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国画.素描.水彩素描.摄影收藏我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剪接收藏了这些画.请问诸位网友这些画有收藏价值

《中國藝術家辭典·美術篇》總辭條(09)
《中國藝術家辭典·美術篇》總辭條
本節收錄美術家名單&
【李_浴】【李_耕】【李梓盛】【李槐之】【李煥民】【李瑞年】【李_樺】
【李碩卿】【李_燕】【李鴻義】【杜炳臣】【杜鴻年】【來楚生】【楊士惠】
【楊之光】【楊仁愷】【楊化光】【楊可揚】【楊立光】【楊在溪】【楊_角】
【楊建侯】【楊厚興】【楊秋人】【楊_涵】【楊訥維】【楊應修】
【李_桦】【李_浴】【李_耕】【李梓盛】【李焕民】【李硕卿】【李鸿义】
【李槐之】【李瑞年】【李_燕】【杜炳臣】【杜鸿年】【来楚生】【杨士惠】
【杨之光】【杨仁恺】【杨化光】【杨可扬】【杨立光】【杨在溪】【杨讷维】
【杨应修】【杨_角】【杨建侯】【杨厚兴】【杨秋人】【杨_涵】
□□□□□□□□□□□□□□□□□□□□□□□□□□□□□□□□□□□□□□□□□□□
【李_桦】①
浴】⑤著名美术史家,副教授。河北省内黄县楚旺镇人。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十日生。一九二二年入楚旺小学。一九三四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一九三五年在楚旺中学任教。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八年又先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湖南沅陵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并做研究生。毕业后,一九三九年入重庆教官学习班学习一年。一九四一年到河南信阳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兼军事教官。一九四四年起先后任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临摹写作,写有敦煌石窟内容的调查以及甘、陕、豫各石窟及有关佛教艺术史迹考等内容的著作。一九四六年再任信阳师范学校美术教员。一九四八年先在台北师范学校任历史教员,后到湖北咸宁中原中学分校任主任。一九四九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艺术学校教员。一九五○年到东北鲁迅美术学院任教。一九五七年出版《中国美术史纲》。一九八○年出版《西方美术史纲》,并获辽宁省文艺书籍出版奖头等奖。一九八四年出版《中国美术史》上册。其他还有很多有关中、西美术史的文章。是中国美协会员、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中国出版家协会辽宁分会理事、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
耕】③国画艺术家。原名李实坚,字研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作画亦用不剃僧、优婆塞、伊蒲塞、大目溪渔人、帽山樵子等名。福建省仙游县中岳凤池村人。出身民间画师家庭。七岁上学。九岁因家贫辍学。十三岁随父李步丹绘丹青绣像,浪迹民间,鬻画为生。二十五岁丧父后,独立卖画糊口。一九二三年孙传芳举办华东五省美展,其作品《弥勒佛》获第一名。二十年代末,徐悲鸿到闽审查福州画展,对其创作曾在《申报》撰文褒扬。解放后正式参加工作。一九五三年应聘为福建文史馆研究员。一九五四年当选福建省政协委员。一九六○年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屏风《松青鹤白东方红》《万古长青》,四屏条幅《梅兰竹菊》等。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在北京举办李耕、陈子奋、李硕卿三人画联展,并到京与北京画家晤面。一九七八年福建省举办了李耕、陈子奋、宋省予、顾一尘、石雪庵五人遗作联展。曾是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美协副主席。绘画除继承家学外,曾师法吴道子、仇英、唐寅、黄慎、杜鳌、华嵒、杨英、杨舟、上官周、郑板桥等古代名家。早期受黄慎影响最深。由实践体验中主张先效前贤,严法度,打下坚实基础;而后重视观察,师造化,脱窠臼,创新意。主张贵在立意,意正则品高,神才有所本,以意正神,依神表态。创作擅长佛教人物。人物画有高超的造型技巧和创新风格。内容多取材民间故事传说,而又不失现实意义。至中晚期,自树一帜,形成八闽画“李耕画派”。一九六○年成立了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画家。绘画用墨气势雄健,挥洒自如,写实中善变化,平易中见技巧。徐悲鸿赞其画“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瘦瓢”。国画代表作有《东坡笠履图》《无量寿佛》《仙游四大景》《米颠拜石》《达摩》《十八罗汉图》《弥勒佛》《十六快》《四快图》《仙游十八景》等。福建省博物馆和仙游县文化馆收藏其创作六百余幅。山水、花卉创作亦见功力,兼通书法、诗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另有《菜根精舍》《画论》等绘画理论著作。解放后,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
国画家。陕西省延长县呼延村人。一九一九年九月三日生。一九四○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后在陕甘宁边区小学、中学教书。一九四六年调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新泽片组工作。一九四九年西安解放后调西安美术工作委员会工作。一九五○年任《西北画报》社副社长。一九五三年调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任秘书长。同年秋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学习。一九五五年回西安任西安美协秘书长。一九七三年底调延安地区文化馆任馆长,后又任文化局副局长。一九七八年八月调西安筹备美协的恢复工作。现为中国美协理事,陕西美协副主席。在延安时期创作过木刻《庆祝延安光复》《春忙》,油画《刘志丹》等。这些作品一九五六年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参加全国美展的国画有《汉江清晓》《江畔人家》《陕南所见》《春耕》《工棚月夜》《桑山图》《漓江烟雨》等,有些国画曾在报刊上发表。
著名版画家。原名何国儒。北京市人。一九三○年生。一九四七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学习。一九四八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同年八月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文工团工作。天津解放后,调天津美术工作队工作。北平解放后,调北平美术供应社工作。一九四九年十月调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一九五一年二月毕业后分配到重庆《新华日报》工作。一九五四年后一直在四川省美协工作。一九五三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美协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代表。自一九五三年起,经常到西藏、甘孜、阿坝等藏族地区深入生活,创作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作品。主要作品有《织花毯》《高原峡谷》《扬青稞》《藏族女孩》《攻读》《牧场》《初踏黄金路》《藏族姑娘教我骑马》《送别》《童年》《换了人间》等,均曾在国内外展出。一九五九年曾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成员,出席了莱比锡世界版画比赛会。他的作品《藏族女孩》参加了比赛。《换了人间》曾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出版有《李焕民作品选集》,诗画集《雪山红日》(与牛文、雁翼合作)《西藏写生画集》(与别人合作)。
