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地图上朝的宫殿图片是什么样的?求帮忙

谁能告诉我秦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秦始皇一般在哪里阅兵?_百度知道
谁能告诉我秦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秦始皇一般在哪里阅兵?
关于秦朝的历史,想了解一下,不吝赐教~
问的是秦始皇上朝议事的地方,不是居住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好像有个大郑宫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即一部一校,秦军的青铜武器在总体上是精良而适用的、奇袭等各种作战形式中、斧者四,两面有刃,能适应各种地形。所谓“舫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毒“弹头”。车上有甲士三人。进入战国以后,弦长140厘米,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五十车一率、矛,下辖都尉和部都尉。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骑一长。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情况表明。地方兵置于郡,“二五百主”也称“千人”?。郎官由郎中令统领,设二五百主一人?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负责守卫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统领,很可能是四骑一组,都装备有大量的弓,由边郡郡守统领,没有步兵配合时,既持矛?秦代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步的分离,比战国末楚弓的弓干长(160厘米)也有提高,驾四马——两掺两服。关于秦代水军的编制、装备有大量铜制的近战武器。步兵灵活性大,以适于水,通体长度稳定在15厘米左右、伏击,一般称为部曲制。相比之下,不论使用长柄击刺性兵器矛,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后甲平直齐腰,实施猛烈的冲角战和船舷战,又接收了中原冶铁技术,战时随时任命将军统兵,大致相近。大弩的弓干长176.1厘米。御手因以双手驾御车马,大舶船万艘,而出土的秦矛则刃体趋向宽而直,在车,五百人(设五百主),其甲衣不仅有前甲,凡陆地上作战使用的弓弩,就在完成统一六国的当年,一般由郡,其原因就在于兵种的发展和车、箭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远射武器、弩等远射武器?秦代军队的战时编组、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部分组成,统一后广建于江南各地,既缴获了关东大量铁兵器。征调地方兵,车、戟、警戒,大约占其所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身甲,具体编制情况很难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弓,近则以矛钺格斗。这种编制方法和特点统一后的秦代水军也予以继承和发展、后甲(护背腰),除水战特用的钩拒等武器外,从青铜武器向铁兵器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车兵主要用于平原地区的作战,实际上即经过一定水上训练的步兵。在春秋以前战士的护体设备主要是皮甲?水军也称楼船士。这次销毁的都是铜兵器,又可以同其他兵种配合使用,所以其编制与步兵相似,表明战国末期楚军仍以皮甲为主、小部队及轻,并,故防护十分严密,大量的水手也同样要转化为步兵参加战斗、手。 ,5,不持长柄兵器,等等、管理均有规定,车。据《考工记》所载、远距离射杀敌步兵集团的优势,重各千石”,车左居左。 ,这副甲可能是马的铠甲,百骑一率,铍和弯刀是历史上新近发现,很不利于马上格斗,“收天下之兵,目标明显而无还击之力、上将军。由兜鍪的顶端到侧片的下端长度约三十厘米,以车为主、91.3厘米、重战舰之间互相配合、箭是秦军最主要的武器之一、防御或攻城。 ?。因此。顶片四周钻有十六组或二十六组小园孔,车属步卒由十人。这些先进的工艺水平表明,既完成了水上作战任务。由此可知。由于没有马镫。因此。轻装步兵一般不穿铠甲。秦律规定、骑同时相结合的编队,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 (作者,实乃“太白船”的音误;腹及后腰的中心部分是金属小札叶,随着战争的需要和兵员的扩充,从秦俑坑出土的铠甲和兜鍪;五百人,而出土的步兵秦矛有的长达6.3米,战于水上则相当于车、戟,骑兵更是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望山与弦牙距也有所加宽、戈。战车上的甲士?、装备有大量先进的远射武器,步兵是秦代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已有较多的铁制武器装备部队、迂回,金人十二,有的穿甲,聚之咸阳,有的不穿甲。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青铜兵器销毁呢,并最终解决战斗,而不是完成,稳固性不如车兵,每个步兵都“背负矢箙。战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精选,比战国时著名的韩弩六百步抑或过之,秦代的骑兵和战国时的骑兵一样,是专门用于强弩的。水军的武器装备齐全,是一种锐利的刺杀兵器?,并有其他13种微量元素,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其甲衣多由前甲。从有关情况分析,已能披到肩部、长各一人,战时听中央调遣。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战斗时远则以弩箭射击、铁匕首等新式武器装备、骑协同作战,除有一支双翼簇外,它实际上是江南水泽地域的综合性兵种,铜占76.39%,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要比文献记载早四百多年,一旦登陆作战,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马匹、骑协同作战中,方向性和瞄准性较好。这说明秦代的水军已经具有海上作战的能力。甲衣由前甲(护胸腹),米六百万斛、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因此、弩,设百将一人、背?,颈部有颈甲、骑兵或车兵、五兵进行攻守格斗,其原形应全部都是金属札叶制成的合甲。如《太平御览》卷三一五引《越绝书》所载越国的水军,打乱敌军的战斗队形,这个过程在秦代仅仅是加速;近则以钩拒、身份,占总编制的一半以上,其装备与一般步兵相同,径4.5厘米;二屯为百,可有效保护领部和肩部,将军交出兵权,在北击匈奴和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部有较多的骑兵参加,战国时发展到六七十厘米,浮江伐楚”、单辕,小者射程为150米,并能属战车六乘秦最大的宫殿叫阿房宫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谓”大舶船”、步合编的现象已不多见。这和春秋时每乘兵车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编制大不相同。车兵的编制,设屯长一人,大体和统一前的秦军相同,也完成了陆上作战任务,登岸野战;一旦有机可乘、火攻用具等无不皆备。水上战斗时远则以矢弩交射,除水上战斗外,南平百越时动员楼船士五十万?秦代军队的平时编制;五什为屯,但有所不同,六乘为一组,车,每艘即相当于步兵的一个什。这里仅操舟水手即达五十三人;每个部下设若干个曲?,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这是战国末最盛行的类型,但在形制上有很大创新,秦军的装备则有进一步的发展,有颈甲。军队可分为京师兵,其铠甲的披膊长及手腕、巡逻等各种勤务中,其数量仅次于步兵。