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被分割是由什么事件引起

多灾多难的国家&&波兰
※当前位置:&&&&&&& 多灾多难的国家&&波兰
多灾多难的国家&&波兰
资料来自于中英文维基百科
波兰共和国
Rzeczpospolita Polska(波兰文)
通称:波兰
国家格言:Bog,Honor,Ojczyzna
(波兰语:上帝、荣誉、祖国)
国歌:波兰没有灭亡(Mazurek Dabrowskiego)
自然地理(实际管辖区)
国土面积:312,685平方公里(世界第69名)
水域率:2.6%
地理最高点
雷西峰:海拔2499米
(夏时制:UTC+2)
以下资讯是以2009年估计
总人口:38,134,000人(世界第34名)
人口密度:122/km2(世界第115名)
独立日:日
议会民主制
国家元首(代理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
政府首脑(总理):唐纳德&图斯克
GDP(PPP)
以下资讯是以2005年估计
总计:5128.90亿美元
人均:12,994美元
GDP(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06年估计
总计:3005.33亿美元
人均:13,444美元
以下资讯是以2009年估计
波兰国家银行
立国日期:11月11日
立国事件:第一次事件大战结束
国花:三色堇
国际域名缩写
国际电话区号
波兰共和国(波兰文: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中国古称孛烈儿,是北面濒临波罗的海的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外飞地接壤。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历史上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
波兰是欧洲联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
波兰民族的形成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随之产生。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王朝的大公梅什科一世(约960年至992年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96年,波兰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992年至1025年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中世纪的波兰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时期(10-15世纪中叶)
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1102年至1138年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1314年至1333年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1333年至1370年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于1385年在克列沃签订联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以联姻的方式实行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Jogaila,Wtadystaw II Jagietto)为波兰国王。在波兰的影响下,大部分立陶宛人也皈依了罗马天主教。1410年,波兰-立陶宛领导的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鞑靼人、马扎尔人等组成的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全歼了由德意志人、法兰西人、瑞士人等组成的骑士团2.7万人,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该战役巩固了波兰-立陶宛大国的地位,战役的胜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民族团结战斗的象征。1466年,波兰从德意志人手中收复了富庶的东波莫瑞,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产,城镇开始出现手工工场。亚盖洛王朝时期的波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波兰从此开始了一段被波兰史学家成为&黄金时期&的极盛时期。
第一共和国时期(16世纪中叶-1795)
波兰-立陶宛组成的王朝联合一直都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一个形式上的国家联盟。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此时,位于东方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强大起来,其治下的鞑靼骑兵严重威胁到波兰-立陶宛王朝联合的生存,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为了加强王权,1569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即卢布林联盟,史称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该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统一的波兰幅员辽阔,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疆域比现在的波兰稍东。该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统治着东欧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等诸多民族。
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年~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波兰的黄金时期在经过一系列战乱之后终止。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波兰史研究者刘祖熙认为: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1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武装干涉。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决权,这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Andrzej Tadeusz Bonawentura Kosciuszko)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波兰的三次被瓜分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马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余部分的马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之久。
外族统治时期()
1809年拿破仑一世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Ksiestwo Warszawskie),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列强签署了《维也纳和约》,欧洲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格局,短命的华沙公国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Wielkie Ksiestwo Poznańskie),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Rzeczpospolita Krakowska,或者 Wolne Miasto Krak&w);在其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Kr&lestwo Kongresowe),由俄国沙皇兼领国王。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也遭失败,克拉科夫被并入奥地利。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1863年1月的起义遍及波兰王国、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西部。