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当年关羽为什么放走曹操流落江湖

说到三国,就必须提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众所周知,三国中“戏貂蝉”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桥段。吕布失败后,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也同样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其最终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貂蝉究竟情归何处呢?貂蝉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虽无更多的过人之处,但却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乱年代,辗转于各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面对貂蝉的美貌,董卓更是称赏不已。当然,貂蝉的美貌已无须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貂蝉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更是深明大义、机智过人,实在是演义中最为光辉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三国中最为闻名的女子,貂蝉的事迹却在史书中少之又少。鲁迅先生在所著的《小说旧闻钞》中说:“有一本失传的《汉书通志》记载:未得志时,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如此说来,竟是曹操把貂蝉献给董卓的,但是根据曹操的为人以及其后他对董卓的行为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可信的。不过,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其实并无貂蝉其人,貂蝉的形象完全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而且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三国史和《三国演义》研究界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在《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史书当中并没有提到貂蝉的字眼,只有区区一句话还有些许貂蝉的影子,即“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在《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的全篇中连名姓都没有,只是称其为“卓侍婢”。也没有交代容貌、身家、来历等信息,更是没有交代与吕布、董卓之间的决裂有何关系。“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貂蝉其后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擒身亡。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貂蝉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貂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铜雀台总之,关于“貂蝉”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貂蝉”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环境中,貂蝉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曹操攻陷邺城后,其子曹丕就娶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姬为妻(不是妾)当时民风还很开放,即便貂蝉真做了关羽的小妾,也不能说明关羽道德上有什么不是
以曹操的大智大勇,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来为难下属。这个版本比较可信。那时候礼学还没概念,什么貂蝉为吕布殉情的故事是不可取的。男人死了,更强势的男人抢女人,是天经地义。
