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煤实验楼标语的历史谁知道帮忙解答一下

操女友骚逼,http///,笑,扑过去把她压倒,狂舔著她的脖子,右手
笑,扑过去把她压倒,狂舔著她的脖子,右手的手指又插入了她双腿之间的小肉孔孔美人儿,你终于有反应了,我现在就要你
&&&&娇嗔的看了一眼一脸淫荡笑容的杨天傲,紧紧的抱住他的身体,把头深深的埋在他的怀里,真想找个洞钻进去,不在看他淫荡的笑容。&&&&萌宝突http然的大叫声,让在场的人的脸色找黄色网站电影色女一本道一僵。刚才都只顾看安木瑾旁边的凌霄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安木瑾头上绑着纱布。&&&&侯龙涛趁陈曦去开喷头的功夫,把陈倩转了个身,弯着腿,挺起硬邦邦的阴&&&&泡个三四天?呃?那估计会泡烂吧?一想到酒精会侵入裴逸辰快要腐烂的肉里,楚鹰突然打了一个激灵。&&&&他突然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砍了慕容景轩的手。&&&&第121章 东方紫云&&&&"凤姐什么时候睡着的。"&&&&姐操女友骚逼妹俩一看进来的是侯龙涛,立刻哥捶妹爽影院就下了床,脸上尽是关切之情,智姬还好一点儿,慧姬走过去的时候是一瘸一拐的,"主人…"&&&&"他找她做什么?难不成我姐还欠她钱?"&&&&"你们刚才在谈什么啊?"&&&&幸亏他早有准备,提前跟拖鞋大大有交易。只要她不写他那些糗事,他就帮她挡着他老婆,免得她被打死。&&&&"别吵,别吵,"田东华算着最接近于局外人的一个了,也只有他能打圆场儿了,"大家都是朋友嘛,没必要搞的这么不愉快。"&&&&"是你,真的是你,你这个淫贼,我终于找到你了。"&&&&说完林美凤那张羞红的脸蛋已经红的不能在红了。&&&&"这位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在不让这位小姐走,小心我对你不客气!"&&&&丈母娘喜欢勾引我和她乱伦打工的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的上家儿叫坛子。"&&&&这是侯龙涛第二丈母娘喜欢勾引我和她乱伦次被这个女人打了,但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很高兴,知道自己没把她逼疯哈哈"一笑,扑过去把她压倒,狂舔著她的脖子,右手的手指又插入了她双腿之间的小肉孔孔美人儿,你终于有反应了,我现在就要你。"&&&&
友情链接:第七章 煤炭专业教育与科技第一节 煤炭专业教育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其前身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创办于 1958 年 6 月,2001 年 7 月并入龙岩师专,在龙岩师专的基础上,筹建龙岩学院,2004 年 5 月,教育部正式批准 升格更名为龙岩学院。 兴办与下马( 一、兴办与下马(1958 年~1962 年) 福建是贫煤省份,1949 年原煤产量仅 400 多吨,19
58 年全省原煤产量为 59 万吨, 且开采落后,1958 年省政府着手建设省属煤矿。为了适应福建煤炭工业大发展对专业技 术人才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创办“福建省煤矿技术学校” (以下简称煤校) 。校址暂 设在龙岩东肖,借用龙岩专区教育干校校舍。学校隶属省重工业厅。第一任校长是郑中 荣。学校设置地下采煤、煤矿建井、矿山测量、煤矿地质等专业。学生从东肖中学高三 两个班整班招来,又从漳平、武平、连城各招了一部分高中生,总计 200 余名。其中,采 矿专业、矿建专业各两个班,矿山地质、矿山测量各一个班,学制两年。1959 年秋,学 校搬迁到新校舍――雁石。在雁石火车站对面的山头上,征地 408 亩,兴建校舍。1959 年秋季招了第二届学生 200 余名。同年,南平石油学校下马,部分学生去上海练油厂培 训,部分学生转来学校编成 597 班(石油班)学习。学校易名为福建燃料工业学校,隶 属省燃料工业局。 韩克伦任书记兼副校长,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1960 年第一届学生毕业, 又招了第三届学生,增设了矿山机电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该年又增设了 一个大专班。生源大部分为刚毕业的中专学生,读两年亦发专科文凭。经省政府批准, 学校升格为福建燃料专科学校(实际仅有一届学生) ,1962 年 6 月学校在国民经济调整、 整顿、充实、提高的声浪中下马了。 自 1958 年 6 月至 1962 年 6 月学校先后培养了地下采煤、煤矿建井、矿山机电、矿 山测量、煤矿地质、石油炼制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927 名,30 名大专肄业生。大部分分配 在福建、广东矿区,建井公司、地质队。成为开发矿业的骨干力量。 学校下马后,普通课教师大部分转到中学、师范任教;专业课教师到矿山成为工程 技术人员。学生中,1962 年 6 月前已毕业的,分配到矿山。60 年招的三年制的学生,因 62 年 6 月学校下马未修满学制全部发肄业证书,回乡参加劳动和下矿当工人。二、复办与徘徊(1974 年~1983 年) 复办与徘徊(1974 年 4 月根据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闽革[1974] 47 号《关于创办福建煤炭学校等 十四所中专、中技学校的批复》 ,福建煤炭学校得以复办。1974 年 6 月,福建煤炭学校 办学筹委会进驻位于龙岩东肖的原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师部。复办后的福建煤炭学 校隶属于省燃料局。复办后第一届招生,由于学校机构尚不健全,便委托省机厂有关同1 志代为招生。原定在 74 年 9 月入学,只好推到 1975 年 3 月 1 日举行开学典礼。复办后 的第一届学生共 138 人,全部“工农兵”学员,就读采煤、矿山机电、地质测量三个专 业,学制两年。1975 年 5 月,省燃化局分为化工局和煤炭局,学校隶属于省煤炭局。 1975 年 9 月,又有 75 级 199 名学生入学,学生数达到 337 人。 1978 年 3 月全国统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招收经统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 180 人,学 制 3 年后改为 2.5 年,开办采矿、机电、地质三个专业。1979 年招收了复办后至学校并 入师专前唯一的一届矿建专业班学生。从 1980 年开始至 1984 年,五年间招生数徘徊在 50~60 人,二年学制,在校生不过百余人,教职工亦有百余人,师生比 1:1。采煤、地 质、机电、测量实行间隔轮流小批量招生。 (见附表一)1980 年秋,学校修改教学计划,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后每届学生都安排了下矿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同时毕业班的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学生获益匪浅。(附表一)74 75 76 77 783改 2.5招生年号 实年入学时间 学制(年) 开办专业数 招生人数 累 计798081828384858687高中 2 初中 488 88.9高中 2 初中 475.3 75.9 77.2 77.9 78.9 2 3 138 2 3 199 337 2 3 142 479 2 3 184 66377.9 80.9 81.9 82.9 83.9 84.9 85.9 86.9 87.9 2 3 120 963 2 2 65 2 2 70 3 2 55 3 2 54 2 2 60 2 4 124 2 4 1203180 8434 198453 91 1981 年 1 月,福建省煤炭工业干部学校靠挂在福建煤校;1982 年秋,学校开始与江 西、湖南两省协作,承担每年为江西、湖南两省培养测量专业学生 15 名。江西、湖南为 福建培养计划统计、财务会计、土木建筑等专业学生 15 名。1983 年 7 月, “福建煤矿技 工学校”靠挂福建煤校。当年招收矿山机电专业工种 50 名,学制两年。到此, “三校” 合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多规格办学已经上路。 改革与发展( 三、改革与发展(1983 年~1993 年) 1984 年 10 月,省煤炭工业总公司任命杜庆海为校长,安志明、沈振英为副校长。 同年 11 月召开首届党员大会。 讨论通过了赖东章所作的党委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了赖东 章、杜庆海、安志明、来永宝为党委委员,选举产生了来永宝、杨墩希、颜乌为纪委 委员,来永宝为纪委副书记。 1985 年 3 月,校实习工厂、服务公司实行经济承包制,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厂长 和经理。 1985 年 9 月, 学校开始实行教师工作量制, 教师周任教时数为八节亦满工作量。 1985 年第一个教师节前夕,陈瑞珍、许锡源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86 年 3 月,经省政府批准,创办中专函授部,开办政工、企管两个专业,学制三年,福建 煤炭工业总公司首先对中央规定的 90 年前需达到中专水平的全公司干部进行有计划的2 分期分批函授。 与此同时, 特别是 85 年总公司对省政府实行总承包以来, 在人力、 财力、 物力等多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总公司从 85 年至 87 年 3 年,对学校总投资达 140 万 元,而 74 年至 84 年投资总额是 175 万元。校舍面积由 74 年的 1 万O增至 2.2 万O。新 建了教学大楼、图书馆大楼、办公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宿舍、讲师楼等建筑。一套行 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到 1987 年底止,共招收学生 1709 人,函授生 255 人。 已毕业中专生 1577(包括干部中专班、代培生) ,技校生 257 人。举办各种培训班 50 期, 轮训近 2000 人次。在教职工基本不变情况下,在校生数由 1984 年的 169 人增至 1987 年的 798 人, (不含函授生人数、下同)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达 1:7,趋向合理化。一个 融正规中专、职工(包括工人干部)中专、函授中专、轮训、协作代培为一体的全省煤 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已初步形成。 