日,沙皇政府不得不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1864年后,波兰王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产业革命。从188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波兰国家民主党、波兰无产阶级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后改名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民主党投靠俄国,社会党右派投靠奥、德,只有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第二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关键的1916年,同盟国为拉拢波兰人,以扭转其两线作战的颓势,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开始在波兰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争,在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权利。月,一战接近尾声,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波兰复国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Polska Komisja Likwidacyjna)。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则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Tymczasowy Rzad Ludowy Republiki Polskiej)。11月11日,波兰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国家。
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发动了对也是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将参与干涉的波军赶出了国境,并将战火烧到波兰的首都华沙,但最后在华沙战役中苏俄军队被波军击败,波兰军队虽然取得了最后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自己也力不胜任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最后双方同意媾和。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7月22日,波兰要求停战。
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不过在1922年,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苏俄共同成立苏联),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约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日。另外,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波兰从德国获得了东波莫瑞和波兹南地区,但泽(后波兰改为格但斯克)被辟为在国际联盟监督下的国际但泽自由市,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仍归德国,波兰领土面积共38.8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一个地域辽阔、民族成分复杂的欧洲大国。1921年3月,议会通过宪法,波兰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在获得难得的独立并经过和苏联的战争后,波兰开始了国家的建设,尽管波兰在一战和苏波战争中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是波兰依然使自己的经济建设逐步进入正轨,1924年,波兰开始在全境推行自己的货币&&兹罗提,并成为了当时中欧最稳定的货币之一,波兰经济慢慢从战争的创伤中复苏。波兰在二战爆发之前,成为了欧洲一个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称得上是举足轻重的国家。波兰还在建国后不久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并参加了苏波战争,波兰骑兵利用了自身优势,在华沙城下战胜了强大的苏俄,获得了最后胜利。二战前,波兰陆军在欧洲排名第五。
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兰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由于波兰的领土分别由德占区、奥占区和俄占区合并而成,民族问题显得非常突出,东部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少数民族一直存在分离主意倾向,东部的经济水平也明显落后于西部,这就形成了东西部的经济落差,使得东部少数民族对波兰政权更加不满。另外,从1926年5月毕苏斯基发动军事政变并上台执政开始,波兰境内实行独裁统治,逮捕议会中反对他的人,宣传法西斯主义。对外,他奉行两面策略,在其两个强大邻居德国和苏联间取得平衡,1932年,签订了《波苏互不侵犯条约》,1934年,签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波兰共产党被解散,党的主要领导人也被害。
从1933年开始,战争的阴云开始密布欧洲,德国的纳粹元首希特勒开始了他咄咄逼人的攻势,波兰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波兰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订立集体安全条约的建议,决心依靠西方国家的帮助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波兰领导人还天真地认为,波兰在受到德国攻击的时候,西方国家一定会为自己而不惜和德国发动全面战争,事实证明,这种对西方的过分依赖严重束缚了波兰自己的国防建设,并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此外,波兰过度迷信自己的军事实力,对骑兵充满了自信,军事思量的落后也使波兰在战争不到一个月后就覆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从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秘密议定书的存在)。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发动了波兰战役,波兰战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军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波兰军民英勇抗战。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组成了以西科尔斯基将军为首的流亡政府。法国战败后,1940年,流亡政府迁往英国。与此同时,9 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开始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义务,同时也为了苏联的利益建立防范德国的缓冲地带&东方战线&,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列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0月初,德占波兰中的波兰走廊和但泽被纳粹政府纳入德国版图,而将波兰南部成立&波兰总政府&(Generalgouvernement)。
波兰战役中,波军死亡6.63万人,伤13.37万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或投降苏军的有21.7万人,10万军队逃往邻国,波兰居民遭受巨大伤亡,仅华沙就死亡约25万人,受伤者不计其数,约1万名波兰人被占领后的德军集体枪杀。德军在波军的奋勇抵抗面前也有1.06万人死亡,3.03万人受伤,0.34万人失踪。而在半年过后的1940年春,苏联则将其俘获的2~3万名波兰官兵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等地杀害,造成了卡廷森林事件。
