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姓取名有多长历史,是谁的后代

史料编研《红安百家姓氏源考》
向姓来源之说
来源:红安县档案馆
一、向姓来源之说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以祖名为姓。据《史记》载,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裔以其名字向为姓,称向姓。
2、出自伊祁放勋氏,即帝尧的后裔,以国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载,相传帝尧的裔孙在周代建立了向国,地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春秋时被莒国吞并,亡国后的向国公族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称向姓。
3、出自子姓,为商汤王的后代,以祖字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载,成汤建商后立国约五百余年。西周灭商后,成汤的第三十代裔孙微子启被西周武王封于宋,建立宋国。数传至宋桓公,有子名肸(xì),字向父,被封于向(今安徽亳州一带),向父任宋国卿土,其后代以祖字向为姓氏,称向姓。
4、由他族改姓而来。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地的南郡蛮有五大姓氏,其中向姓为五大姓之一,此支蛮夷向姓人多聚居于武洛钟离山,即今湖北省长阳县。清代满洲人里有不少向姓,此支向姓人多居于匣塔子地区。另外今日的侗、彝、苗、壮、蒙古、布依、傣、仡佬、门巴、僳僳、土家等少数民族多有向姓。
得姓始祖:向父,宋桓公之子,名肸,字向父,被封于向。有孙名向戌,任宋国左师,公元前546年,他师华元,故慧智多才,佐宋君联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晋、楚、齐、秦、鲁、宋、郑、卫、曹、许、陈、蔡、邾、腠共十四诸侯国会于宋,向戌是主倡人。这次弭兵会使晋、楚得以平分霸权,为盟主。除齐、秦两国较大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外,其他皆从属于晋、楚的小国,当然要觐朝晋、楚,要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的弭兵之会以牺牲小国利益而告终,于是中原各诸侯大国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得以安宁四十余年,在春秋史上写了重重的一笔,因此向戌名扬列国。此后向戌的后代其祖父向父的首字向为姓,尊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
向姓郡望:河南郡、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山阳郡、河东郡。
向姓历史名人略记:宋国执政大臣第二次弭兵倡导人向戌,三国时蜀国将领向宠,西晋名士向秀,宋名相清廉之士向敏中,宋代担相职的还有向栩、向柳、明御史向侃、清朝钦差向荣、当代革命家向警予、史学家向达。还有自称皇帝的农民起义领袖向海明等。
二、向姓的播迁分布情况
向姓发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带。春秋宋元公时期,华亥与向父后裔向宁叛乱,兵败后二人双双逃至楚国。向宁之后裔便在楚地繁衍。战国时,秦国有向寿为著名人士。尤见向姓已南及潇湘,西入关中。西汉时期,向姓除继续繁衍于商丘一带外,有一部分向姓自中原西迁到洛阳以西,另一部分向姓向东部的山东金乡一带迁播,同时有一部分北渡黄河进入山西中东部。如东汉时期的向栩,向长均出自河内朝歌地区的向姓迁民后裔。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姓在中原发展尤为昌盛,形成了向姓之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三国时,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襄樊)人向宠、向充兄弟和向郎、向条父子入蜀,在今四川中北部地带形成向姓繁衍地。南北朝至隋代,因北方和中原社会大动荡,不少向姓避居江东,也有湖北的向姓南迁至湖南。唐中末期安史之乱,有北方回鹘兵扫荡中原,洛阳、西安两京受袭扰,此时向姓河南郡望已名存实亡,接着黄巢起义,中原向姓大举南迁,分别落居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北宋时期,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他的重孙向经之女嫁与神宗,成为向皇后,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为皇亲国戚,并迅速兴旺起来,名载史册的朝臣重吏达十五人之多。宋靖康之变后,北宋已亡,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许多身居要位的北宋大臣和豪族后裔纷纷南迁,其中有向敏中的后裔向子韶因仕南宋,曾以官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抚州地区)。明初,山西向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的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
三、红安向姓来源之说
红安向姓始祖为向通,始迁祖为向仁政。据考,向通为明初洪武年间自江西樟树临江镇(即元明时的临江军清江)作为江西填湖广迁民之一先徙居湖北黄冈。嗣后有后裔向仁政于明末清初(约明崇祯十六年(1643)至清顺治三年(1646)再徙居今红安县觅儿镇大路边向家湾。向仁政有九子:长子向春、次子向高、三子向明、四子向隆、五子向祯、六子向魁、七子向元、八子向达、九子失考。九房之后裔分别散居于今红安县觅儿镇大路边向家湾、夏家田、向龙,八里湾镇的向湾,七里坪镇典明片喻家榨、新里河及麻城宋埠镇的溥新集、顺河乡陈家冲湾,河南的信阳,新县的董家店,光山的向店。信阳,还有的迁武汉、石首、天门、孝感、黄石、武穴、安徽六安等地。
四、史海钩沉
红安向姓江西祖源人物史考
向姓有关考证人物略录:向敏中(949—1020)宋开封人,字常之。太平兴国进士,通判吉州。历户部推官、淮南转运副使、知制诰、权判大理寺。知广州,以清廉称。擢广南东路转运使。淳化四年(993),为枢密直学士,请置通进银台司于枢密院之外,遂领其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明辨有才略,二边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周知。咸平初,拜参知政事,四年(1001)拜相,次年罢,出知永兴军。西夏李德明纳款,他坐镇西边,颇受真宗信用。大中祥符五年(1012),复相。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真宗朝未尝除仆射,此为殊命,但他处此如平昔,略无喜色。晓畅民政,善处繁剧。(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
向子韶(1079—1128)宋开封人,字和卿。元符进士。累迁京东转运副使,后知淮宁府。建炎二年(1128),金兵攻淮宁(今河南淮阳),领诸弟守城,与百姓誓死御敌。城陷,率军民巷战,被执不屈,遇害。(综合资料)
向子湮(1085—1152)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新建)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向敏中玄孙。元符末,以恩荫补官,宣和末,为京畿转运副使。南渡初,统兵勤王,因素与李纲善,为黄潜善所罢。后知潭州,率军民巷战,拒金兵。绍兴中,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后知广州,官至徽猷阁待制、户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议和忤秦桧,致仕。闲居十五年,号所居为“芗林”。著有《酒边词》,多悲愤感慨之作。又有《芗林集》、《芗林家规》(摘《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
