萄葡牙欧陆风云4增加殖民者者占领澳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2.13 “海上花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13 “海上花园”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09-08-24 &匿名提问 发布
从历史发展角度平心而论,假设马戛尔尼勋爵同乾隆皇帝能够达成当时东西方两大强国之间的强强连手互惠合作的话(当时是人家来求 合作),结果会怎样,可是 说&不&,这就是&鸦片战争&背景中的最早的一幕..... 为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打开了中国国门,缩短了中国封建史。鸦片不是好东西,但必须正视历史和历史的积极作用。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重点。因为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 所以说,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从国家地位角度而言,中国国家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海关自主权等方面遭到了破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了。但中国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清政府依然存在,仍在行使着它的权力。所谓半封建,从经济角度而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行条约,妄图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链条之中,冲击着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旧有的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外,又加上了中华民族同殖民主义的矛盾。而后者,往往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使其出现了鸦片战争前未曾有过的局面。 (一)“国中之国”——租界的出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香港成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武装侵略的基地。16世纪葡萄牙人留居澳门后,中国一直仍对澳门拥有领土与行政司法主权。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后,葡萄牙殖民者乘机赶走中国在澳门的官员,强迫居民向葡澳当局纳税,使澳门变成葡萄牙的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居留地。此后,澳门不仅继续充当了香港之外又一个鸦片贸易的大仓库,也成了西方掠卖华工的基地。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上海,出现了一个主权国家中少有的奇特的政治“景观”,即后来演变成“国中之国”的租界。 上海原为江苏省松江府属下的一个县。因其地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又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交通便利,战前已经是中国第一港。江苏省苏松太道,即驻上海。鸦片战争后,上海发展迅速,到同治初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正因如此,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在上海攫取更大权益。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即将开埠,英国殖民者立即图谋在上海建立外国人的居留区,并初步选定居留区的地址。1843年,上海正式开放,英国驻上海首任领事巴富尔(G.Bal-four)在上海县城东西大街租得一大院落为领事馆。巴富尔曲解《虎门条约》的有关条款向清方讹诈,要求划定一块纯粹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日,苏松太道道员官慕久以其个人名义颁布了一个与英领事“依约商妥”的《上海租地章程》。该文件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公开直接损害中国主权的内容,但实际上许多条款都体现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意向。根据这个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的“外人居住区”,尚属于居留地性质,还称不上“租界”,且当时也还没有“租界”一说。 1848年3月,接任巴富尔的英国驻沪领事借口青浦事件强迫新任道台麟柱答应了扩充居留地的要求,使居留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原面积大约830亩)。 1848年,以主教文惠廉(W.J.Boone)为首的美国传教士,擅自在虹口地区广置土地,建造房屋,其它美国人纷纷效法。当时道台吴健彰虽然答应了,但并无具体划定界址。待到1863年正式划定界址时,7856亩土地成为美国占领的地域,比英国居留地要大得多。 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L.C.Montigny)1848年到任后,于次年要求吴健彰援英国例设立居留地,后胁迫新任道台麟柱于日发布告示,将986亩土地作为法国人的居留地。 必须指出,当初,在居留地内,中国政府在行政、司法等方面有干预权,且保有领土主权,这是有明文规定的。但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保有的权利逐步沦丧。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订立《上海英美法租界租地章程》,规定外国侵略者在上海租界内享有行政、税收、财政、警政等权利及行使司法权。为行使上述职权,上海租界出现了一个被译为“工部局”的机关,下分设警务、税务、财务、学务等机构,且设有法院,俨然就是一个市政府,居留地也便完全变成了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63年9月,美、英两国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 罪恶的租界制度在上海建立后,逐渐推广到其它一些口岸。1859年起到1904年,外国侵略者先后在中国的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与长沙等地设立租界。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桥头堡。当然,租界客观上也是一个介绍西方文明的窗口,但更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中国沿海贸易和外交》第一卷) (二)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自然经济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立即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并从中国大量掠夺原材料,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值(不含鸦片),1837年为九十多万英镑,1843年便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六千多英镑,1845年又达到二百三十九万四千多英镑。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从中国掠夺走的生丝与茶叶等,也有大幅度的上升。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便增加了一倍,达到八千多万担。同时期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是原来的六倍。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以棉纺织品为主,约占总值的70%。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工业品,棉布占80%以上。西方大量棉纺织品的倾销,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棉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东南沿海地区原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了解体的征兆。