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寻包公主因何引来杀身之祸

您的位置:
中国的哪座城市最忧伤?
发贴人:218.104.96.*发贴时间:【】[]
转自洪烛的BLOG  .cn/s/blog_4a62bfcf0100bkgb.html?tj=1    中国的哪座最忧伤?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1周年纪念日。
警报长鸣,响彻南京城上空    纪念这个特殊的悲哀而忧伤的日子为300000死难同胞默哀    让我们更加爱南京吧    南京s最忧伤的         文/洪烛         
有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龙盘虎踞”的南京到那,游客容易为它的绿化而倾倒:里居然拥有那么多的梧桐树,在人行道旁比肩而立,摆出一种夹道欢迎的阵势而我更关注它的往事:六朝古都、金陵王气,使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从南唐二陵到明孝陵、中山陵,还有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者在又时代错落的背景里感受着激动的平静南京啊南京,在平静中激动,又在激动中平静其实它属于民间记忆的那一部分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虽然快失传了,但毕竟照耀过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文豪的华意还有莫愁湖--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称比她更有劝慰作用?“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南京的古城墙也许不算保存最好,却是最峥嵘、最有气势的南京不能算有代表性的江南,但在历史上它一度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占据了它等于拥有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因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座发生过的战争,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大都是极其惨烈的,譬如近代的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日军侵华的“南京大屠杀”等等然而走在今天和平的林荫道上,你哪会想象到这曾经是一座战神喜欢光顾的         
在o一位朋友告诉我o网上正在评比十大名城o而南京被列为「最忧伤的」他知道我是南京人o特意问了一句s「你觉得说得对吗t」我一开始觉得挺突兀o凭什么以忧伤来形容我的故乡呢t忧伤至少不算什么褒奖的词汇南京的高楼并不比别的地方少o马路也不比其它窄o当地的居民都还挺乐观挺满足的o有何忧伤可言t但后来仔细一琢磨o觉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不管现状如何o它确实拥有一部忧伤的历史忧伤已经像寒气一样渗透到它骨子里了──或者说得更绝对点o忧伤就是它的骨髓当然o这同样也构成其无法模仿的神韵    
追溯南京的往事o我们总是会想起朱雀桥p乌衣巷呀什么的o以及野草p夕阳呀什么的「旧时王谢堂前燕o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只燕子体会到的失落感o比八旗子弟之类要早得多o也深刻得多一只忧伤的燕子(穿著破落贵族的晚礼服)o是南京留给我们的最古老的印象可以说从那时开始o南京的心态就变得衰老了连每天晚上登临这座上空的月亮o都有点魂不守舍的架式──像个胆怯的修女o小心翼翼地踱过颓废的城墙o生怕踩疼了什么但哪怕匆匆地一瞥o就会牵连出无数藕断丝连的心事o剪不断o理还乱……冰凉的月光照着冰凉的石头江水也像是冰凉的眼泪    
古往今来o咏叹南京的诗篇大多是忧伤的这构成了它的性格o它的血型所以o南京也就是忧伤的    
有人说o建都于此的六朝都很不幸o金陵怀古也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专题而这些作品都带有挽歌的性质o如同一场诗化的追悼会──不约而同地以哀婉的曲调为旧时代送葬o为旧王朝扫墓很少有快乐的小调    
「江雨霏霏江草齐o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o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是金粉南朝的「阿房宫」台城的柳树也出名了──被诗人称为历史的无情杀手韦庄的短短四行诗o简直比洋洋洒洒的《阿房宫赋》还要具有爆破力走在拱卫着台城废墟的玄武湖畔o有杨柳拂面o我会下意识地躲闪春风杨柳本是一景o可玄武湖畔的杨柳o却像是鞭子o抽打得我的心很痛于是醉人的春风也如同寒流……    
台城还有个胭脂井o陈后主抱着爱姬张丽华避难的地方可胭脂井也无法成为真正的避风港o风流皇帝还是被掘地三尺的隋兵活捉了著名的《玉树后庭花》的曲调o就这样被窑藏了──一杯低斟浅酌的苦酒胭脂井o多迷人哟──据说是因井栏石脉有胭脂痕而得名后人却给它换了个商标s辱井失踪的美人o好象只留下了一点口红其实还留下了许多教训    
这座所体会过的耻辱太多了它的历史常常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的譬如「商女不知亡国恨o隔江犹唱《后庭花》」呀什么的所以它被重负压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它常常感到脸红    
