮罢闲无事,扪萝溪上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唐代(787-849)李德裕作。李德裕为唐代大臣,唐武宗时担任宰相。因喜欢用无锡惠山泉水煮茶,曾一度利用职权,派使者为其长途运送惠山泉水。此诗写作者回忆在乡间采茶、煎茶、尝茶的情景,充满着朴实自然的乡土气息。  西陵道士茶歌温庭筠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沓冥。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约812-866)作。诗人仕途不得意,其诗辞藻华丽,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此诗描述西陵道士煎茶及饮茶的情景,把煎茶和品茶时的气氛、心情、心境以及茶品的色、香、味表达得令人神往。  题茶山杜牧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  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豗。  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  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  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裁。  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  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  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  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  树荫香作帐,花径落成堆。  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  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唐代杜牧作。该诗从四个方面来描述。一是作者因何来到茶山;二是茶山修贡时的繁华景象;三是茶山的自然风光;四是紫笋茶的入贡。作者奉诏到茶山监制贡茶,此时河里船多,岸上旗多,山中人多,笑声多,歌舞多。窈窕女子,舞袖歌声,加上这茶山的自然美景,极视听之乐。经过茶人辛勤劳动,制成了贡茶紫笋茶,于是修具奏章,派出快马,急送京师。最后四句则表示惜别之情,与前面的欢乐情景形成对照。该诗对茶山自然风光的描述,为后人所传诵。  峡中尝茶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七律。唐代郑谷(约851—约910)作。作者在峡中尝到了“小江园”这种名茶,认为它的色泽、味道可以和安徽宣城的“鸦山茶”、四川的“鸟嘴茶”比美。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唐僧灵一(生卒年未详)作。写作者与元居士划船来到青山潭,取野泉煎茶,一边饮茶,一边观赏山水美景,到日暮还舍不得乘舟归去。野饮之乐,闲适之趣,溢于字里行间。  3、宋代茶诗宋代茶诗多于唐代,有更多的诗人、文学家吟作茶诗。如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380多篇茶诗,并以陆羽自比。苏东坡的茶诗有70余篇,人们把他比作卢仝,东坡亦以卢仝自诩。黄庭坚写了许多宣扬家乡江西修水双井茶的诗篇,另一些茶诗颇有禅意。范仲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以与唐代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比美。欧阳修写了许多赞美龙凤团茶的诗,又写了双井茶的赞诗。此外,梅尧臣、蔡襄、曾巍等亦有不少优美的茶诗。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茶诗作者260余人,现存茶诗逾1200篇,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宫词、竹枝词、联句、偈颂、回文诗,内容涉及名茶、茶神陆羽、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及其他诸多方面。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体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北宋范仲淹(989-1052)作。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己,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  宋代有些诗人,茶诗写得并不多,但却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只写了两首专门咏茶诗,而他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却脍炙人口。该诗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齐名。  宋代流行的斗茶是重在观赏的综合性技艺,包括鉴茶辨质、细碾精罗、候汤熁盏、调和茶膏、点茶击拂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须精究熟谙,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击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汤花的显现。