1986 年 7 月,学校对已毕业出去的 1112 人(另外还有老煤校毕业生 78 人)分两个 小组进行追踪调查。调查人数占毕业学生总数 1207 人的 92%。这个调查很有代表性。调 查的主要情况如下:从事对 调 人 查 总 数 口或相 近专业 从 事 其 它 行 业 到 外 系 统 死 退 担任矿 科级以 亡 职 上干部 担 任 股 级 干 部 参加中 共 党 组 织 劳 模596 594 第二追踪组 (含老煤校 98 人)第一追踪组 合 计421 347 768 65.520 24 44 3.7150 223 373 31.34 ?1 ?27 58 8560 ?22 85 10741 ?1190占总数%注: “?”表示该组未统计1986 年 5 月经上级批准“福建煤炭学校”更名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学校同时 由副处级建制升格为正处级单位。1986 年 9 月,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校刊创刊。 创新与奋进( 四、创新与奋进(1993 年~2001 年) 根据福建煤炭工业的客观实际,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走多层次、多 规格办学的路子。1994 年 6 月间为了适应福建煤炭行业酒店业的兴起,学校创办了职业 中专旅游综合服务专业,这可以视为工科中专办学上的一个突破,工科中专也办起了非 工科专业。同时,学校兴建了模拟客房、模拟调酒室,供学生实习。1995 年 6 月学校与 山东矿业学院联合举办大专函授,首批招收管理工程、矿山机电专业学生 80 余人,大专 函授的出现,才有了办学多层次的概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被大专函授教育突破了。 1996 年 10 月福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成立,这体现出学校又多了一个办学层次,使3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1995 年 9 月,省煤炭干校福州干训班迁回学校。1997 年 9 月间省煤矿技工学校煤机厂分校迁回总校。1997 年 12 月学校又增设了“国家职业 技能鉴定站”“省继续教育基地”和“成人中专”等办学规格。2000 年 9 月学校与闽清 、 职专、仙游职专联合办学,首次招生计算机专业,各校 50 名。 学校重视教学改革,1994 年 4 月间提出教考分离并大力推进双证书制,较好地培养 和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毕业就业率较高。学校在重内涵建设的同时,也加强外 延建设。1997 年 9 月投资 400 万元,建筑面积 3666 平方米的实验楼投入使用。此时, 田径场由 200 跑道改为 300 跑道。1998 年 9 月投资 76 万元兴建的第三教学楼和投资 50 万元兴建第二食堂投入使用,此时,学校占地面积 197 亩,建筑面积 7.5 万平方米(包 括 3 幢教职工住宅共 68 套) 。投资 80 余万元兴建校园网络。 1998 年 3 月来永宝被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为党委书记, 1999 年 9 月主持党政 全面工作。张国庆 1997 年 3 月被省煤炭工业总公司任命为副校长,1999 年 9 月骆培 被任命为副校长。2000 年 1 月省煤炭工业总公司任命来永宝兼任学校校长,陈绍杰同志 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001 年 2 月任命林国祥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副校长。 1999 年 12 月,数学教师吴善和老师因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被破格晋升为高级讲师。 吴善和老师 1985 年由龙岩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来校工作至 2001 年止共在 CN 级学术刊物 上发表论文 102 篇, “切级定理在证明一类不等式中的应用” 一文发表在 《数学通报》 1994 年第 3 期上。校党委为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围绕中心抓党建 的指导思想,从 1998 年 9 月开始至 1999 年 1 月组织了党员教师精品课竞赛,评出一等 奖三名, 二等奖五名。 1999 年 4 月开始至 1999 年 12 月校党委组织了党员教师优秀教 从 案评比,评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五名。2000 年 6 月评出了 8 名教学名师。 2000 年 4 月,评出了十佳青年教师。2001 年 5 月,召开了首届“五四”青年科学大会, 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五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五名。2001 年 3 月 18 日,福建资源 工业学校校友联谊总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福建资源工业学校校友会 章程》 ,选举产生了校友组织机构。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现省经贸委兼国资委主 任、党组书记) 、81 届校友周联青当选为会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81 届校友林金本当 选为副会长 。 为了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办学的需要,2000 年 3 月根据[闽教]职 23 号文,学校 更名为福建资源工业学校。2000 年 6 月 20 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闽 委办[ 号文) ,学校划归教育厅管理。2001 年 6 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重点 中专,学校榜上有名,全省中专仅 16 所,龙岩地区仅我校一所获此殊荣。2001 年秋还 举办了五年制大专(测量专业)招生 22 人。在此期间,学校提出,努力构建闽粤赣边 的中等骨干示范学校,创建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目标。4 五、龙岩学院筹建与成立(2001 年~2009 年) 龙岩学院筹建与成立( 筹建与成立2001 年 8 月省教育厅下发闽教[2001]发 172 号文,将学校成建制地并入龙岩师专, 以推进龙岩学院的筹建。并入师专的当年,以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和矿山测量三个专业 为主组建了资源工程系,同时成立了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研究所。2004 年 5 月成立了龙 岩学院。为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适应我省煤炭工业 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自 2002 年以来,龙岩学院与福建能源集团(原福煤集团)签 订了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专业委托(订单)培养协议,为福建煤炭技术力量 储备人才。2002 年,采矿、地质、测量、矿山机电四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三年制大 专。2006 年,采矿工程、工程测量两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四年制本科,地质专业 2007 年也招收高中毕业生四年制本科,矿山机电仍为三年制大专,每年每个专业招生 30 至 35 人。2007 年 6 月,资源工程系改称资源工程学院。2003 年 9 月―2009 年 9 月福煤定向生人数汇总表年级 03 级 (人数) 专业 采矿 地质 测绘 31(专科) 30 专科) 29 专科) ( ( 29 专科) ( 25 专科) ( 36 专科) ( 36 本科) ( 33 专科) 31 本科) 35 本科) 28 本科) ( ( ( ( 20 本科) ( 36 本科) 34 本科) 33 本科) ( ( ( 04 级 (人数) 05 级 (人数) 06 级 (人数) 07 级 (人数) 08 级 (人数) 09 级 (人数)合计:定向生总人数 466 人,采矿专业 265 人、地质专业 156 人、测绘专业 45 人。资源工程学院共有 09 级招收新生 177 人,分四个专业,其中受龙岩、 三明、泉州三个设区市煤炭管理部门委托培养的学生有 34 人,具体分布如 下: 龙岩 采矿专业 地质专业 合计 8 10 18 三明 5 5 105泉州 2 4 6合计 15 19 第二节 煤炭专业成人教育1979 年 3 月成立了福建煤炭干部训练班,林鸿振、王海俊先后为负责 人。培训班培训矿山基层干部上千人。培训班的成立和干训工作的开展是学 校“多规格”办学的开端。1986 年 3 月,经省政府批准,创办中专函授部, 开办政工、企管两个专业,学制三年,福建煤炭工业总公司首先对中央规定 的 90 年前需达到中专水平的全公司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函授。1995 年 6 月福建煤炭学校与山东矿业学院联合举办大专函授首批招收 管理工程、矿山机电专业学生 80 余人。第三节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1996 年 10 月福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成立,2005 年 12 月,国家安 监总局又批准设立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龙岩学院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靠挂资源工程学院。煤矿科技活动和 第四节 煤矿科技活动和成果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1、 《福建省龙永煤田区域构造特征、龙岩组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找煤预 测》1985 年省政府科技二等奖。 2、 《福建省闽西南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一书,1990 年 3 月由地 质出版社出版。 