最忧伤的南京人应该算南唐的李后主(他是本地出产的大诗人)他沦为宋朝的阶下囚o被掳到汴京o有一天晚上在异域的小楼里听见东风──便联想到这风是从故乡的方向吹来的于是写下了那首「雕栏玉砌应犹在o只是朱颜改」的《虞美人》当李煜回首明月中的故乡o肯定经受了一场比死亡还要沉痛的折磨──这种刻骨铭心的忧伤使他彻底摆脱了亡国之君的身份o而还原为最纯粹的诗人他因耻辱而忧伤o又因忧伤而光荣「金陵怀古」的诗文多如牛毛o大多是站在游客或文人的立场写的o还没有哪一篇能比李后主的这一首更有切肤之痛他毕竟是当事人他的感伤也是最直接的他甚至因这首「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王国维说「后主之词o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当李后主独自凭栏想象着故乡的夜景──这是他一生中最忧伤的时刻o也是最美和最可爱的时刻他变成了充满了爱的赤子爱最容易使人忧愁    
南京城南有南唐二陵o埋着南唐的先主李和中主李Z(也是位大诗人)可惜后主李煜却客死他乡o甚至无人知晓他尸骨埋葬的地点但我想o他的灵魂会乘着月夜还乡的一千多年前的月光o仍完好无损地保留在他的诗篇中    
古典的南京o只可能给我两种印象要么是夕阳下o要么是明月中它是不真实的它仿佛永远是属于回忆的即使我在现实的南京街道上闲逛o仍然觉得在地下──抑或在远处o有另南京它的存在似乎更不容怀疑夕阳p月光o都使人忧伤南京o也就变得加倍地忧伤了    
如果没有了这种忧伤o南京也就不再是南京了南京o也就平淡无奇了南京的忧伤是一种传染病o感化过各个时代的诗人但忧伤o也正是南京最大的诗意  
明朝有两座故宫o在南京o在逛过了的紫禁城(今改作故宫博物馆)o再来看南京的明故宫o不得不承认s南京才是真正的废都但不管怎么说o紫禁城的源头在南京o正如明孝陵是十三陵的祖宗朱自清说过s「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o在斜阳里看o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o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o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o有万千气象」他是在拿南京跟西安比呢同样是作为著名的废都o西安更加男性化一些o南京则女性化一些──显得有点英雄气短p儿女情长假如颓废也算是一种美o西安重在「废」o而南京重在「颓」──可以用忧伤来形容南京o它却绝对不适用于西安这或许就是南方的废都和北方的废都区别南方的诗人和北方的诗人o是否也有在类似的差异t婉约派与豪放派t跟李煜的《虞美人》相比o西安的主题歌是《大风歌》s「大风起兮云飞扬o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的嗓门可以比李后主大多了可吹过小楼的东风o并不见得就相形见绌o它依然拥有一种非西北风所能取代的温柔的力量    
忧伤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它对心灵的震撼力要远甚于刀兵水火烈日自然辉煌o月光同样也是不朽的或许南京天生就是贾宝玉一样的情种我开始理解它的多愁善感了诗人的泪难道就比英雄的血轻贱吗t不见得吧    
即使把南京评为最忧伤的o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为耻辱而忧伤o但忧伤本身──并不是耻辱    
恐怕南京的忧愁太多了o才把城西的湖泊命名为莫愁湖就像是一句无奈的劝诫其实还是李后主说得最好s「问君能有几多愁t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不尽的往事o流不尽的忧愁长江下游的南京城o也就和忧愁结缘了    
波德莱尔有部散文诗集叫《巴黎的忧郁》而在中国o有一座同样忧郁的o就是南京在南京o有个最忧伤的爱情故事是《桃花扇》秦淮名妓李香君总令我联想到法国《茶花女》……忧伤简直就是南京的传统在我眼中o一座忧郁的永远比一座狂欢的更神秘p更含蓄o更使人感动o也更令人怜惜南京就像是吹弹得破的梦境o古色古香在走近南京的时候o我总是蹑手蹑脚o总是轻轻地p轻轻地──不知是怕惊醒了它呢o还是怕惊醒了自己t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中国的哪座城市最忧伤?》&&&& 地址: .cn/Article/200812/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最忧伤的城市——南京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7,660贴子:
最忧伤的城市——南京收藏
17:18 在北京的一位朋友告诉我,网上正在评比十大名城,而南京被列为「最忧伤的城市」。他知道我是南京人,特意问了一句:“你觉得说得对吗?”我一开始觉得挺突兀,凭什么以忧伤来形容我的故乡呢?忧伤至少不算什么褒奖的词汇。南京的高楼并不比别的地方少,马路也不比其它城市窄,当地的居民都还挺乐观挺满足的,有何忧伤可言?但后来仔细一琢磨,觉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不管现状如何,它确实拥有一部忧伤的历史。忧伤已经像寒气一样渗透到它骨子里了——或者说得更绝对点,忧伤就是它的骨髓。当然,这同样也构成其无法模仿的神韵。    追溯南京的往事,我们总是会想起朱雀桥、乌衣巷呀什么的,以及野草、夕阳呀什么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只燕子体会到的失落感,比八旗子弟之类要早得多,也深刻得多。一只忧伤的燕子(穿著破落贵族的晚礼服),是南京留给我们的最古老的印象。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南京的心态就变得衰老了。连每天晚上登临这座城市上空的月亮,都有点魂不守舍的架式——像个胆怯的修女,小心翼翼地踱过颓废的城墙,生怕踩疼了什么,但哪怕匆匆地一瞥,就会牵连出无数藕断丝连的心事,剪不断,理还乱……冰凉的月光照着冰凉的石头,江水也像是冰凉的眼泪。 古往今来,咏叹南京的诗篇大多是忧伤的。这构成了它的性格,它的血型。