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至我最爱的你你作者 尹州

郑军:科幻作家和影人,从接触到融合_科技头条_科技_北京晨报网
郑军:科幻作家和影人,从接触到融合
核心提示:
七月六日,在蝌蚪五线谱的会议大厅中聆听过几十位与会者的演讲。回到家,又开始阅读他们发来的书面演讲词,回味着会议的过程。作为组织者的我收获也不少,大部分人的发言里都有我没听过的新东西。
笔者为本次沙龙的组织者、主持人
七月六日,在蝌蚪五线谱的会议大厅中聆听过几十位与会者的演讲。回到家,又开始阅读他们发来的书面演讲词,回味着会议的过程。作为组织者的我收获也不少,大部分人的发言里都有我没听过的新东西。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作家影人共话科幻&,为了实现这个&共&字,大家都做了努力。以前,科幻作家和影视工作者各是各的圈子。对于国产科幻片迟迟不能兴旺这个事实,作家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说不出什么好办法,每次这样的会议都以抱怨收场。留下一堆讽刺挖苦的言论,唯独没有建设性意见。
  但这次,科幻作家们有了长足进步。其中不少人已经有了视觉工作的经验。有的进入科幻剧组当&剧本医生&,有的担任网络公司动漫频道编辑。有的出版社推荐作品时,还拿来了游戏改编图像。这说明科幻文字工作者已经能理解影像工作的特殊性,不再只是谈论故事文本。
  在这方面,蝌蚪五线谱的几位获奖作者更为主动。这大概和他们年纪更轻,从小接触多媒体工具有关。获大将的尹州本身就能创作动漫,能够较为准确地把创作意图画出来。
  会前,作家们精心制作出PPT,演讲时还不忘提醒来自影视界的听众&&改编我这个作品不用花很多钱。以至于北京盛悦国际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薛松特意安慰作者&&你们不用考虑钱,现在中国电影业并不缺钱。
  不唯科幻,在各种文艺类型里,作家和电影人的合作都有一定难度,双方的行事方法,气质秉性都不同。作家多有文人气质,讲话时滔滔不绝。影视人则比较象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在银幕上实现,很少会写文章评论这个那个。所以文人往往有话语权的优势。但并不等于他们能够在银幕上完成自己的想法。影视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搞科幻影视最终还要靠影视工作者。
  从本次会议上来看,大部分作家们都能以参与而不是批评的态度来对待中国科幻影视,这是相当大的进步。
  反过来,影视人也急需从文学作品里补充营养。不要说中国科幻片,就是好莱坞科幻片,也都比相应的文学元素滞后很久。菲利普&迪克那些被改编的小说写于六、七十年代,《我,机器人》出版后半世纪才登上银幕,《异星战场》更是迟到一百年。至于《基地》这样的经典,现在还没看到任何上大银幕的希望。一个素材先亮相于大银幕,后影响到科幻作家,近几十年只有《电子世界争霸战》一例。
  所以,有意搞科幻片的中国影视人也要认真从科幻作家那里寻找原创素材,至少是寻找灵感,寻找&点子&。我这几年看过不少影视人的原创策划,说实话,,文本上都很幼稚,如果改成科幻小说投稿,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一个策划超过作家原创的平均水平,可惜这位朋友因故没来发言。
  本次会议上还有一个亮点:大千阳光、盛锐国际等公司都是特效团队。他们能积极参与中国科幻影视,让我看到了美国科幻影视史的复演。
  美国科幻片并非从来都卖钱,直到7、8十年代,才由卢卡斯、斯皮尔伯梅、卡梅隆等一批技术迷搞成今天这个样子。美国传统电影艺术家对此并无贡献。在这些人以前,美国科幻片也只是票房毒药。
  特效人不仅懂技术,而且他们会把更多的钱用于视觉效果,而不是明星。《星球大战》、《阿凡达》就是典型的由特效专家掌控的科幻片。同理,中国科幻片的振兴也不大可能由张艺谋这些传统主流电影人完成,两者的艺术内涵完全不同。新一代电影技术专家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相信,只要双方多接触,形成的共识就会越多多。这样的会,下半年有机会我们还要来组织。
&作家影人共话科幻&沙龙圆满落幕!  
责任编辑:张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爱的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