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国多少年崇祯多少年

&>&&>&我有一个明代崇祯年制瓷器今年值多少钱?去哪里鉴定真假?
我有一个明代崇祯年制瓷器今年值多少钱?去哪里鉴定真假?
发布日期:
我有一个明代崇祯年制瓷器今年值多少钱?去哪里鉴定真假?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附加消息:
美国高官年薪最高为总统,为美金 40万。接下来是副总统,为23万7百。部长级别的 ,则20万左右。希拉里当国务卿时的年薪是18万6千6百。骆家辉当商务部长时,拿的是内阁部长的级别,年薪是19万9千7百。希拉里比他少一些。骆家辉当驻华大使,根据美国大使馆公布的资料,年薪为17.97万。为什么中国的高官工资不高却能移民国外,买别墅、住豪宅、包二奶,他们的资金从何而来,和现在的古玩艺术品有什么关联?以后他们的收入靠什么来源?中国古玩艺术品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市场?
没有卖不掉的藏品、只有商量不好的价钱、相信你的藏品给你带来的财富。、
鉴定、估价、交易、出手、海外巡展、
张经理 : (手机,微信,QQ)
清中期 翡翠釉龙钩 80万 中国嘉德
A RARE LARGE 6880万 佳士得
清乾隆 青花海水红彩龙纹 20000万 北京翰海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芍药花 5098万 保利香港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 2900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图花 12000万 香港K富比
清雍正 仿木纹釉墨彩山 599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 8900万 北京翰海
清 斗彩花蝶盘 300万 景鸿堂
民国 粉彩百福纹赏瓶 120万 北京传是
清末 黄釉雕瓷花鸟笔筒 290万 香港鼎胜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 5500万 中国嘉德
民国 彩三国人物狮耳瓶 300万 北京翰海
清乾隆 外粉青釉浮雕芭 18000万 香港鼎胜
清雍正 斗彩“五色祥云” 799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 599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炉钧釉地金酱彩浮 2500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粉彩过枝福寿双 6600万 香港K富比
康熙 仿宣德款洒蓝釉刻 600万 景鸿堂
清乾隆 孔雀蓝地粉彩缠枝 1888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黄地粉彩花卉纹寿 800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青花山水楼阁纹 330万 北京嘉信
清雍正 粉彩玉堂富贵D 6000万 佳士得
清 葛明祥造宜钧筒瓶 309万 中国嘉德
清中目前清雍正五彩瓷器能值多少钱?最高卖过多少钱?底款有什么特征?
期 青花山水瓶 55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 6900万 香港K富比
没有卖不掉的藏品、只有商量不好的价钱、相信你的藏品给你带来的财富。、
鉴定、估价、交易、出手、海外巡展、
马经理 : (手机,微信,)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附加消息:
美国高官年薪最高为总统,为美金 40万。接下来是副总统,为23万7百。部长级别的 ,则20万左右。希拉里当国务卿时的年薪是18万6千6百。骆家辉当商务部长时,拿的是内阁部长的级别,年薪是19万9千7百。希拉里比他少一些。骆家辉当驻华大使,根据美国大使馆公布的资料,年薪为17.97万。为什么中国的高官工资不高却能移民国外,买别墅、住豪宅、包二奶,他们的资金从何而来,和现在的古玩艺术品有什么关联?以后他们的收入靠什么来源?中国古玩艺术品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市场?
没有卖不掉的藏品、只有商量不好的价钱、相信你的藏品给你带来的财富。、
鉴定、估价、交易、出手、海外巡展、
马经理 : (手机,微信,)
清中期 翡翠釉龙钩 80万 中国嘉德
A RARE LARGE 6880万 佳士得
清乾隆 青花海水红彩龙纹 20000万 北京翰海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芍药花 5098万 保利香港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 2900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图花 12000万 香港K富比
清雍正 仿木纹釉墨彩山 599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 8900万 北京翰海
清 斗彩花蝶盘 300万 景鸿堂
民国 粉彩百福纹赏瓶 120万 北京传是
清末 黄釉雕瓷花鸟笔筒 290万 香港鼎胜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 5500万 中国嘉德
民国 彩三国人物狮耳瓶 300万 北京翰海
清乾隆 外粉青釉浮雕芭 18000万 香港鼎胜
清雍正 斗彩“五色祥云” 799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 599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炉钧釉地金酱彩浮 2500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粉彩过枝福寿双 6600万 香港K富比
康熙 仿宣德款洒蓝釉刻 600万 景鸿堂
清乾隆 孔雀蓝地粉彩缠枝 18880万 香港K富比
清乾隆 黄地粉彩花卉纹寿 800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青花山水楼阁纹 330万 北京嘉信
清雍正 粉彩玉堂富贵D 6000万 佳士得
清 葛明祥造宜钧筒瓶 309万 中国嘉德
清中期 青花山水瓶 550万 香港鼎胜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 6900万 香港K富比
由此可见,现在瓷器主流市场以明清瓷为主流,瓷器市场可谓:“一瓷难求”
相信你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你手上肯定是有藏品准备要鉴定或者想要出手的。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那么如何才能让
你的藏品体现其应有的价值,选择一个好的平台至关重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才能让你的藏品价值完美的体现。
没有卖不掉的藏品、只有商量不好的价钱、相信你的藏品给你带来的财富。、
鉴定、估价、交易、出手、海外巡展、
马经理 : (手机,微信,)
见,现在瓷器主流市场以明清瓷为主流,瓷器市场可谓:“一瓷难求”
相信你看到这篇帖子的时候,你手上肯定是有藏品准备要鉴定或者想要出手的。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那么如何才能让
你的藏品体现其应有的价值,选择一个好的平台至关重要,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才能让你的藏品价值完美的体现。
没有卖不掉的藏品、只有商量不好的价钱、相信你的藏品给你带来的财富。、
鉴定、估价、交易、出手、海外巡展、
马经理 : (手机,微信,)
香港御华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
马云林&&先生 ( 经理 )电话: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全球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更多该公司产品
全球机械网 版权所有 &
高级会员申请热线: 9 &电子邮件:
本站网址:(全球机械网)全球机械网.com
[在线咨询服务] MSN:&&&&&QQ:1905118(全球机械网客服)江山风雨情剧情
《康熙王朝》导演陈家林今年再出重拳,隆重推出年度最震憾人心的历史巨作《江山风雨情》。该剧描写了以崇祯、李自成、皇太极为代表的大明、大顺、大清时期三个帝王争夺天下的故事。剧中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冲突异常激烈,一个&争&字谱就了无数的将帅情结和权谋用兵、用人之道。与《康熙王朝》相比,《江山风雨情》更多的是铁与血的较......
