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的禁忌会怎么样呢?你们的设想?

当前位置:
>>>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
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3分)“红色资本家”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有限公司,一下飞机就被将了一军。一位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这个问题确实难答,具体数目不能说。说多了,事关经济机密;说少了,事关个人及国家体面;说“无可奉告”,似太生硬;哼哼哈哈,难脱纠缠。这时,王光英一看对方是个女记者,灵机一动说:“&&&&&&&&&&&&&&&&&”王光英就西方人普遍遵守的这一礼规指出了女记者的提问“悖情违礼”,出格了。既然如此,所提的问题,自然也无须回答了。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我带的钱的位数和您的年龄一样大。试题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选用句子能力的题目。答题时,应仔细研究文段中“具体数目不能说。说多了,事关经济机密;说少了,事关个人及国家体面;说“无可奉告”,似太生硬;哼哼哈哈,难脱纠缠。这时,王光英一看对方是个女记者,灵机一动”等提示,尤其注意“女行”西方一般不向女士问对方年龄的特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主要考查你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句式的基本知识,以便恰当地选择句式。(1)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或生动,因此,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义环境,并尽力使选用的句式与原句保持一致。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贯,内容的准确性,文章的感染力,表达的清晰性等。句式的选用往往就是针对这些细微区别的。  高考句式的选用题,通常是与句子的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2)选用句式的基本要求。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基本保持给定语句原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材料,以新的句式体现命题者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新的句式”,是由考生自己设计、选定的,“选用句式”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服务的,要注意四点: ①要围绕“中心点”展开。 ②根据语意的侧重点选择句式。 ③调整句式,使之明晰。要使语句不明晰的句子变明晰。 ④组合词语或句子要根据语义要求。(3)选用句式题的解答步骤。 ①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增强思考时的针对性。 ②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所供语言材料,确定答题切入点。 ③选择适合要求的选项或组织恰当的词语组合成句。2、仿用:是指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仿写句子,高考试题一般除在内容上有要求之外,在形式上也有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等。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3、变换句式:(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4)散句、整句互换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5)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常式句是正常语停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常见的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状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常可以互相换转。例:你进来吧。(常式句)  进来吧,你。(主谓倒置) (6)语气的变换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作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用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截然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 (7)次序稍变,意义不同。例: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的是金奖。在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要和开奖时间。①强调开奖重要:②强调开奖时间:答案:①月10日上午10时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②这次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的时间是元月10日上午10时。(8)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变换  相对来说,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它的修辞作用中活泼、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句式,它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  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组成,书面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词语组成。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也可以进行变换,例如:把新闻稿改写为广播稿。& 考点分解:变换句式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例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
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选择要注意的是,不句的句式,表达语气轻重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要表达同一意思,双重否定&肯定&否定。例1:把下面句子画横线的部分改为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阅读教学需要朗读。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
答案: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选择选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是不相同的。选用主动句,强调的是主动者。强调他(它)做了什么;选用被动句:①强调的是被动者,强调他(它)怎么了,而主动者往往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往往还可表示特定情感。
例2: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可改变原意。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佛。
解析: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先果后因,主语是苏轼,结果是他的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造成的原因是他思想比较复杂,造成的原因又是因为他受儒、道、佛影响。本题要求变换句式,由原来的苏轼为主语变成以“儒、道、佛”为主语,将果因关系变为因果关系,要求三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正确,语句通顺,又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例3:把下面句子的画线的部分,以“前两次测试”作开头进行重组,不得改变原意。曹限东和杨朝辉没有参加昨日的甲B首次体能测试,也不打算参加27日的第二次测试,而等待着3月5日的最后一次测试。曹限东对记者说,他的体能基础不太好,年前又因父亲去世,自己的训练耽误了一周多的时间,上高原后感到训练状态不太好,所以放弃了前两次测试。