1941年,纳粹德国开始利用德占波兰领土为基地,大规模进攻苏联,战争开始阶段,苏联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德军全部占领了波兰第二共和国所拥有的领土,苏联西部大部分领土也被德军占领。而后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942年,流亡政府在国内建立了国民军,同年,苏联支持的波兰共产党人建立了波兰工人党和波兰人民军,在地下同纳粹占领军展开斗争。1943年,由于德国发现了卡廷森林事件中的死难者遗骸,并将此事大肆宣扬,在大量证据面前,苏联选择了否认,在这种情况下,流亡政府和再次和苏联断交。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德军很快转攻为守,苏军的反攻将战线逐渐推进到波兰境内。1944年元旦,在工人党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由贝鲁特任主席。日,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海乌姆组成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Polski Komitet Wyzwolenia Narodowego,PKWN),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言》(也叫《七月宣言》,Manifest PKWN,Manifest Lipcowy),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在波兰亡国5年后,欧洲土地上又诞生了一个的新波兰。
1944年8月,苏联红军推进到了华沙的近郊,波兰地下军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这就是著名的华沙起义。不过,苏联出于制衡西方和自身利益等现实方面考虑,斯大林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应得到同情,从而苏军并没有给予华沙城内起义军太多的支持,在纳粹德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希特勒下令将华沙夷为平地,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大部分华沙人也被送入死亡集中营。日,苏波军队解放了已成为废墟的华沙。4月,波苏两国签订了友好互助与经济合作条约。6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临时民族统一政府。
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确定了波兰东、西部边界,东部以寇松线为波苏边界,西部波德边界则向西推移至奥德-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这样,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积也比战前缩小了约7.6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损失了20%的领土。
在二战中,波兰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大约有600万波兰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在波兰境内发现了许多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所有参战国中,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的话,波兰是死伤最惨重的国家。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J&zef Cyrankiewicz)任政府总理,波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权利中心之外。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贝鲁特任总书记。人民政府把大中工业、交通运输、银行收归国有,实行了土地改革,动员人民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国家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日,波兰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50年起,波兰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六年计划()。
1952年,波兰改国号为波兰人民共和国,并通过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萨瓦茨基(Aleksander Zawadzki)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Edward Ochab)继任第一书记。
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贝鲁特为首的波兰政府的教条主义者还是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加上波兰人内心深处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义的传统和波党执政的失误、官僚腐败现象盛行等等综合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二战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安定的国家。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东方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当年6月,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厂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的经济要求被当局拒绝后,于是在日,波兹南市爆发了十万人的示威活动。后来演变成警察和工人的枪战。坦克和保安部队也参加了对工人的镇压。据统计,仅一天的冲突骚乱,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另有300多人被捕。为了平息业已非常严峻的局势,当局采取了妥协了立场。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遂平息下去。
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共领导哥穆尔卡(Wtadystaw Gomutka)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届八中全会上哥穆尔卡当选为第一书记,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会议对以前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波兰又一次面临危机。格但斯克(原但泽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抗议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举行罢工,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社会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在12月20日举行的五届七中全会上,解除哥穆尔卡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Edward Gierek)继任党的第一书记。西伦凯维兹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由雅罗谢维奇(Piotr Jaroszewicz)任部长会议主席。
1970年代,是波兰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盖莱克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兰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欲速不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
波兰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公民笃信天主教的国家,不过在二战后,社会主义政府进行了广泛的无神论宣传和教育,对教会进行迫害。日,波兰出生的大主教沃伊蒂瓦被选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一年后他造访波兰,不仅受到波兰当局的隆重接待,而且其足迹所到之处,无不争相迎接。成千上万的教徒匍匐在他的脚下,虔诚地听其训示。一时间,空前的宗教狂热弥漫整个波兰。教皇的波兰之行,实际上既是对波兰教会力量的检阅,又是对波兰当局的一次政治示威。可知宗教传统在波兰有极深的根基,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波兰无神论教育的失败。