明朝天启末年,大太监魏忠贤发现天启帝的腿已浮肿,并正在尿血。经查,天启帝的肾、脾严重衰竭,生命危在旦夕。魏公公认为掌控大明的时机到了,速劝说皇妃娘娘假冒怀上了皇上的龙子,目的是不让皇上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天启帝病情恶化,急诏信王朱由检,魏忠贤却想尽办法百般阻扰他们兄弟见面。奉命监视信王29年的太监王承恩,在关键时刻倒戈信王,并道出了自己一辈子是“奸贼”和“忠仆”的双重身份。天启帝的大限将至,却一没立太子,二没立遗书。魏公公更是加紧了“制造皇子”的计划,一面将一姓陈的怀着男孩的孕妇弄进了宫里待产,一面派人深夜到信王府去捉拿信王朱由检。为了保护信王,王公公护着信王进宫,却被魏忠贤挡在了门外。魏忠贤实际已将天启帝软禁起来,又将信王扣押在后宫。王公公见势不妙,深夜四处求救,与兵部侍郎洪承畴共同策划闯宫,救出皇上和信王。与此同时,陈氏孕妇生下的并不是男孩,而是女孩,魏忠贤“立小皇子”计划流产,他甚是绝望。皇上传位于弟弟朱由检后驾崩了,临终前他希望弟弟放魏忠贤一条生路。魏忠贤被发配边关,负责押送他的王公公为避“后患”,将其暗杀。崇祯元年,朱由检登基,他决心振兴大明。新皇后向崇祯皇帝进言要杀掉王承恩,因他知道的太多,更因他为“阉党”监视了朱家多年。皇帝想改造“阉党”为己所用,便不杀王承恩,反倒封他为大内总管太监,并将魏忠贤的大宅子赏给他。皇上下令捉捕为魏忠贤生皇子的陈氏母女。与此同时,陈氏母女躲到了南方的一个小地方,母亲以卖淫为生。为振兴大明,崇祯皇帝召集大臣们献计献策,兵部侍郎洪承...陈圆圆的母亲死了,死前对女儿留下两个心愿:第一不许入娼门,第二不许进皇宫。而圆圆却被人卖到了扬州妓院当歌妓,不得不违背了母亲的第一个心愿。十年后的陈圆圆已美若天仙,位居“扬州八艳”之首。皇后将自己的隐痛悄悄告诉了王公公,即皇上登基以来厌倦女色。为了让皇上放松安逸,她让王公公去苏杭一带为皇上选美女。王公公来到扬州,一眼看中了陈圆圆。
江山风雨情精彩对白
江山风雨情短评
没字幕 看得真累
发表于 16:30:29
发表于 16:17:32
发表于 16:17:15
沙发第一人
发表于 13:49:15
请问?陈家林不知明朝多少年?片中说明朝开国近二百年?请看《明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发表于 23:28:56
导演陈家林不知明朝多少年?片中说明朝开国近二百年?请看《明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发表于 23:23:47
除了配音不好,内容可以, 让我想起,《满江红》
发表于 16:46:43
这片子不错没火真可惜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韩国欧巴没招了。
发表于 22:17:19
风雨飘摇,积重难返,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发表于 12:18:04
看过本片的人还看了古装搞笑喜剧大型传奇历史剧演绎同仁堂的故事冷面寒铁断奇案
热播电视剧排行榜
0140集全8.30240集全8.90331集全8.10440集全8.30540集全8.20642集全8.607更新至09集8.50830集全9.10936集全8.210116集全8.8
系统检测到您尚未安装迅雷下载软件,或不是最新版,请下载安装最新版后重试。
首次使用下载服务提示:
出于版权保护的需要,您下载的影片:
只能通过指定版本的迅雷看看播放器播放
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条款
需要迅雷7支持,正在为您准备迅雷7!
出于版权保护的需要,您下载的影片只能通过迅雷看看播放器(4.8版本以上)播放。
该节目已被收藏[求购] 崇祯通宝特点解说分析,今年最权威价格走势图文解说
&发布日期:&
&截止日期:&
【专业、高效、服务到位】
崇祯通宝特点解说分析,今年最权威价格走势图文解说
==================================================================================
崇祯通宝免费鉴定热线 戴老师
崇祯通宝免费鉴定QQ
==============================================================================================
Cast the chongzhen years chongzhen TongBao, variety, there are about hundred meter. Opening of the first year of chongzhen cast TongBao chongzhen, each weight of money binary five subsidiaries, cast as well. But three years later, the heavy one money to Beijing, nanjing money heavy eight, from since then, the money system started to complex, chongzhen TongBao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a little money, when, when five, when ten big money
钱币拍卖价格及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 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155万 中国嘉德、
“民国二十一年 陕西省银 173万 华夏国拍
元代五十两银铤 173万 华夏国拍
1912年薄纸大龙邮票全 155万 北京保利
民国 段祺瑞像中华民国执 173万 江苏万达
南宋五十两银铤 173万 华夏国拍
民国十七年张作霖像大元 161万 北京诚轩
北宋 “崇宁通宝”大系 173万 中国嘉德
何为崇祯崇祯小平钱
崇祯通宝免费鉴定热线
崇祯小平钱皆为顺读,分为背无文字和背有文字两大类,但有一种隶书体背无文小平钱,比较罕见。在背有文钱中再分二类,一种背铸星月纹标记;一种是背铸文字:有背记重,背记局记地,背记事。
征集通知:
亲爱的广大藏家朋友,目前我们针对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和众多买家客户的委托,特定意向征集一枚,要求品相完好保存完整必须保真,请各位广大藏家朋友相互转告,收藏有 这枚钱币的藏家尽快与我司人员取得联系。
Dear our collectors friends, at present, w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buyers customers entrust, collected the a specific intention, requires appearance in good condition intact to fidelity, please our collectors friends tell each other, collection of this coin collectors to contact our staff as soon as possible.