3、1992 年《福建省龙永煤田综合研究成果及煤炭资源评价》编制完成。新罗区煤管局2008 年 5 月,新罗区邀请中国煤炭科学总院西安分院的专家来到本区 传授先进物探测水技术, 同时引进西安的先进科研技术产品----YDZ(A)直 流井下突水探测仪及其测水对该区的黄坑煤矿、 美山煤矿和南城新陂煤矿 等几对水害严重监控矿井的井下积水和含水层情况进行探测,通过测试, 想煤矿企业提交探测报告, 督促其加强对可疑的水文地质观察, 并采取 “先 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煤矿6 安全生产。龙岩学院[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龙岩学院[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福建煤炭工业学校 1992 年 2 月,由赵景镛任主编,可自清和我校安志明老师任主审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用书《不稳定煤层开采方法》由中国矿大 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七章。安志明写绪论,我校庄文平老师写第五章“中 深孔、长孔爆破采煤方法” 。1992 年 8 月许锡源、吴传始编写的《个人计算 机及其操作技术》《实用电子计算机程序集》获全国煤炭科普图书三等奖。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注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有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为福建省重点学 科,测绘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该院还设有“南方不稳定煤层开采科学研究 所”、“空间信息研究所”和“家具开发研究所”,为地方经济建设,特别 是煤炭资源安全开发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年来共发表论文 70 多篇,专著 3 部,已结题的科研课题 15 项,在研课 题 24 项,其中二项为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海西重点建设课题--郭玉 森《福建煤矿灾害防治与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7 第八章 党群组织及学术团体1958 年 1 月,成立中共永定县东中煤矿支部委员会,这个中共党支部 是解放后福建省龙岩所有煤矿中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各煤炭企事业单位的 党组织随着煤炭工业生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壮大,党员数量由开 始建立党组织时的 10 多人发展到近千人。煤炭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受省主 管厅(局)党组织和当地市、县地方党委的双重领导,并且在历史发展的 各个阶段,都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 和宣传工作,发挥共产党员在煤炭生产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 作用,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 青年团和其他群众团体的领导。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以后,全市煤炭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能够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把握党的政治方向,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坚持”的 党的基本路线。80 年代后期,在煤炭企事业单位内部实行党政分开,各单 位始终保持党对企业的核心领导地位,各基层党组织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 用。特别是 1989 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场疲软、煤炭积压严重、企业生产经 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党组织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中广 泛地开展党的“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结合煤炭 工业实际,深入进行“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和“企业有困难, 我们来分忧”等针对性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教育;同时普遍开展学习石? 节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精神的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为本企业排忧解难 的积极性创造性,迅速扭转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滑坡的被动局面。 龙岩地区煤炭系统的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自建立以来,始终处在所在单 位党组织的领导下。70 年代及其以前,企业工会主要配合党政部门组织开 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增产节约合文体活动等;80 年代开始, 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民主管理,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8 改善职工福利生活。煤矿的共青团组织在 50 年代至 70 年代,组织机构健 全,影响力大,在煤炭生产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青年突击队作用; 80 年代以来,由于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团组织的活动大大减少,其影响 力和作用有所下降。 80 年代初,龙岩地区煤炭系统还分别成立福建省煤炭学会矿务局分会 和龙岩地区分会。这些群众性学术团体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煤炭生产建 设和经济活动的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经常组织专业 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论证和决 策依据,为推动龙岩市煤炭工业经济技术向前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 龙岩地区乡镇煤矿没有建立党群组织。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一、组织机构 (一)中共福建煤电公司(龙岩矿务局)委员会 中共福建煤电公司(龙岩矿务局) 福建煤电公司 矿务局 单位 中 国 共 龙岩矿务局 产党 永定矿务局 苏邦煤矿 煤电公司 煤电公司 最早成立时间 主要负责人
年 4 月 3 2010 马佃友 季刚芹许国民 周保同组织机构 党委 党委 党总支 临时党委 党委陈胜利 熊寿群1958 年 5 月成立龙岩矿务局党委,直到“文化大革命”发生。1971 年 4 月,召开龙岩矿务局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恢复设立煤矿党委。1977 年 12 月改称为龙岩矿务局党委,并与 1978 年 10 月、1984 年 10 月和 1988 年 3 月分别召开矿务局第二三四届党代会。19 年全局9个党总支, 个党支 部,名党员。永定矿务局党组织机构沿革 兵团时期: (1969 年 12 月――1974 年 12 月) 兵团时期: 一九六九年 12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根据我省工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和地质资源情况决定在福建省永定县瓦窑坪、富岭等地区开发、建设一 个新矿区,于一九七 0 年一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福建生产建 设兵团第二团,开发永定煤矿,这时期以军队干部为主成立了兵团二团党 委,下设一营、二营、三营党委共 15 个连队、二个直属单位和团机关,分 别设立党支部,至 74 年底全团共有 5 个党委、26 个党支部,600 个党员。 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皆为现役军官担任。 1、 1978 年 1 月――1980 年 8 月阶段: 永定矿务局党委下设 4 个矿党委、 6 个党总支。 局党委书记:孙树藻 2、1980 年 9 月――1984 年 12 月阶段:永定矿务局党委下设 7 个矿党 委、4 个党总支、63 个党支部、党员 838 人。 局党委书记:王克安 3、1984 年 11 月――1988 年 2 月阶段: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召开中共福 建省永定矿务局首届党代会,选出第一届党委委员 7 人,成立新的一届局 党委下属设七个矿党委、2 个党总支、47 个党支部、党员 740 人,由廖明 生付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后任党委书记。 (二)中共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中共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 1979 年 2 月设立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党支部。4.10 永定10 县煤炭工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张超宏,党员名,其中总支委员 名。6.11 党支部书记卢祺禧。8.3 煤炭公司党委 书记张荣生。 ,永定县洽溪煤矿 永定县洽溪煤矿党支部书记卢作权。 永定县洽溪煤矿 9.6,东中煤矿 东中煤矿党支部书记吴士奎(兼)。 东中煤矿 (三)中共民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支部委员会 中共民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支部委员会 民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07 年 8 月 16 日成立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党支 部书记谢永生,党员 名,其中总支委员 名。田地质队支部委员会 (四)中共 121 煤田地质队支部委员会
