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丝绸被面面吉尔美好吗

“无我”中窥见的真理实相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大士!
顶礼大恩传承上师!
作为一个皈依不久的佛教徒,我有很多非常好的朋友是来自其他宗教信仰传统的。然而,对宗教与信仰的追求和渴望,有时不仅没有增进我与他们之间的友谊,反而常常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宗派之争。从而为本来美好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从个人的有限体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宗派高下正确的知见之争给人们带来的隔膜。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类已经被技术挤压进一个拥挤的地球村中。熙熙攘攘的多元文化群体,成为了这所村子中的最大特色。著名的国际政治专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认为:“人类的冲突本质上是不同文明文化的冲突。”在拥挤狭窄的地球村时代,宗教最有可能促进人类最终的文化融合,宗教也最容易引发人类最终的厮杀毁灭。由于个人的经历体验,如何和平有效地保持多元文化,尤其是多种宗教信仰之间的和平交流与合作。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
2008年的TED论坛上,有一位捧着人体大脑登上演讲台的人引起了我的关注。她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理解宗教对话的关键之门。对知识界的佛教徒而言,这个18分钟的演讲中蕴涵的深意尤为重要。请大家观看本文前,先耐心地观看这段演讲的整个视频。
一、人体左右脑功能关系与神奇的右脑世界
作为世界顶级脑神经科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的吉尔泰勒博士于1996年,意外地亲身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的脑中风事件。她的左脑血管爆裂,左脑的许多功能逐渐在当天早晨丧失殆尽。就在左脑功能逐渐丧失的同时,成为中风病人的吉尔泰勒博士眼前熟悉的世界忽然开始转换一种景象,由于左脑功能的不断关闭与停止。她用右脑体验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感到自己的存在与整个宇宙完全融为了一体。“少了左脑定向力联络区的正常功能,我对自我身体疆界的认知不再只限于皮肤所能接触到的空气。我自觉仿佛是从魔瓶里放出来的精灵。我的精神能量似乎在流动,有如一头大鲸鱼泅过无声的幸福之海。这感觉比起以肉身存在这个世界上所可能经历的最大快乐,还要美好得多,没有肉体疆界,真是辉煌的祝福之一。……我从左脑的行动意识,转换到右脑的存活意识,就像在海滩散步或是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中。我从自觉渺小疏离,蜕变为自觉广大无垠。我不再用语言来思考,而是只看当下正在进行的新图像。”
然而,这场意外经历却不完全像听上去的那么浪漫。时年仅37岁吉尔泰勒博士几乎濒临死亡,而她自己的哥哥就是个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但是在泰勒母亲的顽强地坚持不懈护理之下,她化了8年时间,才艰难康复过来之后,在2008年TED的演讲论坛上,吉尔泰勒博士,做出了一个题为《你脑中的两个世界》的一个重要演讲。她将这种自我感消失,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描述为“涅槃(Nirvana)”。在演讲中,她手捧一个真实的大脑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一下人体左右脑功能的区别。【图左】
人体的左脑重要功能特征之一,就是分类信息与线性逻辑思考。因此左脑被形象地称为理性脑。哲学家、科学家等逻辑理性思维能力强的人,大多是属于左脑性的人。男性是人类性别中左脑天然较发达的一方。因此男性在进行逻辑推理时,天然要强过女性。
而右脑则更像是感性主义者的标识。美学家,艺术家,体育健将就多是属于右脑型人才。右脑的情感丰富,感知敏锐,善于联想。女性是性别中右脑较发达的一方,因此女性在慈悲心与艺术感受上的能力,要天然强过男性。【图右】
左右脑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阴阳”关系。积极的,能动的,主动的理性思维更加具备“阳”的特征。而被动的,受动的,细腻的感性思维更像是一种“阴”。在理想的状态下,左脑功能与右脑功能应该处于一种协同发展,相互平衡的关系中,才能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对任何一方功能过于发达,就会压抑另一方功能的。引起失衡的病态表现。例如:若一个男人理性过于发达,往往倾向以逻辑推理来决定行为,从而可能导致缺乏审美的能力,慈悲心,从而变成一个只知计算的“冷血动物”。而若一个女人的感性过于发达,就会容易失去理智,在情感的驱使下,做出超越理智的行为。
吉尔泰勒博士的客观叙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事实。当人类左脑多种功能关闭停止以后,无论是以脑溢血的方式停止,还是以系统训练的方式停止。人类右脑中某种的天然的超觉感知力(ESP)就会被激发。人类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其特征就是自我存在感的消失,同时体验到自身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事实。
