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者善创,觉者大爱无疆。 我们设计团队善于创造出新的作品,欣赏我们作品的人是大爱无疆的。 默凡

16:31:42 字体:[
1、我认识的&磨刀老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全国人民陷入悲恸之中。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被汇聚起来,通城人民更是彰显了大爱精神,谱写了一幕幕感人的篇章,故事就要从为玉树地震募捐说起。
&&&&4月24日,南通市红十字会在文峰大世界前组织为青海玉树地震现场募捐活动。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我也来到了募捐现场,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地震灾区出一份力。活动在进行着,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心汇集到了募捐现场,书法家们在现场义卖书法作品,路过的孩子掏出了自己的零花钱,甚至一位四肢残疾的乞丐也艰难地来到募捐箱前捐出了10元钱&&而作为一个志愿者,早已被我们江海人民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精神深深打动。
  活动进行到一半,来了一对老夫妻。老两口相互搀扶着来到现场,步履蹒跚。这时我才注意到老爷爷穿着已经褪色的衣服,晒得发黑的皮肤一看就知道是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脸上纵横着沟壑般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老人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络绎不绝赶来捐款的人们,眼神分外的坚定。忽然,听到主持人喊出了一个名字:&磨刀老人&&吴锦泉&,只见坐在椅子上的爷爷费力的撑起身体,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磨刀老人&。想起了几天前,市红会的工作人员跟我们说的故事:玉树地震发生后,南通市红十字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来自&磨刀老人&。老人名叫吴锦泉,82岁,一直靠磨剪刀为生。14日一大早,通过广播了解到青海玉树地震的吴老人早早地来到了市红十字会,捐出磨两个月的刀挣来的1000元硬币。而在此之前的汶川地震,老人已捐出了近千元的磨刀钱。思绪还在回想中感动着,老人已经被志愿者搀扶着走上了台,老人说,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帮助他人是理所应当的。或许,就是这么朴实的话语才是江海儿女的真实写照。
  活动结束后,我和另外一位志愿者送老人离开现场。老人毕竟已有82岁的高龄,为了不出现意外,我想给两位老人叫一辆出租车。而刚离开活动现场没十米远,吴爷爷已经开始往回赶我们,他说自己认识回去的路。我不放心,执意要把他送上车,老人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说出了实情,一年多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话:孩子,我们不想坐出租车,把钱拿回去,捐给灾区,还有好多人没有饭吃呢!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朴实的老人,如此的真情流露,怎能不令人动情?一辆被我拦下来的出租车司机似乎明白了我们的争执,他走出车门,把老人扶进车。&都在为灾区做贡献,这次我给老人家免费服务&,的哥给我们留下一句话,便载着老人离开了。
  这些不人为知的小细节,是闪耀江海的大爱情怀,是感动通城的慈善独白,是文明南通的城市未来!
2、大爱为百岁孤寡老人撑起一片绿荫
&&徐俊山夫妇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孤寡老人
  2011年6月9日,是家住丁堰镇新堰社区19组的孤寡老人冒同英百岁华诞。这天,该组沸腾起来了,鞭炮声不绝于耳,前来祝贺和看热闹的人流络绎不绝,左邻右舍都说,还是老人家的福气大,前世积德,善事做多了,修来一个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徐俊山夫妇。冒同英老人更是高兴的难以合口,逢人便夸:&我屋里拉,屋里尿,就是这徐俊山两口子,我才能活到100岁。要没有他们,我早就揣腿了。他们两口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这心里痛快呀。&
  今年63岁的徐俊山是如皋市丁堰镇敬老院退休的院长。爱人李美兰今年58岁。与孤寡老人冒同英夫妇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夫妇于30年前主动揽下了照顾的重担,将其丈夫养老送终,三十年如一日,像亲生儿子一样无微不至赡养冒同英,用大爱为百岁孤寡老人撑起一片生活的绿荫。这对朴实的农村夫妇,用30载的爱心阐释了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真义。
  毅然承担赡养重责
  1981年的冬天特别寒冷,70岁的冒同英和丈夫徐登林晚景凄凉。冒同英是丈夫的后妻,膝下无儿。丈夫徐登林前妻所生的女儿因痴呆过早离世,其女婿重病缠身,无力奉养两位老人。这时候徐登林患肺气肿,已经是并入膏肓,卧床不起了,却无人照料,夫妻俩又无经济来源,村干部动议把两老列入五保户范围的老人到镇福利院。
  事情很快传到了徐俊山耳中,那时正在大队里任民兵营长和治保主任的他坐落不安,本是同姓、同村、又同园居住,他是老人们眼里看着长大的;社会上流传着&好人有好报&的说法,现在,这好事善事就在他的眼前,他下定决心:当然不让!他便与母亲钱昌兰商议。母亲是1944年的老党员,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人豪爽且通情达理,母亲说:&孩子,照辈分说,他们是你的伯父伯母。将来的日子是你们自己去过,你在接他们的时候,想清楚了好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一旦决定了接他们来共同生活,我一定支持你。&徐俊山听了母亲的话,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半夜,推醒妻子,说:&我们把伯父伯母接过来,一起过日子吧!&妻子睡得迷迷糊糊,一听这话,坐了起来,好半天没有开口。徐俊山说:&说说你的想法。&
  妻子接过话茬: &恐怕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第二天,徐俊山夫妇拉着一辆平板车,来到了冒同英老人家。&伯父伯母,以后你们就来我这里吃住,我们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你们不要去福利院了。& 他们用所带来的平板车,将冒同英丈夫拖回了家。
  此后,冒同英夫妻就一直同徐俊山一起生活。初来咋到的时候,徐俊山家房子小,也担心两位老人生活一下子不能适应,就出资在宅地上帮他们另建了两间宽大明亮的平瓦房,老人们就住宿在那里,吃饭在一起。他们与徐俊山夫妇及一母一儿,成了其乐融融的一家六口。
  接到徐家的第二个月,徐登林病情加重。徐俊山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在医院陪伴了他17个日夜,直到去世。当时70岁的冒同英情绪一度低落。为了让她不孤独,有个说话的伴儿,徐俊山和母亲商议,把她的床搬到母亲的屋里;为了开解她,分散她的注意力,徐俊山还借了1500元买来了一台电视,让老人家空闲时看看。
  三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
  日月如梭,一晃十年过去,冒同英老人年逾古稀。徐俊山也调任丁堰镇敬老院院长,他常常抽出空闲回家陪着老人聊天,谈心。老人爱听评书,徐俊山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收音机,后来生活条件改善又买了VCD机,播放给老人看。老人在前几年爱吃肥肉和鱼,李美兰常常卖了鸡蛋,从市场捎点肉回来,精心做好,让老人先吃;一有空闲就到到河边捞鱼虾烧汤给老人喝。老人90岁后,为了给她增加营养,早晨冲藕粉或者冲鸡蛋,中午每天能做到一荤一素一汤,变着法子忙些老人爱吃的,晚上老人上床睡觉前,特地喂老人一杯牛奶。老人爱干净,李美兰就常给老人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打扫卫生。老人平时头疼脑热了,徐俊山夫妇就背着老人去看病。天一变凉,张文毕夫妇就早早地让老人穿暖和,冬天没有条件装空调时,徐俊山夫妇就为老人购买电热毯。
  1998年一个寒冷的冬夜,冒同英的阑尾炎突然发作,而当时赤脚医生看她年纪太大不敢医治。徐俊山夫妇连夜借东家借西家才凑出-些钱,夫妇两用平板车把老人拉到10多里路外的丁堰区卫生院,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医生一检查,认为必须马上开刀做手术,可是,看到老人年岁已高,他们却犹豫了。劝徐俊山道:&这么大的年纪,我们医院认为,就不要开刀了。&徐俊山焦急了,说:&医生,不开刀,怎么能根治呀?开刀吧!我求求你们,把老人从鬼门关前拉回来!&医生一个劲儿地摇头。冒同英知道了说:&孩子,就算了,不要在我的身上再多花钱了,我已经接近90对岁了,就是死了,我的眼睛也是闭的。我前世修来的福分,有你们这样照顾我,我已经足够了。&徐俊山没有听她再说下去,立即去托熟人向医生求情说:&医生,你帮她做手术吧,你难道忍心,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活生生的被疼死呀。你做手术,有个三长两短,一切责任与你们无关。&在徐俊山的再三恳求和所托的人情的协调下,医院才决定做手术。住院期间,两夫妇守护在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倒大小便,不说一声脏。经过他们的精心照料,十多天后冒同英老人康复出院。出院那天,老人拉住徐俊山、李美兰二人的手,动情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一对亲生儿女,是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呀!&医护人员拉住徐俊山问:&她不是你母亲?&&&徐俊山却回答说是。当老人说出自已的身世后,整个病房的人和医护人员都被感动,纷纷落下热泪。医护人员再次询问时,徐俊山、李美兰夫妇平静地说:&她就是我们的母亲,谁让我们上辈子欠她的呢?这会尽的孝心,是一报还一报。&
  爱心善举感动乡邻
  徐俊山为人谦和,从不与人计较。在丁堰镇敬老院任院长期间,丁堰镇敬老院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敬老院&。他总是精打细算,带领老人们做一些力能所及的工作。2003年,敬老院搬迁,他一人兼院长和后勤,带头整理敬老院的撂荒地,每年的饲养的猪、种植的蔬菜做到了院内自给。同时,想方设法改善老人们的伙食。随着儿女的工作与生活稳定后,他自己的工资常常是不经意间为这个老人稍块肥皂,那个老人购买箱牛奶这些小事情,而空无一文。2008年从敬老院退休后,他还是牵挂着敬老院里的老人。退休后,每年逢年过节,他总是买点什么去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只要他一到敬老院,那些老人们就立即围拥过来,像孩子似地左一声&老院长,我们想你呀!&,右一声&老院长,我昨天做梦,还梦见和你在一起打牌呢。&其情景令人感动。
  2011年7月,冒同英老人被其远房的孙女接过去小住几天。哪知道,第三天,老人传染上了流感。晚上,远房孙女打电话说:&舅舅,奶奶感冒难过。&第二天大清早,徐俊山就来到老人远房孙女家,将他接送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只是炎症,心这才放了下来。当徐俊山夫妻为老人喂药时候,冒同英老人说&儿子闺女,下一辈子我托生个鸡,我也要给你下蛋;下一辈子,我托生个牛马,我也要给你干活,我这辈子欠你们的,我下辈子做牛做马还你们&&&
  徐俊山三十年来如一日照顾冒同英老人,感动着邻里乡亲,他的威信在村里有着很强的说服力。邻居有个妯娌们打架,他一去说上几句话。她们就说了,你看徐院长来说了,咱两个人快别打架了。第二天他们就和好如初。新堰社区16组的一户人家,儿子儿媳与老人闹矛盾,有好事的人用徐俊山赡养老人的实例劝说了他们。儿子就和媳妇说,徐院长赡养孤寡老人三十年,咱自己的爹娘不赡养。难道让人家笑话?从此一家和睦。
  徐俊山儿子儿媳在张家港工作,每次回家,总要大包小包的带给老人喜欢吃的食物;春节,没事还陪着奶奶讲讲笑话,不知情的都以为他们就是一家人。
  徐俊山一家照顾孤残老人的故事感动了周围许多人。社区居委会书记告诉记者,现在,经常有热心人主动到老人家里问寒问暖。&四邻们都挺受感动的,带动面挺大的,有些好心人都来救助,给些东西。&
三十年来,徐俊山夫妇默默无闻地关心照顾孤寡老人冒同英,他们把非亲非故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用心去呵护和照料,用心为百岁孤寡老人撑起了一片生活的绿荫,真实的演绎出人间大爱!
