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服饰上下级见面有什么讲究

下载:10次
格式:doc&&&
贡献者:Wenzhike01
上传时间: 14:28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在中国如何当领导(曾仕强)
在本书中,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曾仕强教授,结合其30余年对中国文化和本土管理实践的研究
在本书中,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曾仕强教授,结合其30余年对中国文化和本土管理实践的研究心得,详细剖析以人为本的领导法则,揭示中国领导者沟通难、授权难、管人难等问题的根源,分别探讨了“领导力”、“分层负责”、“人员发展”等领导艺术的实务课题,就如何当好领导提炼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382KB
所需积分:& 3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上下级有的搞成了帮派关系|领导干部|党组织_凤凰资讯
上下级有的搞成了帮派关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
原标题:上下级有的搞成了帮派关系截至昨日,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已全部向社会公布,涉及广西、上海、青海、西藏、浙江、河北、陕西、黑龙江、四川、江苏等10个省区市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一汽集团3个单位。这份“巡视清单”揭示出的腐败问题、作风问题林林总总,其中,既有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有一些新的苗头;既有一些共性问题,也有存在于个别地方和单位的突出问题;既有中央反复强调明令禁止的问题,也有首次明确提出来的问题。“官商勾结”普遍存在官商勾结在这轮被巡视的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一些官员在与商人交往过程中勾肩搭背、不分彼此,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问题埋下了隐患。巡视发现,前些年四川一些领导干部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的职务晋升和经济利益,形成官官勾结、官商勾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连环输送的利益链;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腐败干部普遍存在权色交易问题;河北个别领导干部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黑龙江一些领导干部官商勾结,权钱权色交易问题较为突出;体育总局干部兼职普遍,利益关系复杂。此外,中国科学院也被要求规范在职干部兼职行为。巡视中,干部群众对广西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及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反映集中,对一些地厅级主要负责人反映比较突出;上海少数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巡视还发现,黑龙江有的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谋利;在一汽,也存在着领导干部亲友围绕一汽经商办企业问题。广西“苍蝇式”腐败凸显巡视发现,黑龙江对省直机关和地方“一把手”监督不够有力,有的地方和单位党政“一把手”连续发案,农垦、森工、煤炭系统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违纪违法案件频发;江苏“能人腐败”问题突出。此外,广西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江苏基层权力寻租机会较多、空间较大;上海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小官贪腐”;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西藏一些基层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黑龙江存在拉关系风气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这种“山头主义”“圈子文化”不仅涣散了组织,而且滋生了腐败,往往造成“窝案”“串案”“塌方式系统性腐败”。本轮巡视就发现,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河北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内政治生活不严格,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黑龙江也存在重人情、拉关系、不讲原则的风气。巡视还发现,四川个别地方拉票贿选成风,一些领导干部一度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江苏一些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弄虚作假;河北跑官要官之风仍然存在;黑龙江一些地方买官卖官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中央巡视组向上述地区建议,要认真整改选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厉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严肃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违纪违法行为。 据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15737
播放数:13726
播放数:12023
播放数:3978917
48小时点击排行: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清朝官员结构,譬如,六部有哪些大理寺正卿官员,官居何品。简而言之就是,清朝官员上下级的分类。
内务府 六部(吏部掌人事、户部掌财政、礼部掌礼仪、兵部掌军政、刑部掌司法、工部掌建设)正二品:尚书(吏部1人、户部1人、礼部1人、兵部1人、刑部1人、工部1人)正三品:侍郎(吏部2人、户部2人、礼部2人、兵部2人、刑部2人、工部2人) 翰林院(皇帝伴读、拟写圣谕、皇子讲师等)正五品:翰林学士(1)从五品:侍读学士 (2人)、侍讲学士(2人)正六品:侍读(2人)、讲侍(2人)从六品:修撰(状元所授予)正七品:编修(榜眼、探花) 太医院(管理宫廷以及贵族诊断、制药)正五品:院使(1人)正六品:院判(2人)正八品:御医(4人)从九品:吏目
网友回答:
你上面写的不是很清楚吗?为什么还要问啊,只不过在清朝六部的尚书皆是从一品的官职,而侍郎则是正二品,同明朝有点区别。基本中央的官僚机构和官员的品级设置都同明朝差不多,因为清朝是承袭明朝的制度。而地方上则有点不同,每一省设一巡抚(从二品,一般会加个兵部侍郎衔什么的),作为每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设布政使(从二品)和按察使(正三品)作为巡抚的副手。一省或多省设一总督(从一品,一般回),比如闽浙总督,直隶总督。这个督抚制在明朝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例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
清代官员的品级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历史上的今天:
引用地址:清朝的巡抚、总督等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务,具体负责哪些事情?