衡量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和均匀程度,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的痕迹,汤花保持时间较长、紧贴盏沿不散退的为胜,而汤花散退较快、先出现水痕的则为输。斗茶时,操作者需要心到、手到、眼到,既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又运作自如,风致潇洒;观赏者屏息静声,视操作起落倾旋,观茶汤变幻散聚,既兴味热烈、扣人心弦,又妙趣横生、雅韵悠深。斗茶时,白色汤花与黑色建盏争相辉映的外部景观,芬芳茶香与浓郁茶情注入心头的内在感受,不仅给人物质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这首脍炙人口的茶诗,以生动形象的手法描述了当时斗茶的情况。文词多处用典,以衬托茶味之美。开头先讲了茶的采制过程,然后讲斗茶,包括斗味和斗香,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故对茶的品第高低都有公正的评价。茶器的精美,茶汤的优质,茶味的隽永,茶香的悠长,都在诗人笔下一一展现。这不仅是斗茶的品质、水的优劣、茶技的高低,更是斗美。正如诗中所说“林下雄豪先斗美”,那茶汤的变幻散聚,那击拂点茶的起落倾旋,那汤色的润泽鲜白,那茶香的清沁扑鼻,那茶味的妙不可言,于是满眼跳动的是美的色彩,满耳飘荡的是美的韵律,满心承载的是美的感受。生命的激情在这里奔流,浓郁的诗情在这里勃发,一切都幻化出壮丽无比的美的乐章。  全诗以夸张手法描述了斗茶的细节,胜者很得意,有如登临仙境,而败者则感到有如降将一般羞辱。诗的后部分讲到参加斗茶的茶品质都很好,它有神奇的功效,可以醒千日之醉,比灵芝仙草以及任何酒、药都好。假如卢仝、陆羽在世,他们将会给斗茶写赞美诗并把斗茶写入《茶经》。  蒙顶茶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  公家药笼虽多品,略采甘滋助道腴。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北宋文彦博作。“旧谱”指昔时的诗作。“露芽”,指蒙顶茶。“醍醐”,指精制的奶酪,味极甘美。“药笼”,为盛药的器具。“道腴”,指道之真源。言饮一点甘美的蒙顶茶,胜过奶酪,胜过良药,还有助于研究道之真源。  双井茶欧阳修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作。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他做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政治上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曾就范仲淹被黜事,上书斥责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因而遭到贬谪。欧阳修学识渊博,勤于写作,自称作品多于“马上、枕上、厕上”写就。  该诗对“一啜尤须三日夸”的“双井茶”,作了很高评价。结尾六句,从茶叶的品质联想到世态人情,另有一番深意。作者反对“争新弃旧”,认为做人应该像建溪龙凤团茶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不改变优美的品质。  山堂试茶蔡襄湖上画船风送客,江边红烛夜还家。  今朝寂寞山堂坐,独对炎晖看雪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原题《六月八日山堂试茶》。北宋蔡襄作。“炎晖”即炎热的日光,“雪花”指茶汤。作者在暑天(农历六月八日)品茶,自有一种凉意。  即惠山煮茶蔡襄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于予独得趣。  鲜香箸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北宋蔡襄作。作者亲自到惠山用惠泉水煮茶,珍泉真茶,可称双绝。作者也由此得到了乐趣。茶是那样鲜香,水是那样甘滑,饮了以后,既消除了庸俗气质(俗骨),又洗去子俗念(尘虑)。静静的白昼,清风徐来,阵阵茶香散入庭树,更使后来到这里煮茶品茗之人有所省悟。  谢许判官惠茶图茶诗文同成图画茶器,满幅写茶诗。  会说工全妙,深谙句特奇。  尽将为远赠,留与作闲资。  便觉新来癖,浑如陆季疵。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北宋文同()作。许判官赠给文同一幅画着茶器的画和写满茶诗的诗卷。画面绝妙,诗句奇特,于是引发了作者的茶瘾,也像陆羽那样要钻研茶道了。  尝新茶曾巩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北宋散文家曾巩()作。该诗描写了作者所尝新茶的三个特点,即采摘细嫩、茶名新颖、功效提神。以“麦粒”来形容茶叶之嫩,颇有新意。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北宋文学家苏轼()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党争激烈起伏之际,政局动荡不安。他不赞同变法派的激进措施,也不像保守派那样顽固守旧,所以政治上始终不得意,屡遭排挤打击。但他能够一贯保持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该诗写于诗人被贬海南之时。写诗人海南月夜,取江水煎茶,独自品茗,荒寞的意境,写来细腻而洒脱。  登绝顶望太湖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原题《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北宋苏轼作。