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坦克下令不接收投降歼灭多少人?

当前位置:&>>&
斯大林为何最后下令不许碰希特勒?
来源: &&作者:&&&&责任编辑:李佳民&&
速度50秒60秒7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卡尔波夫认为,斯大林想同德国一起对英美开战是一种策略手法,目的是赢得时间。传闻二:苏联特工机关制订了消灭希特勒的计划,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斯大林在最后一刻放弃  早在1941年苏联就准备谋刺希特勒。
  传闻三:德国也想对斯大林搞恐怖,但没成功
  希特勒曾下令弄死斯大林。
  为采取行动,德国人挑选了前苏联军官塔夫林。此人在前线向德军投降,后又进入德国军事情报机关的间谍学校,他表示愿意去暗杀斯大林。打入国防人民委员部干部局和预备队司令部的两名德国间谍给他伪造了假履历,塔夫林和报务员希洛娃将装成在前线行动中负伤的苏军锄奸总局少校夫妇。塔夫林的行动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潜入有斯大林出席的一场庆典,用淬毒子弹对斯大林开枪;第二方案是用特制的微型火箭筒打斯大林的汽车。
  但是,日,空投塔夫林和希洛娃的德国飞机被苏军高炮击伤后迫降,他俩被捕。塔夫林马上招供。苏方将计就计,让他呼叫德国请求支援,轻易地消灭了新派来的德国特务。这场游戏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德国还在眼巴巴地等结果,丝毫没有怀疑塔夫林和希洛娃已被识破。我们的反谍机关一直等到1952年,确信再也没有德国特务上钩,才枪毙了他俩。
  传闻四:希特勒没死
  许多人相信,希特勒并没有服用致死剂量的毒药,而是逃出了地堡,后来做了易容手术,长期隐姓埋名。
  这完全是杜撰。
  有许多确凿证据表明,希特勒是日自杀的。就以希特勒的私人司机埃里希·肯普基的回忆录《希特勒的尸体是我烧的》为例。
  当时,苏军已经推进到波茨坦广场和直通帝国总理府的大街。接到这个报告,第三帝国的“元首”明白,再不自杀他就可能被活捉。他先让爱犬吞了毒药囊,然后自己和头天才成为他正式妻子的埃娃·布劳恩也服了毒。根据他的遗嘱,“元首”夫妇的遗体由埃里希·肯普基在帝国总理府旁的花园里烧掉。
  传闻五:斯大林是奉贝利亚之命被毒死的
  有许多根据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
  第一,这是事态的直接见证者莫洛托夫告诉我的。他是这么说的:“完全有理由产生这样的怀疑。也许,不是贝利亚亲自动的手,而是他假手他信任的特工或医师干的。日,在列宁墓检阅台上,他向我、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承认:‘我非常及时地把他给收拾了……’” 第二,医师会诊材料间接证明斯大林死于中毒。据米亚斯尼科夫教授事后回忆,斯大林有中毒的一切迹象。但是,医务人员在贝利亚冷酷阴毒的目光逼视下,不得不写下了迎合他意见的尸检鉴定。
【本文责编:李佳民】查看: 2341|回复: 0
二战德国签署兰斯投降书内幕:斯大林拒绝承认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09:46:48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西方盟友安排在所属部队战区签署德军投降议定书,是想突出自己在战胜德国中的作用,苏联领导人把这理解为降低苏联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决定性的:正是在苏德战线上消灭了敌人73%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装备。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5月6日发表题为《兰斯投降书:“不能取消,也不能承认”》的文章称,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拒绝按照传统在5月9日庆祝二战结束。最近波兰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该国议会通过法律确定5月8日为民族胜利日,同时取消5月9日为胜利和自由日。
此举的目的是削弱苏联在粉碎德国纳粹和构建战后世界秩序中的作用。波兰议员在法案前言中写道:“波兰没有理由接受苏联对战争结束的解释。须知随着二战在欧洲的终结,被红军占领的国家成立未经选举的政府,确立非民主政治体制,这很难被看作是自由的胜利。”
但即便是那些忠于俄罗斯的国家和政治家,为了欧洲大西洋“团结”,也在寻找正式理由修改沿用了几十年的胜利日。他们把德军5月9日凌晨在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前的兰斯事件当成借口。
美军尽了盟友义务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抵达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所在地、法国东北小城兰斯。希特勒自杀后成为德国总统兼最高统帅的海军上将邓尼茨授权其签署在西线作战的德军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约德尔签署包括东线在内的各战线全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法西斯军队还在该条战线负隅顽抗。
艾森豪威尔早在5月4日就知会苏联最高司令部约德尔即将来访。他在给红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将军的信中通报,准备接受西线所有德军的投降,同时将建议邓尼茨“就现在抵抗红军的全体部队投降事宜与苏联最高司令部取得联系”。公允地说,美国将军尽了盟友义务。他强调:“我所接受的投降将是纯军事上的,与盟国领导人将向德国提出的政治经济条件无关。”艾森豪威尔还希望,东西线德军的投降最好在时间上协调一致,以便同时停战。
约德尔5月6日深夜通过广播电台向在弗伦斯堡(德国政府当时所在地)的邓尼茨转达了最后通牒。5月7日下午,邓尼茨也通过广播电台授权将军签署各战线德军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代表参加仪式
艾森豪威尔履行了致安东诺夫信中的承诺,让苏联代表苏斯洛帕罗夫将军参加签字仪式。据时任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的什捷缅科将军回忆,5月6日晚,艾森豪威尔派副官邀请在巴黎的苏斯洛帕罗夫速速前往兰斯。艾森豪威尔在见到苏联将军后告诉后者,约德尔提出“对英美军队投降和与苏联作战”,但自己坚决拒绝了(撇开苏联)单独订立协议。盟军最高统帅要求苏斯洛帕罗夫向莫斯科汇报全体德军投降议定书正文,并代表苏联参加签字仪式。仪式已定于日2点30分举行。
议定书草案规定德国政府当时控制的所有海陆空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全部德军应留在他们的阵地,而德军司令部应保证执行盟军最高统帅和苏联最高总司令部的一切命令。
