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教案》李煜写的词的上阙一共写有哪些意象

李煜《虞美人》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李煜《虞美人》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虞美人》李煜写的词的上阙一共写有哪些意象_百度知道
《虞美人》李煜写的词的上阙一共写有哪些意象
提问者采纳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畅筏扳禾殖鼓帮态爆卡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其他类似问题
李煜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三模块古典诗词鉴赏及答案_高中语文_中学数学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第三模块古典诗词鉴赏及答案
&&&&&&&&&&★★★
第三模块古典诗词鉴赏及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1:36:50
第三模块古典诗词鉴赏及答案
              书&&&& 愤  陆游
&& 问题1.结合诗歌中的有关诗句,谈谈你对标题中的“愤”字的理解。
答:“愤”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愤”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金兵南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民族愤怒,又有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压制打击抗战派将领的义愤和激愤,还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
问题2.简析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这首诗的对比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人自身的对比,昔日的浩气壮举和今日的年迈衰颓的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二是诸葛亮的矢志北伐、积极进取和当今权臣苟且误国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问题3.这首诗一共用了几个典故?用这些典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首诗一共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写出了诗人以身许国但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悲愤。第二个是“出师表”的典故,表明了诗人对诸葛孔明的钦佩,对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的慨叹和讽刺。
               山居秋暝  王维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山中景象的什么特点?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空”字。
答:①开头两句描写了山中清新、凉爽、寂静的景象特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②以“空”字开头来形容“山”,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寂静。这里的“空”并非没人,而是因为林木茂密,遮蔽了人的踪迹,所以给人的感觉“空”。
另外,以“空”字开篇,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
问题2.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并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
&& 答:①诗人在中间两联通过“明月”“ 清泉”“ 松”“ 石”“ 竹”“ 莲”“ 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②这两联在写作技巧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方法,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
问题3.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尾联运用《楚辞 招隐士》中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作者对山中景象的热爱和乐于归隐的情怀。
登  高  杜甫
&&& 问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诗人沉痛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浓缩。这“悲”字里包含了因离家“万里”、“作客”异乡而产生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包含了因满鬓“繁霜”、“百年”而产生的悲凉的迟暮之恨,也包含了因身体“多病”、“新停浊酒杯”而产生的肌肤之痛,包含了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产生的落魄之愁,因朋友已逝、孑然一身的孤独之感,更包含了因时局“艰难”,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问题2.诗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答:前四句一共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个意象,描绘了深秋江峡空旷寂寥、肃杀凄厉的景物特点。
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视听结合和高低映衬的方法,把风声、猿啸声、萧萧的落叶声、滚滚的长江流水声等听觉形象和高天、清渚、白沙、飞鸟以及山中落叶、长江流水等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把登高仰望看到的高天、落木和低头俯视看到的清渚、白飞、江水等形象结合起来,既有细腻的工笔描绘,又有奔放的泼墨写意,组成了一幅深秋江峡图。
这两联景物描写景中含情,蕴涵着浓重的思乡之情,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的人生感慨。
问题3.作为格律诗,这首诗在对仗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本诗四联都对仗,这在古代格律诗中是极为罕见的。不仅两句相对,而且还有句中相对,如首联出句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全诗的对仗贴切工整,严谨精美,体现出诗人协作律诗的炉火纯青的技艺。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题1.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什么写法?请指出本诗抒发的情感的内容。
答:这首词句句写景,无一“情”字,但句句有情,这是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诗歌以寂静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了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了六朝繁华以一去不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大唐帝国国运衰微的感慨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问题1.作为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意象回答。
答:这首边塞诗描写了“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黄沙”等富于边疆特色的景物,写景壮阔悲凉,有一种压抑感,表现了边塞的荒凉艰苦。
问题2.“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前三句景物描写对这种情感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句豪情壮语,抒发了戍边将士誓扫胡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怀起到了反衬作用。
答案二:“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终不还”是“终不得还”的意思,写出了戍边将士思乡难还,归期无日的无奈和凄凉。前三句所写的艰苦的环境、频繁残酷的战争和思乡之情对表现这种情感起到了正衬作用。
锦  瑟  李商隐
锦  瑟问题1.这首诗一共用了几个典故?都是什么?
