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动漫》钢琴的黑键小指和大指能弹吗

&[求助]左手的4,5指为什么容易打滑?& 的相关文章
是不是我用力时不是垂直用力的?而且左手的小指总是歪向一旁(特别是弹奏和弦的时候,)觉得都用不上力,而 ...&&
作者:iamfruit &&回复数:7 &&标签:
我学钢琴已经有一个多礼拜了,可是当遇到黑键时,小指经常抓不住(老打滑),这是不是说明我不适合练钢琴?大家有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情况,是怎样克服的?谢谢!&&
作者:Meritee &&回复数:6
hihi,黑键的指法是不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小指和母指呀?还有如果弹黑键上的八度音程,用母指和小指好吗?还是有什么更好更美观的指法?&&
作者:衰仔包 &&回复数:16
我小指用力按琴键时,第一关节(接近指甲那个)弯曲,但第二关节却僵直,致使第一关节承受力量大,易酸疼。听说这与遗传有关。请问有人跟我同困扰吗?如何减轻症状呢?谢谢。&&
作者:isend &&回复数:6
急啊,各位,,&&
作者:ctynhcp &&回复数:7
以前常看到有人发帖子问卡农(VariationsontheKanonbyPachelbel)的最后一段怎么弹,现在来看一看曲作者GeorgeWinston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Q:HowdoyouplaytherapidrepeatsintherighthandattheendofVariationsontheKanonbyPachelbel,andduringthesongMoon?A:Iusemythumbandmiddlefinger,andyoucansubstitutetheindexfingerforawhileifthemiddlefingergetstired.Ialso,inspiredbyBluegrassmandolinplayers,sometimesletthelit ...&&
作者:conanxione &&回复数:8
我大学刚毕业,在自学,也有人会来指导一下,现在的问题是我无名指和小指弹的时候,食指和中指总是也需要用力,手型变平而且食指还会翘起来,改了半天也改不了,是用力不对还是怎么回事啊?恳请赐教!谢谢!&&
作者:lucyyan &&回复数:2
我学琴比较晚,大概是十五岁左右,上大学弹过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奏鸣曲,299弹完了,而740弹的不多,巴赫三部创意弹的不多,中国曲子弹过夕阳箫鼓,绣金匾.大学毕业后基本不太练琴,只是有时帮别人弹些群众歌曲伴奏,现在我想把以前练的一些曲子恢复一下,觉得小指没有力量,弹三,五指的和弦时,小指总是软的,而且立不起来,我记得好象以前不是这样.我同学说是因为我童子功没有练好,那我现在该怎么练?我也不可能回到练童子功的时期了,请各位 ...&&
作者:嘉仪 &&回复数:7
我的5指总是在按琴键时是折指的感觉,尤其是左手,难道因为我的小指短吗有人说小指不到第一指关节就弹不了钢琴~~~&&
作者:优悠 &&回复数:7
我初学单弹左手小拇指时,无名指总会跟随小指,第一关节与琴键都是垂直的,弯曲得很厉害,强迫在用力一样所以我弹左手时,时间长就感觉像别到手经儿一样请教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左手无名指别过来吗?&&
作者:sarrow &&回复数:6
本人正在练习幻想即兴曲,但是左手感觉比较困难,分解和玄弹的不流利,特别是小指,请哪位高手解答一下还有6个音对8个音怎么对啊,比较不知道怎么对&&
作者:sd728463 &&回复数:4
在4、5弹奏的时候小指不自觉地外倾小指弹奏的时候中指不自觉地上扬很困扰&&
作者:mimimusou &&回复数:5
在那种右手全是和弦的曲子里面,如果不抓重音出来强调旋律的话,基本上就糊掉了.比如最低音是旋律所在,或最高音是旋律所在这种比较简单的情况.但好象如果心思放在重音上,和弦就容易弹不齐;我初练这个手也紧张,弹得小指头痛.这个地方怎么弹法?练了一早上,不得要领,有没有大虾指点一下?&&
作者:walzer &&回复数:3
我已经20岁了今年刚报名学钢琴别人都说我这个时候学太晚了不过我觉得喜欢就OK但是学了一次之后觉得自己的手指有缺陷想请教一下偶的小指好象是先天发育不好,很短很小,觉得用不上劲但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又很长对以后继续学下去是不是有很大影响挖?:(&&
作者:小爽爽 &&回复数:2
我姑娘4岁半,她弹琴时小指站不起来,好象是躺着弹的.有没有好的办法改正.&&
作者:zsn &&回复数:3
初学钢琴.放在琴上时,手型没什么问题.弹的时候,会有点外斜,就是小指那侧低.如果保持都水平的话,胳膊会向外翘.今天练哈农第1条时,左手从左侧移到中间位置时,就觉得左手腕有点别劲.练完以后左手腕到小臂半札处都疼.以前练打字时也是这样,左边手腕会觉得别劲,手在中央时.到底是什么问题呢?麻烦高人指点下.:$谢咯~&&
作者:wldtk &&回复数:4
我以前弹钢琴时,2只手的小手指会向上翘,我会尽力控制,但总觉得有点无能为力的感觉当然,现在好多了,但还是觉得有点不太自然我的钢琴老师说这不是很要紧但这样一点儿也不好看,好像破坏了那总美感........还有,我的手型不是很好看,虽然不会下塌,但不像一个弧形怎么办呢~~~~~~~~~~~~~~~~~&&
作者:Meilen &&回复数:3
小弟自学钢琴不久,发现自己手指的形状不够协调(主要是右手食指和小指有些弯).在此向各位师兄师姐求一高见,小弟在此深表感谢!!!!&&
作者:亦韵 &&回复数:2
老师让我买了本车尔尼599,但是我音阶都弹不好,能有机会在一学期内接触到他么?买了觉得自己很晕啊,每天我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能接触到钢琴,去练习,我还是一个连音阶都弹不好的人,是不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练习啊这样得多久可以接触到599啊我弹音阶最后的小指总是没有音了,那咋弄,恩死练是吧我需不需要增加练习时间,我没有钢琴,只能去琴行请各位指教了谢谢&&
作者:lovesmile &&回复数:12
基础没打好,左手小指发不上力,今早弹肖邦《大海》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一定程度的侧倒,OMGOTL。。。。。。。。。。。。。。。。。。。。。。。。。。。。。如果注意力放在小指上会解决这个问题么?还是努力练哈农呢?思考中……&&
作者:artmyhome &&回复数:19
因为读书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有练琴了,现在发现34指很不灵活,小指没有力气,我该需要从头开始练习吗?还有就是有些乐曲需要十度音,弹起来很困难,该怎样练习?谢谢了!!!&&
作者:Alicetq &&回复数:21
查看相关关键词:&&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奏与教学.pdf6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文以前苏联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
对象,并就这部作品的艺术特征、演奏处理和教学设想展开讨论,揭示钢琴套曲《罗密
欧与朱丽叶》的古典性、创新性、运动性、抒情性和谐谑性的艺术特征及其交响化的表
现形式,指出了准确把握作品多样化风格的演奏手段;提出了该钢琴套曲在教学中的价
值与作用、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安排的可行性设想,为丰富钢琴教学曲目、充实教学
内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教学技术处理
ThisarticlebeforehandSovietUnion
suite“Romeo
composerSergey?Prokofiev’Spiano
AndJuliet"arethe
onthiswork’Sartistic
tentativelaunchesthe
processingteaching plan
discussion,promulgatespiano
divertimento”RomeoAnd
Juliet”classical,theinnovation,the
mobility,lyricism
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and
outtheaccurate
symphonymanifestation,haspointed
assurancework
diversification
divertimentoin
styleperformance
method;Proposedpiano
valueandthe
difficulty;As
function,key.an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转】学好钢琴的秘密(PS:坚持看完的都是达人) - 么凹的日志,人人网,么凹的公共主页
(⌒▽⌒)
【转】学好钢琴的秘密(PS:坚持看完的都是达人)
