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出版社写的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纪录片这本书写的怎么样

不列颠之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二战期间著名空战? 收藏 查看&不列颠之战
二战期间,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英军虽用“”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月,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这次战役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地&&&&点英国参战方英国,德国结&&&&果英国获胜
德军轰炸伦敦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在法国上空与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1940年7月,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计划。该计划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计划落空。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1940年7月,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英国当时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陆军在刚结束的中损失惨重,虽经,奇迹般地将三十余万部队撤回,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 尽,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海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正面临抗击德军潜艇部队疯狂的海上破交,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1940年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1940年6月至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国强大的空军越过摧毁英国的抵抗力量。德国为此集结了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也不过1300余架,此外,德国在占领西欧之后对英形成了一个弧形包围圈,其空军基地非常接近英国,这加大了德国飞机突击纵深的力度和出击的频率。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希特勒遂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再确定登陆战“海狮行动”的具体方案。
救援落水的飞行员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飞机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战幕就此拉开。15日,戈林倾其全部主力,向英国发动全面进攻,英国空军司令道丁元帅不得不动用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迎敌,双方在长达500海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战。由于英国空军有雷达帮助,德军战机在同英国空军的一对一战斗中损失惨重。24日德军将领在分析前几天的对英作战情况后,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被称为“扇形站”的英军地面机场指挥中心上,这一战术很快收到效果,伦敦周围的7个“扇形站”中的6个被炸毁,英军整个通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到日,在连续12天的激烈空战之后,英国共损失飞机450余架,1/4的飞行员伤亡,英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日夜晚,英国人为了振奋士气,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一举措惹火了希特勒,他当即下令德国空军不再以消耗英国空军力量为重点,而是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为报复。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日下午,德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日,希特勒决定把“海狮行动”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空战也进入了边打边停的第三阶段。日德军对伦敦的最后一次的“惩罚性进攻”为标志,不列颠之战彻底结束。进入1940年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德国空军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个月中,共损失了2784架飞机,但很快凭借着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丘吉尔在与兰姆塞海军上将一起察看作战地图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从日至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英军损失飞机148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1940年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日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日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日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戈林定于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1940年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375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346架,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轰炸机共1015架。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日和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铸成大错。
被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在日开始,战史上将日至日作为的第一阶段,德军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英国空军主力,由于德军飞机航程有限,所以攻击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企图尽可能在南部战斗中消耗英军力量,为以后攻击中部地区创造条件。德军除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突击英军机场外,还以战斗机组成游猎群,专门寻找英军战斗机空战。日,由于天气仍不理想,部分战斗机没有按计划起飞,开局显得有些混乱。全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的空战尤为激烈,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日,天气依旧是阴云密布,德军仅进行了小编队的零星袭击。
