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第十七乡党第十是怎么分级的

《论语·乡党第十》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孔子在家乡,非常恭敬,好像是不能说出什么来的人。他在宗庙朝廷上,很善于言谈。只是很谨慎罢了。
(注意:乡党,就是家乡;乡国,也有家乡的意思。便便(读pi&npi&n,善于言谈的样子。))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理直气壮的样子)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读y&ny&n,和悦的样子)如也。君子踧踖(读c&j&,意思是恭敬的样子)如也,与与(威仪适度的样子)如也。
上朝廷,(君主还没有临朝),跟下大夫们说话,侃侃自如,跟上大夫谈话,很和悦。君主临朝,显出恭敬威仪适度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ju&)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国君召唤让孔子接待外国宾客,他神色矜持庄重,步履也快,对两边站立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服前后摆动,都很整齐。小步紧走,如同鸟儿张开了翅膀。宾客退下去之后,一定回复君主说:“宾客不再回头了。”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门槛)。过位,色勃如也,足躩(ju&,疾走)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衣服下摆)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孔子走进朝廷的门,弯着腰很小心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不站在门中央,行走也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位置(即使空着),神色也很庄重,疾步快走,说起话来好像中气不足的样子。提起衣服的下摆登上殿堂,弯着腰很庄重的样子,屏住呼吸,好像不喘气似的。出来时,走下一级台阶,轻松的神色便呈现出来,显得很怡然自得。台阶没有了,如同鸟儿张开了翅膀。活到自己的位置,又显出恭敬威仪的样子。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相见),愉愉如也。
(孔子出使)手拿着圭,弯着腰显出恭敬威仪的样子,好像拿不动似的。向上(举),如同作揖;向下(举),好像要交给对方,神色庄重得好像作战,脚步细碎,就像过独木桥似的。献礼时,有和悦的神色;私下里跟外国君主相见,显得轻松愉快。
君子不以绀(g&n,天青色)诹(zōu,黑中带红的颜色)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ěn,单衣)絺绤(chīx&,粗葛布),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黑中带红的布料做装饰,浅红色和紫色的布料用来做居家常穿的衣服。在热天,穿粗葛布的单衣,一定要露在外层(里面要有内衣)。黑色的衣服配上羔裘,白色的衣服配上霓裘,黄色的衣服配上狐裘(因为颜色相近)。居家的衣服要长,右边的袖子短些(做事方便)。(睡觉时)一定要有睡衣,比自身长一半。狐貉的厚毛用来做家居的东西。丧期过了之后,没有什么不可以佩带的。不是做车旁的帷幔,一定要裁去多余的部分。羔裘和玄色的帽子不用来吊丧。大年初一,一定要穿上朝服去朝和。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斋戒,一定要有干净的衣服,葛布做成的。斋戒,一定要改变饮食(不吃葱、韭菜、蒜等有气味的食物);居住一定要换个地方(意思是不要与妻妾同室)。
(注意:齐,通“斋”。)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食物放久了而腐败变味)而餲(&i,食物放久了有馊臭味),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物不满足于精细,切碎的肉不满足于细碎。食物腐败了有味了,鱼腐烂了肉腐败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不好看,不吃。烹饪不好,不吃。不到饭时,不吃。割取不正的肉,不吃。没有那调味的酱汁,不吃。肉虽然很多,不让它超过主食。只有酒不定量,但不会达到醉酒。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不撤去姜,就不多吃。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在公室祭祀,不会把祭肉过夜。别的祭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不吃它了。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谈论,睡觉时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瓜祭(以瓜祭祖,示不忘本),必齐如也。