怎样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声音呢?这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教学中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论事地去应付面临的各种视谱、节奏、速度、熟练、背谱等问题的解决之中,而无暇去顾及声音的质量,这恰恰是误区之所在。本文的重点即在于技术训练中如何结合对声音质量的提高和完善作一些方面的研讨。在此引用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捏高兹的一段话:"任何钢琴演奏总是以发出的声音、'制造出'声音为其目的,那么无论你弹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弹钢琴必然就是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练习声音。"声音的问题既是如此重要,作为一个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必须把声音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来看,要使学生成材,必须训练出好的技术,好的声音。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声音的好坏与质量是决定其水平和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以下提出一些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和体会到的部分概念,择要而写之。一、 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听":钢琴的入门方法很多。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从断奏入门是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断奏的开始虽以单音作为元素,一个个音的练习"落下去、 手指站住、提起来"。但是问题在于大家同样都在练断奏,练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需特别强调的是,练习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声音来检验。学生从练第一个单音断奏开始就要去听,当手指触键,琴槌击弦时,听声音是否充分地发出来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动与共鸣;当手指保持在琴键上站立时,耳朵要倾听声音的持续和延长,并要学会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让学会理解到不好听的声音是由于错误的弹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说:敲砸的声音是由于过高过猛地向键盘冲去而造成的;闷暗的声音是因为下键的速度造成的;而挤压的声音是由于在钢琴发声后,手还继续对键盘施加压力而造成的。那么,正确的弹奏应该是手臂放松自然,离键不要太远,用物体自然下落的速度触键,一旦声音发出,手绝对不要在对键施加压力。就是说,这个音应是一触即发的,并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通过这样的要求,弹出好听的声音应是明亮、宽厚、具有共鸣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就要学会把正确的动作与正确的声音结合起来,懂得听什么和怎么听,这样的开端对以后的钢琴学习会受益无穷。当学生学会听一个一个的单音后、第二步就应从短小的乐曲里去听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和倾向,听每组音的声音是否均匀,平衡。第三部在开始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时,要听两音之间是否声音连起来了,听小连线的第二个音结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语气上达到了强调。第二个音作为尾音结合重量提起,声音是否比较柔和和委婉并在减弱。第四步,在学习几个音的连线和乐句连线后,则要结合句头、句尾、句中的语气、高矮、强弱等去听乐句的进行。总之,要学会听,要懂得如何去鉴别声音的好坏优劣,这是教师和学生的首要任务。这个概念必须在一开始学钢琴时就建立起来!二、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所谓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进而是指对身体部分对重量的补充和结合。在弹奏中如不会使用重量,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对重量的运用与训练应有一个过程,首先是要学会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弹出丰满、淳厚的声音。一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的"一弹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键盘,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个部位。而重量的调节必须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础上,根据音乐所需要声音的强弱、厚薄给予键盘重量的变化/如果声音要强,可结合补充身体的力量;如果声音很轻弱,则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说,仅一个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声音的通透,不论重量通过指尖"送"到键盘里去。唯有这样才能使最轻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音乐厅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去。综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并可加上身体所能补充给手臂的总和;也包括经过调节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这样大大小小的重量,经过灵活自然的变化应用,给我们的声音变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三、指尖的触键必须"弹到点"我提出"弹到点"这个说话,是一个触键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保证良好音质的必需。从钢琴的发音特点来讲,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这个点在触键时应多深多浅,力量应用得多大多小,下键速度应多快多慢都应根据声音的需要来衡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何种声音都需由槌敲击琴弦才能发出该声音所需要的震动;这种震动一是压不出来,二是声音一旦发出来之后再用力也改变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续的声音也必须在发音的瞬间积聚好力量,使声音尽可能深沉有利地发出来,使其有最好的震动和延续。而在声音延续过程中我们保持情绪,保持手的稳定,保持自然重量继续在琴键上。我们在钢琴上"保持着",这种感觉是绝对必须的。可是唯独有一点我们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图在发音完成后,我们在施加力量去改变这个已发出来的声音!在钢琴上我们只可能在一瞬间把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那个声音发好,其后声音延长得是好是差,在发音时就已决定了。所以我认为无论声音强弱,每个音的发音点都应在触键时感觉好。深厚的声音自然应该把琴键弹"深";果断的声音触键时必须直截了当;歌唱的声音要让琴弦发出最好的共鸣和延长;轻巧的声音则要在触键的过程中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千万不要压。总之,我认为弹琴必须"弹到点",这是符合钢琴这件乐器的特点的。在触键上找到每个音的最佳发音点,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强手指触键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声音的质量,发出真正符合钢琴特点的"钢琴化"的声音。四、发挥钢琴之所长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的声音的,因此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弹跳音,弹非连奏就特别能显示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就可引用为充分展现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展现钢琴之所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懈努力,关键是对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进行规范的训练。而手指的活动能力,关键在于对掌关节进行训练。我认为在慢练时每个手指应该独立不倚地进行"快下放松"的练习,这主要是一个训练的概念。所谓"快下",就是手指上下,特别是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这样能使声音明亮。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不能在追加压力,在弹长时间的音时,手可以在发音后自然保持在琴键上。"放松"绝不是指松懈不成形,而是针对不要紧张和不要压键而言。动作越快放松越快,说明声音也就具有更好的弹性。在慢练时如每个音都能做到"快下放松",手指动作的灵敏度就可和快速弹奏的需要统一起来。在训练中最常见的忽视手指主动性的毛病是:弹每一个音时都由手腕加压力,表现在手腕随着每个音的弹奏而上下颠动。从暂时的功利看似乎弹得很"扎实",实际上声音很重浊。更致命的是,这种弹法只能在较慢弹奏时造成假象,稍快一点便会使声音变得断续、跳动和不连贯。用这种弹法的学生,到不了车尔尼849程度,就在也无法前进。就算换老师也非常难改,不少学生深受其害。在此需特别提出的是:发挥大指左右活动的功能也非常重要。由于我们每只手有5个手指,但靠大指的转换位置和连接,我们可弹好音阶和琶音,把手变得仿佛有几十个手指一样。因此把大指训练得主动灵活,克服其易僵直和重浊的弱点,对弹奏的流畅均匀有极重要的作用。总之,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的所长四关键性的步骤。五、变缺憾为优势当我们听好的歌唱家演唱或优秀的小提琴家演奏时,他(她)们的声音连贯和气息悠长,这是钢琴很难比拟的。的确,钢琴作为键盘乐器,要弹出好的连奏或歌唱性是太不利了。但是好的钢琴家们在钢琴上也能弹出非常动人的歌唱性乐曲,他们演奏出来的"钢琴化"的歌唱可以是如此的迷人。那么诀窍何在呢?在于他们掌握了钢琴这门乐器,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长处,并巧妙地掩盖了钢琴的弱点。