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电视剧全集是我国的什么革命家什么家什么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共和国36位军事家,共和国36位军事家人物介绍
共和国36位军事家,共和国36位军事家人物介绍
共和国36位军事家
共和国36位军事家
1、生平简介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韶山冲一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 2、 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 3、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4、 邓小平()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四川广安人。日生。...... 5、彭德怀(),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6、 林彪(),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 7、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亲密关系一向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之间团结互助的宣传典范,后人以“刘邓不可分”来形容两人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段友情一直延续到刘逝世。日――出生于四川开县(现重庆市开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日――与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  1930年8月――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 8、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日―日)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 9、陈毅(日-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一、陈毅早年 ()  陈毅,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6年,15...... 10、1897年4月28日生,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0。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0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1、 罗荣桓()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十大元帅...... 12、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只有一位北方籍元帅,他就是徐向前。日,徐向前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的永安村。它位于滹沱河北岸,原名薄家村。他的父亲徐懋准是清末秀才,母亲赵徐向前元帅金銮,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  徐向......
????????????????????当前位置: >>
中国三十六位当代军事家 排名顺序让人吃惊
12:12&&来源:&
字号:小 中 大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 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
人。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其中有五位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
  1.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方针,抗战和解放战争其间与中共中央一起,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
  3.朱德()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四川省仪陇县人。“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
  4.邓小平()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四川广安人。
“白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5.彭德怀()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湘潭人。“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抗美援朝”的直接指挥者。
  6.刘伯承(1892---19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
  与邓小平一起率领129师挺进大别山,威慑国民党中心地带。
(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关注战略网官方微博:
军图连连看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刘蒙:刘伯承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带来解放战争转折点
日16:38&&&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8日电 &今年12月4日是开国元帅刘伯承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刘伯承之子刘蒙少将、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薛庆超做客人民网,回顾刘伯承的军事生涯,梳理刘伯承的军事思想。刘伯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素有“军神”之称。
刘蒙说,我曾经采访过国民党当时的作战厅厅长,他也是四川人,他给我讲了一句话,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说我研究了一辈子作战,后来在军事学院工作也研究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他认为最突出、最应该可以讲的就是“挺进大别山”。他说一般战争发展,基本上是四个阶段,敌人的全面进攻,然后敌人的力量消耗一部分之后,变成了敌人的重点进攻,然后是战略相持,然后是战略反攻。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刚刚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毛主席会让一个大兵团插到敌人的心脏里去作战,所以这个时候,我父亲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这篇文章里,谈对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体会,他是这样讲的,他说东逼南京、西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必然造成国民党大部队的退缩,造成反攻的局面。所以父亲走的时候,主席应该是有三点估计,第一点估计,进去可能就被消灭了,第二点估计,可能站不住脚被打出来了,第三点估计是对战略全局起到一定作用。
我父亲带着这样大的一个兵团,在一个大兵团的无后方供给的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都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大的部队,没有后方供给线,让他自己找装备、找弹药,自己找服装、找吃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的军队是扎根老百姓的,才能创造这样的历史奇迹。当时造成国民党前线抽回60多个旅进剿大别山,带来了战争的转折点。当我父亲出了大别山之后,主席跟他讲,你做到了第四种估计,是我没有想到的,就是起到了战略转折作用。(原娟)
(责任编辑:原娟、王新玲)
相关专题? ?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阅读(3981)回复(13) 谈“军神”刘伯承的军事思想
谈&军神&刘伯承的军事思想
日是刘伯承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刘伯承同志是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曾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党、政、军领导职务。
为纪念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功勋,弘扬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邀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编研室主任薛洪兴教授就&&军神&刘伯承的军事思想&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访谈现场(李放 摄) 
嘉宾简介:薛洪兴,1944年12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大专学历(中文专业),副教授职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编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刘伯承元帅传记编写和研究工作。具有较深的军事历史和文字功底,善于将历史背景与人物特征加以融合,所有作品表现出较好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除参与编写《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外,尚著有:《刘伯承中原逐鹿》、《中共党史人物传&刘伯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刘伯承》(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中共著名将帅&刘伯承》(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撮要、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概述、毛泽东与刘伯承、刘伯承智破日军&铁桶阵&、战略进攻第一仗&&刘伯承与鲁西南战役、廉风永范、高风亮节长范人间等,共计数十万字。曾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颁发的党史人物传优秀奖、国防大学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等。
  访谈全文:
抗日战争时期刘帅将自卫队,游击队和主力军组织成 &游击集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编研室主任薛洪兴教授,请薛教授跟大家打一个招呼。 [主持人]:薛教授您好,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建立晋察鲁豫抗日根据地,当时我军在各个方面资源都很匮乏,尤其对付敌人合围的时候,刘伯承有一手绝活叫&敌进我进&,刘帅的军事思想怎样具体体现在这些战役中,他作为军事家,他的特点是什么?