成立中共 121 煤田地质队支部委员会, 获山东 , 淄博市委批准,党支部书记田来春。淄博矿务局钻探大队总支委员会 , 1956.4 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获中共淄博市委批准[文号 总号 57 056) ( ]书记张川。
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成立 121 队党委会。 召开福建省 121 煤田 煤田地质勘探队第十三次党员代表 大会,党委会书记B小叶。 (五)中共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中共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龙岩地区 1980 年 4 月,成立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与市煤炭车队 合建) 。1986 年 1 月,给称为泉州市煤炭工业公司党支部。1987 年 10 月, 分别成立煤炭工业公司党支部和市煤炭车队党支部。1991 年有党员 10 人。 (六)中共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1978 年成立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书记王春华() 。当时有 党员 人。至 2010 年底有党员 人。(七)中共新罗区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1970 年 05 月成立 龙岩县煤铁管理站党支部[文号(70)龙革字第 4511 号 ] ,书记刘文才。 1978 年 10 月 成立龙岩县煤炭工业公司党支部[文号 (78) 龙委组 字第 32 号], 书记陈文辉。 1994、11 成立龙岩天宇工业(集团)公司党支部[文号(94)龙委组 字第 69 号],书记 林坤成1994、11 成立中共龙岩市新罗区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党支部[文号 龙委【1997】组 27 号 ], 书记陈元清。 2005.08---2009.12 成立 中共龙岩市新罗区煤炭行业管理局党支部文 号 龙新委 【2005】组 19 号 ,书记谢镜泉。当时有党员人。至 2010 年底有党员人。(八)中共武平市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中共武平市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平市煤炭工业公司支 中共武平县社队煤矿管理站支部 1978 年 7 月 25 日,武委直字第(78) 22 号,李良昌任支部书记 中国共产党武平县煤炭工业管理组支部委员会,武委直字第(1980) 009 号,温荣任支部书记 中国共产党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武委直字第(1998)20 号,邓怡华任支部书记 (九)中共漳平市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中共漳平市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漳平市 1994 年 8 月,成立漳平市煤炭公司党支部,书记曾维烛。当时有党员 8 人。至 1991 年底有党员 18 人。2006.7 文号 [2006]05 号,漳平市煤炭公司党支部,书记严金水。 2007.11 文号 [2007]09 号 ,漳平市煤炭公司党支部,书记许巫山。 (十)中共龙岩市北山煤矿总支部委员会
文号龙经党[ 号,中共龙岩市北山煤矿支部委12 员会书记 廖存金
文号龙经党[2004]13 号, 中共龙岩市北山煤矿支部委员 会书记 周文广 (十一)中共漳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支部委员会 中共漳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支部委员会 漳平煤业 .7 .4 .10 .1 .12 中共漳龙矿务局 委员会书记 中共漳平矿务局 委员会书记 中共漳龙矿务局委员会书记 彰平煤矿革命委员会书记 中共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 四团委员会 书记 1975.1― 75.9 中共彰平煤矿临时领导小组书记 .1 中共彰平煤矿核心小组书记 977.12― 77.12 中共彰平煤矿委员会书记 2001.1― 07.3 中共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漳 平分公司委员会书记 中共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漳 平分公司委员会书记 下设 个党支部。至 2010 年全矿有 个党支部,党员 王浩 王浩 郭全忠 刘崇宾 巩满仓 林儒 孙树藻 王振胜 陈开茂 方仁株 名。(十二 )中共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车队支部委员会1977 年根据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岩地革(1977)综 100 号文“关于成 立小煤窑管理处代管负责。陈荣同志丰泽筹建工作。当年 9 月份正式成立 龙岩地区煤炭运输车队。隶属龙岩地区燃化局、实行独立核算。地址设在 龙岩县曹溪公社浮蔡六队山坡地上。征用土地 93.5 亩。 1978 年江初渊任队长。程惠民,吴天献任副队长; 1979 年王庆忠代理队长。孙玉堂副队长; 1980 年郭锦祥任党支部副书记兼队长,吴天献,孙玉堂任副队长; 1981 年罗绍华任车队支部书记。 从 1977 年筹建至 1985 年,共投资 184.7 万元。拥有车辆 29 辆。总货 运吨位 172.5 吨。总行程 218 万里。每年运煤 5-6 万吨。建队以来共运煤 31.1 万吨。 1985 年末全队职工 103 人。(十三)中共龙岩燃料站支部委员会13 1961 年 9 月成立“龙岩煤炭收购站”隶属物资系统。1962 年 6 月归省 燃料局改为“煤炭经理部龙岩发运站”站长顾永祥、党支部书记刘瑛。1966 年 8 月下访有龙岩红炭山煤矿管理。1970 年 5 月为福建省福州军分区建设 兵团三团的一个连队建制。连长刘瑛、指导员叶友洪、周立通。 1972 年煤炭划归地方。成立煤炭采购供应站。张国华任领导小组、兼 党支部书记。归龙岩地区商业局领导。 1976 年 1 月后经理廖源芳、党支部书记张士晨。1979 年煤炭原由商业 局领导改属龙岩地区物资局领导成立龙岩燃料站。陈瑞槐任主管副经理。 孙亦瑾任党支部书记。 1979 年 4 月成立福建省燃料公司龙岩分公司和龙岩采购供应站。两块 牌子,一套人马,作为福建省燃料公司的一个分支。担负龙岩地区小媒收 购、发运(中转)及工业用烟煤、焦炭的采购供应任务。业务、财务受省 燃料公司指导、监督。基建项目由省燃料公司下达拨款。 1983 年龙岩采购供应站由地区物资局划归地区经委、隶属龙岩地区煤 炭工业公司。经理陈瑞槐、党支部书记孙亦瑾、廖述榕、祁文表。 (十四)中共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其前身为福建煤炭工业学校)支部委员会1959 年秋,学校易名为福建燃料工业学校,隶属省燃料工业局。韩克 伦任书记兼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1974 年 4 月根据福建省革命委员 会闽革[1974] 47 号《关于创办福建煤炭学校等十四所中专、中技学校的 批复》 ,福建煤炭学校得以复办。苏挺同志为学校党支部书记。1977 年初, 经中共龙岩地委批准,学校成立党总支,高阿花为党总支副书记。同年四 月,中共龙岩地委任命王福珍为党总支书记,吴增美任副书记。1980 年 4 月经中共龙岩地委批准,陈恒邦任学校党总支书记。1983 年 10 月,经中共 龙岩地委组织部批复,省煤炭工业总公司党组任命赖东章、郭本典、王海 俊为校党委委员,赖东章任党委书记。1992 年 1 月任命来永宝为党委副书14 记。1993 年 3 月任命杨永恒为党委书记。1998 年 3 月来永宝被省煤炭工业 总公司党组任命为党委书记。 二、主要活动 煤矿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主要有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的管理 使用。 在组织建设方面,1978 年以前,各煤矿的党组织普遍建立健全党员管 理制度,以严格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严肃的党风党纪约束规范 党员。发展新党员入党时,以家庭出身和个人的政治表现作为优先条件, 发展新党员入党时,以家庭出身和个人的政治表现作为优先条件,入党的 对象大多数是煤矿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工人和干部,1987 年以来,各单位的 党组织主要抓三项工作:一是在发展党员中,做好入党前的考察、教育和 帮助。既注重政治思想表现,也注意调整党员结构,尤其注意解决知识分 子入党问题。二是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小组组长及支部委员都 经民主选举产生,较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以“三会 一课” (党员大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为主,进行多种形式的教 育活动。在民主评议党员,推行党员目标管理和党员培训等活动中做大量 工作。 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主要 围绕正确对待三年困难时期和开展整治形势教育,做好煤矿下放人员的思 想政治工作。