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世的人赞美一个人的一段话话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 小 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境外的媒体至少一百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1997年2月,医院的报告说邓 小 平病危。根据医生解释,他的心脏健康,肝脾也好,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致命的问题发生在神经系统,这在医学上叫做“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没有办法根治的疾病。1996年12月的一个清晨,他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按照过去多年的习惯,他本应走到卫生间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在一个小方桌子边开始吃早餐,有牛奶和鸡蛋。秘书通常在这时进来,把他要用的东西放在办公室里——眼镜、手表、放大镜,还有一摞文件和报纸。他把这一天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办公室里。他喜欢看地图,喜欢翻字典,有时候看看《史记》或者《资治通鉴》,但他更喜欢看《聊斋》。他喜欢打桥牌、游泳、看人家踢足球,但他最经常的运动是散步。每天上午10点,护士就会进来,提醒他出去散步。可是这个早晨,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了。咳嗽不止,令他不能呼吸,不能下咽食物,更无法完成他的这些活动。身边的医生已经不能应付这个局面,只好把他送进医院。从他家到301医院不过十公里。“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卓琳后来这样说。元旦那天下了小雪,把京城变成一片白色。可是在301医院,看不到一点喜庆气氛。邓 小 平的病房设在院子南端一座小楼的顶层,病榻周围总是站着很多人,还有些医生护士进进出出,但有时候只有随身医生黄琳和他在一起。他看到电视里面正在播放一部纪录片,就凝神看起来。有一阵子,他的精神好一些,可还是看不清楚电视屏幕上那个远远走过来的人是谁。“那边,走过来的那个”,他问,“是谁啊?”黄笑了:“那个是您啊。您看清楚了。”那个人走近了。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动动嘴角,笑一笑。黄告诉他,这部电视片名叫《邓 小 平》,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拍摄的,有12集呢。他什么也不说,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黄知道他耳背,听不见,就俯身靠向他的耳边,把电视里面那些颂扬他的话一句句重复出来,忽然感到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异样的羞涩。他从早到晚陷在疾病的折磨中,难得有这样的表情露出来。“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黄琳说,“我能体会他临终前还是比较痛苦的,但一声不吭。就是这样,而且我觉得他很平静。”他有时候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异常清醒,还是不说话,他已经不再评价别人,也不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黄觉得他一定明白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在1992年说了那么多话,现在总该再给中国人留点什么吧?黄这样想。可是那几个星期他没有再谈那些话题,他淡淡地回答:“该说的都说过了。”2月7日正是正月初一,老人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在近旁房间里守着,一呼即来。亲人坐在沙发上,全都默然不语。整座楼一片寂静,就像是死神已经降临。警卫秘书张宝忠想起应该互道“新年快乐”,就把大家聚到一块儿。众人举起酒杯,说不出一句话,惟有泪千行。“希望咱们医务界,在新的一年里能创造奇迹。”张在心里这样说。可惜没有奇迹,93岁的老人又挺了12天,到2月19日,他的呼吸功能都衰竭,只能借助机器。21时08分,这位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摘自《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文摘)
兄弟姐妹们,20年,我们又从外国购买了多少飞机呢?包括零部件的采购,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耗费了数千亿美元的代价。如果这数千亿美元用于支持我国自主的大飞机企业及相关工业,我们能够为同胞解决的就业机会又有多少呢?请大家根据自己时下的工资算算吧。再从政治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许多地方花钱买官,已经不是新闻。为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看看江*泽*民同志身边的高级官员们家属和子女吧?那个可爱的总理阁下夫人与子女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请大家睁开眼睛多看看。人民的全力如何落到了“少数人”的手里,他们又是怎样利用国家机器为自己的家族掠夺财富的?三峡水电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设的?毛主席可是曾建议再仔细论证,科学论证再做决定的。再过几十年,谁做国家主席的时代贪官污吏最多一目了然。想我大中华,唯有能与民众同心同德,甘愿为民众做公仆的领袖,而非以利益诱惑民众建设富强中国的领袖才能够永垂不朽!江山之固,不在于险,而在于德。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兄弟姐妹们,20年,我们又从外国购买了多少飞机呢?包括零部件的采购,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耗费了数千亿美元的代价。如果这数千亿美元用于支持我国自主的大飞机企业及相关工业,我们能够为同胞解决的就业机会又有多少呢?请大家根据自己时下的工资算算吧。再从政治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许多地方花钱买官,已经不是新闻。为何演变成今天这般模样?看看江*泽*民同志身边的高级官员们家属和子女吧?那个可爱的总理阁下夫人与子女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请大家睁开眼睛多看看。人民的全力如何落到了“少数人”的手里,他们又是怎样利用国家机器为自己的家族掠夺财富的?三峡水电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设的?毛主席可是曾建议再仔细论证,科学论证再做决定的。再过几十年,谁做国家主席的时代贪官污吏最多一目了然。想我大中华,唯有能与民众同心同德,甘愿为民众做公仆的领袖,而非以利益诱惑民众建设富强中国的领袖才能够永垂不朽!江山之固,不在于险,而在于德。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辉煌的毛泽东时代——中国计算机事业回顾谨以此文缅怀离开我们30周年的毛泽东主席左克日零. 前言一年前,本人搜集了一些资料,以《科学的春天——毛泽东时代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为题张贴在互联网上。这些资料证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由于受当时所掌握材料的限制,文章存在着不少缺陷,例如,没有注意和国外同时代的计算机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特别是,文章没有分析在毛主席去世后,中国计算机事业衰落的原因。从网上的一些回复看,确实有些人钻了这个空子,把这个责任归罪于毛主席,继续造谣诬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其影响持续至今。这一时期中国恰好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于是有很多诬蔑毛泽东时代的文章说:中国正处于内乱,耽误了宝贵的机遇。例如,在那本被吹捧为科技史权威,由老自由化分子许良英主编的《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文献1]中,对中国在毛泽东时代研制计算机的历史,除了嘲讽之外没有一句正面描述。