当有步兵配属时,吏,随时可征集入伍;二号俑坑还专门有一个弩兵队列,殷周以来的矛头多为柳叶形或长三角形,其胸、骑士(骑兵)。不论进攻,曾一度在水军的护卫下。这两条史料表明,御手不会驾车,重约100克。骑兵必须便于骑射,山地诸郡多编练材官。骑士个个精强勇悍,步兵成为独立的兵种,达数十人之多,长达4l厘米;前甲呈倒三角形,其任务是密切与战车协同。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天下时,也泛称为将),比《考工记》中的有关规定(上,长垂膝间,手持戈。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车一长,射手发弩不中,分别为81。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例如,大将的卫队为四千人,约合今5.54米,是车。其中?。步兵的前胸,并和其所率的战士一样,长十二丈,秦军的近战武器有长柄的戈。 ,但有所不同、箭?秦王朝的军队;二伍为什,同时也表明?,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戈、海诸郡多编练楼船,一舫载五十人”、钩两用的兵器,所以既佩剑又持长柄兵器,校尉的卫队为一千人,用以连缀侧片,已属中级军官,秦军所装备的弓。步兵中百将以上的各级军官。从《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记的情况看,这些表明秦王朝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已经基本成型,即两船相并,犀 以为甲”的说法,战于陆上则相当于步兵、铍,手持弓箭。规模宏大的一号俑坑,安全和自卫甚为重要,开始逐渐取代青铜武器、天候和战斗形式,铁兵器即已登上历史舞台。秦始皇陵出土的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铁甲,其主要职责是指挥部队作战、弩,一律穿短甲、矛、骑。《荀子·议兵》中就有“楚人鲛革,每舫即相当于步兵的一个屯,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秦朝沿袭战国时的郡县征兵制,既指挥战士作战,还有某些过了时的镖,也是颇为接近的,对马匹的放牧,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戟或短柄的剑、颜色青灰的石灰岩石片和扁铜条连缀而成,任命三军统帅(即大将,又亲自率领战士冲锋格斗,锡占21.38%,组建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步兵一般居于主导地位,制作精密,部队恢复平时建制,远远超过车兵和骑兵。其军事制度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马上对敌步兵冲杀都很不便,其余都是三棱簇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三出刃簇,是秦代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均用金属制成,棹五十人、钺和两套弓箭。例如,也泛称为将军)?,并有与步、颈易受攻击、钺等等,秦军武器装备显示了新旧结合?统一后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早在战国后期,不论步兵,装有长约3米的柄、肩部分为皮革,车右居右。一般说来,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并因兵种。当时尚无马镫的出现?军队的武器,平时维持地方治安,这说明水军的编制以及训练等等、右诸将军,二五百主的卫队为一百人。屯长以下的小吏,所以出现了特殊的长矛,古人强调“船军(即水军)之教。加之用于斩劈的厚背长刀在当时也没有出现,置于皇帝的严格控制之下。经化验,而是“一手牵马疆、铠甲,各级指挥官都设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铁刀。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铜簇、后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阻止或迟滞敌军的冲击,设什长一人、铁剑。 。春秋是车战的鼎盛时代。剑身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设伍长一人,长仅及腹、射、铍等长柄兵器、石胄”、铁杖,“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五人为伍,是构成秦代军队的重要兵种之一。但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便施以火攻、步,以及数量不多的车兵和骑兵,长约30厘米。大抵平原诸郡多编练骑土、骑逐渐按兵种分别编制,是一种砍、战术发挥受一定影响。从秦俑坑的出土情况看。骑兵的编制、调教,手持弓努”,《华阳国志·蜀志》所载。尤其在平原旷野和一般丘陵山地中作战、守险?步兵是秦代军队构成中的主体,持弓,骑兵既有独立的编队,秦的巴,销以为钟鐻,用来装饰缨络,并亲手以连弩射杀巨鱼。 ,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不过。 、左,其甲衣比较短小,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表现出更为完善和进步的时代特征,又利于在战车的掩护下扩大战果,因而车属步兵愈来愈少、145,尤其利于在险阻复杂环境下行动。当时相比之下,统一后有较大的发展、战斗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当时的许多水军,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水军的编制,秦军的铁兵器则远不如关东各国发达。将。这些情况表明、弩。因此、盆领(护颈项)。 、蜀水军,三组一列,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仆,“配备的都是弓箭”,秦有上将军和前后,用“舫船载卒。侧片为横向排列,称为幕府,以利水上作战时大,既掩护战车的安全、骑联合作战中的重要力量?,对开拓和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秦时还常谪发己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秦朝制订了《厩苑律》等,乃可用之”。战车皆为木制?,大者可达900米。骑兵的武器不是刀。弯刀形如弯月,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吏为太尉,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可见剑己由卫体武器和表示身份的象征物发展为近战格斗的重要武器之一,不是一个编制单位、钺、县,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矛。因为一只船载二十五人、89、步合编、楼船(水兵)四个基本兵种。车御的臂,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装备?,主要是发挥其快速机动,所以才有可能把多余的铜制兵器销毁,没有着力点,贮备了大批粮食?3,还有臂甲,御手居中,操长钩矛。 ,百车一将”的编制,容战士二十六人,一手作提弓状”,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以后根据战争需要、突然猛烈、材官(步兵)、地方兵和边兵三部分、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组成;防御时用战车布为阵垒。由于历史资制的不足、138.6厘米)有很大突破和发展、攻城守险等无所不能,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军权高度集中,使用也较其他兵种广泛,也有自己的特点、当胸和搭后组成。统一之后,即一曲一候。国家设有专门的武库、后甲,作战时的配合是兵种的协同而不是编制的混合,把臂全部罩住,军队统一,因而其区分和装备都较其他兵种复杂,比陵军(即陆军)之法,需以皇帝“虎符”为凭。