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一个将军 用骑兵连攻陷了40多座营寨 猜猜他是谁谁?怎么办到的?

帖子主题: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将军——陈庆之(以七千胜百万)
共&41850&个阅读者&
工&&分:11843排&&名:0劳动点:10684排&&名:0发帖数:909
军号:673776
工分:118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将军——陈庆之(以七千胜百万)
文章提交者:zhhy327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等等。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这个人叫做陈庆之。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随即,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政治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骚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枪口上:他率领近卫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书记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骚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840本帖已赚金币: 0
我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因为看一集就死一个日本人!
我还喜欢看《火影忍者》,因为看一集就死一个村的日本人!
我更喜欢看《奥特曼》 , 因为看一集就死一个城市的日本了!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将军——陈庆之(以七千胜百万)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排&&名:0劳动点:0排&&名:0发帖数:2
军号:2216227 工分: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rk_14
在第8楼的发言:陈庆之无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但这个记载历来被认为是有水分的。
1。记载的人是南朝人,歼敌数字存在吹牛。
2。当时北魏面临六镇大起义,他的精锐部队全在北方,洛阳以南部队战斗力实在
令人怀疑。
3。陈庆之是奉命送一位北魏逃亡皇子回国登上皇位的,一路上其实有大量北魏部
队投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投降南方,而是维护正统,因此没什么心理压力。
应该是陈庆之出兵时确实是7000人,但一路打到洛阳,他绝对不会只靠这7000,
不知一路上受降了多少原北魏军队。让你带那么点人去护送一个被敌政权抛弃的皇族回去当他们的国王你敢吗?我一直怀疑萧衍是让陈庆之去送死的。他要是知道陈庆之能那么顺利的打到洛阳,估计他早让陈庆之统兵灭了北魏了。受降了军队是肯定有的,但要没有高超的忽悠能力的话,接受的叛兵只能使自己的部队士气更低。在冷兵器时代7000敢死队如果碰上30万或者更多的怕死队,结局也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作为7000敢死队的首领必须有很强的判断力知道哪里是这只怕死队的七寸和同敢死队战士一起视死如归的魄力吧。中国的古代不乏有血性的汉族将领,不然不可能在这么多如狼似虎的游牧名族围困下屹立到现在。那个写狼图腾的傻子(或者他本来就是个蒙古族为自己的祖先找点面子回来)应该多看些中国的历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排&&名:0劳动点:0排&&名:0发帖数:2
军号:2216227 工分: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些人议论说陈庆之是这样那样的运气。可是想过没假如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给你7000人你敢去吗。或者有几个武将敢去的。兵者诡道也,如果只是凭实力打仗 那大家走一起把人和武器一摆,弱的下去就好,这样也可以少死很多人。毛主席的一句评价:令人神往。足以说明主席对他的认可了。光是那份胆气就足以震撼人心了。至于说他怎么一直是7000人,其实后期也没说他具体有多少人了,估计是带了7000人去,然后会有投诚的加进去吧。毕竟当时的汉人政权是梁,再加上北魏政权的动荡。收残兵是肯定会做的。还有看了很多名将的战事,感觉很多情况下士气会比人数和装备重要得多。那就不奇怪陈庆之为什么会赢了。一边是士气如虹而北魏的士兵却避之不及,士兵惧了,而为将的也不知怎么激励。这是很多将领胜败之道!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2排&&名:0劳动点:221排&&名:0发帖数:173 军号:1518868 工分:222
左箭头-小图标
无一败仗,不能左右政局的魔术师,杨威利的原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排&&名:0劳动点:0排&&名:0发帖数:1 军号:1586494 工分:1
左箭头-小图标
毛泽东最佩服的好像是李世民和朱元璋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843排&&名:0劳动点:10684排&&名:0发帖数:909 军号:673776 工分:11843
左箭头-小图标
老实说,这事我也觉得有点玄啊!到底是不是真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486排&&名:0劳动点:340排&&名:0发帖数:1826 军号:386119 工分:6486
左箭头-小图标
为什么说毛主席也喜欢他?有事实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119排&&名:0劳动点:1958排&&名:0发帖数:231
军号:88486 工分:131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x13
在第8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zhhy327
在第87楼的发言:......
张骞是唐朝的吗????
建议看一下《汉武大帝》。。。
投笔从戎的是班超啊张骞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使节,他是中央王朝连接西域的第一人弃笔从戎的是东汉的班超,带着出使西域的36人通过卓越的胆识、高超的外交技巧和高明的指挥为汉王朝平定西域,直到70多岁才重新入玉门关归汉,其兄班固和其妹做《汉书》,是二十四史中的一本。另外,楼上的那位兄弟没有注意我的主要意思,我的意思就是这样一句话“兵贵精不贵多”,我想强调的是陈所统领的的军队应该是一支以精锐的强兵,依靠精锐部队的短时间的猛烈攻击迅速击垮敌方一部分,造成敌军其余部队的恐慌,从而形成不战自溃的局面。我想证明的是陈的军队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以及指挥上都是一支足以夺人士气、左右战局的精兵,所以事实上也和兄弟你的意见并没有什么出入。就像淝水之战,若没有前秦先锋部队被东晋击败,造成了前秦军心的不稳定,前秦后军并不见得会马上相信前军失败的谣言,自然也就引不起后来的崩溃。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209排&&名:0劳动点:12106排&&名:0发帖数:10077 军号:300159 工分:2020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zhhy327
在第8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铁革裹尸
在第7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minxi12315
在第19楼的发言:名将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那个唐朝弃笔从戎的是谁,不就是他32骑定西域的.他的比例要怎么算啊.
