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武内外兼修 同义词吗???

天水伏羲学校探儒家教育让孩子受益:文武书画兼修(组图) 中国当代儒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天水伏羲学校探儒家教育让孩子受益:文武书画兼修(组图)
天水伏羲学校探儒家教育让孩子受益:文武书画兼修(组图)
武术也是伏羲班的必修课之一
六年级的同学在上书法课(呼双鹏摄)
伏羲班的同学正在上国画课(呼双鹏摄)
天水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也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天水市甘谷县一所学校为了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武术、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1到7年级的学生,每天必修“文武课”。包括书法、绘画、武术等。语文课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古代经典作为主要教材。
“写字可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学习效率会提高一些。”今年已经读六年级的张洁从学前班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她告诉记者不仅每天在学校里上书法课,回家还要练习,现在自己非常喜欢书法。
“小孩子贵在引导,刚开始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兴趣。”正在辅导学生练习书法的牛霞梅老师认为,教育最主要是培养如何做人,品德品性、处事的智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可以从诵读经典、学习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得以领悟。在伏羲班,书法课程设置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非常系统,“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心性,让心沉下来。”
甘谷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勇强说:当地虽是贫困县区,但是少年强则国家强,传统教育的回归非常值得肯定。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吴鸿清教授创办伏羲班,招收32名学生组成伏羲班,当初最早的学生如今已经升入7年级。通过7年的改革实验,伏羲班的学生已达到231名。这块甘谷教育的试验田所取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设置伏羲班的初衷是让孩子多背诵一些古圣先贤的典籍,绘画、书法、武术让孩子沉淀性格,强身健体。”李勇强说。
目前,该县已将土桥初中与永安伏羲学校扩建整合为九年制学校,并在当地推广“伏羲学校模式”。全县已有6个学区开设伏羲实验班。研习书法《弟子规》、朗诵《论语》、泼墨国画、练习武术已经成为甘谷永安村的一道风景。
牛霞梅老师指导书法课(呼双鹏摄)
人民网天水4月17日电(杜昱欣、呼双鹏)天水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也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天水市甘谷县一所学校为了更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武术、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1到7年级的学生,每天必修“文武课”。包括书法、绘画、武术等。语文课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古代经典作为主要教材。
“写字可以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学习效率会提高一些。”今年已经读六年级的张洁从学前班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她告诉记者不仅每天在学校里上书法课,回家还要练习,现在自己非常喜欢书法。
“小孩子贵在引导,刚开始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兴趣。”正在辅导学生练习书法的牛霞梅老师认为,教育最主要是培养如何做人,品德品性、处事的智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可以从诵读经典、学习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得以领悟。在伏羲班,书法课程设置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非常系统,“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心性,让心沉下来。”
copyright(c)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 &QQ:&
 晋ICP备号儒学与忽必烈的治国方略——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儒学与忽必烈的治国方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道家、儒家与佛教思想的异同_旱塘庐_心得体会_华夏网志_华夏收藏网
心得体会 - 道家、儒家与佛教思想的异同
时间: 9:39:10
浏览量:10713人
道家、儒家与佛教思想的异同
&&& 历来都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广义的“儒家”概念包括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儒家学说;广义的“道家”不仅指学术派别的道家,也应包括道教。因为前者在秦汉以后,作为学派己不复存在了。其思想观念主要是通过以后的道教来体现的了。所以,其中带上了浓郁的宗教神学色彩。“释”就是指从印度传入中国而又中国化了的佛教。其教义思想的核心是否定现实人生,以达涅境界,实现重生的目的。
&&& 儒家重名节,轻生死,尚权势,崇德治。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但孔孟都认为他们的“仁义”与生命价值并没有必然矛盾。因此,孟子也说“嫂溺叔援,权也”。说明孟子也有珍爱生命的价值选择。但他们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最终还是成了传统文化对全社会的价值要求,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吃人礼教”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 道家为了摆脱物质对精神自由的羁绊,要求去欲不争,返璞皈真,以达到“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精神状态。
佛家为超脱世俗的苦海,悟得佛法的真谛,通过修行灭欲,以达六根清静。
不管儒家义理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克己复礼”,还是道家的“淡泊明志”与佛家的清心寡欲,在道德价值观的取向上,他们都选择了禁欲、无私的行为准则。表现为对人的种种自然欲求在权利上的法律否定。这就是马克思曾痛斥的:“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
华夏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由各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化所构成。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长期各领风骚,争相用世。自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并以儒家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为核心,兼蓄佛教修炼的思想,辅之以道教永生信念,在宗教方面形成了一套奇特的多元化的泛神化的天人体系。
华夏文化历来都重视人生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培养造就理想高尚的君子人格。主张通过道德规范,而不是靠宗教信仰来达到高尚的人格。这与西方传统有很大差异。
所谓人格,即是指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的道德品质、意志和性格的总称。华夏民族的理想人格是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人格。一个积极有为、独立进取、自尊自重、内敛自省、诚实宽厚、勤俭节用、顺应自然、出污泥而不染,立功立德、忧国忧民的仁人君子风貌。这样一个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道德原则就是法律,它是至高无上的。这使古中国成为一个泛道德主义盛行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会产生假道学、伪君子的现象。因此,老子发出“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为不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为不美”的警示。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利弊之争,自古以来就纷纭不断。在今天,我们也应注意发扬传统道德人格的积极因素,变革旧的陈腐的价值观念,并注意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并为之服务。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相互渗透。从认识论讲,都注重整体的领悟和类比联想。孔子“尚仁”,但从未对“仁”下过定义,只是从整体出发,通过一些类比,领悟来认识“仁”。比如“仁者爱人”、“仁者人也”等。老子“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语道之从整体到局部的领悟方式。禅宗强调“自悟”、“顿悟”,比印度佛教所讲的慧根要深刻得多。这种中国本地佛教融汇了汉文化的整体领悟的妙法,又反过来对儒、道思想方法产生了影响。