即使是吃糙米喝菜汤,也一定以瓜祭祖,示不忘本,一定像斋戒一样。
席不正,不坐。
坐席摆得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乡饮酒礼后,拄着手杖的老人出去了,(他)才出去。
乡人傩(nu&,古代驱除役鬼的迷信活动),朝服而立于阼(zu&,东阶,主人的位置)阶。
乡里人举行驱逐役鬼的活动,(他)穿着朝服站在东阶上。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托人向外国人送礼,拜两拜,为他送行。
(注意:再,在古文中,是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没有“再一次”的意思。,送,是为动用法。)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馈赠给(孔子)药,(孔子)叩拜,接受了。说:“我不了解药性,不敢尝试。”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伤未伤着)。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予(他)食物,(他)一定使席子摆正先尝。国君赐予(他)生肉,一定煮熟了,祭祀祖先。国君赐予活的动物,一定蓄养着。陪伺在国君身边吃饭,国君祭祀,(他)就吃饭(不吃菜)。
(注意:腥,有生肉的意思。“正席”中的“正”属于使动用法。畜,通“蓄”。)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孔子)病了,国君看望他,(他)头朝东,穿上朝服,拖着带子。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国君下达诏命召见(他),不等车驾好,步行而去。
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进入太庙(春秋时,鲁国称周公的庙为太庙),每件事都要询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死亡,没有归宿,(孔子)说:“由我来为他出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马,不是祭祀用的肉,也不拱手接受。
寝不尸,居不容。
(孔子)睡觉不平躺着像死尸一样。闲居时不会庄重得如同做客一样。
见齐衰(通“縗”,丧服)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丧服)者式(通“轼”,车前横木)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孔子)见到穿齐縗的人,即使熟悉,一定改变(态度,以示同情)。(孔子)见到戴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很熟悉,也一定以礼待之。(遇上)穿着丧服的人,便扶着车前横木致哀,(遇上)拿着国家图籍的人,也扶着车前横木示意。有丰盛的饮食,一定改变神色,站起来。(遇上)迅雷或大风,一定改变神色。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孔子)上了车,一定端正地站着,拉住车上供拉手用的绳子。在车上,不再车内向后看,不很快地说话,不亲自比比划划。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通“拱”)之,三嗅而作。
(孔子)的神色就一动,(一群母野鸡)飞翔了一会儿又集中在了一起。(孔子)说:“山梁上的母野鸡啊,得时啊!得时啊!”子路对它们拱了拱手,(它们)闻了闻就又飞走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邢怒海;
英藏敦煌文献研究与《论语》(乡党第十)考释  敦煌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敦煌藏经洞遗书,更是闻名于世。敦煌遗书保存了大量从5-11世纪的古代珍贵文献,对学术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逐步流向世界各地,吸引了世界许多学者去研究,形成了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1]一、敦煌遗书的发现与价值据目前推测,敦煌遗书大概是在五代末期因为受到战乱、宗教迫害等诸多原因而被佛教徒封存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佛经典籍,无意中也保留了许多文书、写本、文本等物品。随着岁月流逝,这个宝藏逐渐不被人知。