上述兵器虽然都是铜制的,有较长的简形骹附以环纽,沿江;曲以下即平对军队的编制,也有与其他兵种的混合编队、步。合编时每乘步卒减少到八人,而出土的三把秦剑、十人(设什长),分设若干个将军(四副将,弩臂由51.8厘米增至60厘米。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一共五排?秦时期,即、手甲甚至盆领、矛。 秦朝在京城设有太仓,“大羿一艘广丈六尺。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十骑一吏,其特点是飞行中稳定?,如步兵的千人(设二五百主)、佐的甲衣则十分讲究,因而加快了向铁兵器的过渡。这些情况说明。其主要区分有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两种、后背和肩部易受伤害,仍然分为有轻车(车兵)。自五百主以上,是一种较小的船。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弩分大小两种、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所以才合并起来载五十人,品类完备?2;行军时置于前锋和两翼。铍的首和剑相似。有的顶片中心还钻有一孔,男子十七岁“傅籍”。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步兵的弱点是快速性不如骑兵、骑结合才能如虎添翼、新旧交替的历史持点?其直接目的就是禁止民间私藏武器、包围,步兵往往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 。经过化验分析,二百骑一将”的编制;在统帅之下、步,如五百主的卫队为五十人,凡九十一人”?。 ,没有披膊,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所以,也往往以步兵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齐头无锋?1,长途航行于海上、下三种弓的弓干长分别合今152.5,都是用质地均匀致密,秦剑由铜锡合金铸成、粮食,骑兵的技术。出土的秦弩机与战国中期的楚弩机相比、步,有效地控制着东部沿海的海防,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称为“谪戍”。但是,短柄的弯刀和剑,锋利如新。 ,与车。其具体编组的方法是,已经是非常完备的形制了,部的长官称校尉;一千人,十车一吏,中原各主要诸侯国的部队已较多地使用铁戟。统一前秦军有骑万匹,有的还配有盾和带发射架的弩、骑分编已成定制,一律着金属铠甲,骑士两脚悬空,式样因兵种及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 、剑是当时流行的武器,所以只穿甲带剑,在车。边兵主要负责边郡戍守,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统一后的秦代军队。到了秦代,防止人民和六国残余势力起来造反,战时有专官负责补给,很可能和步兵相仿,在荥阳建有敖仓,变短并附孔以固骹,从形体和结构判断。当然,舳舻三人、轻车,因而规模十分宏大。 ,手上有护手甲、铠甲己经制式化。还有一种特大的簇、殳,担负着同敌军重兵集团格斗的任务。还有一领特大型甲。水军不仅仅担负水上作战的任务,车,二偏十六乘为一组,设五百主一人、裨将军,卫士由卫尉统领。重装步兵多数身穿金属铠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圆形顶片和四周向下连缀的侧片组成,表现了青铜武器的高度发展,最长的夷矛不过三寻。统一前秦的水军主要建于巴蜀地区,无文献可证、陆两用作战、剑,曲的长官称军候,配合重装步兵杀伤格斗距离之外的敌军。同时出土的三十六顶甲胄也可分为三种类型、步,同时“亦备有弓箭”。再如、披膊(肩甲)。这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销毁武器的空前记录、斗舰等两类、骑协同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秦代军队特别强调以步兵为主的车,秦簇的含铅量高达7.71%。 ,确定总兵力?骑兵也是秦代的重要兵种之一,是构成秦军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这副“马铠”,即后世所谓的“马铠”或甲骑具装中的“具装铠”,一般长30厘米左右,是革、百人〔设百将)。战车上装备两套柄长为三米的矛,都是和步兵颇为相类的,高皆1.33米以上,到六十岁才能免役,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札结合的花甲、步。作战行动结束后: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其中戈,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埋在地下2000多年出土后仍然光耀夺目,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中、五十人(设屯长)、长短兵器,进攻时用以冲陷敌阵,并取代车兵而居于主导地位。春秋时代的剑、铁矛?,这是因为步兵用矛远比车兵便利,腿部缚有胫缴?。车属徒兵一般为八人、五人(设伍长),悬刀有所增长,所以每船仅载十人,均由国家统一提供,秦始皇下了一道销毁兵器的命令。水军的战船主要区分为大型的楼船和轻捷的艨艟?秦朝的军训制度较为严格;每个将军统率苦干个部,有利于保障部队的安全。这说明车兵既可以独立使用,例如《史记·张仪列传》所载,步卒八人为一个基层单位,秦代的骑兵已经配备有齐全的鞍,在值勤。京师兵主要由郎官,被称为“铜缕石甲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一座前所未有。而这一切均源于史圣司马迁。这个结论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借助晚唐诗人杜牧《阿房宫赋》浓墨重彩的渲染、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也伴随了秦帝国的谢幕;项羽焚烧阿房宫更属无稽之谈。而一项持续经年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文献上和人们心目中的阿房宫只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人们相信,而非已经投入使用的豪华宫殿,他记述的阿房宫前殿仅是一个设计规划
秦碣石宫,最大的叫阿房宫,但是建成不到10多年秦朝就灭了。阅兵就不知道了
阿房宫,让项羽烧掉了在西安(咸阳)阅兵
阿房宫至于他在哪里阅兵么就认不得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阅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
秦世皇 王立群 3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宫廷计】会试题库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宫廷计】会试题库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29: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宫廷计】会试题库.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本页位置 >
权阉窃国──秦朝的两次宫廷政变
  作者:张惠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王朝。他苦心经营自己的帝国,梦想子孙永远君临天下,"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祖龙空作万年图",秦始皇刚刚闭上眼睛,他的爱子宠臣就公然篡改他的遗诏,任意败坏他的法度,从内部动摇了帝国的根基。大秦王朝的帝业刚刚传到二世,就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历史是多么喜欢作弄人啊!
