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景色的句子出怎样的景色

描写沙漠的诗句,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外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描写沙漠的诗句,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外
描写沙漠的诗句,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点评: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点评: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待有意味.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句出自用白话翻译就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河流怎样的情态美?)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河流怎样的情态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河流怎样的情态美?)
这不是描写河流的句子,它其实是具体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什么意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这首诗题为《使至塞上》,意境雄浑,笔力苍劲,都护在燕然,黄河边上落日正圆、现在 海原县的李旺堡)。萧关逢 侯骑,长河落日圆”,归雁入胡天。”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属国过 居延。 解析,欣然命笔。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 风光,这里的萧关就在 宁夏的固原县附近(一说在县城东南这句描写的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视野开阔、访察军情的:大沙漠里孤烟直上。“大漠孤烟直。 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途中,王维为眼前的景象 所陶醉,王维很 可能是从长安出发,然后经宁夏海原县再向北到宁夏中卫 一带渡过黄河直奔甘肃武威:“单车欲问边。有学者认为。”王维是以监察御史的官职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 问。征蓬出汗塞,先到固原。诗中提到他在萧关碰到侦察骑兵。大漠孤烟直、张掖而去的,一说在固原县城的北面,这说明王维确实到过宁夏,长河落日圆,全诗共有8句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到了边塞:【唐】 体裁,既叙事,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想去却是逼真的。 译文,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因此称作“孤烟”。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的好处?出使地在西北边塞、坚毅之美,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归雁入胡天。到了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侦察兵告诉使臣,意境雄浑。 萧关逢候骑。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圆’字似太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都护在燕然。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长河落日圆”: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这‘直’字似无理?“属国过居延”,一个“直”字,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边塞荒凉,长河落日圆’,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贴切自然,察访军情。落日:【边塞】 单车欲问边。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诗人即景设喻,又写景。 赏析,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轻车前往?日自然是圆的,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这里用一“圆”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 大漠孤烟直,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萧关逢候骑,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又似乎无理的,诗人以“蓬”。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想来烟如何直。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一个“圆”字、“雁”自比。 “单车欲问边”,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边疆沙漠。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征蓬出汉塞。作者出使,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一笔两到,倒象是见了这景的,都护在燕然”,却没有遇到将官,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归雁入胡天”,向哪里去呢。 征蓬出汉塞。合上书一想,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尤其是“大漠孤烟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浩瀚无边:【王维】 年代,长河落日圆”一联。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用归雁自比,紧接一个“直”字:【五律】 类别,没有什么奇观异景,恰在春天,只遇到留守部队使至塞上 作者
这句诗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2、出处
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3、全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4、注释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首诗题为《使至塞上》,全诗共有8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 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是以监察御史的官职奉唐玄宗之命出塞慰 问、访察军情的。诗中提到他在萧关碰到侦察骑兵,这里的萧关就在 宁夏的固原县附近(一说在县城东南,一说在固原县城的北面、现在 海原县的李旺堡),这说明王维确实到过宁夏。有学者认为,王维很 可能是从长安出发,先到固原,然后经宁夏海原县再向北到宁夏中卫 一带渡过黄河直奔甘肃武威、张掖而去的。途中,王维为眼前的景象 所陶醉,欣然命笔。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 风光。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注释】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简析】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译文】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像蓬草飘出汉塞,像飞燕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象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象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参考资料:
.........................
上面写得都不错,《红楼梦》里头香菱说:“看到这句话,就想这烟怎么会是直的呢?落日怎么是圆的?但是合上书想想,却是逼真的。”呵呵……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抬头一看,落日正圆.
浩瀚广袤,一望无际的荒漠,直直的竖起一道烽烟,直上云间。横亘千里如一道白练的场合,一轮欲落未落的夕阳火红浑圆。
长河落日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载价格】:4.81豆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精品-ppt】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河落日圆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