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八股冲上云霄3什么时候拍效果好

打破八股,摄影人该醒醒了
原载《中国摄影报》2010年第95期
作者&&宋刚明
破题:那些曾经的获奖作品多么苍白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现在未必有几人读得懂这说的是什么,我问过好几个人,多猜成是炒股的术语。而这正是影响明清两朝科考的作文标准,也就是现代人人嘲讽,而未必知其就里的“八股文”写作程序。
在现今中国摄影圈,只要在大展上金榜题名,几乎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影响力之大,近于疯狂,和当年考八股文得了头名状元无异,以致个别人不惜铤而走险弄虚作假——有利益才有偷窃。
而我以为:获奖作品如同当年的八股文,多为平庸之作。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源于多年前翻阅一本中国历年获奖摄影作品集。我一直以来都很崇拜这些获奖作品,当这些获奖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示的时候,我却吃惊地感受到,它们是多么苍白、做作。
承题: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你也许会说:“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可叹的是,我也是许多大展大奖的获得者,我几乎花了20年时间来追逐这类奖项。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时候,首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40年来发表的作品中评选出48幅获奖作品,我有一幅风光作品《秋瀑》获奖;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的时候,《大众摄影》从50年来发表的作品中评选20幅作品,通过网络推荐(网上评选我排名第一)、专家评选,我有一幅纪实作品《采石场》获奖。我大概是这种几十年评一次的奖项中唯一在风光、纪实类都得过奖的作者。我的建筑摄影作品《徽居映象》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影赛一等奖和中国摄影金像奖;我的新闻作品组照《戒毒女》获第20
届全国影展纪录类铜奖;我的《赐福》还得过有“摄影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7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黑白双年展摄影世界杯大奖;《晨曦》和《在路上》在奥地利第14届哈苏巡回展获得金牌奖和特别奖。除了没有参加商业摄影的角逐,我几乎参加过所有门类的摄影比赛,并且都得奖不低,在这方面,我应该是很有点儿体会的,用时髦的话讲,我是这方面的既得利益者,说这方面的坏话那等于是自毁形象。  
起讲:那时我们更中意“打龙”高手的作品
香港人把角逐沙龙类影赛叫“打龙”。中国摄影有几十年与外界隔绝的历史,从1949至改革开放,中国摄影人对摄影的认识应该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推介的摄影家,就是香港、新加坡的打龙高手。许多人现在抱怨,如果当年引进的是西方的纪实摄影家,中国的摄影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肯定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艺术,都是一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开放伊始,国民还没有彻底觉醒,要想超越当时的认知,也是勉为其难。政治是有惯性的。当时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比如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尤金·史密斯等顶尖大师的介绍,也是有的,只是没人把这类大师太当回事。我们更中意那些“打龙”高手的作品。这是因为,这些“打龙”高手的作品,多为风花雪月,不涉民生、政治,对一个尚在摸索改革阶段的社会,这种不痛不痒、不针砭时弊的作品最保险。还有一个就是这类“打龙”高手的作品唯美,容易解读,而那些真正大师的作品,多需要一些读图能力。不怕你们笑话,我学摄影20多年后还不太读得懂罗伯特·弗兰克的作品,我认为那些街头乱象,有什么好的!那些美轮美奂的沙龙获奖作品多养眼!其实就是今天,即使是那些大奖的获得者,又有几人读懂了弗兰克的《美国人》?  