最近在读高阳的《胡雪岩》,被里面的官名搞的糊里糊涂,求高人指点,最好能把清朝的官名和现在的省长市长类比起来,感激不尽。 比如一个省里有巡抚、抚台,还有一个一般由旗人担任的岗位,都是怎样一种关系?还有漕运的粮食为啥都要运到北京去?北京当时人口不是很多啊?
按投票排序
抚台和巡抚是一回事,只是一种敬称。清朝的总督巡抚等官职详情,@珠帘寨主 @郑骥 @黑色菠萝 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补充发言专门说说各种“台”。制台:总督,全国9名,最高级别封疆大吏。权限 ≈(地方局第一书记 + 大军区司令)*50%品级:从一品 ≈ 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委员河台:河道总督,1名。权限 ≈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品级:正二品 ≈ 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漕台:漕运总督,1名。权限 ≈ 北京、济南、上海铁路局局长( + 青帮保护神?)品级:正二品 ≈ 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抚台:巡抚,全国16名。权限 ≈(省委书记 + 省长 + 省军区第一书记)*70%品级:从二品 ≈ 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藩台:布政使,巡抚第一副手。权限 = 省长品级:从二品 ≈ 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臬台:按察使,巡抚第二副手。权限 = 省政法委书记品级:正三品 ≈ 中央候补委员或省委常委学台:学政,巡抚副手之一。权限 = 省教育厅厅长品级:不加品 ≈ 省委委员道台:道员,全国百来个,地区行政主官。每个行省分为三五不等的道,比现在的地级市要大得多,类似于49年前后的苏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等。权限 ≈ 市委书记*5品级:正四品 ≈ 省委委员提台:提督,全国15名,地方最高军事主官。权限 = 省军区司令/舰队司令品级:从一品 ≈ 少将 ≈ 中央候补委员镇台:总兵,全国83名,提督下属军事主官。权限 = 师长品级:正二品 ≈ 大校
总督巡抚都是起源于明朝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中央政府临时性委派管理某一个或者几个行政区域内的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员,后来逐步成为有比较固定辖区,比如明朝的三边总督、蓟辽总督等等。清朝入关以后沿袭明代制度,巡抚为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兼管军务,而总督则是为数省最高的军政长官,但是早期总督辖区不固定,比如浙江早年单独有总督,到乾隆后才设立浙闽总督,又如洪承畴曾经担任过湖广、广西、广东、云、贵五省总督,以后再也没有过如此大的总督辖区。一般来说清朝的总督辖区在乾隆年间才算正式固定下来。总督的全称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地事务”,巡抚则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地事务”加兵部尚书、侍郎头衔是为了可以管理军官(清制提督以下带兵武官见兵部尚书侍郎用堂参礼,也就是武职从一品的提督见文职正二品兵部侍郎也要按属下见直辖上司的礼节)加都察院都御使、副都御使的头衔则是赋予督抚一监察大权,因为御史可以望风言事,直接参奏各级官员。总之督抚基本上是军政司法大权一把抓的封疆大吏,相对来说本意上总督是以军务为主,兼管行政;而巡抚则反之,但是清乾隆、嘉庆以后则这种区别基本上湮灭了。理论上来说督抚之间只是品级有差异,并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但实际上巡抚的行政施法,尤其是军务的处理上是要听直辖总督的“主裁”的。顺便说一下,清朝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是没有直辖总督的。