英国皇家空军地勤人员在维护飞机5日,因为连日的恶劣天气,戈林将各航空队司令召到在卡琳霍尔庄园的官邸举行军事会议,不料天气突然转晴,留守空军指挥部最高级别的军官第2航空队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军人的责任果断下令出击,谁能想到这天竟然成为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出击规模最大的一天!第2、第3航空队几乎是倾巢而出,第5航空队也首次派出飞机参战,这样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北面的第5航空队以为英军在东北地区防御比较空虚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掩护63架亨克尔-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军第13大队七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德军战斗机空中指挥第76战斗机团第1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来不及调整飞行状态,就被击落。这支在德国空军享有盛名的精锐部队,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既笨重,数量又少,在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总共被击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尔-111和6架容克-88,战损率超过20%,从此第5航空队就再未参加不列颠之战。
在英格兰南部的激战中,德军投入了975架战斗机和622架轰炸机,发动了四个波次的空袭,猛烈轰炸了英军五个机场和四个飞机制造厂,英军先后投入二十二个战斗机中队,全力抗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全天德军出动约2000架次,被击落75架,英军出动974架次,空战中损失34架,还有21架轰炸机在地面被击毁,马特尔夏姆和林尼机场遭到较大破坏。这天是不列颠之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照双方的损失比例,德军仅凭借现有的数量优势,是难以消灭英国空军的。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日,德空军重又出动了能动用的全部飞机,对英国雷达站进行轰炸,但德国飞机在刚一起飞时,就被英国雷达盯死,还没等到飞到雷达站附近,英国空军就进行了截击,又被击落71架。尤其是让戈林气愤的是,在历次作战中立下战功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在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面前不但显得无能为力,且损失惨重,戈林只好下令不再动用这种飞机。[1]
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
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日,天气转好。当晚,德国出动大批飞机,飞过海峡,实施戈林所说的“夜袭”。但由于一个轰炸机中队迷了航,将原准备投放到伦敦城外飞机制造厂和油库的炸弹,投到了伦敦市内。8名市民被炸死。英国认为这是德国空军故意干的。于是,英国也决定用同样的手段对德国进行报复。第二天晚上,英国派出3个中队的轰炸机夜袭柏林。当英轰炸机飞临柏林上空时,遭到德国的强烈对空炮击,英机只盲目地扔下一些炸弹就窜了回去。这次英国夜袭,虽然没给柏林造成多大损失,但给柏林市民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惧。3天后的夜晚,英机又两次来夜袭柏林,炸死市民7人,炸伤29人。[1]
丘吉尔在视察陆军部队从日至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日和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日至日两周中,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英国女王夫妇走上街头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实际上,德军对伦敦的空袭1940年8月底就已经开始。日晚,德军出动68架轰炸机首次有计划地轰炸伦敦。
日下午,戈林亲自指挥空军,动用3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对伦敦进行第一次系统的轰炸。德军飞机所到之处,狼烟四起,伦敦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德军轰炸机的种类主要有亨克尔111式、容克88式和都尔尼17式。
日,戈林亲临英吉利海峡的小城德律奇,组织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当天,黑压压的德军机群飞往英国,疯狂地轰炸伦敦和英国的其他重要城市。仅在两天的轰炸中,就有842名伦敦市民被炸死。不少街区化为灰烬。英国的大部分兵工厂、发电站和码头等重要工业设施,都处于瘫痪壮状态。但英国在遭受到重大的战争创伤后,仍没有屈服的迹象。于是希特勒再次发出“把英国的城市夷为平地”的命令,趁热打铁,批准了在日进行大规模的空袭。[1]
日,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黄昏时分,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次日天亮后,阳光都无法穿透伦敦上空浓厚的黑烟!戈林兴高采烈地告诉妻子:“伦敦烧起来了!”德军对伦敦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从日起,一连七天,德军对伦敦不分白天黑夜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但这损失并没有白费!英国空军得到了至为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此外,英国空军指挥序列也有了变动,战斗机司令部司令道丁和第11大队大队长派克主张以中队为单位的小编队逐次投入战斗,而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则主张以3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迎战,实战中由于第11大队经常以小编队作战,多次空战出现了德军战斗机竟然是英军的二三十倍这样的众寡悬殊,使英军损失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英国空军肯定了大编队作战,以空军副参谋长斯坦莫尔上将接替道丁,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接替派克,分别担任战斗机司令部司令和第11大队大队长。
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的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是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德国空军终于意识到,并没有掌握英国南部的制空权,并不能够在白天进行为所欲为的空袭,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很强大!