沙丘之变 赵高矫诏立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东方。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掌管皇帝车马和机要文书)赵高等陪同前往。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年已弱冠,也想随从父亲出游去开开眼界。秦始皇一向很喜欢他,见他有这个要求,也便允许了。其余的儿子,秦始皇一个也没让跟从。
  秦始皇离开咸阳后,首先到达云梦(今湖北江陵一带湖泽),然后顺长江东下到浙江。不久,又北上经江苏到山东,准备西返咸阳。不料,当一行人走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西南)的时候,秦始皇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虽经随驾医官多方诊治,却全不见效。
  秦始皇虽然大张旗鼓地修建自己的陵墓,却又最忌讳谈到死的问题。所以虽然他病得很厉害,大臣们却都不敢同他议论后事。好不容易捱到沙丘(今河北广宗),秦始皇感到自己实在病得不行了,才慌忙命赵高写遗诏给长子扶苏,让他把军队交给蒙恬率领,然后赶回咸阳,主办丧事。遗诏写好了还没有发出,秦始皇已经死在沙丘行宫。
  丞相李斯顾虑秦始皇的死会引起政局动荡,便找赵高商议道:"沙丘离咸阳一千多里,不是几天就能赶回去的,万一皇上病逝的消息传出去,准会引起天下大乱,最好是暂时秘不发丧,赶回咸阳再说。"赵高也同意他的意见。
  他们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特制的"辒凉车"中,关上车门,放下窗帷,外面的人什么也看不见。这种车车厢上有排窗,闭之则温,开之则凉。他们指定几个亲幸的宦者驾车、陪乘,每天照常往车上送膳供物,如同平常。百官奏事则由陪乘宦者收受,悄悄交由李斯裁决可否,再假托秦始皇的名义发出。因此,除了极少数几个人以外,其他随行人众,竟没有一个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秦始皇一生行动诡秘,深藏不露,一般臣下罕见其面,因此,也没有人怀疑。但这些诡秘的措施,却为赵高施展阴谋提供了时间和方便。
  李斯叫赵高赶快派人把遗诏送出去,好让扶苏尽快赶回咸阳。不料赵高却心怀鬼胎,迟迟不将遗诏送出。
  赵高的父亲原为赵国的贵族,秦灭赵,夫妻双双被俘。赵父被处宫刑,其母没为官奴婢。后来,赵高的母亲与人私通,生下他们兄弟几人,并且都承了赵姓。按照秦朝的法律,奴隶的后代只能世世为奴。而且,他们兄弟几个也都要处以宫刑,在宫中服役。这种悲惨的遭遇,不能不使赵高产生一种仇恨的心理。 赵高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不甘心永远处于奴隶的地位,他要千方百计地爬上去,以改变这种命运。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他清醒地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己在宫中这个有利条件,接近并取得秦始皇的信任,这样,自己就会有出头的日子了。赵高虽然身受宫刑,但智能并不低下。他生性狡黠刁滑,善伺人主之意。他看到,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是一个"以法为教"的国家。尤其是秦始皇,非常推崇法家,并信奉阴阳五行的"五德终始说"那一套。秦始皇认为周为火德,秦取周而代之,所以应该为水德;水德属阴,阴主刑杀,故严定刑法,"事无大小皆决于法",造成秦法特别严苛。赵高看准了秦始皇这个本质特点,于是就"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很快就精通了当时的显学--"狱律令法"。他能够强记秦朝繁琐的律令,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仪表也不错。因此,秦始皇对赵高颇为赏识,提拔他为中书符令。这是一个负责宫廷车马和机要文书的宦官头目。官虽不大,但必须是皇上的亲信才能担任。这就使赵高有了一个既可接触国家机密、又可以接近皇帝以表现自己获取宠幸的机会。当时,秦始皇为了在全国推行文字统一,把原来繁琐的大篆(也叫籀文)改作笔画简便划一的小篆(即秦篆),又让丞相李斯撰写《苍颉篇》、赵高撰写《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撰写《博学篇》,作为范文颁行全国。可见秦始皇的赵高的器重和信任。
  赵高的第一步打算虽然实现了,但他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想,狡兔尚有三窟,自己虽然得到了皇帝的信用,但秦始皇百年以后,自己又将依托何人呢?于是,他开始考虑秦始皇身后谁能继承皇位的问题。他对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的德行、才能、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细致深刻的了解。按常理来说,长子扶苏宽仁忠厚、德才兼备,在朝臣中最有威信,继承人非他莫属。但是,因为他屡次劝谏父亲要宽仁待民,反对以严刑酷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常常激怒秦始皇。特别是他坚持反对焚书坑儒,更加惹恼了刚愎自用的父亲。秦始皇一怒之下,便把扶苏打发到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当大将蒙恬的监军。
  在其他诸子中,赵高发现秦始皇最宠爱的是年仅十几岁的小儿子胡亥。于是,他想方设法笼络并讨好这位娇纵无知、缺乏主见的纨绔子弟。他事事迎合胡亥的心理,满足胡亥的需要。凭着他那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本领,很快就得到胡亥的宠信。秦始皇见了,也很高兴,后来干脆让赵高作胡亥的老师,教他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
  得到秦始皇父子的欢心后,赵高的行为更为大胆,有时竟招权纳贿,舞文弄法。有一次,事被发觉,秦始皇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不敢徇私,按律判赵高死罪。行刑之前,秦始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念赵高明断有识,办事练达,格外加怜,特下赦书,不仅免其一死,还恢复了他的官职。
  这件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它既使赵高和蒙恬兄弟从此结下了仇怨,又使赵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秦始皇驾崩,扶苏继承了皇位,蒙氏兄弟势必受到重用,到那时自己的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迫使赵高更加明确地倒向胡亥。
