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二段的音乐描述用了哪些诗歌艺术手法法

您的位置: &
妙笔“弹”琵琶精妙世无双——浅谈《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行》一文中白居易描写音乐的各种艺术手法:比喻、烘托和拟声,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琵琶行》一诗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优质期刊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琵 琶 行 白居易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2品味诗中音乐描写.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琵 琶 行 白居易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2品味诗中音乐描写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3:53:0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琵 琶 行 白居易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2品.DOC
官方公共微信《琵琶行并序》ppt教学课件 教案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琵琶行白居易教学目标1、 在诵读基础上背诵第二段,背诵名句;2、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艺术结构、比喻、侧面烘托等手法;3、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教学重点1、 背诵名句;2、 感受悲剧美;3、 第二段的音乐描写。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教学方法  诵读法、涵泳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在诵读基础上背诵第二段,背诵名句。教学程序一、导入  《唐摭言》(zhí,拾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二、题解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本文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三、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四、诵读背诵  1、正音(文注外的补充如下)  迁徙xǐ
阑干lán  2、听示范朗读  3、顺句(不必翻译)  重点词语:  本长安倡女
倡女:歌女
悯然:忧郁的样子  恬然自安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共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声停欲语迟
迟:迟疑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然后上船。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思:悲、伤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婉转
滑:流畅  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随便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凝结不通声暂停
暂:突然,一下子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突然,一下子  却坐促弦弦转急
转:更、越
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4、朗读指导  ○1、第一段:开头部分: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读最后两句,情绪应有变化:"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  ○2、第二段: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3、第三段: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  ○4、第四段: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  ○5、第五段:结尾部分: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高潮。  5、背诵第二段和名句  名句填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
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  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 。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  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 。
_______,逢何必曾相识。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艺术结构、比喻、侧面烘托等手法;2、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教学程序一、解读"小序"  1、小序和诗歌的关系?  2、小序作用?  --明确:  1、几乎所有内容都和下面的诗歌段落有着对应关系......  2、○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诗歌的成因;
○3、奠定悲剧气氛。二、了解情节  归纳每段大意,明确以时间为序: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齐读三、四两段,结合课后"练习"一,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5、全诗的主旨句是?你怎样认识诗歌主旨?  --明确: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  人 物


悲剧情感
琵琶女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京倡商妇怨
如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白居易
当年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官谪官恨
如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4、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歌通过琵琶女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也通过自身迁谪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直臣遭贬的社会悲剧。四、感知艺术色彩(一)、问题探讨: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琵琶声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读第一段:一闻琵琶,感受如何?  --明确: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猜想到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因为:○1、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2、"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3、读第五段: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而诗人却"泪湿青衫"?  --明确:  一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二悲自己的谪居偏远。此时,两人感情已经相通相融。  4、重点研读第二段:  ○1、清晰的层次:说说琵琶女在这里演奏的五个层次?  ○2、尾句有何作用?与此句有相同功能的句子,诗中还有哪两处?  ○3、找出八个比喻,体会妙处?  --明确:  ○1、五个层次:  
前奏曲:出场含羞多庄重,掩抑似诉不得志,信弹说尽无限事。 欢乐曲:《霓裳》《六幺》落玉盘。急切欢快,似当年红火。 深思曲:从间关到幽咽到暂歇。幽愁暗恨,似如今商妇冷落。 悲愤曲:激越悲壮,似是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后缀曲:悄无言,秋月白。余音袅袅,意味不尽。  ○2、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  ○3、八个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心碎)   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有了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二)、归纳总结  艺术特色:  1、高超的艺术构思: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出色的音乐描写:尤以第二段的欢乐曲、深思曲、悲愤曲为甚,运用大量的比喻,兼以拟声、叠词等手法。  3、侧面烘托:三次写江和月,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五、拓展迁移  完成课后"练习"三,比较本诗和〈〈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29套总数:5006299套专访:2652部会员:5155403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9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8.92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3.