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将军传奇的骑兵旅的官员有

【1159期】永远的丰碑――记陈镜湖先烈--南开大学报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南开新闻网
&& 南开大学2012年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于4月26日隆重召开。
&&今年5月27日是“我爱南开”BBS站庆17周年,同时新版“我爱南开”BBS站也将推出。
【1159期】永远的丰碑――记陈镜湖先烈
 发稿时间:
  □李文广
  陈镜湖1901年生于原热河省建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哈叭沁南井村的一户农民家庭。8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后入建平县高等小学。他勤奋好学,于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官立第一中学,并于1922年8月考入南开大学。在直隶一中和南开大学读书时,陈镜湖是五四运动积极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从这里,他走上了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奋斗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张若茗、于方舟、韩麟符、陈镜湖等共同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陈镜湖参加了直隶一中的&学生救国团&,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演讲等活动,是&南下宣传团&的骨干。1919年7月,周恩来、马骏组织发起了&觉悟社&,同年9月韩麟符、于方舟、陈镜湖组织发起了与&觉悟社&齐名的&新生社&。1920年秋,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5月,&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名&天津共产主义青年团&,于方舟、陈镜湖是天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镜湖的觉悟有了显著提高,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参加了平民小学的义务教育,每天授课两个小时,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出身子女的困难。
  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文科班,攻读政治和外语,于方舟化名于绍舜也考入南开大学。1923年1月,李大钊介绍韩麟符、于方舟、陈镜湖转为中共党员,于方舟是中共天津地委第一任书记。1923年初,陈镜湖等南开同学成立&向明学会&,学习社会主义新思想,同时创办了《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对当时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是时,全国工人运动兴起,特别是&二七&惨案发生后,孙中山先生决定与共产党全面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借以提高国民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借此,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于方舟、陈镜湖又在这年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陈镜湖被选为直隶省代表,同毛泽东、林伯渠、李立三、谭平山、夏曦、于树德、李大钊、于方舟等共产党人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林伯渠、于树德被选为中央执委,于方舟为候补中央执委。大会结束后,陈镜湖被派往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并在冯玉祥将军西北军宋哲元部任支队长。他先后到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向当地蒙、汉民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唤起他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王公贵族压迫的斗志,并在党的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王公贵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侵略中国和压榨蒙汉人民的罪恶行径。
  日,冯玉祥将军率部发动&北京政变&(亦称首都起义)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参加国民革命,将所部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军&(简称国民军),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陈镜湖先后担任国民军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旅长。为扩大民军队伍,陈镜湖回到家乡,组织武装力量。当他回建平时路经叶柏寿,离家只有十几里,却没有顾得上回家看望父老和妻室儿女。又从建平到围场、多伦等地扩充民军,为消灭封建军阀而辛勤奔走。他尤其注意严肃军纪,经常教育士兵&誓死救国,不扰民,真爱民&;同时他严格约束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菜,照规定付饭费。因此他受到群众和士兵的欢迎和爱戴。
  1924年底,中共在北方的领导机构由北京区委改名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北方区委。中央执行委员李大钊任北方区委书记,以《政治生活》为北方区委机关刊物,由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工运书记赵世炎任主编,陈乔年(陈独秀之子)为区委组织部部长,肖三为区团委书记,陈毅负责兵运工作。赵世炎受北方区委之托到天津接孙中山、宋庆龄于日到达北京后,李大钊召开会议,讨论了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的问题。陈镜湖等受中共北方党委指派,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北上特派宣传员,奔赴热河积极开展工作。孙中山于日在北京病逝时,陈镜湖代表热河省参加祭奠,并出席了国民议会促进会代表大会。