[薛洪兴]:各位网友大家好。
[薛洪兴]:各位网友,今天我就刘伯承军事思想和刘伯承的作战实践和大家探讨一下。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我想,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分为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刘伯承的军事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第二,他和毛泽东同志之间的关系;第三,讲讲他与邓小平同志的关系。第四,他和战友、群众的关系。最后可能还会提到一些其他具体问题。现在我就按照顺序来讲。
[薛洪兴]:大家知道,刘伯承同志是我党我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的理论和他的事迹很丰富,今天咱们在这里不可能把它一一都讲出来,我就把带有刘帅的军事理论特色部分给大家介绍一下。刘帅的军事理论最突出的部分,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关于游击战的组织法与作战法,第二运动战的集中歼敌,第三,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三种集中作战形式的转换与运用,第四就是&敌进我进&。我为什么没有从&敌进我进&开始讲呢?因为我按照这个顺序来讲的话,可以给大家一个完整的概念。
[薛洪兴]:首先我说一下游击战,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进程来看,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主要是游击战,毛主席有著名的论述,&独立自主的三个游击战&,这是毛主席的一个著名论述。刘帅在理论方面有什么自己的概括和创造呢?我认为,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游击战的组织法,因为作为一个129师的师长,作为一个战略区的最高军事指挥者,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游击战的形式和日本鬼子进行持久战,游击战的战区应该怎么组织呢?这是作为一个指挥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薛洪兴]:我认为,刘伯承在军事理论方面,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组织法,就是游击战怎么组织。第二就是作战法,就是游击战怎么打。组织法方面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刘伯承同志提出了一个&游击集团&的概念,我们知道毛主席有三种武装力量相结合的体制,就是主力军、地方部队和民兵三股力量结合武装力量的体制,这是毛主席的思想。刘伯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具体理论就是他提出了&游击集团&,他的概念是这样的,他把咱们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力量和军队的武装力量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卫队,相当于民兵。当时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时候,在晋察冀根据地被称为自卫队,第二个部分是游击队,第三部分叫基干军队,用我们后来的话叫&主力军&。
[薛洪兴]:刘伯承认为,游击战争组织法,主要是通过&游击集团&这个形式,把自卫军、自卫队、游击队和基干军队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组织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就是我们以村、乡、区、县、军分区这几个层次来谈,在村里有游击小组作为骨干,自卫队作为辅助力量,在作战当中,有游击组做基本力量,自卫队做配合,这是村一级组织,在区里面,有区游击队,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战略区对这些武装组织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把自卫队说成是&民兵&,有的地方把区的游击队说成是&区小队&,因为在晋察冀地区,自卫队、游击队和基干军队来划分的,所以我按照这个概念来讲。村里是一级、乡里是一级,乡里有游击队作为骨干,各个村小的游击集团就是它的辅助力量。依此类推,县里面其他地方叫县大队,晋察冀的叫游击队,以县的游击队为主干力量,各个乡、各个区的游击队都是辅助力量,以主干力量和辅助力量组成一个集团,叫游击集团,一直到军分区都是这样。这是他的组织法。通过这个组织,把我们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地方武装和主力军、基干军都组织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薛洪兴]:在作战的时候,以基干军为主,其他力量进行配合,这就是毛主席后来说的三结合武装体制。这是组织法。
刘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共提出五种主要作战方法
  [薛洪兴]:作战法,刘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共提出五种主要作战方法:一种是伏击,第二种是袭击,第三种是机袭,第四种是吸打敌援,第五种是战地交通。因为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八路军和地方民兵部队最基本的作战形式就是这五种。 [主持人]:薛教授,我想请教您一下,因为当时我军的装备和敌军相比是落后的,敌军都有机械化的部队,我们没有。刘帅针对我们自己的特点的机动性作战,他有什么创造性的军事特点吗?