3、父亲卖了白果树
  去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的强烈地震,伤亡者过万,人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灾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4月18日中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我摸出手机一看,是年迈的父亲打来的,他让我回家一趟。
  自从我调进了新的单位,并在小区购置了新房了以后,除了节假日,一般就很少回家了。而父母知道我们工作比较繁忙,回乡下老家也不怎么方便,平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从不打扰我们。现在父亲叫我回家,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想到这,我忙向校长请了个假,跨上摩托车赶往离校二十多公里的老家。
  车刚到村口,我就见父亲站在自家院门口,翘首观望着。
  &回来了!&父亲见到我,有些惊喜。我叫了他一声,问&妈呢?&&在菜地里栽茄子秧呢。&蔬菜是父母餐桌上主要菜肴,两位老人整天把菜园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吃饭了没?&父亲看看我。&吃过了。&我看看父亲。&我们把两棵白果树卖了。&父亲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什么?把白果树卖了?&我愕然。这两棵银杏树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父母的命根子,是他们的&养老树&。父母年过七旬,丧失了劳动能力,我让他们把责任田退给集体了,由我们姐弟几个来赡养他们。可父母说不种田可以,但养老现在还不需要你们承担。&我们有这两棵白果树呢,你看,这两棵白果树一年结果五六百公斤,能卖几千元,够我们花的了。&父亲手指着参天大树乐呵呵地说。也是的,前几年,贩运树木的人经常在我家周围转悠,问我父亲白果树卖不卖,有的给出了上万元的高价,可父亲就是不卖。这树是他的&摇钱树&,父亲怎舍得卖?可父亲今天怎么说卖就卖了呢?
  父亲见我愣着,慢悠悠地说:&是这样的。这几天,我从电视中看到玉树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我的心中很是不安。我和你妈商议了一下,我们这么大年纪了,也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了,就寄点钱给受灾地区,聊表我们的心意吧。&&爸,您表心意也用不着卖树啊。我们已经在单位捐款了,而且数额不低,就算也帮您凑了一份子了。况且上次汶川地震你把你们唯一的存款都捐出去了,这次你们不捐别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你们捐的是你们的,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在国家危难之时总不能无动于衷啊。&父亲做过大队支书,他在大事面前从来是不含糊的,我不好再说什么。父亲从房里拿来一块包得厚厚的手绢,一层一层摊开,里面是一叠人民币。父亲将这一叠人民币交给我说:&这是卖树的两千元钱。现在白果树不值钱了,就卖了这些,你全拿去替我们捐了吧。& 我郑重地接过钱包,像是捧着一颗圣洁的心,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驱车回校的路上,我想:虽然这几年灾难频频降临到我们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国度,但有无数像父亲这样的爱国者,祖国,一定能挺住;玉树,一定能挺住!
4、大爱细无声
  &&通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帮困助残先进事迹
  23岁,青春年华;50岁,硕果累累。
  在商海驰骋的27个春秋里,在与光纤光缆打交道的20载岁月中,他将自己的青春、感情、智慧、爱心全部倾注到工作中去,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融进帮困、创业、回报社会上。
  他就是海门市、南通市人大代表、江苏省党代表、江苏省劳模、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家,通光集团董事长&&张强。
  在企业蓬勃发展、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作为人大代表,张强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
  他心中装着的是全体职工&&为职工办理了人身保险和养老保险,交纳了住房公积金,平均每年支助公司困难人员计50万元,并出资18万元,给新余卫生院挂牌成立了通光集团职工医院,并开展好&职工之家&活动。
  他心中装着的是社会&&关心社会公益、福利事业,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在企业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社会公益、福利事业。近三年公司上缴税收近一亿多元。在2008年初的雪灾期间,公司先后向湖南等灾区捐献了总值100余万元的光缆;在2008年5月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公司在第一时间向四川重灾区捐献了总价值300余万元的光缆,为那些地区能够迅速地恢复通讯、电力供应做出了贡献;2010年玉树地震后公司员工在第一时间自动组织捐款20余万元。他亲自带头,号召公司干部职工捐款献物,资助包括公司内部贫困员工在内的特困家庭子女上学;与包场初级中学建立结对共育关系,平均每年资助包场初中射剑队训练及其他费用2万余元;与数十名贫困学生建立了长期一对一资助关系,每年利用&六一&前夕与包场中心小学结对组织了&春蕾行动&,对特困学生家庭给予慰问;每年带头并组织一次的义务献血活动,以自身行动为公司员工作好榜样。为改善镇初中校园建设,他捐资助学70余万元;关心贫困职工、敬老院、老干部活动室,并为全镇老干部、老党员、特困户提供免费体检待遇。他还对公司所在地的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投资了上百万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得社会各界称颂。
  近年来,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将50余名残疾农民安排在自己的企业上班。尤其是他数年如一日关心公司残疾职工江永群的事迹,在公司内外传为美谈。    
  江永群系海门市总工会确定的特困户,包场新余2组人氏,全家6口人,母亲因病动过手术,妻子智残。那年他女儿12岁,儿子8岁,均在镇北小学上学,为妻子看病江永群已负债2万余元。一双儿女的学费问题没了着落。正在江永群为此事焦急时,张强得知此消息,立刻将其作为自己&一帮一&定点帮扶对象,在帮其正常缴纳保险费的同时,自己从工资中掏出1万元帮其改造危房,平均每年捐资1万元帮助其两个儿女解决上学问题,并适当报支其妻的医疗费。江永群一家老小当时都感动得泪水涟涟,激动地说:&张老板对咱家有恩,是咱家的大恩人哪!&江永群则表示一定努力工作来回报张总对自己的厚爱。
  2005年,张强得知包场长桥村杜建新的儿子患白血病的消息后,立即组织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捐款,同时公司拿出1万元送至病人的病榻前,使杜建新这个有泪从不轻弹的三尽男儿也感动得痛哭不止。幸福村赵宝涛的孙女得了重病,他又立即派专人专程送上了1万元。06年,刘浩镇城河村4组江宏彪换肾手续费用告急,公司捐助5000元;得知海门大同新村赵玲玲患白血病后,又毫不犹豫地送上1万元&&
  象这样大大小小帮贫解困、救人危难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无法统计。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始终以帮困、创业、回报社会为已任,多伸援手,用爱演绎着人间真情,用善温暖着职工心灵,大爱无声爱心永恒,奉献无语饱含深情,事迹普通却震撼人心,为我市公益事业默默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小译天 让我亲亲你
  虎年除夕之夜,人们在阵阵鞭炮声中将迎来兔年新春。忙碌了一年,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正要收看央视新春联欢晚会。一阵特殊的敲门声传来,我一听是小孩的手掌敲门,还以为是我的孙儿来拜年。开门一看,是小聋女张译天在她奶奶的怀抱中亲昵而天真地叫我,&周爷爷,新年好!&她奶奶含着热泪,十分激动地对我说,&小译天能听得出了,也能讲话了,谢谢好心人,谢谢您!&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过全身,连忙请她们进屋,让座。我抱过小译天亲了又亲,水汪汪的眼睛透着灵气,圆圆的小脸,红润润泛着稚娇,头上扎着的小角一晃一晃的太可爱了。但就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半年前还是一个聋哑女呢。