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起初并没有受到重视,清政府只是下令封存,未能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和研究活动。敦煌有宝藏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国文化贩子蜂拥而来,大肆盗劫。英国人斯坦因最早闻风而来,掳掠了数量惊人的经卷典籍、绘画写本,分别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英国图书馆、印度中亚古物博物馆等地。这些敦煌文献即现今所谓的英藏敦煌文献,其文字有汉文、突厥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吐蕃文、普罗米文等。对敦煌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学术著作很多,最早的是清末叶昌炽,其论点散见于其《语石》《缘督庐日记》等书。其后又有清末王仁俊(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20元/期全年定价:0.32元/期 共3.80元
      推广网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论语》第十章& & &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
  趋,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较老一篇:
较新一篇:
类别: | &
浏览数(1943) | &(0) | &
最新视频课程
热门视频课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
 |  |  |  |  |  |  |  |  |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资讯及作品 总裁网所有(C)
深圳总机:6
传真:6 网络商学院咨询专线:800-999-8287您所在的位置: && 国学
乡党篇第十
(一)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释:1.乡党:孔子生陬邑之昌平乡,后迁曲阜之阙里,亦称阙党。此称乡党,应兼两地言。
2.恂恂:温恭信实之貌。
3.似不能言:谦卑逊顺,不欲以己之贤知先人。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乡党,其容貌辞气如此。
4.宗庙朝廷:此指鲁国之宗庙朝廷。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内朝,皆在平地,无堂阶,故称朝廷。
5.便便言:便便,辩也。或说:闲雅之貌。
6.唯谨尔:宗庙朝廷,大礼大政所在,有所言,不可不明而辩,惟当谨敬而已。
译文:孔子在乡里间,其貌温恭谦逊,好像不能说话的一般。他在宗庙朝廷时,说话极明白,不含糊,只是极谨敕。
解析:本篇记孔子居乡党,日常容色言动,以见道之无不在,而圣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旧不分章,今依朱子分十七节。
(二)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zz如也。君在,qe如也,与与如也。
注释:1.朝:此言君未视朝之时。
2.侃侃:和乐貌。
3.zz:中正有诤貌。
4.君在:君视朝时。
5.qe:恭敬貌。
6.与与:犹徐徐也,威仪中适之貌。单言qe,若有不宁。单言与与,似近于慢。故合言之。
译文:孔子在朝廷,当他和下大夫交谈时,侃侃然和气而又欢乐。当他和上大夫交谈时,zz然中正而有诤辨。君视朝时,孔子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紧张,也不弛懈。
解析:此一节记孔子在朝廷遇上接下之不同。
(三)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j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檐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1.使摈:摈亦作傧,国有宾客,使孔子迎之。
2.勃如:变色庄矜貌。
3.j如:盘辟貌。盘辟,犹言盘旋盘散,谓如临深履危,举足戒惧,必择地始下,不如在平地之常步。或说:j,速貌,不暇闲步也。此言
4.孔子作摈时,容貌行走,皆竦然见敬意。此统言之,下特言之。
5.揖所与立,左右手:所与立,谓同为傧者。傧或五人,或四人,或三人。揖左边人,则移其手向左,揖右边人,则移其手向右。或曰:下言复命,则孔子必为上傧,其所与立者,但在左无在右。左右手,谓左其右手也。或说:本篇之辞,亦如记曲礼者然,非定记孔子某一时事。有为上摈,有为承摈,此兼记之。
6.衣前后。檐如也:摈者揖必倪其首,揖毕而仰,揖分左右,又兼倪仰,衣亦随之前后转摆。檐如,整貌。衣裳摆动而不乱。
7.趋进翼如:摈者从中庭进至阼阶,其间有数十步,不宜纾缓,故必趋。翼如,如鸟舒翼,言其端好。