钢琴的弱点在于其声音一旦发出,就只能靠其余震延续,声音很快地减弱。所以就某一个音来说,是不能作出渐强的。同时钢琴的声音只要发出,就不可再修正或改变,这一点也是大大地比人声和管弦乐器要不利。但钢琴也有它的发音特点。我们可以尽量发挥右踏板的延音功能来增加声音的共鸣并帮助声音的连接。在弹奏上应掌握并运用重量的传递和贯穿。同时要结合音乐中的渐强,渐弱、轻重缓急的处理,安排好句头、句尾、乐句中的高点,体会好乐句中的强调音、非强调音和语气,掌握好乐句中节奏的伸缩和变化,设计好种种音色的变化与层次。另外,还可用伴奏部分或其它声部进行烘托与陪衬,以这些方法来制造钢琴所独有的连奏和歌唱性,也正是高明的演奏者们所擅长的,其魅力也非管弦乐器和人可比的。再回到训练上来说,要让学生首先掌握连奏的弹法,学会用一只手臂的力量贯穿一条连线或一串音流。不要把一个个音都散了或弹得停滞不前,而要弹得向前流动,一气呵成。这需要手上的感觉,也需要内心的感觉。同时,要掌握好乐句的弹奏,对每个乐句的语气、起伏、句头、高点、句尾等等都要安排处理好。进而要分析、感受并做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发展,调整好旋律、低音、伴奏几者之间的层次,逐步提高弹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其由浅入深,由底到高。我认为,只要用心去听,去想,去感受,就必然会取得成果。六、掌、腕、臂、身诸部位与声音的关系择要(1)手掌的架子作为力量的支撑点,是保证声音质量的关键部位。弹强烈的声音时,手掌架必须牢固,这是较易取得共识的。弹轻声时,更需强调手掌架的牢固,对这个概念还需加强理解和认识。弹轻声时,如手掌架懈软塌陷,声音必将无法清晰集中而变得模糊浮浅。哪怕是弹印象派最需要朦胧声音的作品,手掌架依然不能懈怠,而要保持有把握的控制。如不注意这点,也许声音就根本无法弹匀弹轻,使声音变成了混浊一片。在训练中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塌陷,因软而无法支撑起来。由于手掌无法充当力量的支点,手腕只能拱起来代替掌部作为支点。随之而来可能引起端肩和手臂紧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手掌软蹋的弹奏,声音是无法深厚和集中的。因此手掌架的训练应在入门时就开始,在慢练时要尽量强调手型,在较快的弹奏或正式演奏时则不必刻意强调外型,而是凭内在的功夫和力量了。此时也许外表看来掌关节较平,但手掌不是软蹋的而是内部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至于手腕拱起的毛病,单纯想从手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手掌架去解决才是可行的。手掌架立起来了,起到了支点作用,手腕自然就能放下来了。(2)腕臂的训练与声音的关系,手腕是手指与手臂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手腕有许多上下,左右的动作方式,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有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协调完成的。在此我们不是去一一介绍这些动作的要领,而是要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手腕的左右灵活调节,在教学中常被忽视,但是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以手腕为主导的左右调节,是同时结合手臂左右调节的腕臂综合动作,指在对手指不断变化着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使得不论何种位置时,手臂的重量(或大或小)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此时的关键是要特别注意在用4、5指弹奏时,一定要把手调节到最佳位置,把力量"送进"琴键,使最高音(或最低音)的声音突出和通畅。这种调节使腕臂对手指充分起到了后方支援前方的作用,使得每个声音能自然。还需特别指出的是,腕臂的每种不同的动作都是为它特定的声音效果服务的。不论哪一种非常有用的动作,也不能不加分析,不分场合地处处滥用。以"落滚"式的手腕动作为例,手腕柔软提起和下落的动作,用来学习两个音的小连线是很好的。同时,作为优美、柔和的触键方式,用来做分句,呼吸等等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但如在所有地方手腕都这么软,声音该挺立的地方都被软化了,那时祸害无穷的。在需肯定、果断、有力的地方,需生动、活跃、弹性的声音,尤是跳音类触键时,手腕应固定,手臂平行成一个整体,才能防止声音软化。(3)身体协调与声音。在弹琴时,从身体接触琴凳开始到手指接触键盘,应该是一个可以灵活调节的整体。当我们的身体处于自然积极状态时,声音必然会丰润宽厚,使人听起来顺畅,舒展。身体协调的关键在与腰骶部的力量能否调动出来。在弹最响亮、最丰满的声音时,只要身体挺立,用上腰骶的力量,不需多大的动作和力气,声音可以很自然和方便地弹出来。在此要防止的毛病是:要该掉弯腰的习惯,懒洋洋消极地把重心往后往下塌陷,重心的后倾下榻是协调用力的最大障碍。关于钢琴的声音是一个极为广泛和复杂的课题。本文仅就声音和技术的一些片面择要简述。要把钢琴弹的好听,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譬如,声音与节奏;与音乐表现;与不同风格;与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与不同演奏家的不同个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和丰富的研究内容。由于钢琴艺术的学问是如此广博,我们所需进行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转贴)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兴 趣(转贴)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性制约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兴趣和爱好都不一样。有的人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高,有的人的兴趣和爱好的品味比较低,兴趣和爱好品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和表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的优劣。例如,对公益活动感兴趣,乐于助人,对高雅的音乐、美术有兴趣和爱好,反映了一个人个性品质的高雅;反之,对占小便宜感兴趣,对低级、庸俗的文艺作品有兴趣和爱好,则表现了一个人个性的低级。兴趣和爱好有时也受遗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就年龄方面来说,少儿时期往往对图画、歌舞感兴趣,青年时期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成年时往往对某种职业、某种工作感兴趣。它反映了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兴趣的中心在转移。就时代来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也会对人的兴趣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中学生需要知识,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中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中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与此同时,人的兴趣还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等品质。兴趣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对什么感兴趣。人与人,由于年龄、环境、阶级属性不一样,兴趣的指向也不同。就中学生来说,有人喜欢将来学文科,有的人喜欢将来学理科,他们的兴趣倾向就不一样。兴趣的广阔性主要指兴趣的范围。兴趣的范围因人而异,有的人兴趣广泛,有的人兴趣狭窄。一般来说,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也就越宽,在事业上会更有作为。但也要防止兴趣太广,什么都喜欢,而什么又不深入、不专注,结果也会一事无成。兴趣的持久性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稳定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很重要,只有稳定的兴趣,才能促使人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把某一项工作坚持到底,并取得成就。就当代中学生来说,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和稳定性显得很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中学生的未来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综上所述,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第二,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第三,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知,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现代钢琴教学法的技术要求无论学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一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学钢琴究竟需要什么方法呢?翻看一下钢琴教法的书籍,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甚至连手臂的X光照片都有,钢琴弹法的技术要求几乎上百条、上千条。