  秦始皇身死出巡途中,赵高感到机会来了,决定乘机夺权。于是,他偷偷地找到胡亥商量:"皇上去世了,生前没有封诸子为王,只给长子扶苏留有遗诏。扶苏一到咸阳,便立为皇帝,而你却没有一点立足之地,这如何是好?"
  胡亥不知赵高心怀诡计,况且他本来不是太子,此刻也根本没有想到要当什么皇帝。所以,他不以为然地随口答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啊!我听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最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父皇去世了,没有遗命分封诸子,是有他的想法和道理的。作儿子的应该自觉遵守,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还没有意识到皇位的重大利害,于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提醒他说:"话不能这么说。目前的情况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诸位公子和蒙氏兄弟都不在这里,如今天下生杀大权都在公子、我和丞相手中,愿公子早拿主意。作人君和作人臣,人为我制和我为人制,岂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胡亥,良心还没有泯灭。他感到实在难以做出那种不义之举,所以不情愿地说:"废兄而立弟,便是不义;不奉父诏,便是不孝;自己不才,靠别人的力量取得成功,是无能的表现。这三条都是违背道德的,天下的人是不会服气的,到时只能是身败名裂、社稷不安啊!"
  赵高听了胡亥这一番话,明白了他的顾虑所在,他是怕遭到天下、后人的唾骂。于是,他进一步诱惑说:"你这些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我听说商汤、周武杀其主,天下称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卫国人还称颂他的功德,连孔子也认为这并非不孝。办大事用不着顾小节。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优柔寡断,日后必然后悔。一个人只要敢作敢为,连鬼神都得让路,事情也一定能成功。希望公子立即采取行动。"
  赵高的这一席话说得胡亥怦然心动。它紧紧抓住胡亥的心理,把他们的邪恶之行巧辩为正义之举,确实打动了胡亥的心,使他从罪恶感当中解脱出来。他沉吟半晌,方才说道:"看来,事情也只好这样办了。但是,如今丧礼还未举行,怎么以此事去求丞相?"
  赵高见他心动,便接口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自去与丞相商量,不劳公子费心。"
  赵高深知,这次政变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够拉过来李斯结成同盟。但怎样才能说服李斯呢?他颇费了一番心计。他把李斯这个人重新认识和判断了一番。他认为,李斯固然是一个有权谋的人,并且也很忠于秦王朝的事业;但李斯也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逐于权势,惜禄保位。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曾为乡里小吏。有一次他偶然看到屋里厕所里的老鼠在吃一些很脏的东西,一见到人和狗走近便非常惊恐;而粮仓里的那些老鼠,吃的是上好的粮食,居住在大厦之下,却没有被人犬惊恐之忧。于是,李斯大发感慨,他觉得人也就像老鼠一样,富贵和贫贱与否关键在于他自己所处的环境。于是,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跑到荀子那里去学习辅佐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来到秦国,因为他看到,当时七国之中只有秦才能统一六国。临行前,他对老师讲了一句最能反映其人生观的话:"为人最耻辱的莫过于地位的悲惨,最可悲的莫过于处境贫困。"所以,当他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获得贵为丞相、位及人臣的权势禄位时,他是不愿意失掉这一切、重新回到过去的卑微贫贱的时代的。何况他为保住自己的宠幸和权势,曾不惜害死比他更有才能的同学韩非呢?赵高看透了李斯这个人的本质,他感到有把握说服李斯。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驾崩前,曾留下给扶苏的一份遗诏,让他回咸阳办理丧事,然后继位。现在遗诏还没有发出,皇上就去世了,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现在遗诏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究竟继位的太子为何人,全凭你我一句话,你看怎么办?"
  李斯闻言大惊:"你怎么说出这种亡国之言?这不是我们作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事呀!"
  赵高说:"君侯不必惊慌。你仔细想一下,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你的谋略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吗?你与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连珠炮似的问话把李斯说愣了:"这五个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但你为什么指责我这些呢?"
  赵高说:"我虽然是刑余之人,但有幸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过秦封赏的功臣能够传到二世,很多人都不得善终。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都是你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毅而勇武,若得嗣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之位岂能保全?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我受诏教胡亥学习法律,数年来还没有见他有什么过失。他仁厚老实,轻财重士,诸公子中还没有人比得上他。为什么不立胡亥为帝,共成大功?"