“小团月”为当时名茶,“第二泉”即无锡的惠山泉。诗人对当时的名茶和名泉的喜爱之情跃然于纸上。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脍炙人口,常为后人所引用,常见于一些茶馆的楹联之中。  双井茶送子瞻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硝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北宋黄庭坚()作。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4)举进士。黄庭坚属“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歌艺术上成就甚巨,与陈师道等创立的“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因此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作者把珍贵的“双井茶”送给老师,自有一片尊师之心。诗中对苏轼十分崇敬,赞美东坡诗文字字珠玑,心志高洁。  八十三吟陆游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  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敞帚当捐却自珍。  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南宋陆游()作。陆游自幼好学,十七八岁便有诗名。二十九岁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应试,名列第一。第二年礼部考试,却因名居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被秦桧将名字勾去,从此便失去由科举取得功名的机会。直至秦桧死后几年,陆游才重新进入仕途。陆游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一位,今存诗9200多首,其中茶诗就多达380多首。该诗抒写诗人晚年安于清贫生活,因知音已绝,而生“枯桐”之叹,对己之诗文则犹敝帚自珍。尤其仰慕陆羽,期望亦被尊为“茶神”。其爱茶之诚,喜茶之切,自然流露,跃然纸上。  三游洞陆游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原题《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南宋陆游作。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郊西陵山上,三游洞下百余步的半山腰崖脚处有一小潭。该小潭后称“陆游泉”,又名“陆游井”、“陆游潭”,与“三游洞”和泉前方的“下牢溪”齐名,为宜昌三胜。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与其弟白行简及诗人元稹等三人首探三游洞时,意外地发现这眼清泉。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被朝廷贬谪到夔州(令四川奉节)任通判,是年十月八日陆游在赴蜀途中,慕名至此取泉水煎茶,其味妙不可言,遂激起诗兴,挥笔题此诗于岩壁之上。后人随即摩刻,并将其命名为“陆游泉”。  喜得建茶陆游玉食何由到草菜,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庚岭红丝碨,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白挈风炉竹下来。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南宋陆游作。写陆游得到了珍贵的“建茶”,十分高兴,便打开茶盒,用红丝碾把它碾碎,然后煎了喝,觉得舌本留甘,睡意全无。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好意,便又拿着风炉到竹林里去一道煎饮。  夔州竹枝歌范成大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髫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这是一首竹枝词,又称竹枝歌,原题《夔州竹枝歌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南宋范成大()作。竹枝词原本是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但也曲折地流露了他遭受贬谪后的心情,盛行于世。此后各代诗人写《竹枝词》的很多,也多咏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形式都是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此诗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抓住采茶村妇的特征,展现出农村采茶的乡土气息。诗大意为:头上簪着红花的老年妇女和身上背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当她们忙完了采桑养蚕之事后,现在又忙着上山采茶了。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杨万里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榺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南宋杨万里作。