诸葛老鬼心里清楚,自己虽说是CEO,但本质上仍然是打工的,算个职业经理人吧,地位跟那三个股东不一样的,关羽他是惹不起的。所以关羽是被支到荆州而远离政治中心成都。在荆州关羽是老大,还挺美,根本不知道诸葛老鬼是想借孙吴集团手灭他。荆州什么位置?曹、孙必争之地!尤其是孙吴集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结果真是被灭了。其实张飞也是派到外地办事处去了,刘董事长身边就老鬼一个人,董事长自然是只对他言听计从。后来刘董事长和张总监非要去给关羽报仇,这么重要的倾全国之力的孙刘决战,狗日的老鬼作为CEO居然躲在成都不随军指挥,这合情理吗?于是剩下两个股东也嗝屁了。到白帝城托孤,老鬼正式入主董事局,随了大愿。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以曹操的大智大勇,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来为难下属。这个版本比较可信。那时候礼学还没概念,什么貂蝉为吕布殉情的故事是不可取的。男人死了,更强势的男人抢女人,是天经地义。
诸葛老鬼心里清楚,自己虽说是CEO,但本质上仍然是打工的,算个职业经理人吧,地位跟那三个股东不一样的,关羽他是惹不起的。所以关羽是被支到荆州而远离政治中心成都。在荆州关羽是老大,还挺美,根本不知道诸葛老鬼是想借孙吴集团手灭他。荆州什么位置?曹、孙必争之地!尤其是孙吴集团,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结果真是被灭了。其实张飞也是派到外地办事处去了,刘董事长身边就老鬼一个人,董事长自然是只对他言听计从。后来刘董事长和张总监非要去给关羽报仇,这么重要的倾全国之力的孙刘决战,狗日的老鬼作为CEO居然躲在成都不随军指挥,这合情理吗?于是剩下两个股东也嗝屁了。到白帝城托孤,老鬼正式入主董事局,随了大愿。
曹操攻陷邺城后,其子曹丕就娶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姬为妻(不是妾)当时民风还很开放,即便貂蝉真做了关羽的小妾,也不能说明关羽道德上有什么不是
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这就是《金陵十三钗》外国人看了都觉得太不真实的原因。
2.华容道为什么放了曹操,狗屁的“义释”,而是拿公家的利益还自己的人情债。为了个人的虚名置国家和集团的利益于不顾,大是大非面前夹带私货,拿原则做交易,是最大的不义。3.分明是脚踩两只船,却被美化成“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爱惜人才,不肯杀关羽。关羽不知刘备死活,就说如果知道刘备下落要去找投。其潜台词是:刘备死,公司解体了,那我自然留在这里;如果刘备没死但从此碌碌无名苟且偷生,那我可以“不知道”或曹操可以让我不知道刘备的下落,我依然留在这里;如果刘备不死且江湖上还声名显赫,在曹营都能听说,那我可要去当董事会成员而不是在曹操这里打工,曹操你看着办。曹操何等聪明,焉能听不懂话外之音?留不留,取决于待遇!事实是,关羽确实在曹营混得不咋地,尽管曹操待他不错,但其他将领看不起他这个没骨气的降将,只有另一个降将张辽与他惺惺相惜,致使他始终无法融入主流嫡系的圈子,没人愿意带他玩。心高气傲的关羽可是有追求的人,既然持股无望,董事会成员都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徐晃之流,且同事间处得不愉快,工作上受排挤,那还不找机会走人?后来关羽迫于业绩的压力还出手杀了袁绍的将领,这直接导致已投袁绍的刘备陷于危险境地。恩怨分明、嫉恶如仇的张飞日后一见关羽第一个念头就是直接杀了这个叛徒,若不是刘备苦于无人可用和稀泥,加之刘备这个领导都不计较,张飞再计较就没意思了。电影《关云长》的导演其实对关羽这个人解读是很深的,其中的一段台词很经典,曹操对关羽说(大致意思):你,关云长是大英雄,是要脸面的人,这种(卑鄙的)事情怎么能让你来做、背个这种名声呢?脏活、累活我来,英雄你来当。耐人寻味啊。亏了罗贯中这老小子想得出,找了各种借口甚至杜撰了千里走单骑这一出,硬是把关羽这段有污点的历史给漂白了。4.好色之徒。曹操送金送银楞是没听到关羽道个谢,本来嘛,吃喝保障是起码的待遇,谢什么呢?送了几个美女,关羽当时并没拒绝而是留用的,送“赤兔”(貂蝉)更是开心极了。5.虚伪之极。送袍子,旧袍没脱,但新袍子不也是穿上了吗?曹操给的汉寿亭侯,《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本中的一段描写:却道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赉去。关公看了,推迟不受。辽曰:据兄之功,封侯何多?公曰:功微不堪领取名爵。再三推却。辽赉印回见曹公,说云长推辞不受。操曰:曾看印否?辽曰:云长见印来。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匠销去字,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关羽人之虚伪可见一斑。一、承认曹操是汉相;二、明明功名是曹操授与的,也说立功是为了不欠曹操的人情好随时走人,但却接受了封侯,而且还要刻意强调是官方正式给的,即是汉朝的“寿亭侯”。
其实,不管正史还是野史,貂蝉是歌姬出身,只能做妾。吕布有一妻,然后纳貂蝉为妾,后又娶曹豹女儿为妻,注意了是妻的身份还是在貂蝉之后。所以吕布看上的是貂蝉的色。至于貂蝉肯定不是为了情。这分明就是一桩古代版“色与权”的交易。也不知道某些SB文人导演无聊的人脑子装的是什么???