答案:被放弃,是由于他的体能基础不太好,又因为年前父亲去世,耽误了自己一周多的训练时间,上高原后感到训练状态不太好。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选择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说的。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易大,那就是长句,否则是短句。至于说到复句,不管它分句多少,字数多少,容易多少,只要是构成这个复句的某些单句长,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长句;如果构成复句的单句都短,那么这个复句就可以说用了短句。要在长短句中选择、变换,首先要知道长、短句在表达的效果上的差异一般说来,短句短少精悍,干脆利落,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了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强肯定的语气。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能使条理贯通,气势磅礴。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的心理状态,思想变化的句子多用长句。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但可以调整语行,可增删某些词语,注意不能有语病。
例4: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变换句式中长短句互换的技能。让长句变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长定语进行处理。处理长定语,可以把它分离出来,独立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方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所以,评分标准里说:“断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句子数量不限。”
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答案二: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仿用要求:
1.句式一致试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就使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一致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2.内容统一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所仿写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很不协调,不统一。
3.修辞恰当高考往往把句式考测与修辞考测结合起来。从考题来讲,比喻、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出现的机率较高。修辞恰当这一要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当然,“句式一致”“内容统一…‘修辞恰当”三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结合在一起,要求综合运用有关技巧和方法。
主要题型:“仿写句式”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所以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主要就是侧重于整句。1.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2.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3.命题式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
解题和方法: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①题型要求。明确是嵌入式仿写还是续写式仿写,或命题式、开放式仿写。②修辞要求。明确是用比喻还是排比,或对比、类比、反问等辞格,还是几种辞格同时使用。③其他要求。如音韵、照应等。
2.认真分析提供的语言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及思路语脉。
3.认真分析例句,弄清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旬义与原旬的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旬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4.组织语言进行仿写。
5.把仿句与例句对照、与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2323122179119535292901115563277873时隔40年,有人问刘连满:你把氧气留给他们但个,心里非常明白自己选择的是死亡,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你现在收入也不高,你对自己的付出后不后悔?请你设想一下刘连满回怎么回答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时隔40年,有人问刘连满:你把氧气留给他们但个,心里非常明白自己选择的是死亡,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你现在收入也不高,你对自己的付出后不后悔?请你设想一下刘连满回怎么回答
时隔40年,有人问刘连满:你把氧气留给他们但个,心里非常明白自己选择的是死亡,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你现在收入也不高,你对自己的付出后不后悔?请你设想一下刘连满回怎么回答
这样回答:如果我自己留了氧气,让他们死了,那么我的良心将会受到一生的谴责,根本没有现在这样心安理得活着的理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关于霍金提出的超光速运行可以穿越时空的设想,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18179人加入此小组
霍金提出超光速运行可穿越时空应该就是指从平行世界A穿越到平行世界B中去。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穿越时空是可能的,但我们只能穿越到和我们这个世界时间轴相同的世界中去,穿越到古代或未来是不可能的。如何用理性的方法解释穿越时空这一概念,求解
+ 加入我的果篮
生命科学专业,天函地方小组长
他说过!?
引用几用来包的回应:他说过!?没说过?!
BBC有个纪录片,&into the universe with Stephen Hawking&,至少在这个片子里,霍大侠的观点是,高速运动能够进行时间旅行,去往未来,没有提到平行世界。
引用gildor的回应:BBC有个纪录片,&into the universe with Stephen Hawking&,至少在这个片子里,霍大侠的观点是,高速运动能够进行时间旅行,去往未来,没有提到平行世界。霍大侠.............这名威武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比如太阳光到地球需要8分钟,如果你在与太阳光发散方向一致的方向上飞行并且超过光速那么你会感受到刚刚照耀过你的阳光。你周边的一切影像传递到你的眼睛都是通过光传递的,也就是光会向外无限发散,所以理论上如果我们跟着自己的影像一致超光速穿越,会看到过去的自己的影像,但是音速与光速不一致所以只能看到无声的世界,并且无法与过去的人进行沟通,只是影像...
引用飞翔-hu的回应: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比如太阳光到地球需要8分钟,如果你在与太阳光发散方向一致的方向上飞行并且超过光速那么你会感受到刚刚照耀过你的阳光。你周边的一切影像传递到你的眼睛都是通过光传递的,也就是光会向外无限发散,所以理论上如果我们跟着自己的影像一致超光速穿越,会看到过去的自己的影像,但是音速与光速不一致所以只能看到无声的世界,并且无法与过去的人进行沟通,只是影像...也就是说,和电影倒带类似,只是个体运行的速度达到了超光速,以至于我们眼睛接收到的是“过去”的光所传递的来自过去物体的信息,你的意思是这样吧。可是穿越到未来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未来的物体的信息并没有伴随着什么而来,故我们感受不到。但是根据你的意思,“外祖母悖论”又怎么解释。这是几个环环相扣的理论啊。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科学新闻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事儿:怎样摆脱幼稚状态?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科学新闻没有告诉你的那些事儿:怎样摆脱幼稚状态?