儒、道主张“守中、和谐”,热爱生命,重土怀乡,重人轻鬼神,民本思想,反对重刑苛赋,而老子是以自然主义思想为主,孔子是以德治人的思想为主。老子、孔子都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但在对待周礼的问题上,老子是激进的反对者而孔子则是温和的保守者。在立论上,孔子是正面立论,主张“名正言顺”。老子是从反面立论,主张“反者道之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仁德之治。老子的道是指形而上的自然天道,孔子的道是指伦理典范。老子崇尚自然、老子关注礼制;老子尚“慈”,孔子尚“仁”。
《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为五帝三王治世之术”。这些儒家倡导的礼乐刑赏制度,被称作是忠孝贤智之道,文武明察之端。用之则天下大治,反之则天下大乱。甚至后来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儒家认为法制,舆论,制度都应为权势让路。而解决这种“潜规则”所必然会带来的恶弊,只有靠“德治”来解决。所以,老子认为“礼”是最后一块遮羞布。老子与孔子的政治观上的最大分歧莫过于对“礼”的认识上的分歧了。《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中指出:“夫礼,所以整民也”。即是说,造作出的礼法,不过是要求老百姓去施行的整老百姓的东西。“礼”,不过是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条件下的政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其目的主要是约束人民不去犯上作乱。因此上,儒家的“德治”,不在于律己,而在于示人。他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君子人格,导致了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大量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老子认为:不能守道了,就会去守德,德守不住了,就会去守仁,仁也守不住了就会去守义,义守不住了就只好以礼法来约束人们了。比如,周礼本就是以人的年龄来制定礼法的。《礼记.曲礼上》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但是,周礼的缔造者,周文王首先就没按他的周礼行事。他十五岁时就生了武王,而在武王之前还生了个伯邑考。可知,周文王大约十二三岁时就早婚了。因此,有后人批评文王首先就不自正。是“礼三十而娶,文王十五岁而生武王,非法也”(《淮南子.汜论训》)。
所以,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礼的起源本身就源于诚信的淡泊。老子在五千言中没有列举一位所谓先贤圣哲的名或事,也没有引用西周以来官方的典籍训诰,就是缘于此。孔子则苦心孤诣地奔走呼号“克己复礼”,他认为:“无礼必亡”。用法律治国,虽可制约人们的犯罪,但不会让人有羞耻心。用“礼”来进行统治,人们既有羞耻心,又会规规矩矩。
由此可见,诸子百家在长短之术、勾距之学、谋略之道、通权达变、谈权言谋、经世致用方面,举寓丰富的辩证观,真有点像今天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中的正反辩方,大放异彩。唐代赵蕤著的&&长短经&&的是非之论,可谓集大成者。国家大事,竟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让人读后真有点是非曲直难以辨识之感。料想,古代君王,在这或然率极高的重大问题面前,齐乎?楚乎?稍一有误,便成家国之祸。然而,要想在两可之间择其善者而从之,真得考校决策者的睿智。而决策之后的孰对孰错,只有“出水才看两腿泥”了。
由于文化因素以及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儒、释、道的对立和融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儒家学派一方面积极主张“修齐治平”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留有余地,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连儒家学派的开山祖师孔子也时刻不忘“吾道不行,欲乘桴泛于海”。这就成为后世儒生们在名利场不得志的时候,被迫参与“割去世累,归隐山林,优游恬淡”的道家生活。
故而,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从政的儒生们“白天是儒家的,晚上却是道家的”。而汉魏以降的道家学派中的许多人士,虽身处山林,却心系“庙堂”,甚至在画符念咒,炼丹修仙之时,也要念及“人间臧否,政事得失”。如萧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五代宋初的道士陈抟等。中国古代的儒生大多是儒道兼修的。入世时是儒家,出世时是道家。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儒学在统治者的推行下,己在社会上居于主导地位。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否定现实人生,而达涅境界。这与儒家倡导的政教人伦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只好把自己的宗教观念作以大幅度的修改,使之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一方面,尽量避免与儒道在理论上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大量吸取在中土流行的卜筮、望气、图谶、服气、咒术、守一、房中术等术数,把自己打扮成本土文化的另一支,让汉魏时的王公贵胄们,庶民百姓们都以为佛教是本土文化之一。据《后汉书》记载,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汉桓帝也是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魏晋时,佛教依傍玄学,大量袭用老庄词义来解释佛学,形成“六家七宗”的般若学。南北朝时,儒学渐衰,道学在张天师的改革下,逐渐兴盛。形成比较完整的教义、斋醮科仪和官方道教。佛教在社会上层和民间的普及。由此形成了华夏文化的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
儒家是站在宫殿上看人世,把伦理道德看得较重。道家是站在高山之巅看人世,则把名利荣辱看轻了,而把自已与天地合为了一体。佛家是站在天上看人世,把一切都看空了。
&&&&&&&&&&&&& ,,,,,,,,孔子重在论人道,老子重在论天道,,,,
&&&&&&&&&&&&& ,,,,,,,,,
朴素是一种文明,一种品位,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美学认识(前面讲了老子与孔子对美善认识的异同时,也讲了质朴)。高质量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人生历练,都需要朴素。
,朴素是真、善、美的总和,,,,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之乎,,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 该藏友以往发表的其他网志
<font color="#09年9月26日
<font color="#09年9月15日
<font color="#09年9月14日
<font color="#09年9月3日
<font color="#08年7月13日
发表评论 >>
您还没有登录,若要进行评论,请先
文明上网,适当评论,请不要发广告链接或刷藏币!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版权所有&&收藏热线:9  有说国学,有说读经,基本上就是孩子学习弟子规,大学,中庸,诗经,论语之类。台湾的王财贵很是推宠。而留洋回来的小巫却把读经教育批的一无是处。他们是2个典型的代表。我自己读过一些经书,但我却不让我的孩子读。我的朋友中有痛批国学其实就是虚伪学和虚学,也有朋友把孩子送往私塾,我有朋友称学国学情商智商同时开发,有朋友反唇相饥,既然那样就不会出现孔已己。我真的不希望议论争议太大的议题,然,搞成才研究却是绕不开的话题。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学国学就不要留洋,留洋就不要学国学。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的理念不同,很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孩子身心俱疲。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这个基本无法争论,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还是推荐两篇贴子吧:  /techforum/content/666/1387.shtml  /techforum/content/666/413.shtml
  其实楼主的问题就是错的。对我们家长来说,正确的问题是:应不应该给孩子创造学国学的条件,鼓励孩子学国学,这个问题才是提给家长的:你觉得国学好不好。
  至于孩子学国学好不好,那需要的是数据,而不是理论。更何况:就算你学了国学,你敢保证你真的学到了国学的精粹,真的理论联系实际了?真的象钱穆那样解释“论语”了?再何况,数据有时也会说瞎话(不是谎话,是没用的话)。
  同意一片晴朗天的观点。如果在国内呆,你不懂中庸、你不懂“忠君”、你不懂“礼”,会比较难;如果在米国,可能更需要知道权力、责任、义务,知道法度、规矩,拥有诚信和对真理追求的精神。个人感觉儒学是经过历代统治者挑选出来为统治者服务的。少正卯的死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不断翻版上演。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的分辨能力没有一点信任,那就啥书都别看了。至于从中国古代的东西中学到什么,那就看个人能力了。如果只看到“专制”,对不起,中国专制了几千年,也领先世界几千年,比美国的几百年难道更没说服力了?这是什么道理!