进入1980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当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议价商店&肉类价格提高40-60%的时候,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同年9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卡尼亚(Stanislaw Kania)继任。 10月,一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工会组织,也是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出现了,瓦文萨当选为当时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开始在波兰政坛崭露头角。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最初采取和平方式,并承认社会主义是波兰的政治基础,承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与苏联结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全国委员会取代全国协商委员会,通过新的政治纲领,要求在波兰实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国&。称团结工会是波兰改革的主力,工会纲领中未提到社会主义及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在罢工运动中,工会提出要有自己的报刊、有自由出版权,要&自下而上夺权&。工会与政府分庭抗礼。
1981年统一工人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瓦文萨等工会领导人被拘禁,部分工会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工会内部分成两派,以瓦文萨为首的缓和派主张避免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提倡协商对话;激进派则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随之社会上也发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团结工会的人转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4年波兰宣布大赦,而瓦文萨等人则努力为使团结工会合法化而斗争。波兰局势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第三共和国时期(1989至今)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向右转的&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更改国名、国徽、国家性质,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删去统一工人党领导作用的条款,实行军队国家化,禁止政党在军队、企业和国家机关中从事组织活动,新生的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久,雅鲁泽尔斯基辞去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职务,瓦文萨及支持者宣称圆桌会议协议已经过时,要求总统辞职,举行新总统和议会大选。日,波兰的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一大,宣布党停止活动,一个执政45年,曾拥有近3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解散了。1990年瓦文萨提出竞选总统,遭马佐维耶茨基的政府派反对。团结工会内部分裂为支持瓦文萨的中间派协议会和支持马佐维耶茨基的公民运动民主行动会。
1990年11月举行大选,瓦文萨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他提出&建设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国&,经济上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消对土地自由买卖的限制和对外政策强调向整个欧洲和世界开放等。
从此,波兰实现了政权的更迭和政治制度的改变,并开始向西方靠拢。1995年,瓦文萨在总统竞选时输给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经济上,波兰的转轨带来了阵痛。但波兰依然成为东欧国家中经济转轨最成功的几个国家之一,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1997年4月,波兰国民大会(Zgromadzenie Narodowe)通过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2004年,波兰和其他10个欧洲国家一道正式加入欧盟。
波兰的国会(Zgromadzenie Narodowe)由下院议会(Sejm,460名成员)和上院参议院(Senat,100 名成员)组成。国会成员根据省划直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1997年生效的现行波兰宪法,除了两个预留给少数民族政党的席位外,只有获得总投票率5%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内阁目前由属于自由派的公民论坛党的总理图斯克领导。
司法结构在决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波兰最高司法机构为波兰的最高法院(Sad Najwyzszy)。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国家司法会议提名,总统任命,法官任期终身。而宪法法官(Trybunat Konstytucyjny)则由议会选出,任期9年。
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波兰近年来多次与德国及法国唱反调,使欧盟难以&一个声音说话&。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德法坚决反对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而波兰于日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等八国联合发表声明,号召欧洲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在2003年,波兰和西班牙又坚决反对欧盟宪法中关于表决机制的新规定。可以说,波兰的加入使欧盟内部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变化。在2004年欧盟大规模扩大之前,德国、法国、英国一直为了获得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导地位而相互竞争,使得欧盟内部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在2004年欧盟大规模扩大之后,逐渐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形成了两大派势力,一方面是以德国与法国为核心的&老欧洲&派,另一方面是以英国与波兰为主导的&新欧洲&派。
2007年10月,在关于《里斯本条约》的马拉松式谈判中,波兰的强硬态度使其要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再次显示出其在欧盟中的特殊地位。波兰此前曾提议,如果有少数国家不认可欧盟的某项决议,那么它的实施期可以推迟。欧盟里斯本峰会决定,这一提议将不写入新条约,但欧盟将发表一份政治声明予以承认。同时,波兰此前提出的&双重多数表决制& 要在2014年开始实施,到2017之前的3年为过渡期,这要求也得到确认。
波兰现在分成十六个行政区,中文翻译为&省&。(wojewodztwa,单数为 wojewodztwo):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华沙 (Warszawa)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波兹南 (Poznan)
小波兰省 (Matopolskie)
克拉科夫 (Krakow)
罗兹省 (Lodzkie)
罗兹 (Lodz)
卢布林省 (Lubelskie)
卢布林 (Lublin)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大波兰地区戈茹夫 (Gorzow-Wielkopolski) 和绿山城 (Zielona-Gora)
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
