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伤情的诗句现代对仗诗句

茶香别院风——浮梁张激初中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如何提高诗词阅读
上传: 占仁定 &&&&更新时间: 11:54:51
古代诗词阅读鉴赏,是一个双向性的要求。&阅读鉴赏&的基本意思是,通过阅读来达到鉴赏的目的。其中的&鉴&就是鉴别、鉴定,也就是说对诗词的内容作鉴定:其内容表述是否恰当,其思想是否积极,其情调是否健康。&赏&就是欣赏、品味:品味其形象生动在何处,品味其形式工巧在哪里,品味其遣词造句精妙在哪里。
一、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内容指要
古代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古代的诗词大家们,以其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词,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词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别、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
在现代生活中,人生的质量需要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需要不断拓展。而阅读古代诗词、体味古代诗词,对于提升人生的质量、丰富人生的内涵,无疑具有不可言喻的意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优秀的古代诗词,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阅读古代优秀的诗词,可以使我们在领略古代诗词的语言美和韵律美的同时,感同身受,体会诗人所阐扬的人生与社会哲理,获取在困境中生存的力量和与丑恶相抗争的勇气,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在今后的人生征途中高扬理想的旗幡,跨越人生的障碍,朝着理想完美的人生迅疾迈进。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四个学段的阅读鉴赏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个人审美修养的获得,其程度的高下,以及能否使自己的兴趣得到可持续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审美能力,关键在于审美情趣。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与文章阅读一样,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重在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最为重要的就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
7~9年级学生在1~6年级的基础上其审美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情感体验也趋于丰富和细腻,自我意识和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这时候,他们的内在精神修养也在迫切地需要通过对具体的古代诗词作品的学习得到提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审美情趣就会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文学修养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就会成为7~9年级学生的内在需求。对优美的古代诗词作品的鉴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7~9年级学生的这一需求。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我们的阅读鉴赏主要应该关注哪样一些作品呢?
1、怀古咏史诗词
怀古咏史诗词通过诗人对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怀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以表达诗人鲜明的情感意向。这类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因为诗词涉及历史,对于7~9年级学生而言,所以在阅读鉴赏时有一定难度。
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保家卫国等。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写景咏物诗词
写景咏物诗词的内容范围一般是写景、咏物和咏赞山水田园。诗人们或登山揽胜,或驾舟扬帆,或赏花观鸟,或咏春悲秋。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填田园诗之空白,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词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词,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山水田园诗词的基本主题是: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咏物诗词内容上以某一具体的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的,其基本格式是咏(题、赠、赞)+物象;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乡情亲情诗词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激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这类诗词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等。
行旅诗词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词包涵三个方面:一是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妇女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词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等。
4、边塞战争诗词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战争诗词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形式标志是标题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是表达建立功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倾诉山河沦丧的痛苦和报国无门的怨愤,吐露久居边关的乡愁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铺陈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二、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体裁流派
中国是诗的国度。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类型,支撑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因此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首先探讨中国的诗文化。
中国最早的诗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诗经》,以四言为主,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部分诗歌都产生于黄河流域。《诗经》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我国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叫&楚辞&的新诗体,以杂言为主,又称&骚体&,其创始人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到了汉代,除&五古&&七古&&之外,更有乐府民歌和南北朝民歌;其中的&乐府诗&就是一种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其中来自民间的大部分作品,代表了两汉诗的最高成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等学习和模仿&乐府&中最富表现力的民歌,形成和发展了五言。
唐代,产生了五言、七言的律诗和绝句。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作者和作品的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像两回事座照耀诗坛的灯塔,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最高成就,为我国古代诗词赢得了世界声誉。仅《全唐诗》就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2300多人,诗作48900多首。
唐以后就进入了诗、词、曲三个园地争长媲美的时代。到了中唐,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词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诗,所以词也被套称为&诗余&,词人也就是诗人。宋词的代表作是《全宋词》。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曲,即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式。它与词一样,也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歌词。
数千年来,中国诗人群星璀灿,诗人们的杰出创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众多的体裁、流派则又如众芳斗艳。对于7~9年级学生来说,阅读鉴赏古代诗词除了要了解诗词的发展脉络外,还要知道古代诗词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不同特点,为深入阅读鉴赏诗词做好必要的准备。时代不同,诗词的内容也不同,而它们又必然制约并产生着不同的形式。
从原始时代的歌谣,到《诗经》、&楚辞&,从乐府、古体到近体,从诗到词和元曲,诗体一直在变化,在发展,在创新。它们如峰峦叠嶂,既突兀耸立,又紧紧关联;如长江大河,既奔腾汹涌,又融汇着千流万溪,不断吸收。
(一)古代诗词的主要体裁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
我国古代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两汉较为盛行。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后世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旧题创作的虽不入乐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其主要特点是:叙事性作品中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句式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五言为主,又多变化,押韵较自由。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吟&、&曲&、&引&等。