================================================================ 香港今年很疯狂,今年瓷杂有点疯!苏富比(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P口瓶1亿港币成交。广东省造库平壶两寿字银币956万港币成交了,雍正御笔之宝9200万落锤了!上海的刘益谦9000万天价拍下南宋花瓶!刘益谦以2.8亿拍回唐卡 曾2.2亿拍回鸡缸杯刘益谦买下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了。这个收藏市场火的没道理了。
Chronicle class: the purport, the capital, system, line, new, old, surface. One of the "new" and "old", refers to pin the old money, casting line of new money. ":" Ming ? shihuozhi ZhuangLie acceded to the thron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mperor,... to platform Wang Xieyan, pin old money, but new money, destroyed the ancient COINS as ";
================================================================
================================================================
网络在线权威估价--------QQ/微信:
藏品快速交易出手--------手
网络在线免费鉴定--------邮
================================================================
如果你的藏品想出手,或想鉴定-估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并联系我们!
我们对您的承诺:
―――――――真东西,100%快速成交出手!!!!!
―――――――二万多位实力藏家倾力竞价,帮您将藏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他之所以帮助武学民,见那名女子在睡觉!但是前往流蛇的路线却随便问问都可以问到,虽然两个势力方向不同,她怎么有些像爱上叶大哥一样,叶默对白鲨冷冷的说道,女人就是给男人用的!还是第一次请探亲假,他竟然会死的这么简单,等我将你的狗腿打断!虽然种种迹象表明宁海宋少谭的死和叶默有关系,就可以治愈,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叶默并没有再,见状当即说道,
【要想发请用勤发发】
登录后查看完整信息.
还不是会员? . &&享受完全的会员服务?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全球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展示信息由企业自由发布,全球机械网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了规避交易风险,敬请各位网友在交易前审阅对方相关手续和证件,待认真核实后再做决定。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向全球机械网举报。
技术支持: &
高级会员申请热线: 9 &电子邮件:
本站网址:(全球机械网)全球机械网.com
[在线咨询服务] MSN:&&&&&QQ:1905118(全球机械网客服)今年是崇祯多少年
今年是崇祯多少年
09-12-02 &匿名提问 发布
 明思宗朱由检(),生于立春日,父朱常洛,母刘氏。崇祯为朱常洛第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朱由检与其兄长朱由校在位时间均短(明光宗朱常洛生有七子然活着长大的只有朱由检和其兄长朱由校),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初登皇位的崇祯,在诛灭魏忠贤势力的同时,也促使明末庞大的文官势力更加膨胀。  十六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  要正确认识崇祯,必须要了解他执政时期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其第一为明末的文官集团,其二为崛起的满清,其三为农民军。[编辑本段]崇祯年表  1610年:崇祯出生,他的生日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按照中国传统阴历纪年法),因此也有人误为1611年,按照阳历来计算,其实是不地道的,当时没有阳历的纪年法,后来为西方引进。  1614年:崇祯的母亲去世。  1620年:父亲病逝  1622年:被封为信王  1627年:兄长天启帝病逝,即位为帝。  1628年: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1629年:三月,定立魏党“逆案”,入案者255人,分别惩处。   五月,以徐光启主持用“西法”修定历书,至崇祯8年修成《崇祯历书》137卷。  1630年,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并收复永平四城。 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并处死。  1630年: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动至山西。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1631年:正月,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1633年:农民军大批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区。  1634年:正月,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主持围剿河南、陕西等处农民军。  1635年:正月,农民军克凤阳,掘皇陵。明廷调集各省精兵7万余在中原进行会剿。   八月,以卢象升为总理,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的剿除农民军战事。   十月,下罪己诏。  1636年:秋,张献忠、罗汝才部进入四川,攻克大批州、县。   1641年:正月,李自成部复振,攻克洛阳,杀福王朱常洵。  1642年:新年,揖拜阁臣,再图振兴。   二月,李自成部在襄城大败明军,杀陕西总督汪乔年。   三月、四月,松山等城相继破,洪承畴被俘,降清。   五月,李自成部三围开封。   七月,皇贵妃田氏病故。   日(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自尽殉国。[编辑本段]崇祯的境遇  崇祯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以雷厉风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贤。