  2008年9月,小译天的奶奶来到启东市慈善基金会办公室,向我哭诉了外孙女张译天的不幸。小译天父亲母亲均为聋哑人,结婚后于2007年8月1日生下一女孩,取名为张译天,一家人沉浸在添丁的喜悦中,但几个月后,小译天的表现令家人逐渐产生一个可怕的阴影,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小译天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也就是说,小译天从出生那一天,就沉懵于无声的世界中。这可急坏了家人,原本指望父母聋哑,子女争气的愿望破灭了。小译天的爷爷奶奶找到了刚成立的启东市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听了情况后,先联系一名企业家给予定向捐助3万元,为小译天安装了助听器。效果令人振奋,小译天能听得出外界声音了,但医生说助听器只能解决分贝大的外界声音,还不能听到小分贝的声音,更不能建立说话功能,要根本解决问题,需要安装人工耳蜗,价格20多万元,加上手术费共23万元左右,后续还要语言康复训练,这对父母均是聋哑人,爷爷奶奶也是工薪阶层和种田为生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是看到小译天虽听不出,讲不出,但很懂事,天资不错,以及考虑到小译天今后人生,千思百量,小译天的爷爷奶奶还是找到了慈善基金会。基金会从小译天安装助听器的效果看到了希望,通过讨论决定再资助5万,帮助小译天安装人工耳蜗,当时是我会成立以来,单项救助最大的一笔。小译天爷爷奶奶咬紧牙关卖掉了拆迁分到的房子,拼凑了手术费,于2010年4月12日到上海新华儿童医院实施人工耳蜗安装手术,手术后不到两个月,又到一家康复医院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奶奶陪着小译天,日日夜夜辅助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多的语言训练,听力良好,能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了,能识别上百种水果和蔬菜、动物,能唱儿歌,还能背唐诗。2010年11月5日的启东市首届慈善文艺晚会上,小译天的生动故事以精彩的艺术表演,《小聋女的新生》搬上舞台,小译天也上了台,全场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演出后,我走上舞台抱起小译天亲了又亲,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一切的爱都有回报,昔日的小聋女指指划划,如今的小天使能说会唱,在她身上渗透了善的暖流,集聚了爱的结晶。今年9月1日,小译天又高兴地进入启东市实验幼儿园中班学习。9月中旬的一天,我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到实验幼儿园看望小译天,幼儿园老师十分高兴地向我们介绍小译天很好,已融入儿童群体。我又抱起小译天,真的,我的眼睛湿润了,小译天啊!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社会好心人给你开了一扇窗,你不幸,但又庆幸,愿你一生平安。
  我会以小译天为起点,研究讨论实施旨在帮助听障儿童安装人工耳蜗,提高早期治疗水平及治愈的可能性,帮助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语言能力得以显著改善的&启聪工程&,截至目前,我会已成功救助了6名患儿,其余5名现正在专门学校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我真诚地祝愿这些同在蓝天下的孩子能一样飞翔遨游。
6、十年无悔慈善路
&&访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企业家孔祥军
  在海安这块热土上,活跃着这样一个身影:他精明能干,雄心勃勃,一手创办的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0年跻身中国色织行业前十强,是一位成功的优秀企业家;他豁达怀仁,极具爱心,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多年来躬身为慈善事业尽心尽力,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慈善家。他,就是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慈善企业家孔祥军。
  2001年起,资助海安高级中学10多名在校高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
  2003年,资助考上北大、清华的贫困大学生孙学峰、张海蓉每人每年1万元直至毕业。
  2007年,资助新疆建设兵团两所学校7名贫困中学生上学。
  2009年春节,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2万元,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
  2010年,&企业回报社会&慈善资金募捐200万元,以个人名义冠名基金100万元&&
  十多年来,孔祥军坚持不懈,潜心于慈善事业。其实,他为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慈善捐赠远不止于此,只是他为人低调,秉持施惠勿念原则,默默埋首做事,不肯过多透露。
取之于社会 回报于社会
  走进孔祥军的办公室,&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善待他人,回报社会&的一幅大字映入眼帘。&与人为善是社会的基本美德。我认为,不管一个人成就如何,都应该尽他所能去帮助他人。&孔祥军直爽地说。
  孔祥军出生在东台富安镇的一个贫穷家庭。自幼清贫,父母却多行善举,乐于助人。&一直到现在日子好过了,我母亲还经常到凤山庙,施惠于庙门口的残疾人和乞丐。我的老父亲已年逾九十,坚持每年送几千元的慰问品至老家富安当地的敬老院。&深受父母影响的孔祥军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养成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纯良秉性。在他的发动和带领下,联发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两年中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公司工会组织或自发主动捐款&送温暖献爱心& 90多万元,先后资助特困生和生活困难职工约500万元。
  &我二十来岁在联发的前身海安染织厂从一名普通的挡车工干起,经过保全工、采购员、采购科副科长等职位直到当上厂长,多年来带领联发不断发展壮大。这一路走来,我很幸运,正是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才有联发的今天,所以我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回报社会。&孔祥军说。
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那一个个可怜的孩子,那无比渴望得到关爱的眼神,实在让人忍不住落泪。社会上有这么多困难家庭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一定要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看完慈善宣传片《爱的呼唤》后,18个特困孤儿的命运牵动着孔祥军和家人的心。孔祥军&全家总动员&,会同年迈的父母和二姐、三姐几次三番走访困难家庭,送去一家人的拳拳爱心。
  家住大公镇贲家巷村29组的残疾人吴广圣患有骨骼坏死病。孔家主动上门送治疗仪,并承诺对考上南林大的儿子吴振华进行资助。孔祥军的儿子在北京读书期间,时常看望父亲资助过的在北京念书的贫困大学生,并与他们结为朋友。
  家住雅周镇周机村8组的周桂香是一个弃婴。2007年养父去世后,周桂香和常年瘫痪在家的奶奶及年幼的妹妹周桂平相依为命,生活极苦。为照顾奶奶和妹妹,周桂香放弃了学业,在家务农。得知此事后,孔祥军心想:不能让这孩子的一生就这样毁了!出于周桂香的前途考虑,孔祥军将她安排在联发集团上班,并找来保姆伺候老人。今年高考,妹妹周桂平被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艺专业录取。孔祥军再次向周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将6320元助学金送到了周桂平的手中,勉励她到高校后好好学习。此外,周桂平上大学的所有费用均由联发集团承担。孔祥军还表示,每月出资1000元为周家92岁的老人安排护理。
任重道远 路在脚下
  十多年来,孔祥军在发展慈善事业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将爱心的种子四处播撒。哪里有爱的呼唤,哪里就有爱的付出。谈及今后做慈善事业有何打算,孔祥军目光坚定:&没有人做到的地方,我来做!&他表示将以多种形式履行社会义务,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帮助那些容易被社会忽视的弱势群体。如今,在海安高级中学,每年有10位高中生受到联发的资助。在新疆,联发每年资助约30名学生上学。日常抚恤孤寡老人等活动更是成为常态。
  孔祥军透露,目前正在酝酿着启动一项100万善款的慈善基金项目,用于资助海安镇和开发区城东镇养老院的孤寡老人,改善老人们的伙食,丰富老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多年来,让海安本地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是孔祥军的心愿。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的他还表示,要不断扩大贫困学子的资助范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身上。&我们想用实际行动唤起更多的企业家和个人来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和谐社会带来的温暖。&孔祥军语重心长地说。
7、向一场雨致敬
  在草尖渐黄的清秋里,花草和人都渴望谛听一次悦耳的淅淅雨声,大地和鸟儿都会屏气期待一场赏心悦目的秋光美景。
  天解风情,一场霖霖好雨就潇潇来临。
  让人尤为欣喜的是,在充斥物欲的现实生活里,人们的心空也下起了一场及时雨。在今年&莫拉克&台风中无数受灾的台湾民众失去了家园,每当在电视画面前,看到流离失所的孤儿们嗷嗷待哺的眼神,母亲孤立无助的哀伤,我的心里就生出一阵阵的悲悯,总想着为他们分担些痛苦和忧愁。那天终于有了机会,在慈善总会的流动募捐点,我和单位里的同事们将捐助款郑重地投进募捐箱,也将一颗颗爱心投了进去。全体员工150多号人,共捐款一万多元,数额虽不是很多,大家却用一颗关爱、诚挚的心为海峡两岸的和谐奉献出光和热。爱心化成的雨水似一股暖流,抚慰着灾区难民们惊魂未定的心灵。
  &孩子,对天下所有人,都要怀一颗善心&。小时,祖母经常为我讲扶弱济贫的故事,在那物质清贫的年代里,虽然家里并不宽裕,祖母总想着给更贫困的邻居以接济,不时给他们送去几斤大米、一些青菜、几颗大枣,让他们度过捉襟见肘的岁月。那时,在我的童眼中,祖母慈祥的脸庞像一朵盛放的莲花,隐隐发出阵阵清芬,直沁入我幼小的心灵,反复地熏陶着我。二十五年了,直到现在,祖母的善举还不时在老邻居们的嘴边念叨着:多好的一个人哪。沐浴在祖母博爱的恩泽里,我的人格也受到了感化,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公益心的人。及至走进社会,我更乐于与富有善心的人为友,目睹或聆听了他们施行的善举。