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 4.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两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 5.结尾部分: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高潮。 诵读不单纯是为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来运用。 (四)能力提升 重要文段分析: 1.对音乐描写文段的分析 (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多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些比喻句。 提示: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要段落,这一段落不仅在各地高考默写试题中反复出现,同时,本处巧妙地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也很重要。这里可以让学生一一找出比喻的地方,详见下文问(2)答案。 (2)这些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3)这些比喻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 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跟白居易精通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曾流传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说这是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个乐队来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都跟图上一样。可见他在本诗中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完全可信的。) 2.鉴赏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之点:a.来自京都;b.出色才能;c.落泊失意。 分析: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作者始终将这两者进行对比,并寻找出共鸣之处。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五)规律总结 诗文中描写音乐普遍采用的手法。 1.巧妙地运用比喻。 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即以声喻声。它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除了《琵琶行 并序》中使用的以外,元稹的《琵琶歌》中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中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都是运用的这种手法,它们虽然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2.妙语点睛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欢乐或哀愁。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白居易就是这样的行家。正是他的遭遇和琵琶女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当琵琶女演奏时,他就直接为乐曲解说。他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揭示出了乐曲的无穷含蕴。除此之外,《明湖居听书》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六)分析鉴赏 《琵琶行 并序》艺术结构分析 这首诗的结构艺术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两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而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第一次(暗写) 诗人送客闻声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诗人述&迁谪意& 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三、课堂小结 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 并序》以赠之。文字和音乐一样,都可以成为心灵的呼喊,希望大家都能够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结合高中开展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提供一些著名的古典乐曲,如《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取乐曲),然后请学生欣赏,并用文字加以描绘。 写作要求: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对乐曲进行解说,揭示它的意蕴。 3.不少于500字。 【知识拓展】 《琵琶行》&&耐人寻味的&二重奏& &二重奏&是一个音乐概念,指每个声部各有一人演奏的二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较之单声部乐曲,二声部乐曲不但音色丰富,而且在旋律和音程关系的变化对比中加强了曲子的层次美与和谐美,从而以悦耳的和声效果强化了乐曲的艺术性,更好地传情达意。&艺术是相通的&,感受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我们感到它不光是一首诗歌名作,同时也是一首沁人心脾的二重奏曲。 一、乐与诗的二重奏 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有不少是描写音乐的,如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琵琶行 并序》。 作为一首诗歌名作,《琵琶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但其魅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其中出色的音乐描写。音乐是这首诗的写作动因之一,也是这首诗歌大厦的重要建筑材料。由于诗人善于描写音乐,我们读诗如赏乐,似乎与白居易一起&亲临演出现场&,观赏到她优美的演奏姿态,感受到她精湛的演奏技艺,诗的韵律与乐的韵律一起在我们的心头激荡。 综观全诗,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乐与诗总是如影随行。但诗人很善于剪裁和布局,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略写,但还是以一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间接写出了音乐的动人。第三次是明写,虽也是略写,但也同样突出了音乐的感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浓墨重彩进行描写的是第二次,将音乐沁心摄魄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的音乐感觉非常敏锐,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调弦试音基本功的扎实和演奏前情绪的酝酿,有先声夺人之妙。开始演奏的当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随机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轻拢慢捻抹复挑&,几个动词,准确地道出了演奏技艺的娴熟,而且说明诗人也通晓琵琶弹奏指法。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片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继写二者交错进行时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令人缭乱,&耳&不暇接,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旋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畅,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音虽休止、意却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书画上有&计白当黑&之说,即画面的空白处也是整体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作画赏画都要充分重视&留白&的作用。与此同理,音乐中的&休止符&也是旋律的有机构成,它的表现力不亚于&非休止&部分,白居易以生花妙笔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艺术规律。&此时无声胜有声&后来也成为一句富有哲理意味的名句。第三乐段一开始,旋律突转,由于在&声暂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爆发出来便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迅速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以一个漂亮快速的琶音收束全曲。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魄力,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响。 在这里,多彩的音乐成就了美妙的诗歌,美妙的诗歌再现了多彩的音乐,音乐与诗歌既风采各异,又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二重奏&。 二、人与人的二重奏 这两&人&,一指琵琶女,一指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的音乐描写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已经成为经典。