可我们培养出几位优秀的钢琴家?反观十八世纪,那时,科学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但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大师,如果说他们是天才,那么,为什么那个时期出现的天才那么多?这就涉及教育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演奏钢琴有技术,也没有技术。这就看你以什么角度去看了。没技术,就是说没有针对手的技术。要说有技术,就是说只有针对人的技术。一个人弹琴技术的好坏,与乐谱没多大关系,与钢琴没多大关系,主要与弹琴的人有关系。因为弹琴需要的是手和手臂,所以现在的钢琴技术基本上就是训练手和手臂的技术。可是我们大家想一想,控制手和手臂的是什么?是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心理等等。如果我们只注意手和手臂的训练,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寻求更深的根源,什么东西可以影响思维、意识、心理呢?那就是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环境等因素。钢琴技术训练的根源是同人的性格、情绪和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学习钢琴的训练总体可以分为:肢体(动作、神经)控制、情绪(性格)控制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三个方面。一、肢体控制:弹奏的本身需要手指、手臂、身体等肢体进行一定的动作,弹奏动作的训练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实际上弹琴所需要的动作,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不用经过训练就可以做到。连奏中的抬、落指的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拿东西时张开手的动作,断奏的抬、落手动作就像平时我们懒懒的坐下时手的自然垂落,跳音的抬起动作就像是我们受惊吓急速抽回手的动作。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平时是无意之中做的,现在有意的做动作时会有一些不自然。在速度练习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之中应该有明显的感受,学生越快练就越弹不快,反而由于快速的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即使速度能够快,大多也是连滚带爬、乱七八糟的。如果进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反而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在超过一定速度时,由于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心理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由于情绪和心理上的稳定性差造成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会造成肌肉的僵硬,使动作失去协调性。所以通过慢速练习可以使动作更协调,从而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目的。(有关心理的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论述)我们要清楚的是,弹琴动作的训练,不是为了取得手指前所未有的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功能是具有动作的收缩能力,而收缩的速度取决于神经的反应速度,同肌肉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肢体的控制实际上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应,来刺激肌肉进行运动。而反复练习的作用就是使肌肉具有动作的自然性、习惯性和记忆性,使你的肌肉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现神经系统传递的信息。所以,肢体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意的自然"。关于弹琴的动作,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乐谱上有各种各样的标记,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三类。一类是连奏,二类是断奏,三类是跳奏。连奏指音符之间有连线的弹奏方法。断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也没有其他标记的弹奏方法。跳奏指音符之间没有连线,但有跳音、顿音标记的弹奏方法。乐谱上就只有这三种奏法。例如:倚音、波音等等的感情标记都可以归纳为连奏和断奏两种弹法,主要的分别就是音符之间的连线。相信只要认真分辨,很快就可以区分所有乐谱的弹法了。下面我在介绍几个弹琴动作的要求:1.手型:先把手自然下垂,然后小心的保持手下垂时的形状并抬起来放在琴键上,这就是弹琴要求的手型。也就是说弹琴的手型就是要把手处于最随便、最自然的状态。而这时的手型,也符合手心空的、手腕平的、手指能立住的手型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五个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因为弹琴的状态就是保持自然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乐曲,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看作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考验。演奏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持手的自然状态不变。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大,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不用特别要求。如果学生的手比较小,而非要将手指分给五个琴键,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结果是没开始弹琴手就已经先僵硬了,这等于是人为的给弹琴制造障碍。而且如果保持手的自然状态,就可以让手指随着重心的方向落键,就不存在重心移动的问题。实际上重心移动的本身就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的状态......2. 断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并匀速落下。断奏的弹奏要领关键是要保持手腕和手型的不变,尤其是手腕,要绝对保持稳定的状态。(动作中较易出现加速下落和落至琴键时突然减速的问题,这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3. 连奏:在保持手腕、手型不变的状态下,只运动手掌关节,将手指抬起,并匀速落下。注意的是手指的关节是保持不动的。同时要格外之一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连奏的落键也容易出现同断奏一样的问题) 4. 跳奏:要领与断奏相同,只是动作相反。在手腕保持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弹奏琴键,并快速抬起。 。二、情绪控制: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体现的就是无论是人类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色彩。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绪和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而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容易懒散。这仅仅是性格对弹琴的影响。同时影响弹琴的还有个人情绪的问题,人是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就高兴,遇到不喜欢的就沉闷,这些情绪也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无论是感情还是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情绪的不稳定,会造成弹奏速度的不稳定和音量、音色的不平均,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对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那么如果稳定了弹琴的动作就等于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对于情感和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1.通过对情绪和情感的调整达到使性格发生变化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无论怎样变化,无非就是急躁、兴奋、激动或是懒散、低沉、麻木。在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速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稳定情绪,而大声数拍子的目的就是要提起精神,使人的状态兴奋起来。大声数拍子的要求不是大声,而是用兴奋的情绪来数拍子,只是在大声数拍子时人容易兴奋。在最初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达到稳定情绪的状态。