  1925年初,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等地建立4个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以加强党对内蒙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陈镜湖被任命为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同时以热河省国民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参加热河省国民党党部的工作。在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在承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在承德市中小学和师范近千名学生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6周年大会上,他登台讲演,痛斥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罪行,大呼&猛醒吧,睡狮!觉悟吧,中国!&声泪俱下,全场群情激昂。
  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在张家口召开工农代表大会,成立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组成同盟中央委员会。李大钊当选为书记,赵世炎、韩麟符为副书记,陈镜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由中共领导编成&内蒙古特别民军&,陈镜湖任第二骑兵司令(即国民革命军多伦骑兵纵队),这是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创建的北方地区第一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意义十分重大。不久,该纵队改编为骑兵旅,随军加入国民军,在热河省同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
  1926年8月,内蒙古特别民军退入包头。9月17日,刘伯坚、陈镜湖参加了冯玉祥将军的&五原誓师&,部队改成&国民军联军&。冯玉祥将军采取李大钊先生&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行动方针,命陈镜湖率部随宋哲元部西进援陕,经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攻打反动的&讨赤&联军。后来他出任陕西省蒲城县县长,其间他体恤民瘼,将群众担负的粮税减少三分之二,受到群众的欢迎。
  1927年4月,陈镜湖作为内蒙古代表,参加了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当全国革命在南方和北方胜利发展的时候,蒋介石背叛革命,实行反革命大屠杀,革命形势急剧恶化,在这样的情势下,他被迫辞去县长职务,离开陕西,只身回到北京,继续从事地下党工作。同月,李大钊先生被捕牺牲后,北方各级党组织不断遭到破坏,陈镜湖与党组织失掉联系,他和刘刚(原内蒙特委领导成员)一起,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苏联,找到共产国际,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不久他回到国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恢复整顿内蒙特委,于同年9月组成新的特委,他担任书记,改名李铁然,领导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继续组织和发动蒙、汉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年多中,他向中共中央写了《内蒙党报告》、《内蒙特委致中央的信》、《内蒙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内蒙古一般政治状况分析》等十余份材料,为中共中央指导内蒙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931年7月,日寇在我国东北制造&万宝山惨案&,杀害无辜农民,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热河等地人民纷纷组织了&惨案后援会&进行声援。陈镜湖亲自到围场,具体指导&后援会&的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立即以内蒙特委的名义,向蒙汉各族人民发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并将&惨案后援会&改称&民众抗日后援会&,一面尽力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一面注意分析形势,不失时机地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1932年,陈镜湖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回来后,在北平主持召开了内蒙特委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并发表了《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宣言》。会后他到各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为后来抗日同盟军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此时他意识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日,热河省首府承德失守。这年春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等准备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陈镜湖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根据党的指示,迅速带领一部分同志,从围场奔赴张家口,协助冯玉祥组织长城内外各旗县武装民团参加抗日同盟军,并出任同盟军总司令参议。5月12日,陈镜湖与冯玉祥的外甥朱耀远带领参谋、警卫员从张家口乘汽车到张北点验抗日武装队伍,途中遭到反动民团的袭击。在战斗中陈镜湖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33岁。