著名国画艺术家,工艺美术家。原名松林,字云田。福建省泉州市人。一九○八年十月十日生。九岁入私塾。一九二○年入晋江县立小学读书,爱好图画。一九二三年因父故而辍学务农。翌年入晋江县私立溪亭美术专科师范学校,主习西画,兼学国画,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一九二六年在泉州自立画室,卖画谋生。一九二七年秋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西画系三年级,修业一年,得潘天寿、王个簃等指点,开始学国画海派的花卉山水的传统技法,在笔墨运用上打下了坚实的功底。一九二八年后,相继在惠安县立中学、省立厦门中学、南安成功中学、省立晋江中学等校任美术和工艺教师,兼事务主任等职。一九四五年任晋江美术学会理事主席。一九四六年曾兼任泉州海疆大学美术科讲师。作画以传统的国画笔墨为主,以西画方法为辅,作品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这期间的作品有组画《日本鬼子暴行图》(十幅)《汉奸下场》(八幅)《民族英雄像》(十二幅)等。一九四七年在莆田县主持举办第四行政区美术展览会,展出近千件作品中有他二百余幅。同年《中国美术年鉴》选刊了他的《水磨》《出发》《待御》《努力》《泰山残雪》等五幅作品。这期间还培养了大量艺徒。解放后,于一九五○年到泉州一中任图画和制图教员。次年九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五六年调泉州工艺美术公司任美术指导。一九五八年被评定为编织老艺人。一九六二年被选为福建美协副主席。曾出席第一、二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出席第三、四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中国美协二、三届理事。一九七八年被吸收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员。一九七九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被评为竹编工艺师。同年被选为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常委。一九八○年被选为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美协主席。解放后,从事国画、文物和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主要国画作品有《军柴的输送》《造船》《九龙江之晨》《武夷五曲桥》《泉州八景》《移山填谷》《玉女峰》《抗天图》《归国观光》(与林崇忠合作)《玉女朝晖》《双塔凌空》《武夷春光》《雁荡风光》《瑞象岩》《鲤城春意浓》等。其中大都参加过全国历届国画和绘画展览。《移山填谷》入选于一九五八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美术展览和一九六○年新德里世界美术展览,还曾在许多国家展出。此画作了两幅,由国家对外文委和中国美术馆购藏,并选入画册《建国十周年优秀美术作品选》《中国画作品选》《中国美术馆藏品集》(第一集)。在五十多年的绘画实践中,一直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和改革,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擅长山水和花卉画,尤以雪梅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画风细致而厚实,秀逸而雄健,富有新意。长于作大幅,构图大胆,意境开旷。在工艺美术上,他与竹编技工合作,设计出八大类的新编织纹样,同时设计了五百多样新花色和各种多样的篮、盘、盒、瓶、盂、罐、花盆套等,产品被文化部命名为“泉州改良竹编”,他曾获改良竹编创作奖。许多产品,如双孔提篮、贯耳、双耳盘、螺旋瓶、六棱花瓶等先后在苏联、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伊拉克、瑞士等四十多个国家展出,他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出国工艺品展览奖。这些产品参加过历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他与潘宗山、林进海合作的巨型竹编留春瓶、渴龙瓶,摆在人民大会堂;最小的秋菊瓶摆设在广州交易会。他设计的竹编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他还设计了仿铜脱胎漆塑、仿紫铜陶瓷器、斑点纹陶瓷器、砂画等新工艺品种,均为首创,为中国工艺美术品的提高、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文物研究上,撰写了《泉州东门外碗窑乡古窑址调查》一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曾获福建省博物馆颁发的一等奖。
著名象牙雕刻工艺美术家。曾用名李仁甫。河北省阜城县李城村人。一九二四年到北京瑞成雕刻作坊习木刻,三年出师。一九二七年拜象牙雕刻匠李三宝为师学象牙雕刻。三年学满后与李三宝合营象牙作坊。一九三三年开始独开牙刻作坊。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首创象牙雕刻刀马武人工艺流派,享誉京华艺苑。一九五五年参加象牙雕刻合作社。一九五七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一九五八年参加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所属的象牙雕刻厂,从事象牙雕刻创作,并培育象牙雕刻人才。一九五九年加入中国美协。一九六六年后下放农村劳动。一九七三年恢复象牙雕刻的工艺美术创作。主要作品有刀马盔甲武人《花木兰》《梁红玉》《洪萱娇》《老黄忠》《杨令公》《穆桂英》,刀马盔甲武人双雕《关羽战黄忠》《穆桂英战杨宗保》《乾隆皇帝和香妃骑马打猎雕象》,刀马盔甲武人组雕《刘、关、张三战吕布》《岳飞、岳云、牛皋》《四大天王》,仕女《麻婆仙姑》《天女散花》,佛人《达摩》《八大仙人》,此外还有《武松打虎》,与人合作的《九龙壁》《天安门》《红楼梦·大观园》《跃进飞马》《海防民兵》等,作品均参加过全国性工艺美术展览,其中《武松打虎》《九龙壁》《杨令公》《海防民兵》都获得轻工业部或北京市工艺美术展览一等奖或优秀奖。他除擅长象牙雕刻外,对木雕、泥塑和绘画亦有造诣。他一生精研雕塑艺术,技艺高超,所雕刻的作品,形象生动,传神达情,维妙维肖,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美术评论家。原名李世传,曾用名果克,笔名新吾、淮子。四川省彭县人。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二日生。幼年曾在成都四川大学附小读书,后转入彭县闽籍小学,再入彭县县立中学。抗战初期在成都私立复兴艺专美术系学习中国画。一九四○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一九四三年调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直属骑兵旅政治部,从事美术及文艺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调任邯郸市剧院广告部主任。