古人说话就是有内涵本文内容于
15:51:43 被挂掉的章鱼保罗编辑。走进《三国演义》。 。四年四班“语文主题阅读”特色作业。 。李 昀 修。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走进三国演义李昀修(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后人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历史大全网为您介绍蒋介石秘闻、蒋介石功过以及历史上与蒋介石相关的一切。...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以及中国国民党,这位伟人如火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中国革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的,本专题带你重温那个年代革命者的奋斗史。...  刘备,走街窜巷,卖鞋熟男;关羽,杀人犯;张飞,胸大无脑的土豪(颇有家资)。  在此,我并非有意诋毁这个三个人物,比如关羽,杀的是恶人。  但是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仅仅是一部战争权谋小说吗?它既然作为小说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定有过人之处。本人,倒是喜欢还原现场,搅和搅和罗贯中和他的小伙伴们。  先说说刘备这哥们,大家一块看看他的隆重出场: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反正很丑,像个大马猴。而且自小就有个中国梦,要做皇帝,还要弄个树般大的车盖。  首先,这哥们很想当皇帝,我们小时候也曾经一闪念的想过,要当大官,国家主席什么的,但是后来连学生会副主席都没混上,归根结底,自己学习不好,刘备这哥们,很想当皇帝一类的大官,但还不好好学习(不甚好读书)。一般我们说有志向的人都是要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闻的。刘备不爱读书,整天尽想着当皇帝,这是一个十分不友善的苗头。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皇帝的条件,两个,第一,世袭。第二、起义造反,王侯交相宁有种乎。  刘备虽是什么王族,但是第n代之后了,至少前面要死个千把人,才能轮到他当皇帝,所以他只能有一种办法:造反!  他还心高,小官不想当。要当当皇上,要娶娶娘娘。这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他在家做梦也会想天下大乱,自己可起事。这是一个俱有恐怖分子基因的家伙。这让我想起金庸老先生《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  再看,喜怒不形于色,但很喜欢哭。这是完全完全完全矛盾的啊,我想罗老先生不是没想过这一点。一般说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都是城府很深,大喜大悲都心理都能承受了,别说哭了,遇到什么事,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刘备老是哭鼻子,答案只有一个,这泪是假的。很显然刘备不仅城府很深,而且很爱作戏。这仅仅是逻辑推断,如有不服,尽可吐槽。  让我们来看一下三兄弟结识的现场。招兵的发榜地,说话刘备同志,在榜前看了一眼,但是一直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却慨然长叹。张飞就问他何故。刘备的回答是:我本汉室宗亲,闻黄巾作乱,有志破贼,恨力不能。 这里有些疑问,政府招兵,你有志,尽可投军,怎么还“力不能”?仔细想想不是气力不行,而是财力不行!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县城,应该不算太大,刘备和张飞都是生意人,张飞是大生意人,杀猪,颇有家资,有套门面房,还有套复式、带大阳台、带后院的大房子。刘备,肯定认识这位土豪。但是张飞未必认识一个摆摊卖鞋的。  所以有这样一咱可能,刘备见张飞正也看榜文,于是偷偷地走到张飞身前,假装看榜文,然后长叹,张飞一问,刘备马上亮明自己特殊身份,我是汉室宗亲,用今天的话说,我可是彭某某亲戚,但是没说他是彭某某姐夫家的小舅子的姑夫的三表叔。张飞那哥们多实在,心想这可是皇亲,马上说:“我颇有家资,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一句话就把张飞忽悠了。至于关羽,且听下回分解!
楼主发言:12次 发图:0张
  看你能说出什么道道。前排板凳做好  
  记号  
