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分工更加大雁精神 细致分工

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责的演变(2)
&来源:&【读书人网():综合教育门户网站】
摘要:征税派役、治安管理等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两宋乡役的主要职责。不同职责,国家规定由不同色役分别掌管,
  本篇是由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熙宁后至南宋,保甲法逐渐混同为乡役法,时而是大小保长催税,时而由户长或甲头催税,各地也颇有不同,但凡差派户长,其主要职责也是以催税为主,并兼及税务征收中攒造户等簿等相关事务。
3.耆长、保正副。耆长之名,源于五代,后周时以之主掌乡村事务。宋初的职役制度,在保障乡村社会安定方面,亦以耆长率领壮丁,“逐捕盗贼”[1](卷12《职役一》)。在开宝七年(974)废乡令中,以耆长“主盗贼词讼”[4](职官48之25)。其他如防备烟火,修补桥道,以及与户长、乡书手一起攒造五等户簿等,也都属耆长分内职责。熙宁八年(1075)闰四月,朝旨罢耆壮之役,而代以都副保正和承帖人。元丰八年(1085),朝旨再次由耆长、壮丁取代都副保正、承帖人,主掌乡村治安诸事。随后又规定,允许原来充任保正、承帖人等役的民户,如自己情愿,可再充为耆壮。换言之,朝廷允许以保甲制下的保正等名目充任乡役耆长、壮丁等,这便成为后来乡役、保甲兼充制的源头。
历经元v更化和绍圣之变后,上述这种以都副保正等兼充耆壮乡役的制度,似更利于州县政府对乡民的治理,南宋时已在更多地区推行。而无论是只设耆长,不设保正,或只设保正,不设耆长,或是以保正兼充耆长,自北宋后期以至南宋,耆长和保正的职责都明显地日益具体化了,也出现了日渐增多的趋势。现存文献显示,下述诸事均须由“耆长主之”:乡村盗贼、斗殴、烟火、桥道公事[6](卷21《论差役利害状》);稽查户口,编造丁口文帐和五等户簿[7](卷九);乡村的地理、村分四至,寺庙馆铺,客店酒坊,古迹河渡等具体事务的变更,查明后向县司申报;官员下乡的迎送和供应酒食,逆旅之客病宿的请医治疗或死后安葬,以及无主坟茔的管理[8](卷3《处事》)[9](卷2《王客》);协助督税乡役依限征催税赋,催纳坊场钱,将户绝者的田产籍没入官 [8](卷8《知县事榜》);[10](卷20《上王提刑书》);承受县司各种文引、文帖、告示,然后遍告乡里,解送乡县之间的公事和罪犯[8](卷7《榜耆壮》)等等。对此,李元弼《作邑自箴》卷7《榜客店户》和《榜耆壮》记载尤详。在保正兼充耆长时还有许多法外“职责”,诸如到县司听候差使,或任由县司官吏私自借用承担一些工役,以及各种名目的钱物需索,等等[4](2之121);[6](卷99《约束不得搔扰保正等榜》)。要言之,自北宋后期至南宋,耆长、保正的职责确实是更加具体化,也逐渐增多并延伸至催税职能了。
4.保长、甲头。王安石变法,保甲制的推行和此后保甲名目被应用于乡役制,对宋代职役制度产生了较多影响。保长、催税甲头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成为此后乡役制的主体角色的。史载,熙宁初即已推行甲头之制,由乡村邻近的30户组成一甲,先由家产富足者充任甲头,负责一甲之内青苗钱物的散敛,一税一替[11](卷70《神宗皇帝?役法》)。熙丰后,在各路州县或以甲头催税,或以户长、保长催税,但凡设置甲头,一概负责催理一甲30户(或稍少于30户)的税赋,直至南宋。保长之役,又分大小保长,即每五户为一小保,设小保长一名;每五小保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一名,有时大保长可以兼充户长之役。总之,甲头和保长都是负责催税的乡役。然而,南宋役制有所混乱,甲头、保长等乡役增有“法外”职责,如被县司勒令掌管本属于其他职役的任务,甚而被勒索钱财或应用于一些无偿的奔走驱使等劳役[12]。
征收赋税、治安管理,宋初以来,国家制度对于各色乡役的分工较为明确。但是,实行中却往往将上述两种不同职责混在一起,即某一乡役既征收赋税,又负责治安管理,甚至还将其他职责混在一起,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对此,我们分别加以阐述。
首先,在督税方面,改多种乡役为一种或两种乡役(兼充)督征课赋。唐前期的里正有案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等多项职责。中唐前后,又有书手等参与其事。五代时,三大户(耆长)的职责也有催征。降及宋初,催税者则由里正、乡书手、户长共同承担,将中唐以前由里正一役承担的催驱赋役,改由三种乡役共同承担。开宝七年(974),朝廷诏令以户长主督税课,而里正、乡书手仍辅助户长催征。至和二年(1055)诏废里正后,督税还是由户长、乡书手共同承担。熙丰之后,各地乡村中负责催税的乡役,或以户长、保长,或代以甲头,或由大保长兼户长之役,或户长、甲头并设,在役制上也大致呈现出乡役职掌渐趋合作的趋向。而保甲制、乡役制参互使用的过程中,督税乡役的职责也呈现出合作的趋向。这一趋向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以督税而言,南宋中期后,在一些路分出现了以都副保正掌管的现象。都副保正本职为负责乡村中的治安词讼、烟火盗贼。由保正副催税的同时,充役的民户还照样承担原来的乡役职责,即一种乡役负有多种职责。
二、熙丰时期主要由甲头督税,散敛青苗等。乡村每30户以内,设一甲头催税。就两宋而言,其催征范围有越来越小的趋向:唐朝督促赋税是以100户为一个单元,由里正负责。宋初“循旧制”,史料中虽然无明确记载,但是,这一时期催税的最小单元,也大概在100户左右[13]。进而言之,熙宁初保甲制以500户为一都保,不久就改以250户为一都保,以每5、25、250户分设大小保长和都副保正。这时的乡役数量较之唐代和熙宁以前都增加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以五户为一小保征税的制度,较之设甲头,催税范围更加缩小。都副保正等也几乎都身负催税的责任。小保长、大保长、保正副、县司……可谓环环相扣,层层征收。这既说明催征工作的困难,也充分表明乡役职责的合作化趋向,进而体现出政府加大赋税催征和乡村治理的力度,以及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的趋向[14]。我们认为,到王安石变法时期,尤其是保甲法的推行,这一渗透有所深化。而且,如此一来,在沟通国家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层――乡役人数增多的情况下,国家为了节省治理乡村的成本,役钱逐渐转化为新的赋税名目,北宋晚期直至整个南宋时期,役制中明显出现了由差募并用到名募实差的变化。
其次,在乡村社会治安方面,宋初设耆长、壮丁掌其事。熙宁年间创行保甲制,作为民兵性质的保甲正长对于乡村社会治安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保甲制被应用于乡役制,保正承担或兼充了耆长的职责,承帖人取代了壮丁。此后,保正或取代耆长,或耆长、保正并设而以保正兼代耆长,保正的职责渐渐包括了更多的内容:逐捕盗贼,主掌词讼、斗殴、桥道、烟火,掌控私贩禁物、驱催税租,以及在县听候差使,等等。乡村社会中的诸多乡役职责渐渐地由保正(耆长)、户长(或保长、催税甲头)共同承担了。前揭《宋会要辑稿》食货65之80、2之121,《朱文公文集》卷99《约束不得搔扰保正等榜》等史料,均可为之佐证。乡役合作的趋势更趋明朗。
(作者:3COME文档频道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关于的文章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独树一帜的证据制度,以两宋的证据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析两宋证据制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历史总复习一:七年级上册1、(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2)北京人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左右已经使用天然火。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掌握钻孔和磨光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氏族社会时期。2、(1)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他们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2)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种植粟房屋建筑是半地穴式,会制造彩陶生活。3、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部落联合在逐鹿之战中大败蚩尤,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4、(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公元前一千六百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至殷,故商朝称为殷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虐无道,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史称西周。