60 年代中期以后,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政治运动为主,同时 大学解放军、大兴革命化,学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等;1965 年开展以“四 清” (轻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后,组织党员和广大职工清查同“四人帮”有 牵连的人和事,肃清“文化大革命”流毒和影响。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了 严肃党风党纪并严格检查监督,1982 年矿务局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15 会,组织党员学习“十二大”新党章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等。 1984 年至 1985 年, 全市煤炭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整党工作。 1985 年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煤炭企事业单位的当组织, 充分发挥党内外监督职能作用。同时,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深入进行“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育,理想与纪律教育,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政治 教育。1989 年至 1990 年连续两年结合“创先评先”(创先进党支部、评优 秀共产党员)活动,深入进行党员标准的再教育,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反腐防 变和做合格党员的自觉性. 三、干部管理 矿务局党委于 1972 年设立组织科,负责科级以下干部的日常考核、考 察、培养、推荐和建档等工作.1979 年划归省直属以前,矿务局(矿)党委和 “文化 行政的正副职领导有中共龙岩地委组织部任免,中层(科级)领导干部 大改革”期间有龙岩地区组织组任命;股级干部由矿务局党委直接任免。 划归省属后至 1984 年以前,矿务局正处级以上干部有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任免;副处级干部有省经济委员会任免;正副科级干部有省煤炭局统一管 理。 1984 年实行干部制度改革,省煤炭局党组扩大下属单位管理使用干部的 自主权,矿务局各级干部的考察任免办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1)矿务局党委 书记、副书记由省煤炭局组织考核,提出任免意见,征得龙岩市委组织部 同意后,由本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换届改选并上报选举结果, 再由中共龙岩市委任免; (2)矿务局正副处级(行政)干部,由省煤炭局 组织考核,经省煤炭局党组集体研究后,由省煤炭局任免,报省委组织部 备案; (3)矿务局中层(科级)干部的任职,一般由局党委、行政领导提 名或民主推荐,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核,提交党委会集体研究后,党内 干部由党委任命,行政干部由局长任聘; (4)矿务局工会主席,由党委推 荐人选,省煤炭局组织考核,征求省、市总工会意见,由省煤炭局党组任 免,按副处级干部管理; (5)矿务局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副书记、共青团委16 员会正副书记由矿务局分别报请市委组织部、市纪检会、团市委审批任命; (6)科级以下干部从一般干部中选任,也可以从优秀工人或其他非国家干 部中选聘。 县营煤矿的党政领导干部一般由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考 察、考核、任免和建档等管理工作。80 年代以前,县营煤矿的党政正副职 一般由县工业主管部门组织考核,由县委组织部或县政府任免。80 年代开 始,矿党(总)支部书记、副书记每届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报县经委党 委任命;矿长一般经党(总)支部推荐,由县经委组织考核后任命;有的 是经组织部门和经委考核后,由县长任命;副矿长有的由矿长提名推荐, 由县经委考核后任命,有的直接由县经委考核后任命;县煤矿的工会主席 和团支部书记,分别由职工代表大会和团员大会选举产生,分别报请县总 工会和团县委审批任命。煤矿工会主席按副矿长干部管理。 市煤炭工业公司的行政正副职, 1984 年以前由市委组织部考核后任命; 1984 年以来,经市经委组织考核后,由市经委党组任免。党支部书记历年 来均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后,报请市经委党委审批任命。 县煤炭工业公司的行政正职,经县委组织部考核后任命;副职由县经 委组织考核后任命。党支部书记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后,报请县经委 党委审批任命。 龙岩市煤炭系统专业技术干部按企业或单位的归属分别由省、市、县 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历年来,煤炭专业技术干部的职称晋升工作基本按照 全国的统一部署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中级职称,矿务局由省煤炭局中级 职称评委会审评;市、县煤炭工业公司和县营煤矿由龙岩市重工业系统中 级职称评委会评审;专业技术人员的初级职称分别由矿务局、当地县初级 职称评委会审评。至 2010 年,全市煤炭企事业单位共有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人。 人,17 第二节 工 会一、组织机构及职工代表大会 (一)龙岩矿务局工会 工会 龙岩矿务局 永定矿务局 苏邦煤矿 煤电公司 煤电公司 、11 3 2010 蒋咸太 郭万春 刘惠民 熊寿群 连福仑 工会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1956 年 5 月,成立龙岩煤矿工会。1959 年 6 月,改称为永春天湖山煤 矿工会。1962 年 1 月 19 日至 23 日召开首次职工代表大会,1963 年 3 月、 1964 年 2 月、1965 年 2 月和 1966 年 2 月,先后召开煤矿第二至第五届职 工代表大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组织机构瘫痪,职代会也停止活动。 1973 年, 恢复成立煤矿工会, 并于 1974 年 2 月在下属矿井成立工会委员会。 1977 年 12 月,改称为天湖山矿务局工会。矿务局工会于 1978 年 12 月 22 日至 23 日,召开首届(改称矿务局后算起)职工代表大会。至 1990 年, 矿务局职代会共召开五届,有下属工会 11 个,工会小组 176 个,女职工委 员会 8 个,专职工会干部 14 人,工会会员 2519 人。 永定矿务局工会委员会始建于 1973 年,由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团 永定矿务局工会委员会 首届工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时的名称叫“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团 工会委员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工会委员会至今已召开了六届工会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六届工会委员会。至此,局工会委员会下辖 13 个基层18 二级单位工会委员会,33 个股队基层分会,262 个工会小组,拥有工会会 员 4300 多名,全局专兼职工会干部近 50 名。 (二)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成立时间 2007 年 8 月 16 日 工会主席杨荣生(三)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工会 1979 年 12 月,成立永春县煤矿工会。1982 年 10 月 1 日召开县煤矿首届职工 代表大会;1986 年 11 月,召开第二届职代会;1990 年 8 月召开第三届指代会。至 1991 年,煤矿工会有 9 个工会小组,转职工会干部 1 人,工会会员 127 人。 (四)龙岩燃料站工会 1958 年 12 月,成立龙岩 龙岩燃料站工会。工会委员会有委员 5―7 人组成, 龙岩 从
年每届任期均为两年。工会主席由燃料站副经理和副书记兼 任。1988 年开始,工会设专职副主席。同年 5 月,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从此,职代会参与泉州燃料站的民主管理以及企业经营方面的重大决策。 1991 年有工会会员 96 人。 (五)龙岩市北山煤矿工会
成立 龙岩市北山煤矿工会委员会(文号岩工组[ 号),书记黄孔 (六)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工会 1990 年 4 月,成立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工会,有工会委员会委员 3 人 工会主席由公司一名副经理兼任。1991 年有工会会员 45 人。 (七)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工会 19 员 年 月,成立龙岩市煤炭公司工会,工会委员会委员 人,有工会会人。(八 )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会19 1953 年 10 月,成立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会,负责人钤谏 工会委员会委员 人,有工会会员 人。1957 年 7 月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 2007 年 2 月召开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第十七届工会代表大会, 负责人连小叶。 (九 )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工会 1960 年 7 月,成立漳平矿务局工会委员会, 主席刘让 。 1969 年 12 月, 漳平煤矿工会委员会,主席孙灿奎。 2001 年 1 月,成立 中共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漳平分公司委员会, 主席郑 玉玲(兼)。 (九 )漳平市煤炭公司工会 1990 年 3 月,成立漳平市煤炭公司工会,主席俞治平, 2006 年 7 月, 漳平市煤炭公司工会, 主席唐菲芳 (文号漳工[2006]39 号) , 2008 年 11 月,漳平市煤炭公司工会,主席何献(文号漳工[2006]39 号]。 (十)新罗区煤管局工会 1971 年 1 月,成立龙岩县煤铁管理站工会,主席刘文才[文号(71)岩煤管 工字第 01 号]。 1995 年 12 月, 成立龙岩天宇工业 (集团) 公司工会, 主席郑冰华 (文号 龙 工总【1995】12 号 ) 。 1998―今, 主席叶敬霞[ 文号(1998)区工总组第 019 号 ]。 (十一)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工会 (十二)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工会20 二、主要活动 龙岩市煤炭系统工会在不同时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有所不 同。主要活动: 一是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1975 年,国营煤矿参与开展全 国煤炭系统“学大庆、赶开滦”的劳动竞赛。1977 年开始,煤矿开展以“上 纲要、创水平、攀高峰、建设特别能战斗队伍”为内容。1980 年开始,开 展“攀高峰、创水平、跨纲要”的立功创模活动。同时,各煤矿针对生产、 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发动职工开展攻关赛、对手赛和技术表演。 1981 年至 1985 年,全市国营煤矿还参加全国性煤矿矿际竞赛活动。1985 年以后,煤矿工会参与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主要内 容的劳动竞赛和提合理化建设活动。 二是开展群众安全监督检查活动。1983 年,矿务局工会及其下属矿井 工会主要抓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和安全网员建设。1984 年,县营煤矿 工会协助矿行政相继建立专职和兼职群众安全员王络。煤矿的安全生产从 此开始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1986 年开始,矿务局还将局 矿两级的工会主席作为群众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并规定工会主席在群 众安全工作上应负的责任和每月应下井的天数。1988 年以后,工会还配合 安监部门开展煤矿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工作协管会。 三是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60 年代,矿务局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讨论职工奖励、分配、劳动竞赛倡议和通过行政报告。1978 年以后,龙岩 市国营煤矿普遍建立职代制度,单位党组织也加强对职代会的领导,支持 工会开展工作,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的任务和职责得到明确。1983 年企业民主管理活动主要以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重点,各单位工会都 制定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实施细则》等组织制度。同时加强 、 职代会闭会后的工作,对住房、招工、分配、调资和工种安排等组织职工 开展专题活动,进行监督检查。1984 年开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转向抓职21 代会职权落实,规定凡企业重大问题和决策都必须经职代会谈论审议通过。 于此同时,煤矿民主评议干部开始形成制度。 四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80 年代以来,各煤矿工会配合党政领导, 不仅解决矿山文体娱乐设施缺乏、文体生活单调枯燥等问题,还从关心职 工生活入手,解决职工家属的农转非住房、职工子女就学、就业和煤矿生 活用水难等问题。1985 年至 1990 年矿务局共安排职工子女就业 710 人。此 外,各煤矿对经济又困难的职工评发临时困难补助;逢年过节对工亡家属 及离退休的干部和工人组织慰问,为职工的家庭和婚恋排忧解难。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组织机构 (一)共青团龙岩矿务局委员会 共青团龙岩矿务局委员会 龙岩 中 国 共 龙岩矿务局 产 主 义 永定矿务局 青年团 苏邦煤矿 煤电公司 煤电公司
童建荣 方良华 邓辉昌 吴志明 团委 团委 团委 团委永定矿务局----青年是煤炭生产的主力军,我局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在 建矿初期就成立了共青团组织。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在团政治处的领导下 开展活动,各连建立团支部,定期召开团代会。到 1973 年,下属共有 31 个团支部, 团员 829 名, 配备专兼职团干 56 名。 随着企业发展, 年之后, 75 由局党委和龙岩团地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下属各矿成立二级团委, 直属单位成立团支部或团总支,1979 年共有二级团委和支部 12 个,团员人22 数达 1065 人。 1983 年以后, 由于农民轮换工的使用, 青年职工队伍的成份、 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团员数量下降,到 1990 年团员人数为 535 人,1993 年团员总数为 593 人。 至 1997 年,全局共有团员 531 人,局团委设专职团干 2 人,二级团委 (总支、支部)12 个,基层团支部 38 个,专职团干 5 名,兼职团干 45 名。 (二)共青团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1956 年建立共青团安溪县煤矿支部。1959 年改设为杏春煤矿团总支。 1963 年 6 月因煤矿下马停办其团组织停办活动。1966 年 10 月设立安溪县 剑斗煤矿临时团支部。1971 年 12 月改建为团总支部委员会,下设 5 个团支 部。1983 年以后,因大部分团员超龄退团,共青团组织自然消失。1988 年 7 月,重新建立共青团安溪煤矿支部,至 1991 年底,有团员 31 人。 (三)共青团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2007 年 8 月 16 日成立 书记林浩(四)共青团龙岩市北山煤矿支部委员会 共青团 支部委员会 年,成立共青团北山煤矿支部委员会。 (五)共青团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支部委员会 1953 年 10 月,成立共青团淄博矿务局钻探大队总支委员会,王克恒,
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下设 3 个团支部,至 1991 年有 团员 26。
获共青团淄博市委批准 文号 主要负责人 总号(57)0025 号 组字 002 号 王克恒 召开共青团福建省 121 煤田地质勘探队支部委员会第三次团 员代表大会。23 (六)共青团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委员会 共青团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委员会 福煤 1964 年 4 月,成立共青团漳平煤矿委员会, 书记 陈荣昌 74.12 (兼) 一师四团委员会书记 00.12 共青团漳平煤矿委员会书记 李栓录 共青团福建生产建设兵团 李栓录07.3 会共青团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漳平分公司委员(七)共青团 )共青团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委员会 (八)共青团新罗区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共青团 委员会 (九)共青团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共青团 委员会 (十)共青团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共青团 委员会 (十一)共青团漳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十一)共青团 委员会 (十二)共青团福建资源工业学校委员会 十二)共青团 委员会二、主要活动 “文化大革命”以前,煤矿团组织在所在单位党组织的直接关心和领 导下,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政 治运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学习毛泽东著者和学习雷锋活动以及煤 炭生产建设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热潮。 “文化大革命”初期,共青团 组织的活动停止。 1971 年以后,龙岩市煤矿共青团组织活动逐步正常。从 1971 年至 8024 年代初,是煤炭共青团组织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青 年先进组织,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中心工作。1975 年至 1978 年在广大团 员青年中开展建设大庆式企业宣传教育;揭批“四人帮”罪行;组织开展 技术比武和生产突击等。1979 年至 1983 年,共青团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 开展学习对越自卫反击英雄事迹活动、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抵制精神 污染教育;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爱矿、爱岗、 成才、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等。1983 年以后,面临逐步改革 开放的新形势,煤矿的共青团组织广泛开展“为改革开放献青春”的教育 活动,同时协助和配合企业当政工部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民主与法制、 职业道德等位主要内容的教育,结合煤炭生产经营,组织岗位练兵,修旧 利废,义务劳动等。