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家乡小说开头怎么写或散文

&&浏览量:761次
峻青原名孙儒杰,字俊卿,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画家,1923年生于海阳县。抗日战争时做过教师、报纸编辑、前线记者。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中原。1952年调入上海。1981年发起创办并主编《文学报》,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书画院院长。出版《峻青文集》6卷本,计400万字以及《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秋色赋》、《雄关赋》、《海滨仲夏夜》等小说、散文,作品曾多次入选大、中学语文课本。《黎明的河边》、《民兵的儿子》、《党员登记表》、《海啸》等被拍成电影。上世纪50年代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出版。战地伉俪青梅竹马  日,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段街道车水马龙,到处人声鼎沸。我们几经辗转,终于在闹市区寻到峻青先生的家。90岁高龄的峻青先生看到家乡人,笑得很开心,一边连声说“好啊好啊,家乡来人了”,一边急忙走来与我们握手。他满头华发,墨镜架在额前,宽大的黑色夹克穿在身上,随意而又庄重。一派自然洒脱的大艺术家风范。  采访从峻青先生的夫人于康说起来。老人腼腆地笑着说:“我和于康从小青梅竹马,这一点我从没跟其他人讲,今天跟你俩讲这个也算是独家报道了。”  1923年,峻青出生在海阳县郭城乡西楼子村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孙桐庭既是书画家,又是教书先生。到解放前,家境逐渐破落成贫农。峻青从小上私塾,五六岁攻读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与西楼子村相隔7里的海阳县郭城乡河南村,是于康出生的地方,她出生在1926年,家境比峻青家过得殷实些。  峻青家里很穷,他15岁不得不去当童工挣钱补贴家用。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因家贫,其婚事就成为一件难事。峻青的姑家表妹于康从小就住姥娘家,她与峻青经常一起玩耍,俩人的关系很亲密,脾性也很合得来。看到于康出落得亭亭玉立,峻青的父亲满心喜欢这孩子,他很想给峻青结下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就托媒人到于康家里提亲,结果姑姑因峻青家太穷,就婉言拒绝了。  千里姻缘一线牵。日青年节,许世友等胶东军区首长和胶东公署领导,在莱阳城广场举办青年节庆祝大会。于康因工作出色,代表胶东育儿所的青年参加了庆祝大会。峻青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与会采访。两人在会场相遇,这一对从小青梅竹马的恋人就开始约会了。爱之舟从此启航,不弃不离,忠贞不渝。  峻青和于康不顾家人的反对,相恋了3年。日,峻青接到命令:和第一批南下干部一起,随军南下。那时,潍坊、青岛、济南等城市尚未解放,南下途中,必定艰险,因此,一般情况下女同志是不许随军的。这样,就使得一些恋人不得不面临天各一方、长期分离的处境。为此,峻青特地到胶东育儿所去找于康,问怎么办。俩人此时还没结婚,如果分开,战场上是死是活都是未知数。于康看到峻青的急切和无奈,思考了一会儿坚定地说:“咱们一起南下。我是医务人员,组织上同意我随部队南下。”峻青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既激动又感激,感激于康对自己的一往情深,激动于康面对严酷的战争,能够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和自己并肩战斗。  3月8日这一天,是于康与峻青南下的第一天,也是二人结婚的日子。此日,二人行军途中宿营到坛山村一农舍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朴,无酒无肉,无隆重仪式,但在俩人心中,却有花有月,有无限恩爱。戎马倥偬铸诗文  战争年代的峻青,一直工作在最艰苦的前线或敌后,亲历了日寇的残暴凶狠,见证了胶东人民遭受的苦难和蹂躏。因此他的战争题材的小说充满了对腥风血雨的控诉。峻青的小说,风格悲壮,色彩冷峻,绘出了胶东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卷,小说问世以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1937年秋,日寇侵略济南,不久,烟台、威海相继沦陷,齐鲁大地,烽烟四起,爱国志士奋起抗敌。15岁的峻青壮志凌云,他奋笔疾书,于1938冬,在家乡的林山寺下写出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首抗战诗篇:“故园寇深草木秋,齐鲁风物黯然收。中宵不寐看长剑,太白光寒射斗牛。”  