  别的不说,当宋朝的国民们吃着和剂局免费的药的时候,西方有几个人知道看病?英国的文官制度也是学习中国来的,伏尔泰也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怎么,别人都能学到点儿东西,就你只看到什么都不成,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或者你是一个天才,但现在我还没看出你是天才的迹向。    你知道什么是“礼”吗?你根本不懂。就象日本人其实根本没懂一样。
  先声明,我是在楼主“小孩学国学到底好不好”(我理解为有没有必要)的题目下谈自己的观点,我绝对不是神马天才,不但不是天才而且还有些弱智,所以楼上您金睛火眼一看就准;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礼”,但我起码知道尊重别人的观点(虽然我不一定同意)。  
中国领先西方几千年,是在“独尊儒术”之前几千年就奠定的基础(国学以儒学为主体),为什么不能持续领先?就是儒学坏了事。美帝国几百年超过我们几千年,为何?我无知。宋朝是中国历代最好的时期,?那是因为赵匡胤是个宽厚仁慈的好君主定下了好规矩奠定了好基础(如不能“因言获罪”),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几乎走进了资本主义,但还是灭亡了,?国学决定了政体的选择,政体决定了政体的寿命。其他的向楼上的您学习,万望不吝赐教。
  春心捣乱把我侮辱为日本人,水平实在是高,我学不来。
  当时用手机看了这个命题,没办法回复,当时想说的是:这是个会吵翻天的命题。  曾经为这个命题,论坛里激烈讨论过,结果是没有结果。
  儒教害国。
  基本不是观点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所以基本属于不能相互理解,只能相互攻击(其实我这是客气的说)。对于习惯于全盘X化的人来说,基本上无法理解国学。有说烂的了词:批判的继承,什么叫批判的继承?不好,专制,忠君,所以不要看,这叫批判的继承?什么因为儒学,所以落后,就不要学儒学,这种逻辑,亚里士多德看了也要拜服的(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儒学的糟粕,恭喜你,不学就会啦)。    你看教子书的时候,是不是也说:这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不用看?我在书评上看到有人这样说过。什么叫尊重别人的观点?你真读懂别人写的东西了吗?你真放下你心中的“是非”去思考去取舍了吗?    什么是“礼”,礼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所以古礼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礼的内涵:仁。    什么是“好”,什么是“善“,根本不需要上帝我们也能更“善”。如何做呢?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而不是象某些人那样,地震来了自己先跑,跑完了还高呼,跑得其所矣,我没犯法,你打我啊,你骂我啊,你懂什么叫自由,我这叫自由。    为什么我说某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礼”,就象日本人那样不懂,因为同样没搞明白:礼与仁的关系,不明白:礼由心生。李泽厚说中国文化是情本体,应该这样去理解“礼”。看看日本地震时日本的表现就知道了,日本人是很守“礼”,但表现的不只是节制,还有冷漠。
  如果一千多年前的东西,连批判都不用批判,就可以照单全收,那人类社会还叫进步了?    “国学决定了政体的选择”,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下,这也是个不错的观点。    还有请真正读懂别人的意思:我什么时候说过宋代是最好的时代(我只说了中国很早就开始了政府为主导的公益事业,有免费医疗,有社会福利)?另外,实在不理解什么米帝几百年超过我们几千年,理解不了,我只知道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速,睡一觉就落后不少,而不是象封建社会那样几千年都变化不大。据历史书上说,如果在产业革命中没赶上车,那补票可能就来不及了。
  观点不同,可以争论,可以保留。读了本论语就有了侮辱人的资本:“你是一个天才,但现在我还没看出你是天才的迹向。”“你知道什么是“礼”吗?你根本不懂。就象日本人其实根本没懂一样”;就具有了刺透别人心思的本领:“就你只看到什么都不成”。这样的国学修养我很佩服,或已是国学大成者?  
“宋代是...”是许多史学家的观点。关于米国,我是在搞不清楼上的逻辑。
  又认真体会了一下:春心捣乱对我很仁,我应该感恩戴德。  
由于儒教的与时俱进,明天全世界各教派都要消失,全人类尊信儒教。
  中原文化是君子文明,缺少狼性文化,所以一直被外敌侵占。    儒教强调的是内治,治理人民,所以国家命运便寄托在领导头上,一是领导的德行,二是领导的能力。德行好无能力,最后就会被干掉(历史诸多这样的皇帝,包括今天);德行不好有能力,也可以治理出一个好国家;德行好有能力,那就全国人民烧高香;德行不好又无能力,那这个国家就倒霉了。  
  这里是学童版,帖子的名称是“小孩学国学到底好不好”。针对这个题目,我同意一片晴朗天的观点,虽然着眼点不一样。如果在国外,一味谦逊,一味唯导师老板是从,可能会丧失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在国内,如果你一见老师有错立马不留情面指出,如果你不懂“开什么会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座什么位置”,如果你不知敬酒该从那里开始,那你可能会比较惨。我孩子刚上学时老揪老师的错,现在已经被我教育得即便是试卷有错他都不会说了,过去两年半每天运动内容(每天或800米,或跳绳1000,一天都不能少)表格他也会作假了。孩子进步了,我很高兴。
在单位,那种很谦虚、“周而不比”的年轻人不管他能力如何得到的好处比那种自以为是的多得多,不论他是否学过国学,这都是国学精神的胜出。  
讨论治国,那又是另外的事了。
  我的看法是“小孩子学国学不好”,不说理由了,容易打口水仗。
  发我一反对国学朋友的观点,原文如下:国学的问题在于要求孩子在过多的限制中生活,孩子就象生活在套子里的人,生活偶尔的变化也是从一个套子进入另一个套子。他不能生活的真实,也不能生活的自我。他必须时时对抗人的本能,本性,让自己扭曲变形。
国学不仅仅是内容的繁琐。比如现实的形式也存在问题,无论是礼还是孝道都是通过强制压迫来实现的,西方也讲究感恩和规则,却是通过自愿和平等来实现的。
就拿孝道来说,通过父母的不尊重的手段所获得的孝的过程,如同缠脚的女人缠脚的过程一样变态。孩子在失去尊重的情况下,去做什么,必然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获得补偿。那就可以解释许多中国人的许多陋习,他所谓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假尊重,谦让也是假谦让。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生存下去而已。
多少年的儒文化,真的是把父母给惯坏了,把社会的上层人给惯坏了。
  @yfky169