向皇后(1046—1101)北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神宗皇后。治平三年(1066),归神宗于颖邸,封安国夫人。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后独决策迎立端王,是为徽宗。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越丰年即还政。卒谥钦圣宪肃(摘《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方向的向姓氏怎么念_百度知道
方向的向姓氏怎么念
提问者采纳
读音:【xiang 】
向(Xià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史记》的记载,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2、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3、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桓公有子名肸(Bì 音必),字向父,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以祖字姓向,成为向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巴郡南郡蛮五姓有向,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
② 清满洲人有向姓,世居匣塔子。
③ 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之土司为向姓。
④ 今满、侗、彝、土家、苗、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向姓。
得姓始祖:向父。宋桓公之子,名
。其孙(一说曾孙)名子戌,任宋国左师,执掌国政。公元前五四六年,他师华元故智,约合晋卿赵武、楚令尹子木在宋结盟,再次弭兵,谈判修和。此次弭兵大会共邀二十余国参加,使晋、楚藉以平分霸权。此会以后,中原各诸侯国未再发生较大战争,得以安宁十多年,这在春秋史上是少见的。子戌也因此名扬列国。他以祖父向父的首字为姓,其后子孙沿续相传,称向姓。尊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根据《吕氏春秋》载有:“宋向带为太宰,桓族也。华元杀荡泽、向带等舍于睢上……”。可知向带亦为桓公之后,综合其他史料判断,向子戌所处年代应在向带之后 ,这就说明,向父为向姓得姓始祖无疑,但是否由子戌改向而来尚须斟酌。无论如何,向姓发祥于今河南商丘一带毋庸置疑。宋元公时,华亥与向宁叛乱,后二人双双败逃楚国。战国时,秦国有向寿。可见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及潇湘,西入关中。此期至两汉,向姓除继续繁衍于商丘一带外,有一部西迁洛阳,一部迁于今山东金乡一带,并有一部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此际见于史册之向姓有东汉时期的向栩、向长,二人均为河内朝歌(今河南商丘)人,可见在东汉以前,商丘依旧为向姓繁衍之大本营。此期至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的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三国时,襄阳宜城(今属湖北)人向宠、向充兄弟,向郎、向条父子入蜀。南北朝至隋,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向姓有避居江东,也有湖北之向姓南迁湖南。但上述三大郡望依旧较为兴盛。唐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两度请回鹘出兵助战,则洛阳、西安两次遭受回鹘将士的灭顶之灾,向姓河南郡望名存实亡。接着又有黄巢起义接踵而来,向姓为避乱或其他原因始大举南下,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成为向姓避难所。北宋时,开封人向敏中入朝为相,又有其从孙向经之女向皇后嫁于神宗,使得这支开封向姓人家飞黄腾达起来,名载史册者有十五人。宋靖康之耻后,向敏中玄孙向子
因仕宦之故迁居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明初,山西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向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沿海之向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历史名人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初为牙门将,公元223年封都亭侯,后迁中领军。诸葛亮说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后率兵征讨汉嘉“蛮夷”,遇害。
秀:河内怀(今河南省武陟)人,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性好老庄之学,开郭象玄言之风。有《庄子隐解》,已佚。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后周时屡立勋绩,仕至检校太师、河南尹、西京留守。宋初加兼侍中,封谯国公。其纵情酒色、政务废驰。后升为左卫上将军,封秦国公。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洪武年间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兼詹事。持身廉直,平居言不及利,身后家无余财。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他和兄弟五人到老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白莲教、李沅发起义有功,调升广西提督。太平军起,因据守桂林、长沙得力,擢为钦差大臣,后建江南大营,威胁天京。大营被击溃后,自缢而死(一说病死)。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自称弥勒出世,公元613年率众起义,不久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初任地方官,以清廉著称。历任兵部侍郎、参知政事、枢密院使,后加同平章事(位同宰相),曾被贬。大中祥符初被召回,不久复为同平章事。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先以恩萌补官,因曾统兵勤王,高宗时官至徽猷阁待制、户部侍郎、晚知平江府。因不满投降派秦桧,辞职。有《酒边词》、《芗林集》、《芗林家规》。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进士出身,历进直龙图阁、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曾驰援涪州,坚守潭州,因功升为兵部侍郎兼转运使。后被贾似道诬陷,死于狱中。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顺治十八年武进士,官副将。善画水墨葡萄,为世人所珍。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一个女党员。曾任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总书记。1931年在上海被捕叛变,6月24日被国民党枪决。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因所在制药厂化工车间失火,她奋不顾身,抢救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致死。四、郡望堂号
