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龚自珍朗读不论盐铁不得最后一句表现手法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兼并严重 &#..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该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土地兼并严重  C.清政府政治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句是什么
不拘一格降人才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种问题你只要用搜索工具搜索比如
基本上所有古典诗词都可以搜到
123.156.206.*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
龚自珍(日~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猜您喜欢的诗文:  龚自珍己亥杂诗贯珠闲谈(一)      关注传统,目的不一定是为了复古。时移事易,绝对的复古从理论上说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也没有必要。相反,埋头历史或许可以使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传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竟可将其称为“新潮”了。儒家的“祖述先王”、“法先王之法”是否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来“与时俱进”呢?对儒家持批判态度的朋友,不屑于传统的朋友,似乎是在其中浸润久了,浑不自觉吧?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分明看到了儒家、传统的影子。      十九世纪,中国呈现亘古未有的大变局。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始终不愿意正视那段历史——那段被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重的民族经历。我还是往前看,前面有龚自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只赶上“乾隆盛世”的一个尾巴。他的仕途很不顺利,一生沉沦下僚。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龚自珍弃官出都南归(他是仁和人),己亥杂诗共三百十五首绝句,都是这一年所作。这贯珠闲谈结构之散乱,几不能成文,算自己的读书笔记吧。      书窗明月照丹黄      定庵出生于世宦读书之家。祖父,父亲都是做官的,父亲有史学著作,母亲段驯是段玉裁的女儿,能诗。少年时,母亲灯前课之以“三好”——吴梅村诗、方舟和宋大樽的古文。      张杜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譁。    段金沙就是龚自珍的外祖父段玉裁,著名文字学家,有《说文解字注》。他十二岁就蒙段玉裁授以《说文解字》部目,开始“以经说字、以字说经”。      熙朝仕版快茹征,五倍金元十倍明。扬扢千秋儒者事,汉官仪后一书成。    十四岁考古今官制。后有文《汉官损益》、《百王易从论》。      十仞书仓郁且深,为夸目录散黄金。吴回一怒知天意,无复龙威禹穴心。    十六岁开始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搜集古籍,1822年,他的书楼发生火灾,珍贵的藏书大部分被焚。      剔彼高山大川字,薄我玉箧金扃中。从此九州不光怪,羽陵夜色春熊熊。    十七岁时,他注意到石鼓文,开始搜集石刻。有《羽琌山金石墨本记》五卷。      端门授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宿草敢祧刘礼部,东海绝学在毘陵。    二十八岁师从刘逢禄。刘是公羊春秋学者,清代今文学派大家。      他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学问的基础非常扎实。如果生在升平时节,他恐怕会成为考据学家或者文字学家,但是时代,时代允许他这么做么?      忽忽中原暮蔼生      曾经煊赫一时的清王朝,乾嘉盛世之后,颇有些风雨飘摇了。列强环伺,农民起义,鸦片进口,白银外流,吏治腐败(大问题),农村破产(也是大问题),人才贫乏(最大的问题)……这些内忧外患刺激着龚自珍的神经。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阿芙蓉就是鸦片烟,当时朝廷虽屡次下令禁止洋商进口鸦片,但是多有内外勾结夹带偷运的。如果没有鸦片,中国凭借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对外贸易那是绝对顺差,是鸦片导致了白银外流——唉,贩卖鸦片乃至发动战争,就是所谓“自由民主博爱”吧?      鬼灯对对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鸦片灯象流萤一样,烟瘾发作的幕客们何不去种鸦片的专县去?当时国内已有私种鸦片的县。蒋湘南的《论禁烟书》中说:今之食鸦片者,京官不过十之一二,外官不过十之二三,刑名钱谷之幕友,则有十之五六。——现在的毒品花样翻新,愈出愈奇。      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遍京华?不行官钞行私钞,名目何人饷史家?    私人制作纸币擅自流通。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国家指定的赋税是三升,到了百姓那里,实际要交纳一斗,农民以副业来补税,濒临破产。      椎埋三辅饱于鹰,薛下人家六万增。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阳陵?     