除此之外,我也看到很多不错的专著和文章,由于对历史不了解,加上受一些错误宣传的长期影响,在介绍和分析中国研制计算机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不够全面和客观。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做一个全面的介绍,澄清那些强加给毛泽东时代的不实之词,还事实本来面目。一.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我们知道,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但至今尚未成熟,本文不涉及。)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文献2]。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文献2]。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文献3])。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这一时期的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即7301会议),总结了6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研制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文献4]。从此,中国计算机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文献5]。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标志: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文献6]。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文献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12年缩小到10年,再缩小到6年。到毛泽东离开我们之后不久,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仅比美国落后5年。毛泽东时代,是中国计算机奔跑的时代!二.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制造第四代计算机的基础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有人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不能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成为导致计算机事业后来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 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文献7]。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24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也就是说,到文革中期,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缩短到4年。这一时期,由于受国内外微电子业迅速发展的影响,加上集成电路的利润丰厚,国内出现一股电子热潮,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为以后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工业基础。通过对比会发现,美、日等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实验阶段到定型,再到批量工业生产,通常用4、5年时间。到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的时候,这些国家已先后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阶段。参照这个速度,可以预计,我国到70年代中期就可以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批量生产,即使考虑到国外封锁和工业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也不会晚于70年代末,这已经被历史所证实。某些人说什么“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生产”,是站不住脚的。在此之后,我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和生产工作。1975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又成功开发出当时属国内最高水平的1024位移位存储器,集成度达8820个元器件[文献8],达到国外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在那个据说是“闭关锁国”的时期,我国通过购买国外单台设备,自己组建了三条生产线,以缓解国内制造计算机的迫切需要。当然,在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科研与生产联系得不够紧密,一些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商品。二是生产线过多,国家投资分散,没有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一些地方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效应。[文献9]即便如此,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陆续研制出256和1024位ECL高速随机存储器,后者达到国际同期的先进水平;可以生产NMOS 256位和4096位、PMOS 1024位随机存储器;掌握了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起着重要作用的无显影光刻技术,可用于制造分子束外延设备[文献10];中科院上海冶金所还独立发展了制造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离子注入机,并出口到日本[文献7]。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的微电子业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家底。三. 中国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短暂辉煌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我国科研队伍基本上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传统,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口成套件或关键件的组装,并积极开展引进技术本土化的工作,在计算机事业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继续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在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失误。在1977年4月的全国微型机专业会议上,确定了中国微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参照Intel 8008的DJS-050系列五个机型,以及参照Motorola 6800的DJS-060系列四个机型。这两大系列的样机于1980年前后陆续研制成功。[文献5]在1979年11月陕西的微型机交流会上,参展的国产微型机有六十多个品种,包括我国当时速度最快、外部设备最齐全的微型机DJS-061-1。[文献10]1982年,参考DG公司NOVA 16位小型计算机,采用国产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DJS-153小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同时,与NOVA-3机兼容的DJS-185机也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完成。