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当即向莫斯科发电报,请求马上指示。由于仪式开始前没有收到回复,苏斯洛帕罗夫只得在文件上签字。什捷缅科后来写道:“同时,为确保苏联政府必要时还能对随后事态施加影响,苏斯洛帕罗夫对文件作了补充说明:该军事投降议定书不排除今后任何盟国政府可要求签署另一份更加完备的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同意了这项说明。”
美国史密斯将军代表西方盟军、苏斯洛帕罗夫代表苏联、约德尔和弗里德堡海军上将代表德国在法国将军斯瓦兹见证下签署了投降书。投降书应于中欧时间5月8日23点(莫斯科时间5月9日1点)生效。
莫斯科下令不签字
直到仪式结束后,莫斯科的回复才姗姗到来。苏联当局下令不得签署任何文件。什捷缅科在回忆录中解释莫斯科反应迟缓的原因是,向斯大林呈交苏斯洛帕罗夫的电报和起草回复用去了几小时。这种说法未必令人信服。真实原因在另一方面。
苏联领袖完全有理由怀疑,东线德军司令部是否会履行兰斯投降议定书。斯大林比苏斯洛帕罗夫得知了更多情况,那就是:邓尼茨在拿到兰斯议定书文本后,下令东线部队尽快西撤,在苏联集中动武前不要停留。何况约德尔在签署投降书的同时,以“联络不畅”,无法立即通知部队全面投降为由,争取到了45小时的延迟,即从议定书签署到其生效的时间。在德出版的约德尔生平传记中写道:“大量东线难民和士兵利用这段时间避免了被苏军俘虏。”
国际政治也决定了斯大林的立场。西方盟友安排在所属部队战区签署德军投降议定书,是想突出自己在战胜德国中的作用,苏联领导人把这理解为降低苏联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决定性的:正是在苏德战线上消灭了敌人73%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装备。
基于上述原因,斯大林拒绝了丘吉尔和杜鲁门一致在5月8日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建议。他在5月7日致每位西方领导人的私人信函中给出了理由:“东线德军的抵抗没有减弱”,并指出有必要等到投降生效的那一刻,即中欧时间5月8日23时。尽管盟国领导人没有采纳斯大林的意见,他还是让丘吉尔和杜鲁门承认兰斯议定书是一份初步文件。
斯大林表示:“盟国在兰斯签署的协议不能取消,但也不能承认。作为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投降书不应在战胜国领土,而应在发动法西斯进攻的柏林签署。且投降不应被单方面接受,而务必要由反希特勒联盟所有国家的最高司令部接受。”
这正是日在柏林郊区卡尔斯霍斯特发生的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特别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61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急!求详细过程解释。在列宁死后到1929(斯大林成功),斯大林怎么样一步步击败反对自己的人成为领导的。_百度知道
急!求详细过程解释。在列宁死后到1929(斯大林成功),斯大林怎么样一步步击败反对自己的人成为领导的。
在列宁死之前斯大林已经基本确立了接班人地位,苏共倒台后现在的俄罗斯已经解密了很多苏共的档案,有兴趣你可以去查阅一下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15大将全部杀害,毙了87个,195个旅长枪毙了121个,被枪毙了1095个,110个师长。前前后后枪毙里500多万人,苏军上校以上军官毙了80%,5个元帅还剩2个连作战地图都不会看的,最后拉出去毙了。不用一步步,还把本应该接班的托洛茨基给赶走了,还毙了95%的州委书记大致上就是列宁临死前想把斯大林弄下去,最后也给毙了,但凡跟自己意见不一样的毙之,然后又把跟列宁平辈加利耶夫和季诺维也夫抓起来屈打成招,特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哈林是自己认罪说自己是间谍免得挨揍,得到了希特勒的奖励,80个军长毙了57个,列宁时期的1162个党代表。总之就是11个政治局委员毙了9个,结果被斯大林限制自由也不让他跟妻子见面,就是领导人了
一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28年至1932年推行,其主要目标是发展农业集体化。斯大林认识到工业的进步必须由农业基础的发展上加以支持。故此,斯大林将全国的农业发展纳入计划之中,通过小农庄的合并成大型集体农场(俄语 колхоз)以推动现代化耕作方法,包括机械化生产及采用化肥;以及达至规模经济,共同享有土地、农产品及生产设备。集体农场的生产目标由国家根据全国或地区需要加以规定。由1929年开始,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000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万多个,此后自1931年开始,国营集体农场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而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也在1929至32年期间扩大了二十倍之多。但农业集体化却深受农民,特别是富农(кулак)的反对,农民不愿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以及不愿在政府的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于是大批农民宰屠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引致农产产量的急剧下降。唯政府无视农民的反抗,继续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反抗者加以镇压。除农业外,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如于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中亚开探新地区,以便发掘煤矿及矿石矿,为重工业发展打下基础。而另一方面,此计划也有着重在电力的发展,大力推行电气化,而政府也加强对煤及油等燃料的垄断控制。   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前苏联在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决议。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运动,先后出现了几次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2年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万个集体农庄,团结了全国61.5%的农户,耕种全国70%的耕地。到1933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谷物播种面积已占全国总数的84.5%。社会主义经济的统治地位已在农村中基本确定,前苏联农业集体化已基本实现。