也叫古诗、古风,一般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其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广义的古体诗包括四言诗、乐府诗;狭义的则仅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叫几言。古体诗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较宽,可─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古体诗的体裁通常有歌、行、引,三者无严格区别。从句式方面看,古体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
也叫今体诗,因在音韵、格律方面有严格要求,故又称&格律诗&。它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分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出句和对句合起来叫一联。全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的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的句末一个字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一种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开始为配乐演唱时所用,后来才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词通常有标题和词牌,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对句式、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按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
原是音乐名称,与词有密切关系。一般说的&曲&是指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它包括散曲(可唱的短句)和剧曲(又称杂剧)两部分。&曲&在形式上接近&词&,但比&词&灵活,短至一二字,长至二三十字。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散曲是清唱曲,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它可用来叙述完整的情节并夹有议论。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二)古代诗词的主要流派
诗词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诗歌的流派在盛唐最为典型,有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有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词的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有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则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诗人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
1、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的作品在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和刘桢)为中心的邺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风格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融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风格冲淡自然。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3、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的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悲壮、奇丽豪放。代表诗人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崔颢等。
4、韩孟诗派。以中唐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尚古拙,好奇险,风格奇崛险怪。该派重要诗人还有贾岛、卢仝、姚合等人。
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6、江西诗派。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得名于北宋末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首,下列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该派作诗取法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了宋末,方回在他的《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说,尊杜甫为祖,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
7、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他们的诗作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多有创新,使南宋诗得以&中兴&,故又称&中兴四大诗人&。其爱国诗、田园诗等作品都有较高的成就。杨万里创&诚斋体&,语言通俗,风格清新。
8、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一个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收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其中大多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推晚唐温庭筠为鼻祖,偏重于写闺情离愁,语言秾艳,词风大体一致,世称花间词派。
9、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10、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三、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表述程式
(一)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语言,并通过它来把握诗词的形象,领会形象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这个鉴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鉴赏从诗词作品中获取到具体的、感性的知觉形象。这种知觉形象比诗词作品中的形象更为具体、更为生动,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第二阶段是感染。要真正地深刻感觉,就是在鉴赏诗词作品时,为诗词所影响,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也即受到诗作的感染。所谓感染,简言之,就是鉴赏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第三阶段是感触。感触,就是鉴赏者为诗的形象所激发出来的与之相关的一些感慨与思考。这可能是对诗词的形象的感触与认识,也可能是由诗的形象联想到对其他事物的感慨、思考与理解。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有哪些呢?
1、清新。其表现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2、平淡。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就是这样一首语言平淡、感情丰富且深厚的诗。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4、明快。如白居易的许多诗作都显示出这样特色,即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人不说对妻子的思念,却写道&何时共剪西窗烛&,语言多么简练,而内容又是多们丰富、含蓄。
6、简洁。简洁的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这方面,贾岛的诗作比较突出,如《题李凝幽居》一诗开头两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幽居的环境:杂草遮掩的小路;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只淡淡两笔,就十分概括地写出了一个&幽&字,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二)意象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人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诗人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鉴赏诗词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营构意象的方法可分为三类:①赋,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诗人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②比,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诗人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③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三)风格
体味诗词的不同风格,如什么是雄浑豪放,什么是苍凉悲壮,什么是婉转缠绵,什么是清新自然,以及诗词的雄浑、豪放、婉约、慷慨、激昂、热烈,幽婉、幽怨、缠绵,飘逸、隽永、绮丽、清新,清丽、典雅、淡雅、古淡、恬静、浓郁、淋漓、浓烈,盎然、含蓄、朴素、静谧&&体味和把握这些风格是提高古代诗词阅读鉴赏水平的关键,或者说是鉴赏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无论是诗,是词,还是曲,我们都必须对诗词风格作出比较准确的归属,才能对诗歌作出较为正确的鉴赏。当说到某某诗人飘逸绝尘,某某诗人幽婉凄切,某某雄浑而某某典雅时,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审美经验,立刻就会意会到一些什么,把某一诗人的许多作品的共同特色一下子串起来,想象起某种美的境界。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孟浩然的《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这些诗句都可以以雄浑称之。
2、豪放。豪放就是豪迈奔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3、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迂曲。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5、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在王维的笔下,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静谧空寂的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6、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