  大家都知道杀人犯逃亡之路是十分艰苦的,比如白宝山,而关羽兄弟虽然没有这么多的警力缉拿,但是也是在官府通缉范围内的,被官府抓了要吃枪子的。  据我所知,逃犯往往都是被自己的心理压力所击垮,因为天天担惊受怕,做梦都会遇到警察,还有许多因此染上了毒瘾。因为压力太大,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的神经。  关羽杀人后,流落江湖(逃难江湖,五六年矣),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也得吃饭吧,那就卖什么红枣吧,和他的脸很相称(我是关羽,我为自己的代言)。而且不能进大城市,因为那里总会有自己的画像。  他见有投军的,想必是进到部队,随军争战,不会再有地方官差骚扰,以后不至于再飘落江湖。  关羽让酒保拿酒,说要进城投军。刘备见这哥们有战斗力非常猛,于是就去和关羽搭讪,关羽一看有人接招,想必是想一块投军义士,便毫不忌讳地说,老子杀人犯,你几个意思?(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刘备马上就说,我也不是什么善茬,而且我是官N代(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如果和这哥们结交,日后官府再抓我,可以疏通疏通。  关羽对刘备一直是非常忠心,因为关羽从一个逃亡江湖五六的犯罪份子,成了国家领导人,最起码也是国防口的部级干部,这份感激是占很大的作用的。  说话三人又是拜把子,又是给武器砸星的,还有送马的,刘备先去帮刘焉破敌,得胜后又哭着喊着去帮卢植(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这哥们真厚道,以前跟人学过几天,现在就要去帮人家分忧解难。  但是疑点就出在这里,因为紧跟着后面有一短是这样的。刘备从颖川回到广宗的路上,见卢植被抓了起来,在囚车里,原因是被上级索贿,他没给,遭到陷害。张飞马上就要破车救人,刘备急止:朝廷自有公论!  幸亏,后面卢植被澄清,放了出来,不然看这公论在哪?而且你前几天还要哭着喊着帮我打敌,现在老子命都快没了,你竟然用一个腐败的朝廷公认敷衍老子。  这并非说刘备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只不过他心里有一个衡量尺,这人能不能救。后来他的结论是不能救,为什么?  因为刘备根本不敢得罪那个腐败的朝廷,那是他的护身符,也是他的招牌,我是汉室宗亲,我怎么能和自己的家族作对呢?包括后面张飞怒鞭的督邮,他也不敢把督邮杀了。  因为自己干着“图大事”的买卖,却还假装和庄家非常亲近,这比当婊子立牌坊还婊子,想当于打着朝廷的招牌去反朝廷。真可谓是千古第一人!  倒是,曹操表现更加正直一点,其实曹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物,他的生活充满了搞笑二字,预知曹操同学考试成绩,且听下回分解。
  不知会怎样评价曹丞相  
  大家看曹操的搞笑人生,首先他的出身很搞笑,太监的孙子,这个出身似乎比韦小宝还要来得滑稽,所以罗贯中老考生就把滑稽进行到底。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喜欢K个歌,喜欢跳个街舞,喜欢野外生活,比如打猎钓鱼之类的。应该属于富二代一类的爱好。  有权谋,多机变,我感觉这两词形容一个孩子未免有些牵强,但是书中写了,肯定有他的用意,因为他要把曹操刻画得“坏”一点。  最有意思是曹操的那个叔叔。我们说叔叔管教侄子,虽不天经地义,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见曹操没个正行,就老是“怒之”,具体怎么怒得我们不知道,反正与教导有差别,与苦口婆心更是相差甚远,原著中用“怒”这个字眼,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暴力。  这叔叔使用完“怒”之后呢,便去打小报告。打小报告的人往往人品都不会太好,况且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大人打一个小孩子的报告,这未免有点太小心眼了吧。这样的叔叔有喜欢的吗?  曹操同学不吃这套,这个坏叔叔是个坏银,我们就要报复他。然后就诈倒于地,作中风状,叔父惊告于曹操他爹,急视之,操故无恙。然后他爹就不再相信这个兄弟了。  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两个人的话,我们肯定要采纳一个大人的,毕竟大人的信誉度高一些,说话要负成年人责任的。而孩子呢就是童言无忌。但是,曹操的父亲宁可相信曹操的,也不相信自己兄弟的,这说明这位坏叔叔平时积累的信誉度就不咋地。说明这个事不能怪曹操太调皮,这叔叔也太不厚道了。  后面曹操就恣意放荡。曹操喜欢算命,后面有提到,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  问:我何人也,劭不答,又问了一遍。劭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  首先,我们想像一下,曹操去找人算命,问第一遍:我何人也,意思是你看看我以后能成什么大人物,如果一般人都会问,我怎么样,有啥灾有啥祸,是不是要破解一下。但是曹操比较另类,直接就说我以后能成就一番什么事业?哪有这么找人算命的。人家第一次没回答,我们一般会感觉到不好意,曹操脸皮比较厚一点,一点没有尴尬的意思,接着又问一遍。脸皮厚也是他的一大特点,听完人家的评论之后,毫不掩饰的大喜,但是这里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  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这里是书中对曹操误解比较深的地方,关键是“乱”字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如果是动词,主语就是曹操,说明是曹操把输家搅乱的,如果是形容词说明曹操是乱世里的一个大佬。  