:  转载一篇东西,可以证明您绝对不是低智的家伙哈!王小波是公认的极富智慧的人,甚至有评论家说,他的死是由于对自己的文字在智力方面要求过高而殚精竭虑导致生命衰竭。但无论如何,Schwung支持您的想法。至于那些蝇营狗苟的人,您何必去和她们争论呢,您要知道,人类这个种群在认识外界事物的智慧方面,真的是有差别的,    王小波:智慧与国学    ……    我有位阿姨,生了个傻女儿,比我大几岁,不知从几岁开始学会了缝扣子。她大概还学过些别的,但没有学会。总而言之,这是她惟一的技能。我到她家去坐时,每隔三到五分钟,这傻丫头都要对我狂嚎一声:“我会缝扣子!”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想让我向她学缝扣子。但我就是不肯,理由有二:其一,我自己会缝扣子;其二,我怕她扎着我。她这样爱我,让人感动。但她身上的味也很难闻。        我在美国留学时,认得一位青年,叫做戴维。我看他人还不错,就给他讲解中华文化的真谛,什么忠孝、仁义之类。他听了居然不感动,还说:“我们也爱国。我们也尊敬老年人。这有什么?我们都知道!”我听了不由得动了邪火,真想扑上去咬他。之所以没有咬,是因为想起了傻大姐,自觉得该和她有点区别,所以悻悻然地走开,心里想道:妈的!你知道这些,还不是从我们这里知道的。礼义廉耻,洋人所知没有我们精深,但也没有儿奸母、子食父、满地拉屎。东方文化里所有的一切,那边都有,之所以没有投入全身心来讲究,主要是因为人家还有些别的事情。        假如我那位傻大姐学会了一点西洋学术,比方说,几何学,一定会跳起来大叫道: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这东西就是几何学!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确没有哪种禽兽会几何学。那时她肯定要逼我跟她学几何,如果我不肯跟她学,她定要说我是禽兽之类,并且责之以大义。至于我是不是已经会了一些,她就不管了。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她能学会这东西,而是说她只要会了任何一点东西,都会当作超级智慧,相比之下那东西是什么倒无所谓。由这件事我想到超级知识的本质。这种东西罗素和苏格拉底都学不会,我学起来也难。任何知识本身,即便烦难,也可以学会。难就难在让它变成超级,从中得到大欢喜、大欢乐,无限的自满、自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那种品行。这种品行我的那位傻大姐身上最多,我身上较少。至于罗素、苏格拉底两位先生,他们身上一点都没有。        傻大姐是个知识的放大器,学点东西极苦,学成以后极乐。某些国人对待国学的态度与傻大姐相近。说实在的,他们把它放得够大了。拉封丹寓言里,有一则《大山临盆》,内容如下: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中国的人文学者弄点学问,就如大山临盆一样壮烈。当然,我说的不止现在,而且有过去,还有未来。    ……    顺便说一句,我那位傻大姐,现在已经五十岁了,还靠我那位不幸的阿姨养活着。
  欢迎3-8岁孩子妈妈加入,开心的,不开心的,孩子如何教育,大家一起交流群号
爸爸和无聊人士勿打搅
  @Schwung
王小波:智慧与国学。一起再回顾一下王小波的这篇文章,痛快淋漓!中医讲缺什么补什么,所以二千多年中国人一直在补着那些“仁义礼智信”,我们一直在读着别人的故事,然后人格分裂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致Schwung:  
敝人确实智商偏低,这是实话,突出表现在读书:从初中读水浒开始,《走向未来丛书》、“汉译世界名著”、马恩著作等等等等,书可以说读了不少,但理解能力低下,记忆力太差,终至不得要领,越读越糊涂,后来干脆读武侠小说,而且是读评点本,这样容易理解些。不得要领也就罢了,关键影响人的思维:我以“君子”要求自己,但社会小人行径霸道,我甚至 “被人背来卖了还帮着数钱”,因此,“躲进小楼成一统”,有闲到“家有学童”逛逛,不想,在这里…唉,不说了。  
还是谈谈敝人对中西思想比较的一点看法。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几乎是同时代的人,苏、柏、亚是师生关系,苏氏前后有许多思想家,苏氏师生对西方文明影响最大;孔子之前几百年已形成诸子百家,但从汉“独尊儒术”开始,百家争鸣变成一家独唱,诸子百家淡出历史。由此,儒家思想统领中国两千年,皇家姓氏交接更替,不断复制但尊儒不变;苏、柏、亚等的思想经过中世纪的黑暗终于在文艺复兴复苏,启动了资本主义奔向自由、人文、民主、科学的火车头。孔说和古希腊思想有什么差别?一部论语,几乎全是“孔说”,也就是“我说,不要你说”或“你不要说”(现在不还是这样吗,全国只需一个人思想,其他人学就行了);孔杀少正卯,开了“莫须有”先河(真仁义啊!当代仍在复制)。而古希腊思想,讲辩论、讲逻辑、讲法律、讲正义、讲真理,涵盖数学、美学、文学、哲学…(辩论实际上是很好的…)。因此,一部《资本论》让资本主义洗心革面,变成资本社会主义,而我们成了社会资本主义。孔说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都是要求别人讲,自己大可不讲,位低的讲,位高的不讲(看看现在仍在进行)…为什么独尊儒,最主要的是儒讲等级,讲“忠君”,何其舒服!其他家不重视,甚至不讲,如墨家讲“兼爱”,讲科学,这样一来,大家都看明白了,你还有什么神授之权!  事实上,只要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你一定会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如无新五四,复制仍继续。  
其实那位傻大姐挺幸福的,如果可选择,我下辈子做只波斯猫。  
  致Schwung:     敝人确实智商偏低,这是实话,突出表现在读书:从初中读水浒开始,《走向未来丛书》、“汉译世界名著”、马恩著作等等等等,书可以说读了不少,但理解能力低下,记忆力太差,终至不得要领,越读越糊涂,后来干脆读武侠小说,而且是读评点本,这样容易理解些。不得要领也就罢了,关键影响人的思维:我以“君子”要求自己,但社会小人行径霸道,我甚至 “被人背来卖了还帮着数钱”,因此,“躲进小楼成一统”,有闲到“家有学童”逛逛,不想,在这里…唉,不说了。     还是谈谈敝人对中西思想比较的一点看法。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几乎是同时代的人,苏、柏、亚是师生关系,苏氏前后有许多思想家,苏氏师生对西方文明影响最大;孔子之前几百年已形成诸子百家,但从汉“独尊儒术”开始,百家争鸣变成一家独唱,诸子百家淡出历史。由此,儒家思想统领中国两千年,皇家姓氏交接更替,不断复制但尊儒不变;苏、柏、亚等的思想经过中世纪的黑暗终于在文艺复兴复苏,启动了西方奔向自由、人文、民主、科学的火车头。孔说和古希腊思想有什么差别?一部论语,几乎全是“孔说”,也就是“我说,不要你说”或“你不要说”(现在不还是这样吗,全国只需一个人思想,其他人学就行了);孔杀少正卯,开了“莫须有”先河(真仁义啊!当代仍在复制)。而古希腊思想,讲辩论、讲逻辑、讲法律、讲正义、讲真理,涵盖数学、美学、文学、哲学…(辩论实际上是很好的…)。因此,一部《资本论》让资本主义洗心革面,变成资本社会主义,而我们成了社会资本主义。孔说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都是要求别人讲,自己大可不讲,位低的讲,位高的不讲(看看现在仍在进行)…为什么独尊儒,最主要的是儒讲等级,讲“忠君”,何其舒服!其他家不重视,甚至不讲,如墨家讲“兼爱”,讲科学,这样一来,大家都看明白了,你还有什么神授之权!    事实上,只要你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你一定会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如无新五四,复制仍继续。     其实那位傻大姐挺幸福的,如果可选择,我下辈子做只波斯猫。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的几个国学朋友,他们都是严于他人,宽于自己。常常骂某某人不知礼,但自己夫妻关系,邻里关系都比较差。有个笑话这样说,一个读四书五经拜访一同样的朋友,朋友出去了,朋友的孩子在家。这位拜访者就骂孩子的爸爸不知礼。孩子也回骂,你当儿子骂父亲,难道你是知礼人吗。这位先生顿时无言。
  呵呵,我认为让孩子读传统的文化挺好,但父母的榜样作用更大。想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父母先要做到文明人。