但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1 933年1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发布《关于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向国家义务交售谷物的决议》,以义务交售制代替预购合同制,苏联农村集体化运动飞速发展,其后果是生产者的积极性遭到摧残。因为在集体化运动过程中,农民在突然之间交出自己的农具和牲畜以及原先分配给他们耕种的土地,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农民了。集体农庄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价格和数量交售粮食,尤其严厉的是违反者以刑法处置。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时,苏联各地集体农庄义务交售的谷物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13.2%,土豆价格仅相当于其成本的7.5%,而国家在将粮食出售给农民们的时候价格高得惊人。农业集体化代替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10]集体农庄的农民们无法忍受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的重负,以“罢种罢收”来消极抵抗。粮食产量在下降,国家征收乃至出口的粮食却在逐年提高,以获取资金推进工业化。如此作为之下,年粮食不足问题已经显现出来,1932年秋,苏联国内广大地区普遍遭受了严重的饥荒,在乌克兰南部、伏尔加河中游等地区饥荒最严重。苏联官方对国内和国际社会掩盖真相,致使饥民得不到任何国际救援,而且大饥荒期间苏联仍坚持向国外出口粮食。—直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前,苏联的报刊都严禁谈论年乌克兰大饥荒。当时极左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导致乌克兰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而在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进一步加重了饥荒的程度。与此同时,当时政府禁止灾民向外流动,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任何未经许可便试图离开乌克兰的饥民都作为“阶级敌人”被逮捕。据保守估计,从1932年到1933年,有220万乌克兰民众被饿死。[2] 二五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在1933年至1937年推行,其主要目标则由农业转为发展重工业,斯大林为煤、铁、钢等工业生产定下高额生产目标,及下令兴建发电站、矿井及油田,又改进运输设施。结果在短短数年间工业产量有大幅度提升,以钢产量为例,1938年的钢产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增加近三倍、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百多倍,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和法国的产量总和高;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同年苏联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占有率仅次于美国、德国及英国,位列第四;工业产量的提升带动能源耗用量比一次大战前增加三倍有余、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十二倍,同样仅次于美国、德国及英国。而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带则建设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五计划  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斯大林通过发展一些和军工业近似的民用工业,以为即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将到来的战争作准备,譬如扩大农用履带拖拉机的生产,以便在战时可于短时间内利用其生产线来生产轻型坦克,又或以扩大飞机生产以准备生产战机。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达7500架,翌年开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于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于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当时苏联并未参战,而英德正在开战),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41年因德军入侵而中断。显然,五年计划成功令苏联迅速进行工业化,在1940年,钢、煤、石油、电力产量都达至新高(之后才因德军入侵而有所回落),苏联经已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强工业国;而在东部兴建新的工业城市则有助西伯利亚及乌拉尔山地区的开发。然而,苏联却因为集中发展对国防有利及国家有需求的重工业,而忽视生产日常消费品的轻工业之发展;人均工业化的成果在苏联庞大的人口(人口从1917年的一亿三千万和1926年的一亿四千七百万增加到1939年初的一亿七千万,二战前夕,通过1939年9月开始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把国界向西推进了300到400公里,增加了2000多万人口,所以到1940年苏联人口达到了1.94亿)下都给抵销掉了,相比起资本主义阵营工业较弱的国家如意大利和日本仍犹有不及,更无法和英美等国相比,人民没有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成果。苏联当局在三十年代末以严刑峻法对付工人,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工人会被处分,上班迟到或无故旷工会受到刑事处罚。 外交活动   斯大林斯大林在30年代主导苏联外交。他先逐步改善与英法等国家的关系,1933年又同美国正式建交。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苏联走出了建国初期孤立的处境。1933年,苏联根据和平不可分割和进行集体抗击侵略的原则提出集体安全政策,建议缔结多边或双边的互助条约,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苏联政府为推行这一政策采取许多积极步骤。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关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同意加入国际联盟,不反对在国际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参加包括法国和波兰在内的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1934年 6月,苏联和法国共同倡议签订对被侵略的签字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东方公约》。