8.宾不顾矣:君命上摈送宾,复命自宾已去。此惟上摈事。
译文:君召孔子使作摈相,孔子必变容庄敬,行路如脚下有戒惧般。对同立的其他摈相作揖,左边右边,挥张两手,衣服前后开动,整停不乱。由中庭趋进时,如鸟舒翼,(状态端好)。宾退了,必回复所命,说:“宾不再回头了。”
解析:此一节记孔子为君摈相之容。
(四)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j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跛躇如也。
注释:1.公门:古者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入公门,应指第一门库门言。
2.鞠躬如也:鞠躬,一说,曲身义。一说,当读为鞠穷,谨敬自敛之状。鞠穷qe皆双声复语。若言曲身,依文法不得再加一如字。今从后说。
3.如不容:公门高大,若不容,言其谨敬自敛之至。
4.立不中门:门两边立长木,谓之枨。中央竖短木,谓之E。门以向堂为正,东为E右,西为E左。东西各有中。出入之法,主由E右,宾由阑左。礼,士大夫出入君门由E右。诸侯西一门常掩,谓之宾门。臣统于君,故出入亦由东门。君行出入始中门,非尊者皆偏近E而行,以避尊者。立不中门,与下行不履E互文避复,实亦谓行不中门。此中谓E右之中。
5.行不履阈:阈,门限。行当跨限而过,若践其上,则污限,并将污跨者之衣。
6.过位:古礼,君每日在治朝与群臣揖见,此位即君在治朝所立之位。议论政事,则在路寝之朝。治朝退,适路寝,则治朝之位虚。群臣遇议政当入内朝,则过此位。过位必敬,故色勃如而足j如。
7.其言似不足:谓同朝者或与语,不得不应,然答而不详,如不足。既过位,渐近君,故然。
8.摄齐升堂:此堂,路寝之堂。齐,裳下之缝。摄,抠也。将升堂,两手抠衣使去地一尺。恐蹑之,倾跌失容。
9.屏气似不息:屏,藏也。息,鼻息。犹今言屏着气,如不呼吸。
10.出降一等:降,下义。等,堂阶之级。此谓见君既毕,下堂降阶第一级时。
11,逞颜色:逞,放义。舒气解颜,故怡怡然和悦。
12.没阶,趋进:没,尽义。没阶,谓下尽诸级,至平地时。去君远,故徐趋而翼如。进,前义。凡有所去,皆可日进。此方自堂下退,向路门而前。一本无进字。
13.复位:谓又过初入时所过君之空位。
译文:孔子跑进公门,必敛身谨敬,像那公门容不下他身子般。不在门中间立,亦不把脚踏门限上。行过国君所常立之位,容色必变,举足盘辟,若履危临深般,说话像不他身子般。牵衣升堂时,敛身屏气,像不呼吸般。待退下自堂,降堂阶一级,颜色便舒展了,怡怡然有和悦之容。走尽堂阶,下及平地,便疾步向前,像鸟张翼般,端好而开展。再过君位时,跛跛躇躇,又是一番起敬。
(五)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注释:1.执圭:圭,玉器。聘问邻国,执君之圭以为信。
2.如不胜:聘礼所执圭,长八寸,执轻如不胜其重,言敬谨之至。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则曰如不容,再则曰屏气似不息,三则曰如不胜,皆形容其谨。
3.上如揖,下如授:执圭与心齐,上不过揖,下不过授。过高过卑,皆是不敬。
4.战色:战战兢兢之色,庄矜也。
5.如有循:,举足促狭,犹云举前曳踵,略举前趾,曳后跟而行,足不高离于地。如有循,如脚下有物,循之而前。
6.享礼:享者,聘后之礼,献物也。或皮马,或锦绣,或土产,罗列于庭,谓之庭实。或曰:礼与享为二事。礼谓主人以醴礼宾。既聘乃享,既享乃礼,既礼乃有私觌。
7.有容色:言和气满容。不复有勃战之色。
8.私觌:觌,见也。行聘享公礼已毕,使臣于他日赍己物见其所使之国君。
9.愉愉如:愉愉,颜色之和,又增于享礼时。
及无锡:此节记孔子为其君聘邻国之礼。或曰:孔子仕鲁时,绝不见有朝聘往来之事,疑乃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而弟子记之,非记孔子之行聘。本篇如此例者尚有之,如上使摈一节,疑亦然。又说:孔子教弟子以礼,不徒言其义,又肄其容。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执礼即兼教弟子习礼。《史记》又云:“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由此言之,或是教弟子习礼而载之此篇。或说:使摈执圭二条,此定公十年齐聘鲁,鲁使孔子报聘。不见于《春秋》,孔子削之,并归女乐亦削之,嫌于暴己功,显君相之失。此两条所记容色,乃弟子从旁模拟,决非孔子教人语。
译文:孔子为聘使,执君之圭,敛着身,像不胜其重的样子。执圭在上,像和人作揖般,在下,像授物与人般。面色战战兢兢,两足像迈不开步,又像足下有物,循之而前般。及享礼时,便有容色了。神气开发,不再那么作战兢之态了。待作私人相见时,更是愉愉然,和颜满容了。
(六)君子不以绀j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注释:1.君子:此君子指孔子。改言君子者,上文各节记容貌,由中达外,非学养深者不能为。此节记冠服,人人易以取法,若非属一人之事。
2.绀j饰:绀,紫玄之类。j,红c之类。玄c所以为祭服,故不以为饰。饰者,领与袖之边。