  1933年5月,抗日同盟军收复承德市、多伦县,不久在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张北县树立起一座纪念碑,有陈镜湖、朱耀远的名字。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陈镜湖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五四运动的精神永放光芒!(作者为陈镜湖侄女之孙、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
相关新闻: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0
新闻热线:022- 投稿信箱:nknews@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傅作义:比希特勒还早玩“闪电战”的将军
[导读]:本文摘自《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萨苏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 傅作义,字宜生,时任绥远省主席,35军中将军长 抗战时期,由于兵员素质和战术思想的局限,国民党军主要采取的作战方式是阵地战,敢于和机动、火力都占优势的日军进行运动战的可谓
  本文摘自《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萨苏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傅作义,字宜生,时任绥远省主席,35军中将军长  抗战时期,由于兵员素质和战术思想的局限,国民党军主要采取的作战方式是阵地战,敢于和机动、火力都占优势的日军进行运动战的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在北方战场上,有一位国军的将军30年代初期就开始玩“闪电战”的把戏,比希特勒还早。此人,就是人称“七路半”部队的指挥官傅作义将军。  “七路半”,是国民党军中对华北傅作义部队的一种独特称呼,意思是虽然傅老总不是八路,也就差那么一点儿了。抗战中,傅作义将军所部,是华北的一支重要抗战部队。  “七路半”这个称呼,原因众说不一。有讲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日伪,因为傅军作战比较积极,一些战术作风类似土八路。这一点给日军的情报系统造成了相当的混乱。萨曾在日本看过一份华北地区共产党军序列资料,日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傅作义部下的35军,新编第32师统统划给了共产党,若老蒋看见不知该作何想法。傅作义在抗战期间比较亲共,可能也是一理。1938年他曾经大量接受共产党员入其部队工作,借鉴其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当时傅部只有两个师,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竟然都是共产党。虽然后来傅作义和共产党打了两年多内战,且一度被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但香火情未断,绥远和平起义,这两位都是傅作义方面的代表呢。此外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傅军从上到下作风简朴,傅作义本人布衣粗食,在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中比较罕见。从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眼里看来,这就有点儿像共产党土八路了。杜聿明曾经在国防部高参郭汝瑰家看到一个有洞的沙发,于是猜测郭是共产党,原因是国民党里面没有这么朴素的。  这样一来,傅作义所部被叫做“七路半”倒也情有可原。  有趣的是,阎锡山也十分简朴——至少对外如此,但从来没人说老阎是共产党。这因为老阎的简朴透着邪门,不但不像国民党,也不像共产党。阎的骑兵军军长赵承绶曾回忆,有一次高级将领开会,不知不觉过了时间。于是阎下令厨房备饭,大家吃了再走。入席后将领们却唯唯诺诺,无人下箸。原因?十几个人,除了馒头,桌上只有八寸大一盘炒鸡蛋……见大家拘谨之状,阎锡山一拍桌子,“你们倒是吃啊!” 长官热情相邀,大家互看一眼,顿时踊跃起来,只见将星闪烁,筷子齐飞……最后大家吃好,敬礼告别的时候盘里居然还能剩下三分之一。  阎老西的炒鸡蛋真经吃啊。  阎长官心里有话——反正你们回去也不会饿着。  傅作义虽然也是山西人,还没有“简朴”到这个份儿上。傅作义的部队,说来来源相当复杂。傅本身是阎锡山的老部下,抗战爆发后才自己独立出来。他的部下有黄埔军校的、有徐永昌国民第三军的、有民团保安队出身的、有冯玉祥的西北军、有蒙古骑兵旅,还有阎锡山手下十三太保的余脉,可说鱼龙混杂。然而,经过傅作义的手,这些部队却都具有了相当的战斗力,在当时的华北堪称劲旅。他部下的将领对他,也有着特殊的忠诚。  傅作义部下的“一字并肩王”陈长捷曾经说过傅作义的特点,这个人“不说硬话,不作软事”。真实的傅作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又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有记者回忆,抗战中采访傅作义,谈到他为了赴援太原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绥远,而使绥远落入日军手中,傅竟至哽咽难语。他待人宽厚坦诚,大公无私,又能够破格提拔,战阵中从不肯轻弃部下,因此取得了极高的威望。而部下在他手中,也觉得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极好的发挥,因此对他死心塌地。可以说,傅作义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团,傅作义的个人魅力正是它的核心。  在傅作义集团中,傅作义被称作“老总”、“傅先生”。直到1980年,关于绥远起义,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派人采访傅作义的老部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兵团司令董其武上将时,董其武依然不变地称呼傅作义为“傅先生”。谈到绥远的事情,他说:“我多年来一直随傅作义先生做事,在他多年思想教育的启发和爱国思想的影响下,我个人可以说一直是跟着傅先生走的。”  爱戴之情,虽历三十年而不变。  傅作义,在国民党军中称为“守城名将”,这是因为他一守天镇、二守涿州、三守遵化出了名。无论西北军、东北军还是日军都拿不下他的阵地来。实际上在此之后,傅作义守城的成绩并不理想,他在抗战中更擅长的作战是运动战。甚至,还一度打出过类似“闪电战”的战例来。
热门文章HOT>> 比希特勒玩“闪电战”还早的将军是谁?
