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海我爱你一生一世藏头诗来首藏头诗

【编者按】母亲,这是多少高尚的字眼!在众人的眼中却是这么平凡!却又是那么珍贵!母亲就生活在山沟沟里,默默无闻,默默地耕耘,不管风吹雨打,不论日晒雨淋,依然如故,因为她对儿女充满憧憬,充满期待。而诗人用饱满深情的文字,回报了母亲的万千宠爱。“多年以后,我还欠母亲一首感恩诗”,其实,诗人早就在心里写好了很多很多感恩的诗,只是慢慢酝酿,慢慢散发。“春天,母亲病了。田野的旁边,还是一望无垠的哀愁 。”用这种意象化的句子来表达对母亲怜爱和心痛,诗人做到了。婉丽的文字,给母亲带去种种欣慰和爱意。几组好诗语言朴实,情感流露自然。特推荐品读。问好诗人!【编辑:围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先登录才能评论
  诗词简洁,含意深刻,情感细腻。很不错的诗歌。问好社长!期待你的精彩!
  姐,辛苦了
  苦难的母亲,心酸的童年
婉若倾城。
  社长关爱了
  海子的诗很像海子,技术纯熟,语言到家。欣赏,问好!
只顾低头耕耘,不问花开几何
  奖金石2000。
用心去干好每一件事
  感谢参加华文部落社团【华文大赏*感恩母亲】征文大赛,仅代表华文部落社团社长以及众编辑,特对文章赠送1000元宝表示诚挚的感谢和问候,希望更多精彩属于我们,携手共创未来辉煌
一个漂泊数十个省市十几载的中原农民。天津作协会员。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青联委员。
  一组不错的诗作,有诗意,有意蕴,诗人这些些的心境总是值得读者去尊重。赏读了,向诗人问好。
静而圣,动而王。
  感谢品读!问好
震撼人心 有情有义
故事情节 幕幕清晰
  感谢美赞!欢迎老同学的到来,一杯清茶不曾介意!问好。一起学习
  无论哪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旦遇到母爱,表达起来总是那么得力不从心。这是我在有限的阅读时光里,对于&描写母亲、抒发母爱&系列文学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就如我一般,在创作时,许是因为内心储蓄了太多的情感找不到出口,在书写时不知该尽情宣泄还是在隐忍中含蓄。  
这首诗歌作品,彻底否定了我的这种感受:作品以简约质朴的诗句诉诸心灵,通过集中意象的叠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透过用爱与思念凝结成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悲悯情怀以及对人生苦境的超越。  
诗歌内涵丰满,抒情节制,在明朗与隐喻之间,达到了力度的均衡。  
若是非要找找茬,便是诗歌部分小节中的标点,还需斟酌。个见。总之,瑕不掩瑜,十分欣赏。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佳作,欣赏作者的文风!
  哈哈!邵兄见笑了。我很少上这个号。我的主力在海子那个号
共 9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我校教师赴英国剑桥安哥利亚鲁斯金大学暑期学习见闻感悟
为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学习国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我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校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至8月4日,我校国际交流处派出11名老师在英国剑桥Anglia
University校本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培训。各位老师对此次英国之行感触颇深,在语言学习、专业发展前沿、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开放办学与国际化教育等方面有着深刻认识与体会。
赴英学习的成员合影。
彭庆文(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主任):抢抓机遇&&
促进国际化办学
作为此次学习团的团长,我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
体会一:怀化学院的教师确实需要海外培训以拓宽视野,坚定信念
记得我们团的一名外语教师说,在国内教英语,常常陷入一个自己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当中。“我教的对吗?”的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对国外的了解,对于我们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仅仅从书本、电视等媒体间接得来,当真正面临与非本土文化打交道的时候,我们的不自信就情不自禁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种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我们不由自主产生的种种错觉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进而影响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拨拨越来越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和影响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如果仍然缺乏对外来文化的真实了解,仍然处于盲目自尊甚至自大的心境之中,站在讲台上的我们难免就会被学生们笑话或者漠视!