  &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义工,并且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使我人生得到很多快乐。&去年的春天,我的同学惠在阳光社区做了多年的志愿者后,向我说出这样的感受。8年前,她与朋友结成助残助老组,为18户残疾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受助的老人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最后一一实现了独立。在惠的大力主持下,助老助残组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她的义举感召下,助老助残组从开始的10人,一年多时间发展到50多人,使更多的孤寡老人得到了志愿者的帮助。老人们脸上泛着的微笑,以及眼神中流露的感激之情,都让惠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欣慰。
  和惠君感同身受的是,我在参与捐资助学中深觉给予的快乐。11岁的小军是闽东龙湾村的一位孤儿,自幼失去了双亲,靠年迈的祖父抚养。前年,当我从母亲口中得悉他因家贫面临辍学时,就主动为他捐资助学二年,帮助他念完小学。当小军收到我每月微薄的捐助款时,他感动得说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我。由于小军的刻苦努力,他终于考取了城里的初中。那天傍晚,他到城里看我时,提了一袋子的山芋来我家致谢,我委婉地告诉他我不能收他的礼物,并摸了摸他头说:&小军,叔叔需要的是你以优良学业报效国家和社会&。他似乎明白了我说的话,在离开我家时,突然转身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说:叔叔,我会尽我最大努力的。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觉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做了一件多么富有意义的事情呀。
  大诗人纪伯伦认为,春风能风人,春雨能雨人。毕竟,我们的灵魂里有种柔软的部分叫爱与感恩。
  大自然的春雨还在下着。而需要多少爱心化成的春雨,才能润泽那些弱势者枯干的心田,把他们从灰暗的境况中带回人间的光明中?瞩目我们的社会周边,失业者需要扶助,老弱病残需要搀扶,受灾者需要关怀,艾滋病患者需要救治、戒毒者需要摆脱&魔鬼&的纠缠、、、、、如上不一而足,这都要我们的关注和牵手。
  名士林清玄有语云:不必四处寻找爱,它就居住在你的心里,通过我们的双手来给予。这正如我的祝福:春风化雨,生命圆融;送人玫瑰,满手余香。
8、大手牵小手爱心伴你行
&&2011年爱心助学活动回眸
  8月24日下午,海门市手拉手大学新生入学欢送仪式在开发区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要使所有录取新生能上学,上得起学,上好学,这是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朱志强副市长话音刚落400多名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
  当我看到200名寒门学子左手捧着爱心助学款,右手推着旅行箱,脸上荡漾着醉人的笑意,离开会议大厅迈上求学路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40多天手牵手爱心助学活动令人难以忘怀&&
市委书记的亦喜亦忧。
  2011年海门高考本二以上上线率达60%以上,录取人数创造历史最新记录。在不断打造经济强市的海门正在着力打造着文化强市。欣喜之余,市委姜龙书记马上意识到将有一批寒门学子面临入学难问题。他们中有的父母身患重病,有的亲人残疾,有的遭遇天灾人祸,窘迫家境可能面临辍学危机,他们渴望社会救助,更期待支持和鼓励。
  &决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市委姜龙书记二次召见市民政局肖卫东局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于是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活动在我市拉开了序幕。
各部门协调配合行动。
  7月14日,阴雨霏霏。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民政局、市慈善会有关负责同志再聚首,深入研究手拉手爱心助学活动行动方案,并向社会发出了&手拉手&爱心助学倡议书,号召机关干部职工、社会各界,凡具有资助能力的爱心人士,在自愿前提下,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活动。
  海门日报报社、海门市广播电视台行动起来了。从7月18日起至8月31日止,连续报导海门市手拉手爱心助学活动情况,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分别转载海门助学活动内容。
  机关行动起来了。各乡镇园区、市直机关各单位干部职工表示,让每个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市民行动行动起来了。纷纷来电询问助学方法形式,表示要以自己的爱心给贫困学子带来激励,给困难家庭带来希望。
  七月流火,海门大地爱心涌动。助学活动的开展,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市得以发扬光大,激发了社会向善力,营造了扶贫济困良好气氛。
领导垂范各界争相&抢认&。
  7月18日至8月12日,海门日报、海门广播电视台分三批公示全市求助学生名单后,全市掀起了&抢认&热。
  市委11名常委,每人抽薪3000元,结对资助11名贫困学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率先办理了认捐手续;市直机关有61个部门和14个乡镇园区参与了资助活动。最令人感动的是一批在外发展老板,得悉家乡助学活动信息后表示出资捐助。南通裕成建筑、运鹏建安公司兄弟俩联合资助40名学生,并教示子女传承爱心、参与助学活动。就在爱心助学阶段性活动告一段落时,南通东方巨龙纺织有限公司郁飞董事长来电深情地说:给我一次感恩社会的机会,让我资助一批贫困学生。
  &尽善则尽美&。&手牵手&爱心助学活动历时40天,参与活动各界人士有630人,捐资总额60万元,200名贫困学生获得人均3000元资助款。真正圆了大学梦。活动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新风赋予海门&美丽之魂&。勤劳、善良的海门市民正为打造&爱心之城&&首善之市&品牌而不懈努力。
  9、给予人们的都是爱
  母亲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多年了,但人们还时常想起她,念叨着她的好处,讲述着她为人的善举,说她有一副善良,慈爱,忠厚待人的菩萨心肠。
  早先母亲在一家饭店里当售货员,早上卖点心,有许多老人,小儿都喜欢在她那儿欠账,当晚结账时总有一些钱没还,对此母亲则是不吭声,自已贴上钱了事。店员劝她,不要当呆子,不要欠账给人家。母亲总是笑笑;没事,他们忘了,要还的。下回还是照欠不误。母亲是怕耽误了小儿们的上学,给了他们的方便,让小儿们不会迟到。
  在众人的传说中,让我感动的是恰恰一件细小的事,早上卖早点人多时,母亲往往会先给一二个站在后面不吱声的人递上早点。有人不满意,等那人走了后,母亲会解释;那人是个带帽子的,(四类分子)上班迟到了要被训。现时看是小事,在当时阶级斗争严肃之时,母亲可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旦有人举报揭发,同情阶级敌人,为阶级敌人大开方便之门,同流合污,是一个不小的罪名。当时母亲不会不知道这是个很危险的行为,然而母亲就是凭着了一个女性的善良,从人性关怀的角度上来荃译慈善仁爱的。
  每天晚上,则是我们家最为和睦安祥的时光,关起门来静静享受着一家人的温馨。咱一家四口人,有个八十岁的爷爷。爷爷叫发爹,不是母亲的亲爹,是外公开茶馆时的伙计。发爹一生没有婚娶,无儿无女,只有一个承嗣的侄子。外公去世后,茶馆停了业,发爹无处依靠,母亲把发爹留在家中,一起过日子。.母亲很孝顺的尽了一个做女儿的义务,衣食住行照顾得很周到,象亲爹一样服侍。 母亲每天端茶倒水,给发爹洗脸洗脚,缝补浆洗,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发爹一天一天的老了,腰弓了,眼花了,母亲时常就着昏黄的灯光给他剪脚指甲,满脚的臭气,浑身的老人味,全然不察似,低着头,柔柔的手,轻轻的,细细的剪着,修着。
发爹终于病倒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住进了医院,胆结石,要开刀,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母亲不好自作主张,终究不是自已的亲爹,母亲请来了发爹的侄子,开刀后,发爹情况不妙,弥留之际,母亲对发爹说&:有什么事要交代,还有什么钱,什么东西,你要对你侄子说清楚,交给他。&
  发爹满眼泪珠地瞅着母亲,不开口,紧紧的拉着母亲的手,只是摇头.。
& 发爹,你说,你说清楚好。&母亲轻声而执拗地劝说。
  &。。。。。。还有四百陆拾元放在衣箱里。。。。。。&
  当晚发爹去世了,他的侄媳连夜急叉叉的赶来,打开衣箱,一叠子票子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一分不少。(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媳妇心安理得地揣进口代里走了,一句客气话也没撂下。我为此愤愤不平:&这娘儿乍这么不讲理,我娘服待了发爹这么多年,这吃喝拉撒都是我娘管的,这钱还是咱家给他攒下的,这娘儿生前不来倒杯茶,端口水,人一死倒会来要钱,娘,你也太好说话了,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我去和她评评这个理。&
  我气愤不已,母亲却心平如水;她说;&儿子,别这样,这样我倒心安,要不我就不催着发爹说了,我把发爹当亲爹,用些钱,服待他,我心愿,我不是想图什么回报。&
  母亲时常对我说;做人要厚道,要善良。她的口头禅是;让你吃臭死坑,让人吃传四方,对人好,就是对已好。这朴实无华的语言,出自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母亲之口,可见母亲心底的善良。
  母亲的善举,琐碎细小,平凡普通,不足论道 ,然而正是这细微的慈爱,如春风冬阳的纤纤之手触摸到人心那最为柔软的心底,让人们感到人世间的温情和博爱。
  母亲,就是这样,以她那善良的人性把她那慈母般的爱给了人们。
  10、慈善就在我们的心里
慈善在哪里?