所以,南京也就是忧伤的。                            有人说,建都于此的六朝都很不幸,金陵怀古也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而这些作品都带有挽歌的性质,如同一场诗化的追悼会——不约而同地以哀婉的曲调为旧时代送葬,为旧王朝扫墓,很少有快乐的小调。“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是金粉南朝的“阿房宫”)。台城的柳树也出名了——被诗人称为历史的无情杀手。韦庄的短短四行诗,简直比洋洋洒洒的《阿房宫赋》还要具有爆破力。走在拱卫着台城废墟的玄武湖畔,有杨柳拂面,我会下意识地躲闪。春风杨柳本是一景,可玄武湖畔的杨柳,却像是鞭子,抽打得我的心很痛,于是醉人的春风也如同寒流……    台城还有个胭脂井,陈后主抱着爱姬张丽华避难的地方,可胭脂井也无法成为真正的避风港,风流皇帝还是被掘地三尺的隋兵活捉了。著名的《玉树后庭花》的曲调,就这样被窑藏了——一杯低斟浅酌的苦酒。胭脂井,多迷人哟——据说是因井栏石脉有胭脂痕而得名。后人却给它换了个商标:辱井。失踪的美人,好象只留下了一点口红,其实还留下了许多教训。    这座城市所体会过的耻辱太多了。它的历史常常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的。譬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呀什么的,所以它被重负压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它常常感到脸红。    最忧伤的南京人应该算南唐的李后主(他是本地出产的大诗人)。他沦为宋朝的阶下囚,被掳到汴京,有一天晚上在异域的小楼里听见东风——便联想到这风是从故乡的方向吹来的,于是写下了那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虞美人》。当李煜回首明月中的故乡,肯定经受了一场比死亡还要沉痛的折磨——这种刻骨铭心的忧伤使他彻底摆脱了亡国之君的身份,而还原为一个最纯粹的诗人。他因耻辱而忧伤,又因忧伤而光荣。“金陵怀古”的诗文多如牛毛,大多是站在游客或文人的立场写的,还没有哪一篇能比李后主的这一首更有切肤之痛,他毕竟是当事人,他的感伤也是最直接的。他甚至因这首“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引来杀身之祸,所以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当李后主独自凭栏想象着故乡的夜景——这是他一生中最忧伤的时刻,也是最美和最可爱的时刻,他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爱的赤子——爱最容易使人忧愁。    南京城南有南唐二陵,埋着南唐的先主李和中主李璟(也是位大诗人)。可惜后主李煜却客死他乡,甚至无人知晓他尸骨埋葬的地点。但我想,他的灵魂会乘着月夜还乡的,一千多年前的月光,仍完好无损地保留在他的诗篇中。
古典的南京,只可能给我两种印象——要么是夕阳下,要么是明月中。它是不真实的,它仿佛永远是属于回忆的,即使我在现实的南京街道上闲逛,仍然觉得在地下——抑或在远处,有另一个南京,它的存在似乎更不容怀疑。 夕阳、月光,都使人忧伤。南京——也就变得加倍地忧伤了。    如果没有了这种忧伤,南京也就不再是南京了。南京,也就平淡无奇了。南京的忧伤是一种传染病,感化过各个时代的诗人。但忧伤,也正是南京最大的诗意。 明朝有两座故宫,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逛过了北京的紫禁城(今改作故宫博物馆),再来看南京的明故宫,不得不承认:南京才是真正的废都。但不管怎么说,紫禁城的源头在南京,正如明孝陵是北京十三陵的祖宗。朱自清说过:“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他是在拿南京跟西安比呢。同样是作为著名的废都,西安更加男性化一些,南京则女性化一些——显得有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假如颓废也算是一种美,西安重在“废”,而南京重在“颓”——可以用忧伤来形容南京,它却绝对不适用于西安,这或许就是南方的废都和北方的废都区别。南方的诗人和北方的诗人,是否也有在类似的差异?婉约派与豪放派?跟李煜的《虞美人》相比,西安的主题歌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校内兮归故乡……”汉高祖的嗓门可以比李后主大多了,可吹过小楼的东风,并不见得就相形见绌,它依然拥有一种非西北风所能取代的温柔的力量。    忧伤其实也是一种力量,它对心灵的震撼力要远甚于刀兵水火。烈日自然辉煌,月光同样也是不朽的。或许南京天生就是贾宝玉一样的情种。我开始理解它的多愁善感了,诗人的泪难道就比英雄的血轻贱吗?不见得吧。    即使把南京评为最忧伤的城市,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为耻辱而忧伤,但忧伤本身——并不是耻辱。    恐怕南京的忧愁太多了,才把城西的湖泊命名为莫愁湖。就像是一句无奈的劝诫。其实还是李后主说得最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不尽的往事,流不尽的忧愁,长江下游的南京城,也就和忧愁结缘了。    波德莱尔有部散文诗集叫《巴黎的忧郁》。而在中国,有一座同样忧郁的城市,就是南京。在南京,有个最忧伤的爱情故事是《桃花扇》。秦淮名妓李香君总令我联想到法国《茶花女》……忧伤简直就是南京的传统。 在我眼中,一座忧郁的城市永远比一座狂欢的城市更神秘、更含蓄,更使人感动,也更令人怜惜。南京就像是一个吹弹得破的梦境,古色古香。在走近南京的时候,我总是蹑手蹑脚,总是轻轻地、轻轻地——不知是怕惊醒了它呢,还是怕惊醒了自己?
..........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没有登录或者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本版块为正规版块,只有注册会员才能进入!