卫戍京畿的部队,大部分是地痞流氓之类。      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    这首诗是咏诗人所养的猫,影射那些官僚,尸位素餐之流。        汉代神仙玉作堂,六朝文苑李男香。过江子弟倾风采,放学归来祀卫郎。    当时官宦子弟有玩弄戏子的风气。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    在诗人眼中,情势危矣。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这样的现状下,官僚们歌舞升平,醉生梦死,龚定庵却清醒地指出: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而实则是“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的衰世,“起视其世,乱竟不远矣”——颇为危言耸听吧?      一山突起丘陵妒      面对现状,龚自珍作为一个儒者(如果可以这么称呼),作为一个居士(如果这样称呼也可以),自然不能皓首穷经,老于学问,他是很有些“经时济世”的抱负的。狂生的仕途并不顺利,考了多次才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了举人。道光元年(1821),他应考军机章京,因权贵阻挠而落选。      眼前二万里风雷,飞出胸中不费才。枉破期门佽飞胆,至今骇道遇仙回。    道光九年(1829),诗人第六次参加会试,才勉强中了进士。朝考时,道光皇帝问的是新疆南北两路的事,诗人平时就关心西北边陲,写过《西域置行省议》的文章,所以毫不费力,第一个交卷出场,自己的感觉也很好。朋友询问他所答内容后,为他庆祝:“君将大魁天下。”龚自珍以鼻嗤曰:“看伊家国运如何。”——这个狂生!      但是,由于他当廷直陈,惹得“诸公大惊”,以“楷法不中程式”的“大”毛病压低他的名次,从而无法进入翰林院(当时制度,进入翰林院的名额有限制,依名次的同时,也斟酌参照各省之间人数的平衡),永远地失去了参与朝政的机会。      毫霜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殿试时,考的是时政方面的问题,他的对策是仿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作。        终贾华年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    有终军、贾谊那样的学问,白身的时候就到西华路武英殿里参加官书校雠的工作,没想到就这么过了一生。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我们太熟悉了,是深沉语,也是自负语。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    河汾间讲学的王通据说是房玄龄,杜如晦的师父,可是是否真有其人,历来争议颇多。我和他不一样,不收弟子,只要开创风气。      龚自珍把公羊经学用在维新上,事实上是第一人,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启蒙者,他也算第一人吧,“但开风气不为师”,其言未至过当。(待续)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懒先生:要多久才能贴完啊?等下文呢。
  龚自珍己亥杂诗贯珠闲谈(二)      挥手东华事可哀      1839(己亥)年,龚自珍弃官南归,匆匆出都,原因现在已经不好猜测,有人说他是“忤其长官”,根据刘逸生先生的分析,出京时都来不及携带家眷,情况当不止如此,他的处境似乎更加凶险。        促柱危弦太觉孤,琴边倦眼眄平芜。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被除。    好诗。“促柱危弦”的结果当然是曲高和寡,得罪权贵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如果说有诗谶的话,那么“关河不窘故将军”应该算一个,因为他南归的行程还算太平。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虎豹云云,似乎也暗暗透露出他的处境。但是他还是有着落花心绪,仍然关心世事,没有屈服。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未泯恩仇,竟然要找侠客帮忙。      任丘马首有筝琶,偶落吟鞭便驻车。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师。    南归后,他买地盖了羽琌别墅,稍作修整就上京去接家人,在离京二百里的地方停下来,写信给家人。北望京师南望归雁,情状是有点张皇。      房山一角露崚嶒,十二连桥夜有冰。渐进城南天五尺,回灯不敢梦觚稜。    儿子有信来,让他稍稍北进,他在离京一百里的地方又停下。这次更夸张,点着灯不敢睡觉,怕梦到京城。      古愁莽莽不可说,化作飞仙忽奇阔。江天如墨我飞还,折梅不畏蛟龙夺。    过了江,安全了。      做官做到这个地步,够可怜的。      猎猎纱裙荷叶香      从杂诗中看,和龚自珍有关的女子有这么几个:他老婆、婢女、表妹、扬州小云、清江浦灵箫、京城顾太清。      秋风张翰计蹉跎,红豆年年掷逝波。误我归期知几许?蟾圆十一度无多。    他表妹死后十一个月,他回到家乡。      拊心消息过江淮,红泪淋浪避客揩。千古知言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娇小温柔播六亲,兰姨琼姊各沾巾。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针神貌洛神。     回忆表妹小时候的事情。      一十三度溪花红,一百八下西溪钟。卿家沧桑卿命短,渠侬不关关我侬。     叹叹,这份感情算比较纯。以上是说其表妹。        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功四纪遇灵箫。     