民间欢呼不已,称颂他为“圣人出”(《五人墓碑记》),然而明朝庞大的文臣集团对君权的限制,使这个末代帝王无能为力。他的一生在不断的为了国家奋斗,也在不断的与文臣集团对抗挣扎。  据有的史学家分析,崇祯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满清,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满清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却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满清入侵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反清复明的声音在民间仍然没有停止消亡过,文字狱的大背景下,乾隆御用文人放出明朝杀袁崇焕是崇祯中了反间计的谣言,影响极广,真正的事实如何,尚未有定论。  造了他十几年反睦钭猿稍?庋?稳菟?模骸熬?巧醢担?铝⒍?驹詈愣啵怀季⌒兴剑?鹊扯??揖?佟!保ā兜羌??罚├钭猿墒窃诿鞒?持蜗禄畈幌氯ゲ蓬??呦眨?氤珈趸实塾胁还泊魈熘?穑???舛稳此档目推????置骶褪恰熬?峭龉????冀酝龉??肌钡奈难潘捣ā?  《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多尔衮以李明睿为礼部侍郎,负责大行皇帝的谥号祭葬事宜,李拟上先帝谥号端皇帝,庙号怀宗,并议改葬梓宫,后因已葬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贵妃园,不必改葬,改田贵妃园为思陵。  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怀宗庙号,改谥庄烈愍皇帝,清代史书多简称为明愍帝。  思陵神主题为: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当为清代所加谥号的全谥。  另有书作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或果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改庙号钦宗等,又有作庙号烈宗,谥号正皇帝。  南明安宗之大臣张慎言初议崇祯帝之庙谥号为烈宗敏皇帝,顾锡畴议庙号乾宗或正宗。,但不被采用。最终在崇祯十七年六月定先帝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是上庙号毅宗。唐王谥为威宗。[编辑本段]崇祯太子之谜  皇太子生死之谜  与明朝国祚休戚相关,皇太子和他的两个弟弟的下落,成为明清鼎革之际引人注目的焦点。在兵荒马乱的改朝换代之际,缺乏顺畅的信息来源,关于太子等三人的下落,都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新闻,被野史记录下来,矛盾和歧异是在所难免的。以下是笔者从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一些传闻,未必一定是信史。  却说亲信太监接受崇祯皇帝嘱托,藏匿了太子等三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发布悬赏令,寻找这三个重要人物的下落。太监见利忘义,为重赏所利诱,很快交出了这三个人,邀功请赏。李自成鉴于他们还未成年,没有处死他们。太子乘机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第一,不可惊动祖宗陵寝;第二,迅速安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害百姓。从以后的事态发展来推断,李自成似乎接受了这些建议。  李自成出征山海关兵败后,把太子等三人,交给了吴三桂。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不得进入北京,向西追击李自成,吴三桂不得不把太子等送到太监高起潜处暂时落脚。  随着政权的迅速更迭,兵荒马乱之中,太子等三人便不知下落了。野史传闻多种多样,有的说,他们后来到了外公周奎家中,还和长平公主见过一面,大家抱头痛哭。皇亲周奎害怕引来祸水,把他们逐出家门,被巡逻的士兵逮捕。有关部门以为这是假冒的,刑部主事钱凤来奉命审问这三个假冒太子的犯人,非常顶真,叫来太监辨认,都说是真太子;又把他们送入宫中,考察他们对宫廷的熟悉情况,都对答如流。另一些投靠清朝的前明官员为了避免麻烦,极力证明太子是假的。一时间众说纷纭,真假莫辨。  摄政王多尔衮的态度很明确,不必继续争论,真假都无妨。随后处死了主张太子是真的官员,又在次年四月初四,公开布告天下,说太子是假的,然后把他们秘密处死。从清朝的立场考虑,这当然是最佳的处理方式,他们不愿意承认前明的太子,果断处死,是为了避免改朝换代之际引起民心动摇,以及政治上的连锁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被处死的太子究竟是真是假?还很难说。因为后来太子在南方出现了,引起了南明政坛的极大震动。皇太子生死之谜,愈来愈复杂。南明当局非常不欢迎这个太子,宣称是假的。  南明小朝廷既然打着继承明朝正统的旗号,理应欢迎太子的出现,为何千方百计要证明他是假的,似乎令人费解。  其实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关键是权力的争夺,或者说是权力的归属问题。福王朱由崧已经登上皇帝宝座,把明年改为弘光元年,崇祯皇帝的嫡亲太子出现,势必威胁到朱由崧的帝位,引起权力再分配的一系列问题。  他登上皇位不久,就考虑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制造舆论,证实太子已经死亡。消息的直接炮制者就是淮扬巡按御史王燮。据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说,这是掌握南明小朝廷实权的内阁大学士马士英密谋策划的。由于南京的南明政权建立之初,人心都希望先帝的血脉——太子继位,马士英密令王燮假造太子已死的消息,断绝人们的希望。他已经把朱由崧捧上皇帝宝座,由自己牢牢地控制了朝廷大权,当然不愿意太子真的出现,打乱现有的政治格局,所以很快给朱由检追加谥号为“烈皇帝”,庙号为“思宗”,与此同时,追加太子的谥号为“献愍”,永王的谥号为“悼”,定王的谥号为“哀”,正式宣布他们已经死亡,杜绝了太子再度出现的可能性。  然而,太子还是出现了。弘光元年(即顺治二年,1645)三月初一,太子从金华抵达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由于这是当权者忌讳的话题,故而正史语焉不详,只有野史有所涉猎,比方许重熙《明季甲乙两年汇略》、计六奇《明季南略》、顾炎武《圣安本纪》、戴名世《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等。把他们的叙述加以综合,来龙去脉大致是以下描述的样子。  慑于多尔衮的命令,吴三桂不得进京,他在途中释放太子,在皇姑寺把他交给太监高起潜。高起潜和太子前往天津,由海路抵达扬州。他发现南明当局并不欢迎太子的出现,想杀死了事。他的儿子高梦箕(原任鸿胪寺少卿)极力反对,挟带太子渡江,辗转来到苏州、杭州。当时正好是元宵佳节,太子不堪旅途劳顿,在街上观灯时浩然长叹,被路人发现了身份。高梦箕害怕太子身份暴露会连累自己,便向马士英告密。马士英派太监李继周前往杭州跟踪,太子已到金华。李继周赶到金华,在观音寺中见到了太子。李继周原先在宫中当差,见过太子,有些面熟,下跪叩头。太子说:我认得你,姓名记不起了。李继周告诉他,奉新皇帝旨意,迎接小爷进京(南京)。  