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东郡: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山阳郡:汉代置山阳郡,在今天山东省独山湖周围。
中和堂:后汉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精通《老子》和《易经》。自己穷得吃不饱,穿不暖,别人送给他的东西,他留够自己用的,别的仍退还给人家。他常常说:“富不如贫,贵不如贱”。在儿娶女嫁之后,他出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畅长扳短殖的帮痊爆花
淑均堂:蜀汉将军向宠,为中都督。诸葛亮对后主夸他“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此外,向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七贤堂”、“竹林堂”等。五、宗族特征
1、向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向姓派生出了桓、司马二姓。春秋末宋国有向
,因是宋桓公之后,改为桓
,故有桓姓;其弟向犁,字牛,因其祖曾任宋国司马,称司马牛,遂有司马氏。
提问者评价
你真棒,学习了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xiang(四声
发:“像”音)
就念本来的音 xiang
还是一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向秀丽和向姓】——————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广告业务:
&当前位置:
向秀丽和向姓
向秀丽和向姓
时间: 日 来源:揭阳新闻网 作者: 阿龙
  50年前,一位20多岁的向姓姑娘因抢救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最后牺牲了,她的事迹后来被编入了小学课本。她叫向秀丽&&向秀丽(),广州人,解放前做过童工、佣工,1949年参加工作,她生产积极,埋头苦干,不讲价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底,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发生燃烧事故,她不顾自身安危,迅速动手扑火,并忍受着严重烧伤的痛楚,为前来抢救的人们赢得了时间,终于制止了一场危在眉睫的爆炸事故。保住了工厂,保住了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自己却被严重烧伤,于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牺牲。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并将下九路何济公药厂的楼宇命名为&秀丽楼&,让她的高尚精神世代相传。
  向(xi&ng,潮音hiang3(献))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59万,在各姓中排第99位,占全国人口的0.20%.向姓在揭阳有155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48位,占揭阳人口的0.003%.向姓来源有三: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史记》载,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2.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载,周代有向国(都城在今山东省莒县南),后来国灭,国君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成为向姓。 3.出自子姓,为春秋时期宋桓公(前681~前651在位)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宋桓公有子名肸(xī,潮音h&g4(黑),意振动),字向父,为宋国卿士,其后代以祖字向为姓,成为向氏。
  向姓还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五姓有向,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清时,满洲人有向姓,世居匣塔子;清时,湖广施南巴地之土司汉姓向。
  此外,今侗、彝、土家、苗、蒙古、布依等民族也有向姓。
  今向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为多,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的40%.向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向秀丽外,还有: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玄学名士,性好老庄之学,开郭象玄言之风;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向海明,率众起义,不久自称皇帝,年号白乌,后为隋将杨义臣所败;明代监察御史向侃,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清代画家向腾蛟,擅画水墨葡萄,为世人所珍;民国时期中共第一个女党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曾任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广东向姓主要分布于汕尾陆丰,以及珠三角一带。
  揭阳向姓居民零散分布于普宁、揭西。
  (编辑:李泽娜)
var aid=72424
var aflen=1159
var belen=1159
var pages=aflen-belen+1;
var cc =window.location.toString();
var s1 = cc.indexOf("_");
var s2 = cc.indexOf(".aspx");
var tmp=s2-s1-1;
if (tmp>2){
pagen=cc.substr(s1+1,s2-s1-1);
var p1=parseInt(pagen)-1;
if (p1pages){
document.write ("&")
document.write ("&&");
for (sp=1;sp<=sp++){
if (sp==pagen){
document.write ("&&");
document.write ("&&");
document.write ("
揭阳新闻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揭阳新闻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揭阳新闻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姓起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