有人说这汉末大乱与曹操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判断!  首先,他刚开始为官还是比较廉政的,年二十,举孝廉,关于孝廉是这样的: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说明当时就是个事业编,或有点官职一类的区县级干部。  但是曹操是怎么干的,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拿住,就棒责之,这蹇硕是什么人物,那可是当时的十常侍之一,虽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人物,但是蹇硕他叔,也算个长辈,曹操抓住就打,用胡司令一句说话:“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手段够强硬,和刚出事那哥们差不多,幸亏曹操媳妇没乱杀人,而且他根本不买什么常侍短侍的账,你爱谁谁?  后面宫斗的场面足以说明曹操是多么爱国的。  宫斗的那部分,何进要对十个太监动手,曹操挺身出曰:“宦官之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  何进说:“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意思,你个小毛蛋孩子懂个屁啊,这是一句非常伤人的话,若是常人要么气愤离开,要么顶一句,但是曹操没有,不但没有,而且后来继续献策。操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这说明曹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而且是想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后面还有,何进要把董卓的兵引到都城来歼灭十个太监,曹操极力反对,但是何进又一次没听他的,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这说明曹操反对的原因是他不想让天下乱,如果是刘备早就摩拳擦掌,找点乱子,自己起事,机会终于来啦。  后来董卓还是来了,天下从此开始大乱!  曹操可以说他没有主动去“乱”这个“世”,而是极力维护的,所以他只是乱世中的一个枭雄。而不是汉代历史的一个“罪人”。  本人倒也略懂些观人眉宇之术,若要知道人物性格与面相关系,且听下回分解。
  忘交待了,曹操的出身是: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
  相术,虽然带点迷信色彩,但也不是没半点科学道理,这里我们不讲什么科学,我们只研究一下小说中他们的长相。  首先,说一下刘备,生得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七尺五寸,大概一米八左右,也算正常,张飞是八尺,关羽是九尺都比他高,耳垂大,有点太大,可以到肩膀了,这是长寿有福之相,可以参见如来佛,科学上讲耳朵是不断增大的,故长寿者耳朵都大,表明肾气足。从相术上讲,耳形大的人一般度量大,能成就大事业。  但是这“双手过膝”与“目能顾其耳”就有很大的争议了。有人说这是富贵之相,我看倒也未必,古往今来,君王多了,而唯独刘备有这种造型?  双手过膝,我们会想猴子,这是一种进化不完全的形象,后面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接过阿斗想了想怎么抚慰这位猛将呢,没有好的理由,于是灵光一闪,将阿斗“掷”于地。掷的解释是有“目标”的扔,但力度经比扔小,比扔要正规一些。而刘备手本来就长,加上自己早就规划好了方向、地点,究竟要“掷”到哪里,最好有个草地什么的,高度最起码相当于从膝盖处摔到地下,根本没什么危险。感动得赵云:“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真是作戏中高手中的高手!  再说“目能顾其耳”,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讲,一般是禽类为躲避天敌,进化成眼睛在头的两侧,甚至可以看到脑后的天敌。当然,当时罗贯中老先生是没上过生物课的。而一般禽类在相术中是不被看好的,如鹰钩鼻的人较阴险,食人脑髓。而且古代鸟通假diao,男性的那个,实在是不咋地,况且我们骂人都骂鸟人!  刘备最具有代表的两个特点,一个像禽,一个像兽,大家可以联想到一个四字成语了。  张飞一看就是那种一根筋的长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脾气暴躁,大脑简单,义字当前,而且以前杀猪,他的家庭是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肉,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几项标准简直太符合刘备了。一是这哥们讲义气,一忽悠就上钩,便用了结拜之名将他思想禁锢,为己所用。二是杀猪的,杀人更不是问题了,留在身边当个保镖那可是很有震慑力的,打仗可是一个杀人存机器。三是有钱,可以帮我招兵买马。  张飞喜欢轻易相信人。刘备只说了一句话,张飞便上钩了。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  关羽的典型形象丹凤眼卧蚕眉。这是一种高傲的性格,一般人不叼,面刘备人家是“叩”其姓名,关羽才说:老子杀人犯,你几个意思?