[薛洪兴]:刘帅在这方面做了很具体的论述,咱们都知道,129师部队是从红军第四方面军改编来的,部队的成员文化程度比较低,战争素养也比较差,刘帅在总结他的军事理论的时候,他往往是根据部队和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所以他在讲袭击、伏击、机袭、吸打敌援,战地交通这些概念的时候,他都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薛洪兴]:比如伏击,他讲的很简单,他说以动和静的关系来讲,伏击是以静带动,我们静止在那个地方埋伏,敌人行进过来,我们采取伏击。袭击是以动带静,机袭是动静结合。吸打敌援,我们通常的军事术语叫&围魏救赵&,刘帅的著作当中有一个解释,就说我不讲围魏救赵,我讲吸打敌援,打击敌人是手段,消灭援兵是目的,所以我的重点在打敌人的援兵,我叫吸打敌援。
[薛洪兴]:战地交通是很重要的战略手段,比如从电视、电影里面都看到,经常破坏交通,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因为敌人当时掌握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我们的装备比较差,为了限制敌人的行动,往往在根据地破坏敌人的交通。作战法基本上是这些。
[薛洪兴]:第二部分是运动战的基本歼敌。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游击战为主。解放战争前中期,是以运动战为主。所以,作为一个指挥员,他要解决战争指挥问题,他要把这些基本的作战形式在当时战争环境下提炼成理论性的东西,对部队进行指导。运动战的问题,刘帅曾经讲过,运动战的特征就是机动歼敌,就是我们的部队能够机动,在机动的过程中,抓住敌人的弱点,包围歼灭,这是刘帅讲的运动战的主要意义在这儿。
[薛洪兴]:比如游击战的伏击,我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1938年3月份,在邯郸到成都的要道上,刘帅组织了一次伏击战,从作战形式来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伏击战,它是敌人必经的地方,首先埋伏好部队,他在埋伏之前进行了侦察,把部队进行配备,敌人经过的时候,部队突然以优势兵力对敌人进行围歼,战果很辉煌,消灭敌人1500多人。
[薛洪兴]:所以在1936年,在战日战争早期的时候,我们武器比较差,敌人的武器比较好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达到伏击的目的?第一,他仔细选好了地形,抓住了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对敌人不利,对我军有利的地形条件,再加上组织指挥上进行了配备,所以在1936年这个作战当中,我们能够达到歼灭敌人1500多人的战果,这是一个伏击战比较突出的例子。
[薛洪兴]:还有一个机袭,我刚才讲了动静结合。1938年的长春战役,那次敌人扫荡,在一个村子里,刘帅抓住了敌人的弱点,组织了386旅771团、772团,还有1154旅的689团三个团对敌人进行机袭,就是敌人在行进当中,我们的部队从两边把他包围起来,因为敌人是沿着一条河,我们的部队沿着河两岸对敌人进行夹击,消灭了敌人2000多人。所以刘帅在战术手段方面有他非常突出的特点。这是游击战。
[薛洪兴]:刘帅对运动战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观点,比如他讲过&攻其弱,则强变弱,攻其强,则弱变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如果和敌人打仗,攻敌人的弱点,敌人整个就变弱了,他的强点也变成弱点了,如果攻敌人的强点,他的弱点也变成强点了,这是他讲的运动战的要决。这主要突出的特点就是1945年从抗战胜利以后,到1946年6月发生全面内战之前,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其他地方不同,因为他处于山西解放区,当时国民党部队新东北、华北用兵的时候,他是处于最前线,所以作为晋冀鲁豫来讲,在1945年还是打了两次大仗,第一次是松山战役,第二次是平安战役,平安战役时,敌人沿着平安铁路前进的时候,刘帅就组织了三个纵队,在邯郸附近对敌人进行的包围战,先是把敌人包围在那个地方,经过几天的消耗以后,抓住敌人的弱点,从敌人的一个师开始攻击,形成敌人前线受击,这就是从弱点开始攻击敌人。这是机动战刘帅讲的原则。
[薛洪兴]:还有一个原则,&攻其所必救,歼其所救者,攻其时必退,歼其退者&,什么意思呢?在运动战当中,作为一个指挥员,第一要抓住敌人的弱点,第二要善于调动敌人,敌人还没有出现弱点的时候,怎么调动敌人?刘帅在战略原则里面讲得很清楚。
[薛洪兴]:1947年,山东巨野的一个战役,刘帅在这个战役当中,通过攻金乡县城调动敌人三支部队两个师和一个保安中队来救,最后把三个纵队都消灭了。第一次把来救的国民党88师消灭掉,消灭以后,他又在另外两个部队的退路上预先埋伏好部队。所以前面叫&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后面叫&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这是他运动战的第二个原则。
鲁西南战役展现&攻其一点,各个击破&,是刘帅的得意之笔
  [薛洪兴]:第三个,我结合战役来讲,刘帅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原则加攻其一点,&攻其一点,观其来源,各个击破&这是他从鲁西南战役里面总结出来的。鲁西南战役是刘邓大军进行的第一个战役,刘帅的参谋长曾经这样跟我说过,当时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主力军,鲁西南战役是刘伯承作战指挥的得意之笔,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吗?实际上他是把刘帅的战役&攻其一点,各个击破&体现的淋漓尽致。