那人叫张骞
张骞是唐朝的吗????
建议看一下《汉武大帝》。。。投笔从戎的是班超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排&&名:0劳动点:13排&&名:0发帖数:8 军号:1358304 工分:14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史书了,没有写的那么夸张,这写的有点艺术夸张的手法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843排&&名:0劳动点:10684排&&名:0发帖数:909 军号:673776 工分:1184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铁革裹尸
在第7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minxi12315
在第19楼的发言:名将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那个唐朝弃笔从戎的是谁,不就是他32骑定西域的.他的比例要怎么算啊.
那人叫张骞张骞是唐朝的吗????建议看一下《汉武大帝》。。。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2排&&名:0劳动点:-63排&&名:0发帖数:65 军号:497126
左箭头-小图标
陈庆之的战绩肯定是注水的,翻阅同时代的其它史书都没有记载。毛泽东看史书,只是说令人神往,并没有考证它的真实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644排&&名:0劳动点:138排&&名:0发帖数:6
军号:182506 工分:664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欧洲也一样 五十个重甲骑士正面展开冲击 枪挑 马踏 一回合就可以杀掉两百个以上的只有简单武器穿着布衣的农民兵陈庆之的部队都是重甲骑兵 而他面对的 是一群 少数有马 且穿着皮甲的骑兵和一些只有简单武器的步兵 以及大量的未经训练农民组成的部队这样的部队野战能力是极差的 主力部队一旦被对方击溃 那么剩下的农民部队很快就作鸟兽散了而如果是守城的话 则不同了 未经训练的农民站在城墙上 照样可以搬起大石头砸死人 这也就是陈庆之为什么很少攻城的原因 他依靠重甲骑兵在野战中打击对手主力部队 一旦敌人主力部队溃散 则重甲骑兵 分散为小队 驱散那些武装农民这也正是 为什么陈庆之要放弃城池而与敌人y野战的原因了在那个年代里 刀箭很难对披着重甲的骑兵造成什么伤害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一下用菜刀砍五毫米厚的铁板或者是钢板 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是无法砍透的 这就是当时陈庆之敌人所面对的问题 北方连年灾荒战乱 已经没有多少人力开采铁矿了 而开采出来的铁矿大多又制造了武器 发给那所谓的百万大军另一方面 前期的轻敌 导致溃散的农民们不断传播陈庆之的威名 后期对方的局对里已经传遍了陈庆之的威名了 未战就已生五分怯意 再一听到前方部队被击溃的消息 自然也就跟着四散逃跑了所以 陈庆之的胜 在于其战术的优秀 装备上的优势 以及累胜积累下来的威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333排&&名:0劳动点:5721排&&名:0发帖数:1472 军号:818538 工分:6333
左箭头-小图标
这种事不多了去了,织田信长 2000 VS 3W 今川大军,结果是什么?万军之中去今川上将首级~! 这可没几个以少胜多,还能去敌方主将首级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5排&&名:0劳动点:-126排&&名:0发帖数:464 军号:1039423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8973排&&名:3485劳动点:43378排&&名:0发帖数:8376
军号:834342
金币:124 枚
工分:198973
/ 排名:34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孤心雨痕
在第7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听风观云
在第51楼的发言:军队数量夸大是很正常的,像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兵力才多少,昆阳之战,王莽大军四十二万就敢号称百万……不过这种军队一般来说确实应该叫民兵队伍,都是以少量的精锐部队搭配上大量的临时征召的农民组成的军队,毕竟所有士兵都按照精锐来训练和装备放在中国哪个封建王朝都吃不消的,就像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军起兵之时也只有十五万,汉武大帝起兵征讨匈奴,也只是派遣经过训练的精锐骑兵十余万。
可以理解陈的军队都是经过一定实战,装备精良的士兵,毕竟以南方不特产马匹这点而论,可以成为骑兵的士兵,身体条件和素质应该不会差于北方......
兄弟看看历史
淝水之战 里面 明明大部分是自踏而死
好像前不久 所谓的超市里不就这样子吗?呵呵,正解,古代作战关键是士气,士气完蛋了再多人也只是自己踩自己人。当时北魏的军队都是农民临时征召的,战场容积本来就很小,如果正面只有人的宽度的话,遭到几千精锐骑兵冲击不溃退那才是假的。然后后面的人无法知道前面的情况,前面的人后退就会踩踏后方部队,结果就是踩死的多过被砍死的。楚霸王的彭城之战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汉军绝大多数死于溺水和自相踩踏,被项羽砍死的反而在少数。古代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是依靠这些非战斗方式取得的,比如官渡——饿死,赤壁——烧死+淹死,淝水——踩死+饿死+病死,彭城——淹死+踩死。诸葛武侯和鲁肃谈为将之道时就说到了这一点,所以说,他是当时最好的战术家是不为过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705排&&名:0劳动点:6474排&&名:0发帖数:1019 军号:1142133 工分:6705
左箭头-小图标
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决,更大的因素在于人,所以这样的胜利也许有些夸张,但是还是有可能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895排&&名:0劳动点:3891排&&名:0发帖数:249 军号:1279103 工分:38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暴风X鹰
在第21楼的发言:
隋唐大漠弯刀银枪燕云十八骑
身着寒衣 腰配弯刀 脸带面罩 头蒙黑巾 隐见双眼:RD1~ rjI/`
全部紧身黑衣 外批黑色长披风+M0]?\$~ i
脚踏胡人马靴 靴上插有匕首 腰间配同一色奇异弯刀
?MBY*W j&r 众人背负大弓 每人负箭十八支sm2olQ`mC
#V} d I[$Lxw
纵横大漠数十载 未逢一败 辽人闻风丧胆(TCi hk3\o+AQ/g
!dyUjx@0s9a"Go 快如风 烈如火 每......你的这个是小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895排&&名:0劳动点:3891排&&名:0发帖数:249 军号:1279103 工分:389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minxi12315
在第19楼的发言:名将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那个唐朝弃笔从戎的是谁,不就是他32骑定西域的.他的比例要怎么算啊.那人叫张骞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657排&&名:0劳动点:192排&&名:0发帖数:506 军号:1060633 工分:265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xixi88
在第40楼的发言:还是我最厉害,我的最高战果是1对100万,我全胜!!