答:这首诗一共用了四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庄生梦蝶;第二个典故,望帝啼鹃;第三个典故,南海鲛人;第四个典故,蓝田玉暖。
问题2.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情”是什么情?请结合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根据第二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可知,“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情”应和诗人“华年”时经历的事情有关,从颔联和颈联中运用的“庄生梦蝶”“望帝思春”“沧海珠泪”“ 蓝田暖玉”四个典故分析,这情很可能是一段梦幻般的爱情,是一段令诗人刻骨铭心的悲剧性结局的爱情,它给诗人以很大的打击,“当时已惘然”,又留给诗人以美好的回忆。朦胧的意境中包含着一种感伤的情调。
&&&&&&&&&&&&&&&&&&&&&&&&&&& 琵琶行&&  白居易
问题1.找出这首诗中描写月亮的诗句,说说它们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答:写月亮的诗句共有四处,第一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茫茫江浸月”既写出了离别分手时的环境,又衬托出和友人分手的痛苦和失落。
第二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乐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第三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无人陪伴,只有月绕孤船,表现琵琶女的孤独、冷寂和悲哀。第四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秋月夜”是良辰美景,更能反衬诗人被贬后的失意、无聊和痛苦。
问题2.第二段内容一向被称为描写音乐的绝唱,它好在哪里,请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首先,诗歌用了大量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把难于把握的音乐写得具体可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急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悠扬,“冰泉冷涩弦凝绝”的涩滞,“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其次,诗歌还写出了音乐旋律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最初的“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 嘈嘈切切错杂弹”到“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悠扬,在到“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的低沉静止,再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高潮,最后是“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收束,音乐过程明显,曲折变化清晰。第三,诗歌还写出了弹奏者和听众的感情交流。如写琵琶女的情感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听众反应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些描写,声情并茂,正侧结合,有力地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蜀道难&&  李白
问题1.“蜀道难”的“难”字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三个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每举出几个例句。
答:“蜀道难”的“难”字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山势高峻。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 “连峰去天不盈尺”
② 道路曲折。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③ 环境险恶。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问题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都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作用?总的作用又是什么?
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全诗中共出现三次,其作用也有所不同:第一次,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然惊讶的感觉,也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在中间,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第三次,
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作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这首诗的主旋律,加强了诗歌的主观色彩,造成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问题3.以《蜀道难》为例,说说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鲜明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第一,丰富而奇特的想像。诗人没有去过蜀道,但他却凭借有关资料,通过丰富的想像,创造了神奇惊险、变幻莫测的蜀道奇景,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给人以强烈而鲜明的印象,使人如临其境。第二,大胆的夸张。诗歌在表现蜀道“高”“曲”“险”的特点时,大量地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给人以强烈而鲜明的印象。第三,神话传说的运用。
为了突出蜀道的神奇,诗歌引用了“五丁开山”“ 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使得《蜀道难》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问题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三句词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
这三句词不仅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而且还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大战时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问题2.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
答: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
    雨霖铃  柳永
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问题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扬州慢&  姜夔
问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词中的哪些句子和词眼相照应?词人通过这个词眼字和这些句子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词眼是“空”字。上片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片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
词人通过这个“空”字和这些句子写出了金人南侵给扬州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表达了对金人的谴责和对扬州人民的同情。
问题2.这首词在写作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的一种适当展开分析。