&& “科学家邀请西藏的冥想者以及方济会修女,到单光于放射电脑断层仪里头冥想或祈祷。他们被告知,一旦他们达到冥想的最高点或是感觉与上帝神交时,就拉一下小棉绳。通过这些实验,科学家发现在脑里一些非常特殊的区域,有神经活动的转变。首先,左脑语言中心的活动会降低,使得脑袋饶舌安静下来。再来,定向力联络区的活动会减低,这区域位于左脑的后顶回。在我们左脑的定向力联络区,可以帮助我们辨识自己的身体疆界。当这个区域受到压抑,或是显露出由其他感官系统传来的输入减少时,我们就会看不见自己身体与周边环境的分隔点。多亏这些最新的研究,使得从神经学上也能解释,为何当我的左脑语言中心沉默下来,而且左脑的定向力联络区不再能收到正常的感官输入时,我的意识会从感觉自己是固体,转变成自己是流体的知觉——亦即和宇宙合而为一。”
从脑神经科学上来理解,这种“与宇宙合为一体”的体验。源于对左脑部分功能的停止。这种“主客观的消融”的右脑体验是否可被准确定义为“涅槃”虽然还有待商榷。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能发现,这种“主客观消融”进而与更大的存在感合为一体的体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各个不同的宗教传统中的。
二、宗教共通处——对“分别”的洞见与合一体验
1、长青哲学与左右脑关系对比
中国道家倡导“与道合一”“天人合一”,印度婆罗门教派倡导“与梵合一”,佛教提出与“涅槃寂静”的合一之道。虽然各家各派的终极境界是究竟圆满还是有漏的,教派之间各有争议。但在人类可以与更高的精神存在融合的这种神秘体验,却都是东方各家圣者的共识。因此东方的宗教在西方人眼中看来,普遍充满神秘主义的色彩。
实际上,与人类可以与更高存在合一的神秘体验,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也始终存在。如天主教与伊斯兰教派中,也存在着数量较少的神秘主义教团。这些教团在正统观念上有时甚至被看做是异端。不被承认。但是这些神秘主义分子,都承认人类精神可与更高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如罗马帝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为早期的基督教教父们提供思想源泉的大师普罗提诺【左图】,就曾提出“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与太一合一”的观点。他的思想,对中世纪神学及哲学,尤其是基督教教义,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德国中世纪天主教大师,基督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的精神导师,埃克哈特大师(Johannes
Eckhart)在他的神学主张中,就明确提出过人与神(更高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同寻常的非二元关系。主张上帝与万物融合,人为万物之灵,人性是神性的闪光,人不仅能与万物合一,还能与上帝合一。遗憾的是,爱克哈特大师于1326年被控为异端。
无独有偶,在伊斯兰教中被看做异端的苏菲教派【右图】,也有近似的观点,作为苏菲教派的代表人物,左农·米斯里(Dhu al-Nun
al-misri)提出人生活的目的是与安拉合一,只有通过冥想,全神贯注想住安拉,使个人纯净的灵魂与安拉精神之光交融合一,才能真正认识真主。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这些千百年来诞生在人类不同文化群体中的圣者们的观点,有着非常类似的趋同性。这些大师的观点核心建立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上:
“一、物质和个体化意识的现象世界,即现象的事物的世界(the world of
thing)、动物、人甚至诸神(gods)的世界,都是"神域"本体(Divine
Ground)的显现。在神域里所有部分的实在都有其存在状态,离开神域,它们是不存在的。
二、人类不仅能够通过推理来认识神域,而且能够超越推理,由直觉来认识其存在。这种当下的理解让知者和被知者融和在一起。
三、人都具有双重的天性,一个是现象的小我(phenomenal
ego),一个是永恒的大我(eternal
Self)。后者是内在的人,是灵性,是灵魂中神性的火花。如果一个人真正渴求的话,他就可以使自己与大我融合在一起,从而与神域联系起来,就像自然与灵性相联系一样。
四、人在地球上的生命只有一个终极目的,让自己与永恒的大我联系在一起,得到对神域的一体知识。”
这四个基本原则,二十五世纪多以前,就被称为“长青哲学” (Perennial
philosophy)。之所以称呼为长青哲学,是因为它在全球各地的每个时代都出现过,印度、墨西哥、中国、日本、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埃及、德国、希腊等地,我们都可以发现它的踪迹。长青哲学是世上最伟大的灵性导师、哲学家、思想家与科学家所抱持的世界观。近代西方灵性哲学家艾伦瓦兹(Alan
Watts)曾经说过:“因为我们几乎完全无法觉察自己的心态有多么怪异,所以我们不能看到某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有共通的哲学上的宇宙观。不论今日或6000年前,不论西方的新墨西哥州或远东的日本,都有许多人抱持同样的洞见,教授同样的根本教诲。”
基于长青哲学四根本原则的世界观不仅成为了世界上从基督教、佛教到道教几大智慧传统的核心,对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广泛流布的正是这种长青哲学,它要么是人类历史上已有的最最巨大的知识性错误,要么是迄今为止对于实在唯一最准确的反映。
所谓的神秘主义,只是因为其原理超出理性认知的结果。然而,吉尔泰勒博士的亲身经历,以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方式,再一次为长青哲学的真理性,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甚至可以将长青哲学的基本原则翻译成科学性的描述。