[薛洪兴]:鲁西南战役是这样的,咱们在解放战争当中,毛主席高瞻远瞩,权衡全国战场,提出要从内线打到外线,从战略防御开始转向战略进攻,这个任务由刘邓大军来执行。挺进大别山之前,通过黄河以后,组织了两次战役,敌人分两路,西边是敌人的运城、定陶、长县,刘帅采取先攻运城的办法,把东边的部队先过来,然后采取攻城的办法,把西线三个点:运城、定陶、和长县都攻下来,然后把东线的敌人的三个整编师吸引过来,然后把敌人包围在三个地方。然后,首先歼灭了前两个地方的敌人,最后消灭了最后一个敌人。这就是&攻其一点,吸其来源,看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
[薛洪兴]:这是我讲的他在游击战和运动战当中归纳出来的理论。
[薛洪兴]:在运动战当中,刘帅为了达成集中歼敌的目的,他总结和创作了一系列的作战原则和要求,我在这里总体讲一讲,一个是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个大家都知道。打仗应该有准备,刘伯承说的准备还是讲的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所谓广义是讲的我们具体的作战之前,包括部队的思想,包括训练,包括群众,包括战场,这些条件的准备。
[薛洪兴]:狭义的就是讲的每一次临战前的准备,包括侦察,对敌情的掌握,对我们部队自己情况的掌握和部队任务的分配。这是讲的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还有运动战当中的原则,就是牢牢掌握作战主动权。按照运动战的原则,刘帅曾经总结过,运动战的最根本的地方,就是要求我方部队在部队运动过程当中趋利避害,就是说,我们的弱点不被敌人抓住,而我们能够看破和创造出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各个击破,这是刘帅讲的掌握主动权的要点就在这里。
[薛洪兴]:理论上是这样讲的,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刘帅在指导战争当中,有很多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能够抓住敌人的弱点,能够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歼灭。
[薛洪兴]:举一个战役的例子,1945年定陶战役,这个战役是很有名的,毛主席发表过一篇重要的文章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其中举的战役就有这个定陶战役,这是号结束的。毛主席的文章是号写的,也就是定陶战役结束八天以后,毛主席写了这一篇著名的军事论文。也就是可以看出,定陶战役在作战指导上,对于我军,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是有很大作用的。
[薛洪兴]:我们经常讲,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了刘伯承同志的贡献。我为什么说定陶战役在不利的条件下能够掌握主动权呢?1946年9月,国内战争爆发以后不久,蒋介石国民党军为了合围刘伯承领导的部队,从徐州和郑州两个方向一共集中了7个师向刘伯承的部队包围过来,当时,从兵力来讲,敌人多,我们少,从武器装备来说,我们更是差得远。刘伯承分析了敌我的态势,认为如果我们和敌人硬顶,肯定是不行的,他采取什么办法呢?就是采取时空转换上,能够在某一点达到对敌人的战略优势,通过运动防御,把敌人的整三师,就是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先引到大阳湖地区,集中刘帅的优势兵力,集中了两个纵队,在具体的作战当中,大阳湖战斗当中,我军和国民党军的兵力达到了5:1,我刚才讲敌人有7个师,我们有三个纵队,我们的纵队总的兵力还不如敌人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可是在局部上,在大阳湖的那一点上,刘帅抓住了整三师的第20旅,形成了三个纵队打一个旅,在兵力部署上是5:1,所以实现了毛主席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理论要求中,毛主席说,至少要四倍、五倍,甚至更多优势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歼灭敌人的把握。这个主动权就是刘帅在实际作战指挥当中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一个有力的证明。
刘帅的军事理论主要是从战争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
  [主持人]:薛教授您刚才也介绍了很多经典的战例,从具体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刘帅的军事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战争中,您刚才也介绍了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比方说,我们刚才说的补给,还有我军的兵力部署,军队的思想状况,根据战略情况制定相应的战术,从而击退敌人,形成刘帅独特的军事思想,您能不能简单地概括一下,刘伯承军事思想的几个重要特点?