比亚韦斯托克 (Biatystok)
喀尔巴阡山省 (Podkarpackie)
热舒夫 (Rzeszow)
圣十字省 (Swietokrzyskie)
凯尔采 (Kielce)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nsko-Mazurskie)
奥尔什丁 (Olsztyn)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卡托维兹 (Katowice)
奥波莱省 (Opolskie)
奥波莱 (Opole)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slaskie)
弗罗茨瓦夫 (Wroctaw)
滨海省 (Pomorskie)
格但斯克 (Gdansk)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什切青 (Szczecin)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比得哥什 (Bydgoszcz) 和托伦 (Torun)
波兰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欧平原,平均海拔173米。(波兰一词源于斯拉夫语Polanie,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历史上波兰也因此无险可守,多次被列强瓜分)。仅南部地势有起伏,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等,最高点海拔2,499米。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Wista)和奥得河。波兰境内还有冰蚀作用形成的9,300多个湖泊,大部分集中在北部,最大湖泊为希尼亚尔德维湖。
波兰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阔叶林发育,冬天寒冷、多云、多降雨,夏天潮湿、多雷阵雨。
华沙&Warszawa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克拉科夫&Krakow
小波兰省 matopolskie
罗兹省 todzkie
弗罗茨瓦夫&Wroctaw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Slaskie
波兹南&Poznan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格但斯克&Gdansk
滨海省 pomorskie
什切青&Szczecin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比得哥什&Bydgoszcz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卢布林&Lublin
卢布林省 lubelskie
卡托维兹&Katowice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比亚韦斯托克&Biatystok
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
格丁尼亚&Gdynia
滨海省 pomorskie
琴斯托霍瓦&Czestochowa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拉多姆&Radom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索斯诺维茨&Sosnowiec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托伦&Torun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凯尔采&Kielce
圣十字省 Swietokrzyskie
格利维采&Gliwice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扎布热&Zabrze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比托姆&Bytom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奥尔什丁&Olsztyn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nsko-mazurskie
别尔斯科-比亚瓦&Bielsko-Biata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热舒夫&Rzeszow
喀尔巴阡山省 podkarpackie
鲁达希隆斯卡&Ruda Slaska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雷布尼克&Rybnik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蒂黑&Tychy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栋布罗瓦古尔尼恰&Dabrowa Gornicza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普沃茨克&Ptock
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
奥波莱&Opole
奥波莱省 opolskie
埃尔布隆格&Elblag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nsko-mazurskie
大波兰地区戈茹夫&Gorzow Wielkopolski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瓦乌布日赫&Watbrzych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Slaskie
弗沃茨瓦韦克&Wtoctawek
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
绿山城&Zielona Gora
卢布斯卡省 lubuskie
塔尔努夫&Tarnow
小波兰省 matopolskie
霍茹夫&Chorzow
西里西亚省 Slaskie
卡利什&Kalisz
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
科沙林&Koszalin
西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莱格尼察&Legnica
下西里西亚省 dolnoSlaskie
2008年城市人口数据
1989年后,波兰开始由苏联模式僵硬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虽然经历了转型期的阵痛,但在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波兰经济属于转型成功的经济体,人均收入增长较为迅速。波兰的经济增长也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是分不开的。GDP在年间增长较为迅速,但到2001年由于国内消费投资减少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影响,波兰经济的增长也开始放缓。加入欧盟后,经济快速成长。
然而,波兰的农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结构问题、劳动力缺乏以及效率低下的小型农场是问题的关键。&敏感&领域(如煤矿、钢铁、铁路、能源等)的重组与私有化已经开始。
波兰经济迅速的发展涉及了所有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业、工商业以及工程建筑业)。按照波兰人国民银行所预测的,有力的投资及消费增长是带动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呈现大量的增长,不过由于国内需求量的增加及其引起的进口加快的现象,自2006年的第三季度起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开始产生负影 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情况大为好转,失业率明显下降。2007年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5.8%,明显超过了欧盟平均2.9%的GDP 增长率水平。在一年内个人消费增长了5.1%,公共消费增长了1%。固定资产经费总值持续增长(20.8%),不过比第一季度稍有放缓(26.2%)。
经济和人口统计指标
GDP增长:6.5% (2007年)
失业率:10.9% (2009年2月)
平均薪资总额:3500兹罗提/月(900欧元/月)(2009年5月)
通货膨胀:4.3% (2008年1月)
劳动年龄人口数:2450万,等于64%