一盆开水,百万蚁军,全军覆灭哈哈,你最牛。不过这个战绩我也有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395排&&名:0劳动点:4287排&&名:0发帖数:1548 军号:610107 工分:4395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16排&&名:0劳动点:2515排&&名:0发帖数:621
军号:701827 工分:25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听风观云
在第51楼的发言:军队数量夸大是很正常的,像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兵力才多少,昆阳之战,王莽大军四十二万就敢号称百万……不过这种军队一般来说确实应该叫民兵队伍,都是以少量的精锐部队搭配上大量的临时征召的农民组成的军队,毕竟所有士兵都按照精锐来训练和装备放在中国哪个封建王朝都吃不消的,就像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军起兵之时也只有十五万,汉武大帝起兵征讨匈奴,也只是派遣经过训练的精锐骑兵十余万。
可以理解陈的军队都是经过一定实战,装备精良的士兵,毕竟以南方不特产马匹这点而论,可以成为骑兵的士兵,身体条件和素质应该不会差于北方......兄弟看看历史淝水之战 里面 明明大部分是自踏而死好像前不久 所谓的超市里不就这样子吗?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16排&&名:0劳动点:2515排&&名:0发帖数:621
军号:701827 工分:25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我熊我知道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三野战军
在第20楼的发言:在国内丢人就行了,千万别让外国人看见。三千人打二十万坐着让你杀你要杀多长时间?水分比西瓜都大。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军队才三百万,想想把。
既然说到国外,中世纪的时候经常有十几个骑士打败几百,几千人的事(伟大的外国人记载的呦)原因是那时候的兵主要是农民组成,战时由骑士召集起来上战场打仗,要是领头的一死或一逃,就全都作鸟兽散.所以,这个小陈搞不好碰到的就是这样的军队.发现一个问题
好象女孩子
很容易就得到 奖励难道 是我的想法有问题???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01排&&名:0劳动点:-11649排&&名:0发帖数:7550 军号:130030
左箭头-小图标
估计使用了先进的兵器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27排&&名:0劳动点:146排&&名:0发帖数:118 军号:1259518 工分:427
左箭头-小图标
委座,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4排&&名:0劳动点:183排&&名:0发帖数:43 军号:1124690 工分:18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3509
在第25楼的发言:古代乱的狠,有的国家垃圾到极点,遇到比较厉害的将领被打成白痴很容易。现代历史上的意大利军队就说明了,军队这个东西很不好说。。。要真是意志力缺乏,烂的绝对惊人。。。同意!人不是机器,不能单靠数字计算,如果兵无斗志,再多也白瞎。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44排&&名:0劳动点:1743排&&名:0发帖数:56 军号:786743 工分:1844
左箭头-小图标
太过笼统的叙述,让人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32排&&名:0劳动点:142排&&名:0发帖数:45 军号:414744 工分:732
左箭头-小图标
运动战中七千战胜100万还可以理解,如此攻城略地绝无可能,若解释只能说是妖术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5697排&&名:0劳动点:15603排&&名:0发帖数:512 军号:591590 工分:15697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209排&&名:0劳动点:12106排&&名:0发帖数:10077 军号:300159 工分:2020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年青的小老头
在第66楼的发言:五代十六国的那段历史,很复杂,偶以后要好好学习下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六国可不是一个时候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77排&&名:0劳动点:576排&&名:0发帖数:48 军号:1219970 工分:577
左箭头-小图标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古代的换算单位和今天的不一样啊!!!比如:古代的"万"可能是今天的"千"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4591排&&名:8687劳动点:104025排&&名:6865发帖数:7771 军号:1223076 头衔:夏且兰县毋敛乡里胥 工分:104591
/ 排名:8687
左箭头-小图标
五代十六国的那段历史,很复杂,偶以后要好好学习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36排&&名:0劳动点:235排&&名:0发帖数:146 军号:1307912 工分:236
左箭头-小图标
真是神人。是现代军人的凯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994排&&名:0劳动点:297排&&名:0发帖数:31
军号:180343 工分:699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认为古代的战争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古代很少有常备军,都是战时临时征召农民(也有贵族或者其他,但农民肯定是主力)组成军队的,他们几乎就没有受到过训练,只不过是有吃的,拿上兵器就行。2、一大群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农民,动辙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人,如何指挥是个大问题,甚至不可能完全展开,再者,几十万人同时投入战斗,好象场地也不好找啊。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得论:前锋与敌人接战的不过是几千人,甚至更少。再加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中军或者后方根本不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旦前方被击溃或击败,那么这个信息极有可能被前锋回来的败兵无限放大:前锋败了。失败了。敌人就在前面,马上要追来了。快跑吧。没有希望啦。。。继而失败情绪弥漫全军,逃兵成了必然。。。继而冲乱中军或后方。而胜的一方,而可一鼓作气……所以,我认为承庆之七千破百万,并非不可能。。。。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269排&&名:0劳动点:10701排&&名:0发帖数:2320 军号:1319162 工分:1126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华夏焉有西流水