多元化是我们当代培养人才的一个基本观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要教师有一个更加宽广、宽容的内心,要求教师在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也能容忍与修正学生们正在形成的、多样化的价值观,这种内在要求的改变,海外培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我们这个团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出国,在英国剑桥可以说心灵上受到了几个极大的冲击:震惊于国外良好的生态环境;震惊于国外公众良好的社会公德;震惊于教育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震惊于对国外普通高校对教育国际化(同时也是市场化)的热衷;震惊于外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幸福与快乐原来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直观解释);震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震惊于国人对国外的趋之若骛(游人、留学生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这些都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一切都在比较之中,比较中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了我们学校应用型、民族化、地方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
从我们这个团的学习经历来看,我们学校确实需要更多的教师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和体会,应该创造更多地学习机会让老师们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
体会之二:海外学习需要深度了解国外的文化生活
现在出国的机会多了,在国外,中国人无处不在,但是,中国人扎堆、走马观花、大把购物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扎堆的现象导致文化的交融与相互借鉴难以实现,走马观花也只是仅让国人感叹于外表环境与景观的差异,大把购物更是把中国人爱慕虚荣、贪图便宜的劣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无助于我们出去学习的真正目的,我们出去学习,是要帮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包容更多,树立更加坚定的强盛自己祖国的宏愿,冲着这个目的而言,我们需要深度了解国外的文化生活。
我们这个团到剑桥一个月,除了上课外,几乎每天都找机会(有幸得到旅英人士李邦海的帮助)参观、体验剑桥以及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教堂、学院、广场、餐馆、电影院、超市、图书馆、博物馆、居民家中……到处都下了我们的足迹,从刚刚到剑桥的丝丝胆怯与羞涩,到离开剑桥时的满足与熟悉,我们对剑桥渐渐有了感情,我们可以和当地人流畅地谈起牛津与剑桥的差异,可以引导后来者游览剑桥,我们也可以把剑桥当着一种美好的回忆,非常迅速地转入我们学校建设的思考当中,这些都与我们对当地文化生活的深入了解有关,我们时时在比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修正着自己的未来规划,所以,可以无愧地说,我们这趟剑桥之行,不仅是一次满足视觉的大餐,更是一次心灵受到强烈撞击的盛宴,其影响当是深远的。
体会之三:团队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
当我和我的团队整整齐齐地回到怀化的时候,内心由衷地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谢我们这支团队始终如一的集体意识。
我们这个团是由11位来自不同系部的教师组成,平素里见面不多,相互间并不熟悉,远赴国外生活学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大家团结起来,对内可以分享收获,分担责任,对外可以形成良好的影响。大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各有千秋,要把大家凝成一股绳确实不易,现在看来,我们这个团做到了,这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第一,得力的带头人。这次我们团的正副团长分别是我和贺达江主任,宽容与责任,是我们两人默契配合的基本。遇事必先周密安排,民主协商;遇到一些有可能伤及团结的事,更是勇于承担,绝不撂担子;开始与结束阶段更是小心翼翼,时刻提醒大家不要放松;第二,大家的自觉配合。这次我们团人员的专业不同,各有特长,在安排一些外事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先任务分解,然后根据任务找人负责,每个接受任务的成员也把任务当成是自己的事,全力尽善尽美;事情一旦定下来后,团员相互配合和照应,导致计划的执行力很强。第三,管理得当。我们在剑桥主要做了三件事,上课、做饭、游览。上课是学校安排,按课表上课;游览都是我们趁上课之余(上午上课,下午游览),在李邦海的导引下,集体行动;集体做饭是团结大家的一个中心枢纽,中饭、晚饭都要准备1-2个半小时,看似有点累,但它却是我们集体真实存在的一个标志。我们把人员分成(大厨、采购、卫生)三个组,每周一换,大家参与,其乐融融。事后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强化集体意思的好办法。
体会之四:国际化办学前进广阔,需要抢抓机遇,加速发展
早在9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大学的第四职能“国际化”,尽管大学的第四职能在中国通过官方被定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但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已渐成燎原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文化的共融,科技的合作,也是教育产业的拓展,也许我们是一所地处边远山区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对我们而言似乎还很遥远,这次到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学习,才猛然醒悟,国际化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
英国高度重视国际化教育,高度重视留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排名都把留学生数量列为重要的一个指标,Anglia Ruskin