答:首先:融情入景的手法。这首词抒发的黍离之悲是通过以景现情,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表现的。上片中的“荠麦”“”“废池乔木”“ 清角”等景物,呈现了劫后扬州的残破荒凉,表现了作者的感伤之情。而“竹西亭”“春风十里”和下片中的“二十四桥”“红药”等象征当年扬州繁华兴盛的景物,衬托了今日扬州的衰败,表现作者怀念往昔、痛伤今日的感慨。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其次:对比的手法:这首词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从古典诗词中得来的印象中的扬州和眼前所见的现实中的扬州进行对比,一个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的繁华的大都市,一个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的“空城”,两相对比,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再次: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的是眼前所闻的景象,如所见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在,冷月无声”所闻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为我们描绘一幅扬州劫后图。虚写的是印象中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是对杜牧重到扬州的情景的想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是对“二十四桥边红药”命运的推想。全词由虚到实,再由实入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第四: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为了表现扬州昔日的繁盛,词中多次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如“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用杜诗中蕴涵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之意,来与今日扬州的现实进行对比,丰富了词的意蕴。增加了抚今思昔的感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问题1.这首怀古词一共“怀”了几个古人,都是谁?词人对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个古人,第一个,孙权;第二个,刘裕(寄奴);第三个,刘义隆。前两个古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由充分地肯定、衷地赞扬,因为他们都有所作为,或积极进取、成就帝业,或兴师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景仰的历史上的英雄。后一个,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否定、批评和讽刺。因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是个十足的草包。
作者“怀古”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坚持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三是警告当权者韩佗胄,让他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
问题2.词人在下阙中用了“封狼居胥”和“廉颇老矣”两个典故,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回答。
答:作者用“封狼居胥”的典故,主要是提醒、警告韩佗胄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这里有忧患,有提醒,也有讽刺。
&&&& “廉颇老矣”的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不受重用尴尬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情
问题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这几词写得极其沉痛,请分析这几句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这几句词,以及其沉痛的心情,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沦陷区的百姓居然到象征异族压迫和民族耻辱的“佛狸祠”下,焚香叩拜、“一片神鸦社鼓”这说明南宋统治者长时间的妥协投降、不思北伐,已造成了沦陷区人民麻木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失望和批判之情。
          声声慢  李清照
问题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组叠词抒发了女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用叠词开头有什么好处?
答:开篇这七组叠词,逐层深入地把女词人国破家亡、漂泊异乡、晚景凄凉的愁苦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这七组叠词,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寻找失去的东西,表现作者空虚惆怅、迷茫失落的心态。第二层(冷冷清清),写寻找的结果,通过环境气氛,表现了作者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第三层(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内心的忧愁苦闷。三层之间,由浅入深,由外到内,逐层深入地地写出了特定情境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叠词开篇,直抒胸臆,而且为全词定下了一个凄苦的感情基调。
问题2.结合词中的意象,谈谈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情景交融是本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为了抒发内心中的痛苦、哀愁,词人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情感的衬托,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问题3.请谈谈你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的“黄花”意象的理解。
答:“满地堆积”的“憔悴损”的“黄花”既是眼前景物,又是词人自喻,词人由“满地堆积”的“憔悴损”的菊花无人怜惜,联想到自己的无人同情、无人安慰、无人关怀的悲惨命运。花的命运和人的命运融为一体,无人惜即无人惜我,表现了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虞美人  李煜
问题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都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问题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最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整个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 问题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18李煜_虞美人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8李煜_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937―978),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李煜的后期词以一个亡国之君和囚徒的身份出现在词中;李煜也还是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赋神、寄情、托志完;李煜词由于重视写梦景、写情景、写夜景,使其词具有;《虞美人》,唐玄宗时是教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知人论世李煜(937―978),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中主李Z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李煜政治上无能,文艺上却是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李煜被俘,软禁宋都汴京,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及其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语言清新,形象丰满,意境深沉。《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写下了它。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的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李煜的后期词以一个亡国之君和囚徒的身份出现在词中,或怀念故乡美景,或思念已逝故人,或抒写亡国之痛,或抒发愁苦情绪。读了他的词,就仿佛见到了李煜其人、他那种撕心裂肺、悔恨不已、绝望悲愤的情感,使人心颤,让人心碎。李煜将个人的遭遇转化为人类的命运,表达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均无法逃避的那股忧患情绪,正代表了千百年来失意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特点、所以历代人们将他视为知已。李煜也还是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赋神、寄情、托志完成了他景情交融的目的,在达到意象美的同时,也提高了意境美的涵养,提高了他词的词境效果,使其词艺术美感更加充沛。