2、您还不是站点会员,请先登录站点
登录&& 使用QQ账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揭秘:古代帝王中最才华横溢的三大亡国之君是谁
日 12:33&&&编辑:李剑&&&来源:趣历史
我要分享:0
  悠悠中土,浩浩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纵观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帝王史,自秦始皇以来,共涌现出四百多位九五至尊的皇帝。其中有一代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也一生命运不济的亡国之君。而就在这些命运不济的亡国之君中,却有着三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他们文学上的才华即便是那些文治武功的一代英主也难以望其项背。“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三位亡国之君中的文学大师是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宗赵佶和隋炀帝杨广。  一、词作大师:南唐后主李煜。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作大师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在位十四年,由于被送入侵,使他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在位期间,正是南唐朝野最混乱的时期,加上其个人性格又优柔寡断,堪称一代政治弱智人物,因此亡国失土在所难免。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是一代宗师级人物。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成就最高,不要说在各位皇帝中独领风骚,就是在一堆词作大家中他也是光芒四射。开宝八年,李煜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囚徒生涯的他仍然文思不绝,笔耕不辍,写下许多经典作品,这段时期也是其创作的巅峰时期,但也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后因词作流露思家怀国情绪,被宋太宗赵光义毒害身亡。  李煜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且成就都很高,尤以词作冠绝一代,影响深远。他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一洗花间词的浮靡,特别是他被俘虏后的作品更成千古绝唱。李煜承上启下,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表现领域,推动了后世词的大步发展和繁荣。他的词被誉为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号“愁宗”,也是后世宋词婉约派的开山,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宗师级的地位。另外,他的书画也十分了的,书法被誉为“金错刀”、“撮襟书”,绘画更是“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他还对音律极有研究,凭着残留片段,竟然和小周后把失传的《霓裳羽衣曲》给复原了。  他的词作最高成就就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作品之一,遣词用语,无一不精妙,意境天成,意韵绵长,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据说宋太宗看了这首词后就赐死了李煜。事过千年,当我们读着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作品的时候,再多评价也只能是枉然。然而,李煜这个失败的皇帝,却是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帝,真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二、书画大师: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大师。他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逝,向太后立他为帝,在位二十五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昏君,也是最著名的亡国之君。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徽钦二宗皆被俘,史称“靖康之难”。虽然宋徽宗治国无能,但是他才华横溢,笔砚、丹青、图史、射御皆精,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词尚婉约,推崇道教。公元1135年,宋徽宗在金国受尽折磨而死,终年五十四岁。分页: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我要分享: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E都市立场。
E都市新闻手机版~
火速扫描精彩猛料,你懂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杀身之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