入手:世界摄影十杰,看似公平,其实荒谬
有人说中国摄影没有风格。一个国家的艺术作品风格,是由其民族性格和政治取向决定的。就以追求真实性、感染力的报道摄影作品为例,美国摄影师的作品,就比较直接强烈,视觉夸张,美国摄影师敢用很广的镜头,24mm,甚至20mm的镜头,他们较少禁忌;而法国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就比较含蓄、视觉温雅,法国摄影师所用的镜头,广角很少超过28mm,多为35mm和50mm。所以美国摄影师的作品给人强烈的夸张感,我们称其为视觉冲击力,我们很推崇这种感觉,所以中国摄影师敢用更广的镜头,16mm、14mm都不在话下。这使我们拍摄的照片常常有一种漫画感,第一眼也许感觉新鲜,但就如同音压强烈的音乐,不耐久听,反而是法国摄影师的作品更耐看,法国摄影师的作品更像法国的红酒,越品越有味儿。
日本摄影师的作品有一种压抑、甚至变态的感觉;而前苏联摄影师的作品有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这是由两国国民生存环境和政治理念决定的。其实中国摄影也是有其风格的,除了我们的报道摄影师追求一种过度夸张的效果外,众多摄影人追求的是风花雪月式的表现方法。“雪月风花近百年”,就是评论家对中国摄影风格的高度概括。  
这与我们当初推崇、认可的摄影家有关。当年我们的评论家、传媒极力推介的所谓“世界摄影十杰”,是被集体误读了,起码我就以为那是世界最好的十个摄影师之一。没人告诉你,那不是专业角逐,那不过是大家凑份子,在一百多场视觉游戏中,取积分较高的几个人。你只要有一两张所谓好作品,又有点闲钱,反复制作,同时投向国际摄联(FIAP)承认的一百多个沙龙展览,如果运气好,反复得奖,其积分能到前十名,就是世界摄影十杰。看似公平,其实荒谬。  
这类展览在西方过去有一定影响力,现在基本没人把它当回事,像法国、美国这样的摄影强国,都没有全国影展,因为这样的综合展览,其评出的作品,很难反映摄影师的真实水平,特别是对个人风格的提倡。
在那种“打龙”的评选中,你甚至可以碰出一个世界十杰来,比如你拍到一二张奇特气象的照片,就有可能反复得奖。观历年“世界摄影十杰”的作品,也基本都是气象奇特、色彩异常、人间难得一见的景观。遗憾的是,这一模式在中国仍有极大的影响力,比如历年的国际影展、全国影展、甚至中国摄影金像奖,其获奖者基本被抬到了云里雾里。如果把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看,你很快会发现,这些作品基本是奇特天象的大集合,或者无病呻吟的骚首弄姿。  
起股:其实民主是选择最低保险度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评选不公平,有猫腻。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有的,特别是近几年尤盛,凡大奖,比如国展、金像奖,有巨大的声誉;还有一些五万、十万元的大奖,属巨大的利益;评出来的作品都让人生疑。今年的中国摄影金像奖是被人揪着了,其实一些摄影节庆活动上的获奖作品,又有多少经得起追问?这是一个拜金时代,这是拜金主义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奇怪的。  
即使存在这些现象,这类评选,相对还是比较公平的,这是由其评选程序决定的。这些作品都是由最少3个,一般是由5、7、9或者11个资深摄影人士组成的评委评出的。之所以是单数,是因为不会出现一半对一半相持不下的局面,这应该是最为公平、民主的选拔,你也许可以买通一两个评委,却不太容易买通所有的人。  
这种评选方法其实是从民主政治中引入的,我们不能因为民主选举中有人作弊就否定整个民主选举。很多人认为民主政治是选精英,其实民主政治是选择最低保险度。就如我们一些单位的年终评先进,根据民主选举被评为先进个人的,一般是老好人,因为人人都能接受,而那些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的人,会因为有人特赏识,而有人特讨厌而名落孙山。这从国际政治也可以看出来,丘吉尔是个个性鲜明的人,在战时,他是个好首相,而在平时,英国人就对他不放心,所以战后他没能选上首相。丘吉尔显然比他的继任者有才多了,老实说我都不记得他的继任者是谁,但老丘仍是我心中的英雄。  
民主政治也不是最有效率的,英国修一个地下通道,四年也决策不下来。所以西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在非常时期,比如二战,多实行战时体制,就是相对集权。民主决策看似慢,因不会出大错,真正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总在往前走,所以反而应了“不怕慢就怕站”那句民谚。民主政治其实是人类最不得已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  
通过这样的比喻,你也许多少明白了一点,我们平常追捧的各类摄影评选获奖作品是怎么回事了,它其实也是最不得已的选择中相对公平的选择,但绝不是最佳选择,就好比美国小布什是民选总统,但很难说是最好的总统人选一样。  