六一泉,位于安徽省滁州城西南琅琊山麓,宋僧智仙修建。鹰爪,细嫩的茶叶,指双井茶。松风鸣雪,指煮茶沸腾时发出松风般的声音,茶汤面上呈现雪一样的饽沫。兔毫霜,指茶芽上的白毛。涪翁,黄庭坚的号。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诗言双井茶要好于日铸茶和建溪茶。落霞秋水,出自唐代王勃《榺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膝王阁,故址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子榺王李元婴为洪州刺史时始建。作者在用六一泉煎饮双井茶时,联想到同乡黄庭坚咏双井茶的诗篇,又梦见唐代王勃《榺王阁序》中“落霞秋水”的美景,不禁思念起家乡来。他认为双井茶的品质优于日铸茶和建溪茶,更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上亲自煎饮双井茶。诗中充满思乡之情。  康王谷水帘朱熹循涧西北骛,崎岖几经丘。  前行荒蹊断,豁见清溪流。  一涉台殿古,再涉川原幽。  萦纡复屡渡,乃得寒岩陬。  飞泉天上来,一落散不收。  披崖日璀璨,喷壑风飕飕。  采薪爨绝品,瀹茗浇穷愁。  敬谢古陆子,何年复来游?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作。该诗描绘了去康王谷路线的崎岖和康王谷水帘的“飞泉”景观,并表达了对陆羽的敬意和怀念。  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杜耒(生卒年不详)作。该诗首句常为人所传颂或被引用。诗末以“梅花”之高洁来喻“茶情”之醇厚,则又不同凡响。  4、元代茶诗元代茶诗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作者130余人,茶诗300篇。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和竹枝词,题材有名茶、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佳作有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谢宗可《茶筅》、刘秉忠《尝云芝茶》等。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元代耶律楚材作。  黄金碾畔忆雷芽耶律楚材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当蒙古高原的铁蹄席卷中原大地和江南水乡时,惯于马上骑飞剽悍的一代天骄们,虽然也将茶饮作为生活的必需,但那只是在“大官汤羊厌肥腻”之后,才会渴求“玉瓯初进江南茶”(马祖常《和王左司竹枝词》)。  这是一首七言诗,原题《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是其中一首。作者是元代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的大臣耶律楚材()。此诗所表达的意思是:由于长年饮不到好茶,诗人感到心窍都被黄尘堵塞了,文思不畅。诗中对喝建溪茶的美好回忆,又用卢仝和从谂禅师的嗜茶典故表达自己对好茶的梦寐以求。并明确表示乞茶之意。  饱看西山插翠霞耶律楚材厚意江洪绝品茶,先生分出蒲轮车。  雪花滟滟浮金蕊,玉屑纷纷碎白芽。  破梦一杯非易得,搜肠三碗不能赊。  琼浆啜罢酬平昔,饱看西山插翠霞。  这是《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的第二首。写诗人远在西域居然得到了建溪名茶,于是诗人在惊喜之余便烹饮起来。诗中首先对王君玉赠茶表示感谢,接着写碾茶、煎茶与饮茶,“搜肠三碗不能赊”。终于实现了饮茶的愿望,饮完悠闲地欣赏起山边的翠霞来。一股久旱逢甘雨般的满足感跃然纸上。  碧玉深瓯点雪芽耶律楚材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  黄金小碾飞琼屑,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  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这是《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的第七首。写诗人品茶完毕,诗思泉涌,精神爽逸,怡然陶醉。这一组饮茶诗,详细生动地刻画了饮茶带给人的精神愉悦,表达了涛人酷爱饮茶的情感。  尝云芝茶刘秉忠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人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元代刘秉忠()作。诗写云芝茶的外形特色,芳香的内质和极佳的滋味。  留题惠山赵孟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来寻第二泉。  贪恋君恩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元代书画家赵孟()作。作者携茶寻泉,以寄托自己对往日的一份思念。该诗以平易自然的文字,写了自己对“天下第二泉”的依依不舍之情。  题龙门茶屋图倪瓒龙门秋月影,茶屋白云泉。  不与世人赏,瑶草自年年。  上有天池水,松风舞沦涟。  何当蹑飞凫,去采池中莲。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元代画家倪瓒()绘图并自题诗于其上。诗中描述了“茶屋图”的景致,有白云泉、天池、瑶草、青松,还有池中的莲花。该画现虽未见,但钱杜撰《松壶画赘》卷上著录了此画。  阳羡茶谢应芳南山茶树化劫灰,白蛇无复衔子来。  频年雨露养遗植,光春粟粒珠含胎。  