[薛洪兴]:我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刘帅从他所经历的战争实践来看,从红军、总参谋,到129师师长,到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主要是游击战,解放战争的时候,主要是运动战,解放战争后期,从淮海战役开始有不同的歼敌战,他的军事理论主要是从战争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
[薛洪兴]:他的军事思想的特点,我认为一个就是在游击战的组织和作战指导上,提出了他的一些突出性的东西,组织上他是游击集团,作战上他是伏击、袭击、机袭、吸打敌援、战略交通。根据这一些,他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抗日战争当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解放战争时候,我在这里讲是大致的划分,并不是说抗日战争时候,就没有运动战,也是有的,但是主要的是游击战,运动战是作为一个附加的作战形式。
[薛洪兴]:在运动战当中,他的军事思想更多的体现在解放战争指挥大兵团作战,实行运动战作战当中。他实行运动战过程当中,他作战指挥的特点,我再重复地说一说。一个是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第二牢牢掌握作战的主动权,第三实行重点阻敌,比如对敌人,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抓住敌人的弱点,从弱点开始突破敌人。第四协同动作。在作战指挥当中,指挥员要能够把各个部分,把他的兵种(步兵、炮兵)协调起来。第五、五行配合,刘伯承作战指导,他把有关作战的五个要素和我们中国古代五行配合起来,哪五个要素呢?一个是任务,一个是敌情,一个是我情,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地形。假如一个指挥员对任务、敌情、我情、地形不了然于胸的话,在战争中肯定要打败仗的。
[薛洪兴]:第一,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第二,牢牢掌握作战主动权。第三,实行重点阻敌。第四,协同动作。第五,五行配合。今天我在这里讲的,不可能全方位地展现他的军事思想,我今天讲的主要是他的特点,他的作战经验当中有他什么突出的地方,就是我刚才讲的这几点。
嘉宾薛洪兴
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就包括刘帅的具体理论贡献
  [主持人]:您概括地非常好。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详细地了解刘帅的军事思想的全貌,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精华的部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也是一个军事家,同为军事家,毛泽东是党的领袖和全军的统帅,刘伯承是大战区的负责人。这二位是如何配合的,他们关系怎么样?
[薛洪兴]:刘伯承和毛泽东同志,无论是私交,或者上下级领导关系都是非常好的。他们交往的基础,应该说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有共同的革命目标,这是他们互相交往的基础。他们两个更多的交往是在军事战略战术方面,我重点地讲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主持人]:说明毛主席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也是非常认同。[主持人]:这个&进&,并不是和敌人硬碰硬,而是运动起来调动敌人。
[薛洪兴]:追溯起来,刘帅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月间,他当时和吴玉章到了广州,毛主席当时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那个时候,这一次两个人都有了初步的印象。另外,刘帅原来到广州之前,在川军里做一个指挥员,指挥两个团,但是当时四川给他的名号是&川中名将&,所以毛主席对他了解一些,他对毛主席也了解一些。1929年刘帅到苏联去学习了,毛主席当时在井冈山,当时临时中央要求撤换毛主席和朱德,毛主席曾经给临时中央写过一封信,说如果你们要撤换我和朱德,我愿意让刘伯承代替我,从1929年来看,毛主席对刘伯承的军事上已经很佩服。
[薛洪兴]:到后来,在刘伯承的使用上,毛主席还是知人善用的,让他当参谋长,让他当129师师长,让他最后当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在一些重大的战争关头,都派他担任重要的任务。比如&挺进大别山&,当时是我们战略防御的战略进攻,当时这个任务很艰巨,也有很大的困难。另外是无后防作战,所以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薛洪兴]:再讲一个,&敌进我进&,这是毛泽东思想里面很重要的部分。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敌进我进&是刘伯承同志最早提出来的。是在号在北方局某会议上,刘帅的一次报告当中提出来的。