在第5楼的发言:秦汉那时候,动不动就五六十万军队,我一直深表怀疑。古时征战不是常备军出征国家没有能力常年如此兵力负担战时往往征召14岁甚至12岁到70岁之 男子全部参加有时征召健壮女子出征担任后勤工作如成吉思汗远征撒马尔罕之战中就征召蒙古各部和回鹘各部17岁到70岁之间男子全部征战春秋战国时期全国人口在1000万人左右男子在此年龄范围内约不低于400万所以不要低估当时的战争动员能力所以各国战争期间几十万甚至百万参战是绝对有可能的。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704排&&名:0劳动点:598排&&名:0发帖数:189 军号:1290753 工分:2704
左箭头-小图标
本人就喜欢白起,虽然他杀人太多,但不亏是战神,放到我头上,我也得杀40万赵军,要不后患无穷,秦统一六国,就得等上几十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排&&名:0劳动点:1排&&名:0发帖数:1 军号:1360648 工分:2
左箭头-小图标
奇人,奇才,奇将,应好好总结其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073排&&名:0劳动点:3402排&&名:0发帖数:797 军号:867678 工分:4073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挺有意思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421排&&名:0劳动点:4415排&&名:0发帖数:1182
军号:458302
金币:20 枚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陈庆之这个名字,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但他的的确确是中国史上的一代名将!使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的,则是在大通年间(西元五二七年一五二九年)的事情,也就是陈庆之四十四到四十六岁的时期。当时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纷,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项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已经六十几岁的萧衍出手援助了北海王,命陈庆之护卫北海王回到洛阳。其实萧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击洛阳,并让北海工即帝位。陈庆之虽对萧衍的命令觉得无谋,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北海王即位称帝后,封陈庆之为魏的镇北大将军——前军大都督,展开了对洛阳的进击。其实最初不满的就是北海王,本来他以为至少会有全部十万兵力的,但陈庆之却只率领了七千骑。然而这全员白甲白袍的骑兵队,就是传说中的白马队,只不过这时已不可能全部都是白马了。魏军首先派出了七万兵在眼阳迎击陈庆之,就在一日之间魏军完全被击灭。接着,二万的兵力又在考城与陈庆之展开了战斗。考城是魏十分少见的一个四方为河川和场为所包围的水城,而陈庆之则令全军乘筏攻击,一日之间又将之攻陷了。于是,魏军又出了十五万兵在荣阳展开战斗,在这虽然回持了二十日间,但结局还是以产生二万尸体的结果败走。紧接着到达的二万四千进军也在一战之间没灭。将要塞虎牢关在三日间攻陷的事情,造成了洛阳极大的震撼。“陈庆之来了!”这句话形成了魏朝廷的恐慌,连军队都放弃了洛阳的守卫逃走,更别说是皇帝和尔朱荣了,洛阳就这样变成一个空城。而陈庆之也得以进人洛阳城中,这是韦睿和曹景宗都没有办法达成的壮举。在魏的领土内进击一百四十日,其间激战四十七回,全部都获得胜利,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简直就是魔术。陈庆之占领洛阳达六十五日,七千兵士整然地退出洛阳。自认为胜利的尔朱荣领了三十万大军追击,然而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会战都为陈庆之所击退,直到梁军渡过一条河后,因为涨水淹至桥上,尔朱荣才放弃追击。这时告知陈庆之桥梁所在位置的听说是一名无名僧侣,但是不是赵草就无法得知了。虽然七千的兵数灭了一半,但陈庆之终究回到了建康。之后陈庆之依然为梁战斗着。像是造成了天下大乱的侯景,就曾以北朝将军的身份领了七万兵力与陈庆之的一万梁军作战而遭击溃,只剩他一个人逃回。而陈庆之至死为止也从未败过。当他担任予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农作歉收。有许多人饿死,他除了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米麦分配给民众外,还从丰收之处急运米粮前来。予州的人民替这位将他们从饥饿之中拯救出来的刺史建立了词堂,还称呼他为“仁威将军”。陈庆之死于大同五年(西元五三九年)十月,距钟离大战之后三十二年,陈庆之时年五十六岁,驻武侯。-----摘自田中芳树《奔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37排&&名:0劳动点:1026排&&名:0发帖数:12 军号:1310286 工分:1037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4615排&&名:0劳动点:3988排&&名:0发帖数:4572 军号:944305 工分:44615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陈厉害,是对手太过无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626排&&名:0劳动点:1610排&&名:0发帖数:400 军号:1070405 工分:1626
左箭头-小图标
两军对阵,怎么还有二十万头猪都杀不完的想法呢?冷兵器时候,全仰仗阵法,阵被冲乱,自相践踏,比杀猪来得快多了,“风声鹤呖、草木皆兵”还有人没听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排&&名:0劳动点:1排&&名:0发帖数:1 军号:1360998 工分:2
左箭头-小图标
非常同意40楼的看法以少胜多的战例有是有但也没这么夸张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937排&&名:0劳动点:560排&&名:0发帖数:249 军号:167426 工分:12937