情绪过于兴奋就通过慢速来稳定情绪,情绪过于低沉就通过大声来提精神,最终的状态就是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而且弹奏的音色同人的平和心态有一定的关系,人越静,声音越深远,越纯净,人越温和,声音越有共鸣。如果学生每天坚持这样的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后,不仅会稳定弹琴的状态,而且长期的练习还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思维意识控制: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高度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意志力,为其行为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而不集中的思维意识,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的性格,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别。而这两种人也是存在极大差别的。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动作也容易做标准,较容易入门,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学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不同的偏向。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动作时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精气神上。思维意识的问题对弹琴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会使弹奏出的声音失去靓丽的色彩......下面就对注意力和精气神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1.通过对弹琴动作的训练达到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是因为不太严重,没有形成严重的问题,使我们没有太关注。而事实上,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会形成严重的病理状态,是造成许多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多动症》等等,最初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在严重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差,长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又会形成心理疾病,再严重就是失去注意力、情感、肢体的控制能力,形成较严重的精神病态。对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是弹琴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何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呢?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主要会在其行为中体现出来,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司令官一样,对人体所有器官的命令和所有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就是指大脑对所有器官具有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而如果大脑对所有器官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减弱就是我们所指的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并希望手和鼻子去配合,就先把信息传给大脑,由大脑分配给相应的器官,这样由大脑控制的动作,不仅具有记忆能力,各器官的行为也是协调和同步的。如果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或者器官之间就没有经过大脑去协调动作,那么这个行为本身记忆效果就比较模糊,甚至是没有记忆。而且各器官的动作也不够协调,使不同步的在进行。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所以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前面在谈到演奏动作时一再提到要保持手腕的稳定,手腕的稳定究竟有何作用呢?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注意力集中,要认真,要细心。可怎样才能认真和细心呢?实际上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二是通过手腕的稳定来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注意力集中、认真和细心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概括地说就是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甚至是提心吊胆的去控制手腕的稳定,这就达到了寻求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后,弹琴时就不必保持手腕的稳定,只要能找到小心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2.通过对精气神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系统来完成的。两个系统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而肌肉的松弛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放松。反过来,神经系统的兴奋也会造成肌肉一定程度的紧张,而神经系统的松懈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肌肉的放松。在弹琴时紧张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而松弛的肌肉会使弹出的音色柔和。就像是用硬物敲击和用软物敲击时声音的差别一样。而且肌肉的紧张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如果弹琴不用力,仅仅是依靠手臂的重量来取得的声音音量又会很小,至少失去了音乐的震撼力。从这个角度讲弹琴时必须恰到好处的去用力。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既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又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解决。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来造成对肌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兴奋也是弹琴所必需的。人越是注意力集中,就越能凝神贯注,精气神也就越强,神经系统也就越兴奋。而这时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兴奋而逐渐加大,如果神经系统逐渐放松。弹奏的力度就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放松而逐渐减小。四、总论:以上是我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另外,我在前面曾经提到过感情标记演奏法和真实音乐情感表现的问题,比如说渐强吧,就是某种情绪逐渐激烈的表示记号,如果我们只是在手上增加力度,音量是加大了,但情绪的变化却没有,造成了没有情感的弹琴,然后又让学生费力的去找音乐感,先不说这样找有多难,就即使是找到了,音乐感和演奏之间也是脱节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出国参加比赛的学生,经常得到外国专家:"技术一流,情感不真实,缺少个性"的评论。所有的感情记号,都表达了作曲家一定的情感内容,我们不能仅从演奏方法上来划分,要明确其情感内容,并让学生直接的去通过情绪的变化来产生演奏的效果。在没有明确情感之前,只是按照连、断、跳的动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不用特意去划分手指跳音、手腕跳音和手臂跳音的区别,当动作熟练和稳定和稳定后,就直接让学生以情绪的角度、以声音的角度来演奏,只要能够表达正确的情感,弹出正确的声音,其演奏方法一定是对的。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也是如此,如果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同乐曲是一致的,那么情感的变化自然就会带动演奏者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且和音乐的语气是相吻合的。前面说了这么多的技术问题,好像很复杂。实际上概括起来就这么几点要求......钢琴教学中的音阶、琶音训练问题音阶、半音阶、琶音、属七和减七和弦琶音、双八度以及双三度等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训练,在钢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弹起来或教起来都枯燥乏味;二。不易"立竿见影"地看见效果;三,以为多弹练习曲或乐曲也能有效地提高技术。练习曲或乐曲当然不容忽视,但练音阶、琶音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我幼时的老师拉萨列夫告诫我每天应练一小时左右的音阶、琶音。