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进行了拉网大扫荡,从11月23日夜,峻青和众多工作人员及群众被日伪军合围到马石山上。24日黎明前,在马石山十勇士的掩护下,他是最后一批从马石山成功突围的幸存者。劫后重生,令峻青感慨万端。就在当天,峻青眼含热泪,在大雪纷飞的林山寺下,写出了报告文学《马石山上》。  1945年春,日军为了防止盟军登陆,对我海莱地区进行了残酷扫荡,峻青参加了为时105天的反扫荡作战。他不但为报社完成了报道任务,还和武委会的王晏(下初镇下草埠村人)一起,在山头上办起了《前线快报》。那年冬天,趁在莱阳休整的机会,他开始创作反映海阳前线那一段反扫荡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可惜,这部小说只写了十几万字,解放战争又开始了,他奉命去胶济前线投入新的战斗。1946年9月,他在昌南县李家埠村,遇到了特务的突袭包围,峻青虽然在群众的掩护下突围脱险,但那部已写了十几万字的长篇手稿却落到了敌人的手中。不久,敌军大批东进,昌潍、平度成了敌后战场,峻青又和当地军民一起,坚持敌后武装斗争,与淳朴勇敢的昌潍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把昌潍看做是他的第二故乡;昌潍人民则把他称为“昌潍大地之子”。  1948年3月,峻青要随部队南下了,他在昌邑潍河岸边拜别胶东之时,更加激发出爱家爱国的豪迈气魄,写出了一首告别家乡父老的诗篇《出胶东》:  齐鲁战方酣,辽沈未歇兵。  雄韬决胜算,挥戈万里征。  二月春尚寒,昌河犹结冰。  束装就远道,万乘出胶东。  烽火登州道,旌旗映日红。  战马嘶旷野,黄尘蔽长空。  为解江南苦,何辞万里行。  岂无乡土恋,更念九州同。剑锋毕露史为文  1951年,峻青在汉口将报告文学《马石山上》改写成同名小说。1952年冬天,峻青为了完成创作反映胶东革命斗争作品的夙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并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南文联调到了华东文联。1953年初春,峻青回到阔别5年的胶东故土昌邑县潍河一带体验生活,采访创作。峻青饱含热情,创作出《黎明的河边》初稿,小说中主人公小陈的原型是一个小通讯员,那天小战士为掩护峻青和另一个同志牺牲在一个沟渠边上,这名小战士被当地群众埋葬,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战斗的经历是他写作的素材,乡亲的关爱更是他创作的动力。峻青日后陆续写出《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潍河上的春天》、《老交通》、《最后的报告》等一系列描述昌潍和海莱军民与敌人英勇斗争和热爱生活的中短篇小说。  1954年,峻青又重新改写并出版了《马石山上》和《女英雄孙玉敏》,这期间,他还写了《烽火山上的故事》、《大王岭下》。此时,组织上决定让他负责主持上海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他原本打算创作的长篇小说因繁忙的公务而暂时搁置下来。  1956年春,峻青出访东欧,参加布拉格举行的世界作家代表大会,会后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回国后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欧行书简》。  峻青的散文,风格阳光、大气,写情情真,写景景美,所有的真情都来源于他对家乡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的热爱,所有的美景描绘的都是胶东一带的山水田园。胶东那块生养他的山川土地,风雷之中更挺拔,雨雪之下更美丽,这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也是峻青散文的独特魅力,正如他在题自画的墨梅图一诗中说的“不慕铅华重本色,每因风雨见精神”。每一次故乡之行,都赋予峻青创作的灵感,《沧海赋》、《秋色赋》、《海滨仲夏夜》、《故乡月倍明》、《依然十里杏花红》、《蓬莱抒怀》等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都是他回故乡的收获。  特别是1962年国庆期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三周年之际,一篇写威海陶家夼村的《秋色赋》,用文字将北国秋色的绚烂浓郁,描绘成一幅浓墨重彩的长幅画卷,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让好几代中国人更加记住了一名叫“峻青”的作家。“文革”时突遭绑架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峻青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江青、张春桥说他为“宣扬战争恐怖论”、“瓦解革命斗志”的“中国的肖洛霍夫”。肖洛霍夫被视为苏联文学界反动作家的代表,因此,峻青也被多次抄家和批斗。  