像片片羽毛,像粒粒细沙,
一分一厘的慈善在发展中集腋成裘、集沙成塔;
像涓涓细流,像股股清泉,
一点一滴的慈善在发展中汇集成河,通江达海。
如缕缕春风,慈善焕发了涅槃的活力;
如阵阵甘霖,慈善滋润着灾区的大地;
如股股暖流,慈善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田。
慈善是民生的激昂进行曲,
慈善是民生的动听欢乐颂。
慈善在哪里?
其实,慈善就在我们的心里,
回馈社会,助推发展,从未远离!
慈善在哪里?
慈善在汶川、玉树人民的心田里,
它是震后的快速搜救,
也是堆积如山的救援物资;
它是灾区人民的妥善安置,
也是心理的疏导与排解&&
只要有慈善,就有了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
慈善在哪里?
慈善在贫困家庭兴奋的表情里。
它是孩子专注学习的身影,
也是低保户展开的愁容;
它是孤儿们天真的笑颜,
也是残疾人身下的轮椅&&
只要有慈善,就有了国家亲切的关怀。
慈善在哪里?
发展是源,慈善是流,民生是海,
源远才能流长,涓涓细流终要归于大海。
在科学发展源流中,
慈善是那朵朵跳跃的浪花;
在服务民生大海中,
慈善是那股股翻腾的热浪。
慈善与发展如影随形,
慈善与民生如胶似漆。
慈善在哪里?
其实,慈善就在我们的心里,
回馈社会,助推发展,从未远离!
11、爱 的 呼 唤
──南通慈善事业随想
  这是一块创造了璀璨文明的土地,
  这是一块演绎过辉煌传奇的地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近年来,南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小康之路。走过十一五,南通以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应该使她的所有成员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和社会进步的阳光。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住房、重残、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经常性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今日南通,一张覆盖城乡的社会关爱网,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社会的温暖传递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暖冬行动&、&情暖江海&春节慰问、&慈善圆梦大学行动&&&一桩桩、一件件,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关切,体现了南通儿女的慈善之情。
  爱心南通,温情浓浓。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企业家到个体工商户,从老人到学生,无不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爱心,共唱和谐。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97年南通市慈善会(2009年4月更名为南通市慈善总会)成立为标志,我市现代慈善事业已经走过14个年头。14年来,市慈善总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在助学、助孤、助困、助老、助残、助医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赢得了社会普遍好评。南通也涌现出一批爱心企业和个人典型,市慈善总会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用真情,用行动,把温暖之手伸向那些寒苦无门的平民百姓,伸向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孩子,伸向那些身处最底层、最需要温暖的人们。近年来,我市社会各界用多种方式,帮助特困群体,每年捐赠款物数百万元,受助人数数千人次。
  这是慈爱的云,这是善良的雨,丝丝缕缕,点点滴滴。
  正是这点滴之爱,才汇成情义的江河,
  正是这点滴之爱,才汇成生命的海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南通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在社会的另一端还存在着一个出于各种原因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
  当你每天迎着朝阳走向工作岗位、享受温馨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人正承受灾难的重压,饱尝生活的艰辛;
  当你和家人衣食无忧、共享天伦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正遭受病痛的折磨,渴望走出无奈的困境。
  目前,我市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以及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还有数万人。
  在这些人中,有求知若渴却因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有身患顽症无力治疗的病人,有遭受灾害失去亲人的孤儿,有惨遭横祸伤困交迫的不幸者&&
  不论是躺在病床上的病人,还是在学校前踯躅的学子,他们都是南通的一分子,贫、病、弱、残等弱势群体与我们同在。他们需要雨中的一把伞,他们需要雪中的一把柴,他们需要社会关爱、需要爱心救助。
  扶贫济困,源远流长。乐善好施,功德无量。
  南通历来就有积德行善、助弱扶贫的传统美德,南通现代慈善事业,正因着社会的关爱而不断成长,又因着社会的期待要努力走远。
  人人行善举,个个献爱心。慈善事业生根发芽于普通民众之中,才具有活跃的生命力,并由此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能力不分大小,捐赠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众人拾柴火焰高,涓涓细流汇江海。
  致力将慈善精神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激发出蕴藏于我们传统文化和民众善良本性中的深厚慈善潜能,这是南通慈善事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丰厚土壤。与善为邻,与爱同行。我们期盼着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争当南通亲善大使。
  感恩南通,回报社会。在慈善事业中,企业是重要的角色。南通不少企业将奉献爱心、关心社会作为企业文化内涵,一次次义举与善行体现了企业家们的感情和责任。2008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曾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义利兼顾,德行并重。我们期盼着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慈善队伍中来,争当南通慈善楷模。
  &我想活着&,
  &我要读书&,
  &谢谢所有好心人&,
  &愿好人一生平安&,
  &发展企业,回报社会是企业的一种责任&,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中央&十二五&规划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都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这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工作和崇高事业。南通慈善事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
  让我们行动起来: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献出你的慈爱之心。
  让我们行动起来:鼎力支持慈善事业,努力办好慈善事业。
  历史不会忘记!
  南通不会忘记!
12、一心施爱的张铭盛
  张铭盛是一位农民企业家,1957年5月生于如东袁庄。
  1975年,年仅18岁的张铭盛就跟表兄走上了打工之路,这一走就是36年,如今的张铭盛已是一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任江苏通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出生贫困,也就最看不得贫穷落后,每看到有困难的人,我就会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总想要伸手去帮帮他们。&这是张铭盛的发自内心表白,他也正是这样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之约。自1995年公司注册以来,张铭盛向社会捐款捐物达60多次,折算金额累计120多万元。一个只有百人的小小企业,企业起步阶段尚有五、六年的滚动投入发展时期,也就是说,仅十余年时间,他们就拿出120万元向社会捐助,这需要多么深沉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2003年,张铭盛的&江苏通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才兴办7年,公司的规模只有不足70人,公司积累更是微乎其微,就在这一年,过春节回家的张铭盛,因到镇敬老院看望一位老人,镇敬老院的境况让他惊讶,数十间敬老院的房舍,是由原一所小学校的破旧不堪的教室改成,低矮、漏雨、透风,其中有不少已成危房,没有一点敬老的感觉。再看老人们的生活也较为拮据,饮食水平低下,床铺不整。从小有着敬老爱老之心的张铭盛胸中涌起了一股怜悯之情。一个人挣钱为的是什么?有人是为了自己的享乐,有人是为了自己防老养老,有人则认为是为了行善。张铭盛想,我手头钱虽然还不多,但可以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家后,他把自己在敬老院的所见所闻说给妻子花报春,并且说出自己投资兴建镇敬老院的想法。花报春是个开明人,也是一个有着爱心的女人,她立即深表赞同。于是,张铭盛便向镇政府主动提出为镇政府修建敬老院的请求,他的动议立即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镇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总投资52.8万元的如东县袁庄镇镇敬老院&&清阁花苑,于2004年建成。几年来,在这里正常住着50多位孤寡老人,他们在这里安享幸福的晚年。
  张铭盛的善举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他的行为为袁庄镇的在外成功人士树立了榜样,2007年,他还被推选为如东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兴企为民,回报社会&成了张铭盛办企业的宗旨,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张铭盛的企业始终坚持&创业为民、回馈社会、造福桑梓&的创业方向。几年来,公司共安置下岗人员40多名;自2004年以来的7年中,每年的敬老节、中秋节、春节,公司对袁庄镇敬老院的50多位老人每人都有一份百元左右的礼品赠送;先后4次捐款5万多元用于家乡帮学助教;两次为家乡的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捐款9万多元&&。
  有人为张铭盛担心,这样不顾一切地捐款捐物,还不把企业拖垮了?也有人曾劝说张铭盛:&你一个百人的小小企业,有多大能耐?别硬充好汉!你身上就全是铁又能打出多少颗钉子?&张铭盛笑笑,不为所动:&铁虽不多,能打多少算多少吧!&就这样,张铭盛依然故我,坚持走自己&责任、价值、奉献&创业回报桑梓的路子。
  &好人必有好报&,张铭盛为社会兴业的思想和一心施爱的行为,不仅没有把他的企业拖垮,反而,他的企业&&江苏通用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经营越来越红火,事业蒸蒸日上。