3.亵服:私居时所服。红紫非正色,私居尚所不服,则不用为正服可知。正色谓青赤白黑黄。青加黄为绿,赤加白为红,白加青为碧,黑加赤为紫,黄加黑为缁,皆间色。
4.:,单衣。葛之精者日,粗者日,当暑居家,可单衣。
5.必表而出之:表者上衣。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门必加。虽暑亦然。古本或作必表而出,无之字。或曰:之字当在而字上。
6.缁衣羔裘:衣,即上衣。古人服裘毛向外,外加上衣,当与裘之毛色相称,故缁衣之内宜羔裘,黑羊皮。素衣之内宜麂裘,麂,鹿子,色白。黄衣之内宜狐裘,狐色黄。缁衣朝服,素衣凶服,黄衣蜡祭之服,亦兵服。
7.亵裘长:亵裘,在家私居所穿。长,取其温。
8.短右袂:所以便作事。或说:两袂无一长一短之理,右字当读作又,又袂犹言手袂。短手袂,言两袂皆短。一说:卷右袂使短。
9.必有寝衣,长一身又半:一说:大被曰衾,寝衣,小卧被。一说:古人衣不连裳,仅在股以上。此言长一身又半者,顶以下踵以上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一身又半,亦及膝耳。寝衣殆如今之睡衣,或是孔子特制。又说:此句当移承上文当暑而言,或谓当移下在齐必有明衣布之上。今按:此言寝衣,下言坐褥,明与上文言衣裘有别,非错简。
10.狐貉之厚以居:居,坐义。以狐貉之皮为坐褥,取其毛之深,既温且厚,适体也。
11.去丧无所不佩:去,除也。佩,系于大带。名其器,则字从玉为佩。称其备人用,则字从人为佩。惟丧事则去饰去佩。
12.非帷裳必杀之:帷裳谓朝祭之服,其制用正幅布为之如帷。杀谓缝,帷裳腰有襞绩,旁无缝杀。其余裳当用缝杀,以二幅斜裁为四幅,宽头向下,狭头向上,缝之使合,上狭下广。意当时或有不用斜裁者,而孔子则必依古制斜裁。
13.羔裘玄冠不以吊: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
14.吉月:吉,训善,亦可训始。吉月即始月,谓正月。月吉则为月之朔日。或说每月之朔,孔子必朝服而朝。
译文:君子不把玄色c色来作衣领与袖之边。不把红色紫色做日常私居之服。当暑天时,在室内穿葛单衣,但出外必加上衣。黑衣内用羔羊皮的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在家私居时所穿之裘,较出门所穿者稍长,又把右袂裁短些。夜睡必有寝衣,其长过身一半,下及两膝。冬天把狐貉皮来做坐褥。除去在丧事中,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的玉器的。除非朝祭用正幅的帷裳,其余所穿裳,总是开剪斜幅缝制的。吊丧不穿黑羔裘,不戴玄色冠。每年正月岁首,必穿着朝服上朝去。
解析:此节记孔子衣服之制。或曰:《乡党》一篇,乃孔氏之遗书,多杂记曲礼如此,非必专是孔子始如此。如此节言君子可证。或曰:《戴记》有与《论语》同者,乃剿之《论语》,非《论语》有所袭。孔子动作衣服有与众同者,亦有独焉者。门人记孔子所亲行而已,不得谓君子不指孔子。今按:后说得之。
(七)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注释:1.齐:或作斋,古人临祭之前必有斋。
2.明衣布:或说:明衣,衬身内衣。然不必斋时始衣。又说:明衣,浴衣。斋必沐浴,明衣浴竟所服。浴方竟,身未燥,故有浴衣,用布为之,着之以待身燥。明者,犹明水明火,取其明洁义。
3.变食:改常食。不饮酒,不茹荤,如蒜韭之类。
4.迁坐:谓易常所居处。古人斋戒必居外寝,外寝称正寝,斋与疾皆居之。内寝又称燕寝,乃常居之处。
译文:遇斋戒时,必有特备的浴衣,用布为之。斋时必改变日常的食品,又改变日常的居处。
(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g,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注释: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饭也。牛羊鱼肉细切曰脍。厌,餍足义。不厌,不饱食也。孔子曰:“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曰:“士耻恶食,不足与议。”不因食脍之精细而特饱食。或说: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故食脍不厌精细,谓以精细为善。今不从。
2.而g:,食伤湿,馊臭也。g,犹郁蒸之喝,食因久郁而味变。
3.鱼馁而肉败:鱼烂日馁,肉腐日败。
4.色恶:食失常色。
5.臭恶:变味也。
6.失饪:饪,烹调生熟之节。
7.不时:物非其时者不食。或说:食有常时。古人大夫以下,食惟朝夕二时。
8.割不正:古者先以割肉载于俎,食时自切之,略如今西餐法。其割截皆有一定,不正,谓不合割之常度。孔子以其失礼,故不食。汉以后既割之,又切之,始加烹调,非古制矣。或说:切肉不方不食,今不从。
9.不得其酱:食肉用酱,各有所宜,如鱼脍用芥酱之类,亦如今之西餐法。不得其酱,谓设酱不以所宜,与割不正皆以背礼故不食。