一九四六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过苏皖边区行政干校教育处干部,苏皖边区黄河大队中队长、指导员等职务。解放后参加上海美术图书的出版工作。一九五四年调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以后,又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等职。一九五九年中国图书参加莱比锡书籍装帧展览,任中国委员会委员。一九七九年曾同南斯拉夫评论出版社合作主编出版《中国》巨型画册。他是第三、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现仍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为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常务理事、理论组组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他的美术评论文章有《绘画要反映当前现实》《新风格的探索》《创作更多更新更美的图画》《着力描绘时代精神》《劳动创造艺术》《红太阳照亮桥尔沟》《深入生活,创作更新更美的图画》以及《按照艺术规律搞好美术创作》等。
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教授。天津市人。一九一○年六月十二日生。三岁随父母迁北京。一九一七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小。一九二四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一九二九年高中二年级时进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学习。一九三三年大学毕业后赴欧留学。先后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学校攻读。曾获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素描班学年考试荣誉第一。在法国期间,同时选学博物馆学。假期曾去意、德、英等国参观访胜,开阔了艺术视野。一九三七年归国,正值国难,前期作品于流离中荡然无存。一九三九年在昆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第二年任重庆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驻会委员。一九四二年由徐悲鸿推荐在重庆任美术学院副研究员。一九四三年起先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中央艺术学院教授。一九五二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一九五六年任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同年十二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六四年任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出席第一次和第四次全国文代会。解放前在重庆(一九四五年)、北平(一九四七年)两次举办个人画展,深得徐悲鸿等美术界人士好评。解放后,一九六一年曾和卫天霖在北京举行联合画展。一九八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以风景画为主。代表作有《暴风雨》(原名《挣扎》)《嘉陵江两岸》《采花人》《洋葱》《秦皇岛外打渔船》《雏鸡》《古柏》《玉泉夕照》《含鄱口》《苍山洱海》《庭院》《黑心木林》《三塔寺》《桉树》及大量素描等。作画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巧于剪裁自然,寓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通过创作和教学实践孜孜不倦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作品崇尚朴实,不事虚华,细致而不琐碎,晚期作品更具有深刻内涵,状物体情,匠心独到。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美术教育学会主席、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燕】④国画家。字壮北。北京市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日生。从小热爱美术。随父李苦禅学画。一九五八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一九六一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一九七二年协助其父为宾馆作画,有作品四幅选入出口年历出版。一九七三年任荣宝斋美术编辑。一九七九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璜系任教,教授中国写意画与动物速写。同年参加了北京青年百花画会画展,展出作品有《荫下》《屈原辞意》《狐》《鹿》《小虎》等。其中《荫下》和《母子猴》分别选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作品》和《北京中国画选》中。一九八○年创作《九猴图》参加了深圳举办的百花画会作品展览。同年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展出作品七十件。并应北京电视台邀请表演《猴年画猴》。一九八一年有作品《猴》《鹭》等在日本日中友协举办的五人画展中展出。其作品《猴乐图》被选购为北欧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博物馆收藏品。一九八二年创作《女娲》《幼虎》《李逵除害》《韩信铭耻图》《伏虎尊者》《范进中举图》等,分别参加了在北京及其他省市举办的画展。曾应邀为山东蒲松龄故居、李白纪念馆,河南医圣祠创作了《狐》《李太白像》和《张仲景像》。并创作《达摩像》,由国家体委赠送日本少林武术代表团。曾担任美术科教影片《苦禅写意》的编剧,并参加科教影片《苦禅画鹰》和《中国花鸟》的摄制工作。还应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等院校及文化单位讲学。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他的人物画从内容出发,风格多变,力求含蓄并富有戏剧性;他的动物画则力求以中国书法的笔墨情趣,描绘动物的天真稚气;他的书法以篆隶为主。一九八三年应日中友协邀请访问了日本。
雕漆工艺美术家。北京市通县富豪村人。一九一六年三月二日生。一九二八年入本村小学。一九二九年为地主放牛。一九三○年进北京全信斋雕漆作坊当学徒。学艺出师后留作坊当艺匠。一九五二年加入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同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七年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一九五八年随厂转为北京雕漆厂工人。一九六二年参加北京市群英会。一九七八年北京市二轻局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一九七九年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制作的《镂空雕花篮盘》在大会观摩展出中获优秀作品奖。同年该作品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又在一九八一年于香港举办的中国名艺人作品展览会上展出。自五十年代起,一直担任各种雕漆高档产品的制作。山水、花卉、人物、龙凤等均有较高水平,尤以花卉为最。五十年代后期他与刘金波二人为主制作的三十时周夔耳大瓶大型产品,一九五七年被北京市评为优秀作品,是雕漆历史上水平最高的作品,被列为国家保存的艺术品。同时开始对镂空雕刻新工艺的研究。一九七四年镂空花卉第一次在全国美展上展出。为了发挥镂空技术的特点,选定花篮为题材,创作了许多镂空花篮盘作品,在国内外赢得很高声誉。现任全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北京美协会员、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雕漆厂工艺美术师。