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  谁能遗我小团月,烟火肺肝令一洗。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元代谢应芳(生卒年未详)作。诗中描述了“阳羡茶”的兴衰史,讲叙了“白蛇衔茶子”的神话故事,及“箬笼封春贡天子”的珍贵,作者希望得到“小团月”,“一洗”“肺肝”之“火”。  茶筅谢宗可此君一节莹无瑕,夜听松声漱玉华。  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  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  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元代谢宗可(生卒年未详)作。茶筅,形状如筅帚,调茶之具。此诗描述了“茶筅”的形状及功用,善用比喻,清新流畅。  5、明代茶诗明代有120余人写过500余篇茶诗,最多者为文徴明,有150多首。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等。题材有名茶、茶神陆羽、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功等。著名茶诗有文徴明《茶具十咏》、陈继儒《试茶》(四言古诗)、于若瀛《龙井茶歌》、高启《煮雪斋为贡文学赋禁言茶》、王世贞《试虎丘茶》等。  采茶词高启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采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神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七言古诗。明代诗人高启()作。其诗爽朗清逸。这首茶诗的开篇是一派欢快场面:雨过天晴,溪山渐暖,茗吐新芽,幽丛夺目。银钗女儿,对歌采茶,相互竞赛,其乐融融。但是,清香犹然在手,高品先呈太守;新焙无缘品尝,只能卖给茶商。最后两句明写“山家”,实则指向茶农生活贫苦的现实,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春雨”新茶,受到无情的盘剥。于是,采茶之喜和山家之苦,清茗之香与盘剥之狠,形成了鲜明对照。  爱茶歌吴宽汤翁爱茶如爱酒,不数三升并五斗。  先春堂开无长物,只将茶灶连茶臼。  空中无事长煮茶,终日茶杯不离口。  当筵侍立惟茶童,入门来谒惟茶友。  谢茶有诗学卢仝,煎茶有赋拟黄九。  《茶经续编》不借人,《茶谱补遗》将脱手。  平生种茶不办租,山下茶园知几亩。  世人可向茶乡游,此中亦有无何有。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明代吴宽()作。汤翁,作者自指。诗言汤翁爱茶如爱酒,饮茶量很大。室内除了茶灶、茶臼以外,别无长物。一有闲暇便以煮茶为乐,终日捧着茶杯。侍候他的仆人只有茶童,来访的客人都是一些茶友。有人送茶来,就仿效卢仝写一首谢茶诗。煎茶之后,又学着黄庭坚写煎茶赋。汤翁写了《茶经续编》和《茶谱补遗》等书,还在山下亲自种下几亩茶园。汤翁劝告人们,饮茶会使你达到一种清空安乐的理想境界。无何有,即“无何有之乡”,典出《庄子》,借喻清静虚幻的理想境界。  送茶僧陆容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明成化年间()进士陆容作。语言清新,通俗畅晓,诗中名僧喜欢饮茶,以致袈裟被茶渍烟熏沾满茶晕,从而赢得了“茶僧”这一雅号。  题《事茗图》唐寅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明代唐寅作。唐寅(),宇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山水画大多表现险峻雄伟的大山、楼阁溪桥及四时胜景,也有描写文人逸士悠闲生活的作品。他的以茶为题的作品有《卢仝煎茶图》、《事茗图》等十多件。其中,以《事茗图》最享盛誉。  “赍持”即“携持”。诗言漫长的白天无所事事,即在南窗之下捧着茶碗饮茶。清风吹来,连银色的鬓发都有感觉,自有一种乐趣。《事茗图》中的这首充满闲情逸致的题画诗,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次夜会茶于家兄处文徴明慧泉珍重著《茶经》,出品旗枪自义兴。  寒夜清谈思雪乳,小炉活火煮溪冰。  生涯且复同兄弟,口腹深惭累友朋。  诗兴扰人眠不得,更呼童子起烧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明代书画家文徴明()作。他的诗歌主要描写平静闲适的生活,诗风也显得疏淡平和。在悠闲的光阴中品泉煮茶是他平静生活中一日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他写了大量的茶诗。据统计,文徴明茶诗和叙及茶事之诗在150首以上,其中专写茶的诗有30多首,是明代写茶诗最多的一位。  该诗叙写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与其兄围坐在小火炉旁,敲冰煮茗。茶为宜兴紫笋,水为慧泉寒冰,长夜清谈,促膝相叙,相伴惟有香茗。雪乳浮香,茶烟飘馨,温暖了寒冷的冬夜,沟通了脉脉亲情。于是诗人夜不能寐,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充满茶香亲情的诗篇。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文徵明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若小壶冰共襄,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秋夜试茶徐祯卿静夜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紫笋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明代文学家徐桢卿()作。