此外,还开展寓教于乐的各种文体活动,举办党团、 安全、法律、计生等知识竞赛和“团员身边无事故”活动。这一时期,由 于煤矿企业开始使用农民轮换工,青年工人队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因而 团员数量逐年下降,团的队伍逐渐缩小,团组织的活动大为减少,尤其是 县营煤矿的团组织更加明显。第四节一、煤炭学会 (一)龙岩市煤炭学会学术团体1978 年成立龙岩市煤炭学会,会长:郭成兴、廖明生、魏惠 槟。学会现有分支机构 1 个(龙岩市煤炭学会环闽公司分会于 2008 年 6 月经市科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 ,会员 253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20 人,工程师 103 人。现任会长:廖存金。 2010 年 6 月 11 日下午,市煤学在新罗区小池镇云顶茶园召开全 市煤炭学会 2010 年工作会暨学术交流会。市科协领导陈平平、市煤学25 廖存金理事长、廖英健秘书长,各县(市、区)煤炭学会负责人及代 表出席会议,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 1、会议回顾总结 2009 年学会主要工作,认真部署 2010 年学会工 作计划: (1) 、加强决策咨询,重视建言献策;(2)、继续加强学术 交流,提高学术活动质量;(3)、着力搞好科技咨询服务,更好服务 企业;(4)、利用人才优势,搞好教育培训; (5) 、坚持民主办会, 拓展会员发展;(6)、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保证学会工作健康发展。 2、龙岩学院郭玉森教授和王世谭副教授分别作了《多风机矿井的 风量匹配问题研究》《北山煤矿深井复杂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 、 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他们介绍了我省我市煤矿安全状况,紧密联 系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理煤矿 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和办法,使与会代表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 3、会议还进行了论文交流,7 名论文作者在大会上进行发言。本 次学术交流会共征集到学术论文 18 篇1979 年 4 月,在福州成立福建省煤炭学会。根据《福建省煤炭学会试 行章程》规定,拟在省属矿务局和产煤地区成立省煤炭学会分会。随后, 龙岩地区煤炭管理局、煤炭工业公司和永春、安溪县煤炭工业公司以及永 春、安溪、德化县煤矿等单位,经商定申请参加省煤炭学会并下设龙岩地 区分会, 并指标晋江地区煤炭工业公司经理张玉田等人负责筹建工作。 1982 年 2 月 13 日,在泉州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福建省煤炭学会晋江 地区分会(同年 4 月 6 日,省煤炭学会行文同意成立晋江地区分会及其理 事会组成人员) 。1986 年 1 月,晋江地区分会改称为泉州市分会。1991 年 7 月 9 日,学会根据泉州市民政局规定,依法进行社团申请登记,遂改称为 泉州市煤炭学会。经市民政局审查核准予以登记,从此,泉州市煤炭学会 不再为生煤炭学会的一个分设机构(仍作为省煤炭学会的团体会员) ,而是26 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 泉州市煤炭学会自成立以来,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分别于 1982 年 2 月、1986 年 1 月和 1991 年 11 月三次召开全市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一二三届学会理事会。二是紧紧围绕煤炭生产建设开展多样形式的学术 交流活动,分别于 1984 年 1 月、1986 年 1 月、1987 年 7 月、1990 年 11 月 和 1991 年 11 月五次召开全市煤炭学术交流会,共发表论文 83 篇,在省内 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 35 篇。三是开展为本市煤炭生产建设服务的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 1983 年为了解决安溪县煤矿后井井下高温问题, 学会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到现场考察,在基本搞清井下高温原因的基础 上,学会受县煤矿委托进行降温工程设计并上报后,中国地方煤矿公司同 意作为安全措施工程立项,并拨款 20 万元;降温工程 1985 年完工后井下 气温下降 2~3℃,工人的劳动条件有所改善。1984 年学会组织人员为曲斗 乡煤矿磨刀坑矿井挖潜提供方案,使矿井延长寿命 8 年,多产煤 5 吨以上。 以上两个项目均获得省科协 1986 年“为中小企业服务活动”二等奖(全市 四个二等奖) 。1985 年以后,应各县煤炭工业公司、县营煤矿以及省煤矿主 管部门的委托,市煤炭学会组织科技力量,依次完成《安溪县大畲矿井初 步设计》《德化县山茶矿井初步设计》《永春县乡镇煤矿储量报告》《永 、 、 、 春县煤矿南湖一号矿井通风系统改造设计》以及《天湖山矿区无线电通讯 网络设计》等项目,其中大畲矿井和山茶矿井分别列入中央和省的基建、 技改项目,共获拨款 780 万元,分别于 1990 年 10 月和 12 月投产;1988 年 提交的 《永春县乡镇煤矿储量报告》 为永春重点产煤县规划提供资源依据。 , 这些活动及其成果均获得省、市科协和省煤炭学会的奖励。科技人员通过 学会组织的这些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泉州市煤炭工业的生 产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市煤炭学会多年被泉州市科协和省煤炭学会评为 “先进学会” ,1988 年被省科协评为“双千活动先进单位”等。四是关心会 员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27 龙岩市煤炭学会试龙岩市(不含矿务局)煤炭工程技术人员的群众性学术 团体,是福建省煤炭学会的团体会员,其业务主管部门为龙岩市科学技术 协会。学会下设 6 个学组,至 1991 年有会员 61 人,其中省级会员 43 人, 市级会员 18 人,具有高级职称会员 4 人,中级职称会员 23 人。(二)福建省煤炭学会龙岩矿务局分会(资料缺) (三)龙岩市新罗区煤炭学会1982.04 文号 无 主要负责人 无 无 施传湘 组织机构 龙岩县煤炭学会 郑振欣 组织机构 陈泽亮 组织机构 龙岩市1997.08 文号 2004.04 新罗区煤炭学会 2009.01 新罗区煤炭学会 文号 文号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无主要负责人马振基组织机构龙岩市二、龙岩市煤炭工业协会2005 年 1 月 31 日,市民政局以龙民[2005]14 号批准同意成立龙岩市 煤炭工业协会,廖存金任会长,有 265 个单位会员参加煤炭协会。2 月 24 日,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龙岩市煤炭工业协会,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经贸委、 市民政局及市煤炭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与支持帮助下, 协会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 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联系政府、服务企业、指导行业”的工作方针, 紧紧围绕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协 会的优势,在积极参与行业管理、为煤炭企业服务、维护行业利益、技术28 培训、推动科教兴煤战略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围绕煤矿安全,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 2、依托市煤炭管理局,积极参与行业管理,全面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 整提升。 、积极参与煤矿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1) (2) 积极参与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 (3) 、配合煤炭管理部门抓好煤矿安全 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 、积极参与全市煤矿水患治理工作。 (4) 3、 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不断提高我市煤矿办矿水平, 增强协会凝聚力。 4、积极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反映行业诉求。 5、继续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6、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进一步提高协会工作效率和增强协会的规范性。三、连城县煤管局煤炭协会 成立连城县煤炭工业协会(连民[2007]28 号),煤炭工业协 会书记江斯平四、武平县煤炭工业协会2008 年 5 月成立武平县煤炭工业协会(武民[2008]56 号) 会长何积 , 义五、漳平煤矿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1984 年 2 月)漳平煤矿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成立于 1984 年 2 月 至 2000 年 12 月 2001 年 1 月 至 2007 年 3 月 2007 年 3 月至今 龙岩红炭山矿业有限公司漳平分 公司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 福煤(漳平)煤业有限公司 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29陈恒邦、陈学奎 黄业和、叶远达 陈开茂方仁株 漳平煤矿红炭山学会成立于 1983 年 2 月 主要负责人:陈祖贻 、王钟煜 漳平煤矿经济研究会成立于 1984 年 2 月 主要负责人:黄业和、陈祖贻、林金本 说明:2001 年漳平煤矿隶属于龙岩红炭山矿业公司,改称漳平分公司。