  读国学没有好坏之分,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国学”是文化断层后一种现代人的说法。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不为过。
  柳老师的话也代表一种观点,我有的朋友就认为49年后中国处于过去的价值体系被破坏,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进入无信仰时代。  且不论这样的大事,我等草民无奈何。
只说一我在接触许多小孩后发现的现象,有的小孩被国学所教,乖巧,赞扬甚多,然一进入小学,逻辑思维及手工操作能力极差
  我孩子小学从一年级起要读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6年上学天天如此早读。学校的这种做法得到赞赏,并在更多的学校越来越普及,个中原因不便揣摩。我认为这样也很好,一是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学到一些知识,至少别人“子曰”你会猜到是孔说;二是如他真的有兴趣,将来也可以当缝扣子般自得自乐。但我同时给他一类书,让他知道还有另外一个文明发蒙体系,他们认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讲究思想的自由,欣赏发明创造而不是人云亦云,让他思考“数学是发明还是发现”之类的命题。所幸,孩子思辨能力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随知识的增加在成长。
  儿子下半年升初中了,学习习惯也很好,成绩不错,特爱看书,家里的书橱实在太满了,特低转小学的部分课外书,有黄蓓佳的儿童小说、西顿、椋鸠十的动物小说,还有一些语文书里推荐的书,我不是卖书的,只觉得放着不看可惜了,可支付宝交易,安全放心,有意向可短信详谈
  之前在易今的贴子里大家讨论过。其实我也不明白什么是国学,中华的儒释道不是我能去评判的。幼年时,母亲教我念唐诗,时至今日仍是最温暖的回忆。
  国学不是弟子规三字经。
  我现在高中,小学被弟子规,劝学,弟子规略懂,劝学根本不懂,小学的文言文老师讲的跟神话故事,初中中考的压力下,打的都死命背书,因为考的重点是课内。高中高考重点是个课外,但不知多少同学走歪了。温总理曾引用离骚的亦余心之所向兮,其九死犹未悔的名篇。国学的熏陶应在于此
  重点是体会古人的精神,提升自身修养。
  @楚贝勒
17:50:00    国学不是弟子规三字经。  -----------------------------  说的非常对,这样的话非常有利于话题的深入。我的看法无论是史记还是韩非子,还是墨子都属于国学。然而现在孩子学的无非都是儒家的论语,大学,中庸之类。就弟子规而言,也是在清代,由论语的一句话而阐述发挥而来
  国学以儒学为主体,弟子规三字经是儒学的启蒙——个人看法,可能不对。
  这个问题等于在让大家投票:国学好不好?
  国学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坚决反对让孩子天天读什么弟子规啥的.   
你问数学好不好,我说好,但是如果让孩子每天背概念,题海.我是坚决反对的.    
国学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是一个孩子生活的全部.  
我也并不认为准备出国的孩子就不该学国学.相反出国的孩子更应懂一点国学,  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一个孩子在外立足根本的底气.  
另外,我不懂为什么现在大家一谈国学,就说弟子规.   
我记得我爷爷讲过小时候开蒙的事,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 然后是千家诗什么的.根本没弟子规什么事.
我妈也讲过我外婆没读过书,可是也会念三字经.民国各家文人讲到小时候开蒙的故事也从未有人提到过弟子规,倒是唐诗和千字文提到较多.  
五千年的文化,国学一定有不简单之处.我的爷爷我不知道几岁开蒙,只知道10岁时被土匪绑架后一方面因害怕一方面为了付赎金倾家荡产.后来断断续续读了点书,再没上过学. 按现在算是小学未毕业的文化.但是,他写得一手好字,记得不少诗,读书看报完全没问题,写的信什么也是文理通顺,相当可读. 历史典故什么一说就明白,关心国家大事,对政策什么比我妈我爸看得还准.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文化人,其实他只是一个手艺人.   
反观我的几个舅父 伯妈解放后的小学毕业,他们自己也好,别人也好都认为是没文化的人.深一点的文章看不懂.当然平时也很少看书.对于历史典故那是很多都听不懂.
我的伯妈更是很多字居然都认不清了.  
这其中的差别我一直在想,可惜我爷爷已故去多年,很多东西没处问了.
  儿子学校,一年级唐诗70首,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弟子规。三字经时我给他扩展了历史概念,但没启蒙任何做人道理,同时和儿子一起找出了常识错误。新学期弟子规,准备批判性阅读背诵,既完成任务,又不被误导。
  @好懒的MM猪
19:14:00    国学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坚决反对让孩子天天读什么弟子规啥的.     你问数学好不好,我说好,但是如果让孩子每天背概念,题海.我是坚决反对的.         国学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是一个孩子生活的全部.     我也并不认为准备出国的孩子就不该学国学.相反出国的孩子更应懂一点国学,......  -----------------------------  为什么提说弟子规,是因为许多学校在学这个东西。弟子规我是读了许多遍,不能说里面的话都是错的,许多说的非常对,比如“读书法,有三到。”“列典籍,有定处”。为什么我没有让我的孩子读呢,一个规矩太多,第2我反对里面的孝道的规定3虽然是对的,是否符合孩子年龄段所掌握的。第4有的部分正确,比如“凡是人,皆需爱” 我也不赞同小巫那样国学没看一本,只是就宣传文字而批评
  至于你爷爷和你爸爸的差异,这个形成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而学国学是不是其中一个原因,谁都难以确定。人的不同不仅仅遗传的原因,或者读了什么书,还与偶然的事件,时代背景,家庭关系等等几十种因素有关
  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国学,代表作有哪些?
  41#回复 作者:precom
回复日期: 8:41:00    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国学,代表作有哪些?  -----对,这正是我困惑,现在国学热,可是究竟什么是国学.为什么专家眼里的国学和我眼中的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于弟子规,我个人真不认为是国学, 即使只是启蒙. 弟子规给我的感觉是类似现在的校规,或员工守则什么的. 你不能说它错.可是学了对孩子的三观或是眼界或是知识方面真的有啥帮助吗?  
就按最低端的要求,做为行为规范来看,背出花来,你就真能遵守吗?    
  至于你爷爷和你爸爸的差异,这个形成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而学国学是不是其中一个原因,谁都难以确定。人的不同不仅仅遗传的原因,或者读了什么书,还与偶然的事件,时代背景,家庭关系等等几十种因素有关  ----其实我更困惑的是现在都说通才是庸才,可是民国时却有很多人在各领域都是站在顶端.
如李叔同 蒋百里 傅雷 梁启超 等这些都是年纪轻轻即成名至少在两个以上领域有成就的人,略近一点如梁思成在建筑方面是宗师,文学修养方面,同年龄段时也绝不低于任何一个文科高材生吧,至少也是文理兼修.  
我小时候看很多现代作家作品,知道很多人只相当现在小学 初中文化时,真是相当惊讶不已.