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棉纺织业历来比较发达。但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经无纱可纺。外国的洋纱洋布成本本来就低,加之不少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百分之二三十的价格倾销,严重冲击了棉布市场。福建漳州府及同安县的土布,曾经布贩子运销到宁波、上海、天津、辽东及台湾。厦门开市后,洋纺洋布充积于厦门。布贩弃土布而运销洋布,致使土布难以出口。广州附近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丝茶等产品的大量出口,刺激了这些产品的生产。生产者将这些产品出卖给商贩,商贩再将其卖给大商人或买办,转销到外国。丝茶的出口贸易几乎完全受外商控制,使中国的丝茶生产与交易不得不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通商的五口地区出现了一批买办商人这些人为外国商人推销商品(甚至推销鸦片),收购丝、茶,收集情报,经办其它事务,这些人的命运逐渐与西方殖民者的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著名的买办吴健彰,原为广州的行商,后到上海充当美国旗昌洋行的买办。他还花银子捐官,署理苏松太道并兼任江海关监督。这批买办后来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充当了中国封建势力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帮凶。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业。在这些企业中,多少不一的雇用了中国人。这样,中国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出现了, 当然当时产业工人的人数还很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二、教法建议 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 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 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话:“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 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主要有: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 000文抵1两到1 500文抵1两,再到2 000文抵1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是通过卖粮食换铜钱,再由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 000文铜钱,即可纳1两白银的税。现在却需要200斤稻谷才能完税)。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练一练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与探究 1.小讨论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教师与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提出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然后在原有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2.动动笔 可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等,然后写出一篇观后感。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录像,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观后感。
(福建省厦门教育学院 汤闽生)
参考资料 林则徐 林则徐(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31年任河东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1832年任江苏巡抚,疏陈连年钱漕之累、小民之苦,坚请缓征,并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林则徐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了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取得一定效果。他从烟毒泛滥中预见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涸”的政治危机,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严禁鸦片。12月,道光帝召林则徐到北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采取措施,坚决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 200余箱,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与此同时,他积极筹备海防,修建炮台,于海口设置木排铁链,添置大炮,整顿水陆军,组织水勇,并发出告示:“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因而多次打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积极了解外国情况,“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以便“知其虚实”,“定控制之方”,并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1840年1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被发配新疆,在新疆垦辟屯田。1845年,署理陕甘总督。1846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任云贵总督,奏请准许招商集股,开发矿产。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广西巡抚,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终年66岁。著作辑为《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工业概况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到了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纺织业中,机器大生产开始代替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如年,英国纺织工业使用的棉花一共只有500万磅,1841年一年里就达到5.28亿磅。生铁产量1796年只有12.5万吨,1840年增加到140万吨。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英国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亚洲,18世纪中期,英国控制了印度,19世纪初,占领新加坡和缅甸的一部分,1838年侵入阿富汗,又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还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鸦片战争前后的法美工业概况 1789年到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领导了大革命。法国工业生产迅速上升。生铁产量在1814年为10万吨,1840年增加到35万吨;煤产量在1831年为176万吨,1847年增加到515万吨。棉织业产量在1815年到1840年间增加了三倍。到18世纪中叶,法国在世界各地占有大量殖民地,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主义强国。 美国在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机械纺织的纱锭数在1805年只有4 500锭,1815年增加到15万锭,1825年更增加到80万锭,1850年已将近500万锭。铁路线在1850年已长达1.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1/3。当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的重要帮凶。