左箭头-小图标
孙权实在是让人感到汗颜,10万人还打不过张辽的八百人,就算全是步兵,打不过骑兵,累也累死张辽了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058排&&名:0劳动点:5335排&&名:0发帖数:6768 军号:1290769 工分:8058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兵法之祖!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450排&&名:0劳动点:12430排&&名:0发帖数:74 军号:1006938 工分:12450
左箭头-小图标
陈的士兵都着白袍,这本身就是一个心理暗示,那七千牛兵也许有损失,但补充进来的菜鸟亦着白袍,威名之下,已成惊弓之鸟的敌军望见白袍兵,士气未战已减三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119排&&名:0劳动点:1958排&&名:0发帖数:231
军号:88486 工分:1311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军队数量夸大是很正常的,像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兵力才多少,昆阳之战,王莽大军四十二万就敢号称百万……不过这种军队一般来说确实应该叫民兵队伍,都是以少量的精锐部队搭配上大量的临时征召的农民组成的军队,毕竟所有士兵都按照精锐来训练和装备放在中国哪个封建王朝都吃不消的,就像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军起兵之时也只有十五万,汉武大帝起兵征讨匈奴,也只是派遣经过训练的精锐骑兵十余万。可以理解陈的军队都是经过一定实战,装备精良的士兵,毕竟以南方不特产马匹这点而论,可以成为骑兵的士兵,身体条件和素质应该不会差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士兵,而装备的精良一向是汉族军队的特色,而且陈以前是武帝近侍,所能获得指挥的部队本身就不会是弱旅。以一支意志坚定的精兵冲击数量庞大,指挥不动,军心不振的大军,并不是不可能,君不见淝水之战就是个典型的范例吗?但是要做到全歼……估计应该是大批投诚了,不然让集中冲击的七千人砍个十万分散而逃人都不知道要砍多久啊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陈确实是一代天才良将的事实。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340排&&名:0劳动点:115排&&名:0发帖数:132 军号:172335 工分:7340
左箭头-小图标
基本同意搂住的结论,但根据对当时中国战场的现实情况看,数量是绝对有水分的(史书上的数字,),这位将军的军事才能出类拔萃 !那是毫无疑问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36排&&名:0劳动点:334排&&名:0发帖数:286 军号:1323461 工分:436
左箭头-小图标
晕!!!!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35746排&&名:2608劳动点:212173排&&名:2379发帖数:15075 军号:819741 头衔:真理全人类的砝码 工分:235746
/ 排名:2608
左箭头-小图标
1.古人陈庆之若不是智勇双全,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绝对没有这样的辉煌战果的!2.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基本都是"擒王法",主要陈懂得如何"杀王擒王",那些垃圾王的虾兵蟹将就全没有了战斗意志和动力.象鸡鸭那样投降和逃亡......而这些逃亡和投降的兵将,象瘟疫一样影响了后面大量的数字部队.3.若陈的手下兵将不管"俘虏负担",一人数小时可以杀几百.4.所以,古人兵书有那么一句真理------千兵易得,良将难求!5.古人当兵,都追奉"良将"的,我认为陈当时不是军队越来越大,就是专挑"兵王"为伍......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28排&&名:0劳动点:-429排&&名:0发帖数:3
军号:13608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金百脑公告职业要求】:1、有上网条件;2、每天能有2—3小时上网时间;3、有网络应用基础(会打字、会QQ聊天、会发电子邮件等)。【收入情况】:半年内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月,业绩累积,收入直线上升,做得好月收入可达万元。【工作待遇】:加盟费用只需100元,即可注册成为百脑网络推广员,不仅可以享受到以上所讲到的四大类服务"⑴远程教育⑵休闲娱乐⑶购物商城⑷创业指导",还会得到百脑网络赠送给您的一个跟本站一样精美的工作网站,您就是站长。【工作任务】:您加盟成为正式推广员后,您的任务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宣传您的网站,让客户从你的网站上注册成为正式会员或者购买商品!也就是说,你使百脑网络所销售的服务得到了推广,这样您就可以获得公司奖励给您的奖金。【适合人群】:① 大学生— 有较强的上进心,但碍于就业形式,竞争压力,并正在寻求创业之路者。② 办公室白领— 每月固定收益,薪水受限, 但又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过上更幸福生活者。③网虫— 花大量的时间聊天, 灌水, 玩游戏, 不觉得太浪费了吗? 你只要从中抽一小部分时间即可。④其他人士— 下岗后想再就业者, 或闲置无所事事者, 不要错过商机。 这是QQ号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002排&&名:0劳动点:5096排&&名:0发帖数:419 军号:973821 头衔:顶级指挥家 工分:5002
左箭头-小图标
虽然史书可能有误,但我看这人真不简单,我也是佩服他呀。。。。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955排&&名:0劳动点:-29排&&名:0发帖数:67 军号:201003 工分:5955
左箭头-小图标
ls几个 是没读过书么? 要战胜就以一定要杀光敌军才算胜么? 敌军投降,解散, 退却,都算是打胜 你以为呢?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5排&&名:0劳动点:254排&&名:0发帖数:236 军号:1055846 工分:255
左箭头-小图标
不能宁人信服...7000人就没人生病?堕马?误伤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7730排&&名:0劳动点:13221排&&名:0发帖数:1864 军号:1337640 头衔:铁血逍遥散人 工分:8773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州一龙
在第37楼的发言: 陈庆之是中国书生领兵而 无败绩的神奇之将..