与唐寅、祝允明、文徴明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子”。其诗风格清朗。“铜叶”指铜制茶器。诗写独自一人月夜品尝紫笋茶,环境之幽雅,月亮之光华,心境之闲适,一一道来,平易自然。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徐渭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若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  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谓()作。虎丘茶采于谷雨节,其蒸烘技艺尤为精妙。友人惠赠名贵虎丘茶,作者一边煎茶饮茶,一边吹着《梅花三弄》的笛曲,大有卢仝饮茶七碗、飘飘欲仙的感觉。  试虎丘茶王世贞洪都鹤岭大麓生,北苑凤团先一鸣。  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  惠水不肯甘第二,拟借春芽冠春意。  陆郎为我手自煎,松飙泻出真珠泉。  君不见蒙顶空劳荐巴蜀,定红输却宣瓷玉。  毡根麦粉填调饥,碧纱捧出双蛾眉。  搊筝炙管且未要,隐囊筠榻须相随。  最宜纤指就一吸,半醉倦读《离骚》时。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作。作者煎饮虎丘茶浮想联翩,全诗眼界开阔,用典颇多。诗的前四句说洪都(今江西南昌市)的鹤岭茶虽好,福建的北苑茶采得更早,但一等到虎丘茶上市,所有的好茶都相形见绌了。继两句说惠山泉水不甘心称老二,它也要凭借虎丘茶来提高其身价。再两句说一位姓陆的少年男子为作者煎茶。下两句说四川蒙顶茶亦不如虎丘茶,而河北定窑的红色瓷茶碗则不及明朝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瓷茶碗。最后六句写有香茶美女相伴时的惬意心情。松飙即松风,喻烹茶水沸时所发出的声音;真珠,喻水沸时泛起的水泡。定红,河北定州定窑生产的红色瓷器;宣瓷,明宜德年间()所造的瓷器。两者相比,后者为好。毡根即毡毛,麦粉即麦面;调饥,晨饥,意即以毡根麦粉当早饭。以毡毛为食,出于《汉书·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同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古人认为麦面吃不饱肚子。碧纱当为“碧碗”之误,碧碗是一种上等琉璃浅棱碗。蛾眉,美女的代称,言两个美丽的女子捧着用碧碗盛的虎丘茶来到作者跟前。搊筝,弹奏古筝;炙,亲近;管,笙、箫之类的乐器。炙管可解为弄箫或弄笙。隐囊,犹今之“靠垫”;筠榻,竹榻;须相随,言这两件物品须随时带着。纤指,女子美好的手;一吸,即一饮。意即最好是美人把茶先饮一口。《离骚》,《楚辞》篇名,屈原所作,言作者在半醉中读《离骚》,此情此景令人十分惬意。  西湖竹枝词王稚登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  这首竹枝词,为明代王稚登()作。语言通俗,文句流畅。茶梅间作,茶绿梅红,写出一种意境,一种情趣。  惠山夜坐袁中道酒是惠山泉,茶是惠山水。  山色平拖蓝,春月更和美。  画船开两轩,月色入船里。  对月举酒杯,侍儿亦可喜。  如此好景光,端无复睡理。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明代文学家袁中道()作,诗人以轻松自如的词句,写出了惠山夜间的“好景光”:似酒之泉,似茶之水,蔚蓝山色,和美春月。睡意顿失,情趣盎然。  暮春偶过山家吴兆山村处处采新茶,一道春流绕几家。  石径行来微有迹,不知满地是松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明代吴兆(生卒年未详)作。诗写暮春时节山家忙于采茶的情景,既有新茶之绿,又有春流之清,既有石径之趣,又有松花之美,写出美好的自然风光。  题《诗经》堂得祥池边木笔花新吐,窗外芭蕉叶未齐。  正是欲书三五偈,煮茶香过竹林西。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明代僧人得祥(生卒年未详)作。既是新花方吐,绿叶未浓,又是正要写“佛偈”的时候,忽然煮茶的香气飘过竹林的西边。简洁数笔,勾勒出一幅清丽的寺院禅茶图。  6、清代茶诗清代有140余人写过550余篇茶诗,最多者为厉鹗,有80多篇。诗体有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试帖诗等。题材有名茶、茶神陆羽、煮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等。著名茶诗有厉鹗《圣因寺大恒禅师以龙井茶易予宋诗纪事真方外高致也作长句邀恒公及诸友继声焉》,汪士慎多篇咏名茶诗,乾隆皇帝多篇咏龙井茶诗,阮元的“茶隐”诗,陈章的《采茶歌》,曹廷楝的《种茶子歌》等。  北山啜茗杜漕雪罢寒星出,山泉夜煮冰。  高窗斟苦茗,远壑见孤灯。  拾级瓢常润,归房杖可凭。  下方钟鼓发,残月又东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清代杜漕()作。诗写雪夜饮茶。寒夜之景,孤寂之情,颇有余味。  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汪士慎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烘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清芬。  