关于这个,我还有些发言权,最近就在读大量晚清史研究的书。按清朝定制,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事物,职能是综治军民,统辖文武,管辖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握一省军政与民政。从上面来看,他们的工作其实或有交叉重叠,职权分别不大,名义上的权限则总督(多省)〉巡抚(一省),实际上互不隶属干涉,往往还出现相倾轧的情况。然而事实上,1851年太平军兴之前,督抚权力并不很大,@黑色菠萝所说的情况只适合于这之后。督抚之下有专管财政和考核的布政使,有专管司法和弹劾的按察使,分别隶属中央六部中的吏部、户部、刑部,而不向督抚负责,实际上存在三宪分立的情况。胡雪岩的崛起在太平天国之后,那时候为剿太平军,原属中央政府的权力下移,逐渐转到地方督抚手里。最先下移的是军权和财权,后来大部分人事权力也下移。也就是说在胡雪岩发迹的时候,巡抚权力相当于省委书记省长和小军区司令一体,而总督是大区的一把手加大军区司令。漕运则是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运河运输财政收入,有专人负责,称为漕运使。运到北京是宫廷需要,也供百官及维持。在军事上,险要之地由八旗驻防,归八旗将军统辖,各省则有绿营,属提督节制,亦非督抚下级。出处:《晚晴社会与文化》
给题主一个小小的建议:高阳的《胡雪岩》和唐浩明的《曾国藩》、《张之洞》、《杨度》可以放在一起读。《胡雪岩》应该放在最后,因为高阳的语言与唐浩明的语言是不同的,高阳更诗意化,唐浩明更平白,所以读唐的三部曲能够对晚清官场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而后再读《胡雪岩》,就可以充分品味高阳小说的文字之美。接下来解答问题,抚台是巡抚的尊称,巡抚头衔类似于今天的省长,但权力比省长要大很多。现在的省长仅仅负责“政”的一部分责任,而我们目前的社会是党大于政的,所以省长如果不进常委,那么基本可以说只是个空架子。巡抚不同,巡抚统筹地方行政、军师、司法权力,所以说,巡抚更像“省长兼省委书记”。另外还有一些title,这四本小说里面会涉及到。总督:总督的全称是“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而巡抚是“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前者是从一品,后者是正三品。所以一般来说,总督是比巡抚要大的。但实际上却经常出现吊诡的情况,因为总督通常是负责相邻数省事务的,也就是说,由总督来协调两省事务,可是总督和巡抚之间是没有隶属关系的,只有官位的大小。(也有一些省是只设立总督或者巡抚,如直隶总督,山东巡抚)所以到了红毛子大乱中华的时候,晚清在军事上的协同作战就显得很被动,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两广总督(广东、广西)、湖广总督(湖北、湖南),七个省的,设置了十个权职上相互监督但互不隶属的职位,这种架构,怎能抵挡得住上下一气的太平天国,所以南方的半个中国尽数“沦陷”,与这种官位设置不能说没有关系。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类似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员,是从一品。提督分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清朝一共设立了12个陆路提督和3个水师提督。提督要受到总督或者巡抚的节制的,这种情况可以以今天“党政军”这种顺序的优先级来理解。到了晚清,八旗羸弱,汉人担任军中高官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九门提督除外。九门提督,比较特殊一点,因为事关京城防务,所以都主要由旗人担任。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从二品,负责民政、田赋、户籍。直白点,就是搞钱。和平盛世的时候,顶多出现些贪贿之事,到了闹腾的时候,布政司的作用就很明显了。打仗需要钱,所以在几本小说里,总可以看到总督、巡抚这些官阶比布政司还大,反而求着布政司。这其中,《胡雪岩》中布政司出现得最多,因为胡是负责给钱的,布政司是负责收钱的。这几个官阶应该是出现最多的,其他类别的量十分大,在此不迭叙。具体可以参考以下链接:
对原来的回答做一些补充和纠错。在清朝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有几个地方的总督,因管辖范围称呼会有区别,比如直隶总督全称“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两江总督的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统辖事务”。一般提到地方总督都是八大总督,第九总督东三省总督是光绪末年才设立,历史非常短,在这之前,东北是将军辖区。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具体到某个省,因管辖事务不同叫法也会有区别。先期总督是正二品、巡抚是从二品,但总督巡抚都有加衔,实际品秩要看加衔,一般总督加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加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具体是挂在哪个部,惯例总督是兵部,巡抚则不一定,实际情况要看当时管辖事务的重点。加衔后总督是从一品,巡抚是正二品。