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哲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消残酒试问禅袭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缘肥红瘦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那人是绿肥红瘦。_百度知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那人是绿肥红瘦。
提问者采纳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来自团队:
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评解】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集评】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都是指同一事物,主人公的容颜,卷帘人说海棠依旧,是说主人还是那么漂亮!而主人公却说,不对,应是绿肥红瘦,红颜憔悴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昨夜雨疏风骤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应是绿肥红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下-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试题来源:上海中考真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古诗词鉴赏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酣睡2.B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古诗词鉴赏”。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答案详情-手机问问
不与群紫竞春芳。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香。菊花明 李梦阳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露清。细开宜避世,独立每含情。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水仙元 袁士元醉拦月落金杯侧,无倦风翻翠袖长。相对了无尘俗态,麻姑曾约过浔阳。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梅花绝句陆游之—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红梅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春兰苏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骨,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捕离骚转。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孤兰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饮酒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咏芙蓉南北朝 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咏蔷薇南北朝·谢脁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发萼初攒紫,余采尚霏红。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参差不俱曜,谁肯盼微丛。咏池上梨花南北朝·王融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赏 牡 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郡庭惜牡丹唐·徐夤肠断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积藓下销香蕊尽,晴阳高照露华干。明年万叶千枝长,倍发芳菲借客看。牡 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幽 兰 花宋·苏辙珍重幽兰开一枝,清香耿耿听犹疑。定应欲较香高下,故取群芳竞发时。采 莲宋·欧阳修池面风来波艳艳,陂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上张青盖,罩却红妆吐采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咏荷花)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 花宋·王安石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词人面桃花唐寅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 妒花歌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雨;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装。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袁中郎评)竟能画态唐寅 题菊花图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一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之二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漏客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向来行乐东城畔,青草池塘乱活东。之三春来赫赫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自多风。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之四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正当中。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常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左“决”右半,右“鸟”)。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 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诗诗中花名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2.接天莲叶无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花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4.沾衣浴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6.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8.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黄庚《江村即事》)9.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10.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11.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1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3.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4.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1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1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17.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18.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19.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山中答问》)20.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2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乐雷发《秋日行村路》)2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3.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朱凤翔《村处闲吟》)24.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25.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26.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27.荷叶罗群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28.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29.荷变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杨万里《青坐池亭》)3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3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香。(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3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菊花》)34.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渭《早梅》)3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36.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屈原《离骚》)37.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XX《塞上听吹笛》)38.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39.森林旧有高人隐,寻到梅花却系船。(马一龙《新丰夜泊》)40.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王安石《残菊》)41.并眼看人殊草草,隔林迢递见梅花。(刘克庄《岁晚书事》)4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43.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杨万里《送简寿王主薄之官临桂》)4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45.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4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7.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48.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即景》)49.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50.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51.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二首》)52.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二》)53.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4.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55.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56.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1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1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李峤(qiáo)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1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2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1.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高鼎《画》)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2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27.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一去二三里》)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30.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3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3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4.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35.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李白《别房太尉墓》)36.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3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39.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40. 晴时风日雨时干,草满花堤水满溪。(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小题1:A小题2:D试题分析:小题1:“绿肥红瘦”绿是指叶子,绿肥是指叶子茂盛,红是指的花,红瘦是指花凋落。所以答案是A叶茂花残。&&小题2:A. “浓睡不消残酒”是指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不是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所以A不正确。B. “知否?知否?”不是“卷帘人”在追问。而是作者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所以B不正确。C. 这首词押韵的字是”酒”和”旧”。所以C也不正确。点评:鉴赏诗歌要注意从诗歌意象、诗歌表达的感情、写作的背景等方面去理解,特别要注意古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春日五首(其一)【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①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图画,请为这幅图画拟一个标题(6个字以内)。(2分)小题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最后两句诗中的“含”“卧”二字作赏析。(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小题。(6分)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小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5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小题1:上片中“可怜”一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小题2:下片着重采用了即景明志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小题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词赏析。(3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词的上片重在描写&&&&&&&&&&& 之景,下片集中抒发&&&&&&&&&&之情。(1分)小题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诗中有画,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如果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1)&&&&&&&&&,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一幅具有柔性美的图画,那么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2)&&&&&&&。”则是一幅具有刚性美的图画。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题1:这首诗中,“浮云”的寓意是什么?(2分)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