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不返。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清代汪士慎()作。诗中极言泾县茶之好:该茶细嫩如“雀舌卷”,制作烘焙亦十分讲究,和浙江龙井茶比也毫不逊色。据清乾隆二十年《泾县志》:“涌溪山,由磨盘山南趋至此,广袤三十里,多产美茶。”当时该茶与“黄山毛峰”、“西湖龙井”齐名。  新书新茗两堪耽厉鹗新书新茗两堪耽,交易林间雅不贪。  白甄封题来竹屋,缥囊珍重往花龛。  香清我亦烹时看,句活师从味外参。  舌本眼根俱悟彻,镜杯遗事底须谈。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原题《圣因寺大恒禅师以龙井茶易予宋诗纪事真方外高致也作长句邀恒公及诸友继声焉》。清代厉鹗()作。诗大意为:新书(指作者所撰的《宋诗纪事》和新茗(指大恒禅师的龙井茶)都值得深爱,而这样的交换则是高雅之举,并不存在着贪婪之心。龙井茶装在白色的小口瓮中送到了我这里,而《宋诗纪事》则装在青白色的书袋里也送到大恒禅师处。龙井茶的清香当烹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宋诗纪事》笔法生动,禅师看了也会明白。通过我们的舌头(尝茶)和眼睛(看书)均会得到很多启发,相比之下白居易的“镜换杯”之事就不用去谈论它了。《宋诗纪事》为厉鹗撰,一百卷,收录宋诗凡3812家。作者鉴于明人崇尚唐音忽视宋调之弊,想借纪事之作以改变风气。该诗记述了新著换佳茗的趣事,耐人寻味。  题汪近人煎茶图厉鹗巢林先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  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霜桠。  敲门走送古梅枝,索我煎茶圈子诗。  此图乃是西唐山人所作之横幅,窠石苔皴安矮屋。  石边修竹不受厄,合和茶烟上空绿。  石兄竹弟玉川居,山屐田衣野态疏。  素瓷传处四三客,尽让先生七碗馀。  先生一目盲似杜子夏,不事王侯恣潇洒。  尚留一目著花梢,铁线圈成春染惹。  春风过后发茶香,放笔横眠梦蝶床。  南船北马喧如沸,肯出城阴旧草堂。  这是一首古歌行体诗歌。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清代厉鹗()作。该诗系作者应汪近人之请而写。杜子夏指汉代的杜钦,一目失明,京城人称之为“盲杜子夏”,又称“小冠杜子夏”。石兄,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称石为兄。汪近人,即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曾将两幅画送到厉鹗处,一幅为汪近人自画的《梅花图》,赠给了厉鹗,另一幅为高翔所画的《煎茶图》,请厉鹗题诗。厉鹗应邀欣然命笔,给高画题了诗。该诗首先介绍了巢林先生爱饮茶又爱画梅花的特点,他要把茶的“清苦”味融入画作梅花之中。《煎茶图》中有石子、竹子、矮屋、炊茶之烟霭,及三四个人(包括巢林先生),他们都拿着白瓷碗在饮茶,身着山屐、田衣,洋溢着浓郁的山野人家气息。图中的巢林先生虽然独目,却有一种清高洒脱不同凡俗的气概。题画诗最后几句是《煎茶图》画外之意。作者说巢林先生只有一目,但仍能画出好梅花,富有春意。他时而饮茶画梅,时而置笔大睡,任凭外面南来北往热闹非凡,他却长期住在扬州城北的草屋里,过着恬淡的隐居生活。  竹枝词郑板桥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是一首竹枝词。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作。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他也是位爱茶的诗人,写过20多首茶诗,而且写得通俗易懂。《竹枝词》所描绘的是一位天真大胆的民间少女,以吃茶作为爱情的信息,传递给爱慕已久的情郎。“吃茶”是中国民俗婚姻茶礼的习惯用语,那位少女的情哥哥当然懂得其中的含义。黄土墙、茅盖屋和门前一树紫荆花的描写,更表现出这是一位劳动人家的普通少女,她对爱情追求的大胆和执着是任何大家闺秀不敢企求的。在这迥然有别的茶事天地里,飘洒而出的是一股野泼泼的生活情趣。  家兖州太守赠茶郑板桥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赊。  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清代郑板桥作。写诗人意外地得到了名贵的茶叶,以写诗表达感激喜悦之情。  再题第二泉袁枚不似中泠远莫求,不同庐瀑占高头。  出山不远济人便,最好人间第二流。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清代诗人袁枚作。他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多数作品则抒发闲情逸致。作者认为第二泉(惠山泉)最好,因和中泠泉或庐山谷帘泉比,取水更方便。  茶高鹗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  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清代高鹗(约)作。此诗运用诸多典故叙述煎茶、分茶、尝茶以及茶的功用等,韵味无穷。樵青,唐代张志和之女婢名,《唐书·张志和传》:“帝赐奴婢各一,志和把他们配为夫妇,奴曰渔童,婢曰樵青。”张志和常命樵青司煎茶之事。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特别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腊肠烟熏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