“一、人类用左右大脑同时观察到的一切现象界,是经过左脑功能加工以后得到的结果。真实的事实是,人类可以用右脑感受“神域”的存在。而我们在正常状态下,眼前所见的一切现象,是源于左脑对右脑感知信号加工形成的。
二、人类可以利用左脑的理性推理来认知到神域的确切存在,而且能够超越左脑的理性,用右脑的直觉来亲身体验神域。在这种体验中,主客观之间的界限将会消失,人与神域完全融为一体。
三、每个人都有双重世界,一个是左脑“自我意识”的世界,另一个是右脑的“存在意识”。后者才是真正的无染的人类意识。如果一个人真正渴求灵魂的觉醒,那么他就可以使自己与右脑的“存在意识”建立链接。从而与神域宇宙合一。
四、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与永恒的右脑“存在意识”链接在一起。融入神域,获得神域的一体性领悟。”
这就是关于灵魂觉醒的脑神经科学性阐述。长青哲学终于有了一个科学事实中的有力支撑。
吉尔泰勒博士的亲身体验,以及人类对脑科学的发现,以及各个宗教文化中的重要主张,已经清楚地告诉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类,是的,每一个人类,在精神层面都完全具备可以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的能力。而这个秘密,现在完全可以用科学道理解释清楚,要获得这种人类个体的存在与更高的存在融为一体的感受,就要学会对左脑部分功能的调控。
2、 “无分别”的宗教共同见
吉尔泰勒博士从科学角度告诉我们:“我们的左脑还会喜欢将信息按高低阶层来分类,像是吸引我们的事物(我们喜欢的),或是让我们反感的事物(不喜欢的),它把我们喜欢的事物判断为好的,我们不喜欢的事物判断为坏的。”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相互区别的工作,正是左脑运作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恰恰是这种功能,像一副墨镜,阻碍了人类本性中自然具备的对事物真相的客观认知能力。
这个观点在佛教中是早已有之的。在佛教诸多大乘经典中,有记载佛陀讲法时,多次主张“分别念”阻碍人们认知实相的能力。从唯识的角度而言,此分别念安立为第六识。“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
在大乘佛教禅宗经典《楞伽经·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图右】中,佛教的觉悟圣人释迦牟尼,也在经中明确开示分别识障碍凡夫认知宇宙实相的道理:“……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
我对此段的理解是这样的:“一切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大概就是这样,其实本来实无其物,都是由于意识虚妄分别的结果。没有达到彻底觉悟的普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非常迷惑,无法理解。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能见的主体,也没有任何所见的客体,没有能说的主体,也没有所说的客体。所谓见到佛,听闻到佛法的这些概念都是由于虚妄不实的理性分别念所产生的幻觉。像这种试图以分别念去观察,是永远不可能看到真正的实相的。只有停止分别的这种思维认知模式,才能见到真正的实相。……楞伽王,真正的佛法,不是理性分别念所能了解的。佛法是超越二元对立理性分别念所造就的幻觉的。佛法并不是一个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有形有相的,能以概念认知的。唯有以修行所获得的般若空性智慧才能了解到。”
除了佛法主张破除“分别念”,不同的宗教经典中,都有着不谋而合的明确共识。
在《圣经》中的创世纪章节,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亚当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到蛇的诱惑。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最终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图左】。我认为这个故事恰恰是一个巧妙的隐喻。隐喻着人类启动左脑理性分类能力——“分别识”之后的状况。《圣经-创世纪》中的原文如下:
“耶和华上帝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耶和华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在未吃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之前,亚当与夏娃的意识是处在一种蒙昧的无判断无对立的状态下的。伊甸园正是对这种人类思维原始纯真的一种比喻。而而一旦吃了这颗树上的善恶果,他们就具备了对立分别的能力,也具备了知善知恶的能力。一旦获得了这种能力,人类便与其本具的神性(耶和华上帝)以及大自然(伊甸园)割裂开了。
类似的观点,我们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中也能找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普天之下的人类啊,你们只要去分别什么是“美”的概念,那么“丑恶”的对立概念也随之就诞生了。你们只要去分别什么是“善”的概念,那么“不善”的相对概念也随之产生。因此,所谓“存在”或“不存在”,“长”或“短”,“高”或“低”,“能听”与“所听”,“前”或“后”等等这些人类常常秉持的概念,都是人类思维中,分别分类的这种功能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真正了悟实相的人,不会根据这些凡人的分别概念去看待世界,更不会根据这些虚幻的概念刻意地造作。即使教化凡夫,也不用理性的语言文字。而是以身印身,以心印心啊!