在李煜词中,无论写月还是写水、无论写渔父还是写歌女,无论是写自己的所见还是自己本身,他都是认真的,都是含情的,他试图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向人们倾诉他生命中的息怒与哀乐、丑和美,激情与岁月。李煜词由于重视写梦景、写情景、写夜景,使其词具有一种朦胧的艺术美。特别是写梦境,李煜几乎写得很绝很美。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多愁善感、神思敏锐的词人,李煜是寂寞的,他是一个孤独的精神流浪者。文学家的善感敏锐,艺术家的天真纯情,使得他对人生的阴晴圆缺,有超出常人的体验。他那纵情的生活,也正是为了拥有片刻的欢乐、企图以片刻的欢乐来抵御无常的人生。李煜认为,要摆脱痛苦,只有沉浸在梦中来寻找精神的解脱。《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等梦境的描写既拓展了意境,又创造了朦胧的意境效果,正像中国山水画中山与云的结合,漂渺自然,神奇多变,时隐时显,使词的意境有了朦胧色彩,有了含蓄美,又增添了抒情主旨,情真意切。这种梦态的写作和梦境的描写,使李煜词的意境既朦胧宏大,又优美感人,特别是在艺术美感上达到了景情交融,人物、景、情的和谐互通。正如王国维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虞美人》,唐玄宗时是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小令,双调。文本解读【谋篇立意】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愁恨和悲痛心情。 【原文A】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春花开,秋月圆,(我这身为囚徒的苦难岁月)何时才是个了结啊?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作者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希望它结束呢?【明确】上阕首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产生哀怨的感叹,反而觉得太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原文B】往事知多少。――[译文]对于往事,我又明白了多少。“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明确】除了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之外,更应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 【原文C】小楼昨夜又东风,――[译文]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讲解】东风:春风。小楼是他被宋俘虏后所居之处,在汴京(今开封),而他的故国京都远在东南方的金陵(今南京)。这风是从故国吹来的呀。“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明确】学生可能回答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原文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译文]在明月之中,对已亡的故国真是不忍回首想念。 “不堪回首”透露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今昔反差巨大,因而怕见眼前现实――月夜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这是痛惜故国残破,还是后悔当日纵情声色,怒杀谏臣(潘佑、李平)?上阙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的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痛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拂的月夜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 【原文E】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译文]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只是那朱红的颜色该是已然改变。【讲解】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玉砌的台阶,指宫殿。朱颜改:红颜改变了,即(宫女)颜容变得憔悴了。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下阕起始这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在这几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原文F】“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试问您,心中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讲解】问君:问您,实是作者自问。这一句是名句,好在哪里?【明确】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李煜别有创意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长江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生动贴切,写出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意境博大,感慨深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君主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的事实相契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之苦。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前面六句,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的诗歌。”此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本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实之愁。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通篇采用问答法,以问起,以答结,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词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虚实相映 起伏跌宕
问起答结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感情形象化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行业资料、18李煜_虞美人等内容。
 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 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 煜的话,那只能...  《虞美人》(李煜)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虞美人》(李煜)“第五届”优质课竞赛教案
学年度优秀教案选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前面提到这首《虞美人》是李后主的绝命之作,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也就是“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故妓 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 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978 年 ,李后主被毒死 ,年 42 岁。 (史料记载, ...虞兮虞 兮奈若何!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也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 2页 免费 毛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5页 2...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 繁华之作;有人说这...  “落花流水春 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 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 、 “小楼昨夜又东风...  ,就是说,李 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 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 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虞美人李煜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