13、慈善,爱的词牌名
慈善,爱的词牌名
一份份爱心,以踊跃的格律
填入南通的慈善事业,填入捉襟见肘的生活
填入一个个饥渴的生命
你能看见,春天的手势
在把一个个曾经萎蔫的希望扶起
让有了幸福的人们,在季节里拔节
当然,感恩的词语
可以用姹紫嫣红的花朵譬喻
慈善,爱的词牌名
每一字,都荷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一笔一画,都是爱的经纬
与弱者与贫者的名字,交汇在一起
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要靠美好的行动去实现
一行行完美的诗章
要靠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去书写
而南通,这一方有着传统美德的土地
把张謇的大仁大爱嫡传着
她的八区县,她心里有爱的人民
听见呼叫的时候,总会捧出肺腑里的热烈
把愿望的五色石炼着
纷纷为破漏的天空,补着窟窿
我看见拿起笔的人们,写下一串数字
交给素不相识的人们
而自己的名字,则简略了
不题在捐款人栏目里&&
爱,没有任何的犹豫,更谈不上动摇
我看见,多少倾一生积蓄的人们
把写着爱的沉甸甸,不假思索给了孤儿
给了疾贫交加的家庭
八十四高龄的修车大爷
把十一年积攒的所有,一次次写上爱
一次次给蹒跚,或者一瘸一拐的人们
以阔步,以奔跑的力量
慈善,爱的词牌名
她的立意,与风雨中的人们取得了一致
她的篇幅,一直在扩大
从&爱心超市&到社会捐助站点
从月月捐,到一日捐&&
南通的爱,从陋巷填到蓬门
填到了灾区,让强震中的汶川不再颤抖
让泥石流中的玉树,有了洗涤伤痛的清泉
让干旱中的云南,有了甘霖
在梦境外徘徊的人们,从一沓沓
温暖的数字,读到了人生的诗意
特困生眼中的天文数字
是那些肩着社会责任的企业,帮她涂去的
她们抒写发展诗篇的同时,把修路造桥
把扶贫帮困安置就业&&,填入爱的词牌名
14、提高网民对南通慈善工作的认知程度
一、建议缘由
  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一网连天下,信息传世界。互联网是最实惠、实用的宣传载体,丰富廉价的互联网资源为南通慈善工作的文化建设与宣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是传统的宣传载体不可比拟的。现在,南通慈善工作的网络化宣传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所以,我建议南通慈善工作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免费资源建立&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花最小的成本办更多的事,让南通慈善工作走进千家万户,提高网民对南通慈善工作的认知程度,激发百姓关注、支持南通慈善工作。
二、具体措施
  所谓的&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系统化地开展南通慈善工作的文化建设与宣教传播,打造南通慈善工作的宣传效应。该体系包括以下内容:一个&百度贴吧&;一批&百度知道&;一批&百度百科&;一个博客;一个视频播客;一首网络歌曲;一个电子相册;一套网络邮票;一次网络知识竞赛;一个网络访谈节目;一个网络论坛;一次网络文化节;一款网络小游戏;一个QQ交流群。
  具体措施如下:
  一个&百度贴吧&:&百度贴吧&()是全球最大中文交流社区,贴吧的使用是免费的,而且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用户输入关键词(比如&南通慈善工作&)后即可生成一个讨论区,称为&南通慈善工作吧&。正居于此,我建议建立一个&南通慈善工作吧&,让关注南通慈善工作的网友在吧内进行开放式交流话题的深度互动,为南通慈善工作工作挑刺献策。&南通慈善工作吧&由南通慈善部门人员为吧主,网聚智慧,为南通慈善工作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批&百度知道&:&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百度知道&起到释疑解惑的教育作用。由于有一些群众对南通慈善工作还不够了解,所以我建议南通慈善工作有关部门应设计一些关于南通慈善工作的典型性针对性问题,提交到&百度知道&里,然后给出相对的答案。而相对的答案将成为搜索结果,提供给网友搜索,互相分享,达到宣传南通慈善工作的作用。
  一批&百度百科&:百度百科 ()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在此,我建议把&南通慈善工作&的定义性信息上传到&百度百科&,给南通慈善工作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与工作理念,让网友加深对南通慈善工作的了解。
  一个博客:博客(Blog)指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传播自己思想,带有知识集合链接的出版方式。博客是免费开设的,可以即时向网友发布文章以及工作信息。为了扩大南通慈善工作的宣传阵地,我建议建立一个&南通慈善工作& 博客,加强与网友的沟通互动以及信息交流。
  一个视频播客: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视频播客就是让使用者将视频短片上传到播客网站,供网友观看及分享。我建议制作一个南通慈善工作内容的视频,上传到著名的视频播客网站(比如YouTube、土豆网等等)上,与广大网友分享,增强南通慈善工作的宣传效果。
  一首网络歌曲:歌曲是很好的宣传载体,而网络会将歌曲的宣传威力释放得淋漓尽致。我建议制作一首琅琅上口的南通慈善工作歌曲,以MP3的格式上传到播客中,与广大网友分享,让南通慈善工作成为耳熟能详的美妙之音。
  一个电子相册:在网易、新浪等网站上建立一个&南通慈善工作&开放式电子相册,把与南通慈善工作有关的数码图片上传到电子相册里,供网友浏览,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手法宣传南通慈善工作。
  一套网络邮票:现在网易163邮箱在发电子邮件成功后,都会出现一个虚拟的网络邮票,网络邮票的内容是一些公司、企业、活动等的宣传形象,我认为这种网络邮票不仅设计精美,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我建议也与网易163邮箱等网络邮件运营商合作,设计一套南通慈善工作网络邮票,并且举办南通慈善工作网络邮票抽奖活动,在互联网上大力宣传南通慈善工作。
  一次网络知识竞赛:有奖知识竞赛是比较吸引群众眼球的宣传活动,我建议定期举办一次网络有奖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向网友宣传南通慈善工作,寓教于赛,增加南通慈善工作宣传的趣味性。
  一个网络访谈节目: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邀请南通慈善工作的有关领导与网友以图文直播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就南通慈善工作的问题进行解答,加强彼此的了解,深化互信。
  一个网络论坛:以互联网为平台开设一个南通慈善工作的网络论坛,与网民为南通慈善工作的发展进探讨交流,并藉此进行大力宣传南通慈善工作。
  一次网络文化节:以网为媒,传播文明。我建议建立一个&南通慈善工作网络文化节&,以网络文化节为平台,开展与南通慈善工作有关的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南通慈善工作网络猜谜比赛&、&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征联比赛&、&南通慈善工作网络诗歌比赛&等等,提升南通慈善工作的文化品位。
一款网络小游戏:游戏是人类乐此不疲的活动,我建议设计一款简单的南通慈善工作网络趣味小游戏,供网友玩,这样会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网友加深对南通慈善工作的了解。
  一个QQ交流群:QQ是网友常用的交流工具,具有免费、即时、大众化的效果。我建议创建一个南通慈善工作QQ交流群,邀请网友、专家等加入QQ交流群,进行在线的探讨与交流,为南通慈善工作挑刺献策,加强互动,加深了解。
三、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资源是丰富的,而且具有覆盖范围广、费用低廉的优点。&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的建立不需要多少资金,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网络技术,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也容易被网友接受。而中国的网民数量每天都在飞速增长,为南通慈善工作的互联网宣传提供了很好很多的受众。这些因素为南通慈善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硬件&与&软件&。
四、预计成效
  建立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将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一、&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的百度知道、百度贴吧与百度百科三位一体的服务,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南通慈善工作知识搜索体系,成为网页搜索的有益补充,有效地帮助网友更好地了解认知南通慈善工作。
  二、加强了与网友的沟通交流,加深了解,为南通慈善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提高了网友的参与度,激发网友更多地参与到南通慈善工作来,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地做好南通慈善工作。
网络大潮,滔滔向前,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南通慈善工作网络宣传体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借助互联网的无穷威力,才能让南通慈善工作散发出更美的魅力,制造出更大的影响力。
  15、人人慈善
  一个农民工生了重病,躺在病床上,急需手术,然而手术匹配的血液已不能够维持正常手术。医生说两天内必须做手术,不然就救不了这个农民工。从农村老家赶到城里的农民工妻子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新闻媒体。她哭着对记者说,丈夫才37岁,他们的孩子才五岁,原本幸福的家庭就因丈夫的突然患病而让他们感觉到了灾难的可怕。农民工的母亲已白发苍苍,含泪说她每当想到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悲痛不已。
  此事经过报道后,第二天就有热心市民直接赶到医院来献血。
  &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看着他们挺不容易的,我就赶来了。&
  &帮别人也是在帮自己,应该的。&
  许多与农民工血型相符的市民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或看法。甚至还有其他血型的市民也积极参与进来。更有市民愿意在经济上给予农民工帮助。
  一时间帮助农民工的行动便展开了,因为无偿提供的鲜血,因为众人的帮助与祈福,农民工挺了过来,也让他的家人及医务人员倍受感动。可见,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并不那么冰冷,闪亮的爱心仍旧温暖着这个社会。
  有句名言说得好: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是啊,对于那些献血的人,在这一天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便是伸出援手,因为他们的献血,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处,这股汇集的爱的力量足以将灾难化解。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平凡而最有意义的慈善行为么?