(3)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4)西周后期,国人暴动导致西周灭亡(前771年)。5、(1)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2)与商周同期的成都平原,也出现了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6、前771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齐桓公改革: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2)城濮之战:晋国与楚国交锋,晋军大败楚军,晋军胜;(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7、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 (1)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齐国的建立,形成战国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2)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在桂陵大败魏军;(3)马陵之战:齐国与魏国在马陵大战,魏国败;(4)长平之战:秦赵之战8(1)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春秋末年出现了牛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变革。(2)秦国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的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3)春秋以来,由于出现了土地私有,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了,为了确立他的封建统治,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4)商鞅变法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中央直接派人管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1)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它具备了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刻于龟甲和兽骨)。金文刻于青铜器,西周晚期将文字统整理为一种样式,称为“大篆”。(2)天文:夏朝出现日食,春秋鲁国关于彗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3)历法:现在的农历来源于夏朝历法,商朝将一年分为12个月,战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4)医学:我国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5)文学: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1)儒家:(春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爱人”;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孔子的言论被整理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提倡轻徭薄赋;(2)道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记录了老子的言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主张“无为而治”,做事要顺其自然。(3)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对以强凌弱的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4)法家:代表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5)兵家:创始人是春秋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实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1)秦的统一措施: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三公,即分管行政的丞相、军事的太尉和监察的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部修筑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统一岭南和东南地区。(2)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3)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10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律当斩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继续领导农民起义。结果: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战胜秦军主力刘邦占领咸阳。秦王投降,秦朝灭亡;刘邦项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1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1)西汉初出现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2)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3)西汉后期,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12、两汉经济的发展:(1)西汉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主持修建了白渠,铁器和牛耕在西汉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东汉明帝令王景修筑黄河大堤,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汉朝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纺织技术高超,其中一件素纱衣,薄如蝉翼。东西汉的都城洛阳被称为东西二京,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简称“市”。13、汉匈和战(1)秦汉之际,匈奴的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2)汉匈之战: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败匈奴主力,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3)汉匈之和:昭君出塞;14、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西汉武帝及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的天马、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开渠、凿井、丝绸等传入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西域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随后任西域都护。(2)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输中国的丝绸而闻名于世。南道:长安―河西走廊―阳关―昆仑山北麓西行―葱岭―中亚南部、西亚和地中海东岸,或至南亚;北道: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天山南麓西行―葱岭―可至中亚北部。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岛。15、昌盛的秦汉文化(1)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造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又称为“蔡侯纸”;&&&&&&&& (2)数学: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战国以来我国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3)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量地震的仪器;(4)医学:华佗,东汉著名的医学家,精于外科,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著《伤寒杂病论》。