四纪就是四十八岁,灵箫,是他南归时,途经清江浦所遇到的妓女。      一言恩重降云霄,魔劫成尘感不销。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灵箫。    初禅怯花影么?初禅定生喜乐,估计不会那样吧?一笑。      灵箫合贮此灵山,意思精微窈窕间。区壑无双人地称,我无拙笔到眉弯。    过分,画眉么?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北上接家小途中,又遇到灵箫,灵箫提出想让龚自珍替自己脱籍,诗人本没有答应。      对人才调若飞仙,词令聪华四座传。撑住东南金粉气,未须料理五湖船。    劝灵箫还是撑住“东南金粉气”,隐居对她不那么合适。      何须宴罢始留髡,绛蜡床前款一尊。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这种艳诗不少。      收拾风花倜荡诗,凌晨端坐一凝思。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还要打坐,做功夫,多么矛盾。      臣朔家原有细君,司香燕姞略知文。无须问我山中事,肯向花间领右君?     细君是东方朔的妻子,诗人常自比东方朔。这是介绍家中情况,问灵箫是否愿意作侧室,诗人念头活动些了。      喜汝文无一笔平,坠侬五里雾中行。悲欢离合本如此,错怨娥眉解用兵。    二人之间的矛盾大概集中在灵箫脱籍的事情上。        美人才地太玲珑,我亦阴符满腹中。今日帘旌秋缥缈,长天飞去一秋鸿。     诗人自负阴符满腹,深谙兵法——三十六计走为上,逃之夭夭。      青鸟衔来双鲤鱼,自缄红泪请回车。六朝文体闲征遍,那有萧娘谢罪书?     为挽留龚自珍,灵箫写信,请他回来——可怜。      万一天填恨海平,羽琌安稳贮云英。仙山楼阁寻常事,兜率甘迟十劫生。     经过一番周折,诗人决定替灵箫赎身。诗人从清江浦北上接到家人再次南归,又到清江浦,灵箫已经返回苏州闭门谢客了。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作此诗后的第二年,诗人和灵箫同游南京,灵箫“坚以素纸索书”,定庵写下这首诗后,忽觉“春回肺腑”,即去苏州帮灵箫脱籍。这段感情终于有了结果——灵箫遂归定庵。         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这首诗下有诗人的自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传笺背后的事情,后人猜测很多,以为暗指诗人与宗室绘贝勒奕绘的侧室顾太清之间的情事,或曰龚自珍出都之事即与此有关。当然,也有人为其辩护的,也自有其道理。——不过这种事,一般都是宁信其有,姑且存疑。        能令公愠公复喜,扬州女儿名小云。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    小云是诗人早年认识的扬州的一个妓女。      坐我三熏三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不留后约将人误,笑指河阳镜里丝。    诗人以年迈为由没有留下什么约定。      濯罢鮫绡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新诗急记销魂事,分与胭脂一掬汤。    南归途中又去小云处。      谁肯甘心薄幸名?南艤北驾怨三生。劳人只有空王谅,那向如花辨得明?     还是拒绝。      怕听花间惜别词,伪留片语定来期。秦邮驿近江潮远,是剔银灯诅我时。    这就带些欺骗了。或曰小云后仍归定公,但此说并没有什么证据。      在这几位女子中,我最惋惜的是那位表妹,情节似乎让人想起黛玉。灵箫很聪明,也很坚决,结果也不错。在这方面,小云要多向灵箫学习了。“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当时社会制度允许一夫多妻,诗人的行为未可深责——只不过他的年龄也嫌大了些。(待续)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贯珠闲谈(三)      莫将文字换狂禅      龚自珍和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他们一样,在佛学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从小在北京法源寺附近长大,但没有皈依成为正式的佛弟子。虽然如此,他并不仅仅是研究佛学,而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证佛陀所说的道理——学佛。      车中三观夕惕若,七藏灵文电熠若。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三观是天台宗的“空假中”一心三观法门。他在南归途中,仍然持咒。道光十一年(1831),诗人发愿在八年中持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全咒计五十九字)四十九万卷,于己亥年(1839)完成。这首诗是说他又重新指定功课,念诵三普——《普贤菩萨劝发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圆觉普眼品》。——他修行挺用功的。      铁师讲经门径仄,铁师念佛颇得力。似师毕竟胜狂禅,师今遟我莲花国。    经学家江沅江铁君,是诗人学佛的老师。江沅师从晚清的著名居士彭际清,彭际清曾受菩萨戒,笃信净土,主儒佛圆融。他们对龚自珍的影响都很大。          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鳩摩枉译此经来。    他崇尚天台宗,对当时的“狂禅”很不满。诗人自注:丁酉九月二十三夜,不寐,闻茶沸声,披衣起,菊影在屏,忽证法华三昧。法华经是天台宗的主要经典,三昧的意思就是定境,至于什么是法华三昧……唉,安得起定公以问之?——这是他的一次“顿悟”经历。      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考订《妙法莲花经》。      