但白居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只是为写乐而写乐,他还另有所图。当如同仙乐般的琵琶曲一结束,诗人即用大半篇幅写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和自己的贬谪之感。继音乐打动诗人之后,她的身世又一次感动了诗人,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 由琵琶女的自叙,我们知道她原来有一段颇为&风光&的经历。她出身京城,才貌双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于是&五陵年少&们争相为她捧场,一掷千金,使她过着花天酒地、笑闹无度的生活,在极度的欢乐中打发着易逝的时光。但是,随着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只得&嫁作商人妇&,而&商人重利轻别离&,她也就只能&江口守空船&,孤独地回梦曾经的浮华热闹了。 白居易的经历与琵琶女也有类似之处。他原先任东宫赞善大夫,陪侍太子,虽是个闲职,但身居京城,视野开阔,生活优裕,且陪侍太子的特殊身份对于未来一展抱负是相当有利的。可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白居易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他面临的是谪居卧病、孤身独酒的处境和湿地、荒宅、&杜鹃啼血猿哀鸣&的环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点出了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之同感,心灵之互通,也传达出了一种人间至理。两个人物是互相映衬的,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但在诗中和谐地统一起来,成为又一组耐人寻味的&二重奏&。 在《琵琶行 并序》中,白居易将写乐、写人、写景、叙事、抒情和谐统一起来,在不同层面的二重复奏中丰富了诗的表现手段和内蕴情感,给了我们无尽的审美享受、思想启迪和情感感染。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 作者:李兴茂) 课时作业(六) (3)评价: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更没有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作者的阶级局限,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作用:①交代故事的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 写法指点:①目的明确&&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②具体生动&&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抓住特征&&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参考示例】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地上,映得我的脸色发白。 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考试的失败,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我看到了它&&白杨。那白杨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失败并不意味着我是失败者,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第一。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的倾泻。&天涯沦落&,它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应用角度】 &心灵的交融&&知音&&体验&&心境俗&&感受&等。 在大师精品展展场旁边的一个小展位里,这只小巧精致的琵琶并不起眼,但它却价值120万元,这是微刻大师潘启慧今年除夕刚刚完成的新作品。 【媒评文摘】 1.在头发上刻字难度极大,连脉搏的跳动都会影响刻字的准确。目前,国内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技艺水平。 &&大渝网 2.弘扬传统工艺,助推产业发展,手掌心大的微型琵琶以4根10厘米长的白发为琴弦,白发上还雕刻有白居易的长诗&&600余字的《琵琶行》。这是一只国内首创、价值上百万的琵琶。 &&中国国学网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起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罪名打入天牢。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 (日《光明日报》) 【精要赏析】 唐统治者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白居易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白居易的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也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作者能够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白居易的政治悲剧,读罢文章哀而不伤。作者对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失落地颠簸在那纤纤古道之上的情景,充分想象,生动写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地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情的认识。另外,应该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相互交流中弥补鉴赏方面的不足。 鉴于以上想法,在教学手段上,建议采用多媒体,通过播放与本课相关的音乐、朗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诵读和导学方式,通过设问、互问、探讨方式来梳理文本内容。 二、三维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情况、诗歌的写作背景。 2.理解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3.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4.赏析诗歌,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5.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摧毁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情景导入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二)故事导入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 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 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文本解读 (一)信息筛选 1.基础知识梳理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并序》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138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可以使用幻灯投影) 《琵琶行 并序》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失,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把握各段大意: 1.请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借鉴配乐朗诵,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 2.概括序文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 明确: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作用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长诗。 3.理清思路,概括每小节的大意: 学生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不求一致)。 明确:第一节: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节: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节: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四节: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节: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方法点拨 朗读指导: 请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然后放课文磁带(最好是配乐朗读),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 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诵读指导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 1.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 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诗的开头,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图&。这寂寞凄清的画面,不仅为主客送别创造了气氛,而且为琵琶女的含情弹奏、诗人的深情流露创造了艺术环境,还为全诗奠定了低沉忧郁、愤懑不平的基调。 ②对&千呼万唤始出来&&似诉平生不得志&几句进行赏析。 