毛主席当年读陈庆之传时有"为之神往"的批注.但说最推崇倒不一定.但是很佩服的.毛主席恰好也是书生带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9644排&&名:0劳动点:69359排&&名:0发帖数:3698 军号:1281860 工分:69644
左箭头-小图标
毛主席评论过:“再读此书,为之神往。”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44排&&名:0劳动点:743排&&名:0发帖数:825 军号:755365 工分:744
左箭头-小图标
毛主席最为推崇?不见得吧。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502排&&名:0劳动点:1122排&&名:0发帖数:2352 军号:564430 工分:5502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我最厉害,我的最高战果是1对100万,我全胜!!一盆开水,百万蚁军,全军覆灭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562排&&名:0劳动点:12944排&&名:0发帖数:2121 军号:428484 工分:13562
左箭头-小图标
lz只是平述下而已.要是某人如三国样书写下战斗的过程,写下期间的态势谋略就精彩多了.对比记载的那些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可以想见--陈庆之用兵绝对是随机应变,多变灵活.真靠战力强硬上?没那么简单吧.而且,对方士气往往低落,惧他,这就说明他的战术有多么成功.怕你就是一种成功的战术,因此这个人绝对比我们想象的哎哟复杂的多,毕竟不象诸葛样有个形象在我们脑中.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3200排&&名:7865劳动点:1515排&&名:0发帖数:92 军号:61178 工分:113200
/ 排名:7865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的真相谁也不知道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6965排&&名:5552劳动点:135919排&&名:4844发帖数:8367 军号:485248 头衔:中华帝国大元帅 工分:146965
/ 排名:5552
左箭头-小图标
陈庆之是中国书生领兵而 无败绩的神奇之将..毛主席当年读陈庆之传时有"为之神往"的批注.但说最推崇倒不一定.但是很佩服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6排&&名:0劳动点:75排&&名:0发帖数:87 军号:1349415 工分:76
左箭头-小图标
杀人三千,自伤八百.怎讲?何况以前打仗是面对面.淮海战役我军60万对80万都艰苦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451排&&名:0劳动点:11151排&&名:0发帖数:2229 军号:542291 工分:19451
左箭头-小图标
白衣将军````陈庆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7730排&&名:0劳动点:13221排&&名:0发帖数:1864 军号:1337640 头衔:铁血逍遥散人 工分:8773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三野战军
在第20楼的发言:在国内丢人就行了,千万别让外国人看见。三千人打二十万坐着让你杀你要杀多长时间?水分比西瓜都大。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军队才三百万,想想把。既然说到国外,中世纪的时候经常有十几个骑士打败几百,几千人的事(伟大的外国人记载的呦)原因是那时候的兵主要是农民组成,战时由骑士召集起来上战场打仗,要是领头的一死或一逃,就全都作鸟兽散.所以,这个小陈搞不好碰到的就是这样的军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749排&&名:0劳动点:97排&&名:0发帖数:16 军号:130968 工分:8749
左箭头-小图标
看梁书的时候 基本这段是当神话看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85排&&名:0劳动点:984排&&名:0发帖数:412 军号:1139180 工分:98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No_Moon
在第15楼的发言:楼主资料很多, 我去别的地方都没能找到多少。
有个问题, 他的部队为什么那么牛???每次都是冲过去就赢, 他部队是天兵天将么?梁书 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__南朝名将陈庆之自己去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85排&&名:0劳动点:984排&&名:0发帖数:412 军号:1139180 工分:98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大捷
在第2楼的发言:这个标题真过分,你怎么知道的?标题党!毛 泽 东曰:读来令人神往!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1315排&&名:0劳动点:1534排&&名:0发帖数:939 军号:119538 工分:11315
左箭头-小图标
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尤其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来说,除了少数的本部族的精兵以外,其他绝大部分军人都是被抓来的战俘和平民以充人数,否则今天损失十万,明天损失二十万,这样把所有魏国鲜卑族人加进去都嫌不够,所以说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平时凑凑热闹倒也罢了,一旦碰上如白衣军那样行事凶猛果断的骑兵部队,只要前锋被击退,后面管你有十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就全跟着垮了.当然那个时候军队人数所谓的"号称"也有很大的水分.本文内容于
16:39:29 被黄金骑兵编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7排&&名:0劳动点:336排&&名:0发帖数:210 军号:840315 工分:337
左箭头-小图标
俺的神啊!难道他们都是魔兽争霸里的英雄会分裂攻击!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209排&&名:0劳动点:12106排&&名:0发帖数:10077
军号:300159
金币:125 枚
工分:202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星月池
在第1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x13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ark_14
在第8楼的发言:陈庆之无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但这个记载历来被认为是有水分的。
1。记载的人是南朝人,歼敌数字存在吹牛。
2。当时北魏面临六镇大起义,他的精锐部队全在北方,洛阳以南部队战斗力实在
令人怀疑。
3。陈庆之是奉命送一位北魏逃亡皇子回国登上皇位的,一路上其实有大量北魏部
队投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投降南方,而是维护正统,因此没什么心理压力。
应该是陈庆之出兵时确实是7000人,但一路打到洛阳,他绝对不会只靠这7000,
不知一路上受降了多少原北魏军队。
这些投降的军队谁敢放心使用呢,在同优势的敌军作战时,这些降军随时都有可能变节哗变,与其如此还不如不用,所以历史上所书的是事实.