高傲的人一般都有才能,但是恃才傲物,一般人看不上眼,但也很容易受到排挤,遇到刘备这种会做戏,还会低三下四的主儿,正中下怀!  刘备的用人之术非常精湛,往往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以此笼络人心,对付张飞那种义气土豪男,就和他们海誓山盟的拜把子,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遇到恃才傲物的就低声下气蜜语相对,后面还有云云,亮亮等,其实我们平日里与人交往,最好看对方的性格而定,每个人都有脾气和个性,先是冷静的摸清他们性格,再与他们交涉,那就顺风顺水了。就像谈生意一样,有的人要稳重对他,他才对你信任,有的人喜欢仗义,一口干一瓶,他才能和你交朋友。这是一门公关学,公关学其实就可以总结成四个字:因人而异!  所以一般大领导话不多,面无表情,是因为他们怕被人看穿自己,而破解自己,就像一种纸牌游戏叫梭哈,不论自己拿到好牌孬牌,都是面无表情,无动作的,对方就无法知道你的底牌是好是坏。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说沉默是金的原因,也是职场少说多听的原因。
  究竟曹操性格里有哪些优缺点,且听下回分解
  我们跟着小说情节走吧。  何进为了把十常侍都弄死,不听曹操劝阻,把董卓引进都城,这便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董卓没有什么能力,作死是有天赋的,一时间搞得朝廷惨不忍睹,面目全非。  不作死就不会死,董卓乱权,几个大臣聚集在一起,竟愁得大哭起来,曹操抚掌大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然后曹操说这事我安排了,就拿了一把攻击0-35的屠龙宝刀去刺杀董卓,因为董卓床前有面镜子,看见曹操的拿刀的动作而没有成功。  其实这些个大臣哪个不是一身谋略,想杀董卓每一个人都可以用刺杀的办法,但是都心知肚明,这是一种敢死队的玩法,杀了董卓自己也活不成。  但是曹操为什么站出来,假如曹操杀不了董卓或没有机会,大概还有一条命在,如果杀掉了,被吕布撞见了,肯定要把曹操弄死的。曹操不傻肯定知道这事的严重性,那他为什么还要去,难道能打过吕布?吕布就是个挂,曹操再是人民币玩家也干不过他。  思路陷入僵局,原著中有一句让真相浮出水面。刺杀行动被拆穿后,曹操说有一把宝刀要献给你老人家,董卓让吕布收下,曹操“解鞘”付布。去刺杀,刀还是系在鞘中的,还得去“解鞘”下来,才能给吕布。这分明说不通,那刺杀的时候岂不是很麻烦,还得抽出来或者解下来再攮他一刀,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一把匕首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灵活,好隐蔽,物美价廉,掉了或断了也不可惜,还包邮。  这说明曹操去的时候,做了两手准备,若是真能杀得了董卓何尝不是一件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若是没有机会就让董卓认为我要杀他,我就献刀,因为他确实准备了一把宝刀,一时拿出来不会引起董卓的怀疑,如果拿一把普通匕首,说我有一把双十一淘宝上买来的匕首献给你?董卓不油炸了你。  曹操以献刀之名,再溜走,董卓就会怀疑这是一场刺杀活动,这样曹操回到家乡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赵义了。而且朝野里的人都夸我、支持我,当年哥们也是道上混过的。  他的动机后面是有提到的,他逃亡的路上被陈宫抓到,陈宫问他你欲何往?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陈宫说,公真是天下忠义之士也。曹操的如意算盘真是天衣无缝啊。  董卓发文书擒操,也无意中给曹操作了宣传。  我们看那文书,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千金是什么概念,我们换算一下。古代金子的含量大概是75%左右。我们现在1g大概是400元,75%就是300元左右。一千两是5万克。一千两黄金的价值就是一千五百万。一千五百万哪,存银行吃利息都撑死。万户侯是什么概念?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  这是一个多么有诱惑力的数字啊,我想现实社会没有几个能抵挡得了他的诱惑。然后曹操逃藏在吕伯奢家,人家杀猪款待他,说了句“缚而杀之”,引起曹操怀疑,便把人家全部杀了,与那些海量的诱惑相比,曹操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  逃走的路上遇到吕伯奢买酒回来,说我家人杀猪给你吃,你怎么现在就走呢?曹操没理直接走(操不顾,策马便行),但是回来又把吕伯奢杀了,这是怎么个情况呢?  曹操说:“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罢休?”但是,从人道主义上讲,伯奢到家一看全家被人灭门,惨状可想而知,自己心理肯定生不如死,下半辈子肯定非常难熬,整日生活在悲痛之中,还不如把它杀了,不让他看到那一幕,曹操便有了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相当于许多韩剧里,男猪脚得了癌症,但是不说,以各种理由和与女猪脚分手,女猪脚就会误以为男猪脚是个负心汉。男猪脚说让一切罪责和痛苦都让我一个人承担吧。宁肯我对不起你,也得让你幸福。  伯奢!你能懂我吗?