比希特勒玩“闪电战”还早的将军是谁?
编辑: 杨维旭
11:54:00 环球网
速度30秒40秒5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在北方战场上,有一位国军的将军30年代初期就开始玩“闪电战”的把戏,比希特勒还早。此人,就是人称“七路半”部队的指挥官傅作义将军。
  这样一来,傅作义所部被叫做“七路半”倒也情有可原。
  有趣的是,阎锡山也十分简朴――至少对外如此,但从来没人说老阎是共产党。这因为老阎的简朴透着邪门,不但不像国民党,也不像共产党。阎的骑兵军军长赵承绶曾回忆,有一次高级将领开会,不知不觉过了时间。于是阎下令厨房备饭,大家吃了再走。入席后将领们却唯唯诺诺,无人下箸。原因?十几个人,除了馒头,桌上只有八寸大一盘炒鸡蛋……见大家拘谨之状,阎锡山一拍桌子,“你们倒是吃啊!”长官热情相邀,大家互看一眼,顿时踊跃起来,只见将星闪烁,筷子齐飞……最后大家吃好,敬礼告别的时候盘里居然还能剩下三分之一。
  阎老西的炒鸡蛋真经吃啊。
  阎长官心里有话――反正你们回去也不会饿着。
  傅作义虽然也是山西人,还没有“简朴”到这个份儿上。傅作义的部队,说来来源相当复杂。傅本身是阎锡山的老部下,抗战爆发后才自己独立出来。他的部下有黄埔军校的、有徐永昌国民第三军的、有民团保安队出身的、有冯玉祥的西北军、有蒙古骑兵旅,还有阎锡山手下十三太保的余脉,可说鱼龙混杂。然而,经过傅作义的手,这些部队却都具有了相当的战斗力,在当时的华北堪称劲旅。他部下的将领对他,也有着特殊的忠诚。
  傅作义部下的“一字并肩王”陈长捷曾经说过傅作义的特点,这个人“不说硬话,不作软事”。真实的傅作义,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又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有记者回忆,抗战中采访傅作义,谈到他为了赴援太原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绥远,而使绥远落入日军手中,傅竟至哽咽难语。他待人宽厚坦诚,大公无私,又能够破格提拔,战阵中从不肯轻弃部下,因此取得了极高的威望。而部下在他手中,也觉得可以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极好的发挥,因此对他死心塌地。可以说,傅作义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团,傅作义的个人魅力正是它的核心。
相关新闻:
本站原创榜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怪杰冯玉祥(10)
北洋军阀在南口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血战,在奉直军联合打击下,西北军所有的重武器都丢光了,几乎溃不成军。
吴佩孚东山再起,踌躇满志。他是借孙传芳反奉之机,组织十四省讨贼联军,以总司令自居宣布出山的。很快讨“贼”的目标便水落石出,是冯军不是奉军。张作霖也对冯玉祥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吴佩孚与张作霖这两个打了多年仗的死对头,化敌为友,结成同盟。经过几个月的接触、谈判,讨价还价,终于,吴、张两巨头决定在北京会晤。
日晨,吴佩孚抵达北京与张作霖会晤。张作霖拍着吴佩孚的肩膀说:“如今咱哥俩联手,天下无敌,先收拾北赤冯玉祥,再去打南赤蒋中正。”最后两人同意“军事为先,政治缓议”的原则。会议便匆匆收场。
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联合发表宣言,合作讨冯,吴佩孚为统帅,指挥关内奉军与直鲁联军、直军进攻南口。吴佩孚将攻打南口的任务,交给大将田维勤,并亲口许愿说:“如果攻下南口,我将以察哈尔都统相酬。”
崇山峻岭之中的南口
西北军负责防守南口主阵地的大将,是“十三太保”之一的刘汝明。刘汝明,字子亮,直隶献县人。出身贫寒,十多岁时去天津当铺学徒,不甘受东家压迫,16岁便投效左路备补军第二营。冯玉祥一见便大皱其眉:“你个儿太矮,不合标准。”
刘汝明脖子一伸,大声说:“我才16岁,就不长了么?常言说,二十三,猛一蹿。”
冯玉祥便喜欢上这个倔强的青年,他问:“你小名叫什么?”