怎样才能长大?小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中国民间有一个“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说在这两个年龄上的人更容易去世。这个定律从直觉上就不太可能是对的。我们设想,应该是因为孔子和孟子分别死于这两个年龄,人们认为这是人生中的两道大关,然后每当听说有人在这个年龄去世都会进一步加深印象,以至于总结了这个纯粹是错觉的定律。但有人不满足于直觉分析。
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家验证”了的规律:“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而73和84岁正是这个周期的低潮。
这篇文章问题是,把“能找到一个理论解释”,当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科学的标准 —— 如果能用理论解释,它就是科学验证了的吗?
绝学与证据
不管你用来解释的理论对不对,这都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标准。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错误。古代文人的思维习惯,是遇到无法判断对错的局面就查经典,想获得理论上的指导。而科学家的方法则要朴素得多:你直接用事实验证一下不就行了么?我们根本不需要任何学派的任何医学知识,甚至不需要什么逻辑推理,只要随便找个就会发现73岁和84岁并不比其临近年龄更容易让人死亡。这个工作是如此简单,连北京电视台都做过。
古人说“为往圣继绝学”,很多现代人也追求用某种特定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科学家强调的则是事实。有人指责科学家说你们只相信现代科学理论难道不也是一种迷信么?但科学家其实不迷信任何理论 —— 很多情况下他们完全用不上什么绝学,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事实搜集在一起,就好像集邮一样。只要有证据,反驳一个理论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要想用证据建立一个理论,则要困难得多。只有运气好的时候,科学家才能在大量事实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以至于可以向形成科学理论的目标前进一步。
相关性思维
最简单的规律叫做“相关性”。人是如此复杂的东西,我们在根本没办法精密计算各种物质致癌的概率,比如说吸烟对肺癌的作用。科学家常用的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任何高科技仪器,更谈不上什么门派的办法:他们直接调查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
这种研究要把被调查的人分组,比如分成两组:得了这种病的患者一组(叫病例组,case),没有这种病的人一组(对照组,control)。然后考察这两 组人在生活习惯上和饮食、吃药方面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发现患有肺癌的人中烟民比例显著地高于没有肺癌的人,你就得到了肺癌与吸烟的一个正的“相关性”。这个方法很简单,得到的证据却是强硬的。
—— 我们看到的大量科学新闻本质上都是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只是科研的初级阶段。但就是这样它也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维本能。某些人只要被某地区生产的产品坑过一次,就会认为这个地区的所有产品都不好, 他们的发现连相关性都算不上。我们每天看到铺天盖地的各种营养品的广告往往都能找到几个用户出来现身说法,可就是没有一个疗效相关性的数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这种动物的最自然思维,而使用大规模统计发现实在的相关性这个最简单的科学方法,是我们摆脱童稚状态的第一步。
绝大多数人没有相关性思维。比如在中,作者援引“戒网专家”陶宏开的数据说,
中国80%的青少年犯罪与网瘾有关,中国20%的网瘾少年有违法犯罪行为。
在中有人进一步指出,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8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我们能否根据这些数字得出结论说网瘾人群比没有网瘾的人群更容易犯罪呢?
不能。我可以构建这么一个国家,这个国家80%以上的青少年有网瘾,而这个国家的所有青少年,不管有没有网瘾,都有20%的犯罪概率。这个虚拟国家完美符合以上数据,但是它的犯罪与网瘾完全无关。实际上,如果你把“网瘾”改成“钱”,甚至“空气”,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xx%的青少年犯罪者都缺钱/需要空气,中国yy%的缺钱者/需要空气者有犯罪行为”,而缺钱和需要空气不是毛病。
这个错误就是没有建立对照组。我们缺少的关键数据是没有网瘾的青少年的犯罪率,以及没有犯罪的青少年的网瘾率。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这就好比说列举再多“发达的民主国家”,也不能说明民主与发达的相关性,你还必须统计那些不发达的民主国家、不民主的发达国家、和既不发达也不民主的国家。
发现相关性,已经是一个足够发表的科学成就,但相关性结论并不能指导实际生活。假设我用无可质疑的统计事实告诉你“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而你不想得肺癌,那么你是否能推论出应该因此戒烟呢?