1934年 9月,苏联参加国联。1935年,苏联分别同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协定。慕尼黑会议后,战争迫在眉睫。1939年苏联外长马克西姆·李维诺夫倡议进行英、法、苏三国关于缔结军事互助协定的莫斯科谈判。但英、法执行绥靖政策,拒绝与苏联合作共同遏制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   斯大林与英法建立反对纳粹德国的同盟遭遇失败,于是转而寻求和德国建立和平防止苏联被纳粹德国首先进攻。同期阿道夫·希特勒也为避免使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遂于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与苏方代表莫洛托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秘密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包括了对波罗的海三国和对波兰的瓜分。   二战爆发前夕,苏联曾与日与刚刚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抗日战争提供武器和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战斗机志愿队助战,一直到1941年初斯大林与日本国签定《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战斗机志愿队才撤离中国回苏。 编辑本段二战时期  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则开始加紧建立东方战线,9月17日,苏军进入波兰,占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土,俘虏约25万名波兰军队官兵,1940年在卡廷森林等地秘密处决战俘共计21857人,史称卡廷惨案(Katyn Massacre)。[11]同年秋 苏联同日本帝国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季,苏联向芬兰提出领土交换的要求,遭到芬兰的拒绝。不久后苏联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日动用红军四十多万人进攻芬兰,引发苏芬战争。在芬军顽强抵抗下苏军损失惨重,但最终芬兰因寡不敌众被逼割让卡累利阿等地来换取和平。1940年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国,又强逼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日,纳粹德国、意大利与日本国在德国柏林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确立了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日,斯大林为避免遭受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在莫斯科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相互承认双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在对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日早上4时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军队,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经收 到了来自一些苏联间谍和苏军将领的警告,但他认为纳粹德国不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彻底击败英国之前就进攻苏联,因此没有对同纳粹德国展开本土战争做充分的准备。在确认德军的入侵后,斯大林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解放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在德军的突然打击之下,同时因为大清洗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德军入侵后一个月,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1941年7月,莫斯科军事法庭判处4名苏联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大将巴甫洛夫;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少将克里莫夫斯基赫;西北方面军通讯主任、少将格里果里雅夫;第4集团军司令、少将科罗布科夫。(1956年苏军总参谋部为以上4人平反昭雪,除去强加于他们头上的“贪生怕死”“指挥错误”的罪名。)在8月,由于斯大林拒绝采纳格奥尔基·朱可夫的建议,下令红军死守基辅,结果导致苏联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德军围歼,纳粹德军宣布歼灭苏军66万人,希特勒宣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   1941年11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坚决留在城里组织反击。11月7日,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式,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斯大林说道:“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 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 消灭德国占领军!我们光荣的祖国、我们祖国的自由、我们祖国的独立万岁!”,斯大林在这次讲话中提及的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用意,是以俄罗斯民族主义来鼓舞苏军战斗。受阅的苏军部队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在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将领的指挥下,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12]   1942年,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同年7月,德军向伏尔加河地区的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经历了200多天血腥的战斗,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会战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歼灭。