中股:好作品要在三等奖以后的作品中找
我现在因有了一点虚名,也当过那么几次评委,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最后评出的作品我自己都吃惊,怎么金奖、银奖是“它”?后来一回忆,我真的投过这幅作品的票,但我的真实想法并不是把它作为金、银奖作品投的,我想其他评委也未必是把它作为金、银奖作品投的。这类作品一般四平八稳,光影效果尚好,符合一张好照片的一切章法,我认为它可以得一票,其他评委也有许多是这样想的吧。但那些有个性的作品,个人认为奇好的作品,别人就未必认可了。你想,由多人组成的评委,有的偏好风光,有的偏好纪实,还有的偏好商业,让这些人评一个他们共同接受的作品,会是怎样的一幅作品?所以最后验票,常是那种没什么个性、甚至平庸的作品得票最多。获奖作品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以至于现在流行一句调侃的话:好作品要在三等奖以后的里面找。 
这从我的获奖经历也可以得到验证。我一般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获奖作品分开看待。这是因为,我个人喜欢的作品,太个性化,多半获不了奖。这从我两次角逐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经历也可以得到验证。第一次是第六届金像奖,选送的是20幅街头人文摄影作品,宽画幅的,我准备得极认真,也是自己喜欢的,无论从摄影的新颖性还是社会的深刻性,个人认为都超过我第七届送评的建筑类作品。但最后是这种没什么思想内涵的建筑作品获奖了。后来我给许多评委比较过,他们也认为我的前一组好,但前一组连入选奖都没评上。你会认为这是个案,其实你只要仔细比较一下历届金像奖作品,会发现,这是普遍规律。就以最近一届金像奖评选为例,有的很有实力的摄影师送了作品,其作品无论视觉语言还是社会意义都影响不小,网上也有不少人为这些参评者叫屈,但他们连提名奖都没有。我认为,这是由于获奖作品更在乎共同经验,四平八稳的作品更容易被多数人接受。  
然而,就是去掉这些因素,这些沙龙获奖作品,也不是如我们的传媒、评论家鼓噪的那样,好得惊世骇俗。比如我在外国的得奖作品,评选应该比较客观,我们现在还不太有能力把关系搞到国外,别人也未必吃这套。就拿我的《晨曦》来说,我就认为是个比较僵化的作品,但我按快门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拍了一幅获奖作品。当时我跟同伴说,我拍了一幅金奖作品,他们还以为我在自我鼓励,后来果然得了金奖,还是在国外得的。并不是我有神机妙算,在这里面混了多年,我太知道这种游戏规则了,其实凡这类作品,中外评选标准都差不多。这类影赛,经营多年,已与我们过去科举的八股文差不多,有一套范式:构图四平八稳,最好符合黄金分割法;光影奇妙,越有偶然性越好;画面略有新意,千万别太超前,不然有人接受不了,要出奇最好在标题上出奇。  
后股:应该清晰地为这类作品定位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是评委水平差,看不出好作品,我后来与很多国展、国际影展的评委熟了,也想求证这方面的疑惑,私下里和他们聊,发现他们是很有鉴赏力的,他们的视觉认知,基本是与国际同步的。我有幅作品叫《采石场》,获的是第十届中国国际影展评委推荐奖,是当时的担任评委的李前光给的。得奖时我与他不熟,后来一次在一个桌上吃饭,我问他为什么把那宝贵的一票给了我,他说:一二三等奖好不好,不用他一人负责,因为是集体评选的,但评委奖是考验眼力的,如果不好,别人会笑话的。他还说投了多次,也没有把这幅作品投入等级奖。连协会一把手都无法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推入等级奖系列,可见获奖作品很多时候也并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决定得了的。  
获奖作品所以成为今天这种状况,是由它的体例决定的。这就好比当年的科考文章,评选状元文章的多半是当朝鸿儒,举国应试,从唐朝到清朝,竟没有一篇文章成为文学史的经典。这些评委不是没有眼光,游戏规则如此,当文章成了八股,千人一面,就失了它的生命力,谁也不可能玩出奇巧来。就是我们今天的高考“状元”文章,几十年了,又有哪一篇让人记住了?从这个角度看,想靠评选这种方法评出真正有持久感染力的作品,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各大沙龙影展对推动摄影的普及是有贡献的。这几年,一些参与性广泛的展览也在力图求新求变,比如全国影展纪录类作品。金像奖必须是多组作品参评,就是为了使这类评选作品更有社会意义,更能体现摄影人的真实水平。但由于这种综合展览出生时就带着“胎毒”,要想靠这类评奖推出真正的摄影家和流传青史的摄影作品,也是勉为其难。这类摄影评奖不过是貌似公平的视觉游戏,所以传媒、评论家要以平常心评介获奖作品,不要一窝蜂只是叫好,而应该清晰地为这类作品定位。摄影人更要淡化获奖意识,去浮躁,扎扎实实地拍摄无愧于时代、有思想性的作品。布列松、弗兰克、寇德卡等真正世界级的大师,几乎没人得过那类“世界十杰”的奖,但他们的作品就如好酒,越陈越香。伟大的作品由时代说了算,而不会由几个评委定调调。  