[文献2]1983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自行设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通过鉴定。它是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成为我国第四代计算机中的巨型机代表机型。同年,南京的734厂研制成功紫金1号,这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仿制机;装有中文操作系统CCDOS的16位长城0520-A诞生;浪潮公司通过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以进口元散件为主,组装的0520微机在济南诞生。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截止到1983年,16K MOS动态存储器研制成功,8位机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品种基本配套,4K MOS静态存储器进入小批量生产,高性能4位处理机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研制成功6800八位微处理器(仿制美国Motorola公司1974年推出的6800),甘肃天光电工厂生产出64位、256位、1024位双极型ECL存储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生产出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1981年),等。另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研制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少基础材料基本达到生产要求。[文献11]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于1979年研制成功单片8080八位微处理器[文献8]。8080为美国Intel公司1974年的产品,西德仿制出该类产品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 A-C),苏联是在1986年(Eastern Bloc 8080 KP580BM80A)。这标志着我们此时与美国的差距只有5年。这个时期,国际计算机行业出现两个新的变化。一是美国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从此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第二个变化是微处理器(CPU)的研发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PC机的出现得益于CPU的价格不断下降和速度不断提高。PC机出现后,国外一些从事计算机研制的科研人员逐渐独立出来,专门从事CPU设计。我国及时注意到了第一个发展趋势。1983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议上,把生产IBM 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提出“照着IBM的PC做”。所谓“照着IBM的PC做”,并不是现在电脑市场上的攒机,实际上当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但是对第二个变化,我国没有注意,虽然此时已经可以仿造出等CPU芯片,没能及时将CPU的研究独立出来,专门培养,这为日后中国微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在对待技术引进和发展高端计算机方面,当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银河I”巨型计算机为例,这项工程耗费1亿元人民币,由于片面追求国际最先进技术,忽视了国内相关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合作,硬件大量从国外购买,没有使我国的整体技术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此时国内一些具有实力的集成电路科研和生产单位,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经费进行技术开发和设备改进,生产的计算机硬件没有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这样,国际上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我国却在迈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途中慢了下来。四. 决策上昏招叠出,中国的计算机业进入严冬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一年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我国的大量技术引进提供了机遇。在大量进口汽车、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同时,各科研、制造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引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从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后共引进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于当时“巴统”的禁运政策,引进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已淘汰的[文献12]。虽然引进技术会受制于人,容易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被动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过去的方针,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仍然是有希望的,同时这也会对中国的计算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日本、韩国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文献12]。这种对改革开放的片面理解,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首先,我国自废武功,停止了半导体研发计划,天真地幻想依靠市场能自动生成和换取技术。[文献13]第二,一味地强调技术引进,促使集成电路企业急功近利,很少有明确的消化吸收方案,最后都亏本了,引进的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文献12]第三,对洋技术、洋理论的无限美化,使国内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国产技术被贬为垃圾,科研单位和企业生存面临困境。在生存压力和崇洋媚外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原有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科研队伍流失严重,很多科技人员流到国外。[文献9]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国也仿制或研制出了几种机型,如1984年的2780机,1985年的银河超级小型机,1986年的HN-2730超级小型机,1987年的太极2220[文献5],但由于缺乏微电子工业的支持,加上国家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略有拉大。例如,2780机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VAX-II/780 32位小型机落后6年,太极2220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MicroVAX也落后6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完全依靠进口,我国这个时候单凭自己的技术已经很难生产出一台计算机了。