(5)宗教: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修建佛寺;道教的产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6)文学: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是一部灿烂的文学文化艺术巨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7)秦陵兵马俑: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6、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官渡之战后出现了魏、吴、蜀三国鼎立局面。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17、(1)西晋的建立:魏国大臣司马懿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西晋。西晋建立以后,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史称“八王之乱”。匈奴人灭了西晋。(2)东晋的建立: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西晋。(3)前秦的建立:氐族人建立前秦(4)淝水之战:东晋与前秦之战,最终以东晋胜利告终。(5)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18、(1)北魏的建立:东北鲜卑建立了北魏(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建立以后,由于气候原因。生产出来的粮食满足不了人口的需要,孝文帝迁都到洛阳。(3)孝文帝改革措施:使用汉语;穿戴汉族服饰;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族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19、(1)魏晋南北朝文化: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北朝的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北魏的郦道元和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东晋的书法家王羲其代表作《兰亭序》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的顾恺之绘&&&&&&&& 画出色,代表中《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魏晋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七年级下册&&&&&&&&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618年隋朝灭亡。2、隋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开通隋朝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注意课本第4页的地图]。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河,它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引发起义。3、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轻繇薄赋,奖励垦荒,发展生产,让人民生活安定;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重用贤才,虚心纳谏。)作用: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史称“开元盛世”。(任用姚崇、宋俏啵贾危锍祝恢厥拥胤嚼糁危眉艄倭呕购投嘤嗳嗽保恢厥优┮担谌鞯卮笮送吞铮忧慷耘┨锼墓芾恚缤渤怠⑶纾桓母莆急疲跚崃税傩盏母旱!#6、科举制由隋朝开创,完善:(1)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2)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利用高官主持考试。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7、武则天自立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后人把她20余年的统治称为“贞观遗风”。8、“唐三彩”是唐代新创的釉彩陶,以青、绿、黄为主色。9、唐朝的民族关系:内容: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北方各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方式: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北庭都护府)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云南王皮罗阁)与少数民族和亲(文成公主进藏)例子:唐与吐蕃,唐与回鹘。&&&&&&&& 10、唐朝的对外关系唐与新罗(崔致远留学中国)唐与日本:鉴真东渡。影响:传播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对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唐与天竺: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影响:为后世研究新疆、中亚、西亚、印度半岛等地区的历史和资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1、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12、唐朝的科技文化:科技(1)建筑: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2)雕版印刷:《金刚经》(3)医学:孙思邈《千金方》被称为“药王”。文学(1)李白诗风: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想象瑰丽,号称“诗仙”。《静夜思》、《早发白帝城》(2)杜甫诗风: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感情细腻真挚,号称“诗圣”。“三吏”“三别”(3)白居易诗风:质朴、通俗,优美流畅。《长恨歌》《琵琶行》书法与绘画:(1)颜真卿、柳公权,被后人称为“颜筋柳骨”。(2)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13、政权辽北宋西夏金南宋民族契丹汉党项女真汉建立时间916年960年年1127年建立者辽太祖宋太祖元昊金太祖宋高宗都城上京东京兴庆会宁临安被谁所灭金金蒙古蒙古蒙古&&&&&&&&14、宋太祖改革:政治上,将中央一分为三,参知政事掌管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 军事上,实行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政策。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藩镇割据,但是政府开支大增,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重文轻武的特点,造成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15、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北宋和辽:1004年,辽军攻宋,威胁开封,宋真宗亲征取得初步胜利,辽宋&&&&&&&&停战,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2)北宋和西夏:元昊称帝后,宋夏交战,后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双边贸易兴盛。3)4)金灭北宋:1125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南宋和金:岳飞抗金;宋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形成对峙的局面。&&&&&&&&16、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发展原因:北方战乱,民众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表现:占城稻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是著名的稻米产区,有“苏湖熟天下足”。