拉萨列夫是俄国著名钢琴家兼教育家A.西洛蒂()的门生,拉赫玛尼诺夫的同窗,他继承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许多优点,在当时的上海影响很大。今天,当我们从唱片里听到拉赫玛尼诺夫或是J.列文这些钢琴家往年的演奏时,仍不能不为他们惊人的、一尘不染的技巧所倾倒。这点想必跟他们受过严格训练分不开。一个学生在他技术成长的七、八年里,音阶、琶音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技术训练,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机能,同时让大脑能加以完善的控制。这些需要通过练习的量来积累达到。当掌握了合理的弹奏方法之后,练习的量就是决定的因素,总的来说,在这方面,音阶、琶音比练习曲或乐曲能提供更大的练习的量。只要连续弹上十几分钟音阶、琶音,手掌就会隐约有发酸的感觉。如果连续弹上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手指的活动量就相当可观。这就是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作用。此外,还有些特定的技术要求,在音阶、琶音的练习中能最集中地得到训练。一个人要想把音阶、琶音都弹好,不花费很大的功夫是办不到的。弹得不均匀是音阶、琶音练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许可以这样说,练习音阶、琶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如何能弹得均匀。不均匀,一方面指的是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速度。不少人弹音阶、琶音,这两方面的不均匀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可能是手指独立能力差,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来提高基本功。大指的弹奏经常是一个问题。音阶、琶音都必须通过大指的转弯动作来得到连贯。如果大指动作不好,就会影响连贯,听起来有一组一组的感觉。大指的生长,异于其他各指,它笨拙、有力、不易控制。但有一种独特功能,除了与其它各指一样作垂直的运动把琴键按下之外,还能作水平的转弯运动,来支撑弹音阶、琶音时手的位置转换。正是由于大指的这一功能自18世纪被人们所认识,我们才有了现代的钢琴指法,能够很容易地弹奏长串的音阶、琶音。在古代的键盘乐器上,人们通常只用三个或四个手指弹奏,大指,有时还有小指都被排斥在外,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有二百年之久。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在使用大指弹奏方面,也是一个先躯。有时常常把大指平躺着往下压键,这样就会导致声音重浊。用大指弹奏须注意大指掌关节的灵活运用,弹下后,整个大指应呈倾斜状,以指尖的外侧触键。这样的弹奏就可以接近于其他各指,而求得声音的统一。大指的另一种运动方式,即水平的转弯,也应该倚重掌关节的活动。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列谢蒂茨基()有这样的见解,他要求弹音阶、琶音时,大指刚一离键,立刻弯到手掌下面,作下一次弹奏的准备。我很推崇他的见解,用这样的方法弹奏会带来很多好处。有人弹奏琶音时大指是跳过去的,所弹的声音之间,就有一条缝隙,破坏了连接。应该要求谈出真正的连接,这就须让大指狠狠地往手掌下面弯进去,直到大指把音按下,弹前一个音的手指才能离键。这仅仅是一个要求是否严格的问题,要做到其实不困难。弹琶音时手腕可以略有一些动作,因为手指伸展较宽,手需要跟随每个手指的弹奏作一些平面上的移动。大指作转弯的动作,手腕可升高一点,使大指容易通过,然后手腕复原。所以,手腕动作略有一点波浪起伏,但需注意动作不太突然,不太过分。至于弹音阶,因为手指处于密集状态,我想不需要什么手腕的动作,还要注意防止用大指弹奏时手腕下沉。小指很弱,常常有人用手的摆动来帮助小指弹奏,这会造成含混的声音,还是要让小指独立弹奏。音阶、琶音的声音要弹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别速度快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手指独立性应该被强调。这里还想谈谈手指弹完后离键的问题。不少人仅注意到手指触键,而不注意手指弹完后的离键,这会影响声音的清楚。如果手指弹完后果断地抬离琴键,就能使钢琴机件的止音器猛然压到震动的琴弦上,声音就明显地中断,弹出的声音颗粒清楚。所以,弹奏中应同时注意两个手指的动作,当一个手指弹下时,另一个手指同时抬起,象剪刀那样。如果弹完后手指还搭在键上,就会造成不清楚的效果。四指尤其应该注意要抬起来。弹黑键也很容易发出含糊的声音,黑键突出在键盘上,跟指尖很接近,往往容易顺势摸下弹奏,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会有异变。一只稳定而有力的手,对弹出均匀有力的声音非常重要。但有人仅注意手指而忽略了手的作用。手是各个手指的依靠和后盾,弹奏时手虽然没有多少明显的动作,实际上通过手的内部活动积极参加与弹奏。一只松松垮垮、上下颠簸的手,很难使手指弹出均匀和清楚的声音。手腕跳动是一种最为有害的现象,它表明弹奏者手指独立性很差,弹得稍久,就会使手腕和前臂酸痛而弹不下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首先解决弹奏的基本方法问题,这方面本文就不多说了。有人误以为手腕的放松就是手腕的抖动,这是根本不相干的两回事。放松是指手腕内部,并不需要通过动作来让人看到。练习音阶、琶音所用的速度,我想最好多用中间偏慢和偏快以至于快的若干种速度。在正常情况下,弹得过分慢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归根到底,练习音阶、琶音还是为了要学会弹快。至于弹得太快,也很容易弹得粗糙,来不及注意到弹奏中各种要求。但是,最后也还是要练习弹快。弹熟以后,不用过多考虑节奏问题,数拍子或不数拍子都可以,只要能弹得流畅而均匀即可。但在初学阶段,和一些节奏感差的学生,数拍子会很有用处。音阶可以弹每四个音一拍,结束时刚好停在拍子上。琶音也最好四个音一拍,而避免三个音一拍,这样弹重音可以依次地落到主音、三度音和五度音上,而不会每次都重复地落到主音上,所用的三个手指也就都可以弹到重音。练习音阶、琶音最好每遍能弹得持久一些,使手得到充分的连续活动。在钢琴技术训练中,持久练习很有用处,车尔尼通过他的练习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说明了这一点。他要求弹这两本练习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复弹奏若干遍到十几、二十遍,他在作品365的序言里这样写到:"要根据所指定的次数去不间断地反复弹奏每一段练习,经验有说服力地表明,学生能在很少的几个月里达到纯熟的程度,而如果他用通常的方法,要得到成就需消耗很大的辛勤和通过多种要求,并且要好几年。"车尔尼这样说似乎有点夸张,但其中也有道理。这个道理,对弹奏音阶、琶音也同样有用。而且反向练习还能增加弹奏中的趣味。三度、六度和十度音阶,比起八度音阶来难弹得多,特别是六度音阶。虽然所有这几种弹法,对手指的负担都完全相同,但实际难度却不同。这说明了弹钢琴除了手指以外,还有大脑的控制在起作用。没有完善的控制,两手就要错乱。因此三度、六度和十度就比八度难弹。这种控制,也需要苦练才能见效。半音阶也可以用三度、六度和十度弹奏,大小调半音阶都如此。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会占去学生练习的大量时间,但学生也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以上提到的各种音阶、琶音,还有属七、减七和弦琶音,都可以弹反向练习。双八度音阶不仅对这种技术本身有用,对加强整个手的力量也有作用。多练之后,小指后面掌边的肌肉会坚实有力,整个手能更好地支撑来自手臂的巨大力量,弹出更好的声音。在多种多样的八度弹法中,首先需要注意解决速度和耐久力的问题,否则,遇到象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的中断,或是舒伯特的歌曲《魔王》的伴奏这些地方,就无法弹下来。而手腕在这样的弹奏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需多练习。使我感到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是许多人只用一指和五指这样的指法来弹奏所有的八度,而我觉得应该用一指和五指来弹白键上的八度,用一指和四指来弹黑键上的八度。由于五指和四指交替使用,就使手指动作有可能参与八度弹奏,从而减少了手掌和手臂的抖动,弹起来轻易的多,并能更好做到流畅和连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指法。有一些乐曲的段落,如肖邦《g小调叙事曲》中间第199、121、132小节的八度音阶,如果不用四指来弹,是极端困难。肖邦的叙事曲中,我所见的四、五种版本,只要写上指法的,都不仅要求用四指,还要求用四指弹八度是不成问题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平时练习双八度音阶时我们不用四指呢?双八度音阶是双八度练习的辅助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单独的技术。分解八度有两种。一种先弹下面的音,后弹上面的音。另一种则相反。后面那种弹起来显得较为麻烦。弹双三度音阶,是一件最为复杂的事情,不少学钢琴的人,从来就没有弹过,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件遗憾的事。双三度不被重视,可能是因为这种技术在乐曲中并不多见,但是,象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波兰舞曲棗幻想曲》这些名作中,并不缺少双三度的段落。至于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虽然短短的几句双三度音阶,却成为许多钢琴家不可逾越的天堑。一个有抱负的钢琴学生,应该认真练习双三度。双三度的练习,和其他双音练习一样,手指的活动强度非常大,这种活动强度,是本文所特别强调的,对加强手指独立能力和整只手的力量非常有用。本来,钢琴技术的各种类型之间,都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一个人多弹各种各样类型的练习,技术才会进步得快。