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    龙树菩萨的空宗在中国有三个派别:禅宗、三论宗、天台宗。定公撰《三普销文记》、《龙树三桠记》。他以为“实不见天台、曹溪二家纤毫之异”,其言有以。      西墙枯树态纵横,奇古全凭一臂撑。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    诗人看到别墅旁边的枯枣树,生暮年学道之想,翻笑起那个“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庾信来。      “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如此才情,如此宦途,龚自珍不归于“花月冶游”、“天台七卷”的话,你教他归于何处?常听有人说“佛学很消极”,等等类似的话,于此我不禁想反问一句:刀剑是否凶残?手段和结果本来是两说的,为什么要混淆它们呢?佛学如此,儒学亦然。“有时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佛的龚自珍年轻时固然没有消极,南归后也并未屈服,象这样的人物——宜其学佛。      歌泣无端字字真      平生所学、宦海阅历、过人才识、郁愤狂心……发而为诗,自然是很了得,令人庆幸的是他的诗名没有被埋没。龚自珍的诗是独具面目的清诗,自成一体,风格多变。“瑰丽悱郁”,这四字评语在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里被提及,似乎也是种默许吧。      经有家法夙所重,诗无远诂独不用。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发姬公梦。    诗和经不同,小注说他“于古文、毛、今文三家,无所尊,无所废”。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今文学派,还是受到章太炎(古文学派)的严厉批评。      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毁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    他曾经写过一些词,但“不能古雅不幽灵”,很是后悔。      诗人瓶水与謨觞,郁怒清深两擅场。如此高才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    他比较推崇当时舒铁云、彭甘亭的诗。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林则徐是诗人的朋友,1938年去广东禁烟,诗人写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很想一起去参加策划,因内部斗争未能成行;己亥年(1939)六月,林则徐销毁鸦片二万余箱,英军准备动武,诗人也有自己的策略,可惜寄不到广东。——这样的诗,似乎不能仅仅以诗看了。      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忽然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最后一首,己亥杂诗到此就结束了。这些诗似乎把灵气全部汇集了起来,江山为之失色,昏昏青灯之下,掷笔跏趺而坐的龚自珍,还有多少话想说呢?      从袁枚、赵翼、黄景仁……到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个性张扬、思想解放的脉络是那么清晰。龚自珍的诗对后来的《新民丛报》、南社等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篇幅的关系,“贯珠闲谈”于龚诗取舍不以诗的好坏为标准,很是遗憾。然而——“三百年间第一流”,柳亚子的推崇并非过誉之辞。      春来忽忆去年花      在南归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龚自珍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或云为人所(灵箫、小云、?)鸩杀。      他,才活了五十岁。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销。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这首《梦中作四截句》并不是龚自珍《己亥杂诗》里面的,它仅仅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黄金挥尽,白发飘零,但诗人仍然保持着“童心”,在如帘幕一样的黑暗中,让我叱起那轮皎洁的明月吧!你看,四周的花光丽影象海潮般澎湃汹涌!        今年的春天悄悄地到来了,各种孕育已久的花将陆续绽放,灿烂甚至辉煌。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去年缤纷的落花。有了它们的滋养,今年的花会开得更加美丽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今年的花也会凋落,落红成阵,化身为泥而不悔。(完)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另附拙作:读《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其一   先生残集再编年,惹我双眸着意看。情切多关清社稷,才高不屑旧衣冠。   纵横心史真独到,惝恍诗文大可观。默识如神医国手,西来风气古来丹。     其二   鱼虫坠绪乱如麻,经世拈来念未差。有此才情终落第,无非鬼蜮暗含沙。   颓风未改身先老,枯木难逢雨后华。重礼南山香一瓣,知君还恋旧袈裟。     其三   三百年间第一流,定庵残集墨痕稠。箫声吹彻夕阳晚,剑影冲寒帝坐幽。   未老狂心徒负负,经霜禅榻自秋秋。忽然掷笔无言说,浩荡悲愁一霎收。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先生能不能单为我讲讲“偶赋凌云偶倦飞”那一首?  :)我很无理吧?