这一时期又出现两个极其错误的政策,给我们的计算机业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业雪上加霜。1984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听信一些智囊和洋专家的建议,未经科学论证,在违反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情况下贸然实行“拨改贷”,从过去国家向企业拨款作为流动资金和设备更新改造基金,改为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不仅要偿还银行贷款,还要付高额利息。而政府不仅不投一分钱,反而像从前一样抽走企业的大部分收入。这样一来把大部分国营企业搞亏损了,为以后的“产权”改革和公开搞私有化提供了口实。然而,“拨改贷”至今没有被政府公开否定,赵紫阳的错误也一直没有得到清算。正是由于“拨改贷”,使得我国当时的集成电路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企业只能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精力和经费去消化引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企业急功近利的根源。当时曾有一些专家警告说:“计算机工业投资不足,资金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文献14],但始终没有引起重视。另外一个失误,是当时的决策者在进入了“科学的春天”后,并没有真正重视科学技术。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作“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在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在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到了毛泽东时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增加到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文献15,16]。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文献17],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些人指责文革时期或者毛泽东本人不重视科学技术,完全是睁眼说瞎话。进入上世纪70时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等部门纷纷增加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这个时候,如果我国对科学技术有起码的重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能保持毛泽东时代后期那个据说是“不重视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时期的2.3%的水平,中国的微电子业和计算机业的情况也会好很多。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全社会对研发经费投入的R&G/GDP值不到0.7%。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了的困境,使企业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文献16]。由于研发经费缩水,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这一时期,我国的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文献12]。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五. 一错再错,中国的计算机业被彻底剿灭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受国际封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连续两年下跌到0.60%[文献18]。1989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结束,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除了要付出高额的采购费用外,还要把服务器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中,由洋人监控,以防止用于其他目的。中国因技不如人而饱受屈辱的情形可想而知。痛定思痛,国人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激情终于被唤醒。1993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曙光一号诞生;1995年曙光1000诞生,它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产品的技术相近,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文献4]。然而,由于国内微电子业近十年的技术停滞,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例如,曙光一号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1989年底推出的M88100商业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移植了美国IBM公司的AT&T UNIX。后来的国产计算机,也都没有“中国芯”。尽管如此,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被拉得太大。这要感谢国外对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封锁,使我国不能买到相关技术,不得不自行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微机业由于没有遭到封锁,在“造船不如买船”的洋奴哲学指导下,日子反而不好过了。1990年,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微机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联想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中国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长城、浪潮和联想也都元气大伤;1992年,国家实施控购,进一步使中国PC整机制造业进入发展的低潮[文献19]。此后,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微机组装。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外国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由于日本非常注意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微机必须支持日语环境,从而使美国微机难以进入日本市场。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90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据专家估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文献20]。其实我们还可以假设一下,即使没有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失误,即使我国的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能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到90年代中后期,这些工业也会被龙永图这类败家子们卖掉,成为他们与国际接轨的政绩。这样看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提前死亡,死得干净,没有落得个“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好事。