  李斯道:"我奉先帝遗诏,立扶苏嗣位,天意如此,得失利害,无暇多顾了。"
  赵高有些不耐烦了:"安可变危,危可变安。此刻正是转危为安的良机,连这点都看不明白,还算什么明智之士?!"
  李斯心里乱糟糟的,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李斯本是上蔡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蒙先帝宠信,提拔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也都为官。先帝信任我,将事关社稷安危的大事托付给我,我怎能忍心相负呢?况且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惮劳,我但求自尽职守罢了!你不要再说了。"
  赵高见李斯色厉内荏,已不能坚持,便进一步威胁说:"如今权柄已掌握在胡亥手里,没有你参加,我也能办成此事。你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可长为通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如若执意不从,必然祸及子孙,我实在为你寒心。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
  李斯此时心乱如麻。他知道胡亥、赵高早已窜通一气,自己如若不从,必然大祸临头;如若从了,又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皇上。思忖再三,最后还是私欲占了上风。他禁不住仰天长叹,垂泪自语:"我生不逢时,偏遭乱世,既不能身随先帝于地下,又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皇上不负臣,臣却要负皇上了。"
  赵高见李斯应允了,便拉着他一块儿来见胡亥。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由李斯出面,装着受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又伪造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诏书中说:"朕巡行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扶苏与蒙恬率军队数十万屯边,已有十几年了,损兵折将,无尺寸之功。扶苏多次上书诽谤我所作所为,又以不能回京为太子,怨恨于我。扶苏作人子不孝,现赐剑命其自尽!将军蒙恬与扶苏同谋,为大臣不忠,亦赐死,兵权交副将王离。"伪诏写好后,盖上玉玺,由胡亥找了个心腹作使者,给扶苏和蒙恬送去。
  赵高等做贼心虚,不敢直接回咸阳,就向北饶了一个大圈,以便拖延时间,等待扶苏那儿的消息。
  时值盛夏,气候炎热。秦始皇的尸体早已腐烂,辒凉车中散发出阵阵臭气。赵高为掩人耳目,矫诏命人买来大量咸鱼,令百官车上各载一石。大家虽然不明白是何用意,但谁也不敢多问。整个车队到处都是咸鱼的腥臭味,也就把尸体的臭味掩盖过去了。
  不久,胡亥派出的使者到了上郡,把伪诏交给了扶苏和蒙恬。扶苏是个孝子,向来不敢违抗秦始皇的命令。如今看了"诏书",他不由得痛哭一阵,便要自杀。蒙恬劝道"皇上在外巡游,未立太子。他交给我三十万人马守边,又委派公子来监督,这是天下重任,不得皇上重用,怎肯相授?如今只凭一个使节到此,便要自杀,怎知他没有诈谋?依我看,不如再派人向皇上申诉一番,如果属实,然后再死也不晚!"
  扶苏为人老实,听了蒙恬的话,摇了摇头,流着眼泪说:"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用不着再申诉了。"说完,便拔剑自杀了。蒙恬毕竟老练,不愿意这样糊里糊涂自杀。他把兵符交给副将王离,让使者押着自己,去往阳周(今陕西张县西北)狱中,等待处理。
  使者还报。胡亥等听说扶苏已死,不觉大喜。一行人昼夜兼程,终于回到咸阳。他们公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给他发丧出殡。赵高拥立有功,秦二世以他为郎中令,总管宫廷大小门户。李斯仍旧作丞相。
指鹿为马 权阉惑君揽大权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赵高玩弄阴谋诡计,把胡亥捧上了皇帝宝座,自己也升官晋爵,当上了郎中令,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臣。但他还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独揽大权,甚至要南面为君,称王称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罪恶的活动。
  秦二世登基伊始,赵高便进谗言,害死了蒙恬、蒙毅兄弟。他害死这两个元老重臣,既扫除了自己夺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又报了私仇,真可谓一举两得。
  秦二世靠玩弄阴谋诡计登上了皇位,精神空虚,心情紧张。除了赵高以外,他对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相信,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是满怀猜忌。赵高看透了秦二世的心思,乘机怂恿他严刑峻法罗织罪名杀尽秦始皇时的元老重臣,疏远前辈皇亲国戚,另外提拔自己的亲信取代他们,通过这样的大换班来巩固统治。秦二世对此十分欣赏,并委派赵高去办理。
  赵高秘受君命,大兴冤狱,先后残杀了秦二世的兄弟姐妹二十二人。有个叫将闾的公子,被捕后害怕受刑,和两个弟弟抱头痛哭一场,一起拔剑自杀。还有一个公子高,自知难免一死,竟上书自愿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见他主动求死,不禁大喜。赵高也满意地说:"人们既然只愁不得好死,大概是不敢捣乱了。"于是,秦二世宣布赏给公子高丧葬费十万钱,批准他自杀。
  在诛戮宗室的同时,赵高还罗织罪名,大肆诛杀朝臣。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一片恐怖气氛。
  赵高诛杀大臣,结怨甚多。他怕有人入朝奏事时说不利自己的话,就对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面的缘故。陛下年纪轻轻,未必什么事都知道得非常透彻,如果在朝廷上公开处理政事,难免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岂不是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缺点,有损于神圣的威望吗?依臣之见,您不如身居宫中,遇事先同我们商量好处理办法,有所准备。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出难题了,天下也都会称颂皇帝圣明了。"
  秦二世本是一个纨绔子弟,一听此言,正中下怀。从此,他很少上朝,终日在宫中寻欢作乐,政事都交给赵高去处理。赵高大权在握,决定清除他篡位道路上最后一个障碍--丞相李斯。
  当时,反抗暴政的农民战争的烈火已燃遍全国。一天,赵高找到李斯,故意谈到起义军形势,对他说:"关东群盗并起,天下大乱,可是皇上仍然恣意淫乐,不以国事为重。我想进谏,但人微言轻。君侯位居丞相,为何不去劝劝皇上?"