  槿木啊,叫我懒残吧,随意一些,那首诗我试着解释如下: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赋凌云:司马相如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倦飞: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鸟倦飞而知还”。  遂初衣:《离骚》有“退将修吾初服”,李白有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指退官后穿上原先的衣服。  锦瑟佳人:按照刘逸生先生的说法,指歌女之类的人。    诗的大意是说偶然当了官,偶然厌倦;偶然辞官后,偶然遇到佳人询问,顺口便说是为她退官而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论,“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如果说“佳人”是特指的话,那么静安先生的评论自当拜服,但是,那诗并没有特指哪位女子。所以我不这么看。    理想的破灭,对官场的失望,对那些“先据要路津”的官员的愤怒和轻蔑。。。等等,在这首诗中,百炼精钢化成绕指柔情,一生心事归于平淡。定公是学佛的,站在佛学角度来看,这么写也很自然了。    经有家法夙所重,诗无达诂独不用。我这么解释你满意么?
  谢谢您了。因为王国维说过,又在胡兰成的书中见过,印象极深,也很喜欢。我以为这里面有深悲,一生心事都在里头了。但不认为是归于平淡,也不因为是不是某位特指的女子就可以判断是不是儇薄无行,而是万千言语无从对一位深情或好奇的女子说起,算是搪塞,也是自嘲吧。——可以这样理解吗?
  呵呵,这么说也对,这诗也不错。
  难得,细品,翻
  小懒好文。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这诗看着是比较让人堵得慌。如果是按照古人本事方法,怕也是无事可追。感觉只是假借说法而已,如“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小技巧而已。  是撒泼,是愤懑,是故意放刁,是故意让他人觉得自己薄幸。是自毁形象的方法。是,,名士的做派吧。    嘿嘿,最近可好?        
  老高解的妙啊,:)    还好,就是累。
  ……天地之间结庐,浮沉中间读书。
  以前没注意,不错。
  不顶不行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昨天跟人谈起这两佳句,对方没听过,我有些失望哦.定庵的诗,这两句最是深入人心了.当然还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名句.  &佳句&与&名句&不是一回事吧.
  第一段俗了。后来感觉好。
  偶然看到多年前的文章,感觉很好!