六. 尾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军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帝国主义的暴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家安全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似乎也意识到了自主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有了危机感,增加了科技投资。2000年,中国的R&D/GDP比例首次达到1.00%,2003年增加到1.31%,首次达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但是离毛泽东时代后期的水平仍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的中国民间,还出现了反思改革的思潮,一些长期居于主流的学说遭到了全民声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濒临死亡的计算机业出现了一丝转机。日,我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此后龙芯二号问世,龙芯三号也正在紧张的研制中。此时的国际CPU市场,除了美国、日本一些高端机型的专用CPU,以及苹果公司的PC专用CPU以外,主要被美国的Intel和AMD两家公司垄断,两家的市场份额约占98%。第三家是我国台湾的威盛公司,但它是1999年连续收购了美国两家制造CPU的小公司之后,才进军处理器市场的,因此尽管威盛公司也打着“中国芯”的牌子,但严格地说仍属于美国芯。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龙芯的成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激励和和指引下实现的。“龙芯”系列CPU的主设计师、青年科学家胡伟武经常强调要学习毛泽东思想,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他还把“龙芯2号”芯片命名为“毛泽东110”。他说:“我们年青一代如何学习毛泽东思想是我在科研工作中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对毛主席了解得越多,心里对毛主席就越敬佩,我在计算所经常说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课时组。”[文献21]七. 结语: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历程证明,毛泽东时代是中国计算机事业最辉煌的时代。特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的研制过程,正处在据说是“科研工作停滞”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很长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思维逻辑:要么否认文革期间取得的一切进步,然后指责说“文革期间某某事业被破坏殆尽”;如果成绩否认不掉,就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某某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文献22]。包括本文正面引用的部分文献在内,也都是在遵守这种逻辑。但是文革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历史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不仅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反而被搞死了。那些给毛泽东时代泼污水的人,难道就不脸红吗?其实不单计算机业,命运类似的还有汽车业、飞机制造业,等等。可见这些绝不是孤立的现象,也不是某几个部门内部的政策失误。尽管主流精英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明摆着,是路线出现了错误。国产计算机的死亡,就是路线错误造成的恶果。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关键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路线。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而且还将会继续证明:中国依靠毛泽东思想,事业可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放弃毛泽东思想,不论找什么虚张声势、花里胡哨的理论,强势会变成弱势,已有的成果也会被葬送。计算机业就是一个证明。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国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这就是本文的结论。-----------------------[文献1] 许良英等,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版,1999第二版。[文献2] 周蕾,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文献3] 孙凝晖,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文献4] 李国杰,从103机到曙光机——中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研制历程回顾。见李国杰院士主页:http://www./liguojiewenxuan/[文献5]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文献6] 黎言,前进中的骊山微电子公司,p.VIII-56,中国经济年鉴,1984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4。[文献7]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反思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文献8] 上海科学技术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文献9] 邹世昌。摘自李尚志等,两院院士展望新世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文献10] 李少白,科学技术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文献11] 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办公室,中国电子器件工业,p.IV-79,中国经济年鉴,1983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杂志社,1983。[文献12] 高粱,挺起中国的脊梁。[文献13] 钟庆,中国彩电业的危机、机遇和出路。[文献14] 丁诗武,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p.VI-87,中国经济年鉴,1987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文献15]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在中国化学学会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记录,2004,长沙。见笔者的《科技部副部长公布的数据,证明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注:文章张贴外互联网上,并不像有些转载所说的来自《中国科技报》)[文献16] 梁战平,《各国科技要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文献17] 世界经合组织(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4。[文献18] 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文献19] 肖平,二十年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写就宏图大业,《国际电子商情》网站。