怎样发现因果
还是不能。因为你无法从“吸烟的人更容易得肺癌”,和“肺癌患者大部分都爱吸烟”这两个统计得出“吸烟导致肺癌”这个因果。也可能肺癌导致吸烟,比如说也许癌变的肺会使人对烟产生需求。也可能存在某种基因,这种基因会使得一个人天生就容易得肺癌,而这种基因同时还让一个人天生就喜欢吸烟。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是喜欢深夜工作的人,是深夜工作导致肺癌。也可能吸烟的人往往是经济状况比较差的人,其居住环境和营养不行,是贫困导致肺癌。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发布的
是一份值得发表的研究,因为其中给出了一些明确的相关性数据,比如:
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28.7%,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和“成绩较好”的 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那么根据这份报告我们能否得出结论说网瘾是个坏东西呢?
不能。也许并不是因为网瘾导致青少年成绩差,而是那些成绩差的青少年更容易得网瘾。报告没有统计网瘾与犯罪率的关系,但就算真的是越有网瘾的人群越容易犯罪,我们仍然不能说网瘾导致犯罪。比如我可以提出这么一个假说:
我认为网瘾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都一帮青少年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喜爱在街上游荡,都是潜在的犯罪者。因为网络游戏的出现,相当一部分这样的人被留在了家中和网吧里,他们的野性在游戏中得到了发泄,以至于减少了出去犯罪的欲望和时间。
报告和前面提到的所有统计数字都无法反驳我这个假说。我甚至可以用这份报告支持我的假说。报告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更高”,这正好可以说明无所事事的人更容易得网瘾。
想要明确证明吸烟导致肺癌,唯一的办法是做实验。找完全相同的两组健康的人,让其中一组吸烟另一组不吸,其它各方面生活都完全一致。20年之后如果吸烟组中的肺癌患者数高于不吸烟组,那么鉴于这两个组的唯一区别 就是吸烟,我们就可以断定是吸烟导致了肺癌。
可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组人,这种理想实验无法进行。好在科学家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巧妙办法:找一群人,然后完全随机 地把他们分为两组去做实验。在样本数足够大的情况下,随机性可以保证任何不同因素都可以大致均匀地分配到两个组里。这就是在关于人的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办法。然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随机实验,比如为了让实验结果具备推广价值,样本应该尽量多样化,男女老幼,各种收入状况,各个种族都有才好,但这其实很难做到。很多实验心理学家选择的样本全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结果能推广到所有人么?对此讥讽说他们研究的心理学应该叫“大学生心理学”。
更大的困难在于,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拿人做试验,比如不能逼人吸烟。这时候就只能被动地集邮,而通过纯粹的被动调查来做研究的方法叫做 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最容易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所谓回顾性(retrospective)的问卷调查:先找到病人,然后询问并比较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调查的难度在于病人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忆常常不准确,甚至是有偏见的。他们可能会自己推断一种病因,然后刻意地强调这种病因。就好像想要讨好医生一样,那些得了肺癌的人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吸烟史。一个更可靠的办法是前瞻性(prospective)调查。比如说科学家想知道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现在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之后哪些地区的哪些人受到了辐射是非常明确的,根本不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自然也就没有偏见。有了干净的初始数据,科学家只要长期跟踪这些被打了核辐射标签的人群,再跟正常人对比,就可以知道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是这里的困难就在于“长期”,核辐射的影响也许几十年才能看出来,那时候也许病人还没死科学家已经先死了。
”这个研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流行病学的调查,你不可能拿孕妇做实验。是回顾性的,研究者找到一个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诊所的6-12岁的203个孩子,询问他们的妈妈怀孕的时候是否有过心理压力,结果发现怀孕时心理压力越大的妈妈,其孩子的症状更明显一点。这就是一个不太可靠的研究,有谁准确记得自己6年前的心态?多动症儿童的妈妈很可能会为了配合一个理论而高估自己当初的焦虑。
而则是前瞻性的。研究者先锁定了澳大利亚某地的2900名孕妇,在怀孕的时候记录下离婚,搬家之类容易让人产生压力的事件。等她们的孩子长到2岁以后,再看其中哪些孩子有ADHD。这个研究就可靠得多了,而可靠的代价是研究至少要进行多年。