如沈从文 萧红(这还是很出名的,还有好多现在不知名的作家)  
你再看看现在的同学历的人,很多人都写不出一篇文理通顺的文章.  
难道都是偶然的.  
当然这些与国学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我也不知道.    
  我其实很想知道,从前的人们究竟是如何学习国学的.
有没有懂的人,来出一份分年龄段的可以供小孩子学习的书单及方法呢?  
另外,我无比厌恶市面上很多解释的狗屁不通的所谓国学书籍.(我这种文化水平都能看出错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出的书)
  @好懒的MM猪
19:24:00    我其实很想知道,从前的人们究竟是如何学习国学的.  有没有懂的人,来出一份分年龄段的可以供小孩子学习的书单及方法呢?  另外,我无比厌恶市面上很多解释的狗屁不通的所谓国学书籍.(我这种文化水平都能看出错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出的书)  -----------------------------    你好,你可以看看《曾国藩家书》,用来做家教的书籍很好。
  背背《老子》最好,相当于学唯物主义。现在的很多东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都是从《老子》里出来的。
  国学大用,可以称为道,国外学得是术,到了顶点才会发现是国学早就摆在那里的东西。但国学不要看书面上的东西,要沉下去,否则就变成书呆子搞笑了。
  要是摆着功利心的话,学国学没什么用,而且国内的国学教育不敢恭维,说实话国外大学在国学方面的学习气氛要比国内好。要是开发智商情圣方面,看书的话就是自然科学、经济学、文学作品等方面,要是小孩子就应该注意一些基础入门的,让他多接触各个方面,并不一定要深入,还是看他自己以后的兴趣和选择了。国学注重自学,修身,体会,古人的那种强迫式的灌输教学是不行的,要是培养了个&书呆子&,那就不是事与愿违了么。
  南怀瑾有关国学的书可以看,但是孩子还小,不好懂  四书五经的正文其实可以不看
  我认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有资格谈“爱”字。
  可学可不学的东西,做为家长,可以列出你们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然后会发现,国学那类的书,在后面排着——当然,统计意义上。特别人例外,有人非说孔老二对他影响多大多大,那是例外。    
  国学?不如让孩子读读厚黑学
  国学能留传至今,说明有它的精华所在,最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更重要的是您要把您的孩了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
  国学?不如让孩子读读厚黑学
  与先祖文化较之,四大发明实小道也
  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究竟博大在哪里,精深在何处?  抽样调查表明,北清复三所著名高校没有师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教育失败可见一斑。  孩子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呼吸的过程是不知不觉的。如果孩子感觉到空气的存在,那空气就有问题了。即便都是香味,也未必是好事。  孩子也要呼吸“智慧空气”,呼吸的过程也应该是不知不觉的。如果孩子感觉到“智慧空气”的存在,那也说明“智慧空气”有问题了。  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智慧空气”,能够辅助人们“不生心病,不生身病”,值得让孩子自由呼吸。  如何自由呼吸呢?  ====================================================================  一好催生百好,百好依赖一好。  教孩子要用孩子之所长,避开孩子之所短,方能出奇制胜。    现在渴望孩子成才的妈妈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妈妈,在孩子上了初中时,就到孩子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其实,越小越需要陪读。    有个怪现象,孩子越小,妈妈们都觉得要让孩子尽早融入社会,多与其他孩子接触。  另一个怪现象,孩子越大,妈妈们都觉得孩子要少参加社会事务,多用眼睛接触书本。    每个人少年期都做过文学梦。  流光溢彩,后来大多泥牛入海。         都说要让孩子现在多玩玩,为什么不说让孩子大了也玩,甚至玩一辈子?  创造在于“观象玩辞”,观现象、玩语言。心中有存,手口才有得玩。存得多才能玩得大。  不少内地人听上海话,赛如听外语。内地成年人到上海,跟上海人为伍一辈子,有的也说不地道上海话。而孩子就不一样了。只要旁边有人说上海话,无需细细译解,每个孩子都能记住,都能掌握,都能运用。  一个上海人带几个孩子说上海话,绝对不如“一对一”来得快。所以,中国传统提倡“一对一” 施教,效率倍儿高。历史上令现代人景仰的人文大家,都是这样造就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正是存辞的关键期,这从孩子对方言的敏感和掌握方言的高凌能力即可看出。年龄越大,此能力越差。父母在孩子12岁前采用“一对一”的“玩习”模式,亦即孩子玩孩子的,你或读或说,反复反复再反复,帮孩子存下足够多的文言美辞,每个音雄的玫瑰梦都能早早地大放异彩。    “一对一”不仅能高效完成语言文学,还适用于施教其他科目。舍得舍得,只要妈妈们愿意用嘴巴大舍,孩子12岁前所得的知识,就可达超现在大学生的1000倍。    都说要让孩子适应庸俗的社会,为什么不说让庸俗的社会适应高雅的孩子?  ——《大学》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书读到山峰般程度,庸俗的社会势将适应高雅的孩子。    所以,文首提到的两种陪读迥然不同。前者是孩子读,妈妈陪;后者是妈妈读,孩子陪。  免费的教科成果“三大印刻+三示推动”,可以帮妈妈们弥补少年时期梦想的裂痕,更可以让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提早真实亮丽在自己的眼前。  引自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网  
  国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现在的教育将儒学堂而皇之的冠名为国学本身就是很大的错误。儒学是为政者最希望他的子民学习的学科,我认为儒学真的就是一种让国民奴才化的教育。所以,伟大的陈独秀竭力提倡德先生赛先生,而反对儒学。国学,包括儒学,道学,法学,佛教,阴阳学,风水学,医学,易经,等等等等,学国学要看你学什么?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走仕途,就学儒学,仅仅个人观点。
  国学!必须要有选择性的学,而且要有很高明的学习方法才不会误入歧途。一个不慎,往往会陷入中国历史的逻辑中而与现代社会的逻辑产生相悖。  别随便碰那玩意了,学不学国学,你最好先问问历史科班出身的人,别听人一言之词,要让人家告诉你为什么学,好处在哪,坏处在哪,你自己来判断。  个人建议,学国学重在学那些和现代社会的逻辑相近的部分。学术上,儒家能不学就不学(如果一定要学,就学孟子),道家更千万不能随意教(这不是普通人能随便领悟的东西,经历不足慧根一般的人容易走向虚无主义,切记),墨子、荀子可以教一部分,至于先秦其他什么名家阴阳家这方面还不如学西方的逻辑学。至于艺术方面,随你便,唐诗和宋词我推荐前者,读宋词容易矫情(婉约派毕竟占大部分),其实我更倾向多学点先秦以前的诗歌,诗经和楚辞都相当不错,没有太多后世思想的王霸思想和老气横秋。
  国学???什么是国学啊?你还能找得到那些书吗???论语就是国学???那是教人做狗的书。
  @纯心捣乱
15:23:00    别的不说,当宋朝的国民们吃着和剂局免费的药的时候,西方有几个人知道看病?英国的文官制度也是学习中国来的,伏尔泰也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怎么,别人都能学到点儿东西,就你只看到什么都不成,是你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或者你是一个天才,但现在我还没看出你是天才的迹向。  你知道什么是“礼”吗?你根本不懂。就象日本人其实根本没懂一样。  -----------------------------  过去西方人学中国学的是什么?器!  国学真正的问题在哪?道!  西学的“道”强于国学,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作为西方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从中国国学中吸收营养,在于文化差异所铸就的天生免疫。而国人对国学的谨慎,恰恰在于中国人一脉相传我们拥有近似的逻辑,中国人学国学很容易直透核心,那核心是什么?呵呵!两千年扭曲得不像样的儒家,又有多少人真能大浪淘沙?如果不负责任的一味丢给下一代去自己接受之后再来分辨,难道不是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走历史的弯路,永远都走不出千年循环之路吗?