10.不使胜食气:食,音嗣,饭也。食肉多于饭气,则伤人。古食礼,牛羊鱼豕肠胃之肉皆盛于俎,醯醢之酱调味者盛于豆,正馔之外又设加馔,肉品特多,黍稷稻粱则设于簋,进食不宜偏胜。一说:气当读作饩,食饩犹云饭料。《说文》,气作既,小食也。今皆不从。
11.惟酒无量,不及乱:酒无限量,随己所能饮,以不及醉乱为度。
12.沽酒市脯不食:诗曰:“无酒酤我。”一宿之酒曰酤,沽与酤通,酒经一宿,非美者,亦可谓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干肉。不自作而买于市,则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酒当言饮,云不食,因脯并言也。
13.不撤姜食:撤,去义。食事既毕,诸食皆撤,而姜之在豆者独留,因姜有辛味而不熏,可以却倦,故不撤。今饭后进茶或咖啡,古昔无之,故独留姜。
14.不多食:此三字单承上姜食言。姜虽不撤,亦不多食。或说:自此以上,皆蒙齐必变食来,平常不必然。今不从。凡前所举,似不必齐时始然。后人于割不正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之类,皆以昧于古今之变而不得其解,故疑为承斋事言之。
15.祭于公,不宿肉:谓助祭于君。凡助祭皆得赐肉,凡杀牲皆于临祭之日清晨行事。独天子诸侯之祭,其明日又再祭,谓之绎祭。绎祭毕始颁赐,则胙肉之来或已三日,不可再宿,故颁到即以分赐。
16.祭肉不出三日:此谓家祭之肉,皆于三日内颁赐,过此,肉或败,故不食。
17.食不语,寝不言:此处语言二字通用,谓食寝时不言语。
18.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疏食,粗食。古人以稗食为粗食。菜羹,以菜和米屑为羹。瓜,北方常用。有生食,有熟食。瓜字或本作必。古人临食,每品各出少许,置笾豆之间,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所以报功,不忘本。谓虽疏食菜羹瓜类,以祭则必斋如也。当孔子时,非贵品或不祭,而孔子临食,虽菲薄亦必祭,又必致其肃敬之容。齐,严敬貌。(齐,繁体为齑,用于“严敬貌”意时同齑(斋)。――编者注)此一节记孔子饮食之节。
译文:吃饭不因饭米精便多吃了。食肉不因脍的细便多食了。饭食因湿伤变味,鱼烂了,肉腐了,都不吃。色变了,也不吃。味变了,也不吃。煮的生熟失度,也不吃。不当时的不吃。割的不照正规的不吃。调味之品不合适的不吃。案上肉品虽多,不使吃的分量胜过了五谷。只有酒,不加限制,不及醉而止。只做得一夜的酒,外面街市上卖的肉脯,都不吃。吃完了,姜碟仍留着不撤,但亦不多吃。若赴公家助祭,所得祭肉不过夜,便分颁于人了。自己家里的祭肉,不出三天,也必吃完分完,过了三天,便不吃了。食时寝时都不言语。即使是粗饭,菜汤,瓜类,临食前也必祭,而且必其貌肃恭,有敬意。
(九)席不正,不坐。
解析:不正,谓席有移动偏斜。临坐先正席,然后坐。此句孤出,于上下文皆不得其类,疑是错简,当在割不正不食句之下,如食不语连及寝不言之例。又说:古人坐席,天子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南为上,此席之正。
(一O)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注释:1.乡人饮酒:此即古者乡饮酒之礼。此礼之行,约分四事。一,三年宾贤能。二,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三,卅长习射饮酒。四,党正蜡祭饮酒。此节所记,当属蜡祭,主于敬老。
2.杖者出。斯出矣:杖者,老人也。古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蜡祭饮酒,必序齿位,然及其礼末,则以醉为度。子贡观于蜡,曰:“一国之人皆若狂”是也。孔子与于蜡祭,年当不及六十,杖者出即随之,不与众皆醉。
3.乡人傩:傩者,古人驱逐疫鬼,(兼及无主之殇鬼)而祭之于道上。
4.朝服而立于阼阶:阼阶,东阶。或说:乡人驱鬼,恐惊先祖之神,故朝服而立于庙之阼阶,俾神依己而安。或说:此亦孔子敬其乡党群众之意。盖傩者为一乡傩,是亦为我傩。为我傩,斯我为主,立于阼阶,主人位。
译文:乡人饮酒,待老人持杖者离席,也就离席了。逢乡人行傩礼驱鬼,便穿上朝服,立在家庙的东阶上。
(一一)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注释:1.问人于他邦:孔子周游列国,皆交其名卿大夫。问者问候。古问人必以物。
2.再拜而送之:拜送使者,如拜所问候之人。再拜者,以手据地,首俯而不至手,如是者再,为再拜。使者不答拜。
3.康子馈药:馈,饷也。康子馈药致问。
4.拜而受之:凡言拜,只是一拜。孔子既能拜而受,见不在疾时,是康子所馈药,殆如今之丸散补剂,乃通用之品。
5.未达,不敢尝:赐食物,遇可尝,当先尝,示郑重其人之赐。今告使者,未达药性,故不尝,亦谨笃之表示。
译文:孔子使使者向他邦友人问好,必再拜而送之。季康子送药品来问候,孔子拜而受之。告使者道:我还不知道那药性,暂时不尝了。
(一二)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注释:1.厩:养马之处。或说是国厩,或说是孔子家私厩。
2.子退朝:孔子从朝退至家,始知家厩焚烧,急问伤人乎?