丘吉尔首相亲临第11大队的指挥中心督战,他将这天称为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战后,英国就将日定为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日和17日,英国空军挟胜利余威出动轰炸机对德军集结在沿海的用于登陆的船只和部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击伤近百艘船只,并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迫使希特勒于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结船只。日德国飞机集中轰炸伦敦至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日,希特勒见英国空军仍未被击败,而且比过去还显得更为活跃,同时天气的情况也已经不可靠,于是决定把“海狮作战”无限期地延迟下去。这场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到此结束,英军以915架飞机的代价击毁了1733架德机。此战的结果是促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德国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1]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鉴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顺利到达目标上空,轰炸连连得手。英军随即吸取教训,对德军任何飞机都进行拦截,由于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后,非常笨重,不堪一击,损失极大,德军只好终止这一战术。
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所谓推迟仅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为德军统帅部早就决定1941年夏入侵苏联,自然不可能再进攻英国了。10月25日,意大利空军也派出飞机加入对英国的空袭,但意军飞行员一见到英军凶猛准确的高射炮炮火就吓坏了,仍下炸弹掉头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军首次击落了意军飞机,才知道意大利也参加了空战。
在日至10月的第三阶段中,德国企图通过对伦敦的恐怖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的计划被彻底挫败,德军在此期间损失飞机433架,英军则损失242架。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空战已经宣告了德国在此次空中战役的失败。
德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仍继续对伦敦并扩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实施夜间空袭,不列颠战役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军空袭的目的不再是消灭英国空军,而是对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空袭削弱英国的军事工业,并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牵制英军的大量海陆空军于本土,另一方面还可掩护为进攻苏联而进行的准备。
在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战斗就是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空袭。
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轰炸非常准确,有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军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幢建筑被炸毁,死554人,重伤864人,12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英国飞机减产20%,考文垂市区的水、电供应中断35天才恢复,损失相当惨重。
英军起飞了120架次夜航战斗机进行拦截,高射炮部队发射1.2万余发炮弹,却只击落击伤德机各1架。从单纯军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袭是非常成功的,并且由于其具备了战略轰炸的典型特点,被丘吉尔著名的V字手势很多军事家誉为战略轰炸的“雏形”,在军事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伦敦的防空力量很薄弱,英国空军的主力部队远在南部,保卫城市上空的只有高射炮部队和悬浮在空中的阻塞气球。而对如此可怜的防守力量,难怪德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丧心病狂地进行轰炸了。
英军在发现德军使用无线电导航技术以提高夜间轰炸精度后,迅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专用电台,对德军的无线电导航信号有意进行错误转发或强力干扰,通过这些早期的电子对抗,使德军无线电导航的轰炸精度下降了80%,诱使德军将大量炸弹投到了无人地带。
1940年底,由于英军战斗机、高射炮等部队的英勇抗击,德军损失越来越大,为减少飞机损失,德军空袭逐渐由白昼转为夜间,而且规模和强度也逐渐减小,500架次以上的规模屈指可数。因为主要采取夜间面积的战术,除了破坏城市建筑,屠杀平民,制造恐怖气氛外,军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后,英伦三岛恶劣的天气也使德军空袭的规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随着天气的好转,德军的空袭也逐渐加强,这时德军发动空中攻势目的只是为了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掩盖即将开始对苏联的作战。
日晚,是德国空军主力撤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德军发动此次空袭,无非是在放弃进攻英国之前,发泄一下失败的怨气。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仍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随着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伦敦股票交易所和英格兰银行险些被炸毁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在空袭中英国被炸毁的房屋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赞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
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原因主要有:战略上,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丘吉尔来到被烧毁的下院辩论厅视察。虽然伦敦遭受的破坏令他动容,但他欣慰的是,事实将证明,德军在战略上所犯的错误注定了这场战争的胜方是英国。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又开始升空作战,而且无需分兵作战,因为敌人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伦敦的上空。
武器装备上,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战术上,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1940年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地理上,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1940年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大口径高射炮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伦敦的防空力量很薄弱940年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
英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飓风”,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1936年起投产,1937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德国飞机除了投下大量的燃烧弹和高爆炸弹外,还扔下了不少定时炸弹。这些炸弹遍布于各大城市,在居民们的心理上罩上了死亡的阴影。拆除这些炸弹的引信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图为皇家工兵在一所医院附近把一枚刚拆除引信的定时炸弹搬走,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引爆。