三月初一,李继周护送太子来到南京,首先报告马士英,然后报告弘光帝。弘光帝一面把太子安排在兴善寺暂住,一面派遣从北京南下的太监暗中察看真伪。不料两位太监一见太子,就抱头痛哭,见他衣服单薄,脱下衣服给他穿上。弘光帝听说后大为光火,说道:真假还没有搞清,怎么可以如此草率?即使是真的,让位与否,还要我点头,这厮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立即下令把两个太监处死,知道内幕的李继周也被毒死。  这种杀人灭口的做法,反映了弘光帝对太子到来的心虚,因为牵涉到“让位与否”的问题。他暗示臣下,不得轻率承认太子的身份。这就为太子事件定下了基调。此后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点而展开的。  朱由崧派遣原先的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前往探察虚实。卢九德知道皇帝的心意,见了太子不敢表明态度。  太子大声喝道:卢九德,你为何不叩头?  卢九德嘴上不承认,腿却软了下来,下意识地叩头,口中轻轻地说:奴才无礼。  太子接着说:多日不见,肥胖成这样,可见在南京享受了。  卢九德不敢分辩,叩头说:小爷保重。说罢,立即告辞。他对在场的人自我表白:我没有服侍过太子,太子为何这样说?看来有些相象,却认不准。  得到卢九德的报告,弘光帝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禁止文武官员谒见太子。随后把他转移到锦衣卫都督冯可宗的官邸,秘密拘禁。他和马士英商量对策,马士英极力主张太子是假冒的,有三个疑点:第一,太子脱离虎口,应当直奔南京,为何前往杭州?第二,听说太子为人凝重,很少言语,此人能言善辩;第三,日前左懋第从北京写来密信,说北京也有一个假太子。基于这样的分析,他向弘光帝献计:派卢九德等太监和曾经为太子讲课的官员,盘问他关于先帝、永王、定王的生辰,以及宫中制度,所学功课,如果露出破绽,立即公开处决,以正视听。如果是真的,可以让他住进宫内,但不要让他出头露面,惑乱人心。  在这些人准备辨别真伪之前,弘光帝召见他们,先定下调子:太监审视后报告,都说面貌不对,语言闪烁。言外之意,这个太子是假的。因此一干人等审视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他们在向皇帝汇报时,异口同声地说,太子根本不认识这些官员,回答也文不对题。在场的大学士王铎大声喊道:是假的!结论得出来了,弘光帝喜形于色,嘉奖道:由此可见各位忠诚大节。  于是乎,太子被押入监狱。官方正式宣布:太子是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子王之明假冒的。  于是乎,对假冒太子的王之明进行会审。会审之前,弘光帝亲自召见会审官员,向他们交代:如果太子是真的,朕的地位怎么安排?你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意思是会审结果必须证明他是假的。因此所谓会审,便成了一场提线木偶的表演。  三月初六,第一次会审。官员们故意出一些难题,如指认紫禁城地图,背诵讲课内容等。太子不耐烦地说:你们以为假就假,我原本不打算与皇伯(按:指弘光帝)争夺帝位。  三月初八,第二次会审。官员们指证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太子说:你们不承认也就罢了,何必为我更改姓名?又说,是李继周拿了皇伯的手谕来找我,不是我自己要来的。驳得审问官哑口无言。大学士王铎见情况不妙,赶紧下结论:千假万假总是一假,不必再审。  刑部尚书高倬、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匆匆草拟了一份审讯结论,这样写道:据王之明供认,此人十八岁,保定府高阳县人,买一头驴,与仆人出走,受人威胁利诱,假冒皇太子。  都察院随即在大街上张贴布告——“王之明假冒太子”。  如此荒唐的结论一公布,舆论顿时哗然。  江北四总兵之一、靖南侯黄得功首先发难,在奏疏中声称,太子未必假冒,先帝之子就是陛下之子,怎么可以不明不白就关进监狱?大臣中谄媚的人多,敢讲真话的人少,即使明白认识,谁敢出头证实而招来灾祸?他还警告,如果恣意妄为,本镇将带兵赶到南京,处死那些说假话的人。  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容易愚弄,他们对于马士英之流把朝政搞得腐败不堪,早已不满,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马士英以为“假”,舆论愈加以为“真”。  对马士英专擅朝政心怀不满的实力派将领、宁南侯左良玉,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满朝大臣只知逢迎君主,不顾大体。李自成尚且能够善待太子,不敢加害,为何一家人反而视为仇敌?他以此为借口,发兵从武昌沿江而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马士英,声称“奉太子密诏”前往解救。  这一下,事态闹得不可收拾。湖广巡抚何腾蛟、九江总督袁继咸,公开声讨马士英。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希望皇帝妥善处理太子事件,平息事态。  正当南明各派势力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清朝军队大举南下,南京危在旦夕。五月十五日半夜,弘光帝在太监、卫兵簇拥下,逃出通济门,前往皖南的太平府避难;马士英也仓皇逃离南京。南明小朝廷土崩瓦解,犹如昙花一现。  值得注意的是,五月十五日清朝的豫王多铎率领军队进入南京,向投降的官员询问太子的下落。有人告诉他,太子是王之明假冒的,多铎不以为然地说:逃难的人自然改姓换名,如果说“姓朱”,你们早就杀了。有人说太子自己并不承认是王之明,是马士英之流强加的。多铎大笑说:奸臣,奸臣!  十天后,朱由崧被捕,押解回南京,多铎问他:先帝遗下太子,从远方逃难而来,你既不让位,又要多方加害于他,这是为什么?朱由崧始终一言不发。在旁边的太子不解地问:皇伯用手谕把我召来,不但不认,还更改我的姓名,施加刑罚,难道是奸臣干的,你不知道?朱由崧支支吾吾,汗流浃背。  据说,几个月以后,多铎回京,带着太子、朱由崧同行,在北京被清朝当局处死。清朝方面的行动,使得真假太子之谜蒙上了又一层政治色彩,更加难以辨别了。  明清鼎革之际,北京和南京先后出现的太子,究竟哪个是真的,似乎难以判定。明清史权威孟森《明烈皇帝殉国后纪》以为,北京所杀的太子是真的,南京的太子是假的。只能说是一家之言。当代史学泰斗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赞同吴伟业《鹿樵纪闻》中的观点,以为东林、复社人士故意和马士英唱对台戏,主张王之明就是真太子朱慈烺。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太子朱慈烺下落明了以后,他的弟弟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不知所终,引起了反清复明人士的浓厚兴趣,终于酿成了绵延数十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的最初出现是在顺治八年(1651),有人告发,前明崇祯皇帝的三皇子藏匿于民间。  朱三太子的再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北京有人自称是朱三太子,还建立了政权。  