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残局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诗话两则(15分)第一则①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_努力学
◆ 碎题组卷:>>
诗话两则(15分)第一则①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许觊《彦周诗话》)②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第二则①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10、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折戟沉沙& (&&&&&&& )&&& (2)社稷存亡(&&&&&&& )(3)彦周诮杜牧(&&&&&&& )&&& (4)升庵(&&&&&&&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生灵涂炭&&& (&&&&&&&&&&& )&&& (2)社稷存亡& (&&&&&&&&&&& )(3)彦周未免错会(&&&&&&&&&&& )&&& (4)莺啼绿映红(&&&&&&&&&&& )1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13、《赤壁》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3分)14、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3分)15、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3分)答案与解析:10、(1)jǐ(2)jì(3)qiào(4)ān
11、(1)这里比喻苦难(2)借指国家(3)理解错误(4)绿叶映衬着红花
13、杜牧在这里只不过是借着翻历史旧案来表现自己的才干与愤郁而已,意思和阮籍登广武望刘邦项羽的古战场时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一样。14、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15、(1)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口”。(2)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夸张的分寸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3)杨慎可能真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等等。(只要能说出两种,言之有理即可)
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科目:语文
学段: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版本:苏教版&&题型:阅读题
上传者:努力学习&&浏览:
&&上传时间:&&&
◆ 相关碎题&&&&
1.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顺序。(5分)①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②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③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④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⑤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⑥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⑦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⑧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排序:→→→→→→→答案与解析:④→⑥→①→⑦→③→②→⑤→⑧ 2. 翻译下列句子。(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把握文言句式。(1)此句为倒装句。闻达:闻名显达。(2)所以:……的原因。(3)亲:亲近;远:疏远。答案:(1)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显姓扬名,在诸侯那里谋高官厚禄。(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效忠于陛下您的职责、本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时期天下兴隆的原因。 3. 阅读下文,回答5―8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卑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6.补充句中省略的成分。(&&&&&&& )遂许先帝以驱驰。7.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表明诸葛亮对先主怎样的感情?答案与解析:5.解析:此题考查古代汉语的古今异义词。答案: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品质低劣,下流6.解析:此题考查省略句。答案:我7.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把握重点的词语,翻译须准确完整。答案:在兵败之际接受重任,在危难之时奉命(出使东吴)。8.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案:忠心耿耿,誓死效忠。 4.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遂许/先帝以驱驰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躬/耕于/南阳答案与解析:B 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摹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B.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C.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典故“____________”就反映了这样的事实。(2分)12.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9.A10.(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丽选取大义了。
(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11.不食嗟来之食;12.舍生而取义;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13.示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 相关套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提问者采纳
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真可谓以小见大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真可谓以小见大
折戟沉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关于《赤壁》(唐.《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的后两句是议论,作者对赤壁之战提出的独特看法是什么?(2)这首诗借古讽今,作者在诗中抒发了_百度作业帮
关于《赤壁》(唐.《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的后两句是议论,作者对赤壁之战提出的独特看法是什么?(2)这首诗借古讽今,作者在诗中抒发了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的后两句是议论,作者对赤壁之战提出的独特看法是什么?(2)这首诗借古讽今,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答得好的话,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得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赤壁》一诗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赤壁》一诗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0、《赤壁》中含蓄反映诗人抑郁不平心境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曲折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感慨.12、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阅读下列材料: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回答:(1)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_百度作业帮
阅读下列材料: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回答:(1)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阅读下列材料: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回答:(1)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的《赤壁》诗从赤壁之战的遗物人手,发表了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是怎样认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没有东风,赤壁之战的胜负真的会改变吗?战争的胜败是由哪些主要因素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赤壁之战。曹操、周瑜。(2)杜牧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政权的存亡都会成为未知数。诗人讥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胜得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3)对制约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的分析不准确。战争的胜负是由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综合效应决定的。(4)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其中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