著名版画艺术家。原名杜树修,曾用名土木。安徽省阜阳县杜老庄人。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六日生。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小学。一九四四年起先后就读于阜阳县崇正中学和阜阳县立中学。自幼酷爱绘画,曾有作品《墨竹》一幅参加崇正中学美术展览。一九四七年到上海。一九四九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华东军政大学招生处通讯员。一九五○年起历任南京华东军政学校学员、上海探照灯团雷达学习队队员、探照灯团一营雷达站站长,空军一二一团汽车训练队代理队长等职。一九五六年曾入上海青年美术研究班学习。一九五八年转业北大荒牡丹江农垦局种畜场,并开始业余版画创作,作有《接班》《薰肥》等作品。一九六一年调《北大荒画报》社专事版画创作。一九六二年调黑龙江美协任创作员。同年曾随中国美协组织的旅行写生团赴新疆旅行写生半年。一九六三年哈尔滨美术馆举办了晁楣、张祯麒、杜鸿年、张路旅行新疆版画展。一九七七年调黑龙江省文化局创作评论办公室任创作员。一九七八年回黑龙江美协,仍任创作员。一九八一年中国美协和黑龙江美协在北京联合举办晁楣、张祯麒、杜鸿年版画展。他多年来努力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勤奋实践,苦心探求,艺术上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北大荒版画”流派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他的作品善于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受,刀法奔放,情调健康,内容充实,意境开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充满诗情画意。其主要作品有《高粱》《送肥》《天山三月》《转移》《春的喧闹》《山林之歌》《栋材之源》《北疆长城》《车场》《山麓归牧》《林溪》《兴安岭初夏》《江上炊烟》《冬》《林谷风涛》等。其中《林溪》曾获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出版有《杜鸿年版画选集》。不少作品除在国内展出发表外,还多次被选送国外展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版画会副会长。
著名书画家。原名来稷勋,字楚生,号然犀、楚凫、负翁、初生、一枝颐、非叶、安处等。原籍浙江省萧山县,生于湖北武昌,八岁入萧山仓桥小学,十四岁入杭州宗文中学。一九二一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二四年毕业后,曾在杭州组织莼社从事书画活动。抗战后移居上海,并组织东南书画社,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同时以金石书画为职业。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中国画苑”举行个人书画展。解放后,以画檀香扇及字画为业。一九五六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任画院画师。并经常在上海市各文化馆辅导美术创作。一九五九年任上海美协理事。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美协及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并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九六二年参加上海文史馆。一九七三年上海举办书法展览,其作品居首。一九七八年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贺天健、来楚生、谢之光遗作展览”。一九七九年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来楚生画集》。一九八○年上海书画社出版的《现代篆刻选集》选入其篆刻精品。其代表作品有《雁来红》《松鼠》《桂花鹩哥》《鱼跃碧波荷花香》等。其花鸟画吸取八大山人、赵之谦、吴昌硕等各家之长,并运用篆隶笔法及熔合秦汉古玺意境,布局简练奇峭、质朴浑厚,笔墨苍劲古拙,富有金石气息。其篆刻继承秦汉印章传统,深得神韵三味,肖形印尤见称于世。其书法艺术也独具风格,正、草、隶、篆俱佳,行、草尤脍炙人口,其隶书泼辣奔放,在奔放中含有潇洒俊逸的风神。他创造性地把书、画、篆刻冶于一炉,独树一帜,人称“三绝”。
著名牙雕艺术家。字润生。北京市人。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生。六岁至八岁读私塾,十二岁开始学木雕,后转学象牙雕刻。出师后为牙雕工人。一九三二年起为牙雕手工业者。北京早期的象牙雕刻多为笔筒、烟壶、牙盘一类的浮雕,花纹主要是龙、凤、狮、花卉或历史故事图案,品种单调。四十年代初,受明代一件竹雕的启发,开始创作一些立体圆雕的昆虫,如蝈蝈、蟋蟀、蜻蜓等。雕刻《蝈蝈的菜》成为盛行至今的牙雕产品。解放前夕,开始创作人物立体雕刻,吸取前辈艺术家张大千、徐燕荪等人的章法;利用厂甸火神庙一年一度的赛宝会,观赏每件牙雕、玉器艺术品的特色,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明清画家如陈老莲、仇十洲、任伯年和古代壁画、古庙佛像等人物造型;也从古希腊的雕象艺术中吸取营养,解放后得到画家徐悲鸿、老艺人五斌指教,牙雕艺术日益精进。他把牙雕的立体人物试加风带,并着半彩,显得新颖别致,成为独具特色的名牌牙雕艺术品。一九五二年参加了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和其他艺术家共同创作了以欢度节日为主题的《颐和园》,这是象牙雕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第一件大型作品,从此发展了浮雕、深浮雕、镂雕、立雕,并带有透视手法,创立了一种综合的结合雕刻法。一九五四年,他又与人合作完成了大型牙雕《欢庆宪法诞生》,是由一支一百二十八斤半的大象牙,四人雕刻八个多月才完成的。这件大型牙雕艺术品,曾在美国、英国等地展出。一九五六年这件作品获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奖励。同年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一九五七年任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同年创作牙雕《韶山》。一九五八年二月创作了一百三十公分长的牙雕《飞夺泸定桥》。一九六二年创作了牙雕《毛主席和延安人民在一起》。一九六四年根据李琦画意创作了牙雕《毛主席走遍全国》。一九七二年创作《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一九七四年参加创作赠送联合国大型牙雕《成昆铁路》。一九七八年设计创作《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计两件,一件收入革命博物馆纪念周总理展览会,一件在日本展出后赠日本友人。现任中国文联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牙雕艺术家,五十多年来,以其精湛的牙雕技艺和精美丰硕的工艺作品,博得了国内外的好评,为中国牙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七九年八月由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的光荣称号。