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此役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7月,苏联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对此斯大林评价道:“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1943年11月,斯大林参加了德黑兰会议,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人会谈,通过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之后苏联在对德战争中逐渐转入反攻。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日,斯大林参加了雅尔塔会议,3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13]1945年春,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日晚,苏联政府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声明,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一周之内,苏蒙联军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昭和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苏联有1700个城市和市镇被破坏,有7万多个村庄被烧毁,有3万多个工业企业、6万5千公里铁路被炸毁,有10万多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变成废墟,经济损失7000亿卢布。二战苏联死亡人数为2700万,占当时苏联全国人口的14%左右,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14]同年,斯大林获苏联大元帅军衔。   [14]苏联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有苏联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日,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为理顺指挥关系,8月8日设立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苏共向前线派去了150万名党员和350万名共青团员。战争期间,苏共吸收了531.9万名党员。   二是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为祖国而战,每个苏联人都英勇杀敌,涌现了以马特洛索夫、卓娅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据统计,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余人成为“苏联英雄”,700万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   三是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共动员了3450万人。二战结束时,苏军总兵力达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四是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苏军军事理论家早就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战争期间,苏军成功解决了组织与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进攻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此外,苏军还涌现出了以朱可夫元帅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统帅和将领。   五是广阔的疆域为苏联抵抗德军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为2227.4万平方公里,地跨11个时区。二战初期,虽然德军很快占领了欧洲各国,但却无法一口吞下庞大的苏联。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2/3以上的国土。此外,严寒的天气也帮助了苏联。莫斯科的严寒,让德军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仑军队一样,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首先,不恰当的设置了一个总书记的职位,鉴于斯大林已有的职位,这个总书记变成了拥有无限的权利。其次,在选举中修改选票,掩盖了他的不得人心,尽管其实并没有真正影响选举结果。 还有,利用列宁的病,控制了他的政治影响,淡化他的遗嘱宣读方式,使之得不到充分讨论,加上遗嘱本身只是说斯大林脾气不好云云,这些使没有远见的人们未能警醒;但是列宁想扩大中央的要求却得到忠实执行,大量的政治新鲜人成为有选举权的党代表,他们理所当然会给看起来是领袖的人投票。。。 然后就是利用苏共特有的秘密警察组织,大量实施忠于领袖个人的迫害活动,这个过程看起来也是自然的:首先是路线斗争这种真实的矛盾导致纷争,还有半真实的刺杀事件,这些给了斯大林罗织罪名,酷刑逼供的借口,他搞了臭名昭著的关于审讯和枪毙的8条,而这些特务加酷刑的手段搞出来的口供作为证据,又加强了路线斗争的合理性。。。 然后扩大化,不断株连造成反革命集团的概念,这些集团原本不存在,在审讯时被不断捏造出来,后来就几十年都被煞有介事的大力宣传,直到苏联倒台。因为这种株连,受牵连的人多的不可想象。。。
这个很多都是机密啊,一般史书没有啊
大清洗运动! 这还是权力斗争,当时是列宁去世斯大林上台,全党围绕社会主义如何建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斯大林和其他党内人士的辩论很快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大权在握的斯大林用对待敌人的铁腕手段来对待自己党内的同志,先后战胜了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党内元老,走上了权利的巅峰。归根结底,就是斯大林排除党内异己的一次运动,你想想为何他一上台就这么做,就是不想留下隐患,给他以后的统治带来不便。
斯大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