外事办的丁主任告诉我,他们就是做市场,就是要扩大本校内留学生的比例,中国市场与非洲市场她都负责过,在来Anglia之前,她就在另一所大学做市场开发十余年,而这些学校都是应用型大学(牛津、剑桥这些学校并不这样认为)。这些信息告诉我,应用型大学同样可以国际化,办学的触角伸到世界各地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办学的理念,其中受益的是受不同文化熏陶而成的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同时对本校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后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延伸拓展意义,这是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当然,作为一种战略举措,做起来也是任重道远,甚至先期的投入成本也是相当的巨大。
我们和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理科、文科的3位副校长都专门面谈过,他们对国际间的校际合作都有浓厚的兴趣,留学生、教师互访等项目也已经很成熟,而我们相形之下,还在探索路子……。我思考,既然我们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地域特色,有其他院校合作的先期经验,我们的办学定位中有一个“民族化”的基本定位,正是这种定位为我们打开国际化的大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说我们的商科、教育、理科都可以先派出去的话,那我们的艺术、音乐、体育等民族特色明显的学科就可以率先招进来,更加重要的是,学校搭建起的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如果我们的商科搭建起“怀化-剑桥华人小型企业主高峰论坛”,这对怀化市商业走向国际无疑是个促进;我们还应该有一批谙熟欧美发达国家事务的国际化教师,这样对全球化市场背景下的怀化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谌立平(公共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小课堂&
轻松活跃的课堂。
此次出国,对英国大学的教学深有感触,我认为其教学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小班型授课和合作学习方式
英国大学班级人数大约在25名学生左右。这种小班型授课方式,老师可以充分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上,他们习惯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发挥团队精神的小组作业或团队作业(Group
Project),也就是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来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和力量,强化了成员个体对小组整体负责的责任感,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每一个成员的合作意识,并且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组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合(我们就曾按座位、年龄、随机等方法组合),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讨论话题。从上课的那一刻起,每个人的学习的大脑就不停地转,不是不想停,而是在那种学习氛围下容不得你停下。这种教学法,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意见,还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分析、判断、及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在活动过程中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老师在给我们讲阅读时,文章中经常出现难懂的新词汇,老师就总是设法引导,而不是轻易地给出答案,让我们从组内其他同学那里得到近似答案。采取在组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形成了互动、互勉的良好学习氛围,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惰性的信息传递活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在培训当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教学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每个学生都在争分夺秒地汲取着新知识、实践着新方法,课堂内外随时都在互相交流、探讨,营造了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作业以Topic和Group Project为主
根据课程,很多课程需要写课程设计Topic,几乎每门课都至少有1-2个Topic,它是评估你的该科目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论述一个主题,从准备、发生、发展、运作、数据收集、分析、解释等等,你写的应该能让一个无专业知识的人或专业知识很弱的人,能够清晰的看得懂和理解你写的东西和表达的观点。
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Group
Project中,老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小组,撰写小组的项目报告。项目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有个人的单独贡献或对团队的合作贡献,必须单独完成一个或多个子项目的设计。学生需要集中召开项目讨论会来探讨如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并记录任务内容。学生需要集体撰写项目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成员对自己所完成部分撰写评估报告,并分析总结个人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项目的贡献和学生撰写的个人报告,学生所在小组的整体报告进行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对其进行评估和总结。这样的课程不仅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和操作,同时通过小组联合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受益很大。