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种茶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宋代丝织业发达,杭州、苏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十分发达,以广州、泉州的造船技术最为精良。商业: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的再现了开封的繁荣景象。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设立了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纸币: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移过程:江南地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开发,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衣食住行:两宋初年崇尚节俭,后期渐趋奢侈,穿胡服十分普遍。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肉食为北方羊肉,南方为鱼;茶和酒是最主要的饮料。&&&&&&&& 百姓住所以茅屋为主,贵族官僚的宅邸相当宏丽,农村以草房为主;高脚的桌椅凳以广泛使用。行:牲畜,轿子,车子,舟船。宋代文化:宋代大城市中出现的“瓦子”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场地叫做“勾栏”。节日: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17、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18、元世祖改革:政治上,中央设置中书省,管政事,枢密院,管军事,御史台管监察;地方:全国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为便于南粮北运供应大都,开凿大运河,并开辟了海域航线。19、民族关系的发展:唐朝以来进入中原的契丹等少数民族语汉族融为一体。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的中国人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叫做“回族”。20、文化:科技,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航海和军事。南宋时期传入欧洲。&&&&&&&&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南宋时期出现了火枪,元朝出现了火箭火炮。)13、14世纪传入欧洲。史学,北宋的司马光编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文学:宋词,豪放派.北宋的苏东坡开创了豪放派新词风,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豪放派词风,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语以寄之》。婉约派以李清照为代表,《醉花阴》。&&&&&&&&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四大家以关汉卿最为著名,代表作《窦娥冤》。&&&&&&&& 绘画和书法:宋徽宗的花鸟画细致传神。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世称“赵体”,其画为“神品”。&&&&&&&&21、明朝的统治: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明朝,他死后,燕王朱棣夺取政权,是为明成祖。22、明朝的改革:明太祖改革政府机构,中央取消丞相,,废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设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设锦衣卫为特务机构。科举制:以八股文为主,不注重真才实学。明成祖改革:迁都北京,有利于抗击北方匈奴,也有利于经营北方地区,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在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重用宦官,设立东厂特务机构。23、明朝经营边疆: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24、明朝的对外交流:1)戚继光抗倭。背景:明初开始,日本的武装集团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劫掠骚扰,被称为“倭寇”。事件: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意义:使我国沿海地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2)郑和下西洋。背景及目的:明初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宣扬明朝国威。经过:从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联系。25.清朝的统治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灭亡,清军入关,迁都北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康乾盛世:清初几代皇帝吸取明亡教训,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26、清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过大,威胁皇权;措施,顺治帝设置内阁、翰林院,康熙设置南书房,雍正设置军机处,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乾隆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27.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特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员工人。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28闭关锁国&&&&&&&&清初厉行禁海政策&&&&&&&&乾隆年间,只开放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代理,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积极影响: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在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29.清朝经营边疆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进行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选择。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中国。30.清朝保卫国土康熙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世纪,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建筑: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全长六千多千米。紫禁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科学家及著作:类别医学人物生活朝代著作《本草纲目》地位药物学巨著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明朝&&&&&&&&农业、手工业宋应星明朝后期《天工开物》农业徐光启明末&&&&&&&&《农政全书》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绘画:明朝以山水鸟花居统治地位,明末徐渭、清朝扬州八怪书法:明朝董其昌,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图书编纂:《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绪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4。内容: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3.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第三课收复新疆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2.