著名画家,副教授。广东省揭西县人。一九三○年十月十一日生。在上海读中学时就积极参加课余书画及话剧演出活动,并拜名书法家李建为师,系统学习书法及篆刻。中学毕业后赴广州随高剑父学习国画,并同时就读于广州南中美院及广州艺专。解放后又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专攻国画,曾在上海出版《杨之光画集》。一九五○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得徐悲鸿、叶浅予等名师指导,兼学中西绘画技法,在人物造型方面打下了基础。一九五三年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中南美专任教。次年创作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参加了全国美展,并获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一九五八年创作的国画《雪夜送饭》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第二年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创作巨幅国画《彭湃》。一九六三年为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及于逢的小说《金沙洲》作国画插图,同年出版了《杨之光肖像画选》。一九七二年创作国画《矿山新兵》《难忘的岁月》。次年与鸥洋合作创作了国画《激扬文字》。以上作品均参加了全国美展。一九七六年、一九七七年与鸥洋合作了《永远进击》《贴心人,知心话》(中国美术馆收藏)《不灭的明灯》(军事博物馆收藏)。自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六年曾先后五次创作《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红日照征途》(中国美术馆收藏)。一九七八年秋在深圳及广州举办个人画展。著有《中国画人物画技法》一书。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国画系副系主任,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美协理事。曾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并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
美术史家,书法家。号遗民、笔名易木、和溪等。四川省岳池县人。一九一五年十月一日生。幼读私塾,七岁至十六岁先后在岳池县立灵官庙小学、岳池县立高级小学、岳池县立初中读书。一九三○年在岳池县黎梓卫小学任教。一九三二年考入重庆公立高级中学。一九三四年任成都群觉女子中学教师。一九三六年后,相继任成都球精印刷厂校对员、重庆德光印书局协理及说文月刊出版社顾问。一九四一年到重庆私立敬业高级商业学校任教。一九四五年在北平市政府任技正。一九四九年到重庆私立长江音乐专科学校任讲师。一九五○年调东北文化部文物处任研究员。一九五二年任东北博物馆研究员。一九七八年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一九八一年应美国克利夫兰“八代遗珍”学术讨论会邀请,在会上作《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研究》的学术报告。嗣后赴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参观博物馆,并应邀到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东方美术研究部进行交流座谈。一九八三年两次赴日本访问,并在国际美术史交流学术座谈会上宣读论文《辽代绘画艺术综述》。已出版的美术专著有《高其佩传》《唐簪花仕女图研究》《聊斋志异原稿研究》《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考》;曾主编《中国博物馆从刊—辽宁博物馆集》《辽宁博物馆藏书画选集》(四套)等。尚有美术史研究论文多篇散见于国内外美术报刊。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辽宁美协副主席、辽宁书法协会副主席、辽宁博物馆馆长。
著名油画家、水彩画家,教授。女。北京市人。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二日生。一九二三年毕业于沈阳女子师范学校。一九二九年毕业于北京女子文理学院文科,与刘和珍为同班挚友,多次参加爱国活动。一九二九年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四年。从师于法国著名油画家卢西恩·西蒙教授。与刘开渠、郭应麟、黄显之、秦宣夫同学,时有聚会,研讨画艺。一九三三年回国后,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杨化光旅法归国个人画展”,展出油画一百余幅,《晨报·画刊》等整版介绍评论。后在北京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等校任油画教授。一九三七年去四川,常有作品参加画展。一九四二年油画《庭园》参加全国美展,由当时教育部购藏。一九四三年参加全国抗日救国画展。一九四六年加入徐悲鸿任会长的北京美术家协会,任监事。一九四七年参加该美协画展。一九五二年任教于天津建工学院。一九五三年后一直在天津大学建筑系任教。其间,一九五六年加入九三学社。一九六二年起任建筑系美术教研室主任。六十年代参加过全国肖像画展、静物画展、全国油画展、全国“三·八”美展。并由北京新华印刷厂出版油画年历(单幅)及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单幅油画。七十年代参加过天津市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画展,水彩画《月季》获优秀作品奖。八十年代参加了京、津、沪三市水彩画联展,天津市油画展,天津市庆祝建党六十周年画展。天津市“三·八”妇女画展,天津市建筑绘画展。另有水彩画《花》一九八三年送科威特展出,油画《静物》、水彩画《玫瑰》为天津市购藏。《天津市三十年画选》《水彩画选集》(天津出版)均收其作品。作画基本功深厚,刻意磨炼,勇于探索。作品构图新颖,画意清新,使用色彩有独到之处。是中国美协会员、天津市文联历届委员、天津美协理事。