也不能说完全是事实,7000人的部队,就算是走到洛阳,也得死上几个人吧,可是问题在于这位陈将军和晋的那位以三千部队从湖北一直打到青海的将军一样,出征的部队几乎没有伤亡,这完全不可能啊.就算是美国人打伊拉克也在战场上死了一百多啊,还是以多打少的.这以少打多几乎没死人也太假了一点点吧.不说多了,就算是马失前蹄也可能摔死几个吧?唉```不过话说回来,项大将军昔日也曾说:"给他二十万头猪,也不是韩信那小子一下午抓得完的."事情就这样,在中国古代那些几乎天天地地都在打仗的时候,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地球是圆的嘛损失肯定是有的,陈庆之曾要求梁武帝补充兵力,但是萧衍竟然听信北魏外人的话,不加援助,毫无道理的断送了这支部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7排&&名:0劳动点:336排&&名:0发帖数:210
军号:840315 工分:33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朝雨寒
在第2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第三野战军
在第20楼的发言:在国内丢人就行了,千万别让外国人看见。三千人打二十万坐着让你杀你要杀多长时间?水分比西瓜都大。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军队才三百万,想想把。
小弟你这理论还真让人无语。
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靠数量取胜,并且经济模式单一,养兵要便宜的多,很多时候只要让兵有吃的就行,连军饷都没有。都是冷兵器也不像现在一样保养武器都要那么多钱。而且那时候抓起壮丁来可不是像现在一样还要自愿还要体检什么的,你上学时学没学过杜甫的石壕吏啊?很能反映当时的征兵工作有多么艰苦啊!呵呵……
如果像那个时候那种征兵法,你觉得十三亿能征多少军队呢?大哥,既然你也知道古代大多以数量取胜,就不该相信这些数字。借用孙武同志的一句话“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以少胜多也不能扯的没边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7排&&名:0劳动点:336排&&名:0发帖数:210 军号:840315 工分:337
左箭头-小图标
日军用现代兵器屠杀我南京军民三十多万用多长时间?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613排&&名:0劳动点:13089排&&名:0发帖数:1090 军号:368053 工分:14613
左箭头-小图标
古代乱的狠,有的国家垃圾到极点,遇到比较厉害的将领被打成白痴很容易。现代历史上的意大利军队就说明了,军队这个东西很不好说。。。要真是意志力缺乏,烂的绝对惊人。。。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185排&&名:0劳动点:4970排&&名:0发帖数:1747 军号:1317198 工分:6185
左箭头-小图标
那是冷兵器时代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147排&&名:0劳动点:10285排&&名:0发帖数:3260 军号:151737 工分:18147
左箭头-小图标
杨业雁门关二百破十万,朱仙镇八百破十万,刘秀三千破十万,韩信不满万新兵破二十万精兵,项羽三万破六十万,林彪一个连破一个师...西班牙一百八十人灭亡阿兹台克,有什么不可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455排&&名:0劳动点:3163排&&名:0发帖数:651
军号:266269
金币:121 枚
工分:1245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第三野战军
在第20楼的发言:在国内丢人就行了,千万别让外国人看见。三千人打二十万坐着让你杀你要杀多长时间?水分比西瓜都大。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军队才三百万,想想把。小弟你这理论还真让人无语。古代打仗很多时候都是靠数量取胜,并且经济模式单一,养兵要便宜的多,很多时候只要让兵有吃的就行,连军饷都没有。都是冷兵器也不像现在一样保养武器都要那么多钱。而且那时候抓起壮丁来可不是像现在一样还要自愿还要体检什么的,你上学时学没学过杜甫的石壕吏啊?很能反映当时的征兵工作有多么艰苦啊!呵呵……如果像那个时候那种征兵法,你觉得十三亿能征多少军队呢?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6排&&名:0劳动点:45排&&名:0发帖数:21
军号:1315368 工分:4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隋唐大漠弯刀银枪燕云十八骑身着寒衣 腰配弯刀 脸带面罩 头蒙黑巾 隐见双眼:RD1~ rjI/`全部紧身黑衣 外批黑色长披风+M0]?\$~ i脚踏胡人马靴 靴上插有匕首 腰间配同一色奇异弯刀?MBY*W j&r 众人背负大弓 每人负箭十八支sm2olQ`mC#V} d I[$Lxw纵横大漠数十载 未逢一败 辽人闻风丧胆(TCi hk3\o+AQ/g!dyUjx@0s9a"Go 快如风 烈如火 每到一处 寸草不留SR.c"|/POM 强弓弯刀 善骑善射 以一敌百 未尝一败`$sdi`l.T)hLTvT${ J2mq!~&oN.l)cq 辽部察哈合台带领辽军一万人,入侵燕门关抢掠,燕云十八骑暗中偷袭F#{x@%c~一夜之间杀其三千多人,察哈合台带领余部逃回大漠s%|$VPbi|$| 十八骑穷追不舍,沿途再杀二千余人m2r6wx6Pw4U 一直追至察哈合台的家乡,一到那里,见人就杀vq a)JD"x3@(B二万余人一夜之间全族诛灭;I4N;B Q3O至此以后,所有的辽人都远走隔壁QMK8Ewq6O^十八骑无一战死,连受伤的都没有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37排&&名:0劳动点:336排&&名:0发帖数:210 军号:840315 工分:337
左箭头-小图标
在国内丢人就行了,千万别让外国人看见。三千人打二十万坐着让你杀你要杀多长时间?水分比西瓜都大。现在中国有十三亿人军队才三百万,想想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934排&&名:0劳动点:19446排&&名:0发帖数:2301 军号:1098389 工分:19934
左箭头-小图标
名将在中国实在是太多了,那个唐朝弃笔从戎的是谁,不就是他32骑定西域的.他的比例要怎么算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74排&&名:0劳动点:973排&&名:0发帖数:216 军号:1158678 工分:974
左箭头-小图标
我总觉的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怪怪的,咋那多以少胜多的事情哪!!又没火器,怪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446排&&名:0劳动点:70排&&名:0发帖数:267 军号:1280336 工分:3446
左箭头-小图标
惭愧,竟然没有读过这段历史.由于没有得知具体战法,不敢相信会是事实.冷兵器时代,就是人在那里等你杀,你能杀几人?!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693排&&名:0劳动点:1016排&&名:0发帖数:1248
军号:592069
金币:108 枚
工分:19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x13
在第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dark_14