  【      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      龙树菩萨的空宗在中国有三个派别:禅宗、三论宗、天台宗。定公撰《三普销文记》、《龙树三桠记》。他以为“实不见天台、曹溪二家纤毫之异”,其言有以。  【  请问,家家楖栗不能担,是什么意思,唤作三桠记又做什么?  谢谢
  读程金凤女史龚诗跋语  龚自珍的《七绝•过鎭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靑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957年后常把这首诗当作他的代表作。其实龚诗中的绝句较多的是下面这样一些格调的诗:  澷感
絶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午夢初覺悵然,詩成
不似懷人不似禪,夢囘淸淚一澘然。瓶花帖妥爐香定,覔我童心廿六年。  小遊仙詞十五首
厯劫丹砂道未成,天風鸞鶴怨三生。是誰指與遊仙路,抄過蓬萊隔岸行。(之一)  玉女窗中梳洗成,隔紗偷眼大分明。侍兒不敢頻頻報,露下瑤階溼姓名。(之三)  珠簾揭處佩環搖,親荷天人語碧霄。別有上淸諸女伴,隔窗了了見文簫。(之四)  夢中作
不是斯文擲筆驕,牽連姓氏本寥寥。夕陽忽下中原去,笑詠風花殿六朝。  美人
美人淸妙遺九州,獨居雲外之高樓。春來不學空房怨,但折棃花照暮愁。  寥落
寥落吾徒可奈何,靑山靑史兩蹉跎。乾隆朝士不相識,無故飛揚入夢多。    天下震矜定盦之詩,徒以其行間璀璨,吐屬瑰丽。夫人讀萬卷書供驅使,璀璨瑰丽何待言?要之有形者也。若其聲情沈烈,惻悱遒上,如萬玉哀鳴,世鮮知之。抑人抱不世之奇材與不世之奇情,及其爲詩,情赴乎詞而聲自異,要亦可言者也。至於變化從心,儵忽萬匠,光景在目,欲捉巳逝,無所不有,所過如掃,物之至也無方而與之爲無方,此其妙明在心,世烏從知之,鳳知之而卒不能言之。嘗聞神全者,哀不能感,樂不能眩,風雨不能蝕,晦朔不能移,乃至火不能燒,水不能溺。此道家言,似不足以測學佛者之涘,抑古今語言所可到之境止於此,定公其殆全於神者哉!全於神者哉!寫已亥雜詩竟,聊書簡末。庚子穀雨日新安女士程金鳳。  【(震矜:认为大、好)(行间:行与行之间。指文章的字句之间。)(有形:有形状的、感官能感觉到的。《韩非子•喻老》:“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遒上:超佚不群;雄健超群。唐陈政《赠窦蔡二纪室入蜀》诗:“逸翮獨不羣,清才復遒上。”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情語能以轉折爲含蓄者,唯杜陵居勝,‘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柔艣輕鷗外,含悽覺汝賢’之類是也。此又與‘忽聞歌古調,歸思欲霑巾’更進一格,益使風力遒上。”)(匠:制作;创造。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焚書逸禮,盡所口傳;古史舊章,如因心匠。”)(物之至也:南宋真德秀《西山文集》:“修身在正其心章。臣某謹按:此章要切全在有之一字。盖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聖人未嘗先有喜怒以待物之至也,故朱熹嘗言:忿恚好樂恐懼憂患,只要自無中發出,不可先有在心下。又嘗取譬曰:衡惟其無物,故物至而輕重不差;鑑惟其無物,故物至而妍蚩可見。學者之於此理固不可以不知,而人主尤所當知。盖人主之喜怒哀樂所關爲甚大故也。臣願陛下於平居未應物之時,澄靜此心,湛如太虛,不使有喜怒哀樂之私先入乎胷中。隨物而應,當喜則喜,當怒則怒,當哀樂則哀樂,而有我之私一不與焉。則此心常正而不偏,其於修身之道有餘裕矣。”psd按“之至”似是就外界人事对人的影响而言。)(无方:谓变化无穷。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陰,靈武冠世,策出無方,思入神契。”)(女士:旧谓有士人操行的女性。《诗•大雅•既醉》:“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孔颖达 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 女史:对知识妇女的美称。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 蔣苕生太史序玉亭女史之詩曰:‘離象文明,而備位乎中;女子之有文章,蓋自天定之。’” 清赵翼有《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Psd按:旧时“女士”可自称,“女史”则称人。)】  Psd按:  金凤女史之评语深得龚诗三昧,龚诗之妙,要在读书多,其情生自于境,出于自然而不矫揉造作。大才槃槃而立意高广,且驱遣的词句如眩目的锦绣,如此织就一种瑰奇的格调。定庵的外祖父段玉裁评价他的词作说“银盘盛雪,明月藏鹭,中有异境”,不为虚饰也。      
  金凤女史乃古代才女,“女子之有文章,盖自天定”,是耶,非耶?聊斋仙人岛中女地仙之类才女,令人赞叹,令人神往。
  老帖子又翻起来了。    楖栗就是禅杖,家家楖栗不能担,是为后文张目,主要是说他的三桠记把“六祖天台共一龛”,融会贯通天台宗、禅宗两家的意趣。    从书名来看,书中还应包含三论宗这一桠杈,但是那部书已佚,内容已经不得而知了。  
  金风真是定公知音啊。说得好。
    龚的绝句在清一代的确超一流。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龚自珍己亥杂诗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