可以看到,在《道德经》中,老子也清楚地指出了“善恶”“高下”“美丑”等等观念,是由于人类的思维,经过分别的理性对比,而形成的。这无疑与《圣经·创世纪》中所说的人类吃下善恶果之后,酿成的“原罪”。有着异曲同工的相通之处。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是不是正是指人类思维模式的理性成分,具有天然的二元论分别概念的倾向呢?
三、 “无我”中现如来藏——佛法的不共见
1、“无我”的独有见地
而对于佛教徒而言,最重要的是,吉尔泰勒博士在TED演讲台上从科学角度明确告知我们,左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参与构建人类的“自我感”。
“……最重要的是,那个(左脑的)小声音告诉我,我是我。当我左脑告诉我‘我是我’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外界环境的能量中分离出来,也与其他生命失去了联系,这就是我在脑中风的那个早上丧失的功能。”
正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哲学家,已故的哲人麦克卢汉曾经做出过震惊世界的“媒介即信息”的论断。左脑,作为人类意识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工具即等同于“自我感”这一信息。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自我”的认识和意识,根本原因在于依赖左脑作为认知世界的媒介。吉尔泰勒博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左脑的作用停止的时候,人类的“自我感”确实会消失,在这种自我感逐渐消散的过程中,人类的右脑能切实体验到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实在体验。大脑,正是人类意识所使用的最根本的一层墨镜(媒介),人类意识用左脑(理性与自我中心意识)判断出的世界现象,和用右脑(整体意识)感受到的世界现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而2500年前,佛陀早已对左脑这一人类认知世界的根本媒介有着清晰的认识。在科学家探索的终点尽头,我们来到了佛法的终极智慧的大门口。
佛陀以“诸法无我”设立法印,明确地告知了人类自我感的存在是虚妄不实的。而这种自我感的幻想被称为“我执”。由“我执”所引起的“无明”(错觉)是轮回诞生的根源。不仅人类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一切存在(法)由因缘聚合而成,其本体是空性。
从唯识的角度来认识,第七识末那识中,含藏“我执”妄见。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此说法与吉尔泰勒博士的科学体验经验相互印证,可知末那识应是由人类左脑功能运转产生的幻象。
佛陀的所有教法,都是为了让不同根机的众生,以不同的方法,最后领悟“无我”的宇宙真相。通过切实训练,达到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两种根本错误见解,从而从虚妄的认识和体验中,觉醒过来,与法界本体(即如来藏)合为一体。
2、空性“如来藏”的不共见地
虽然在长青哲学中,有关人类精神可与“神域”链接的事实上,多位圣人都有趋同一致的观点。但当今宗教之间的分歧,也恰恰在这片“神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有不共的见解。
印度教学者商羯罗,吸收了大量龙树菩萨的“中观”中胜义谛与世俗谛相对安立的思想,改造了印度教,被人称为“假面的佛教徒”。他将“神域”定义为“上梵”,认为解脱就是亲证梵与我的合一。从而调和提升了印度教中“与梵天合一”的传统的见地,但他坚持上梵是一种精神实体。
天主教神秘主义者与伊斯兰苏菲教派将“神域”定义为“上帝”与“安拉”。无论是上帝或是安拉,其中都含有造物主的内涵。然而这一“神域”不仅被认知为实有,在宗教发展史中还出现过人格化认知的倾向。
而佛陀在关于“神域”本体的认识上,有着与其他秉持“本体实有”的教派有着截然不同的不共观点。依据“缘起性空”之理与究竟圆满的亲证体验。佛陀认为此“神域”从最究竟的见解上来认识,其本质是“空性”。由此否定了外道“本体实有”的见地。但这种“空性”容易令学人误解,认为“空”就是虚无,就是什么都没有。为了破除众生可能出现的误解,也为了度化习惯秉持“本体实有”观念的外道众生,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将此“空性”本体安立了一个名言,称为“如来藏”。
因此,本体为空性的“如来藏”名言的安立,却与秉持“实有”的其他宗派,在对“神域”的认识上,有着根本见地上的差别。
同样是在《楞伽经》中,大慧菩萨对于“如来藏”名言的安立与外道对本体“常有”的见解亦提出了疑问,佛陀也给出了清晰的回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衣在垢衣中。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