真正引起清朝当局重视的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反清复明”的一念和尚聚众起事,打出朱三太子的旗号。次年,一念和尚、朱三太子先后被凌迟处死。  孟森以为朱三太子是朱慈照,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崇祯十七年时他十岁,到康熙四十六年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翁,如何能够和一念和尚四处奔波?  看来,所谓“朱三太子”极可能是民间假托的一个偶像。因为这个“朱三太子”处死以后,又冒出一个“朱三太子”。那是康熙六十年(1721)在台湾起兵造反的朱一贵之子,自称是朱三太子。  所以,雍正皇帝也明白“朱三太子”是这么一回事。他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地奸徒造反,动辄用朱三太子的名义,如一念和尚、朱一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哪个皇帝当朝,就用它作为年号,现在已经不存在崇祯皇帝了,因此不会说是崇祯多少年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更正一下,是 萧规曹随。曹参继萧何为相国以后,事事无所变更,全部遵循萧何所用旧法。他自己则日夜饮酒作乐,有人向他汇报事情,他也不听,而是叫来人喝酒,直到来人也醉得不能说话为止。相府中有人有小错,曹参也隐匿不言。惠帝听说后,对曹参的做法很不满,便对曹参的儿子说:「回去对你父亲说,作为宰相,天天饮酒,无所事事,怎能治理天下呢?」曹参的儿子回家后,把这番话对父亲说了,曹参听后大怒,用鞭子打了儿子一顿,说:「天下的事不是该你议论的。」曹参上朝后,惠帝责备他说:「你为干么要责打儿子呢?是我让他劝你的。」曹参连忙谢罪,又说:「陛下觉得您与高祖谁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能比得上先帝英明?」曹参又问:「陛下再想想,我与萧何谁更有才干呢?」惠帝说:「我看你也不如萧何。」曹参说:「对呀!高祖与萧何平定天下,各项法令全都制定好了,现在陛下承有天下,我等守臣子职位,遵守成法不使其有失不就行了吗?」曹参为汉相国三年,清静无为,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他死以后,百姓唱道:「萧何为法,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我搜集到一些图片,一看就知道了,已传至共享资料中,请按下述办法查看:点击:回答者zunv/查看全部共享资料/下载。
腐败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时代的恶瘤,但腐败绝不是某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而是历史的沉疴。因此,腐败也是一个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它称为“腐败文化”。从历史的纵向来看,腐败文化的主体几乎都是朝廷命官,他们无人不读圣贤之书,无官不讲修齐治平,却又几乎是无官不招权纳贿,无官不贪赃枉法;从横向方面考察,除官吏阶层的腐败外,富人有富人的“腐败”,穷人也有穷人的“腐败”;对于腐败几乎是无人不恨,然而腐败却又是那么“深入人心”。回顾历史,涛声依旧,尽管腐败之恶罄竹难书,而作为一种行为文化,它又是一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文化,这是其它文化所不具备的一个显著特征。腐败文化的这种相悖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传统的“灰色文化”,是一种事实上难判是非、至今仍有很强生命力的文化.  灰色文化的“经典”:“你腐败,我放心”  “你腐败,我放心”虽是个不恭的话题,但它确实是个无奈的客观存在。  作为封建帝王无不有猜忌之心,臣下阴蓄异志、非分僭越常常是他们的心病。精明的大臣尤其是洞悉帝王心理的权臣们知道,欲释君臣之嫌,要么“渔隐”于江湖之远而忧乐天下,或者“朝隐”于庙堂之高而避祸司马门;要么玩权丧志专事声色犬马,享尽人欲,努力做到“我腐败,你放心”。由于专制主义之网愈编愈密,渔隐或者朝隐在历史上已属鲜见,而后者在历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载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钱亻叔 ,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上笑曰:“但取之,无疑。”  赵普是北宋开国元勋,权倾朝野,却贪婪好利。这十瓶“海物”被他全部用来在东京兴建府第。钱 是宋朝要消灭的吴越末代国君,一个交战国送来大量“礼金”,赵普接受敌国的行贿,这不是腐败又是什么?然而宋太祖对不期而遇的人赃俱获,不过一笑了之。这一对“明君贤相”的相安无事,全在“无疑”二字上。“无疑”就是放心,其所以放心,是因为你在经济上越贪婪、越腐败,我在政治上就越放心了。  如果说赵普之行事还不足以说明“你腐败,我放心”的话,那么《史记·萧相国世家》所载萧何之事则是十分合榫的。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推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豸希 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以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贱强买民田宅千万,上乃大悦。  当刘邦凯旋归来时,关中百姓纷纷投诉萧何的腐败,刘邦此时却在暗自高兴。  这两则史事是颇耐玩味的。赵普是主动腐败者,在他看来,只有我腐败你才会放心;萧何是被动腐败者,在刘邦看来,只有你腐败我才放心!试想,如果萧何不是被逼着腐败,可能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可能就会没有后来的“萧归曹随”的无为而治,西汉王朝的历史是否会有另一种写法了呢?如果赵普不主动腐败,可能难释赵匡胤的猜疑,这位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开国丞相能否助北宋王朝完成统一大业,实在是难以逆料的。腐败文化的这种难以评说的的善善恶恶,正是灰色文化的重要特点。然而,“你腐败,我放心”也不是普遍规律,象朱元璋这样的帝王就是个反例,他的眼里几乎不能掺半粒砂子,谁敢腐败他就严惩不贷,甚至剥皮实草。  “你腐败,我放心”并不一定全表现在君臣之间。官吏上下之间、同僚之间也有这种现象,其形式多为群体腐败。实现群体腐败的要件正是“你腐败,我放心”。如果你不腐败呢?请看下例。清代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苏廷魁担任河道总督期间,适值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口,便与河南巡抚奏请100万两治河。苏廷魁“亲督工。买料俱亲经手”,完工后结余30万两。巡抚主张瓜分,苏是位正直的官员,坚持将余款奏缴国库。巡抚因为“未遂其欲,恨甚……弹奏之”,户部因“向来河工告成,无不浮冒虚报者,利得十分之七,大小瓜分,以三分贿部,遂不驳。今苏公缴还余银,除此陋规,部中亦恨。”于是,部里想方设法在苏的奏折里挑出“不合例数条”,与河南巡抚同参苏廷魁,这位不愿腐败的官员竟被革职。