[薛洪兴]:当时他讲,因为我们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敌进我退,敌退我挡,刘帅就说,根据抗争的条件下日军队作战的特点,他说,我们一退再退,退向何处?我们退来退去,根据地就那么一块地方,往哪儿退?他说现在就是要敌进我进,打磨盘,要摸敌人的屁股。&打磨盘&大家都知道,是游击战的另外一个说法。我们打游击战要敢于抓住敌人的要害,敌人的要害是他的后方,是他的补给线和他的据点。&敌进我进&,在刘伯承那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抗日战争开始,从八路军来说,到了山西抗日前线以后,一方面和国民党正规军作战,一方面分出小部队,大量地进入敌后,所谓敌后,就是国民党正规军在日本军的打击下,留下了大批的地盘,我们八路军,包括刘伯承领导的129师派了很多小分队,逐步发展为根据地,这是大的&敌进我进&。
[薛洪兴]:就是说,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时候,我们向敌人的后方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这是战略上的定义。还有一个小的方面是战役战略方面的&敌进我进&,是敌人向我们根据地发动进攻的时候,我们不能在根据地内和敌人死打硬拼,按照刘伯承的理论,应该派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包围,进入敌人内部以后,打他的补给线、打他的据点,敌人势必回兵救援,我们达到了粉碎敌人围攻,粉碎敌人扫荡的目的,这就是&敌进我进&。
[薛洪兴]:就是绕到敌人的背后,抓敌人的补给线,抓住敌人的据点,加以进攻,加以摧毁。敌人老窝被我们抄了,他当然回去救援。我说的&敌进我进&和毛泽东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毛泽东的战术有13点,把&敌进我进&列为我们抗日战争当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其中包含刘伯承的贡献。我们讲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就包括了像刘伯承这样的指挥员的具体的理论贡献,&敌进我进&就是这样来的。
主持人]:我们看一些影视作品里有一些情节,老百姓对着即将转移的八路军说,&你们要去哪,怎么不要我们&之类的话,八路军总是说,有一天我们会打回来的,这个情节是不是&敌进我进&在电影里具体的反映呢?
[薛洪兴]:谈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一般来说,毛主席的运动战方针有一套,十大精神原则里面毛泽东有一套,我们不以保守城市为主要目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点在抗争战争中无也得到体现,在游击战中也得到体现的。
[薛洪兴]:因为我们不是死守一个地方,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我们的兵力、装备和敌人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我们死守一点的话,肯定要受到很大的损失。刚才我讲了很多刘帅讲的运动战的原则,我们通过静态的运动战创造敌人的弱点,在电影当中,部队转移,就是这样的。我们在大的游击战过程中,因为我们部队行动以后,有的时候是使敌人不知道我们的行动目的,有的是佯走,就是我们派一支部队,造成一个作战目的,敌人以为抓住我们的主力了。像《南征北战》里面张营长就是这样。李军长被歼灭以后,后来追他,把他包围了。按照刘帅的说法,运动战就是看透敌人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创造敌人的弱点。创造敌人的弱点,如果我们把敌人弱点抓住以后,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包围歼灭。这就是刚才你说的敌进我进的意思,这是讲的具体的战役战术上的。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合作亲密无间,互为补充
  [主持人]:刚才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毛泽东和刘伯承在军事上是惺惺相惜。说到刘伯承的军事,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肯定就是邓小平。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首先他们两位如何组成&黄金搭档&的?