  楼主脑残
  国学作为兴趣就好,作为研究的方向,那不适合我们平民
  我想,这个兴趣吧,我上高中才开始读,马上大学了,打算大学多读几遍
  不如多吃两个蛋有用。
  台湾人国学好,难道台湾人都是愚民?国学被批得最臭的时候是文革,除了伟人天天捧着看,别人谁敢看,难道那时的人都很智慧?还有孔乙己是编的。
  有缘就读,无缘不要读...  你读不懂,总有人能懂...  有人做医生,有人做老师,有人吃包子,有人吃饺子...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楚贝勒
20:18:00    儿子学校,一年级唐诗70首,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弟子规。三字经时我给他扩展了历史概念,但没启蒙任何做人道理,同时和儿子一起找出了常识错误。新学期弟子规,准备批判性阅读背诵,既完成任务,又不被误导。  -----------------------------  有意思!
  如果想当官可以学点,不过他长大了也不知是什么年代就是了
  培养读书的习惯,至于读什么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学什么都好,关键是教的人怎么去讲。    我看啊,书里的人文部分,错误的至少一半。
  第一,国学的精华比糟粕多  第二,糟粕无处不在  不适合小孩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
  回复第38楼(作者:@好懒的MM猪 于
19:14:00)  国学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坚决反对让孩子天天读什么弟子规啥的.   你问数学好不好,我说好,但是……==========有理有据,看来你也是文化人呀(开个玩笑)!我觉得小孩子不要让他背道理背规矩,可以看看《诗经》,看多少无所谓,看个人兴趣。
  26,29,38楼,文风朴实,用字准确,言简意赅,作者可谓有道之人,想必要拜国学底蕴之赐,楼主的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我的孩子已经大了,自己也老了。回过头来再看上述问题,深知当年对同样问题的误解。一个小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力是很微弱的,当然特别聪慧者除外,但我们讨论的是一般。在我看来,小学所学,基本上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国人对孩子期望都很高,总想着早一点让孩子理解国学,甚至是国学精髓。殊不知在这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对国学的所谓理解都是教师和家长对国学理解的翻版。传递总有衰减,这就是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拿小学生学音乐做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些,家长在鼓励孩子学音乐时是打算发现孩子在音乐方面有没有天赋还是立志要让孩子成为音乐达人?为什么中国神童多而天才少?盖源于此。  对于小学的孩子,家长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其次是留意孩子具有区别与其他同龄孩子的领域并进行引导。唯其如此,家长和教师,中国的小学教育就是授其渔而不是急着授其鱼了。
  作为大学教授我,对上述问题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  第一:很多人把近代落后挨打归结到中国文化,这是错误的。  理由是:清朝的留下来的文化不是华夏真正的文化,最多事奴才文化;其2,现在不是中国因为国学所以落后,懦弱和迷茫,切切是现代人没有任何文化思想和宗教信仰。  第2: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是道文化,也就是道家(注意不是道教)是华夏文化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  现在人,一提到孔孟就想到三纲五常等,其实大家最忽略了儒家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浩然正气,在孟子篇中专门讨论,修心,修性,培养浩然正气。其实儒家这种培养浩然正气方法来自道家。  可惜现在的文科,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文科知识分子,一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精髓,反而到处歪曲和污蔑国学,2到处宣传所谓西方的思想,哎,真是搞笑。  第3:从汉唐历史来看,儒家不是培养所谓懦弱之人,而是出现大量文武兼修的豪杰。   这说明国学没有错,儒家思想没有错,错的是本身继承人学习方法有问题  第4:本人也有孩子,2个孩子,1男,1女  孩子从小就开始读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诗经,论语之类,但是“大家注意”我小孩子从5岁开始就让他们学习武术,学习五行拳,每天让他们打拳1个小时,晚上静坐1个小时。  其实孔子说过6艺就包含武术(剑术),但我们现在有几个家长让小孩子学习?  小孩子从小学习点武术,一健身,2增加胆识
9:08:00    我的孩子已经大了,自己也老了。回过头来再看上述问题,深知当年对同样问题的误解。一个小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力是很微弱的,当然特别聪慧者除外,但我们讨论的是一般。在我看来,小学所学,基本上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国人对孩子期望都很高,总想着早一点让孩子理解国学,甚至是国学精髓。殊不知在这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对国学的所谓理解都是教师和家长对国学理解的翻版。传递总有衰减,这就是灌输式教育的弊端。拿小学生.....  -----------------------------  说得好,小时候,要培养孩子的思考
    我觉得三字经啊,千字文啊。。都很优美,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内涵丰富。    我们小时候老师也不提倡背这些东西,只要求我们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三字歌。    我觉得学习国学挺好的,尤其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背诵为主,等他长大了,就会受益匪浅的。      
  中国从不缺思想者,相比世界上任何国家,中国的思想深度都是最深层面的。去看看经史子集,穷你一生不可能读完,而本本都是经典。再去看看佛经,有多少卷?在中国,从不缺精神食粮,是你没有去找而已。多去书店泡一泡,多在网上找一找,中国的思想文化之深,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学好了中国的学问,西方的,古希腊的、文艺复兴及其后面的,你觉得根本不值得学习,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在中国经史子集讨论过了
  不好,学好英文去米国才是正道。  诗云:英语学不牢,世代在
  @Iamyourfarther
9:42:00    中国从不缺思想者,相比世界上任何国家,中国的思想深度都是最深层面的。去看看经史子集,穷你一生不可能读完,而本本都是经典。再去看看佛经,有多少卷?在中国,从不缺精神食粮,是你没有去找而已。多去书店泡一泡,多在网上找一找,中国的思想文化之深,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学好了中国的学问,西方的,古希腊的、文艺复兴及其后面的,你觉得根本不值得学习,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在中国经史子集讨论过了   -----------------------------  学好了中国的学问,西方的,古希腊的、文艺复兴及其后面的,你觉得根本不值得学习----------真的是这样?