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7月-----、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2、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3、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结果: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时间:、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6、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2、《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第六课洋务运动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七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2、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2)内容: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3)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第八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2.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3.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5.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7.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8..武昌起义:时间:日9.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日地点:南京。人物:孙中山。&&&&&&&&10.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2.“新世纪曙光”: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时间:日(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4)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十一课北伐战争&&&&&&&&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2、北伐战争(1926年)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名政府”。&&&&&&&&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秋收起义(日)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者: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3)经过:中央根据地(瑞金)------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③(3)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的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2、西安事变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魂,不做亡国奴”&&&&&&&&1、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1、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年9月,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意义: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意义: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3、百团大战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1940年8月,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目的:粉碎敌人“囚笼政策”“三光政策”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4、中共七大(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 胜利准备了条件。5、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③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第五单元第十七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1、重庆谈判(P88):(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时间:1945年8月-10月(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2、转战陕北(P89)(1)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进攻中原解放区(陕甘宁)(2)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P90-91)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P93-96):(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4)三大战役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日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 说是比较落后的。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 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5、抗美援朝(日~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共八大:(1)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1958年(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①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②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 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0月)(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2)内容:P39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 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4、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2、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4、在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7、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 不断增强。(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六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一、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2、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见课本P94):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第七单元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1)主要变化: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