著名版画家。原名杨嘉昌,笔名好文、阿杨、周山、A·杨、安怀等。浙江省遂昌县举游口人。一九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生。七岁起在家乡读私塾六年。从小喜欢图画,常描摹小说绣像插图。一九二八年进遂昌县第一小学读书。一九三○年升入浙江省立第八中学,勤奋学画。初中二年级时因家贫辍学。一九三五年春到宁波青春书店当店员,业余学画漫画,并在《太白》杂志发表了第一幅生活漫画。同年秋赴上海新华艺专学习,两个月后又因经济困难而退学,流浪于沪杭两地。一九三七年在上海参加新华艺专同学组织的木刻小组,从版画家马达学木刻。抗战爆发后,在浙江等地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一九四○年冬起,先后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同郑野夫、邵克萍等经办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并编印木刻书刊,从事木刻活动。一九四六年七月,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和中国木刻合作工厂迁上海,与李桦、郑野夫、陈烟桥等人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及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改选工作,并被选为理事,参与举办木刻函授班,负责组织全国木刻展览及编印木刻画集和木刻副刊等会务活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版画作品,主要有《教授》《张老师,早!》《老教师》《撤佃》《征兵委员到了村上》及木刻传单《反对内战》、连环木刻《英英的遭遇》等。上海解放前夕,秘密刻制了迎接上海解放的木刻宣传画。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一九五六年参与创办《版画》双月刊,任执行编辑。现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执行编委等。解放后的代表作有《木场小景》《浦江月色》《遗愿——宏图》《雪晨》《江南》《月夜苏州河》等。这些作品都参加过全国美展或送往国外展出。出版的版画集有《可扬延年木刻选集》《英英的遭遇》,木刻理论著作《新艺散谈》《给初学木刻者》
(与人合写)《怎样刻木刻》。他对版画艺术造诣精深,构思新颖,用刀粗犷有力,线条洗练简洁,富有个性特色和时代气息。
著名画家,教授。湖北省武汉市人。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一九三五年二月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学习绘画。抗日战争开始,在武昌、宜昌、应城等地画了《把敌人赶出中国去》《血债血还》《到敌人后方去》《保卫大武汉》等宣传画。一九三八年入武昌艺专绘画系西画组,在唐一禾班学习,一九四○年底毕业,是年曾有多幅绘画作品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性美术展览,其中《自画像》获青年作家奖金。一九四一年二月至一九四四年一月,在重庆励志社总社美术组从事油画创作。其间曾有肖像、静物等多幅油画两次参加全国性美展。一九四四年二月至六月,在重庆北温泉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美术组任讲师,担任素描、人体解剖教学工作。同年四月,有数幅油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其中《老人像》获当时的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文化成就奖金。一九四四年六月至一九四九年武汉解放,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讲师、副教授、绘画科主任兼西画组主任,担任油画教学工作。一九四七年春,《武汉日报》曾以整版篇幅介绍其作品。一九四九年八月至一九五二年十月,任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后为美术科)主任并参加教学工作。其间创作的毛泽东及其他国家共产党领袖像若干幅在湖北出版。一九五二年十月湖北教育学院与华中师范学院合并,任国画系主任。次年,评为教授。一九五六年九月,华中师范学院艺术系、科独立建院,成立武汉艺术师范学院,他任美术系主任、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八年十月该院与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合并为湖北艺术学院后,任副院长、教授。其间油画《马学礼像》参加了全国美展。其他油画《方保山像》《老妇人像》《炼铁工人像》《鱼》等参加了湖北省美展。一九六○年与别人合作,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创作了巨幅油画《长江大桥》。一九六五年十月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单独建为湖北省美术学院,任副院长。一九七二年与别人合作,完成了反映毛泽东视察农业机械化的大幅油画,在湖北省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美展上展出。一九七二年九月在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一九七八年十月任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他长于油画肖像创作。是中国美协会员、武汉美协副主席。
画家。山西省稷山县上迪村人。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一九五八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即开始业余美术创作。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九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现任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美术创作员,为中国美协会员。他的创作,以国画和版画为主。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军和全国性美展,其中一些曾在报刊上发表。主要作品有彩色连环画《雷锋》(与王可伟合作),套色木刻《雨后》(与陆嘉陵合作),水印木刻《驼铃催春》(与陆嘉陵合作),国画《归途》《亲又亲》,版画《军鸽》(与史明高合作)《映雾归》(与陆嘉陵合作),线描四条屏《绣四化》《新道德新风尚》及连环画《大渡河》(与陆嘉陵合作)等。其中《雨后》参加天津市建国三十周年美展,获优秀作品奖;《驼铃催春》参加全国第六届版画作品展览,并被推荐参加赴法国中国木刻五十年展览、赴日本中国现代版画展览。
著名版画艺术家。原名日基,笔名聂横、若为、粟芒。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人。一九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生。自幼喜爱文学和美术。青年时肄业于广西大学预科。之后,在广西各地任中、小学教师及报纸,文艺刊物的编辑。三十年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时在鲁迅提倡新兴木刻的号召下,开始自学木刻。作品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八年茅盾主编、香港出版的《文艺阵地》上。四十年代初,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后为中国木刻研究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中华全国木刻界协会会员。对广西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做出过贡献。解放战争期间在桂林,以文学和美术为武器参加当地的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为国民党反动当局所不容,被迫逃亡香港,在一印刷厂当绘画员,并参加内地逃亡到香港的美术家组织的人间画会。一九四九年秋入广东东江游击区参加革命。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三年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教授,为中国美协会员。一九五六年广东美协成立,任秘书长。解放后的作品,以歌颂新生活为主要题材。长期以来,他还为版画艺术的民族化,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作品《长空雁叫霜晨月》一九七八年获广东美术作品一等奖。出版的画集有《怒问刀丛觅小诗》《杨纳维作品选集》,大型版画集《纳维木刻集》。现任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