把双三度音阶弹得连接,非常困难。列谢蒂茨基认为只要把双三度上面的各音之间弹得连接,听起来整个双三度音阶就有连接的感觉,下面的各音,可以不要求弹得那么连。这种看法是否投机取巧?是否要求不严?我以为完全不是,而恰好是这位一代名师的一点卓见。因为弹双三度音阶的连接是那样地困难,如果有谁能够把上上下下的音都弹得连接,当然值得称赞,但如果做不到这样,那就只好先照顾上面的音了。至于效果如何,大家不妨试试。钢琴演奏中的三大重要环节--李昕老师与您谈谈怎样突破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所谓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是指使每个圆润的持续音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乐句。"学习钢琴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当然不仅仅包括简单的识谱并弹奏,还要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今天,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李昕老师将从演奏钢琴的专业角度,围绕"技巧、歌唱、音乐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谈谈怎样突破钢琴演奏的歌唱性。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均匀能力、快速跑动,在快速的手指运动中,手腕是否平稳,手臂、肩膀的力量是否能自然地放松、是否能在自然的状态下将力量传达到手指尖等;另外,手掌、手心、手指各关节是否能互相协作,把力量支撑好,送到手指尖。基本手指动作的技巧中,最重要的是手指能有一个最自然的状态,而不是把力量紧握在手臂、手腕或者手掌心,因为那样做会使手指运动起来受到限制。这些都属于基本技巧问题。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乐曲不论在长度还是弹奏技巧上都会有相应的增加。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技巧随处可见。比如在练习曲作品车尔尼的"599、849"中,基本上每一首练习曲都包括单一的或是几个重叠的技术课题,例如其中存在的演奏技巧有音阶式的、琶音式的、回旋音式的、装饰音式的,双三度、连奏、断奏等等;到了车尔尼"299"以后程度的练习曲中,会涉及一些复合型演奏技巧,技巧也会更复杂一些。另外,钢琴作为一件乐器本身中也存在一种技巧。钢琴的琴键是按照顺序排列的,但是作曲家们写的作品中的音型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的手指要适应这些跳动的、或远或近距离的音符,包括左右手交叉技巧等等。我们要把作曲家写出的顺序不完全规则的音符严谨地在有节奏、速度的要求下,在顺序规则的琴键上准确地演奏出来,也可以说是钢琴演奏中的一种独特的技巧。实际上,弹钢琴的最终目的是让听众听到美好的声音,这种让钢琴来发出声音的过程就是我们演奏的过程。传达给观众的声音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呆板的、机械的,一种是有变化的赋予歌唱性的。当然我们要追求的是后者。因为这种歌唱性的声音能够在传达给听众后会使听众内心产生某种感受或者音乐的体验,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激发听众的灵感和想象力,那么这样的演奏就是我们所说的呆板的、单调的。音乐其实就是等于歌唱。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手指的触键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有审美感觉在其中,这样的音乐就是赋予歌唱性的。但是,往往有很多钢琴教育中忽视了"歌唱"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孩子最开始学习钢琴时就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歌唱"和怎样去"歌唱",要强化歌唱性,强化技术要服从音乐的理念。在诸多钢琴文献中,作曲家早已为我们精心构架了通往赋予歌唱性演奏的一条道路,即使在一些有人认为是比较枯燥的练习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赋予歌唱性的片段,没有一首作品是单纯的为了技术而训练的。技巧,应该是为音乐服务的。钢琴音乐的实际内涵就是使钢琴发出一种带有歌唱性的声音。这也是前不久我在《突破钢琴演奏的歌唱性》这套教材中课题研究重点。在钢琴演奏中歌唱性尤其重要,它可能会通过我们的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成一起,在演奏中共同表现出来,这种综合性的表现就是有音乐的、有歌唱性的。但往往我们在演奏中很难达到歌唱性,因为钢琴毕竟不像小提琴那样,钢琴是要用手指来敲击键盘来发出声音的,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手指、手腕合理的动作搭配,来构架合理的乐句。做到了以上这些要求,注重"起点--发展--高点--起点"的乐句阐释过程,歌唱性便会更好的体现出来。钢琴学习中基本技能的处理方法我们知道学生刚刚学习钢琴时都会遇到手型不好、手指立不住、动作不协调、弹琴没力度、没速度、对乐曲处理缺乏情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钢琴的基本技能是基础。钢琴教学实际是对学生大脑思维、意识理解、心理感应、技能技巧的综合训练,是积累钢琴演奏的技能,任何一首乐曲都是通过音色、音符、速度、节奏来表达一个音乐内容的,是综合能力的显现,对乐曲的思维理解、感应、演奏要通过技能和技巧加以表达,没有深厚的技能,理解的再深。再透也难于转变成优美、舒展、流畅的乐曲。初学钢琴的学生都会遇到手指僵硬、腕关节下沉、五指难仰展或过度放松,散贴在琴健上,缺乏力度、速度的问题,前三者的情况是紧张情绪造成的,学琴者对钢琴的不熟悉造成紧张,对授课教师的不熟悉造成紧张,急于求成的心态也易引起紧张情绪,情绪紧张,心态就不平稳,信息从大脑通过神经传导到肌肉组织,就引起肌肉的收缩和僵直,结果是手指过于僵硬,弹出的音色就"直"、"硬",缺乏灵活性,既影响弹奏速度,又难以表达优美、舒展的音乐内容。相反过于松散,神经系统传导缓慢,肌肉收缩迟缓,弹奏的音色过"软"、"单",手掌与琴键距离过近,活动范围缩小,也们样影响弹奏速度和音乐内容的表达。这些现象与人的性格有关,与技能有关,每个人的胜格、情绪、心理素质都各不相同,大体上可以分成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性格,外向型性格的人开朗大方,情感外露,富于激情,在弹琴的表现上易出现动作幅度大,用力,初学琴时容易出现手型僵硬的现象。内向型性格的人,温和平稳,情感内含,内蕴激情,在弹琴的表现上易出现动作幅度小,力量小,初学琴时容易出现手型松散的现象,这两种性格对学琴均有不利的因素,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性格的人有的放矢地施教,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弹奏技能训练上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有钢有柔,训练要有针对性。初学者出现的手指僵硬、腕关节下沉、手指仰展不开、松散的问题,不仅仅是手型难看的问题,将影响今后弹琴技巧、速度和音色。具体办法在训练中手要自然下垂,保持手下垂的形状抬起放在琴键上,手型要符合手心空、圆、腕平、手指立住的要求,在琴键上的状态一定要自然。弹琴的过程中,无论多难的曲子,多复杂的谱例,多大的跨度,都要始终保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能刻求五个手指都放在琴键上,手指要随着重心的方向稳动、落键。断奏练习时,要在保持手型。手腕不变的状态下,将手从琴键上抬起,匀速落下,保持稳定状态,避免出现加速下落或突然减速的错误动作。初学者在学习和训练中,都易出现手指在触键时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动作,就是一般所说的"折指"。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是手指没有保持自然的状态,实际上学生出现这种现象,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学琴者的技能和音乐表现来讲是致命的。这些问题会造成手指的紧张,手指紧张,手掌、手腕、手臂都会造成相应的紧张,整体处于僵硬状态,落键时间就会增加,影响演奏的速度。手指"弯曲"在弹琴时就不能使弹琴力量直接贯通到琴键上,影响触键的力度,"弯曲"会造成手指紧张,也减弱了学琴者指尖触感的灵敏度,从而减弱对音色力度的控制感,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原因是手型过于松懈,手指过于仰展,这是学琴者精神过于松懈造成的。力度的变化是表达音乐内容的方式之一,乐曲的内涵要通过弹奏力度的强、弱等变化来体现,每位学琴的学生都要经过一个力度训练的过程。往往在要求力度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手型紧张等问题的出现,相对放松的问题要相伴解决。速度、音色、音乐表现三个方面与力度、放松有一定的关系,过于强调力度,用力过强会出现僵硬状态,过度放松会产生松散现象,两者在练习中是对应的,要有尺度,有平衡。状态太僵弹不快,不散也弹不快,力量太大是在砸琴,太松没有好的音色,这些问题表现在外向型性格的人情绪急躁易出现用力过度的现象,内向型性格的人情绪内含易出现松散的现象。具体处理办法,一方面通过标准的训练,使学生增强技能,树立信心,从而情绪稳定,在力度上形成一种自然、均衡的状态。手 腕对于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常常会发生两方面的误解。有的以为手腕必须完全松弛而流于疲软,又有的以为手腕必须绝对坚挺而失之僵硬。这两种误解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总体演奏水平;或由于过多的、不必要的手腕动作使所有的力量无法抵达指尖,而在松弛的手腕中"流失";或由于过分的"铁板一块"的手腕而使整个音色变得粗糙、猛烈而尖锐,失去钢琴音质所独具的既铿锵又柔和的美感。