3.不问马:此三字,乃门人记者加之。
译文:孔子家里的马房被烧了,孔子退朝回来,知道了此事急问“伤人了吗?”但没有问到马。
(一三)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注释:1.正席先尝:敬君之惠。
2.腥必熟而荐之:腥,生肉。荐,荐于先祖。熟而先以荐,郑重君赐。
3.生必畜之:君赐生物.不欲无故杀之。
4.君祭先饭:古者临食之前必祭。君赐食则不祭。于君祭时先自食饭,若为君尝食然,亦表敬意。
5.东首:古制室中尊西,君入室,背西面东,病者首在东卧,正面对于君。
6.加朝服拖绅:拖,曳也。绅,大带。卧病不能着衣束带,故加朝服于身,又引大带于上。
7.不俟驾行矣:逢君命之召,即徒行而出,俟车已驾,随至,始乘。
译文:君赐食物,必正了席位先尝它。君赐腥的,必煮熟后先荐奉于祖先。君赐活的,必养着。侍奉国君同食,在君祭时,便先自吃饭了。遇疾病,君来问视,头着在东边卧,身上加披朝服,还拖上一条大带。君有命来召,不待仆者驾车,径就徒步先行了。
(一四)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先生走进太庙,遇见每件事,他都要问。
解析:此条重出。孔子入太庙,未必仅一次,岂每人必每事而问乎?下一条朋友死,亦偶有此事,而记者收入本篇,则疑若常有之事。此皆贵乎学者之善读。
(一五)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注释:1.无所归:无亲属可归。
2.曰,于我殡:死者殓在棺,暂停宅内以待葬,其柩名曰殡,谓以宾遇之。《礼记?檀弓》:“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此与本节所记当属一事。《檀弓》曰:“宾客”,言其来自他乡。本节言:“朋友”,言其与孔子有素。当是其人病危,孔子呼而馆之,谓病中馆我处,死亦殡我处。本节特记所重,故单言“于我殡”。然先言死无所归,则若其人已死,已殓,乃呼其柩而殡之,此决无之事。后人乃疑孔子任其殡资,就其所在殡之,不迎于家,然又与“于我乎”三字不合。故知本节文略,必连《檀弓》兼释乃得。此必实
3.有其事,而事出偶然,非孔子时时作此言。《檀弓》所记,若不兼本节合释,亦复难通。读古书,有不可拘而释之者,如此类皆是。此见孔子于朋友,仁至而义尽,然亦非如后世任侠好行其德之比。
4.非祭肉不拜:朋友有通财之义,故虽车马之重可不拜。惟馈祭肉则拜者,敬其祖考,同若己亲。
解析:有朋友将死,其人没有归处,先生迎之来,说:“病中在我处寄居,死了在我处停柩吧!”朋友有馈送,除了祭肉,虽是车马贵物,先生受赠都不拜。
(一六)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1.寝不尸:不舒布四体偃卧如死人。此非恶其类死者,乃恶夫惰慢之气之肆而不知戒。
2.居不容:一说:不为仪容,申申夭夭,亦自然。一说:容字当作客,谓不庄敬如作客。今从后解。
3.见齐衰者,虽狎必变:狎,谓素亲狎者。变谓改容,致哀戚者以同情。
4.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亵,一说于燕私时见,一说卑亵义。以貌,一说:以礼貌也。又一说:必变与以貌,辞有轻重。亲狎者当重,故曰必变。卑亵者可轻,故曰以貌。今从后说。此两语先见《子罕》篇。据本节上下文连读,知冕当作,亦指丧服。
5.凶服者式之:凶服,有丧者之服。式,车前横木。乘者立车上,有所敬,俯而凭之曰式。式凶服,哀有丧。
6.式负版者:负版,一说:谓负邦国之版图。式之,重户籍民数。或说:负版疑当作负贩,承上凶服者式之言,谓其人虽负贩之贱亦式之。语法参次递下。若分作两事,当曰式凶服者,式负版者,作平列语始得。又一说:版者,哀服之领,惟三年丧之衰,乃有此领,故负版乃丧服之最重者。果如所说,凶服可以兼负版,不烦重句。以虽狎必变,虽亵必以貌例之,当从第二说。