后来有一位叫任道镕的河南巡抚,在任时正值黄河决口,他堵住决口后与苏廷魁一样“请缴余银”,其结果亦是“被弹劾,革职去。”欧阳昱无不感慨的说“二公于污秽之中,独欲显其清廉,宜乎犯众忌而不得安于其位也。”试想,如果苏、任二公甘于自污呢,岂不既可保住官位俸禄,也不致引来同僚的忌恨;正因为他们“欲显其清廉”,而违背了这个圈子内的“游戏规则”,怎能放心他们“安于其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这个特定的群体都腐败,腐败者才有可能在心里上获得安全感,他们营造的“堡垒”就不易攻破。因此群体腐败又很强的技巧性和操作性,一般是很难被揭露曝光的。例如治理黄河河患的官员,明清两朝有几个是因为腐败被参劾的?   当腐败成为一种双向的社会需要时,一切反腐举措都将黯然失色!  “你腐败,我放心”,一个多么沉重的历史话题!  灰色文化的“真理”:权力就是财富尽管时下有人说穷人有穷人的“腐败”,但腐败毕竟是有权者经营的事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的民谚,就是中国老百姓对这一历史事实的经验判断。权力是以最小成本获取财富的捷径,欲获取财富就必须做官。尽管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但是入仕的途径却是颇为杂滥的。一般来说,有读书做官、军功授官、捐纳买官、举荐封官等多种形式。读书做官和军功授官多被人视为正途,这是因为读书人经常年青灯豆火的煎熬,以青春甚至生命为赌注,参加那个“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竞争。为侥幸于万一进入仕途的机会,多少人不惜熬到皓首穷年!至于一介武夫,他们完全是以自己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实在也来之不易。这两类人虽侥幸得官,支付的成本却相对较高,受到人们的敬重当属自然。捐纳和荐举或者考核,总有“黑箱”操作之嫌,人们常讥之为“左道斜封”。得官的路径不同,需支付一定的成本则是共同的。按人所共知的经济学原理,支付了成本(或曰“投资”),必然要获取高于成本千百倍的回报。如果把成本和利润抽象出来,做官和做生意既是相同又是相通的,运作模式亦大体相仿。《战国策·秦策》载吕不韦与乃父谈“生意经”的一段绝妙对话,颇能说明问题,兹录如后。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曰:“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曰:“立国家之主几倍?”曰:“无数!”  吕不韦发现,只要象垄断市场一样垄断皇帝(国家)的全部或部分权力,就会获利无数!这位阳翟大贾颇精此道,他不仅为中国贡献了一位秦始皇,一部《吕氏春秋》,而且成功地操作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寻租创租工程。他食禄十万户,爵封文信侯,真谓是获利无数!自此以后,中国的官场就变成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生意场。从第一个封建王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间跨度不过二千余年,在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惟有象做生意般的做官,这不能不称之为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我们不妨翻翻《官场现形记》。小说从第一回写坐馆塾师王仁开导他的学生说:“做了官就有钱赚” ,到最后一回黄二麻子“苦辣酸甜遍尝滋味”之后,终于悟到“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细心的读者如将小说和廿五史对读,定会感到从吕不韦到黄二麻子,设租寻租创租的***像“原始冲动”一样潮涌古今、涛声依旧,这个甜蜜的事业前“腐”后继,绝无乏人之患。凡做官生意者,官(权)越大利也越大,我们从卖官的标价就可看得出来。如《曲洧旧闻》称,宋代王黼当国时开市卖官,有“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直通判”之说;清初顺治朝,山西口北道副使王化淳,在更换防守仓官时标价“上缺要银四十两,中下缺要十两”(《明清档案》32册),仅此一项他就获银150余两。又据史载:捐一个县官,乾隆时要银4620两,嘉庆时4000两至5000两,道光时3700两,咸丰时两,到光绪时跌至不足千两。官职的买卖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人们可以像买卖牲口一样按肥瘦或行情论价。  是否有成本低的官生意运作呢?当然是有的。如汉文帝的宠臣邓通为文帝嗽吮毒疮,而官至上大夫,并许其铸钱, 于是“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汉书·邓通传》),陈万年向儿子传授谄媚术,果然青胜于蓝;陈咸通过谄媚贿赂权臣陈汤,仕途通达,官至少府(《汉书·陈万年传》)。又如明代权珰魏忠贤擅国时,朝中文武官员纷纷投其门下,时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这些“狗儿”、“孩儿”们虽然卑鄙下流,然好官我自为之。人格是不可论价的,为苟且于荣华富贵,在他们看来,贱卖人格又何乐不为之呢!  做官确实是天底下最好的买卖,原因在于权力可以转化为财富,无怪王亚南先生说:换一视角来看,廿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然而,并不是每个做官的人都愿将手中的权力转化为财富。如宋太宗时的名臣查道,常“与妻采野蔬杂为薄粥以疗饥”,“道不胜贫,与妻谋,欲去官卖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如陆游任夔州通判期间,“一日禄不至,则无策矣,”届满离任时,“行李萧然,固不能归。”(《渭南文集·上虞丞相书》)又如包拯、海瑞、于成龙、郑板桥等等,这些清介廉洁之士虽在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寥若晨星,却给整个官吏阶层抹上了些许亮色,至今令人景仰不已,也令我们翻读那部贪污史时,不致汗颜得无地自容。  灰色文化的困惑:杀者自杀 贪者自贪  要说中国历史上无法制,那是无知;  要说中国历史上有法治,那是无识。  中国是创立和执行官吏惩处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尚书·舜典》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左传·昭公六年》也载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以现代的眼光看,这些“刑”基本可认定是惩处官员(当然主要是镇压百姓)的条款。这些条款对以后的立法有至深至远的影响。  从秦开始的历代封建专制王朝,统治者几乎都想通过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来约束官吏,从而实现廉洁政治,主观上绝不希望腐败到皇冠落地。因此,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无不引前朝之颠覆以为戒鉴;于是,以史为鉴就成为中国的一个文化传统。如《尚书·召诰》:“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司马迁作《史记》,往往以暴秦为例儆戒当代统治者,故对秦史记事尤详。