束股:追名逐利,摄影八股多平庸
当年的科举考试,一旦金榜题名,其荣耀,比今天的金像奖牛多了,那是真正的上马金下马银,但并不能掩饰其文章的平庸,其实这些人就是做官,政绩也是平平,没见彪柄青史的。同样,你查一下全国影展金奖获得者,又有几人后来在摄影上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成绩?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获奖作品,真正意识到获奖作品的局限性。  
我个人的摄影之路,就是最好的借鉴。我花10年时间学会了“打龙”的表达方法,才发现这是一个僵死的体系,我又花10年时间忘掉这种表达方法,建立自己的摄影语系,前后20年时间,走了一条弯路。如果我不是后来10年老老实实拍摄了《戒毒女》、《采石场》、《三峡——永远的家园》、《留守爹娘》等大型专题,我的摄影史光靠那几张获奖作品撑着,显然过于苍白。  
摄影与作文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人生的故事。八股文从文体来说,不是不好,它甚至是诸文体中最为合理的。开篇将文意破开,接着说明文意,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篇末引用圣人之言为大结,是多么好的文章结构啊。现代高考文章,不也多是套用这一范式吗?它的问题就出在僵化上,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必须依据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可惜的是为文不是做技术,八股文毁在人人这么写,只能这么写。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就离死期不远了,到了晚清,“八股文”三字终成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评奖必须有标准,八股文就是当年的评文标准,艺术如果套入了标准,必成八股。如果摄影成为八股式,同样也逃不出僵死的宿命。真所谓追名逐利,摄影八股多平庸,该是中国摄影人清醒的时候了。
& & 图片说明:
晨曦 宋刚明 摄
我按快门的时候,就预言它是一幅金奖作品,因为它拥有作为获奖照片一切讨好的元素,稳妥的构图,奇特的光线,恰当的人物表情。但这张照片是摆拍的,其僵化的画面语言,我都不想把它收进专题作品集。
《徽居映像》之一 宋刚明 摄
该组图片共12幅,我送了三次,三次都得了奖,都不低:中国摄影金像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建筑类一等奖、全国影展银奖。以致后来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其实这是一组很简单的照片,没多少社会内涵,甚至可以看成构图游戏。  
采石场 宋刚明 摄
这样的作品,也很难进入国展、金像奖的获奖作品之列,太有个性的作品都难在这类偏重沙龙风格的展览中获奖。 
戒毒女 宋刚明 摄
曾获全国影展铜奖,今天的全国影展已有了很大改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自2003年6月兼职从事荐稿,至今已经6年多,共向各杂志社推荐稿子559861篇,被采用35896篇。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再拍块砖】 党八股要不得&文\柳轻侯&毛泽东同志早年曾批评过党八股的作风,说写文章如开中药铺,让读者看不得。偶们的一些同志,或者是民主生活没过好,或者是把党外的一些作风带进来了。&如谈党,先要抛出,我是多么热爱党啊,我如何如何热爱。然后呢?对有不同意见的人说,你怎么能反对偶捏?潜台词是,反对偶就是反对党。但同志们,偶们知道,在偶们的队伍中,个人不能代表党,党是民主集中制。个人也不等于党。&偶们有些同志经历过文革,因为那时社会主义法制民主被践踏,从而出现了个人崇拜,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的事情。这对于偶们的事业是有害的。&偶们讲民主,不仅仅是自己有民主,对于他人同样也要讲民主。不能说因为我是爱党的,我的话就代表了党。我就等于党。你们反对偶,就是反对党,&更不能说因为我是热爱文艺的,我就是文艺,我就代表了文艺,我就是文学的化身,反对我,就是反对文学。&这种思维是要不得滴。更不能把党的民主变成了反攻倒算,和封建权谋,为自己树旗子,搞山头。只对自己讲民主,对别人就要棒子打倒,这不是我们的民主。&我们说文学,就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讲评论,就有很多方式。不能别人的方式就要打倒,自己的方式就永远OK。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粗暴和落后的封建思维。