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 1689年,英国与中国在广州正式通商。鸦片战争前,在对华贸易的各国中,英国的对华贸易居于首位。其比重列表于下: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每年平均数
欧美海上输华总值(=100%) 1 774 815 5 908 937 9 192 608 英输华值 1 192 915 5 373 015 7 335 023 占欧美各国输华总值% 67.2 90.9 79.8 向欧美各国输出总值(=100%) 4 177 900 7 937 254 13 443 641 输英总值 2 190 619 5 719 972 9 950 286 占中国输出总值% 52.4 72.1 74.0 中英贸易中国出入超情况:出超(+)入超(-) (+)997 704 (+)346 957 (+)2 615 263 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4—5页
鸦片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在7、8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到公元10世纪已有关于罂粟子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知吸食。17、18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的吸食方法传入中国,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国鸦片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 000多箱(每箱重约50千克或100千克)到1835年猛增至35 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二百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鸦片输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 根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一)第485页)
“请君莫畏大炮子……”歌谣的出处 这首歌谣节自清人陈澧的《炮子谣》,内容如下:“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四)第735页)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弛禁鸦片的危害(节录)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中,第601页)
道光帝 道光帝(年),即爱新觉罗·旻(mín)宁,嘉庆帝的次子,清朝第六代皇帝(年在位)。年号道光,庙号宣宗。在位时政治腐败,经济凋蔽,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鸦片大量输入和白银不断外流引起统治危机,他于1838年接受了林则徐等的禁烟主张,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8月,英船到达白河口,道光帝惊慌失措,将林则徐等革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1842年,道光帝接受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条件,批准耆英等人在中英《南京条约》上签字。1844年又批准耆英先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上签字。从此中国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0年病死。
林则徐加强珠江口防御工事的情况 虎门一带是珠江口的咽喉要隘,是由海路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林则徐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多次视察虎门形势。从康熙年间起,到鸦片战争前,虎门一带陆续添筑了10座炮台,有大炮200门左右。不过由于技术落后,射程近,不能取准,炮台的建筑也不得法。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林则徐与关天培一起采取措施,首先对各处炮台加以改造或加固,又添置大炮,增募兵勇,加紧训练,严阵以待。虎门上、下横档一带,是最险要的一重门户。从1838年起,关天培在这里创设木排铁链,由于经费不足,尚未完工。林则徐积极支持,使工程得以告竣。铁链共设两道:第一道长309丈;第二道长372丈。木排则用几十道铁箍扣在铁链上,浮于水面。每根木头各长4.5丈,合四根为一小排,穿以横木二道,又以四小排联成一大排,每大排宽1.6丈有余。第一道铁链扣上36个大木排,第二道44个大木排。林则徐又在两道排链之间增建一座靖远炮台,多次到这里察看排链开合之法,和铜铁大炮的演试。林则徐主张在一定限度内利用人民力量抵抗资本主义侵略,他不仅大力整顿水陆官兵,使他们在抗英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从渔民、疍户、盐工中召募水勇,加以训练,使他们协助水师,对敌作战。林则徐还公开号召:“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虎门销烟的具体方法 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滓沫,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英国蓄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18世纪初期开始,英国对华贸易,鸦片输入居于首要地位。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热河,向乾隆帝提出开通商口岸、划地给英国作为商业基地等侵略要求,遭到乾隆帝的严词拒绝。1797年,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制造鸦片的特权,大力向中国偷运鸦片,获取暴利。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以及英国烟贩在中国的走私活动,一直是在英国政府的默许和包庇下进行的。后来鸦片贩卖由英国政府的默许变为公开。1808年,英军在澳门登陆,在澳门赖了三个多月才撤出。同年,英军还闯入了虎门,被中国水师击退。1832年,英国派间谍船刺探中国沿海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测量港湾河道,绘制航海图,并拟定了战争所需船只和兵力数目及作战部署。1833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指挥兵舰侵入虎门要塞,发炮攻击,被击退。1836年,义律任驻华商务监督,主张用武力开辟中国市场,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日,义律在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报告中诬蔑中国禁烟是“不义的暴行”,是“侵犯英国生命财产,侵犯英王尊严”的行为。他向巴麦尊建议:“英国唯有事先丝毫不露声色,对中国实行迅雷不及掩耳的沉重打击,这才是对付中国人最恰当的方式。”1839年10月,英国外相巴麦尊以密函通知义律,说英政府已决定派遣海军“远征”中国。2月,英国任命懿律和义律为侵华全权代表,并对侵略步骤作了具体指示。3月,英政府在下院宣布“远征”中国的决定。6月,侵略中国的“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到达中国,侵略军包括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约4 000人,海陆军归伯麦和布耳利分别指挥,懿律是侵略军的总头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腐蚀统治机构&&&&&&&&&&&&&&&&&&&&&&&&&&&&&&&&&&&&&&&&&&&&&&&&&&&&&&&4、毒害人民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消弱了军队战斗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殖民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