日傍晚,在“牛棚”里和巴金、师陀等在一起被批斗后,峻青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上海市作协的大门,在巨鹿路和常熟路的交叉口,一个身穿蓝色中式棉袄的男人请峻青去他家中吃饭,说有人在等他。经再三寻问才知道是“空军司令员吴法宪”要见他这个“牛鬼蛇神”。峻青不去,来人见围观的人太多,就把他带到附近的空军招待所,在那里果然见到了吴法宪。由于峻青坚持不通过组织绝不跟他们去北京,那天他才没有被直接带走。  3月2日下午,峻青接到正式通知,要他立即前往北京。当夜10点钟,峻青在一位军官的“护送”下,坐上一架豪华的三叉戟专机。机舱当中隔着一幅猩红色丝绒幕布,他被送到幕布的前半部分。午夜12点,三叉戟在京郊一个秘密机场降落。峻青一下飞机,就被一辆吉普车送到一排坐落在荒凉的旷野上的建筑物里关了起来。  这是一座监狱。峻青被关押在最西边的一间。屋子里只有一张木床,床上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和一条薄薄的军用棉被,还有一个小方凳。床边有一个滴水的自来水龙头,地上被冲成一个大水坑,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水龙头也冻住了。峻青的房间外面,站着一个哨兵,他的床头前,竟然也站着一个哨兵。屋里灯光整夜亮着,哨兵用警惕的眼光注视着他。峻青享受的竟然是“双岗”待遇。不久,峻青又被转移到另一座监狱。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到严重的摧残。  直到“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峻青才从特别法庭对江青的审判中得知,去上海秘密绑架他的是“五七一工程”有名的人物张彪,奉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之命,吴法宪是奉了江青的命令专程到上海逮捕峻青,用专机押送北京后,关进秘密监狱的时间长达5年半。但为什么要逮捕峻青,江青一直没有供出真相,峻青至今仍莫名其妙。最是温暖故乡情  长期受到监禁的峻青,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重获人生自由不久,他就决定返回故乡。同样和他一样受到迫害的上海市老市长曹荻秋听说峻青要回家乡,担心山村缺医少药,劝他慎重考虑。并派夫人石斌给峻青送了几十片橘红色的“心可定”,峻青接过纸包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下转第三版)
1945年冬峻青在胶济前线留影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写一篇关于叙述我的家乡事的小说或散文_百度知道
写一篇关于叙述我的家乡事的小说或散文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而现在 我们曾近共同走过童年,相信以后我们也可以共同走过老年,走向少年,一起享受音乐,笑话……可以谈天说地,美食。我们依旧可以共同拥有青春
其他类似问题
散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坛快捷通道
上一页 1下一页
主题: 我的家乡
发表于: 18:10:5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丰宁社区。
。已有帐号? 或使用
群山环绕一城乡端雅秀丽房成行春夏秋冬长游客东西南北景奇常四季青松连翠柏一曲溪流向东方杨柳榆槐挽手笑无名草木劲芳香蒙满回汉居此处,其乐融融似一堂文明古迹隐隐见新楼高耸依云旁街道整齐树新风文明城乡盛名享若问此处何所居凤山小镇我家乡
发贴数:425
发表于: 18:53:20
塞外古镇凤山是个好地方
积分:12456
发贴数:729
发表于: 19:35:19
你编的真好听,还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原来我们是老乡呀!有机会认识认识吧!哈哈
发表于: 20:31:47
“&杨柳榆槐挽手笑,无名草木劲芳香。”
发表于: 21:19:28
&&&&&&&&&&&&&&&家乡赤子情何寄,洛轩妙笔著文章。
肩挑明月脚乘风,无问名利但躬耕。戏说三万六千日,乡间野佬一村翁
积分:23100
发贴数:1542
发表于: 22:24:53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发贴数:148
发表于: 8:37:42
很怀念凤山交流大会的那个场面!
用文字去唱响生活,用自己的眼神去寻觅生活的最美一刹!
发表于: 12:21:52
嗯,有二十年没有交流会了吧?
发贴数:191
发表于: 14:03:36
我们都是凤山人咋就互不相识呢。写得好顶
发表于: 15:25:21
列数家乡景色,三日岂能尽乎?呵呵,你也说说
发表于: 15:27:51
或许先生教过我呢!
上一页 1下一页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城新丰北路115号 邮编:068350
Copyright & &丰宁满族自治县在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写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