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上片描写残月,梧桐深院锁清秋,深院等景物有什么作用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乐乐题库
& 《诗经》二首知识点 &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9%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般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方面,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愁绪。试题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第一秋天,第二是国破家亡,所以作者心情悲凉抑郁。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下阕第一句直接抒情,第二句是间接抒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主要考察你对“《诗经》二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诗经》二首
与“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相似的题目:
诗歌阅读(4分)雪梅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搁笔费评章③。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①卢梅坡:宋代诗人&&&&&&&②降:服输&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小题1】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1分)【小题2】以议论入诗是宋人的一大创举,宋诗中有很多含有哲理的诗句。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野 池&王 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莆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小题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小题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春居杂兴[宋]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阅读上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2分)答:&&&&【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相似的习题。词二首 《相见欢》、《浣溪沙》教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词二首 《相见欢》、《浣溪沙》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_百度知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
提问者采纳
月如钩,无言独上西楼,携一路芬芳作伴,挽无限绿意同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寂寞梧桐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他爹是李璟你问啥?是作者吗?作者李煜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乐乐题库
& 《诗经》二首知识点 &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习题详情
12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8.2%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表现手法的分析,一般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方面,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愁绪。试题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第一秋天,第二是国破家亡,所以作者心情悲凉抑郁。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下阕第一句直接抒情,第二句是间接抒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主要考察你对“《诗经》二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诗经》二首
与“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相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6分)(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小题1】甲、乙两诗的颔联都是千古名句,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蕴涵哲理等),作简短赏析。(3分)【小题2】甲、乙两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3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小题1】体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联中“莫笑”和“足”的表达效果。(2分)【小题2】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所展现的画面。(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5分)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小题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根据一、二两句,将诗歌中的美景加以描绘。(2分)【小题2】“莺啼山客犹眠”一句写的极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3分)&&&&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甲】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小题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 乙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小题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相似的习题。分析《相见欢》上阕词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专业一些的回答.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分析《相见欢》上阕词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专业一些的回答.
分析《相见欢》上阕词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专业一些的回答.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