要想从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因果性,就必须尽可能的统计各种影响因素。怀孕压力与小孩多动症的相关性数据并不能直接说明压力导致多动症 —— 也许那些在怀孕期间离婚的女人本身生活就不靠谱,是她们的不靠谱导致了孩子的多动症。所以这两篇论文都统计了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孕妇是否吸烟喝酒啊,怀孕年龄啊,收入状况啊这些数字,然后使用统计方法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叫做 control),最后的结果才更有参考价值。可是你不可能统计所有的可能性,实际上两篇论文统计的项目就并不一致。这就需要把一系列论文放在一起综合分析。
不管调查到什么程度,都只是对真实世界的管中窥豹。科学研究的是有限的真理。当一篇论文说什么东西可能或者不可能导致什么疾病的时候,它说的其实是在这次研究所调查的这帮人里面有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能推广到所有人群么?记者一定比科学家更乐观。
科学的目标
得到因果性远远不是科学家的目标,科学不是一本写满什么东西会导致什么现象的菜谱。好的科学除了能证明因果关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机制,得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其机制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从地面反射回空中的红外线,再把这个能量辐射出去促使大气温度升高。
相关性思维和因果性思维只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真正的技术含量在于发现机制。你必须说明是吸烟导致肺变黑,而变黑的肺容易得癌症,还是烟草中有什么化学物质可以直接致癌(正确答案是后者)。机制提出来之后,这个机制中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可以验证的,一个课题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算摆脱了集邮阶段。也只有到了这个程度,才真正谈得上把各种不同机制综合在一起建立模型去预测未来。
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反过来,也就是用现有的机制理论推导一些现象,再去寻找证据证实。但探索未知最基本科学方法是证据第一,然后谋求建立因果关系,然后是提出机制。仅仅是对其中一步作出很小的贡献,就可以发论文。大部分这样的论文事后会被证明没有太大意思,甚至是错误的。比如研究孕妇焦虑与儿童ADHD的论文虽然有好几篇,但它们说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弱的效应 —— 也许将来我们会发现儿童多动症的真正原理根本就不是孕妇焦虑。但科学就是这么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每一篇论文都是我们从个人感觉到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到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到能推广使用的机制,这个过程中的一小步。这个过程的每一步不是完美的,但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摆脱童稚状态。
谨以此文标题纪念王小波。他曾经讲述过类似的道理。可惜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他文章的结论和价值取向,而没有学会他使用的方法。比如据有识之士尼伯龙根o蜗藤指出,
本文为 科学新闻没告诉你的那些事儿 系列第3篇
阅读前两篇:
你可能感兴趣
心理学控,人类性行为研究爱好者
有一种东西叫做段前空格
软件工程硕士
引用蘑菇兔__豆包的回应:有一种东西叫做段前空格那叫缩进
相关性与因果性常常混淆人的判断力。个人认为很多情况下,谣言和错误的判断也是由于这两者混淆产生的。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7)
相关性与因果性常常混淆人的判断力。个人认为很多情况下,谣言和错误的判断也是由于这两者混淆产生的。
心理学控,人类性行为研究爱好者
有一种东西叫做段前空格
甚好……萨缪尔森的那本厚厚的经济学在书的开始章节提到分析问题时也要注意相关性与因果性……
软件工程硕士
引用蘑菇兔__豆包的回应:有一种东西叫做段前空格那叫缩进
生态学硕士
为什么恍惚觉得……“理性”与“童稚”互斥是个伪命题……
好文章好长的文章……没点耐性只追求结论的人根本看不下去吧……
额,打开链接一看,亦凡的,这么多年了,还在,不容易当年在亦凡看了不少书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我总结了一个比较简单方便的区分相关性与因果性的小窍门,做示范如下—— 【吸烟对肺癌的作用】这个论题,科学家们所采用的是统计学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肺癌却是一个生理疾病,属于医学问题:因而关于肺癌的因果关系不是由统计学结果来决定的,而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任务
那种“相关性”我觉得不是“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而统计学跟医学的学科相关性。不管如何,通过区分论题所在的理论范畴,总是一种区分办法。
因果性本来是个哲学问题,统计学中的因果性检验把它简化为“有相关性,且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了。要应用于社会学研究的话,还要加上一条:“没有第三个变量的影响”。想起当年搞辩论的时候教练提到网瘾那个例子,说“那有什么,100%的罪犯都吃饭,我们能说吃饭导致犯罪吗?”噗~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引用蘑菇兔__豆包的回应:有一种东西叫做段前空格引用Derek.Ye的回应:那叫缩进正解+1 段前加空格是不正确的做法.应该利用编辑器的缩进功能. 但果壳后台有么
我还是觉得73的解释不对,如果是8的倍数的话应该是72才对啊…………
很好的东西嗯...看过留名...