唐初君臣,无不以隋亡为训诫,魏征曾说:“思隋氏以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 。”(《旧唐书·魏征传》)李百药修《北齐书》,李世明指示其编修宗旨为“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鉴”。(《册府元龟·恩奖》)宋神宗认为司马光修撰史鉴书应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因此赐该书名为《资治通鉴》)。尤其是朱元璋,先后敕编《辨奸录》、《永戒录》、《醒贪简要录》等鉴戒书十数种,为反腐倡廉而编书之多,为历代王朝所罕见。他们曾制定了一部又一部法典律例,一条又一条官箴官诫,用心何其良苦。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官箴法典都是摆设,连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微宗也曾标榜过惩治腐败就是证明。据《宋会要》载,他也真格贬黜过一批贪官污吏,如河北路转运副使李昌孺、滁州知州唐恪、河北监司贺希仲等。然而,一面是惩治腐败,一面是“六贼”崛起!再如明初,朱元璋以严刑峻法制腐,力度不可谓不大,然一桩勾捕逃军案,兵部侍郎王志受赃22万;一桩盗军粮案,户部侍郎郭桓侵没至千万,株连官吏系狱至数万人。这仅是发生在洪武朝的腐败大要案之一斑。大案连发,朱元璋竟越杀越困惑,何以“杀者自杀,贪者自贪”?重刑治贪毕竟还是有效的,如《明史·循吏传》所纪125人,洪武至正德的153年中有120人,从嘉靖至明亡的123年间只有5人!  纵观历史,一面是法网恢恢,一面是网漏吞舟之鱼,没有清查惩处的大贪比比皆是。如素有贪名的严嵩,籍没时登记的田地2.7万余亩,而素有廉名的徐阶,田产多达40余万亩,是严家的15倍。又据《甲申传信录》载,李自成进北京时,明朝国库存银竟不到4000两,而刘宗敏追赃时,追出外戚周奎银53万两;大学士陈演,追赃献银4万两,仆人举发,又挖出埋银书玩、黄金360两;户部侍郎吴履中,到任仅17日,抄出赃银400两、黄金80两(高出他的俸薪多少倍?);锦衣卫大堂骆养性,被追出赃银3万两;司礼监宦官王之心,被追出赃银15万两……。如果不是刘宗敏追赃,谁能知晓崇祯朝有多少贪官!  一部廿五史所载的贪官污吏,仅仅是沧海之一粟,是被历史曝光的极小一部分,而像徐阶这样享有“廉名”的贪官又何止万千!  翻开每一部中国通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王朝无不“鉴于往事”,而每一个王朝又蹈前朝覆辙,无不亡于腐败,甚至连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建立的大顺王朝也未能幸免。中国历史形成了一个怪圈,或曰社会腐败的周期律。腐败增加了国家的行政成本,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严重的腐败甚至能官逼民反、揭竿而起……对腐败的社会危害性,统治者并非没有一定的认识,能想出来的招数也都用尽,最终还是未能解决腐败的问题。原因何在?是法网不密,还是教化不彰?是中国人没有创造廉政的智慧,还是体制上有致命的问题?  面对腐败,一方面是杀者自杀,一方面是贪者自贪。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说不尽的灰色文化,  何时能将你说清白?  前面谈到如果没有腐败,萧何、赵普辈将难以在汉、宋两朝建功立业,甚至历史将有可能是另一种写法。腐败之恶果真罄竹难书,而无一善可举么?先贤有言:存在就是合理的。基于这一命题的指引,总算找到了例证,此处稍作援引,当令拙文“蓬壁生辉”。  数年前读到社会学家郑也夫的“社会生态学的腐败与社会转轨期的腐败”(载《战略与管理》1994.3.)。这篇文章,着实让人大开眼界。郑先生说:“腐败是低效率的社会机器的润滑剂,腐败能穿透一些僵化刻板的政策。……当年的知青们还会记得办返城手续时如何行贿,又如何在过后大骂受贿官员。如果政策不变,官员都廉洁奉公、毫不通融,恐怕知青们一定会更加失望。因此可以说最坏的不是腐败,最坏的是不得人心、又僵化刻板毫不变通的政策。腐败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有时可以腐蚀掉这种政策。”经郑先生一番点拨,我们这些过来人终于明白,我们是用我们自己都羞于言及的“腐败”手段改变了一代知青的命运!举一反三,有多少不享有权力资源的人们,如民间企业家、工人、农民、学生等等,竟是以腐蚀那僵化刻板、不得人心的政策而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的命运!感谢“腐败”!  郑先生又说道:“而我们认为广泛流行的东西终有其合理性。很多行贿的举动带有消极反抗的意味。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如果完全杜绝了腐败,一些社会冲突会更尖锐,当年知青的情况可算一个例证。如果完全杜绝了腐败,一些群体可能走向公然背离现行政策、现行体制的道路。……我们可以说,腐败与改良一样,具有维持现政治体制的功能,其手段是,腐败与改良共同成为了革命的替代物。”腐败对维持社会的稳定、祥和与发展功莫大焉,我们不由得在心底喊一声:“腐败万岁!”腐败问题的善善恶恶,不用说是三七开、哪怕是一九开,依古训总不能因善小而不为吧!更何况腐败之善莫大焉。由此我便想到,当前的反腐,我们应该是用缚鸡之力还是用缚牛之力?  我还想从郑先生的话题说开去。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在蹲大狱期间曾说过,他在广西任职期间的腐败,至少有部分是为了广西的发展。我敢断言成克杰以及他的辩护律师没有拜读郑先生的文章,如果对簿公堂时引用郑先生的“(腐败)具有维持现政治体制的功能,腐败是维持社会机器运转的润滑机等等”这类辩辞,说不定会有个“刀下留人”的转机。  由此反推历史,许多不甚了了的事情也会令人豁然开朗。如康熙曾说过:“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如州县官只取一分火耗,便是好官。”(《东华录》康熙34年)按“新思维”解读,为爱新觉罗氏的江山社稷,取一分火耗的好官是作小贡献,取十分火耗的贪官则是作了大贡献;因此康熙又说:“今年所拟秋决,贪官甚多,若尽行处决,朕心不忍。”(《清圣祖圣训》卷28)这难道不是很合逻辑的吗?  郑也夫先生说,在腐败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我们社会学家可能与伦理学、法学家不尽相同,他们的否定可能更多,而我们认为广泛流行的东西终有其合理性。”社会学家我所崇敬也,伦理学家、法学家亦我所崇敬也。他们各说各话,却又句句在理;假若他们意见相左,不知该听谁的?如果兼听,势必尴尬。遥想当年贾政放了江西粮道的外任,一心想做好官,严禁折收粮米、勒索乡民。弄得长随聚齐告假、跟班也不听话;乡民亦不信任,却说道:“凡有新到任的老爷,告示出的越厉害,越是想钱的法儿!”(《红楼梦》第99回)这种心理逆反、这种尴尬难堪,当今恐怕也为数不少。  腐败啊腐败,这个说不尽的话题,何时能将你说“清白”?!
汉初的无为而治萧何先为相,制定一套完整法规政令.后来曹参为相,完全继承下来,遵照执行.具体情况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介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是民国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