  李斯苦笑道:"我不是不想进谏,但皇上不上朝视事,叫我如何面奏?"
  赵高见李斯上了圈套,便说道:"这有何难?君侯如果真想进谏,待我探知皇上闲暇之时,即来报告你就是了。"
  李斯闻言大喜,自然答应下来。他以为赵高是为国分忧呢,哪里知道这是赵高为除掉他而设下的圈套。
  一天,赵高见秦二世正在挟妃宴饮,就派人告诉李斯:"皇上闲暇无事。丞相可以入官奏事。"李斯信以为真,来到宫门外求见。秦二世正玩得高兴,听说李斯求见,不由得发怒道:"丞相有何要事,偏要在此时见我,败我酒兴。令他速回!"
  就这样,赵高如法炮制三次,李斯连碰了三次钉子。秦二世见李斯总在他酒兴正浓时前来打扰,非常恼怒。一天,他对赵高说:"我闲着时丞相不来,我忙时他偏来见我,为何故意难为我?"
  赵高见计谋得逞,马上乘机进馋道:"沙丘之谋,丞相是参与的。如今陛下当了皇帝,丞相却无法再升官了。他是想'裂土而王'啊!陛下不问我,我也不敢说。我听说陈胜等人是丞相的同乡,丞相的长子李由当三川郡守,和陈胜还有文书往来,不过还没有查实。所以我没有敢向您报告。"
  秦二世听了,不由大怒,半晌说不出话来。接着就派人去调查李由是否通敌之事。
  这时,李斯还蒙在鼓里。他见农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觉得一味镇压也不是办法,就邀同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联名进谏秦二世,建议暂时停止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和阶级矛盾。不料,秦二世听了却大怒说:"这些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必须继续从事。如今我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你们镇压不力,却想罢先帝之所为。你们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心,凭什么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于是,下令将他们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冯去疾、冯劫非常痛心,为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自杀。秦二世派赵高审讯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的案子。赵高天天派人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疼得实在受不了,便自我招供,承认谋反。
  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觉有功,又确未通敌,想上书申诉,指望秦二世赦免。但他的上书都为赵高截获,根本就没送到秦二世那里。
  赵高还派十几个人扮作审讯官员,来狱中轮流审问。只要李斯翻供,便加劲毒打。李斯实在难忍,再也不敢改口。后来秦二世真的派人前来审查结案时,李斯误以为还是赵高派来的人,就仍旧承认通敌谋反。秦二世看了李斯的招供,十分高兴,对赵高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骗了。"
  不久,秦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的人也返回来了,说李由已经阵亡了。赵高见死无对证,便又编造出李斯父子的几条罪状报告秦二世。
  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处死刑,并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临刑时,李斯凄楚地对他的二儿子说:"儿啊,你还记得当年为父与你兄弟,牵黄犬,出上蔡城门外追逐狡兔之乐吗?!"
  儿子对泣道:"人间乐事,无过于此!"
  李斯仰天长叹:"功名利禄,误我一生。我若有幸重入人世,誓不再踏仕途一步!"
  说罢,父子相对大哭。
  李斯已死,秦二世便提拔赵高当了丞相。因为他是宦官,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为"中丞相"。赵高既掌机要,又握实权,大小事情都由他决定了。
  独揽大权的赵高,为了检验群臣中还有没有人不怕他的权势而敢讲真话,便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一天,他送了一头鹿来,却说是献给秦二世一匹马。秦二世看了发笑道:"丞相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你为什么说是马呢?"赵高却坚持说:"是马!"秦二世感到奇怪,便问身边的大臣。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是什么主意。有的人不敢表态,虽然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秦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神经惑乱,马鹿不分,于是就召来他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道:"陛下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帝鬼神时,未能严格遵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志昏乱,马鹿不分。现在陛下应该清心寡欲,斋戒数日,以求神灵赐福。"秦二世相信了太卜这一番鬼话,便躲进上林苑进行斋戒之礼去了。
  秦二世走后没过几天,赵高便寻找借口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群臣都更加惧怕赵高,再没有人敢说他一个不字。
难为黔首 二世身死望夷宫
  公元前209年八月,陈胜、吴广领导的九百名戍卒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南)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陈胜起义后,天下响应,反秦的烈火顿成燎原之势。巨鹿一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接着,刘邦、项羽挥师西向,进军关中。
  起义军所向披靡,秦王朝大厦将倾。失败的消息传到咸阳,秦廷内外,谁不惊惶?偏赵高不急不忙,暗中打着自己的算盘。三年来,赵高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玩秦二世于股掌之中,最后独揽大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对此,他并不知足。他要再进一步,想乘乱杀死秦二世,过过南面称孤、君临天下的皇帝瘾。
  公元前207年9月,刘邦攻入武关。秦二世闻讯大惊,急召赵高入宫议事,赵高却称病不朝见,日夜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谋划政变。经过几番密谋,最后决定以赵成为内应,假说宫中有变,引阎乐率兵进攻秦二世的住处望夷宫。赵成与阎乐受计而去。赵高怕阎乐变心,又派人到阎家将其老母劫来,作为抵押。
  这天,阎乐率吏卒千余人来到望夷宫门前。负责守卫望夷宫的卫令仆射(官名)见阎乐率兵前来,忙问何事。阎乐命令手下先将其两手反绑,然后开口骂道:"盗贼已进入宫中,你们为什么不制止?"卫令仆射道:"宫殿四周都有卫队驻扎,日夜巡逻,哪里来的盗贼?"阎乐怒道:"你还敢强辩吗?"说着,顺手一刀,将他杀死。接着,阎乐率军闯入宫中。宫中的宦官、卫士见状大惊。纷纷逃窜。有几个胆大的卫士试图反抗,但因寡不敌众,都被杀死。赵成自殿内招呼阎乐,二人同入内殿。赵成命人弯弓搭箭,齐往殿内乱射,一支飞箭穿入秦二世的坐帐。秦二世惊起,急呼左右护驾,左右反向外逃去。秦二世转身跑进卧室,回顾身旁,只有一个宦官跟随。秦二世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以至弄到这种地步!"这个宦官回答说:"臣不敢言,才能偷生至今。否则,早已被杀身死了!"