到乾隆后,加衔成为定例,总督加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巡抚加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这个加衔的原因,一是遵循明朝时的惯例,而在明朝,总督、巡抚是临时性的官员,都是从六部、或者都察院特派到地方的专务钦差大臣,二是扩大权限,便宜行事。另注意,加的这个都御史,都是右,不是左。右都是加衔,而带左的,才是都察院的正式馆员,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长官为左都御史,尊称为总宪,相当于中纪委书记,左副都御史尊称为副宪,都察院的御史是言官、也是京官,在都察院,左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我很久以前曾自娱自乐过这种古今职官对照,刚才花了好些时间总算找出来了。现在回过头看感觉有些地方不太妥当,不过权当娱乐,我就放出来吧,不要太当真就好:文职:正一品: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太师、太傅、太保:中顾委主任从一品: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中顾委副主任吏部尚书:中组部长户部尚书:民政部长礼部尚书:都育部长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刑部尚书:司法部长工部尚书:建设部长理藩院尚书:国家民委主任左都御史:监察部长正二品:总督:大区第一书记、大军区司令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河道总督:水利部长漕运总督:交通部长、粮食部长从二品:内阁学士:国务委员侍郎:副部长翰林院掌院学士:中央党校校长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省长正三品:宗人府丞:中纪委书记左副都御史:监察部副部长通政使:国务院秘书长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团中央第一书记太常寺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顺天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尹:上海市长按察使:省政法委书记从三品:光禄寺卿:中央警卫局后勤部部长太仆寺卿:中直机关管理局局长盐运使:省盐务局局长正四品:通政使司副使:国务院副秘书长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太常寺少卿: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鸿胪寺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上海市副市长道员:副省长武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中央警卫局局长掌銮仪卫事大臣:三军仪仗队队长从一品:内大臣:中央警卫团团长驻防将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大军区司令提督:省军区司令九门提督:北京卫戍区司令正二品:副都统、总兵:军长、军分区司令銮仪使:三军仪仗队副队长从二品:副将:副军长
说的挺全面的,有几个很小的细节再补充一下。巡抚负责一省的一切,所以不仅对应“省长兼省委书记”,还有该省“卫戍区总司令” (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这样的职责。《胡雪岩》里面的王有龄之所以自焚,就是因为封疆大吏“地在人在,地失人亡”。反例则是何桂清,身为两江总督,弃城失地,在上海洋场躲了两年,洪杨乱平之后解往京师枭首弃市。山东和山西有巡抚而无总督,但是因为这两个省地理上的原因,在实际情况中受“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影响很大。反倒是河南巡抚号称巡抚首缺,盖因没有婆婆管。四川是唯一一个有总督而无巡抚的省份。督抚虽然没有隶属关系,但是如 所说,总督所挂都察院衔高过巡抚,所以督抚同城是很尴尬的事情。如果再加上驻防将军,互相倾轧的情况对谁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如广州,福州。满清的目的正在于此,希望督,抚,与满缺的驻防将军互不统属,以利分而治之。
大体是省长级别,具体职责和履职方式差异很大
竟然把我党类比为晚清王朝,此乃知乎最腹黑的一个问题相关阅读:········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官员品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