7.有盛馔,必变色而作:作,起义。主人设盛馔,见其对客礼重,故必于坐起身以敬主人,非为馔也。
8.迅雷风烈:迅,疾义。烈,猛义。必变,所以敬天意之非常。
译文:寝卧时,不直挺着四肢像个尸。居家时,不过为容仪像作客。见有穿丧服的,虽是平素亲狎之人,也必变容色志哀悼。见戴绕的和瞽者,虽是卑亵之人,也必在容貌上志不安。路遇凶服的人,虽负贩之贱,也必凭轼表敬意。宴会有盛馔,必从席上变色起身。遇疾雷猛风,必变色表不安。
(一七)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注释:1.执绥:绥,挽以升车之索。必正立执绥以升,所以为安。
2.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内顾,言回视。疾言,乃高声。亲指,两手亲有所指。或说:亲字无解。曲礼:车上不妄指,亲疑妄字误。此三者易于使人见而生疑,故不为。
译文:升车时,必正立着,两手把执那绳子才上去。在车上,不回着头看,不高声说话,不举起两手来东西指点。
(一八)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注释:1.色斯举矣:举,起义。言鸟见人颜色不善,或四围色势有异,即举身飞去。
2.翔而后集:翔,其飞回旋。集,鸟止于木之义。言鸟之将集,必回翔审顾而后下。此两句殆亦逸诗。此下孔子赞雉,引此以明时哉之义。雉飞仅能竦翅直前,径落草中,不能运翅回翔,然其警觉见几,则与诗辞所咏无殊。
3.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曰:孔子叹也。梁,水上架木作渡。孔子路见一雌雉在山梁之上,神态闲适,因叹曰:时哉时哉!虽雉之微,尚能知时,在此僻所,逍遥自得,叹人或不能然也。
4.子路共之:共字或作拱。子路闻孔子赞叹此雉,竦手上拱作敬意。或说:共,同众星共之,方向义。或说:共作供。子路闻孔子美之,投粮以供。
5.三嗅而作:嗅,本作臭,当是昊字,从目从犬,乃犬视貌。借作鸟之惊视。雉见子路上拱其手,疑将篡己,遂三昊而起飞。言三昊者,惊疑之甚,此即所谓见几而作。或说:子路投以粮,雉三嗅之,不敢食而起飞。
译文:只见人们有少许颜色不善,便一举身飞了。在空中回翔再四,瞻视详审,才再飞下安集。先生说:“不见山梁上那雌雉吗!它也懂得时宜呀!懂得时宜呀!”子路听了,起敬拱手,那雌雉转睛三惊视,张翅飞去了。
解析:此章实千古妙文,而《论语》编者置此于《乡党》篇末,更见深义。孔子一生,车辙马迹环于中国,行止久速,无不得乎时中。而终老死于阙里。其处乡党,言行卧起,饮食衣着,一切以礼自守,可谓谨慎之至,不苟且,不卤莽之至。学者试取庄子《逍遥游》《人间世》与此对读,可见圣人之学养意境,至平实,至深细,较之庄生想像,逖乎远矣。然犹疑若琐屑而拘泥。得此一章,画龙点睛,竟体灵活,真可谓神而化之也。
又按:此章异解极多,姑参众说,解之如此,读者如有疑,可自寻众说。又按:《论语》之编辑,非成于一时。自此以前十篇为上论,终之以《乡党》篇,为第一次之结集,下论十篇为续编。此篇本不分章,今依朱子分为十七节,而最后别加山梁雌雉一章,亦犹下论末《尧曰》篇不分章,最后亦加不知礼不知命不知言一章。《乡党》篇汇记孔子平日之动容周旋,与其饮食衣服之细,《尧曰》篇则总述孔子之道统与其抱负。雌雉章见孔子一生之行止久速,不知礼章则孔子一生学问纲领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阳货第十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