  经历过印度洋大海啸的著名影星李连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海水漫到他下巴时,他就知道这下完了,人世间的所有功名富贵都不重要了。他说,&我想金钱对我来讲已经没有意义了,真的能够回馈给人类一些什么,那是我要考虑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壹基金&。集合每个人的力量,哪怕是很微小的,让小捐款变成大慈善,去帮助这个大家庭里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理念和宗旨,其实也体现了平民化的慈善。
  帮助别人其实很简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虽然不能像那些富豪慈善家一样,投掷千金,但同样可以行慈善。给那重病急需手术的男人献血,不就是一种善行善举吗。被帮助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在他的人生路途上,也会以同样的善行善举再去帮助别人。那么爱心和善行,就会一直延续着。
  献爱心,行善举,社会就会越来越充满希望,充满温暖,充满和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慈善家。
16、普通站务员 扶贫又扶智
  在南通这方&南通现象&闻名全国的热土上,处处可以让人感受到&南通精神&的魅力和热情。
  在拥有充满爱心的江海志愿者群体的南通汽车站,涌现了大批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好员工。
  黄永金,女,汉族,生于1972年10月,是南通汽运集团南通汽车站一名普通的检发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真情和挚爱演绎了一个感人故事。
  每天,她和汽车站几百个站务人员一样,忙碌于迎来送往的旅客运输工作,她热心助人,从不张扬。直到2006年甘肃省康乐学子马孝舟高考后千里迢迢来南通车站看望黄永金,人们这才知道了黄永金夫妇十年助学不间断,改变了马孝舟命运的感人事迹。
  马孝舟是甘肃省康乐县人,1996年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双双病倒,不久其父逝世,他和哥哥都面临失学,极其贫困使他兄弟俩都被确定为资助对象。当时,南通市委正在开展&希望工程&结对帮扶活动,夫妻俩的月收入仅千余元的黄永金和在港务局工作的爱人陶振球积极响应号召,伸出了资助马孝舟的援助之手。
  按照&希望工程&的相关规定,资助只需到被资助者小学毕业,而随着马孝舟上初中读高中,学杂费、住宿费逐年提高,资助金额亦在增加,并不富裕的黄永金夫妇并没有停止对马孝舟的资助,坚持资助马孝舟到大学毕业。
  期间,她们不但按时寄学杂费,还寄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更为可贵的是,黄永金不仅扶贫,还注重扶智。马孝舟上小学时与黄永金通信,是老师帮他写信封,他自己写内容,文不成句,言不达意。黄永金总是认真地用正楷字写回信,鼓励他好好学习。上初中后,马孝舟的来信虽能清楚的表达学校的情况,但因为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仍有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现象。黄永金就会按他来信意思重写了一遍,帮助他学会正确的写信方法。在给他的回信中,既谈遣字造句,指出他来信的毛病,更注重人生观的引导,要求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马孝舟是一个很有上进心和感恩之心的孩子,总怕考不好对不起黄永金夫妻,导致每面临考试就出现心理紧张,影响考试发挥,黄永金得知他这一心理状态后,每次考试前都打电话给他,让他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感恩观,要他把对黄永金的感恩化为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平时黄永金还经常打电话给马孝舟所在学校的校长、老师,了解马孝舟的学习生活情况,拜托他们多关心帮助马孝舟。
  马孝舟高考结束,于2006年6月来到南通看望黄永金夫妻,十年资助,黄永金夫妻第一次见到马孝舟,他们引导马孝舟正确认识家乡贫穷和南通发展差距的现实,要他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享受,要比就比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应马孝舟本人要求,他身披南通汽车站服务品牌&2816&为您服务&红绶带,推着&雷锋车&为旅客搬运行李,积极为旅客服务,体验南通人的热情和关爱。看着马孝舟穿梭在茫茫旅客人海中,开心地服务每一位旅客,收获着无尽的快乐,虽然满头大汗却不曾叫苦,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马孝舟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以黄永金夫妇的关爱为动力和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为西部建设多出一份力,回报他们培养我的深情厚意。&
  黄永金默默无闻地资助马孝舟,十年不缀,令人敬佩,可贵的扶智,让马孝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意义上改变了马孝舟一生。她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南通汽车站像一股春风温暖了车站人的情怀,许多人以黄永金为榜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黄永金的事迹先后在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连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交通系统学习典型,今年5月份,被南通市授予第33次文明新风典型。
大爱无悔,对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黄永金夫妻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帮助别人的小事;
  大爱无言,对于马孝舟来说,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来自陌生的他乡人的热情呵护让他在贫困的家乡感受到无限的社会温情。
  马孝舟是不幸的,因为他面临家境艰难和失学的危险;马孝舟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黄永金夫妇伸出的热情双手扶助。
  她是好人,所有认识她的同事朋友和不认识她的旅客都异口同声地发出同样的评价。
17、弘扬爱心的&使者&
&&慈善典型陈茂荣
  大地为证,民心为碑。悠久的青墩文明闻名遐迩,祖居青墩文明发祥地苏中南莫镇青墩村的烈士子弟、六旬老人陈茂荣同样以他的孝情孝行、尊老助老的美德美行声名远播,浓墨重彩地写下扶老爱老,乐善好施的时代新篇章,奏响了拥军优属,关爱老人最强音,塑造了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助弱,解困解难的慈善使者的新形象,被南通市和海安县选树为十佳慈善个人、文明新风典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称他为&爱心使者&&慈善部长&等的美称。
  &管老的,管小的,管病的,管死的,唯独不管他自己&,这是南莫镇党委称颂60多岁入党克己助人、赡养老人、奉献爱心的烈士子女、老农民陈茂荣的表彰语。他从事个体业,年收入不过10万元,但他为烈、军属家庭、五保老人、现役军人家庭捐助超50万元的&双拥款&,自己却甘守清贫,被南莫人民称颂为拥军优属的民办&民政部长&、慈善农民陈&付&翁45年来,他默默无闻地克己助人,拿出5万元设立&四只羊&扶老助残工程,使20多名残疾军人、复员军人、烈属亲人有了生活保障。他连续5年,每年拿出2万元设&敬老礼&,为敬老院88位五保老人送去四季不断&爱心礼&。他每年拿出5万元专项设立&捐资助学基金&,连续4年资助12名军属学子学习、生活费用,为10名军人子弟(考上军校的大学生、国防生)捐助上学车旅费。他一次性捐赠给军烈属家庭的3名重症学生10万元医疗费。他捐出5千元为本村困难农户安装了广播、接电灯。他扶助60多名农民工自主创业脱贫致富。他捐万元建青少年校外&爱心书屋&。仅今年上半年,他就捐赠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爱心助学、捐订报刊、修理危桥、为五保户捐装有线电视、广播款高达2.6万元。人们自发赠他十面锦旗,赞他&博大爱心助众生!&镇党委政府在&七一&表彰会上特别授予他&热心公益、拥军优属、奉献模范&的称号和锦旗。
  陈茂荣,男,65岁,汉族,南莫镇青墩村人,革命烈士子女,隆盛铝业公司经理,多次评为镇、县&三大建设&先进个人、县文明新风十佳典型、市光彩之星。他3岁时,父亲参加解放战争为革命牺牲,母亲亡故,靠年迈的奶奶抚养成人。18岁学校毕业后,他靠自立创业。当年,就拿出第一笔收入给五保老人购寒衣、送年礼。在全县首创以个人名义建立的寒窗助学资金。每年省出&孝敬钱&陪着老奶奶上北京看祖国建设新风景、为老奶奶买健身器材,陪着老奶奶健身,让老奶奶老有所乐,笑口常开。老奶奶生病,陈茂荣连续7个昼夜服侍在侧,精心地为老奶奶对口吸痰,细心地用热毛巾擦脸,换接氧气。让老奶奶含笑仙逝。陈茂荣成了人敬人夸的&全职爱心侍者&人人为之动容
  45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乐于助人,无怨无悔地乐善好施,先后为残疾军人捐款2万多元,为五保老人捐助爱心款6万元,为军烈属家庭的贫困学子捐献助学款6万多元,长期资助1名军校大学生父母的生活费用,为3名军人家庭的重症学生捐献医疗费10万多元,为10多名考上军校的大学生捐助车旅费,帮扶10多名退役军人创业,扶助60多名退伍军人就业。连续3年为敬老院88名五保老人(光荣室的老伤残复员军人)送价值4万多元的重阳节、春节&拥军爱心礼&,老人们敬称为&茂荣爱心节&,五保老人联名给他点歌致谢,海安两台一报、《海安关工》、省市电台、《南通教育报》、《江海晚报》、《南通日报》、`省电台等十多次宣传他的善行义举,赢得了水乡南莫人民敬称的&慈善使者&、&爱心老人&的美称。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作为革命烈士的子女,他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处处替人着想的禀性,也从慈爱的相依为命的奶奶那儿熏陶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家风。小时候,家境贫寒,全靠奶奶柔弱的肩膀,辛勤的耕耘,过着快乐而又清贫的日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烈士的子女品行高&。从懂事上学起,他就帮家里干活,打猪草,烧火做饭,处处关心体贴老人,友爱他人,在心灵深处烙下深深的&助人为乐&的印记。
  他常说的一句话&为人要多做些好事&,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他把创业富民的企业作为奉献社会的事业。45年来,他扶助过相识与不相识的人总数在300人之众,这些人中有老烈属、老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老民兵、退伍军人、现役军人、老党员、农民工、老人、残疾人、盲流、待业青年、下岗工人和贫困学生。他捐助的衣物、食品、水果10车也装不下,捐助的爱心款有30万元之多。仅近三年,南莫镇民政、教委、关工委、工会、敬老院、供电所等有记载的&爱心录&上的一笔笔爱心款,就有20余万元之巨:
  1、连续2年为本村&三老&捐出春节&爱心红包&5000元;
  2、连续3年为沙岗等敬老院100多位老人捐献节礼、福利费在5万元之上;
  3、为镇民政双拥基金捐款2万元,筹集民兵俱乐部;
  4、就读南中、沙中、南小等军人家庭的子女捐助&茂荣助学金&5万多元;
  5、为3名军校大学生捐助解困解难款2万多元;
  6、为患白血病等重症的3名高中生捐助医药、营养费1万多元;
  7、为残疾军人捐助8000多元;
  8、为村邻、老人家庭捐献解难款总数在2万元之多;
  9、为公益事业捐款3万元之多;
  10、连续资助12名退伍军人实施自主创业,共建致富工程。
  11、去年县举办慈善捐款活动中,个人捐资1000元。
  南莫镇党政领导称赞惠民助人的老农陈茂荣是赢得民心的民办&民政部长&。
  受助的军人家庭的孩子敬称他为&拥军爷爷&,今年暑假,常年受助考上军校的高中生姜涛受父母之托,给陈茂荣送去了自家栽种的一篮子丝瓜、黄瓜、茄子表示感恩,陈茂荣夫妇一次回赠&砺志红包&3000元。受助的沙岗敬老院老人赞他为&慈善天使&,只要陈茂荣从外地回家,老人们都结伴登门致谢。敬老院自发地将每年重阳节、春节称为&茂荣敬老日&、&茂荣爱心节&。受助的村五保老人称他为&陈善人&,每年春节联名到镇、村广播站为老陈点歌祝福&&
  陈茂荣的事迹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镇党委表彰他为&道德模范&、&双拥模范&,在他62岁高龄时,批准他入了党。县文明办表彰他为&文明新风典型&,市工会表彰他的家庭为&十佳家庭&,省市县媒体10多次宣传他的爱心事迹。陈茂荣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革命烈士子女,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本分事、良心事。今后,还要加倍地奉献社会,奉献我的父老乡亲!&
  也许有人会问:陈茂荣是否大富豪?其实,陈茂荣老先生个人年收入也不过10多万元。他自定的1年个人生活支出费总控制在3000元左右。他给家庭自定的日常生活标准是粗茶淡饭。他给两个可爱的外孙的零花钱控制在300元以内。他购买的车子是用于运输的卡车。
  也许有人还会问:陈茂荣今后的生活之路还很长很长,再过10年、20年,还会有那么多人记着他吗?陈茂荣老先生总是淡然一笑表明心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永远是我的信念!&事实就是这样,每年镇村要推荐他为各类先进时,陈茂荣总是婉言谢绝,由衷坦陈心态:只要做个有口碑的优秀村民、有形象的烈士之后!