英军另一主力机种是超马林公司的“喷火”,总设计师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米切尔去世后,“喷火”的改进型号则由史米斯设计),1937年起投产,年8月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枪,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冲时会因负过载影响,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飞行员都不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以免发动机供油不足而导致空中停车。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飓风”和“喷火”的研制是纯民间性质的,一无政府指令,二无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两种飞机研制时间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沉醉于绥靖主义的梦乡,根本不考虑空军作战飞机的更新。面对德国正大力发展空军的严峻关头,英国航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进行新型飞机的研制,在这两种飞机试飞成功后,英国空军也果断订购,使部队很快装备了先进的飞机。回首这段往事,人们无不为这两种飞机能够突破绥靖主义的禁锢而及时研制、装备,而感到万分庆幸!性能略欠一筹,但数量较多的“飓风”和性能优异,但数量较少的“喷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为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飓风”和“喷火”以外,英军还有少量老式的“”和“无畏”式战斗机也参加了不列颠之战。
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德国人的攻击给伦敦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国空军飞行员数量上升到1434人,并为每架飞机配备了由机械师、机械师助理、钳工、装配工和无线电技工各一名组成的地勤小组,能在35分钟里完成出击检查,12分钟里为刚着陆飞机完成下一次起飞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空战做好了人员准备。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担任过著名的王牌飞行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官。是纳粹德国中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1935年起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积极发展德国空军,使之成为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重要力量。日,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成为欧洲军衔最高的军官,但他从法兰西战役后就完全沉湎于胜利之中,不过问空军业务,热衷于在各被占领国的博物馆中搜集稀世珍宝,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不列颠战役前,他盲目乐观,认为单凭德国空军就可以征服英伦三岛。
德军计划投入三个航空队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480架。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攻击英格兰东南部;驻法国北部地区的施配尔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攻击英格兰西南部;驻荷兰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其中第2、第3航空队作为主力,将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队配合行动,只投入部分兵力。
1942年1月和2月,寒冷的气候迫使德国飞机停在机场上。但自3月起,德国的轰炸机又出现在英伦三岛的夜空中。5月10日,507架德国飞机集中轰炸伦敦,造成1436人死亡、1800人重伤。救援者们冒着彻夜未熄的大火,从瓦砾堆里扒出了许多受害者。就在伦敦人以为大难临头时,丘吉尔获悉,这是纳粹空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轰炸,因为希特勒已下令空军主力东调,准备入侵苏联 。简称或Me-109,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产,1938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单座单翼,E4型装一台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50马力,最高时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转场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坚固可靠,易于操纵,由于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垂直机动能力,曾在试飞中连续进行21次右转盘旋上升和17次左转盘旋上升,再从7500米高度垂直俯冲,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没有出现螺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除了英军的“喷火”外,没有其他飞机能与之相比,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轻型战斗机,曾在残酷的战争中连续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奖。唯一欠缺的是座舱设计不合理,空间狭窄拥挤,飞行员容易疲劳。简称或Me-110,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产,1939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三座单翼重型战斗机,装两台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高时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转场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9毫米机枪,具有装甲防护。被德军誉为战斗机之花,但在实战中,由于是重型战斗机,机体庞大,容易被发现,比较笨拙,容易被击落,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在不列颠之战后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护航才能出动。只是后来在抗击英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中,夜间拦截英军轰炸机倒是战果斐然。
英、德双方四种主力战斗机进行比较,性能最佳的是英军的“喷火”和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09,这两种飞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稍逊一筹的是英军的“飓风”;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10则最差,整体而言英军占优。但英军战斗机只装备8挺机枪,虽然射速高达每分钟1280发,火力密集,但杀伤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机多发,却无法将其击落,如果像德机那样配备2门机炮加2挺机枪,将给德机更沉重的打击。机载无线电设备方面,德机落后于英机,在空中无法与地面联系,因此升空以后,地面指挥部就无法有效指挥空中的飞机,完全靠飞行员自己的经验来作战。而英军地面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电有效指挥调度空中飞机,加上又有雷达能够准确发现德机,所以英军占有明显优势。
双方战斗机空战战术上,英军通常采取三机V字队形,航行中转向时很不灵便,在编队中单机作战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飞机缺乏保护极易遭到攻击,而且队形在混战中也容易失散。而德军采取的两机编队,长僚机战术比较先进,通常以12架飞机组成疏散的编队,高度、速度相互交错,机动灵活,进退自如。简称,其实确切地应称为攻击机,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鹰”式飞机改进而成,1936年起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双座单翼,D1型装一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0马力,最高时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转场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载弹量1800千克,武备为2挺7.9毫米机枪,并可挂载2门20毫米机炮吊舱。该机有着“”的外号,(斯图卡是德语俯冲轰炸的译音)在机翼上装有耶利哥喇叭,在俯冲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啸叫,以震慑敌军。容克-87在攻击点状目标时具有极其准确的精确度,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绝佳机种,是德军闪击战武库中最有效的急先锋,但是在进行战略轰炸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在俯冲时无法进行机动规避,成为英军战斗机最理想的猎物,在不列颠之战中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以后只能在空中威胁较弱的地区使用。简称,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埃巴斯,1937年投产,1939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A4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转场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2挺13毫米机枪和3挺7.9毫米机枪。