著名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字可宾,号慎斋。湖南省宁乡县人。农历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六日生。自幼读书,十六岁毕业于宁乡师范,后任小学教师三年。二十岁时定居长沙,曾从刘松斋学画。欣赏了不少历代文物及名家书画真迹,认真临摹学习。二十五岁后注意学习石涛、石溪等著名画家的艺术风格。一九五○年在故宫国画陈列馆饱览了国画大师吴昌硕手迹数百帧,启发甚大,遂转而学吴。除山水、花鸟外,亦作人物、走兽。作品气势磅礴、苍劲浑厚、用墨饱满、用笔酣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师赵文敏。运笔洒脱遒劲,自成一家。主要国画作品有《高山新路》《鸠柿图》《草泽雄风》《大治之年春满园》《雄狮图》《三湘花烂漫》《菊雀图》《报春图》《俏不争春》《百鸟朝凤》等。出版过《白描花卉写生集》。作品曾在国内及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现任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副总工艺师,为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美协副主席。一九七九年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工艺美术家职称。一九八○年任湖南省轻工学会副理事长。
角】⑤著名画家。原名杨立生。曾用名杨力森。黑龙江省绥化县人。一九一六年十月十九日生。幼读私塾,后毕业于绥化县模范小学。一九三四年省立绥化二中毕业。同年流亡北平,入东北交通职业学校铁路管理班。一九三五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师承王悦之、李苦禅、沈福文、王肇民。一二·九运动时,组织坦克画会,绘制宣传品。一九三六年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暑假转学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师承刘海粟、倪贻德、刘狮。一九三七年一月因参加救亡活动被捕,当年秋美专毕业。八·一三上海抗战时,画过一些宣传画。一九三八年一月到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一九三八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初在晋东南任民族革命艺术学校美术科主任。一九四○年任晋东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兼晋东南美协理事主任。后又回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部研究室工作,后任鲁艺美术系教师。一九六四年到东北,曾任县民运部长、县工委书记等。沈阳解放后任鞍山总工会秘书长。一九五○年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教务长兼美术部部长。一九五二年任东北美术专科教授兼校长。五十年代初创作有《抗联的斗争》《在白山黑水之间》等绘画作品。一九六○年到哈尔滨艺术学院任教,后任该院美术系主任。一九六二年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任兼创作室主任。一九七三年任哈尔滨创作评论室创作员。一九七九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一九八○年任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当选为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副主席。一九八二年调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对外友协黑龙江分会副会长,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作品因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大多散失。存者尚有大幅油画《摇篮》。一九七七年后画过一些肖像画。如《张志新》等。其他仅存小幅油画和素描。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顾问、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著名美术家。曾用名剑侯、仲敏、赞南、白浪。江苏省无锡市人。一九一○年六月十九日生。六岁入无锡第三师范附属小学,爱好美术。一九二九年参加无锡学会,编印会刊,并组织国乐队、凉爽艺社,曾在无锡公园举行凉爽艺社绘画展览。一九三○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师事徐悲鸿。一九三一年组织白浪画会,每年在无锡举行白浪画会美展一次。上海淞吴抗战爆发后,在无锡组织抗日后援会。一九三三年参加上海艺风画社。一九三五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一九三六年在无锡辅仁中学教美术、音乐。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重庆,参加重庆教师服务团,并任宣传组组长。一九三八年一度被聘为励志社油画史画创作员,后任重庆教育部编委会编辑。一九四二年后,相继在国立重庆艺术专科学校、广西桂林艺术专科学校、南京金陵大学电影科,教授素描、连环画和幻灯画等课。其间,曾在重庆夫子池新生活运动会场举行个人画展。解放前,主要作品有油画《铁工》《遐思》《游击队之战》《军民合作》《铸铁》,国画《钟馗打鬼》《长江筑堤抢救水患》,连环画《武训传》《陶行知》《吴越春秋图》《乡村宣传员》等。解放后,于一九五○年调到南京大学任教授。后一直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授。一九五三年加入中国美协,任华东美协理事。现任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美协常务理事、南京书画院特约画师等职。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建国三十五年来,其油画、国画、素描作品多达数百幅,每年都有多幅被选送参加全国美展或出国展出。一九八三年在南京举行个人素描画展,出版《素描画专集》。其国画、油画、素描均有较高的造诣,人物、山水、花鸟都有较突出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国画《群雁归来》《爱国捐献》《长江沉排工程》《玉兰鲤鱼图》《松鹰》《春满人间》《遍地红花向阳开》《梅》《柏鹿同春》《秋声》,油画《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黄继光》《家庭访问》《解放南京》《夜巡》,连环画《张大娘的心声》《铺草》等。出版的美术理论著作有《人物画的基本作法》《郑板桥的杰出艺术成就》《写意花鸟画法》,论文《水墨丹青新样好》《粉墨交融别具风格》《质朴无华光彩夺目》《一代宗师寰宇景慕》等。他的人物、山水、花鸟画,多具神韵,富有生气,融合中西技法,别具风貌。