波兰自日恢复独立而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来,经过90年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波兰在欧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 人重视,甚至有望成为欧盟四巨头之一。 截至2009年7月,波兰成为欧盟27个成员国中唯一一个在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增长的国家。
波兰的人口为3864万,名列欧洲第8位、世界第29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人数多达300万。但在二战中以及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渐渐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
现在人口中的大约98%为波兰人,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了德意志人(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0.5%)等。61.8%的波兰人居住在都市。国民的50%年龄都在35岁以内。
波兰的官方语言是波兰语。
总体上,波兰是今日欧洲少有的对宗教仍然相当虔诚的国家,境内大小教堂林立,宗教气氛浓郁,每周去教堂望弥撒仍 是大多数居民重要的生活内容。
天主教:为波兰95%的人口所信奉,其中有75%依然忠实虔诚的遵守天主教习俗,特别是尊崇圣母马利亚。虽然历史上曾征 服波兰的普鲁士(路德会)和俄国(东正教)都企图压制天主教,但反而坚定了波兰人对天主教的信念。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2005年在位)也是波兰人。
其余的5%人口属于东正教或基督教新教。
提起波兰,人们自然会想到肖邦和居里夫人还有哥白尼。肖邦是波兰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华沙举办的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吸引着全世界好手角逐,成为国际音乐界的顶级盛事。出生于华沙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为人类揭开原子的奥秘作出了巨大贡献。哥白尼是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他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因此使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哥白尼,天文学家
肖邦,钢琴家
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音乐作曲家、总理、外交部长
玛丽亚&居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若望&保禄二世,天主教教宗
瓦文萨,团结工会领袖
亚当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唱
普偕弥克,科学家
罗伯特&库比卡,F1宝马索伯车队赛车手
克拉科夫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华沙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维利奇卡盐矿(世界文化遗产)
奥斯威辛集中营(世界文化遗产)
比亚沃韦扎森林(世界自然遗产)
扎莫希奇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马尔堡的条顿骑士团堡 玛丽安堡(世界文化遗产)
托伦中世纪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卡尔瓦里亚&泽布日多夫斯卡:风格独特的建筑和园林景观群与朝圣公园(世界文化遗产)
亚沃尔和希维德尼察的和平教堂(世界文化遗产)
小波兰南部的木结构教堂(世界文化遗产)
马斯科夫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与德国共有)
2007年底,全国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6948种,其中主要报刊有:《选举报》,日均发行55万份;《超级快讯》,日均发行32万份;《日报》,日均发行21万份;《共和国报》,日均发行19万份。此外,还有《论坛报》、《政治周刊》、《直言周刊》、《新闻周刊》等。
国家主要通讯社有波兰通讯社(PAP)、广播新闻社。国家主要电台和电视台是波兰广播电台和波兰电视公司TVP。1990年10月,波兰众议院通过关于允许开办私营电台和电视台的法令。截至2007年底,波兰共有255家广播电台,其中全国性电台7家;电视台7家,其中全国性电视台4家。
波奉行以亲美融欧为引擎,以睦邻周边和全方位外交为两个车轮的外交政策。于日加入北约,日加入欧盟。力主欧盟、北约继续扩大。强化与美战略伙伴关系,与美签署关于在波建立反导基地的协议。力图改善与德、俄关系。充分利用&魏玛三角&合作机制,深化波、法、德三国合作。图斯克政府奉行亲欧政策,力求波兰在欧盟发挥更大作用。重视维谢格拉德集团(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的区域合作。全面发展同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注意加强与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合作。现同182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重大事件-&4&10&斯摩棱斯克空难
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在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途中,在俄罗斯境内遇难,专机坠毁原因备受关注。俄方更是异常重视,总统梅德韦杰夫还下令组建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任命总理普京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而俄联邦总检察院也宣布,根据俄联邦刑法第263条第3款关于违反空中飞行安全规则导致两人以上人员死亡的规定,已就波兰总统专机坠毁的事实展开刑事案件调查。然而由于空难刚刚发生,加之事关重大,因此注定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真正原因。不过,四大方面的因素迅速成为俄波两国联合调查的重点方向。
首先,大雾可能是导致专机坠毁的重要因素。由于事发当时斯摩梭斯克地区笼罩在浓雾中,这对航班的正常起降形成了相当的威胁,而斯摩梭斯克机场也向即将降落的波兰总统专机提出了气象警告,要求飞行员提高警惕。事实上,直到专机坠毁,斯摩梭斯克地区的天气依然十分恶劣,这对于并不先进的图-154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波兰总统专机问题重重。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至少已经有20年的历史,波兰官员一直讨论更换总统专机的问题,但苦于没有经费,所以一直没有实现。众所周知,图-154早就落下了&不安全&的名声,有关资料显示,该机型在全球已经发生了 66起空难,其中6起是过去五年发生的。事实上,俄罗斯航空公司最近刚刚强行退役了所有的图-154客机。
第三,人为失误是可能的原因。据俄新网报道,俄安全部门一名消息人士表示,人为失误可能是造成波兰总统专机坠毁的最主要原因。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说:&据推测,可能是机组人员在降落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了这次坠机事故。&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也从斯摩棱斯克州内务局得到消息,称距离专机坠毁地点不远的佩切尔斯克&北方&机场当时已经因大雾关闭,专机飞行员被建议最好到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或者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降落。但飞行员没有采纳建议,而是决定在斯摩棱斯克降落。有消息说,飞机第四次试图降落时坠毁。
第四,未登机一人成为调查的重点。美联社和路透社都透露说,波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在波兰代表团名单上原本有89人,但事实登机的却只有88人,有一人在登机前突然离开。这个人未登机的原因各方将会认真调查。
扩展阅读:
相关衔接:
使用IE8.0或以上浏览器在
256色及以上的分辨率可获最好效果。
本网页由元茂居士(即是站长我本人)负责维护,作者保留对此网页的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复制本站内容、对本站建立镜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