佛言:“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著于我。大慧,譬如陶师于泥聚中以人功木杖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着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
此处,佛陀已经讲得非常清楚,要想与外道的对本体实有认识的“我见”区别开来,修学者必须把握如来藏的空性本体的观念,不可把如来藏执著为实有。而这一点,恰恰又是对“诸法无我”的法印的再次强调。
因此,“如来藏”的本体并非实有,而是空性的。这是佛法与外道之间的不共究竟见地。虽然是空性本体,但此本体仍具足现分(能令世间显现的能力)、明分(能客观了知事物的能力)与觉分(能觉悟本体,离垢得净的本来能力)以及五智的功德(功能作用)。所以也不是绝对的顽空。所以佛法用一个名称“空不空”。《宝性论》中有一首偈颂说:“法性离客尘,以其为空故,而不离功德,以其不空故。”正是对这个观念的开示。
此外,佛陀对如来藏的定义,也帮助众生深化理解了佛陀“缘起性空”的宇宙观。提出“缘起”、“性空”乃相对安立,实为一体的关系。进而破除了众生断入顽空(恶取空)的迷惑见——认为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的错误观点。
佛陀在世演说佛法,三转法轮。都不离“缘起性空”的不共核心见地。佛法认为,现象界的一切法(存在)都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但其本体都是相通的空性。但这种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具备一定的功能。首转法轮宣说“四圣谛”“十二因缘”,着重的是在“缘起”的层面来解说佛法,但也已经包含了部分“空、无”的“性空”内容。第二次转法轮“开权显实”,宣说般若空性法门,着重是在“性空”的本体层面对众生进行教导。第三次转法轮,宣说“如来藏”,即如来法身(本体性空)与法身功德(功能)双运的“智识双运”界。提示“性空不离缘起”“缘起不离性空”的认识原则,这也吻合《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二的根本观点。
谈锡永上师在《细说如来藏》对“缘起性空”相对安立,实为一体的见地上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若要正确理解缘起,便必须用相对的观点;一切法依因缘而成为有(存在或显现),然而一切法却亦因为依因缘而无自性。若施设名言,无自性便即“空性”。所以当我们成立空性的同时,其实也就是相对地成立缘起,反过来,我们成立缘起时,也即相对地同时成立空性。
必须这样理解缘起,才能说是“缘生性空”。“缘生”与“性空”本来双运,但却可借相对而成立。
《中论》则有偈颂——“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法不成。”那就是依“性空”之义来成立“缘生”,一切法唯有缘生才能成为有,缘生即“空义”。
必须指出的是,佛陀关于“缘生性空”双运的开示不仅仅只是理性逻辑上的辩证结果,不仅仅是比量了知,而是通过切实的究竟修证,获得遍所有智后,现量亲身体验到的本体真相。唯有在修证中,才能真正体悟这一法理的真实微妙。
因此,如来藏的安立,不仅是佛陀大悲心意摄受度化外道众生的一种暂时方便之举,同时促进了众生对“缘生性空”教理的深化认识。提示众生不能断于顽空之见来理解空性,理解如来藏,要明了如来藏中本具的重要功德。用谈锡永上师的话来说,他概括如来藏的这份功德为“生机”。他说:
“笔者当年修学,现证如来法身功德是一片生机。这证境蒙上师认可,因此笔者便只能依生机来理解法身功德。依这样的理解,可以说,周遍法界一切情器世间,都借着法界的生机而成存在与显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山川草木都无一不具足生机,所以才有动态。动态可以说是生命的表征,可以称之为生命力。”
不得不提到的巧合是,吉尔泰勒博士在向观众介绍右脑的奇妙境界时,问了观众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谁?”紧接着,她也用了一个非常接近“生机”的词组来形容——We
are the life source power of the
universe。【图左】“宇宙生命活力的能量”与“生机”单纯从词语内涵上来看,确实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之处。
吉尔泰勒博士脑中风中体验到宗教本体层次是不是“如来藏”。笔者难以仅凭一些简单的词语来判断。但无论答案是什么,我相信,吉尔泰勒博士从脑神经科学事实的角度提出的见解,不仅对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长青哲学做出了肯定的有力回应,也对全球化时代下的宗教理解对话,提供一些共通的科学认知基础。
更重要的是,“无我”的观念,在21世纪的今日,已经不再单纯是佛陀的法义教言,而是一种实实在在被科学揭示的事实真相。当下与未来的人类智者,在不断反思西方左脑过度的理性至上文化传统的局限性时,最终一定会发现佛教中潜藏了数千年的终极智慧。