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著名瓷版画工艺美术家。笔名杨旭东。祖籍江西省黎川县。一九一五年二月十一日生于南昌市。一九二七年毕业于南昌中学附小。同年从师瓷像画家吴丹山学艺,早在三十年代,为美国好莱坞拍的英文剧《王宝钏》画剧照,其画像作品曾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一九三○年其工艺美术品参加四省陶瓷工艺美术展览。同年满师后在南昌丽泽轩瓷庄画像。一九三七年逃难到江西省黎川县和吉安县以画像为生。一九四八年在南昌开设最明轩画庄以画像为生。一九五四年参加瓷像合作小组,曾任合作社副主任,后该组扩大为南昌工艺美术厂。同年被选为省市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七年其作品《新疆舞》《电影演员》等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三年部分作品参加广州交易会展出。一九五九年其作品《齐白石肖像》《白杨肖像》等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工艺美术展览会。一九六三年出席全国手工业社员代表大会。一九六四年其作品《洗衣小女孩》参加全国五省卫生美术展览会,获优秀作品奖。其作品《秦怡肖像》《张伐肖像》《周信芳剧照》《梅兰芳〈洛神〉剧照》先后在广州交易会展出。一九七一年其作品《剑舞》参加全国工业美术展览会。一九七八年出席江西省科学大会及江西省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大会,获一等奖金。同年获轻工业部劳动模范奖章。一九七九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大会,获轻工业部颁发的工艺美术家证书和奖章、奖金,会上展出的作品有《周总理遗像》《幻想曲》《柯达夫人》《日本少女》等。同年还发表了《印度尼西亚舞》。是年被选为全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一九八○年当选为江西美协理事。现任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他在继承瓷画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摄影、油画、粉画、水彩画等绘画艺术技巧,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色彩绚丽淡雅,质感性强,线条准确,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博得国内外称誉。
著名画家,教授。曾用名杨工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一九○七年十月七日生。中学时就画反帝宣传画。一九二八年到上海,入上海美专和上海艺专学习,从陈抱一学油画。一九三一年毕业于上海艺专研究科。曾参加发起组织一一艺社,创作过《清道工人》《“和平神”》《雪夜》等作品。后参加决澜社,作品多为人像及风景画,有《女像》《玄武湖》等。抗日战争期间到桂林,参加桂林文协,创作过不少以抗战为题材的作品,如《出征》《拾煤渣的小孩》《血债》《渔人劫》《人群的洪流》等。抗战胜利后在广州,作品多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骑楼下》《难童》《失业者》等。一九四九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活动。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曾先后任桂林美专、广东省艺专及广州市艺专等校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副秘书长、美术部教授,中南美专副校长等职。一九五七年和一九六一年,曾先后赴苏联和朝鲜访问。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美协理事、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解放后,他画了较多的油画风景,努力探索油画民族化,显示出个人的独特风格。主要作品有《漓江晨渡》《列航》《剑麻山》《椰林》《枣园远客》《庐山风景》《水电站工地的早晨》等。这些作品,多参加过全国和广东省的美展。不少已出版,并为美术馆等部门收藏。还出版过《访苏风景写生》(选辑)和《访问朝鲜写生》(选辑)。
涵】④著名版画家。原名桂森,笔名寒水、易水、志刚等。浙江省温州市人。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自幼读书,上五年小学后复入私塾。爱好书法、篆刻、国画、诗词。一九三六年在家学铁工手艺。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一九四○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浙江省战时美术工作者协会木刻研究社第一期木刻学习班,并创办《木刻通讯》。一九四一年到丽水参与郑野夫创办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的工作。一九四三年秋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在苏中地区《滨海报》(后改为《苏中画报》)社任编辑、副主编。一九四六年春调新四军华中军区政治部《江淮日报》任编辑。一九四七年后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美术创作员及华野文工一团美术股长等职。解放前创作的木刻作品主要有《母与子》《修运河水闸》《赔碗》《新四军进城》《苏北风光》,木刻连环画《黄友根》(与杨中流、王流秋、江有生合作)《渡江南进誓师大会》等。作品大都收入上海出版的《北方木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区木刻》和《杨涵木刻选》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之中。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九四九年冬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美术队艺术指导员。一九五○年夏进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做研究生。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华东战士画报》副主编、《华东战士》杂志美术组组长。一九五四年加入中国美协。一九五五年任华东美协理事。一九五七年被选为江苏美协筹委会副主席。一九五八年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解放后的主要木刻作品有《溪边》《海防巡逻》《风雪无阻》《军民一家》《淮海战役》《小八路》《黄埔江》《油菜花》等。其中《海防巡逻》于一九五六年江苏省美术作品评奖中获一等奖。此外,发表美术论文、评论五十余篇,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美术工作回忆录》;还有一些山水画、篆刻、书法及古体诗,散见于全国一些报刊,山水画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涵山水画选》。解放后的木刻作品,大多参加过全国、全军和地方的版画展览,不少作品被选入《江苏省美术作品选集》《南京部队美术作品选集》《解放军二届美展版画集》《十年版画选》《上海版画选》《上海美术作品选集》等。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画颜料 水彩颜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