性能优异,自卫火力强,俯冲时还能进行机动,提高了生存力,是德军主力轰炸机种,可惜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还不多。而也正因为容克-88的优异表现,使德军决定全力生产容克-88,而不再发展四发动机的远程战略重轰炸机,使得德军在战争中没能拥有重型轰炸机,这一缺陷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无疑。简称,亨克尔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1936年投产,1938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五座单翼,气动外形十分优异,H16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高时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转场航程2000千米,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3毫米机枪和4挺7.9毫米机枪。由于德军忽视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亨克尔-111在战争初期就显得过时,但因为后继机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仍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使用。简称,道尼尔飞机制造厂生产,原型机以客货民航运输机为掩护发展研制,1935年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气动外形酷似铅笔,217E2型装两台BMW139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580马力,最高时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转场航程2800千米,载弹量20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5毫米机枪,2挺13毫米机枪,2挺7.9毫米机枪。是德军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机动性能很好,能进行低空突袭。连续一星期的昼夜轰炸使伦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连英国皇家的白金汉宫也未能幸免。英国女王夫妇走上街头,视察遭到破坏的房屋建筑。此举极大地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 。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可以设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陆,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不列颠空战是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赫尔曼·戈林()
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 纳粹德国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法西斯德国首要战犯之一。日生于罗森海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空军上尉,任飞行中队长,得过最高战功勋章。战后在丹麦任民航试飞员。1921年学习国民经济和历史学。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1922年加入纳粹党,希特勒委以整编和领导冲锋队重任。1923年参加希特勒暴动,失败后逃往奥地利。1927年回国,参加纳粹党竞选活动。1928年为国会议员。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任不管部长,航空总监、普鲁士总理、内政部长、狩猎部长,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主义者。建立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集中营。1935年兼任航空部长和林业部长。1936年任扩军备战的“四年计划”的全权总代表。1938年获陆军元帅称号,1939年被希特勒立为继任人,1940年获称号。对英空战失利后,政治影响骤减。
戈林是纳粹党的主要领导人,纳粹法西斯国家的重要设计者,第三帝国建立空军、重整军备和实行战时经济的主要主持人。他多次充当希特勒的巡回大使,利用职权搜刮犹太人的财产,并大肆掠夺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和艺术珍品。战争末期试图取代希特勒与同盟国谈判,1945年4月被希特勒撤职。同年 5月8日被美军俘获。1946年10月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刑前于10月15日在纽伦堡服毒身死。()
冯·里奇德霍芬(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升元帅时间: 最后职务:第2航空队司令。空军元帅。1917年入哈雷航空学校受训,后在其堂兄曼·弗·里希特霍芬(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指挥的驱逐机大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求学于翰诺威大学。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驻意大利使馆武官。1933年调入德国航空部,与格莱姆等人共同组建空军。1936年晋升中校,任秃鹰军团参谋长。1938年获少将衔,并任秃鹰军团司令。1939年9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参加侵波、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1940年升为上将。翌年春参加巴尔于之战。年参加侵苏战争。1943年2月晋升元帅,6月调任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秋因车祸受伤后辞职。日死于巴特伊什尔。()
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日—日),政治家、演说家及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年及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公认为世界上掌握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5万多)。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做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 of Malborough),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活动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丘吉尔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积极组织援助挪威的战役。日继张伯伦任首相,并兼国防大臣,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丘吉尔政府拒绝德国的诱和,坚持对德作战,同时争取美、苏作为同盟者参战。为了保卫不列颠群岛,亲自视察海防、空防设施。他支持沦陷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支持沦陷国家的流亡政府。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庄严声明:“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就是美国的危难。”日签订《英、苏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定》。日,丘吉尔和F.D.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一系列条约,其中包括联合使用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成立联合参谋部等内容。1942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推迟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先后参加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处置战败的德国、波兰的疆界变动和政府组成等问题上,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
战后的政治生涯 1945年7月大选中,保守党在选举中失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这次演说揭开战后冷战时期的序幕。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一个把英美联盟、联合的欧洲、英联邦和英帝国连接在一起的三环外交的总方针。但由于战后英国的衰落未能实现。年,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执政期间签订1954年《巴黎军事协定》,并缔结《东南亚防务条约》,继续对苏采取强硬态度。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议员。丘吉尔还是一位演说家、政论家和作家。著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英语民族史》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列颠空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