舒卓琼(政法系教师):感受国外大学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剑桥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进修英语。我最喜欢Mary,是因为她热情真诚,关心学生,对生活充满感恩和热爱,永远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来安排课堂内容,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她的课总是那么有趣,时不时开开玩笑,无论多古怪的问题都可以问她,有时候故意把我们轰起来在教室里走动走动,胖胖的身体却很灵活地移过来走过去,非常可爱。Mary是吨位最有分量的老师,当然也是最深得民心的一位。她一遍一遍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和重音,认真地修改各种惨不忍睹甚至是匪夷所思的英文句子,鼓励我们按小组自行设计情景对话,教我们设计调查问卷,领着我们做猜单词的小游戏,拿出她珍藏的复印件给我们讲诗歌,让我们讲解以后旅行要去的景点。。。
Owen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慢条斯理,不骄不躁。一开始他给我的印象很好,但是自从后两位女老师出现后,他的地位急剧下降。这种感觉越到后面越明显,他自己上得了无生趣,我们也听得奄奄一息。看来老师要想课堂气氛活跃,除了内容以外,老师本身的激情真的重要,你自己越奄奄一息,下面的学生只会比你更奄奄一息。Ondian也很好,性格开朗,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她没有Mary那么多课,也那么愿意跟我们多交流,其余的Lecture老师们也都很好,但是接触并不算多,皆按下不表。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学校的硬件。在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这一段时间,不同的教室设计及便捷的内部构造,给我们的愉快学习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我最喜欢的LAB109是一间环形的小型阶梯教室,安静舒适,白色的桌子环绕着中心区域,漂亮鲜艳的橙色转椅点缀其中,感觉气氛很活泼很有朝气,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心情都变得轻快美好了。这边的教室布置比较活泼,不拘泥于正方形长方形,也不是整栋楼同一颜色的桌椅,也不必桌椅整齐排列装满整个教室。也许从教室布局就看得出来,国外大学更开明更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教室内部的设备都十分先进,教室门的左边一般有一块操作界面,可以轻松调节教室内的灯光明暗,可以打开大小窗户,可以刷学生卡记录出勤等等,非常方便。我对教室的多媒体装备格外羡慕,他们几乎所有的教室都配齐了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按需打开各种仪器设备,电脑、扫描仪等等一应俱全。他们的投影屏幕是一块安装在教室前方的白板,既可以显示投影仪画面,也可以在上面勾画重点难点,感觉更为便捷。白板右边还有一个维修电话,只要设备一出问题就可以立即联系上专业维修人员,省时省力。
除了和老师的课堂相处,课余时间我也卯足了劲去图书馆。图书馆人烟稀少,这一点深得我心,其次是电脑数量又多,配备又好,速度很快,几乎是全天候待机状态,总之各种选择。我下载了很多英文学习资料,图书馆的数据库是相当庞大的,只要登陆进去,不仅可以查阅校内的资料,还可以链接到很多其他高校的图书馆和其他相关界面,真是令我们大呼过瘾。
米春桥(计算机工程系教师):学习在于运用
此次访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英语语言、文化及交流应用能力提升学习,具体内容点涵盖: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grammar, specialist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study skills, British life, and so
on。周一至周五每天的课程学习安排是早上9:00至12:50为上课时间,其余为自学和作业时间,周六和周日为休息、参观、交流及短途旅行时间。课堂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小课堂(class);二是大课堂(lecture)。在小课堂上,我们11个人组成一个class,由三位固定的老师轮流执教,上课的内容由不同的topic组成,比如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port, transport,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globalisation等,每个topic基本涵盖英语运用的各方面内容,然后每次课后大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这种小课堂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这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非常直接和容易,为了锻炼我们的口语,每堂课老师基本都会让每个人开口说话,对于我们的作业也很容易实现一对一的修改和辅导。在大课堂lecture上,我们和其他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听课,一周五天由五位不同的老师分别讲述不同的内容要点,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基本都会发放一些小材料,有时是一些经典的短文,有时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时事新闻材料,然后借此来学习里面包含的语言要点,这样就让学习内容不再枯燥了,同时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很多,但不好之处就是一堂课的内容量会非常少,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事先有背景知识才能吃透所讲内容的。
个人感觉,相对国内的教学而言,这次在ARU所体验到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一是小课堂的优势特别明显,不仅教室里的桌椅可以随意摆放成有利于相互交流和讨论的形式,在小课堂上师生互动也变得很随意,这样就使得你想不集中注意力都不行,因为你随时都是互动中的一份子,老师也随时会向你提问关于某个话题的看法;二是除了课堂教授知识以外,学生从完成作业中获取知识所占比例很大,不仅作业任务很多,基本每天都会布置,而最大的特点是作业内容大都是开放性的,也就是说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每个人或小组的作业内容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话每个人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作业内容,不仅避免了抄袭的可能同时也让学生发挥了自主行动的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参考资料的能力。三是学校的设施资源配备很好,开放的电脑可以24小时免费使用,图书馆里设有专门的小组讨论区,常规的电子数据库都可以免费下载文献全文,校园处处可用免费Wifi等。当然,在我看来这边老师上课有时也会有打酱油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确实有所不同。