矿 煤炭徐汇和经济研究会撤销,参加红炭山矿业公司两个学会的活动。一、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龙岩矿务局、永定矿务局、607 厂、苏帮煤矿、 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漳平煤矿) 二、民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121 煤田地质队 四、龙岩市新罗区煤矿企业 1、龙岩县桂坑煤矿 2、龙岩县茶山煤矿 3、龙岩县赖坑煤矿30 4、龙岩县黄坑煤矿 5、龙岩市罗厝山煤矿 五、龙岩市(本级)煤矿企业 龙岩市(本级) 1、龙岩地区田螺形煤矿 2、龙岩市北山煤矿 3、龙岩市培丰煤矿 六、永定县煤矿企业 1、永定县东中煤矿 2、永定县洽溪煤矿 3、永定县丰田煤矿 4、永定县中湖煤矿 七、上杭县煤矿企业 上杭县煤矿(庙前) 八、龙溪地区煤矿企业 龙溪地区陆家地煤矿 九、厦门市煤矿企业 厦门(龙岩)市云坪煤矿(雁石) 十、武平县煤矿企业 1、武平县煤矿 2、武平县宁洋煤矿 十一、 十一、连城县煤矿企业 1、连城县黄坊煤矿 2、连城县西山煤矿 3、连城县北团煤矿 十二、 十二、漳平市煤矿企业 1、漳平市石坂坑煤矿31 2、漳平市吾祠煤矿 1)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 1960 年龙岩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决定重工业局韩永盛同志分工负责抓煤 炭行业综合平衡和技术指导,1974 年县、社队小煤迅速发展。行署决定重 工业局成立煤炭股。对地、县国营煤矿加强行政管理。第一任股长郭正琮、 第二任股长李仲坚;同时成立地区小煤窑管理处。加强对社、队煤矿的技 术指导和生产管理。第一任负责人张福山、第二任负责人郑作善。1975 年 机构调整,煤炭从重工业局分开。成立龙岩地区燃化局。局长孙奇。分管 煤炭的第一任副局长邵长海。第二任副局长李仲坚。 1978 年根据福建省煤炭局、省编委、省纪委的通知。省、地、县成立 煤炭公司。撤销小煤窑管理处(站)加强全行业管理。龙岩地区煤炭行业 公司第一任经理张奎、副经理郑作善、郭成兴、杨秀亭、祁文表四人。 1983 年机构改革。撤销龙岩地区燃化局。把原燃化局负责煤炭行业的 部分同志与原地区煤炭公司合并。成立地区局级专业化煤炭工业公司。主 管全地区煤炭工业。经理郭成兴、副经理李仲坚。核定编制 25 人。下设办 公室、生产技术科、工程师室、安全监察科、政工科。财务科、经营管理 科等七个科室。 1975.8 至 1978.8 地区小煤窑管理处 1978.8 至
至 4.1 至 1985 龙岩地区煤炭公司 龙岩地区煤炭公司 地区煤炭工业公司 地区燃化局 何发 地区燃化局 何发 地区燃化局 郑世忠 地区经委 黄伟龙岩地区煤炭工业公司 1985 年职工 48 人。工程技术人员 18 人。采煤 专业 7 人、矿建专业 1 人、地质专业 6 人、测量专业 3、机电专业 1 人。其 中工程师 7 人(采煤 3 人、矿建 1 人、地质 2 人、测量 1 人) 、助理工程师 1 人(测量) 、技术员 10 人(采煤 4 人、地质 4 人、测量 1 人、机电 1 人) 。 2)福建省燃料公司龙岩采购供应站:32 1961 年 9 月成立“龙岩煤炭收购站”隶属物资系统。1962 年 6 月归省 燃料局改为“煤炭经理部龙岩发运站”站长顾永祥、党支部书记刘瑛。 1966 年 8 月下访有龙岩红炭山煤矿管理。1970 年 5 月为福建省福州军 分区建设兵团三团的一个连队建制。连长刘瑛、指导员叶友洪、周立通。 1972 年煤炭划归地方。成立煤炭采购供应站。张国华任领导小组、兼 党支部书记。归龙岩地区商业局领导。 1976 年 1 月后经理廖源芳、党支部书记张士晨。1979 年煤炭原由商业 局领导改属龙岩地区物资局领导成立龙岩燃料站。陈瑞槐任主管副经理。 孙亦瑾任党支部书记。 1979 年 4 月成立福建省燃料公司龙岩分公司和龙岩采购供应站。两块 牌子,一套人马,作为福建省燃料公司的一个分支。担负龙岩地区小媒收 购、发运(中转)及工业用烟煤、焦炭的采购供应任务。业务、财务受省 燃料公司指导、监督。基建项目由省燃料公司下达拨款。 1983 年龙岩采购供应站由地区物资局划归地区经委、隶属龙岩地区煤 炭工业公司。经理陈瑞槐、党支部书记孙亦瑾、廖述榕、祁文表。 1985 年全名职工 154 人。其中女职工 23 人,干部 21 人,党员 19 人, 团员 21 人。集体所有制职工 24 人。 3)龙岩地区煤炭车队: 1977 年根据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岩地革(1977)综 100 号文“关于成 立小煤窑管理处代管负责。陈荣同志丰泽筹建工作。当年 9 月份正式成立 龙岩地区煤炭运输车队。隶属龙岩地区燃化局、实行独立核算。地址设在 龙岩县曹溪公社浮蔡六队山坡地上。征用土地 93.5 亩。 1978 年江初渊任队长。程惠民,吴天献任副队长; 1979 年王庆忠代理队长。孙玉堂副队长; 1980 年郭锦祥任党支部副书记兼队长,吴天献,孙玉堂任副队长; 1981 年罗绍华任车队支部书记。33 从 1977 年筹建至 1985 年,共投资 184.7 万元。拥有车辆 29 辆。总货 运吨位 172.5 吨。总行程 218 万里。每年运煤 5-6 万吨。建队以来共运煤 31.1 万吨。 1985 年末全队职工 103 人。 二、各县(市)煤炭工业公司: 龙岩地区县(市)级行业主管单位有五个: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其下 属单位龙岩市黄坑煤矿;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下属单位有东中煤矿、洽溪 煤矿;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下属单位连城西山煤矿、连城北团煤矿、连城 庙前煤矿;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漳平县煤炭工业公司。 1)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 1966 年 3 月龙岩县组建小煤窑管理所。专门负责对小煤的生产组织, 管理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工作。1969 年初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小煤 窑管理所。煤炭行业业务移交物资供应站代管。1970 年组建煤炭管理服务 站、进行小煤行业业务管理。 1978 年县煤炭管理服务站核定编制。 改名为龙岩县煤炭工业公司。198 年龙岩县改市。即为龙岩市煤炭工业公司。经理施传湘,核定编制 15 人。 1985 年末职工 47 人。其中技术人员 13 人。采矿专业一人。地质专业 9 人。测量专业 2 人。机电专业一人。助工 5 人、技术员 7 人。 2)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 1966 年 7 月永定县成立“永定小煤管理所”隶属培丰煤矿。地点设在 坎市镇。1971 年经永定县府批准于培丰煤矿脱钩成立“永定小煤管理所” 。 1978 年遵照福建省煤炭局、省编委、省计委通知。永定县府又将小煤 管理所改名为“永定县煤炭工业公司’.1984 年 10 月升格为局(科)级单 位。公司设党总支。下属二个煤矿东中煤矿、洽溪煤矿。公司内下设办公 室、生产技术股、安监股、开发股、财务股、供销股。坎市镇、抚市乡、 高陂乡相应将煤管组更称为煤管所。负责该乡(镇)小煤管理。行政上隶属34 各乡(镇)领导。经济上独立核算业务上受县煤炭工业公司领导。 1985 年某公司职工 39 人。其中技术人员 10 人。采煤专业 4 人、矿建 专业 2 人。地质专业 1 人。测量专业 1 人。机电专业 2 人。工程师 1 人。 助理工程师 1 人。技术员 8 人。 3)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 1971 年连城县成立煤炭调拨供应站。行政负责人王春华。1972 年成立 连城县小煤窑管理站。王春华负责。 1978 年成立连城县煤炭工业公司。书记王春华() ;经理王 春华() 、庄富明() 。 1985 年将煤炭工业公司改为“连城县煤炭管理站”。书记项荣富。副 书记杨念德、经理谢开必() 。副经理崔兴广()。经理、 副经理为工程师。 1985 年职工 16 人,其中全民干部 10 人,全民工人 5 人。全民合同工 1 人。 有技术人员 4 人。 均为采矿煤专业。 有工程师职称 2 人。 技术员 2 人。 有下属煤矿三处:连城西山煤矿。连城北团煤矿。连城庙前煤矿 五个乡镇矿行政上归属各乡(镇)领导。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 润上缴乡(镇) 。业务上属县煤炭工业公司指导管理。 4)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 1977 年武平县成立“社队煤矿管理站”站址设在宁洋村。行政负责人 钟昌林。1979 年改名“煤炭工业管理组” 。1982 年后改称为“煤炭工业公 司” 党支部负责李良昌 () 温荣 。 (1985) 行政负责李良昌 。 (82-83) . 温荣(84)唐俊章(1985) 。 1985 年全公司职工 11 人,工程技术人员 5 人。采煤专业 3 人、地质 2 人。工程师一人,助工 2 人,技术员 2 人。 5)漳平县煤炭工业公司: 1970 年成立煤炭指挥部属漳平县生产指挥部。 1976 年成立小煤管理站。35 站长张清正。1978 年成立漳平县煤炭工业公司。经理张清正。 1985 年末全公司职工 13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7 人。采煤专业 3 人。 地质专业 4 人。助工一人。技术员 6 人。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 中共武平县社队煤矿管理站支部 1978 年 7 月 25 日 武委直字第(78)22 号 李良昌任支部书记 中国共产党武平县煤炭工业管理组支部委员会 武委直字第( 号 温荣任支部书记 中国共产党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支部委员会 武委直字第(1998)20 号 邓怡华 武平县煤炭工业公司委员会 1998 年 2 月 17 日 武工组字(1998)06 号 李思敬任主席 妇工委 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节日文艺活动 何友华 妇工委 武平县煤炭工业协会 2008 年 5 月成立 武民(2008)56 号 何积义36
ly煤炭发展史―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实验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