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出的,在媒介形态不断变化的明天,全人类已经被技术压缩进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的人类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在其中,最容易引发战争冲突的,也是宗教,最容易促成人类集体精神觉醒的,也是宗教。全球的各大宗教,如果能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努力进行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平等对话。这对于未来全球化时代,是充满痛苦的冲突的明天,还是慈悲的包容明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求同,完全可以基于科学与学术界已探索出的客观事实中进行。开展平等与相互理解的对话。吉尔泰勒博士提出的从左脑意识迈向右脑意识的观点,不仅促使我们重新正视长青哲学中的真理性,更指出了佛陀关于“无我”的教导与如来藏本体的“生机”功德,是客观存在,不容否认的事实。这些启示,无疑为在重视科技文明的21世纪,为我们多角度理解宗教圣人的教导,开启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最后,请允许我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猜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生命的进化演变,除了达尔文谈到的“物竞天择”的推动力以外,进化生命体内部发生的不可见的精神进化,也许才是最关键的一种因素。所谓进化,根本上源于物种内部一种不断超越自有物种固有局限性的精神。正如鱼若是要进化成两栖动物,就必须超越自己已经习惯的水生环境,从习惯的舒适环境中超越出来,克服固有局限性,朝水岸上坚定地爬去。这种自我超越局限性的精神,才造成了后来的进化结果。与此相似,人类种族的进化并不完全表现在肉体的变化上,而首先表现在精神性的改变上。对于人类而言,理性既是人类思维高于常规动物之所在,也是人类最大的自我局限性所在。左脑产生的思维以及自我意识,这就像水之于鱼儿一样,一个内在精神生命不断进化的人,也许就是一个不断学会如何超越左脑(自我意识),迈向右脑(宇宙意识)的过程。人类历史上诸多圣人,本质上就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教导人类迈向精神进化之路。成功的解脱者以及与宇宙实相证悟一体的求道者,都是人类中内在生命得到进化的种群。人类进化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历史上只有极少数人达到了真正的进化。正如今天的湖泊中依然有许多不愿进化成两栖动物的鱼一样,敢于认知并且超越自我生物局限性的生命,永远是少数。但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而言,我们此生生命仅有一次进化机会,我们是选择进化,还是继续充当一个凡夫俗子,都在于我们自由意志的选择。全世界的宗教徒,都是在追求精神进化的一份子,虽然对于本体“神域”的究竟见地上,有所分歧。但如果我们可以在长青哲学以及吉尔泰勒博士的脑科学洞见的指引下,求同存异,摒弃宗教间的厚此薄彼之冲突,共同积极努力引导人类从20世纪的狂热的物质主义追求中,觉悟到追求自我生命的进化真谛中。21世纪的未来,必然成为一个全球精神觉醒的时代。
&& 感恩传承大恩上师的加持!
感恩长沙菩提学会法爱师兄在本文的写作上提供宝贵意见!
&& 愿将此文微薄之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
愿众生早日觉醒佛性,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佛果!
吉尔泰勒著《左脑中风,右脑开悟》,海南出版社,2012年,第82页
吉尔泰勒著《左脑中风,右脑开悟》,海南出版社,2012年,第173-174页
源自百度百科【长青哲学】词条内容
吉尔泰勒著《左脑中风,右脑开悟》,海南出版社,2012年,第36页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分别识】条目
赖永海,刘丹译注,《楞伽经》,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5月第1版,P10
吉尔泰勒《你脑中的两个世界》 TED大会演讲
赖永海,刘丹译注,《楞伽经》,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5月第1版,P74
谈锡永,《细说如来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8页,
谈锡永,《细说如来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合成兽人吉尔加诺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