“叫呆子!”
“好,以后我便叫你呆子,跟着队伍吧!”
从此刘汝明跟随冯玉祥,忠心耿耿,作战勇敢,善于防守,成为著名的“十三太保”之一。
6月22日,西北军后方总司令石敬亭到达南口,刘汝明陪其视察阵地,石敬亭对南口工事赞不绝口,但也发现了问题,对刘说:“子亮,你要小心敌人抄你的后路,我看八达岭、居庸关这一带山高路险,你的兵力又薄弱,如果叫敌人迂回过来占据制高点,铁路及一切都要断绝了。”
刘汝明说:“你讲得对。敌人如果从南口正面或附近来攻,我这一个师足可以应付,倘若敌人从南口以东15公里,或南口以西15公里向康庄、怀来迂回,我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石敬亭回张家口后便向张之江、鹿钟麟、曹浩森等人作了汇报,鹿钟麟立即派手枪旅季振同团进驻居庸关城。参谋长曹浩森认为还需增加兵力,复派佟麟阁的第十一师进驻康庄车站以东延庆县与得胜口一带;陈希圣的第三师开到康庄车站以西地区,防守居庸关右翼长城各小口,掩护接应南口左右侧背,各部皆严阵以待。
6月下旬,吴佩孚同田维勤亲赴门头沟视察阵地,田维勤指挥张万信旅攻青白口,陈鼎甲旅攻秦峪口。吴佩孚得意洋洋地宣称:“旬日之内可以攻下南口。”
张万信、陈鼎甲两旅打得很卖力,很快占领了青白口,秦峪口守军由沙河防线向南口撤退。可是碰上西北军正面的刘汝明师,吴佩孚的部队便出尽洋相,打得丢人败兴。田维勤的部队猛攻不下,奉军和直鲁军都在一旁抱着膀子看笑话,全都按兵不动。此时,吴佩孚的后院又失了火,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军攻人湖南,告急军书雪片般飞来,吴佩孚急得要吐血,咬紧牙关,硬撑着说:“南口一日不下,则本总司令一日不返南。”他将吃奶的力全部用上,但盛暑鏖战,挥汗如雨,久战无功,常胜将军吴佩孚只得认输,将南口正面让给奉军和直鲁联军。
7月5日,前敌总司令张宗昌与总指挥褚玉璞下达总攻南口的命令,分三路进攻西北军。张宗昌指挥攻南口正面,张学良指挥攻得胜口之西北军左翼,吴佩孚指挥攻康庄之西北军右翼。直奉军利用其野炮、山炮、重炮及轻重迫击炮的强大炮火,集中猛轰西北军南口阵地,掩护其步兵师进攻。一连三天,直奉联军每次都攻到外壕边,遭到西北军坚强抵抗,非死即伤,败退下来。
左二褚玉璞、左三张宗昌
张学良命组成三百余人突击队,间道迂回,从南口与得胜口之间的空隙,乘着黑夜,翻山越岭,绕到居庸关以东三四公里处。幸而被季振同手枪团发现,立即包围,双方一场苦战,季团的副团长阵亡,士兵伤亡很多,但总算把对方消灭了。
刘汝明知道后,以手加额道:“万幸,万幸!幸亏有石筱山(石敬亭字)的建议,使我侧背有了掩护,不然真不堪设想。”
苏联顾问六人与张樾亭冒着纷飞的炮火,到南口前线视察。刘汝明说:“敌人对阵地全面进攻,炮火甚烈,野炮、山炮和重炮向我两翼炮兵群循环射击,其轻重迫击炮向我步兵火线循环射击,好像在侦察我炮兵阵地和步兵火线位置,但其步兵线进攻稀薄,接近到五六百米即停止。”
张樾亭问:“步炮阵地工事破坏及步兵伤亡情况如何?”