提示:诗人委婉而含蓄地点出了琵琶女本不愿出场,但面对诗人的盛情相邀,又不便拒绝的复杂心理。这是借动作刻画人物的精妙之笔。诗人通过人物试弹的动作,写出了人物有意掩藏、压抑内心情感的心理活动。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作了铺垫。 ③此处用了八个比喻,描写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八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提示: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到各种不同音色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④本段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遭遇,为什么又写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 提示:诗人写琵琶女早年色艺出众,红极一时,极力铺叙渲染歌妓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 ⑤简析本段运用的表现手法。 提示:本段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 ⑥开头四句讲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提示:开头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头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两句写产生共鸣,点明主旨。 ⑦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诗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答案】诗歌的开头,诗人写了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这些景物,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2.《琵琶行 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 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诗人将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江水茫茫,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水倒映一派光辉 。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两句诗,把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融为了一体。 3.《琵琶行 并序》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①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技艺之高超。②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③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方法:①比喻的贴切。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②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4.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2)表现手法:诗人是采用对比、反衬手法对这一形象进行塑造的。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此处诗人借&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 在夜里 摆酒席 看重,轻视 作歌 在夜里 第二年 &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神态、脸色、姿容 年龄大了 以前 在&&中心 奔突而出 整理 教坊的管理者 叹息声 走了以后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举酒欲饮无管弦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并序》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二)关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发起的诗歌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6 琵琶行 并序听蜀僧濬弹琴李 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内容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1.字音辨识湓浦(p&n)       铮铮然(zhēnɡ)倡女(chānɡ) 贾人(ɡǔ)悯然(mǐn) 迁谪(zh&)浔阳(X&n) 荻花(d&)管弦(xi&n) 轻拢慢捻(lǒnɡ)(niǎn)霓裳(n&) 六幺(yāo)嘈嘈(c&o) 幽咽(y&)水浆迸(b&nɡ) 船舫(fǎnɡ)敛容(liǎn) 虾蟆(h&)红绡(xiāo) 钿头(di&n)银篦(b&) 阑干(l&n)呕哑(ōu)(yā) 嘲哳(zhāo)(zhā)2.一词多义(1)为(2)命(3)闻(4)举(5)信(6)故(7)迁(8)言3.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4.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义:。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长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指色彩。(4)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指方位。(6)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今义:指小心、留神。(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9)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今义: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10)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今义: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11)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今义5.文言句式(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动句)译文:。(2)江州司马青衫湿。(被动句)译文:。(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译文:。(4)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5)送客湓浦口。(省略句)译文:。(6)使快弹数曲。(省略句)译文:。6.名句积累(1)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4)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7)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一)关于&歌行体&歌&是诗歌 段解:序言部分交代写作动机介绍时间、地点、写作缘由、人物身份和遭遇奠定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 段解:浔阳江头夜送客。 诗前序言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交代成诗的经过、写作动机。&左迁&二字暗含情感基调。&京都声&这熟悉的声音将作者从眼前引向做京官的岁月。&少小时欢乐事&与&今漂沦憔悴&的差距显出琵琶女内心的失落悲凉。段解:江心聆听琵琶曲。 段解:江中听诉身世苦 段解:同病相怜感慨多。 段解:重闻琵琶青衫湿。写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诗人极写浔阳萧疏的环境很好地反 1.诗歌的开头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铺设了怎样的离别之境?环境烘托法本课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以&考试失败后&为题运用环境烘托写法写出失败后的状态与心情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微型琵琶价值百万 白发琴弦上刻《琵琶行》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不稀奇样子袖珍的微型琵琶也不稀奇但重庆一把长约10厘米的琵琶却独一无二:以4根白头发为弦白发上微雕上了《琵琶行》全文加上艺术家落款总共630个汉字。第六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家居饰品博览会在南坪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后这只&神奇&的琵琶与世人见面。这只微型琵琶长约10厘米仅有一个手掌心大小是紫檀和桐木材质精雕细刻的工艺品。白居易的长归吴光辉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教学设想】一、思路方法《琵琶行 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学生已4.概括主要内容。《琵琶行 并序》这首诗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娼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提示:比喻            急促&&愉悦   轻快&&停顿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第二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