7、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把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浑然天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省净、洗净,字法句法的运用之妙使人深咏不尽,是洗练风格典范之作。
8、清新。清新就是清秀奇丽。这种风格往往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感情舒缓。这种风格的诗,内容上总是叙常事,抒常情,写常景,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这种风格的诗,其艺术境界如同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花蕊上散出的沁人芬芳。
(四)抒情
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第三句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2、借景抒情。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早寒有怀》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3、叙事抒情。有些诗词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词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查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与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6、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螟》,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四、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常用术语
掌握一些阅读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术语,准确规范地组织语言,对于提高阅读鉴赏古代诗词的效果是很有意义的。阅读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述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情感方面的术语。
 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感时伤世、昔盛今衰、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⑵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同情下层人民疾苦、厌恶官场黑暗、
 ⑶壮志难酬、悲叹年华消逝、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
 ⑷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⑸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抒发闲适情调、
 ⑹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2、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⑴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⑵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对比、反衬、照应、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
 ⑶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反复、排比、引用、顶真、回环、互文、婉曲等。
3、语言特色方面的术语。
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平白如话、不事雕饰、通俗流畅、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永、简洁洗练、活泼明快等。
4、写作风格方面的术语。
(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豪放、婉约、隽永、淡远、闲静、恬淡优美、清新自然、雄健高峻。
(2)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5、描写方法方面的术语。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表达效果方面的术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篇章结构方面的术语。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8、归纳诗词主旨方面的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五、古代诗词阅读欣赏的音律知识
古代诗词讲究音韵声律。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需要懂得一点音韵声律的知识,从而体会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意趣。古代诗词的音韵声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韵
押韵是诗词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所谓韵,就是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而押韵,就是在某一诗句句末用一个韵母相同的字来收尾。因为押韵的位置通常都在句末,所以一般都把押韵的地方叫韵脚。古代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而词则不同,有时两句押一次韵,有时三句押一次韵,也有少数逐句押韵的,押韵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押韵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⑴双声叠韵。双声(两字声母相同)和叠韵(两字韵母相同)的字,不仅音韵和谐,而且对意思的表达也有积极作用。⑵重言叠字。古诗中常见叠字,既双声又叠韵,深得声韵之妙。叠字在诗歌里有多种表达功能:①摹声,使声感更强;②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③叙事,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加重感情浓度。⑶按词定韵。选择什么样的韵脚,对诗的情调作用很大。一般地说,韵字开口度越大则愈容易表现昂扬之情,相反音阻愈大则愈容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切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
(二)平仄。
平仄是构成古典诗词错综音韵的最重要的因素,古代诗词十分注重平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讲诗词的格律,就是讲平仄的格式和规律。平,就是平声,指的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不升不降;仄,就是仄声,就是某个字的读音的声调或升或降。平仄的形成和四声关系极为密切。四声,是汉字音律的具体表现,是汉字的不同声调应用于诗诗词格律中的名称。所谓四声,就是汉字的四种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五言诗的平仄有这样四个基本句型:
 ①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
 ②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③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④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所谓平起、仄起,主要是看第二字,因为第二个字是节奏点(以下七言的句型,二、四、六字是节奏点),节奏点的平仄是不准更动的。
七言诗在五言基础上加以变化(每句前再加两个与前两字相反的平或仄),也构成四个基本句型: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将上述八个基本句型交错使用,就可派生出所有的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式。到了明清时期,研究词的人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平仄、韵例等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并注明字数、押韵位置等。这就成了词谱,供作者填词之用。
六、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诗心共鸣
阅读鉴赏古代诗词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从态度到感受、体验,再到建构的过程。整个过程,都要求鉴赏者拥有一颗诗心。
首先,阅读鉴赏古代诗词要有积极的鉴赏态度。阅读鉴赏作为一个审美过程,想要获得诗或或词的美感,我们应该拥有一颗诗人的心。当今社会,红尘滚滚,市声嘈嘈,一片冰心,殊为不易。我们只有具备了这空潭古镜一般空灵的心境,拥有了淡如菊般冲淡的人格,才能真正感受到诗词之美。
其次,要通过联想、想像,努力去接近古人的境界,感受古人,从而进入古人以空灵笔墨所绘成的意境。感受古人情怀,须能想见古人生活情景。否则便不得与古人心灵相通,拈花一笑。如古人多有写游子伤别之诗,凡是读到这类作品,就要明白古人极度落后的交通和通讯,不如此怎么可能理解那种&人事音书漫寂寥&的悲伤呢?一个进京赶考的游子,可能是&得得&行走的毛驴后面跟了书僮的那种,一路行来,风餐露宿,经年累月,长安不见使人愁啊&&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游子的愁苦,思妇的哀怨。你要解读古诗,你首先也得古典起来!感受的对象是什么?是诗词的形象和情感。
第三,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体验&一词,对于阅读鉴赏古代诗词至关重要。&体验&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同时还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获得这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便是进入诗境的象征,也正是我们接通古人、回归自身生活、展开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
第四,要养成自己的诗性人格。新一代的初中生,应不应该继承先人的优秀思想?难道真的就让屈子的香草、李白的酒杯、杜甫的眼泪永远留在时光的背影之后?难道我们的生活就真的天天如此面对钢筋水泥丛林,隔绝山水明月清风?
阅读鉴赏古代诗词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它需要我们有诗心的共鸣。阅读鉴赏古代诗词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诗人给作品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把人生和山水之美蕴涵在其中,这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精神领域,滋润我们的心灵世界。领悟这样的美,并以此来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丰满人生,健全人格,提升人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会读诗、赏诗,努力具备一颗诗心,养成一种诗性人格,其间不论有多少艰难曲折,但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仗工整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