刘汝明说:“我们步炮阵地因掩盖器材坚固,伤亡和破坏不重,只是散兵壕内的步兵背部受伤者较多。”
苏联顾问说:“这是无背墙所致,应在散兵壕前崖线上速作掩体代替背墙,步炮工事也要尽快修复。”
于是,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刘汝明部连夜抢修工事,第二天阵地完好如初。
直奉联军见南口阵地坚固,久攻不下,于是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以图消灭西北军的炮兵阵地。一日,数架敌机在南口上空盘旋,一架敌机认准戴望远镜的刘汝明肯定是个指挥官,机枪子弹狂扫,打得周围尽是弹洞和烟尘,刘身旁的卫士倒下数人,刘依然屹立指挥。敌机又俯冲投弹,刘的指挥部被炸,刘被土石掩埋,差点受伤。
在战斗最激烈时,骑兵旅长马玉田向刘汝明报告:“我们骑兵旅打得快没人了。”
刘汝明生气地向前走了几步,指着马玉田说:“你不是一个人么?”就在此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刘汝明刚才坐的地方,又是一次死里逃生。
张樾亭劝刘汝明在附近山麓上筑一间坚固的防空洞,在洞中指挥战斗。刘汝明说:“阵地官兵都不怕死,拼命杀敌,自己躲在防空洞内,何以鼓舞士气?”
张樾亭说:“南口阵地命运系于司令一身,你自己保重,即是保重南口阵地的命运。”
刘汝明有意转移话题:“敌人连日侦察扰乱,必将大规模进攻,我们下一步应如何防备?”
张樾亭指着关公岭说:“关公岭是南口阵地之锁钥,应加强工事,派得力部队固守。只要守住关公岭,我们南口正面及右翼凤凰墩南端高地阵前开阔,我们步炮火力网威力足能罩住敌人,要确保不让敌人施行中央突破或右翼突破。”刘汝明立即命令向关公岭增加兵力。
国民军总司令鹿仲麟
7月中旬,鹿钟麟打电话给刘汝明:“子亮,我的意见是放弃南口阵地,退守居庸关、八达岭,进行纵深配备。”他解释说:“古时战争大多数是守居庸关,既可节省兵力,敌重武器也不容易活动。”
刘汝明有信心地说:“南口阵地,固若金汤,左右侧背有佟师、陈师,也是安如磐石。我们已守几个月了,放弃了岂不可惜?敌不停地进攻,也未越雷池一步嘛?”