  坐等楼主继续更新。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曹操同学的成功之路。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惠说过:“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这大师我不知道是什么来头,反正是个和尚。  显而易见,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个“行动家”,如果仅仅停留在心动,那只是一个幻想家。  就像我们老家农村,有一哥们天天想着发财,于是养鸡,后来禽流感了,他非常懊恼,但是我们村长说了:“将来有可能发财的只有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行动了。别人笑话你,有一天你也会笑话他们!”村长就是不水平。  这种“行动家”的性格在曹操面前展现得非常淋漓尽致。首先,不论别人怎么贬低他(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此小儿之见也),他还总是为朝廷献言献策,而且别人不敢干的,他干了(杀董卓)!而且干完之后来利用此事为自己铺出一条声名之路。  曹操同学回到家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揭竿而起,说要讨伐老董,其实这只是名头罢了,还是为自己开创基业。  后来许多人士都慕名而来,听说这哥们前几天搞过恐怖袭击,好流逼,跟他干吧,反正朝廷要完蛋了,说不定将来还能混个开国功臣什么的。  看这一段的时候有一点非常有趣,当时曹操虽有个一官半职(骁骑校尉),也就是个警备区长,况且还是董卓给他封的。第五回的名字是“发矫诏诸镇应曹公”,曹操安顿好后就发矫诏,讨伐老董,有人不禁会想,一个区区小干部就敢弄这么大的动静。(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坚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可见曹操假杀董卓忽悠人还是非常管用的。而且曹操声望也不算太高,他爹给太监当儿子,自己算是个龟孙子。  由此说明曹操不仅是一个厚脸皮的行动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人。只有自信的人别人才敢相信你,哪怕有一丝鲁莽,别人也会有一种吃了定丸了感觉。比如我们这里有句方言:“你不要问了,这还叫个事,到时候打个电话,给你办得妥妥的!”这就是“乡村心理学”。和“乡村非主流”同出一路。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袁绍比他牛,孙坚比他牛,什么这豫州刺史,冀州刺史,兖州刺史……这些哥们都是有实权的“一把手”。哪个都比他牛,一共是集合了十七路,我们看他们的人数(有三万都,有一二万者)我们平均都是二万吧,这十七路,一共是三十四万大军。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曹操发矫诏引来的。  为什么会来这么多人,因为引用老毛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到这里。”人人都想打董卓,唯独曹公敢吆喝!  曹操敢出头,那些人都窝在家里,肯定都有想法,可是都没去实践。这充分说明人人都能做“行动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捅破了这层窗纱,那么前面一条光明。请把什么面子脸皮收起来,那玩意有个鸟用。如果有想法,马上就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可是我想告诉大家,你不做出头鸟,永远是屁股!  现在的社会状态和三国时差不多,现在是知识、经济、信息纷争的时代,也是乱世出英雄,你有一个想法,今天做了,你就是凸逼难波万,如果等到明天,你就是只能做尾巴了。  现在社会你不要做一名“孕妇”,时间长了,你的才能也许会被人发现,但是你等不起。因为现在不是一个“被人认可”的时代,现在是一个每秒瞬息万变、各种人才济济的竞争爆炸的乱世,如果你不去行动,只是空想,或是消极等待,你只能当炮灰。  曹操的起家还是光明磊落的,我们看刘备,天天巴结着打仗吧,一听说曹操发矫诏,而且公孙瓒的人马经过他村口过,一下打了鸡血,马上带个两个好基友去村口等着。(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德州平原县。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乃刘备,刘备曰:“今闻大军过此,特来奉候,请兄长入城歇马!”瓒曰:“天下诸侯共诛董卓,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刘备曰:“愿往”)  虚伪的备备啊,先是请人家进城歇歇,人家说当啥官啊,一块打仗去吧?刘备马上干脆地答应下来:“愿往!”真是太敞亮了,哥们就等你这句话呢,是你请我去的啊,不是我死皮赖脸主动要求的啊,不用问张飞关羽,我们早就串通好了。come on baby!跟我来,go!go!go!  刘备顶多算一个投机的小商家,而且是一个不安定发横财的家伙。我们还是跟着曹操多学习吧。行动!今晚开始!