而此次主要的学习收获有:一是在英语使用习惯和恐惧方面有所改善,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下子进入全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环境中,大家都感觉不太习惯,有时候老师讲到哪里了都不太听得懂,尤其是当老师跟我们开玩笑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及时反应过来而只有老师一个人笑的时候,感觉非常地尴尬,现在想想当时老师一个人在上面翻白眼的那种囧况也挺可笑的,但是几天过后就明显好了很多,大家不仅听课比较自如了而且也基本能够主动询问问题和参与讨论了;二是英语思维和意识有了一些提高,最大的改善是现在不用什么都先想好中文再翻译成英文了,另外在看英文材料的时候也比以前容易发现其中的要点内容了。学习在于运用,于运用中学习,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了这次的学习收获和积累,相信自己定会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更加努力。
石元泉(计算机工程系教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我们这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愉快,在学习方面,通过高老师与校方的直接沟通,校方负责人对我们的学习计划作了精心合理地安排;在日常生活方面,特别是吃饭问题,团长将我们分成三大组:大厨组、采购组和卫生组,按周轮流,同心协力,以保证我们的中式饮食问题。通过彭团长的主动联系,我们找到在Anglia
Ruskin大学攻博的原怀化学院外语系教师李邦海,李老师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问题,包括电磁炉、电饭锅等,同时介绍了学校周边的环境以及华人在剑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等方面,并对我们需要了解的英国人文、地理和习俗作了精心的推荐和安排。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经历和体会如下:
一、Anglia Ruskin大学学习环境
Ruskin大学有三个校区,我们所在的校区在剑桥镇中心,校园覆盖面积较小,不像剑桥大学的古代哥特式建筑,其房屋建筑风格较为现代化和智能化。该校区没有一个类似怀化学院这样较为大气的、标志性的大门,也没有什么绿化带或运动场所,建筑与建筑之间非常紧凑并可相互连通,校区不大,但感觉温馨。通过学校靠马路边的办公楼入口(算是校门吧),我们可以进入校区范围,入口的门不大,但设计时顾及到行动不便的人群,通过一个按钮,门可以自动打开;映入眼帘的是可直接通往学校图书馆的一条艺术走廊,设计独特,走廊两侧有咨询服务台、文化用品店、学生食堂(暑期不开放)、学生活动室、学术交流室、陈列的各种宣传资料书籍以及通往其它教学楼的入口,还有提供学生使用的个性化桌椅,以便学生就地学习和使用Wifi。各教学楼中的各间教室门口,有一个电子显示屏,每一天的上课信息都会出现在显示屏上,通过浏览,可以确定哪个学习Group哪门课程是否在该教室上课?对于每间教室,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其桌椅可动可不动;每间教室的设计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各教室内部的灯光、电源和窗户都可通过智能的方式进行控制,每间教室抛弃了传统的黑板,统一采用白板方式供教师使用,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室内为学生提供了刷卡机,通过刷卡可以方便对学生进行考勤,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上课时,可通过登录自己的帐号访问电脑和互联网,一是方便学校对电脑和教职员工的管理,二是方便教师的教学,包括获取一些网络教学素材。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整个教学楼,包括教室、图书馆、走廊、厕所,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检测到人的活动,灯会自动熄灭,这样的结果是节省了学校的电能消耗;图书馆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和智能化,通过借书卡,学生可自由进入图书馆,学生借还书籍全部采用电子化管理,无需管理员的直接参与,如果不懂流程,可到服务台咨询或请求帮助,图书馆将一楼作为一个讨论区,设计格调类似于咖啡馆,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登录自己的帐号访问学校提供的图书资源,也可自带电脑在讨论区学习和讨论,如果学习累了,可在靠近图书馆的咖啡厅里叫上一杯咖啡或其它饮料;另外,在图书馆二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学生可自由出入,没有时间限制,全天二十四小时开放,并提供有电脑,方便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
二、Anglia Ruskin大学教与学
由于这次我们出国学习的人数有十一人,Anglia
Ruskin大学在课程授课方式上对我们进行了较为统一的安排,其时间分为两段,第一段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整到11时50分,并将我们怀化学院这批学生进行单独开课,集中对我们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学习;第二段时间在中午12时整到12时50分,让我们参加一个Lecture大课,这主要包括专门词汇学习、英语发音练习、英语词汇运用和英国文化交流等内容,参加的学生主要来自不同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生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跟我们的目的一样,也来自于中国(比如江西九江学院),有的学生是为了在该校求学,必须得通过英语语言测试。在这一个月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对于其中的许多教学方式还真值得我们学习。