鹿钟麟听后,也不再坚持。
8月1日凌晨3时半,直奉、直鲁联军向西北军南口防线展开全线总攻击。张学良赴沙河,张宗昌在羊坊,吴佩孚到三家店督师。奉军动用几十门重炮猛轰南口阵地。
炮击过后,奉军以相当兵力向关公岭左侧毛司台进攻,希图占领南口左侧背延庆,被佟麟阁师打退。敌又以优势兵力攻南口阵地的正面,主力猛扑关公岭,岭上官兵死伤惨重,团长鲁崇义受伤。几得几失,关公岭终于失守。刘汝明急派强有力部队反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关公岭;同时命令阵地上各种炮火及侧防重机关枪猛力压制,将增援而来的敌人打退。此后的战斗更加艰苦,西北军将士已在阵地上度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精疲力竭,伤亡惨重,补给困难。从苏联运送到库伦的弹械,再用汽车昼夜不停运至张家口,再分到各部队,每人只能分到二三粒子弹。战士们已在阵地上光着膀子向冲上来的敌人抡起大刀。
形势万分危急。与此同时,奉军吴俊升骑兵与汤玉麟部经过大迂回进攻多伦。守多伦的宋哲元因晋北紧张,将防守任务交给席液池骑兵,自己赶赴晋北指挥。但因众寡悬殊,加上席液池与旅长王淮镇意见不合,作战失利,待宋哲元再从晋北增援多伦时,已回天乏术。8月上旬,多伦失守,并影响整个战线。
8月9日,南口正面的直鲁联军再次总攻。铁路以东,奉、鲁军选择六个进攻点同时攻击,每个点至少使用一个旅的兵力,采取宝塔式的进攻。铁路以西,有直军四五个旅攻击。先用排炮猛轰,再用坦克车冲锋,后面的步兵,从连到团,潮水般狂涌而来。
刘汝明的三个旅同时告急,所有能打仗的都上了火线,连炮兵的驭手也全拿枪冲上去,死伤殆尽,以至撤退时无人牵马拉炮,炮全丢了。
8月12日,敌军在九辆坦克车的掩护下,将关公岭东沙河滩所筑石墙冲垮,所有的防御工事被毁,电网也被破坏。西北军战士用石头、枪托、大刀与冲上来的敌军浴血奋战,依然阻挡不住冲上阵地的敌军。刘汝明痛苦地下令,放弃南口阵地,退往居庸关、岔道等处布防。
8月15日早晨,居庸关、八达岭到处都是火光和爆炸声。上午9时左右,鹿钟麟打电话给刘汝明:“子亮;多借方面的吴俊升军已威胁到张家口了,全军要向绥远、包头总退却……”他声音突然高起来,激动地说:“你们第十师苦战南口四个月,敌人以数十万之众倾巢来犯。中国战场上空前的飞机、坦克车都来作战,而始终不能得逞,你们的精神令全军敬佩。现在因多伦失守,不能不退,你要立即经张家口、柴沟堡,向绥远、包头方向撤退。”
刘汝明对着电话大喊:“现在已经九点多了,单是铁路两侧就有十几个旅的敌人向我进攻,战事正激烈,白天无法撤,到天黑了再撤吧!”
鹿钟麟在电话中说:“指挥部已经经张家口往绥远撤了,你无论如何要在三天之内通过张家口。第三师已经撤了,第十一师也正打着,到天黑再撤。”
刘汝明还在拼命抵抗。下午3时,风云突变,刘师第三十旅阵地被突破。第三十旅担负正面的抵抗,第二十九旅在铁路以西,第二十八旅在关公岭方面。正面阵地被突破,阵地便会分为两半,顿时一片混乱,这样,撤退已等不到天黑了。
刘汝明电话急令第二十八、第二十九旅速向康庄撤退,并命令说,如果南口通不过,便翻山走到康庄车站集合。
刘汝明手上还有半个机枪连,两挺重机枪,他大声命令机枪连长胡光武:“占领南口南面的寨墙,掩护第三十旅撤退!”刘冒着枪林弹雨,半蹲在机枪手旁亲自指挥。
两挺重机枪凶猛地吐着火舌,向敌人横扫,打得敌人成排倒下去,第三十旅残部乘机突围。但不幸的是旅长王书箴因受伤被直奉军俘虏,后在北京被残酷地杀害。
天色暗淡下来,刘汝明带着部分官兵,步行到居庸关。到处都是溃兵,刘汝明命令铁路方面准备火车,上满一列便开一列,向张家口方向飞速而去。
西北军终于在直、奉、直鲁联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重武器都丢光了,几乎溃不成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玉祥死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