  我每次都检查好几遍,怎么还有别错字?
  都说三国演义扬刘抑曹,原来是大家分析的切入点不对头  
  @日边一梦 14楼
23:19:37  都说三国演义扬刘抑曹,原来是大家分析的切入点不对头  -----------------------------  我以为是作者故意安排的
  下面,让我们见识一下三国里最牛逼的人物——吕布。  罗贯中先生很有意思,把一个攻击力极高的人物写成了一个人品烂到家的家伙。张飞骂他是三姓家奴。  当今社会,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妈(也有可能是三鹿)。吕布肯定能升得很快。而且还能很多干爹,虽然他不是郭MM。  吕布最有名的战争就是三英战吕布。我们看看,他和这哥三交手之前,打败过三个人(穆顺,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武安国,战不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公孙瓒,战不数合,败走!)  虽然吕布没费多大劲,但是也会累,杀三只鸡还得热一头汗,何况是人。  先是张飞出场,张飞是加的狂暴点。战斗风格就是发疯一样,暴击伤害高,抖擞精神,酣战吕布。吕布已经战了三场了,与张飞对战,肯定要歇一会才能恢复,所以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关羽加的是力量点,本来自己就人高马大的,拿的武器也沉,是个力量型选手,典型的北方红脸大汉。战斗起来,八十二斤的大板刀,根本不用什么技巧,就像杨过那把玄铁重剑,没有剑刃,而且武功是非常简单的招式,就是所谓的大巧不工,是最难破解的功夫。比得就是力量,但是这种功夫最易受到一些速度快的武器的暗算,所以才有后来的胳膊中了冷箭,以致刮骨疗伤。  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丁字儿,就是张飞与关羽和吕布成一个九十度角。这个战斗力绝对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因为1+1>2。因为一打二,你要防止一人攻击,一人偷袭;一人前面,一人后面;一人上路,一人下路。好吧,我有点邪恶了……  就是在这咱情况下,张飞和关羽还是比较老实的,还都是正面的攻击,凭自己的真本事。  我们看刘备上来耍得什么阴招。刘备掣双股剑,刺斜里也来助战。  他是刺斜来的,哥们不给你玩正的,就是斜着来,这还不算,还弄一个更绝的(转灯儿般厮打)  本来张飞和关羽是正面攻击,刘备来指挥是转着他打,把你转晕,顾脸不顾腚,趁机给你一剑,踢他一脚,薅头发,吐唾沫,这就是典型的玩孬蛋了。如果刘备手里有什么暗器或石灰什么的,肯定就用上了。不行把自己的臭鞋脱了,丢他。反正最不缺的就是这玩意。  一个是狂暴不要命,张开大嘴都吓人。一个是力量型,武器交手一下,手都麻,一个是阴险不要脸的孬蛋。不输才怪,除非他有三头六臂。  后面的一首诗也有提到(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就算一打三,还是战了多时的,可见他的功夫是多么的流逼,简直就是个挂啊。  但是吕布是个短命鬼啊!  我倒是对赵子龙很有兴趣!
  马克  
  @其实我龙儿 18楼
19:11:40  评的还行。。。先顶顶。。不过、是以三国志为准呢?还是戏说以三国演义为主?  -----------------------------  主要是三国演义,三国志是历史。而三国演义是有深度的小说,里面人物并非表像,实有内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操为什么喜欢关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