  国学存在上千年了,没有让中国成为强国,也没有抵御住列强的入侵!你说学不学?如果消遣下还是可以的
  现在就是有太多人,推崇西方价值观、强盗文化,把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都丢光了,我觉得小孩还是应该学国学,至少要有所了解。  我女儿四岁多,幼儿园小班开始学弟子规,现在已经学了孝、谨、信等,我周围的朋友同事普遍感觉她和一般小孩比起来更懂道理,尊敬师长父母。在我们家,如果今天饭菜好吃,孩子会说:“今天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谢谢妈妈。”早上我出门,她会提醒我,妈妈路上小心,过马路注意看车。。。
  @鸡零狗碎地活着
11:32:00    现在就是有太多人,推崇西方价值观、强盗文化,把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都丢光了,我觉得小孩还是应该学国学,至少要有所了解。    我女儿四岁多,幼儿园小班开始学弟子规,现在已经学了孝、谨、信等,我周围的朋友同事普遍感觉她和一般小孩比起来更懂道理,尊敬师长父母。在我们家,如果今天饭菜好吃,孩子会说:“今天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谢谢妈妈。”早上我出门,她会提醒我,妈妈路上小心,过马路注意看车。。。  -----------------------------  晕,你知道古代提倡的礼仪是什么吗? 古代的礼仪就是指的君臣等级制度,可参看资治通鉴第一卷
  作者:precom
回复日期: 12:10:00  @鸡零狗碎地活着
11:32:00      现在就是有太多人,推崇西方价值观、强盗文化,把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都丢光了,我觉得小孩还是应该学国学,至少要有所了解。      我女儿四岁多,幼儿园小班开始学弟子规,现在已经学了孝、谨、信等,我周围的朋友同事普遍感觉她和一般小孩比起来更懂道理,尊敬师长父母。在我们家,如果今天饭菜好吃,孩子会说:“今天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谢谢妈妈。”早上我出门,她会提醒我,妈妈路上小心,过马路注意看车。。。    -----------------------------    晕,你知道古代提倡的礼仪是什么吗? 古代的礼仪就是指的君臣等级制度,可参看资治通鉴第一卷     ------------------------------------------------------------------  我也留过学 国学了解不深 但是周易 弟子规 诗经 资治通鉴 宋元明清史 反经  老庄 南怀瑾老师的书 都有囫囵吞枣的涉猎    我想说的是 国学很深 要穷一家言论 不反复翻遍典籍花大量时间 是不可能的  而能悟透经典 清楚讲出来 并且针对当下时弊 引经论据 旁征博引 这样的可为人师者 非常少 大部分人水平跟我一样 甚至不如我这个爱看书的人    很多人悟性很好 但是讲不清楚 这样也不行  小孩子接受国学 我觉得可以从弟子规 论语 诗经学起  老师一定要热爱小孩子 能很耐心的回答每个小孩子的问题 把深的讲浅   然后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回想起来 结合自己的经历遭遇 自然可以领悟一部分 像天然酵母发酵一样 这时候才会有如闻兰香 也才能体会国学的魅力    不过目前我接触到的人里面 很可悲 还没有能讲得很好的国学老师  大部分都是合适搞研究的学究型     另外古代的礼仪很多 儒家和道家的礼仪是不一样的 儒家讲的是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不单纯是君臣等制度 请看论语再发言
  从小学到高中,那么多课文有什么用,你记得几句,而诗词和经典文言很多人都能记能背不少.  就思想层面,其实诸子百家浩如烟海.  现在是欧洲中心论所以他们什么都好.
  不能说国学好不好,也不要说西洋学问不好。说国学不好,儒学害人的人可以看看: 杨振宁,李政道等等大科学家,他们的父母小时候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人从小首先学的都是中国的国学,对论语,三字经等经典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如果说学了国学不利于出国,那为什么这些人出了国,却照样可以成为大师呢?国学和西学思维方式是不同,但并不冲突,相反如果可以通过对国学和西学的学习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岂不是美事?说这好那好,请问是谁在分别好与不好?难道学问两字上贴上了好或者不好的标签?我认为只要对孩子的素质和成长有益的学问,都可以让孩子去学(当然首先要看他有无兴趣,尊重他的选择)。多学总比少学不是坏事吧?
  @一片晴朗天
6:11:00    学国学就不要留洋,留洋就不要学国学。因为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的理念不同,很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孩子身心俱疲。   -----------------------------  这位的观点有失偏颇。难道说杨振宁的国学学问素养妨害了他成为大科学家。不知道你的依据何在?之所以孩子身心疲惫,那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跟学问本身无关。你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学,你硬逼着学,那岂不就是赶鸭子上架-越赶越乱吗?但如果孩子愿意呢?情况就 相反了。
  国学的核心思想为:儒家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可是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所有的儒学大师不过是语言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罢了。只要求别人,且放纵自己,这就是国学大师的嘴脸,和古今的官僚集团,可谓高度的一致,西方的教育是以平等、博爱、民主核心,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为目的...所以说...你说的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与国学无关。
  再说的简单一点,要民主就不能有专制,有专制就无法搞民主。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至于称学贯中西,那不过是骗人的谎话而已。
  “以平等、博爱、民主核心”的西方,历史上侵略成性,屠杀黑人、印度安人,全球殖民更是到上世纪才被压制。所以说,你们说西方文化好,毫无信服力。    这段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我的个人观点其实是文化无优劣。
19:20:00    “以平等、博爱、民主核心”的西方,历史上侵略成性,屠杀黑人、印度安人,全球殖民更是到上世纪才被压制。所以说,你们说西方文化好,毫无信服力。        这段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我的个人观点其实是文化无优劣。  -----------------------------  所说的西方文明是指现代的西方文明,不指西方历史,西方的确也是从不文明发展到文明,但你不可以用昨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西方
  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又不是从石头缝里忽然一下蹦出来的。    就说现代西方文明吧,哈哈,圈地运动,鸦片战争(当然,可能是中国人自己贱嘛,文明不如别人嘛),那时候民主自由已经满天飞了。。。屠杀印度安人的时候美国人看来还不知道啥叫民主自由,所以可以谅解,难道历史果真如此?所以,所谓民主自由就是杀人利器啊。
  作者:鸡零狗碎地活着
回复日期: 11:32:00   
回复 87#    现在就是有太多人,推崇西方价值观、强盗文化,把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都丢光了,我觉得小孩还是应该学国学,至少要有所了解。    我女儿四岁多,幼儿园小班开始学弟子规,现在已经学了孝、谨、信等,我周围的朋友同事普遍感觉她和一般小孩比起来更懂道理,尊敬师长父母。在我们家,如果今天饭菜好吃,孩子会说:“今天妈妈做的饭真好吃,谢谢妈妈。”早上我出门,她会提醒我,妈妈路上小心,过马路注意看车。。。  ==================  这是我最反对的,孝于心,而非于教。    父母懂道理,便影响孩子懂道理,父母孝,孩子就会学。    幼儿的天性是开放、活跃、顽皮、不听话,而不是懂规矩,弟子规成人都做不到,何况孩子。    如果您自己能亲践弟子规,您的家人共同实践弟子规,也许这会成为您的家庭文化,但如果做不到,孩子成长后会深深感到欺骗感。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