[文献20] 胡启衡,两岸三地信息产业发展研讨会纪要(半导体篇),产业论坛,1998年第16期。转引自[文献12]。[文献21] 郑千里,龙芯2号的响亮命名—“毛泽东110”——青年科学家胡伟武说研制中国芯要有井冈山精神,科技日报,日。转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html/Dir//0345.htm[文献22] 中国科技部,图强·改革·创新——共和国科技事业50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风格的“四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 地域性与广域性 时代性与越时性 共性与个性四组关系的辩证统一 其差异影响着作品风格的差异谈“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笔心 笔毫中心的一小撮 既包括笔尖 也包括笔根 “常”不是说“只” 既包括“在” 也“包括“不在”点画中行晋人用“单勾斜执”执笔法单勾斜执就是今人一般的硬笔执笔法 主要由拇 食 中三指着力 笔杆斜靠在虎口内 这从古画上可以得到证实 再就是通过实践经验及对晋人书作的研究 敏感书者欲影响别人得先改造自己书者主要通过书法语言(线条 造型 构图 笔 墨 纸 形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尤其线条乃作者心迹的直接表露 道德败坏 品格低下 邪恶无耻之徒无论怎样“聪明”地掩饰 试图把字写得光 正 雅但字的气韵 节奏始终会让其露出尾巴 敏感的欣赏者一看即知 此正所谓“风格即人” 所以期望作品产生正的社会效益 必得不断超越自我 完善人格 追求“让我今天活得尽善尽美”
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艺道震撼古今中外凡不朽的艺术杰作 无不以内容和形式共同作用感官 震撼人心“ 米字形”造型法米字形(八个角都是45度)不同于所有的格 圈 形 线 点的是它能够协调地处理聚散 正斜 方圆 宽窄 疏密 大小 自由与规范等的辩证统一"用笔千古不易"——变线条的中侧 藏露 快慢 重轻 粗细
方圆 曲直 正斜 颤滑 顺拗 大小……皆因时 人 字千变万化书法的复兴需要您的“提问”提问往往比答问更需创见 思路更要开阔 对学术研究更显重要 尤其是重点 疑难 坚深 前沿 大家感兴趣 人们关注的问题其价值更是突出 让我们勤于思考 积极提问
我现在就有几个 为什么宋体字是秦桧创造 受书法影响最深的日本为什么对中国侵害最大
书坛为什么创新者寡解放和发展书法生产力一手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宏观指导 依法治文 赏功罚过 “排障除污 ”) 一手构建公平文化市场竞争环境(所有相关的企业 单位 院校 协会 团体 个人之间都应一律平等
彼此公平竞争) 至于具体怎样改革创新 望大家不吝建言高效地练字 临帖指划 在腿 掌 肚 床 桌 地等皆可用指练字虚临 执硬笔对帖字凌空虚写其上的优点是便捷 环保 可与实写 实临结合练习书法的发展趋势1 简体书法居多2 自由体(笔墨形式随内容)盛行3 所有文字皆可是书法4 书法表演与电子 信息技术的结合5 镜框形制为主6 短句 少字数内容占主流7 面向市场 价位与绘画相当8 各国书法互相交流 学习 借鉴9 天才 杰作灿若星辰10 创新 多元……简体书法——时代的呼唤1 繁体字的使用和认知者全球大约四千万 而简体字却约十一亿 在未来几十年可能增到十四亿
其间前者减至极少2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3 利于扫盲4 时代审美趋于简约5 拓展创新的领域6 继续扮演汉字演化的角色7 看得懂 寓教于乐8 减少先辈遗产的束缚9 与时俱进10 多元……创新的层次最高为原创 次为改造 再次为组合一流的艺术品定是原创之作书法不只是装饰艺术书法不应过多停留在“装饰”层面 而应侧重创作反映生活
与时代人文精神和环境相协调 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作品钻研——灵感——杰作唯有拼命钻研 关注社会 体察自然 感悟生活才是获得豁然开朗的灵感的不竭源泉 由此产生的超凡的思维 想像力才是可能的创出杰作的根本保证物质、精神文明凭什么发达?各方面的体制 机制 制度的构建是否科学 健全 合理 是否适合本国国情 对物质 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书法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 发展得健康与否与之有着直接关联 尤其在文化方面书法的构图与时空的关系书法的构图每每是在理性与非理性 有序与无序 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对线条时空进行组合 排布 跳跃 流转 穿越的结果通感于书法的启示由于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 视 听 嗅 味 触等感觉会发生交流 转移 联系的现象 这就为书法的创作和欣赏带来一些启示 如创作书法时可自我朗诵 置于相关的书写环境 相关的音乐 视听放听 不用易渗化的纸张创作更彰显笔触 尝试多人或多笔创作一幅作品 用拇 食指蘸墨书写能表现无可比拟的人性触感美 墨汁里可搀和些相关的物质 对于作品的欣赏环境也可作联觉性布置……书写姿势要领无论是站 坐 蹲的写姿 右手执笔则左脚跟抬起 反之亦然眼光变化于书法创作的影响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 眼光于笔端会有三种状态 一是专注 二是游移 似看非看 三是无视或闭眼
其因创作字体 文字 内容 用品 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别 眼光变化越是靠前者书作越多理性与必然性
越靠后者则相反 当然这一切都要自然而为听音乐感受书法创作我素来喜在各种艺术中获取灵感 借鉴经验 寻找启发——虽然我别的艺术素养不济 但这并不影响我的上述冲动(尤其是感觉江南才尽 疑无前路时) 现在要谈的是音乐 我常坐电脑前戴上耳麦 点击不同风格 形式 题材 主题的音乐视听 把音量调到老大 这时 (或是自己 或是别人 或是男女合作 或是多人)创作书法的虚拟情境即在脑海浮现:由器乐 人声的音质 音色想到笔毫的特性和运笔特色:长锋 短锋 狼毫 羊毫 兼毫 粗锋 细毫 中侧 藏露等 由旋律 和声想到线条的起伏 重轻 方圆 走停 急缓 浓淡 交叉 重叠 离合等 由音调想到线条的大小 提按 抑扬等 由节奏变化想到书写的点 线 面 顿 挫交替等等 上述对应不一定准 只是感觉随着乐音的流动 仿佛自己或设身处境感受其书写正酣——情感 姿势 状态 环境 行笔(点 推 抵 挑 滚 转 翻 畅 滞 拖 滴 摆 划 刷 晃 抖 颤 砸 留 回 扫 擦 跳……)等“历历在目” 此妙难以道清 唯亲身体验方得其趣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自然书者真正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时是完全自然 天人合一 心手双畅的境界 作品恰似天成 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的痕迹 无论是反映客观世界还是表达思想与情感都是其自然流露 可谓已臻化境 这需要一定的天赋 不错的才艺 相当的生活积累作为支撑 它的出现并非随时招之即来 这是创作环境 艺术用品 书者心境等诸多内外因的巧妙结合所致谈“一笔书”自张芝创“一笔书”以来 其多用于狂草创作 其实“一笔书 ”并非指真的一笔到头 它是指线条的行气 神采 笔势的连贯与呼应 既有行也有停 既有断也有连 其不仅适用于草书 同样适用于其它字体的创作艺术创作离不开“意象”“意”指心灵 思维活动 “象”指客观形象 “意象”则为二者的结合 是人的精神 行动积累的总和在头脑中的自然生成 艺术创作者的脑海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闪现 或清晰或模糊 然后运用创作技巧和手段使之转化为艺术形象 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 与“意象”的质量有重要关系公正而全面地评论对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知识价值 道德价值
娱乐价值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创新价值 审美价值)应公正而全面地评论
但因评论者的偏好 学识 修养 目的 时代 民族 阶层 性别 年龄 意识形态等可能出现误评
错评或偏差
不过 时间终会还以公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骂人的一段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