我记得这张图好像用过
引用lithium2011的回应:因果性本来是个哲学问题,统计学中的因果性检验把它简化为“有相关性,且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了。要应用于社会学研究的话,还要加上一条:“没有第三个变量的影响”。想起当年搞辩论的时候教练提到网瘾那个例子,说“那有什么,100%的罪犯都吃饭,我们能说吃饭导致犯罪吗?”噗~罪犯路過,大家好啊~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七十三八十四那期节目我恰好看过。。。是(我所看过的)【真相大调查】为数不多的能看的节目之一。。。他们去昌平火葬场翻的账本。。
其实数据的合理性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数学物理控
我怎么觉得。。。流行病学研究一样还是只能发现相关性而不能发现因果性呢。。?
转心事鉴定组:赶紧来反“反人性”哦~【挥手帕
引用霉耳朵的回应:相关性与因果性常常混淆人的判断力。个人认为很多情况下,谣言和错误的判断也是由于这两者混淆产生的。+googol
几周前方舟子就在批评果壳只会揪相关性和因果性流行病学和心理学之类的很多都只能做到相关性,然后猜机理,然后看是否符合。有些研究,因果性本来就弄不出来。引用eaglefantasy的回应:我怎么觉得。。。流行病学研究一样还是只能发现相关性而不能发现因果性呢。。?
引用工业聚的回应:我总结了一个比较简单方便的区分相关性与因果性的小窍门,做示范如下——【吸烟对肺癌的作用】这个论题,科学家们所采用的是统计学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肺癌却是一个生理疾病,属于医学问题:因而关于肺癌的因果关系不是由统计学结果来决定的,而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任务那种“相关性”我觉得不是“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关性,而统计学跟医学的学科相关性。不管如何,通过区分论题所在的理论范畴,总是一种区分办法。不错耶~ 你是想说不能单纯用统计数据作为因果判定的依据,和文中提及一样,需要找到确切的机制但是现在所有实验都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问题,量化是科学实验的基本精神,这样一来不是否定所有因果性研究了个人觉得直接判断是不是为科学实验最简单,比如是不是严格random assignment, 有没有confound, sample如何,才有可靠分析~
其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引用eaglefantasy的回应:我怎么觉得。。。流行病学研究一样还是只能发现相关性而不能发现因果性呢。。?
好文章,收藏了。
应用数学专业
最后一句亮了。还有马克下这句:也许并不是因为网瘾导致青少年成绩差,而是那些成绩差的青少年更容易得网瘾。
生物信息学硕士生
我想说的是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叫“共生”。
“不管你用来解释的理论对不对,这都是一个错误的判断标准。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错误。古代文人的思维习惯,是遇到无法判断对错的局面就查经典,想获得理论上的指导。”看到这句话,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上次跟一个中医科同事聊天,我说中医无实证,不能证伪,所以不能说是真理,也不能说不上真理。然后他说一定是真理,不然古人怎么创造出五行、经络、阴阳等这么完备的理论来解释呢?我一下子就无语了...
网瘾犯罪那个我有一个更好的结论:100%的犯罪是吃饭喝水造成的。这个结论是完全可以用对照组来验证的,不吃饭不喝水的那一组,就算没有饿死,也会饿到没有力气犯罪了,可见,直接要禁止吃饭喝水,犯罪率就可以降为0。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丈夫去世后的情感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