&我们热爱党,不是放在嘴上天天念经,而是要在实际中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我们热爱文艺,不是天天喊,我爱啊,我文学啊。党的事业需要实干。文学事业也需要实干。&社会主义需要务实的同志来做事情。文学也需要作品的创作和发表。社会主义要靠GDP和实绩说话,群众才信服。文艺要作品来说话,读者才信服。&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也干不好,对做事业的同志,打着民主和党的旗帜,去挑三拣四,恶意攻击,冷嘲热讽,甚至自己以党的化身和真理化身自居,我们认为这样的同志对我们的事业是有害的,是需要自我批评和自我改造的。&若是自己什么也不写,或者什么也写不好,对写文章的同志,打着文学和自由的旗号,去人身攻击,煽风点火,恶意挑拨,拉帮结派。甚至自己以文学的化身和文学的代言人自居,我们认为这样的同志对我们的文学是有害的,是需要自我修炼和自我提高的。&&865字&SB 先拍偶滴我文字&文学仅仅是个人行为吗?文\一片帆影&本来,一提起文学,我浑身要起鸡皮疙瘩。文学是多么高雅,多么生动,多么具有感召力,多么美感的东西。而文学在当今,又是多么苍白,贫困,潦倒,寂寞,沦落!叫一个爱写几篇文字的人谈起这个话题,我感到底气不足。&想当年,我对文学是多么虔诚,多么炙爱。一腔热血啊。不知疲倦地写,写,写。也极为崇拜地读,读,读。如今,这种仰慕文学的态度是早已没有,只剩对文学的热爱仍时时在心中激荡。&如果说文学或写作仅仅是个人行为,那么,就如同把文学或写作当成一种纯粹的个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既定的模型。比如,有人天生六指,如我天生像猕猴样,这犯不着人说长说短。又比如,么时蹲厕所,么时喝杯水,么是走路步伐快一点,么时吐口痰,也用不着人家指东道西。&但文学与写作仅仅是个人行为吗?除非你把它永远放在抽屉里当日记,把它密放于博客里仅存个文档,否则不管你把它放到哪里,都会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带给别人或多或少的触动。这样当然要“好自为之”了!能够“各人自扫门前雪”,其实就很不简单啦,偏偏有人以为是自己的事,关别人么事?要怎样就怎样,高兴怎样就怎样。那么你发帖也好,在纸质媒体发表文章也好,不是给人读给人评的吗?人家一说“读后感”,你就老大不高兴了,生气了,那这叫什么?只许你把一些人家不愿看的东西往上发,把一些人家不爱听的话胡乱吹,就只许人家一致叫好喝彩,不能有一点不同的声音吗?试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哪位大师能有此殊荣与厚誉?只要不是违背良心,扭曲事实的讲话,尽管讲好了。我总是对别人的称赞很不自在,对别人的贬低当然也不高兴,但是我能接受善意的有益的忠言。我就是看多了那些极不负责的人的吹捧,极其自负的做派,才每每在不适当的时候,用不妥当的方式站出来“乱点江山”。&真正的大家,总是耐得住寂寞,对文学也总是认真负责的。如果一个读友要求他的文友水平更高一点,拿出上档次的作品,别人就要求他先拿出来,恐怕这也不符合“文道”。非要人家比你强了,才能要求你水平高吗?比如我听歌星唱歌,我希望他唱得好,投入,声情并茂,但我唱歌肯定没有听众。文学不就是服务社会,给读者检阅的吗?岂能孤芳自赏呢!&一些文学批评家,他自身不会有多少好的文学作品,但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批评家。这与时下某种人被种种因素干扰,热评文章,热评文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或者说,有人根本就是凭自己的喜好,敢讲敢夸,敢评敢贬。这种勇气真令人有“后生可畏”的感慨!能说这种批评,也是个人行为,不需要去劝导吗?一个人生了个孩子,这是他一个人的行为。孩子生下后,就需要社会来教化他了,孩子不是山林野兽,天上飞禽啊。&只要大家留意,近来网上有了一个热评者。当然这比没文学评论好。我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地道,公正,客观,实在,冷静的批评家。希望文学批评本着对作者对作品尤其是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那么,这样的评论者是会受到广泛尊重的。否则,就会误人误己。&&07年08月07日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再拍块砖】 党八股要不得',
blogAbstract:'
&吗的,居然拍偶,偶反手一砖拍死你Y滴。&【再拍块砖】 党八股要不得&文\\柳轻侯&毛泽东同志早年曾批评过党八股的作风,说写文章如开中药铺,让读者看不得。偶们的一些同志,或者是民主生活没过好,或者是把党外的一些作风带进来了。&如谈党,先要抛出,我是多么热爱党啊,我如何如何热爱。然后呢?对有不同意见的人说,你怎么能反对偶捏?潜台词是,反对偶就是反对党。但同志们,偶们知道,在偶们的队伍中,个人不能代表党,党是民主集中制。个人也不等于党。',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自2003年6月兼职从事荐稿,至今已经6年多,共向各杂志社推荐稿子559861篇,被采用35896篇。',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您当前的位置是:
八股文挟带
古籍文献(一)
估价:4,000-4,000
估价:500-500
估价:无底价
估价:500-500
4,000至4,000
14.4×10.1cm
首都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首都图书馆一层多功能厅(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
一函十五册
北京德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 ...…[]
联系电话:010-560102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西街20号圣都大厦室所属地区:北京拍卖品: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2,000--5,000
估价RMB 2,000--5,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52,000--64,000
估价RMB 22,400--32,000
估价RMB 9,000--9,000
估价RMB 400--4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8,000--26,000
估价RMB 8,000--16,000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估价RMB 150,000--250,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500--5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400--4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500--5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2,000--12,000
估价RMB 9,000--9,000
估价RMB 500--500
估价RMB 5,000--5,0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25,000--30,000
估价RMB 10,000--10,000
估价RMB 6,000--6,000
估价RMB 18,000--18,000
估价RMB 30,000--30,000
估价RMB 1,200--1,200
估价RMB 1,200--1,200
估价RMB 25,000--25,000
估价RMB 7,200--7,200
估价RMB 15,000--15,000
估价RMB 20,000--20,000
估价:估价RMB 5,000--5,000时间:公司:北京德宝
成交价RMB 3,840
成交价RMB 2,400
估价RMB 2,200--2,200
估价RMB 3,500--3,500
成交价RMB 4,800
成交价RMB 14,400
成交价RMB 24,000
成交价RMB 36,000
估价RMB 80,000--80,000
估价:成交价RMB 540,000时间:公司:北京德宝
成交价RMB 300,000
成交价RMB 276,000
成交价RMB 240,000
成交价RMB 186,000
成交价RMB 174,000
成交价RMB 156,000
成交价RMB 132,000
成交价RMB 102,000
成交价RMB 96,000
估价:估价RMB 2,000--2,000时间:公司:北京德宝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2,500--2,5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0--10,000
估价RMB 500--5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估价RMB 1,000--1,000时间:公司:天津海天
估价RMB 800--8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400--400
估价RMB 6,000--6,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2,000--2,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800--8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盯盯拍m6什么时候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