在上午的“听说读写”这一块,由Owen、Ondine、Mary三位老师分别对我们进行英语教学和训练,Owen虽然年纪比较大,但上课认真,主要负责我们的英语听、说和阅读,考虑到我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可能英语掌握层次不一样,Owen说话很慢,尽量让大家都能听懂;Ondine主要负责我们的英语语法学习,她是一位年青美貌的、充满活力的老师,第一堂课一进门,就跟我们用简单的中文打招呼,倍感亲切,上课气氛轻松,但所讲内容节凑感比较强,课后需慢慢消化;Mary性格开朗,较为亲切,教学手段灵活,课堂气氛轻松欢快,特别是在最后一堂课时,她为我们带来了苏格兰饼干,并教我们学习英国传统的舞蹈,而且也让我们教她简单的中文,她注重我们在宽松的氛围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最后,她把私人邮箱留给了我们,把我们当成了朋友,大家都很感动。这三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于上课的学生只有我们十一人,所以上课形式基本上是讨论式或小组式,不要求学生上课时坐得端端正正,有时我们的课桌摆成U字形,有时让我们课桌随意摆,随意坐,较为随性;由于是语言课,所以老师们比较注意对我们的听说训练,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和回答老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另外,会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后课作业,希望每个人能在下次上课时作发言,比如英国与中国存在的文化差异比较问题、介绍你可能下次要去参观的景点等等,对提高我们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某一个作业,我们下午或晚上会聚在图书馆讨论,按组共同完成,这也是我们在英国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对于每周每天中午12时的这堂大课,都是由不同的、固定的老师对我们进行授课。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并且是大课,老师上课时大多会采用PPT形式授课,并且老师课前准备相当充分,同时还会打印大量的随堂习题让大家完成,有时也会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放在一组,共同讨论和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是增强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此促使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我深受启发,教学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每一位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不光是教学生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随堂作业代表性强,偶而也会做些课堂小游戏;散发式教学,但散而不乱,突出主线;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剑桥的景、物与人
在剑桥,第一感觉是这个地方城区面积不大,整个建筑楼房普通偏矮,最高的建筑应属位于Parker’
Piece的圣母天主大教堂,古建筑较多,绿化较好,道路干净,空气清新,温差一般在10-23摄氏度左右,是一个集教育、旅游的英国重要城镇。剑桥虽不大,但剑桥大学足以让剑桥闻名世界,来自全球各国的游客,特别是以夏令营形式的中小学生,都莫名而来。剑桥市中心与剑桥大学融为一体,也是剑桥最为繁华的地带,剑桥大学各学院的哥特式建筑已经成了剑桥市区最为靓丽的风景线,包括一些大大小小的教堂,并带着深厚的古老文化底蕴,同时又显露着现代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心中充满了好奇,不断地在感受、吸允异国的这种丰厚的文化气息。
在剑桥,你会看到许多成块的、平坦的、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大片绿草地,较为典型的是:穿过剑桥大学的康河,其两侧到处都可以看到成片的草坪,草地绿荫荫的、树木繁茂有序的、鸟儿鸣叫清脆的,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在李邦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康河划船来了解剑桥大学和康河,我们注意到康河与剑桥大学浑然一体,河岸两边都是剑桥大学的各个学院所在地,给人的印象是校园布局独特,建筑风格别致,风景宜人,犹如自己身处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来剑桥,不来康河,会留遗憾,因为在这里,你可重温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饱览剑桥大学的古老建筑和独特的校园风光,享受剑桥大学所散发出来的古老艺术和学术文化气息。
李思寰(商学系教师):积极探寻合作办学空间
与安哥利亚鲁斯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交谈,探讨合作办学事宜。
此次的赴英访学之旅,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位于英格兰东部,是一所大型、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校园主要在剑桥镇
(Cambridge) 和切尔姆斯福特
(Chelmsford)。学生25500多人,是英国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现在该校已有5个学院。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从商业与管理、教育、卫生与社会工作、文学及艺术、语言、法律到各种理工科类应有尽有,涵盖本科预科、本科、硕士预科、硕士和博士各个级别。我校怀化学院是注重强化学生能力本位,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推行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两所学校有着很多的互相所认同的人才培养观点,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国外的授课条件的现代化和授课方式的多样化。这所学校的师生比很高,能够进行小班上课,课桌都不固定,可以自由的摆放和拼装,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讨论式、会议式、分组式等)。教学条件现代化程度高,没有粉尘污染,网络化教学可以自由的根据上课的进程获取资料。这些都是我们学校所欠缺的。
我们这次参加老师几乎都是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包含了我校部分专业,我们在学习之余,积极与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各个院系的负责人联系,了解我们学校与这所学校合作办学的可能性。例如我代表商学系和舒晓惠博士代表经济系与这所学校的商学院的副院长Wilson