  我们衷心祝愿这位慈善老人一生平安!
  18、慈善捐助功德无量
  可敬高才,经营有道,顽强拼搏,成为富豪。
  余款使用,值得商讨,发抒己见,仅供参考。
  慈善捐助,慷慨解囊,扶危济困,功德无量。
  致富有功,利国利民,人人敬仰,歌颂奉承。
  自身消费,吃喝玩乐,任凭高档,难以用光。
  愿君想通,付诸实施,美名远扬,流芳百世。
  生命可贵,毕竟有限,人老归天,财留人间。
  留给子孙,必须加限,太多太滥,造就懒汉。
19、按摩盲人慈善情深
  在南通市学田街道千禧园社区,有一位中等身材,身体健壮,精神矍铄的盲老人,常年为市民义务按摩治病,被誉为&何半仙&、&济公手&。他就是年已古稀的何文明老师。
  何文明毕业于南通师范,在小学任教39年,曾荣获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份子、先进教育工作者,并以先进教师代表的身份出席南通市第三届教代会。1998年退休,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又有丰厚的养老金,可以悠闲自在的欢度晚年,可他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快乐的人生之旅:自学气功按摩,后经社区推荐,进入市盲人按摩班学习,为他融入社区,进入社会,注入了活力,以其娴熟的按技,灵巧的双手,以传统按摩送出福音,奏出了他人健康快乐的新篇章,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最令人佩服的是何文明那种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精神。&何为幸福?健康就是幸福。为他人解除痛苦,送出去的爱,送出去的情,送出去健康,给人快乐,是最大幸福。&且不说何老师对幸福观的境界如何,只要看看他身体力行,无私无畏,乐于奉献的精神,就让人感慨万分,激动不已。1980年,他患上视网膜色素变形,双目视力为0﹒01,一级残废,40岁的他双目失迷,是一种不幸、痛苦和悲伤。但他身残志残,精神不垮,思想不倒,乐观地面对现实,进入社区不久,主动请缨为居民义务按摩。按摩,在别人的眼里,按按穴位,敲敲背,松松肋,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甚至还有人放出风凉话,什么&瞎子不知阴天&&异想天开&,可何老师想的不一样,看病按摩,为他人健康作一点贡献,是造福一方的阳光事业。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乐趣,享受了新的快乐,感受到别一样的人生幸福。
  10年过去了。何老师的付出,让人难以置信,他的按摩理疗让人叹服,令人惊讶。10年间,给人按摩治病达10000多人(次)。以他的热情,送出了温馨,传递了大爱,解除了不少人的痛苦,医治了不少人的疑难杂症。早在3年前,一位姓帅的老妇,心脏病发作,在狼山半山腰摔下,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同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巧碰上何老师,他腑下身子,手到病除,这位75岁的老妪醒来后感激不尽,周围的游客都称赞何老师是神医。居士林安养院有位79岁的朱老人,倒霉的事接踵而来,中风后行走困难,一不小心,又重重的摔了一交,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动弹不得,医院动了手术,为她绑上钢夹板,可当时疼痛难耐,经何老师80多次按摩,消肿治痛,病情明显好转,最后丢了柺杖,独自上下楼梯。还有一位女同志经上海医院诊断,病历上写着&淋巴癌&,别无其它治疗方式,唯一的办法开刀切除,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何老师,何老师为她按摩不到10次,疼痛消失,症状缓解,时隔7年,没有复发。
  由此,何老师的名声越来越大,求医治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患者有送礼的,有包红包的,几家按摩诊所以高薪聘请。可何老师对求医治病的,不分畛域,不管白天黑暗,冒烈日,战严寒,有求必应,治病为重,治好为止,至于名利之类的东西,一慨婉言拒绝。有人觉得奇怪,便问:&你学按摩,为人治病,分文不收,到底图个啥?&何老师的回答干脆利落,&做人要有百姓情怀,为他人解除病痛,让生命健康飞扬,是我的追求和信念.能够有所奉献,共享美好的新生活,是我最大的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0、一位农民的朴实心愿
  政府帮我买了大瓦房、办了低保、邻里乡亲还义务帮我种田&&海门市年仅42岁的农民哽咽地说要把遗体捐献出来&&
&让别人不要遭受象我这样的苦&
  10月13日,海门市货隆镇农民姜强面对笔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要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让后人不再遭受与他类似不明不白的苦。
  年仅42岁的姜强,10多岁时就有嘴上吐血的现象。当年,他在海门市四甲高中就学,成绩还相当不错。因母亲患病,他辍学伺候母亲。两年后,母亲病故。不久,父亲离世。为了生活,姜强前往附近的机械厂务工。后来,就前往上海创业,在农贸市场营销蔬菜。
  1997年夏天,姜强发现自己全身皮肤变青,常常口中吐血,身体也没有其他特别反应。他还是照常经营蔬菜。可是在经营过程中,顾客们看到他发青的双手,都不敢去接找给的零钱。姜强便前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就诊,被诊断为少有的皮肤干燥性综合症。以往他所挣的钱全部用在了治疗上,可身体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当时,二军医大的专家认为,姜强的病可能在四年后造成全身瘫痪。
  面对病魔,姜强也曾抑郁寡欢,以至患上了忧郁症。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了残运会,许多残疾人身残志坚,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想想自己至少四肢还健全。他说,与其忧郁一天还不若快乐一天。姜强对世事想开了,他的忧郁症也慢慢地消退,直到现在谈起病情和捐献遗体还十分乐观。心情乐观加上不间断的用药,姜强直到现在也没有象医生所说那样的瘫痪。
  常年在外奔波,加上身受病魔侵害,姜强家里一直没有翻建房屋。当他回到货隆镇联同村时,住的还是草房子。2003年,海门市农村危房改造,民政局专门拔款为姜强购置了一套砖瓦结构的住房。他搬进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里后,村里又组织村民帮他粉刷了内墙。2006年,镇政府民政办为他办理了低保,让他得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去年,海门市推广数字电视时,广电部门还为姜强减免了绝大部分费用,让他欣赏到了精彩的数字电视节目。今年油菜收获时,邻居村看到姜强干不了重体力活,八个邻居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帮他收割了油菜&&政府和邻居的善意让姜强不胜感激。
  三年前,姜强的三姐夫病故,姜强就有了捐赠遗体的想法。他说,现在他患的皮肤干燥性综合症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可能是治不了。多年来,他受政府许多关爱,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不久前,他先后两次找到货隆镇民政办请求帮助如何办理遗体捐献手续。货隆镇民政助理员张君介绍,姜强先后两次找到民政办公室说出自己的心愿,他的出发点比较好,他们将联系有关部门完成姜强的心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通市慈善总会 (2009)  地址:南通市环城南路23号 E-mail:南通市慈善总会募捐热线:10434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爱无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