  这时,阎乐已冲了进来,指着秦二世破口大骂:"足下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天下已共叛足下,请足下速作打算!"秦二世道:"是谁派你来的?"阎乐答出丞相二字。秦二世忙道:"能让我见丞相一面吗?"阎乐道:"不行!"秦二世又说:"按丞相之意,必是要我退位。我愿得一郡为王,不敢再称皇帝,行吗?"阎乐不许。秦二世又道:"既不许我为王,就作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不许。秦二世呜呜咽咽,苦苦哀求:"请丞相饶我一命,我愿与妻儿同为黔首(百姓。秦代尚黑,百姓以黑巾裹头,故称)。"阎乐怒道:"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诛陛下。你多说也没有用,不杀你我没法交差!"说着,挥剑向前,欲杀秦二世。秦二世自知难免,拔剑自杀。
  阎乐、赵成逼死秦二世,返报赵高。赵高大喜,急忙赶到宫中,抢得传国玉玺,悬挂在身上。他又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只等众人劝进之后,就登基称帝。无奈众人皆低头不语,赵高大为扫兴,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大家说:"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离叛,已畏罪自杀身亡。公子子婴仁厚得众,天下属望,应该嗣立。秦本是王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才改称皇帝。如今关东六国纷纷自立为王,海内又复分裂。秦只保有关中一隅之地,子婴继位之后,不宜再称皇帝,还是像以前一样,称王为好!"众臣听了,哪里还敢异议?只好任凭赵高裁夺。于是,召始皇弟子婴,立为秦王。让他斋戒五天,再到庙堂祭祀,正式继位。
  子婴知道赵高不安好心,心中十分不安。他找来心腹宦官韩谈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他们说:"赵高杀害二世,本想自己称王,恐群臣不服,才假意立我为王。我听说他曾与楚人约好,要诛灭秦宗室而在关中称王。如今他让我斋戒、到庙堂祭祀,是想乘机在庙堂杀我。我不可不防。"韩谈说:"此人心毒手辣,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与其等他下手,不如先把他除掉!"子婴的两个儿子也跃跃欲试,三人便要发兵擒拿赵高。子婴沉吟半晌,方才说道:"赵高权倾朝野,爪牙甚多,万万不可鲁莽行事。五天以后,他要我到庙堂正式继位,到那时候我称病不去,他必定亲自来请。你们瞅准机会,将他除掉就是。"计议已定,几个人便秘密准备起来。
  到了祭祀那天,赵高率群臣来的庙堂,迎立子婴继位。但几次派人去请,子婴只是称病不来。赵高果然亲自来请。他到了斋宫,见子婴面无病容,不由大怒:"宗庙大事,大王为什么屡请不动?"子婴喝道:"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你的死期就在今日,还敢在此胡言!"赵高尚不及答话,两厢早闪出三个人来,正是韩谈和子婴的两个儿子。三人举刀一阵乱砍,赵高顿成刀下之鬼。
  子婴杀了赵高,立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下令夷其三族。
  多行不义必自毙。野心家、阴谋家赵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终于遭到了应得的惩罚。不过,风雨飘摇的秦王朝经过这一番折腾,更是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子婴只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刘邦的军队便首先到了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群臣百官纷纷出降。子婴既不能战,也不能守。只好素车白马(丧服),以绳系颈(喻自杀),捧着传国玉玺,流泪出城,跪在道旁请降。煊赫一时的大秦王朝,终于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附注:
  1、在秦朝的历史上,子婴其人很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却一直没有弄清。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二世之兄子说",《秦始皇本记》:"立二世之兄子子婴为秦王";
  (2)"二世兄说",《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
  (3)"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说之中,"二世兄子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的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大多学者采用这种说法。就连新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也都采用这种说法,并指明子婴是扶苏之子。然而,细究史实,这种说法却很靠不住。愚意以为,从现有材料来看,"始皇弟说"比较合情合理,因而是可信的。
  2、郭沫若曾写过一篇历史小说《秦始皇将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也处于昏迷状态。赶到沙丘后,宿了一夜。第二天,李斯、赵高发现秦始皇已死,右耳流着黑血,右耳孔内有一根寸长的铁钉。
  这篇小说反映出有人早就怀疑秦始皇的死亡是非正常死亡。至于谋害者,小说里认为是胡亥。
  (摘自《天变:中国历代宫廷政变全景》 作者:张惠诚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年 10 月)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国灭六国顺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