在第8楼的发言:陈庆之无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但这个记载历来被认为是有水分的。
1。记载的人是南朝人,歼敌数字存在吹牛。
2。当时北魏面临六镇大起义,他的精锐部队全在北方,洛阳以南部队战斗力实在
令人怀疑。
3。陈庆之是奉命送一位北魏逃亡皇子回国登上皇位的,一路上其实有大量北魏部
队投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投降南方,而是维护正统,因此没什么心理压力。
应该是陈庆之出兵时确实是7000人,但一路打到洛阳,他绝对不会只靠这7000,
不知一路上受降了多少原北魏军队。
这些投降的军队谁敢放心使用呢,在同优势的敌军作战时,这些降军随时都有可能变节哗变,与其如此还不如不用,所以历史上所书的是事实.也不能说完全是事实,7000人的部队,就算是走到洛阳,也得死上几个人吧,可是问题在于这位陈将军和晋的那位以三千部队从湖北一直打到青海的将军一样,出征的部队几乎没有伤亡,这完全不可能啊.就算是美国人打伊拉克也在战场上死了一百多啊,还是以多打少的.这以少打多几乎没死人也太假了一点点吧.不说多了,就算是马失前蹄也可能摔死几个吧?唉```不过话说回来,项大将军昔日也曾说:"给他二十万头猪,也不是韩信那小子一下午抓得完的."事情就这样,在中国古代那些几乎天天地地都在打仗的时候,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地球是圆的嘛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52排&&名:0劳动点:837排&&名:0发帖数:257 军号:821226 工分:952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资料很多, 我去别的地方都没能找到多少。有个问题, 他的部队为什么那么牛???每次都是冲过去就赢, 他部队是天兵天将么?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48排&&名:0劳动点:132排&&名:0发帖数:49 军号:725524 工分:148
左箭头-小图标
陈庆之完全是一位大气晚成的名将,可惜象流星划过般短暂!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5排&&名:0劳动点:64排&&名:0发帖数:77 军号:1330474 工分:65
左箭头-小图标
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这么牛x.....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262排&&名:0劳动点:5251排&&名:0发帖数:3123 军号:793628 工分:5262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40排&&名:0劳动点:1579排&&名:0发帖数:810 军号:873255 工分:1840
左箭头-小图标
具往已,真实性有待考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209排&&名:0劳动点:12106排&&名:0发帖数:10077
军号:300159
金币:125 枚
工分:2020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ark_14
在第8楼的发言:陈庆之无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但这个记载历来被认为是有水分的。
1。记载的人是南朝人,歼敌数字存在吹牛。
2。当时北魏面临六镇大起义,他的精锐部队全在北方,洛阳以南部队战斗力实在
令人怀疑。
3。陈庆之是奉命送一位北魏逃亡皇子回国登上皇位的,一路上其实有大量北魏部
队投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投降南方,而是维护正统,因此没什么心理压力。
应该是陈庆之出兵时确实是7000人,但一路打到洛阳,他绝对不会只靠这7000,
不知一路上受降了多少原北魏军队。这些投降的军队谁敢放心使用呢,在同优势的敌军作战时,这些降军随时都有可能变节哗变,与其如此还不如不用,所以历史上所书的是事实.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4297排&&名:0劳动点:12196排&&名:0发帖数:145 军号:1353571 工分:24297
左箭头-小图标
我也觉得夸张,再厉害的猛将也是人,又不是神仙!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27排&&名:0劳动点:2226排&&名:0发帖数:629 军号:1303942 工分:2227
左箭头-小图标
陈庆之无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战术家,但这个记载历来被认为是有水分的。1。记载的人是南朝人,歼敌数字存在吹牛。2。当时北魏面临六镇大起义,他的精锐部队全在北方,洛阳以南部队战斗力实在令人怀疑。3。陈庆之是奉命送一位北魏逃亡皇子回国登上皇位的,一路上其实有大量北魏部队投降--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投降南方,而是维护正统,因此没什么心理压力。应该是陈庆之出兵时确实是7000人,但一路打到洛阳,他绝对不会只靠这7000,不知一路上受降了多少原北魏军队。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453排&&名:0劳动点:452排&&名:0发帖数:42 军号:1320699 工分:453
左箭头-小图标
那是敌人先期的轻敌 和后期的惧敌引起的 和历史原因分不开的 也不能排除这人实在是厉害 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3201排&&名:0劳动点:2996排&&名:0发帖数:658 军号:1103759 工分:3201
左箭头-小图标
哇。。如此说来岂不神将?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8656排&&名:0劳动点:2974排&&名:0发帖数:3663 军号:1116018 头衔:忠孝仁义礼信智勇 工分:8656
左箭头-小图标
秦汉那时候,动不动就五六十万军队,我一直深表怀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4385排&&名:0劳动点:63802排&&名:0发帖数:10428 军号:1144068 工分:64385
左箭头-小图标
文章并没有提毛主席的评价呀。中国古代的名将璀若星灿,陈庆之堪当战神级的人物,成吉思汗之所以名声更大,是因为成吉思汗是帝王,而陈庆之是将军,战略回旋余地远不如成吉思汗的施展空间大,能有这样的军事成就很了不起。后人应该给其立庙,予以纪念。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84排&&名:0劳动点:675排&&名:0发帖数:329 军号:1246530 工分:984
左箭头-小图标
文弱病者歼敌百万!巨匠!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840排&&名:0劳动点:13523排&&名:0发帖数:6959 军号:573200 工分:12840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标题真过分,你怎么知道的?标题党!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96条记录]&分页:
&对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古代将军——陈庆之(以七千胜百万)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是谁的丈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