Dr Jonathan 见面,半个小时的交谈中,他简单介绍了Lord Ashcrof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的情况,然后,舒晓惠博士把我们商学系和经济学系的招生、专业、学科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我校商学系与其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2、学生、教师的互访交流;3、互认学分、合作办学;4、中小企业家到英国剑桥来培训。
舒晓惠(经济学系副主任):唯有努力才能到达成功彼岸
我们是周六到剑桥,周一正式开学,便直接由上课的owen老师引导下简单完成了入学(主要是入校园网)程序,紧张而繁重的学习竟然就开始了:每天会推开很多重门(英国的天气较冷,为保暧和防火的需要有较多的隔离门)然后进入不同的教室,全英文小班(11位学生,无处可逃,呵呵)课,听说读写,轮番轰炸,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不由全面忙碌起来,上图书馆查资料,准备下一个课程单元,各种讨论稿,还要复习当天没来得及消化的内容。
当然剑桥每日四处的散步与各种交流也是学习的内容(感谢Ruskin
University的李邦海博士,他的热心与多样的安排使我们有机会深入到当地居民、社区中以有机会更深层次的学习与认知)。综合看,Anglia
University的教学与校园硬件确有众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样大概一览:学校的布局很紧促,这里只是一个分校,但是很方便,现代化的程度非常高:无线局域网、全部教室多功能媒体装备(分段灯光控制,自动窗户控制,自动刷卡装制(学生通过刷卡上课,考勤成为常态,Ruskin
University很重视到课率),实物投影与电脑投影分离,大屏各种设备接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各教室门口的液晶显示屏,当然还有布置有致的随处可歇憩的漂亮桌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建筑与内部装修都是本校相关院系设计完成的。其次,我们的课程分小班课(11人)与各国学生共同的大班公共课,教室是随机安排的(虽然每天要奔走不同的教室,但居然各教室格局与特点因为建筑的不同基本都不同,体会了设计者的匠心),大班课主要介绍讲解英国的人文地理,也提供多国学生间的交流。第三,现代化的设备也为老师上课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除了必要的板书(各教室大约有三张白板可书写,无尘,白板刷可以吸附在白板上,投影即在白板上,无需更多的投影布),老师喜欢与各位同学交流,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大家讨论;媒体、影像与网络信息随时调用,这给老师提供了一个问题式教学的机会(直接从学生的交流中找到一个主题,通过查找网络资源进行讲解)。最后,大量的相关作业(可以通过e-mail发给老师批改)与制作PPT也告诉我们,学习,唯有努力才能到达成功彼岸。
刘蓉(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充实、快乐、辛苦、浪漫的培训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能亲临其境,感受异域的语言和风土人情,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剑桥所到之处都是蓝天白云,天空永远是湛蓝的,空气也都是清新的,到处都是绿地、鲜花以及茂盛的植被。路上行驶的的车辆井然有序,鲜有人在开车的时候按喇叭、插空超车。
给我们上课的有三位老师,三位老师的授课方法各有千秋。Owen年纪稍长,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组织严谨、学术气氛浓厚,能不时给学生带来启发。而Mary是这次学习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Mary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她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学到知识。她总是用一些积极、实用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鼓励大家开口去说英语。例如一些小的游戏、小组表演、PPT展示等等。虽然大家都已经是做了多年的老师,
可这会儿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积极地讨论、生动地表演。这些让我们亲身体验了英国真实的课堂。由于他们基本采用超小班上课,所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课堂小组活动丰富多彩。合作学习和延伸式自主学习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的自助学习也让我们受益匪浅。鲁斯金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管理人性化。虽然是暑假,但各个书库仍然对学生开放。而且图书馆的功能分区非常合理,学生可以预定小组学习的小隔间,还设有无声区、讨论区、信息技术支持台。走廊上也放置有沙发、饮水设备等,环境非常舒适。而且通过登录进入“我的图书馆”界面可以下载很多的数据库资料,包括专著,我们充分利用这20多天的时间,下载了不少对自己教学和科研有益的资料。
每个周末为我们的文化旅游日。我们首先游历的是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一共有35个学院,诞生过70多位最多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一共有30多个学院,我们参观了其中最著名的“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和“皇后学院”。感受到了剑桥大学各个学院中世纪的建筑风貌,为它古朴典雅、清新、和谐的人文景观所震撼。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伦敦、苏格兰地区的名胜古迹。
作为一个语言老师,在一个月的学习中,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就是在语言教学中,小班甚至是超小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才能最大程度的开口去说英语。其次,在英国的教学课堂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居多,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教室的桌椅板凳的摆设是很随意的。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围桌而坐,塑造一个方便小组讨论学习的氛围。如果学生从小就养成讨论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又自己塑造了语言学习的小环境,当老师下发学习指令时,他们就很容易地在这一个语言环境中去讨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表达自己和包容倾听他人,语言学习不正是需要这样么?