防止以上两种错误的倾向是手腕的一大难题。手腕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通道。手腕必须是坚挺的,不是软弱无力的;但又必须是富有弹性的,不是僵硬呆滞的。手腕好比汽车后座下的弹簧,首先它要能够支撑所负担的重量,不能一压就垮,同时,它又要能在汽车弛行于崎岖小路下下巅簸时,产生反弹力。它既不能是棉花,又不能是铁棒。它只能是用钢丝周旋缠饶而成的、充满反弹力的弹簧。所以,手腕的功能亦可用阴阳两法加以说明:其阴柔体现于顺活,其阳刚体现于支撑。而欲达到阴中有阳、柔里蓄刚,则尤其重要。手腕的顺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上。手腕的动作有三个方向:左右、上下、周旋。左右方向的动作主要用于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任何其他需要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一方面是大指主动地向里作水平状伸进,另一方面,需要适度的手腕左或运动加以配合。然后,大指需向外推出,使整个手掌向外侧转去。同时,手腕也必须辅以必要的、恰当的水平运动。大指与手腕作柔顺的水平动作的配合,是手掌转弯的最重要的关键。手腕的上下方向的动作,主要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在演奏这一类乐句时,手腕完全需要它本身的爆发力量,以及在极短促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力量最大限度集中的能力。手腕自身的有控制的"颤抖"的能力越强,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松的可能也越大。不少人在弹奏连续的双音、和弦,尤其是八度时,整个身体和手臂都处于极不自然的僵硬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手腕本身缺乏锻炼。以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曲》中一段著名的快速连续八度为例,只有在手腕既能坚实的支撑,又能在极小的动作幅度范围内精确地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上,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由大指与五指构成的八度架子上时,才可能把这一技术断奏得干净利索而准确。手腕的第三种动作方向,是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周旋。这种用手腕"转圈圈"的动作十分重要,也很难掌握自如。因为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自然,必须恰如其分)将这些音符充分地连接起来。总之,手腕的任何动作必须是坚挺与弹性的结合,支撑与顺活的结合,阳刚与阴柔的结合。只有在二者结合的"弹簧"状态中,才可能做到灵活平和,收放如意,转合顺柔。对于手腕的基础训练,可根据上述三种运动方向,进行如下几种练习:1、左右动作A.按住大指,均匀顺当地将其他四指中的任何一指弹奏大指左、右两边的从二度到五度的音。B.同上,但大指不按住,作为轴心配合其他手指在左右两边弹奏。C.用大指上行或下行,在二指、三指、四指之后转弯,配合适当的手腕动作。D.用大指与四指或五指,在大于五度的音程后转弯,跨芳亦在四度以上。2、上下动作A.按住五个手指,手掌撑牢,手腕上下动作。B.用任何两个手指,训练手指的放下与提起,将手腕的动作与手指动作恰当配合起来。C.用连续重复的三和弦、五度、六度、八度等,训练手腕的快速连续上下动作及其弹性与速度。3、周旋动作A.五个手指按住,锻炼手腕自如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周旋的能力。动作要和谐、匀称。B.五个手指按住,以一定肪冲施加压力,施即放松,配合以恰当自如的手腕周旋动作。C.用大指与五指,二指与五指,三指与五指等等,弹奏远距离音程。手腕的动作随着音程的扩大而逐渐加大其弧线的幅度。运用手腕的周旋将远距离大跳音程在心理上联接起来。总之,手腕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发力"中心站","调节器"、"防震弹簧"。不能正确运用手腕必定使整个演奏呆滞而无生气。连奏-----摘自但昭义老师著的《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今天我又把但昭义老师著的《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翻看了一下,特别找到《基础篇》的《第一章 钢琴演奏的技术基础》一、三种弹奏方法:非连奏、连奏、断奏;其中(二)连奏---我看了两三遍,其中写到:连奏,从声音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相反,它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连奏的触键要点:(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4)改变触键的用力形式。柔和、连贯而圆润的歌唱连奏需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触键。...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拉、挂、摸的触键形态。(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地流动转移。(6)特别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滑连贯。连奏的学习与辅导:连奏要求较好的控制技术,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动部位的圆滑、平稳、协调。其中提到学习连奏要抓住几个关键:(1)让手指展平、贴键;(2)用缓慢的速度下键;提到---要弹出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声音的最关键一环,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3)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提到----慢下键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做到柔和歌唱地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4)强调连奏运用手臂重量,要放松的用上臂重量,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5)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这是声音圆滑连接的关键。什么是弹奏和弦的爆发力?当要求弹出非常强(ff)的和弦时,就要借助爆发力。"爆发"前的准备姿态与其他奏法的和弦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在于感觉:要在指端轻放键面上时,感觉着指端与全身所有部位的"畅通",好象指端集中着全身心的活力和意志。这时(为爆发前)各关节表面上平静,但都已进入"整装待命"、"一触即发"的状态。爆发的动力,在于全部关节的同时行动。爆发本身,好象闪光一样迅速,力点高度集中,在一瞬间,全身的中立猛然切入琴键,发出强壮有力的巨响。爆发力,既有力,更有巧。若能找到巧妙力的正确感觉,女学生也能弹得比只"拼力气"的男生响亮。爆发力既用于强奏短音,也用语强奏不借助蹋板的长音。短音时,与反弹力相同,但更有意识地让中立先向下而后向上,不过这一下一上加在一起仍是很短瞬间中的事。长音时,只向下不向上(因为手指要留在琴键上),但要特别注意留在琴键上的手在爆发同时就不再用力。无论短音、长音,爆发力都要象闪光那样,转瞬即逝,否则就不是爆发。所以,爆发同时,重力就消失,就哟啊全部挥散掉。我们看到有的钢琴家弹出爆发力的强音后,手在空中好象抖一抖,那是惟恐有力量的残留。如果是长音,除了手指第一关节"挂住"琴键外,也不能在感觉上还有任何用力的痕迹。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土育)(1854年)。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音则都构成全音。钢琴踏板的运用"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一.踏板的基本功能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1.脚的位置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2.脚的动作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2. 音踏板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在格里格的《致春天》OP.43 NO.6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OP.43 NO.6)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OP.27 NO.1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在肖邦《奏鸣曲》OP.35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三.踏板的运用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和声的变化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2.节奏的需要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3.作品风格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2) 不要...
阅读(487)|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密欧与朱丽叶话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