[薛洪兴]:刘邓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合作最早是1938年1月份,邓小平从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调到129师兼政委和办公室主任。刘帅原来就是129师师长,从1937年8月份,开始建立八路军三个师的时候,师长就是刘伯承,政委是张浩,后来张浩因病休养,邓小平来做政委。所以到1938年1月,到1950年10月,就是刘帅离开四川以后,当时邓小平是西南军区的政委,西南军区副主席,刘帅当到南京军事学校,13年的时间,他们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委。紧急路野战军,后来是第二野战军,一个是司令,一个是政委,他们的合作是亲密无间,互为补充。亲密无间是这样的,在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用人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从刘帅和邓小平这两个人来讲,当然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军事家,他们共性的地方很明显,但是他们还是有各自不同特点的。
[薛洪兴]:相对来说,小平同志从性格来说比较外向一点,刘伯承比较内向一点。他们两个人的特点,周总理曾经有一个比喻,周总理说:&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我的理解,小平同志更有全局的胸怀,刘帅擅长的是组织具体的战役战斗。我刚才说他们两个互为补充,是讲在作战当中,刘帅负责军事,邓小平负责全面。当然还有党内工作、地方工作,这些方面他们两个都是互相支持。
[薛洪兴]:我举例子来说,挺进大别山,打完鲁西南战役以后,那次歼灭了敌人6万多人,当时歼灭敌人比较多。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情绪很高,觉得民心,军心可用,准备再组织一次大的战役。刘帅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服大家,我们的任务是挺进大别山,在敌人的后方开辟根据地,把国民党的部队一部分引到我们的周围,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
[薛洪兴]:当时中央发电报给刘邓,询问鲁西南战役以后,有什么打算。那些指挥员要求打一仗,有些同志还是有保留意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给中央回电,我们挺进大别山,当时小平同志不在,刘帅就告诉参谋,就说署上刘邓的名字。小平同志回来以后,说你说的对,我完全支持,说明重大问题上,他们都是互相支持。
[薛洪兴]:再比如,在渡江战役,小平同志是二野、三野、渡江战役总前卫的书记,他负责整个指导,刘帅主要是指挥第二野战军在西线渡江。东线是第三野战军渡江,在这个过程当中,本来决定第二野战军的四中队和三野一起解放南京,但是刘帅不是从自己的任务出发,他是从大局出发,他觉得如果和三野的部队一起到南京,部队拥挤,粮食困难,再加上敌人渡江以后,敌人处前弦绷紧之势,他主动提出来,让四野到徽杭公路,扩大渡江战役的范围。当时小平同志在三野那边,具体指导三野渡江,但是他负责指挥整个二野、三野的渡江作战。刘帅对小平同志还是支持的。从资历上讲,小平同志比他年龄、资历低一点,可是一旦小平同志在他上面做领导的时候,他仍然给小平同志非常有力的支持。
刘帅的军事思想更面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的指导性
  [主持人]:从您刚才介绍的事例,我们更详细了解到了他们两人的关系。因为时间关系,给您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觉得我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建立的&刘伯承纪念馆&应该怎样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您给我们提几条建议。 [主持人]:我们不仅要全面地宣传介绍刘伯承,另外还要有一个重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最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生动的小例子,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到访,同时希望各位网友来到我们的&刘伯承纪念馆&多看看,也希望您对我们的&纪念馆&多提建议。这次访谈就结束了。再见!
[薛洪兴]:刘帅这个人是有他特点的,我认为对刘伯承这个人来讲,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军事。所以对于纪念馆,我觉得我刚才已经讲了,刘帅我给他三个评价,当然他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所以你们成立的时候,应该在这三个方面加以突出,突出他的军事家、突出他的军事理论家、突出他的军事教育家。
[薛洪兴]:特别是军事教育家这一块,现在宣传的还不多。主要是刘帅在建国以后,从1951年到1957年,六年多的时间,他当时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而且在这个学校里面,无论从体制、方针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他做了一些开创性的东西。我在这里不具体讲了。所以我们对刘帅的宣传还要注意全面性。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军事理论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军事教育家,在这方面,我们在宣传上可能还稍微欠缺一些。
[薛洪兴]:重点突出他的军事理论。另外刘帅的军事理论有他很重要的特点。当然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比较起来,刘帅的军事更面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具有具体的指导性,另外他是在前线作战的,这和他个人的经历有关系,他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投奔&学生军&,后来一直到参加红军当总参谋长,参加南昌起义,后来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是从一个士兵成长起来的统帅。另外一方面,他理论水平很高,从小读过私塾,读过高等小学,读过中学。后来参加军队以后,又进过军官学校,大家比较知道的,最著名的就是他曾经到苏联,进过莫斯科高级部队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过了正规院校的深造。
[薛洪兴]:所以1927年到1930年夏天,两年半的时间,刘帅本身也很用功,有的人经常讲&战斗员&、&炊事员&,好象是刘帅提出来的,其实这个很简单。刘帅回国以后,他翻译了书里的一些条例,翻译书里的一些军事典籍的时候,他把这些翻译过来了。当时由于老习惯,由于封建的传统,把我们的司机说成是车夫、马夫,炊事员是火夫,他觉得这些有侮辱的成份,于是他就通过翻译,把这些名词都纠正过来了。
[薛洪兴]: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
作者:发表于: 09:36:2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6:39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6:57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7:1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7:32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8:16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8:16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8:3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8:52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9:39:09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作者:发表于: 08:44:04
个人签名:成绩是你,困难是我。史版欢迎你!君子不可始乱终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伯承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