一个月的培训是短暂的,我们迫切地汲取着各种知识;一个月的培训又是漫长的,紧张的日程安排让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有很多新知识要学习、消化和吸收;一个月的培训是快乐的,和同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感受到了共同生活的快乐;一个月的培训又是艰苦的,要努力听懂当地老师讲授的内容,要积极思考,还要做出回应。这一切都会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不少的帮助。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予我们这么一个难得的出国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罗卉(音乐舞蹈系教师):有幸受邀在教堂演奏钢琴
罗卉老师受邀在当地教堂弹奏钢琴。
在这飞逝的一个月中,我们跨出了国门,拓宽了视野,积淀了知识,这次学习经历将化为我人生最为珍贵的记忆画卷。
我们徒步漫游在剑桥这座迷人的小镇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参观了当地有名的ST Mmartin’s
Church教堂。当得知我是一名钢琴教师时,
Markertin便发出盛情邀请,在周末礼拜之日,我非常荣幸地成为第一位在此教堂演奏钢琴的东方女性,在教堂圣洁的光辉照耀下,全身心都获得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剑桥,慢节奏的生活步调充满了温情与浪漫,处处洋溢着“礼仪之邦”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这里,夜间的娱乐方式即在酒吧进行,通常有轻松的JAZZ或蓝调音乐相伴,大家喝酒聊天、不扰他人;在这里,不出500米便能发现一片绿草地,户外运动及日光浴是英国人时常进行的休闲方式,只见英国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坪上,惬意地享受阳光的抚摸。在这里,晚上7点后能逛的只有超市而非商场,他们安乐地窝在家庭,不以赚钱多少衡量幸福指数的高低;在这里,鲜见可怜的乞丐,能见最多的便是投入演绎的街头艺人,他们或歌唱或演奏,或独立献艺或合群表演,驻足的人群在旁真心欣赏并投币以资鼓励。
Owen、Marry等教师的严谨教风不断感染着我们,他们以小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课前先将座位以老师为中心围成圆圈,以方便师生的互动交流;一开学Owen就对我们整体进行了摸底考试,授课时根据每位同学的英语水平进行不同的提问与交流;在课堂中他们充分发掘学生喜爱的“topic”为内容穿插课堂进行教学,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融洽。他们会经常让学生提问,以解决当堂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重心来对待。针对我们的发音状况,Marry设置迷宫游戏来帮助我们记住各单词重音的位置,提高了学习兴趣与记忆能力;以2人为单位进行情境设计与表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运用的灵活度。
&&&&&&&&&&&&&&&&&&&&&&&&&&&&&&&&&&&&
贺达江(物理信息与工程系主任):初识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曾让我春心荡漾,那是高中语文老师讲给我们年轻学子的一个梦想,多么希望有机会能到康桥一睹她的芳容!快三十年啦,今天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尽管青春不再,可我的心依然滚烫。
今天,我们没有课,大家伙在校友帮海的带领下,去找寻徐志摩的足迹,体验康桥的魅力……
剑桥,一个不大的城镇。走在街道上,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地铁,更没有那熙熙嚷嚷的喧哗,感觉就像一个十分精致的少女,自然、宁静而又优雅。街道不宽却十分干净通畅,楼房不高却格外赏心悦目,每一幢建筑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造型,镶嵌在一起,构造成一幅和谐、亮丽的城市风景。走不远,到了康河旁的一片绿地,据说这是剑桥镇最大的绿地,放眼过去,看不到尽头,眼光所及是绿草,是树林,是三三两两晒太阳的人群。我诧异,在商业经济、投资驱动如此强烈的今天,为什么在寸土如金的剑桥依然能保有这样一片绿地?!其实,整个剑桥,像这样的绿地、树林到处都是。
穿过绿地,到了康河。河面不宽,可河水依然清澈,许多野鸭与天鹅在河面上自由嬉戏,一点儿也不担心人类会来侵犯它们。河道两边绿树成荫,精致的小洋房错落有致,窗台外吊挂的一篮篮鲜花娇艳迷人,放眼望去,似如仙境。河面上有许多赛艇在练习,据说剑桥的赛艇水平很高,有许多赛艇队代表英国参加世界级的各类赛艇比赛。
康河上桥很多,据说有十几座,桥不大,但风格各异。同伴们与我一样,都很关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桥”是指那一座桥呢?听帮海讲,最有可能的是其中的四座桥梁,我站在其中的一座,顺着河流放眼望去,游艇、野鸭、绿树、鲜花,还有一座座犹如艺术精品的各式建筑尽收眼底…..我心动了,思绪也慢慢的膨胀起来,虽然我没有诗人的灵感,也写不出如诗的语句,但内心的那份冲动让我感慨万千……人内心的灵魂是爱美的、善良的、多情的……
第二天的下午,我们一起去康河划船。划船,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时的我经常去河边玩,偶尔也跟着舅舅们去河里撑船打鱼。上高中后,这样的乐趣就已远离于我,现在即使想重温儿时的旧趣,也没有了空间,家乡的河流快干涸了,水也不再青绿。走在异域他乡,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是多么的熟悉与亲切,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已无意探究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桥”究竟是那一座,其实每一座桥,每一处美景都已凝结在他的笔尖下,我也分明感到徐志摩对整个剑桥美景的无限眷恋!过不了多久,我,也将离开这里,带着我的梦想回到我的故乡……
太阳已经西斜,透过树叶射向河面,一艘艘游船,一群群野鸭,一声声欢歌,构成了康河上如梦的美景,牵引着我走向梦乡……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爱你藏头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